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目的范文

健康教育目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目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护士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55-01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长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则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广大护士已成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然是护士的重要任务。就普通意义讲,健康教育贯穿疾病防治始终,预防保健和社会医疗服务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做了如下的探讨:

1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夜上海论坛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保健。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夜上海论坛 2.2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夜上海论坛 2.3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

夜上海论坛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目的;实施效果

夜上海论坛 根据国家规定免疫程序的计划免疫工作,是指有计划利用疫苗预防接种,增强人群免疫力,尤其是儿科的保健基础,对于降低感染性疾病、控制儿童并发率、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作为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促进手段,在临床上应广泛推广。笔者选取医院所管辖区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免疫接种家长1800例,以各种形式给予免疫健康教育,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计划免疫工作的目的与实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所管辖区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免疫接种家长2800例,其中男性700例,女性110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8.4±7.8岁,文化程度:1150例大专及以上、550例中学及中专、80例小学、20例文盲。

1.2方法

1.2.1接种前仔细收集家长基本信息,主要包含计划免疫的一般情况、认知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宣教形式。向儿童家长、产妇详解而儿童多发性疾病、常见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宣教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注意事项等。通过画报、网络、图片、宣传册子、照片等形式,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介绍计划免疫基本知识给家长,根据不同年龄段,介绍各种免疫基本信息、接种方法,以使家长了解接种重要性[1]。

1.2.2接种时在接种时,向家长详解有关疫苗接种适应症、禁忌症、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作用、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同时,需告知家长应在儿童身体处于健康水平条件下,方可进行接种疫苗,获取家长配合,提高接种率,防止促发副反应。

夜上海论坛 1.2.3接种后完成接种后,当天给予儿童充分休息,不洗澡、多饮水,仔细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局部反应。如果儿童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可服用退热药物。若出现轻微局部反应,无需给予特殊处理。若出现严重局部红肿,可采用干净毛巾进行热敷,如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防止出现不良反应[2]。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经过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家长、儿童的配合实施,提高了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的主动性,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与适应症,以及接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实现预期目的。儿童建卡率为100%,计划内儿童免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3%,计划外免疫苗接种率为93.6%,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

3讨论

夜上海论坛 因生长发育关系,儿童的机体、免疫系统等均无发育完全,属于传染病易感人群,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即及时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技术的进步,接种后保护率达92%以上。然而大多数儿童家长缺乏对计划免疫的相关认知,仅接受I类免费疫苗,对于非规定类、接种率较低、费用较高的II类疫苗,主要呈现一种不支持、不理解的状态,许多家长持有一种有病现治、无病不防的态度。例如,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证,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对于所有家长,特别是儿童母亲、育龄期妇女、孕产妇,实施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健康教育的目的:①通过多样化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免疫接种率。设立疫苗知识宣传栏、宣传牌于计划免疫候诊厅,可使家长直观化的了解接种疫苗的禁忌症、适应症、年龄范围、时间范围、接种后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宣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家长,可使家长了解接种的重要性。接种儿童加重可能是老年人,应强化口头指导教育,在接种疫苗前,向老年人细心讲解,以提高接种工作的配合性、主动性。②强化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教育,保证疫苗的及时接种。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较大,增加了计划免疫的难度。因此,计划免疫人员熟悉、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到家发放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手册,并向家长细心讲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其了解接种疫苗作用,提高疫苗接种主动性、接种率、及时率。③通过加强计划免疫人员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常规培训中纳入健康教育培训,每周开展业务学习,选择不同方式,轮流培训每一个计划免疫人员,向其培训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相关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要求培训人员作出学结,鼓励提倡合理化建议。疫苗接种存在途径差异,对于接种针头类型、针头大小、接种部位、接种角度、接种深浅等,均有严格要求。例如,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若接种部位太浅、疫苗不均匀,极易导致无菌性化脓感染。在接种卡介苗疫苗时,若误注入肌肉、皮下,极易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脓肿等。因此,在计划免疫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三查七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疫苗,避免发生疫苗错种、漏种、误种献血,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4]。

夜上海论坛 健康教育的实施: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接种疫苗健康教育工作是由社会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接种疫苗人员、家长、政府、群众等等,同时存在各种文化程度差异,所以,我们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在接种疫苗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宣传栏、宣传手册、口头宣教等形式,使儿童家长可提高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接种率、及时率等问题[5]。在本组实验中,经过分析后得知,儿童建卡率为100%,计划内儿童免疫苗接种合格率为99.3%,计划外免疫苗接种率为93.6%,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针对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可提高儿童的接种率,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岳秀艳.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47-2048.

[2]陈伟,朱向军,高志刚,等.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466-468.

[3]张兴玉.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