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摊经济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鄱阳湖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逐年较强,能源消费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扩大。1995~2010年江西能源消费总量由2391.7×104t标准煤增加到6354.9×104t标准煤。1995年原煤消费占总量的79.8%,2010年占74.4%。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整体来看,江西省能源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能源是江西省能源利用的主体,但过度依赖煤炭,且煤炭比重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图1)。
2能源供应短缺和对外依存度高能源供需与来源结构分析表明,江西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自2000年以来都在递增,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增大。调入量从2000年的1157.2×104t标准煤猛增到2010年的4267.74×104t标煤。能源调入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46.2%增长到2008年的67.1%(图2),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从外省调入能源的数量和比重迅速增大,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挑战。
3能源科技创新和利用效率低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方法,计算2009年广东、山东、湖北、江西、陕西、青海6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显示,江西的人均碳排放在6省中最低,为0.750t/人,山东是江西的3.7倍;青海碳排放总量最低,为773.15t,其次是江西,为3254.30t。碳生产率是衡量低碳技术水平高低的指标,江西碳生产率为1.690万元/吨碳。江西的GDP和陕西接近,因为能源消耗量较低使江西具有相对较高的碳生产率。尽管如此,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也很大。由此可知尽管江西省的人均碳排放量最低,但低碳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碳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增加碳汇潜力等实现低碳排放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从系统视角来看,鄱阳湖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方面着眼:第一,生产低碳化。其一是源头输入的低碳化,其二是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其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上促进低碳发展;第二,消费低碳化。主要是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效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科技创新贯穿于低碳经济输入和输出、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节能减排潜力挖掘、碳中和、碳捕捉、碳储存等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依赖于能源科技技术水平的高低。实现生产和消费低碳化。笔者认为,改进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模式等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生产体系改进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和消费观念转变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其中,能源科技创新模式是关键,其它3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的成败(图3)。
1能源科技创新模式
夜上海论坛 科技进步对能源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科技创新模式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科技创新模式是在碳排放空间的约束下,以能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为目标、以能源技术开发为根本动力、以能源科技创新为关键。目前,鄱阳湖区大部分县市处于工业化初期中段,能源需求大,但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低。依托湖区的新能源开发优势,引进先进的能源科学技术,推动能源科技研发创新,努力形成更为低碳化的能源供给结构和更为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是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的主要内涵。
2生产体系改进模式
最大程度地缓解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核心,改进生产体系是最为重要的着力点。鄱阳湖区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定型,因此生产体系改进阻力较小,工业发展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生产体系改进模式是指用集约型、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型的新型生产体系取代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生产体系,实现清洁生产、集约生产和循环生产。
3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554.6亿元,占全省的58.9%。江西省三次产业之比为12.8%:55.0%:32.2%,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特征。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2505×104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6354.9×104t标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由2000年的1759.5×104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4757.89×104t标煤,在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5%以上。江西产业能耗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还处于高能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是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主体。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的主要内涵在于:降低能源消耗大和污染排放多的产业比重,提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小、污染较少的产业比重,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发展目标。
4低碳消费驱动模式
低碳生活方式实质是倡导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通过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最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经济的目的。鄱阳湖区倡导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是和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同步进行的。低碳消费驱动模式既可促进湖区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低碳消费驱动模式与人的观念和行为紧密相关,只有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低碳消费驱动模式才能发挥效用。
结论和讨论
夜上海论坛 1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鄱阳湖区要逐步调整优化煤炭调入网络结构,增加输油输气管道的投资建设力度,发挥铁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作用,形成分工合作、高效畅通、较为完善和现代化的湖区能源综合运输系统。从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视角看,发展低碳或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鄱阳湖区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
夜上海论坛 2发展新型生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生产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型生产体系,可推进鄱阳湖区生产体系的低碳化。要选择性接收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规避资源利用大和环境破坏强的企业;重点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夜上海论坛 3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低碳产业群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动力必须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湖区要借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加强以高技术、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和良好创业氛围的产业群为核心,先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滨湖地区作为培育低碳产业群落的重点地区,积极引导低耗能、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企业在这里集聚,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联系、空间集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碳产业群落。
夜上海论坛 4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不断调整鄱阳湖区居民消费结构,引导居民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转变。鼓励大众选择自行车、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环保交通工具。此外,要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加快完善有关税收政策,尽快建立节能专项基金,通过征收碳税和能源消费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促进能源节约。
