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垃圾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甘肃省金昌市中医医院 甘肃省金昌市 737100
【摘 要】目的:分类和集中处理措施在医疗垃圾中的应用。方法: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我院的医疗垃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后勤,护工,院内管理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医疗垃圾运送人员。按照每人一份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10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题卷98 份。结果:从调查结果可发现,98% 的医生十分熟悉医疗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处理知识,以及医疗垃圾的危害;85% 的护士按照相关的规定认真执行医疗垃圾的处理规范,90% 的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规定执行,护工的认识水平较差仅有70% 的护工了解医疗垃圾的分类集中处理知识。 结论:将医疗垃圾分类以及集中处理的措施有效实施,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才能避免医疗垃圾的错放,以及处理不当,为医院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分类处理;集中处理;医疗垃圾;应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造卫生舒适的医疗环境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医疗垃圾是指接触过病人的肉体以及血液之后的具有污染性质的垃圾。例如酒精棉球、一次性针头、过期的药品、胶带、手术废弃品等。这些垃圾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危害,还具有急性传染性,潜伏期长的污染特征,产生的病毒和病菌危害性是一般生活垃圾的几百上千倍。如果没有对医疗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那么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想象的,也会成为流行疾病的起源。因此,为了了解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院人员的相关法规处理情况,笔者对医院的医生,护士,后勤,护工,院内管理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医疗垃圾运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夜上海论坛 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我院的医疗垃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后勤,护工,院内管理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医疗垃圾运送人员[2]。调查对象中,医生人数为45 名,护士人数30 名,后勤10 名,护工15 名,管理人员12 名,实习人员8 名,按照每人一份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题卷105 份。
2 结果和分析
2.1 结果
从调查结果可发现,98% 的医生十分熟悉医疗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处理知识,以及医疗垃圾的危害;85% 的护士按照相关的规定认真执行医疗垃圾的处理规范,90% 的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规定执行,护工的认识水平较差仅有70% 的护工了解医疗垃圾的分类集中处理知识[3]。
夜上海论坛 2.2 分析存在的问题
2.2.1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不规范
问卷调查中,对于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及时的消毒并不是做的很好,没有按照相关的处理规范进行,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多数是让兼职人员处理,分类的随意性较大,没有按照垃圾袋的颜色来对垃圾分类,以至于垃圾的分类不明晰。而对于一次性的医疗垃圾要使用先消毒后处理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医院并没有重视垃圾消毒,不能及时供应消毒用品,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对垃圾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消毒的效果不佳。如果这些垃圾被其他人或是动物接触,很有可能会引起传染病的爆发,造成极大的健康威胁。
2.2.2 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在医院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环保意识不强,包括医务人员,后勤人员,护工,护士等,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垃圾带来的危害,对于医疗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处理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或是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却并不注重按照操作规范处理。大多数的医疗工作者认为这只是保洁,后勤人员的工作,在思想上麻痹大意,不能正确的对待医疗垃圾的处理的重要程度。其次,对于相关的管理条例和相关的知识学习和理解不够,没有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和集中处理,比如化学性垃圾放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的医疗垃圾没有进行消毒处理就放入垃圾桶,医疗垃圾盖没有及时合上等问题。
3 讨论
夜上海论坛 医院管理部门在创造卫生健康的医疗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预防疾病的传播过程中有重大的责任。因此,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医疗垃圾产生状况,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在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中的责任,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遵守相关的规范[4]。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了解医疗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可以做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相关知识教育。
夜上海论坛 二是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条例。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将医疗垃圾分类以及集中处理的措施有效实施,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才能避免医疗垃圾的错放,以及处理不当,为医院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提供保证[5]。
参考文献
[1] 王海青. 基层医院医疗垃圾管理的现状夜上海论坛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01).
[2] 艾德梅, 鞠建新, 王颖. 医院医疗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04).
[3] 刘阳. 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1).
[4] 余结根, 李荣, 刘少锋. 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现状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1):142-143.
[5] 齐世彩. 对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探讨[J]. 科技风,2015(06):214.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清洁工;医疗垃圾;收集运送;个人防护
夜上海论坛 医院是特殊的医疗卫生单位,是各类细菌、病毒密集的场所。每天大量的医疗垃圾需要清洁工及时清运,以保证各办公区域和病区环境清洁、卫生。但由于基层医院清洁工对医院控感知识的认知较匮乏,致个人防护意识差的现状令人堪忧。笔者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近20年,现就基层医院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时如何搞好个人防护体会如下,愿与同行分享。
1 目前我院清洁工现状
我院是县级一所国家“二甲”中医医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设病区6个,业务科室27个。目前医院聘请有清洁工13人,全系女性。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高中1人,初中5人,小学7人;从事清洁工时间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工龄10年。因清洁工中大多数来自农村,接受教育少,文化水平差,医疗知识极度贫乏。
2 当前基层医院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常见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2.1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卫生法规不熟悉,对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理等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处理医疗垃圾。
2.2个人防护意识差,“无知者无畏”是基层清洁工在处理医疗垃圾时的真实写照。医疗垃圾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部分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未重视搞好个人防护,存在着装不齐、未戴口罩、未戴手套、未使用专用密闭容器运送医疗垃圾的现象。
2.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有时未严格分类,存在混装、乱放现象。
3 清洁工在收集、运送、处理医疗垃圾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医疗垃圾具有传染性。基层清洁工在收集、运送、贮存、处理医疗垃圾的每个环节都有受污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和搞好个人防护,都会造成细菌的传播和医院感染,给其身体造成伤害。为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是杜绝清洁工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夜上海论坛 3.1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清洁工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 鉴于基层医院清洁工学历低、控感知识匮乏,医院控感科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清洁工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掌握医疗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及医疗垃圾处置相关知识,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置流程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工作,以避免和减少在医疗垃圾处理中的职业暴露,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3.2加强个人防护 清洁工在对医疗垃圾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各环节必须穿长袖工作服和着长统胶鞋、带工作帽、口罩及厚长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每次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min。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3.3做好垃圾分类、暂存处理工作 医院垃圾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盛装,医疗垃圾(感染性废弃物)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装。杜绝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的塑料袋。收集好的医疗垃圾应先消毒封口后贴上感染性废物标识集中放入专用密闭容器运送,存放在专用的暂时密封贮存室的专用密封桶中,标明标志并加锁,以防止医疗垃圾的流失、泄漏和扩散。暂时贮存室由专人每天上、下午使用0.2%~0.5%过氧乙酸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墙壁或拖地消毒1次。生活垃圾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执行。
3.4加强检查,防止感染 清洁工在收集和运送医疗垃圾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盛医疗垃圾的包装袋、贮存容器是否有渗漏,以防止职业暴露。对放置医疗垃圾的贮存容器、运送工具要定期消毒和清洁,以防被污染和感染。
3.5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鉴于清洁工从事的是高危作业,每年应组织清洁工体检2次,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止其健康损害。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郑爱英,杨伟,黄泽泓.实施ISO14001标准规范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01.
【关键词】 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感染;处理方式
夜上海论坛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传染病患者及疑似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1,2]。其较强传染性和污染性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医疗废弃物与突发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让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了解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任务变得刻不容缓[3]。
目前,绝大多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已基本规范,而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废弃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120名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患者逐渐能自觉自愿的按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规范处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就诊及出院后需继续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名,男79例,女46例,年龄23~70岁(平均48.5岁),均采用口服药物加胰岛素治疗,患者能自行注射胰岛素及进行血糖快测,本着自愿的原则,各项调查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
1.2 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首先调查患者对医疗废弃物的认识,目前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有无被废弃物损伤的经历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医疗废弃物回收的重要意义,建立联系卡,制定废弃物回收卡,并和社区、当地基层医院建立联系,借助社区医院、基层医院为载体,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利用废弃的广口硬质塑料瓶,将居家治疗中产生的医疗垃圾有效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基础调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个体化干预,一年后再次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调查;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医疗废弃物的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参与该课题医护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 讨论
夜上海论坛 3.1 随意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危害 医疗废弃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危害性三个特点,在国外医疗废弃物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并随意丢掉,势必会严重的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最常见的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等,使用过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能存活一周[5]。糖尿病患者用过的废弃针头、血糖试纸,若混入生活垃圾,将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对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构成直接威胁。我国也有报道儿童因捡拾废弃空针玩耍而剌伤眼球的事故等,给社会及家庭均造成了严重后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33%患者有被针头刺伤的经历。经过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2.5%。
夜上海论坛 3.2 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的提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大量医疗废弃物品的处理障碍,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上仍存在薄弱环节。本调查说明,80%的患者经常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主体是针对各大医院、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涉及如何正确处理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缺乏相关规定,目前在管理上仍然是空白。只有少数患者(9.17%)曾接受过关于医疗废物处置方法的指导,非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在所调查的120人中,仅有23人知道什么是用来废弃物,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后,95.83%的患者对医疗废弃物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知道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方法,但因没有比较便捷的终端回收部门,所以仍然有15%的患者将医疗垃圾最终全部混入生活垃圾。
4 对策
夜上海论坛 4.1 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和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治污染的责任感,切实提高公众的自我卫生和环保意识。
4.2 指导正确处置方法 在储存、收集医疗废弃物过程中:色袋分装,封闭存放,分类收集医院废弃物,使用利器盒存储利器如注射针头等都是针对处置医疗废弃物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准备、保证。本着就近原则可与患者居住地附近社区建立联系,使之代为处置医疗废物,鼓励患者利用回医院复查的机会将医疗垃圾带至医院统一处理。可根据科室情况,酌情奖励患者免费测血糖一次或奖励试纸、注射针头等。
4.3 生活区垃圾规范处理:环保部门加大对于垃圾的规范处理力度,在居民区设立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7.
夜上海论坛 [2] 张战赛,俞晓红,张韧. 环境相关卫生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 25(5): 453—455.
夜上海论坛 [3] 邓乔丹,潘华峰,江启煜,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