一、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区域行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也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基于区域层面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夜上海论坛 我国正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受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区域情况,改变经济增长结构,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要实现低碳经济在区域中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加强相应立法工作;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引导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提升固碳、减碳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
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不理想
区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主导阶段,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碳排放强度高。高能耗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电力热力、金属、化工、采掘以及非金属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
从区域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该地区的煤炭、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也是其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中部地区工业化是为了适应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带的资源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东中部两块地区,沿海地区在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中部地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腹地的属性和以高能耗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之一。
(二)能源利用效率低
夜上海论坛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表现为“富煤、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难以改变。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
由于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碳排放的差异较大。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即能源强度,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能源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能源消费强度来看,我国不同省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能源强度排在前三位的均处于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贵州和青海;能源强度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则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省均处于东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消费强度越低,同时单位GDP碳排放量越小。因此,能源强度较高的地区应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关注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的应用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夜上海论坛 (三)技术创新步伐缓慢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东部地区基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人才资源较有优势,而其他三个地区与东部相比创新能力较弱。重点是能源开发利用,第二产业等领域技术更新缓慢,产能落后,使得整个产业体系薄弱,加上传统落后工艺在重点行业领域比重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未来几十年内,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将维持高排放的特点,这也加大了减排压力,增加了低碳模式的实现成本,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四)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同时现有的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加之由于中央到地方政策执行链条过长,执行效果不易控制,因而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三、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夜上海论坛 第一,发展低碳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夜上海论坛 第二,促进工业低碳化,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并拉长产业链,加快构造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东部地区应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兴技术进行传统产业改造,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降低经济发展的能耗水平,切实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电力、热力以及采掘、化工、金属冶炼、非金属制造等重工业行业要重点治理,限制高碳产业准入,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夜上海论坛 第三,积极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卓有成效地拉动国内多数欠发达地区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从不同侧面去分析,低碳经济既是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标准。通过服务业的战略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也可以从一定层面缓解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前期工业增长与排放正相关的矛盾。
夜上海论坛 第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二)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一,源头控制。推进节能减排重要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要改善能源的供应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
第二,过程控制。即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具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效能、低排放的目的。
第三,事后控制。捕获、封存和积极利用排放的碳元素,即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根本特征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以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同时,还要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夜上海论坛 (三)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引进;二是自主研发。技术研发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都需要很长的研发周期。因此,技术转让是目前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目前,国际社会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而订立了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或者实施技术管制和激励,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最终目标。各区域应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各种关键低碳技术,如大力创新用煤工艺、采用洁净煤技术,具体包括加大清洁开采及原煤入洗比重,减少原煤输出和直接燃烧;加快煤炭高效转化技术开发,如煤基多联产、先进燃烧、低碳产品合成等技术,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减少转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加大煤炭及煤基产品消费环节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发,如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储存,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清洁化利用;加快发展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煤层气的开发及利用等技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低碳技术落后的现状。
(四)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为保障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以及技术创新上的实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限制高碳产业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能源效率上,要加强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专项规划,完善“配额制”和“固定电价”等相关政策制度,以求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在技术创新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引进政策,同时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制度上加大支持力度,如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有效手段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在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1.低碳经济的定义
夜上海论坛 关于低碳经济有着非常多的定义,主流的定义是在在原有的技术方面以及生产的工艺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但是主要是不能够增加能耗,依托于这种科技创新的方式来早日摆脱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双方都可以兼顾到。低碳经济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可以利用尽可能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即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式来达到高校的利用能源以及开发清洁能源的目的。
在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需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整体上达到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相互兼顾到的情况,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的几种优势:第一就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低碳经济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类共同的话题,得到了全人类的重视;第二就是低碳经济考虑到在经济发展中环境方面的因素所做出的牺牲,把环境方面的损耗也都计算在内了。
2.低碳经济给我国的外贸出口中所带来的改变
2.1减少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我国近些年来的繁荣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对于环境的无尽的破坏才得到今天的成果的,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其破坏性以及不可持续性历来受到诟病,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进出口货物方面来加大了对于碳排放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那些还没有开始进行低碳减排的国家征收一定的碳关税。这种方式使得其他的有关国家纷纷效仿,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了。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制度都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由于规则都是由于他们来制定的,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都造成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的增加以及出口竞争力的下降,特别是我国的出口产品是主要还是以高碳的产品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这些情况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2碳关税和绿色贸易的壁垒
对于碳关税的收取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而且各国之间所高筑的绿色壁垒也都会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威胁。碳关税的推出即很多的国家在国家的外贸进出口的货物中会对那些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产品来额外的征收一些其他的关税,但是这样一来的话对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货物都会造成影响,本来我国主要从事的就是一些低端的制造业项目;绿色壁垒也是相同的意思,在绿色贸易的定义中,绿色贸易就是在进口的货物中主要的用途是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这样的一些国际的贸易行为,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来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对这些国外的产品进行相应的限制和禁止的手段。由于我国的出口货物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机电设备、纺织产品,这些物品不仅仅是技术附加值低而且也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这样的物品是完全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一些环境方面的标准的。
3.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夜上海论坛 3.1倒逼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部分就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出口贸易中也是由于低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也都是由于我国最近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换来的。发展低碳贸易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向低能耗方向发展;在另外的方面也都必须要推动我国的现代的服务业的发展,从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型升级来帮助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的低端制造业向着高端制造业发展。
夜上海论坛 3.2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水平
低碳经济就是在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的方式,通过对我国低碳产业的大力发展来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可持续的发展。我国本身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对外界的资源依赖较为强烈,并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为了重新获得竞争力我国就必须要积极地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使用一些新的制造工艺来取代落后的生产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传统的制造行业进行升级优化,使得以后的出口产品中可以有更多的高端制造品,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含金量。
3.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发展走到新的阶段上,与此同时也都对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次新一代同步发展的机会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切实的参与到其中的方面去。自从我国本世纪初加入WTO组织以来,参与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的制定与实施计划,在新的经济时代来临之际,与其躲避不如积极地引入下一代的技术来进入到新的生产方式中去,完全的舍弃掉以往的模式,而且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也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进一步的增强我国的实力。
夜上海论坛 4.对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4.1制定我国的低碳标准
夜上海论坛 由于这个低碳经济正式开始实施并没有很长的时间,所以与碳交易有关的内容目前来说还是处于空白地带,目前的情况就是碳交易的市场规则以及相应的准入标准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些现状的存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级经济大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都需要可以来加强对于我国的低碳产品的法律方面的保护。需要我们从法律上来制定完善的制度,完善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的机制,使其市场竞争中有法可依,规范市场。
4.2大力鼓励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低碳技术的发展需要大力的财政支持,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都需要可以来积极地对这种转型升级进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税收上的鼓励,以便可以为了以后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根基。虽然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但是我们有关部门也需要来积极地用好后发优势。与此同时也都要积极地鼓励技术的原创,加大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的力度,也要加大对于技术推广的投资,积极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项环保经济方向的措施,与此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人类未来的发现,这也是我们的企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
4.3积极地维护自身利益
面对新的低碳的经济浪潮,我国的政府需要积极地出手进行应对,我国本身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很有必要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鉴于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更为隐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新方法来进行贸易保护。为了可以有效地应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的有关决策部门需要意识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大家共同的提高适应低碳经济的能力。这样的应对措施才有助于我国的政府掌握在竞争中的主动性。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也要积极地应用新的规则来占据主动权,以便可以最大的维护自身的各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