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范文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第1篇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努力在工作中争做先进文化的的实践者,以“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历届的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夜上海论坛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每年都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党委还要求各单位从“一把手”到班组长都要有较强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意识,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二、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言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院党委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三讲”、三个代表”、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六大会议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中,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院党委还始终把搞好班子廉洁自律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先争优”、“五比五看”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群策群力,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制定了《设计研究院民主管理实施细则》。各部门均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部门领导定期向民管小组报告生产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并设立意见箱,随时征集职工意见。院工会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提案征集委员会,了解职工需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改革、住房分配和奖金分配的问题以及企业大型设备购置和选拔干部等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由职工代表投票表决。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走访和谈心,并经常召开各种座谈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民主气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四、加强夜上海论坛建设

夜上海论坛 夜上海论坛建设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院在夜上海论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我院不仅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力量,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和派出学习深造,以此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制定了《天勘职业道德规范》和《天勘文明职工守则》。每年还要举办青年科技论文的评比和中层干部管理论文评比活动,检验培训成果。2.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形象,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职工的广泛讨论,提炼出“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职工为本,科技兴院”的管理理念;“追求双赢,讲究诚信”的经营理念;“生产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求,体谅用户所难,不提供不合格产品”的服务观念等等,并利用橱窗、内部刊物和局域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了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3.加强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十佳青年”、“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立足本岗踏实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我们还自办了《天勘文苑》和《天勘信息》等报刊,既报道了好人好事,也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氛围。4.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活跃职工气氛。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足球对抗赛,老年篮球赛,“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和各类棋牌比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着力打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精神和团队素质的写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激发职工的爱院热情,鼓舞士气。因此我们对此十分重视,下力气抓了企业视觉标识系统的设计(CIS),对各类纸张、稿件、宣传印刷品和成果包装得形式和使用要求都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定。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院容院貌的整治,改善了办公环境,并统一制作了工作装,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6. 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例会制度和检查制度以及干部值班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保卫措施,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有效抑制了偷盗、斗殴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第2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高度,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只有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努力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只有把发展物质生产力与实现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把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人全面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条件,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能力和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视角对这一实践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夜上海论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多重关系,以及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多重领域。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社会和谐的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要大力倡导公民道德意识和规范,弘扬体现和谐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还要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理论上,要把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全面理解社会公平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在实践上,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要着眼于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深刻变化,着眼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围绕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来进行。

夜上海论坛 第一,要深入研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条件。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文化来引导,需要和谐文化精神来浸润,需要和谐文化氛围来营造,也需要和谐文化秩序来维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包括: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等内容。多元统一,是指整个社会的文化既有多姿多彩的文化个性,又有共融一致的文化共性,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社会的主导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兼容共生,就是社会的不同文化主体和要素能够相互兼容、相互协作,在和谐当中共同发展;协调有序,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结构自身的和谐,各种文化资源、各种文化门类和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充满活力,就是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社会文化的活力,使文化财富不断涌流,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大众共享,就是要维护和实现文化公平,努力避免和主动解决由于文化问题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当前社会实践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和回答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

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理论学习,努力在工作中争做先进文化的的实践者,以“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历届的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夜上海论坛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领导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来推进,这样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每年都要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党委还要求各单位从“一把手”到班组长都要有较强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意识,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协同负责,分工把守,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组织保障。

夜上海论坛 二、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建设

夜上海论坛 领导班子的言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院党委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三讲”、三个代表”、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会议精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专题学习中,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院党委还始终把搞好班子廉洁自律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先争优”、“五比五看”党性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群策群力,加强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政意识,制定了《设计研究院民主管理实施细则》。各部门均成立了民主管理小组,部门领导定期向民管小组报告生产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并设立意见箱,随时征集职工意见。院工会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提案征集委员会,了解

职工需求。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医疗改革、住房分配和奖金分配的问题以及企业大型设备购置和选拔干部等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由职工代表投票表决。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走访和谈心,并经常召开各种座谈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民主气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四、加强夜上海论坛建设

夜上海论坛 夜上海论坛建设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院在夜上海论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

1.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我院不仅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力量,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和派出学习深造,以此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而且还注重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制定了《天勘职业道德规范》和《天勘文明职工守则》。每年还要举办青年科技论文的评比和中层干部管理论文评比活动,检验培训成果。

夜上海论坛 2.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形象,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通过职工的广泛讨论,提炼出“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职工为本,科技兴院”的管理理念;“追求双赢,讲究诚信”的经营理念;“生产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求,体谅用户所难,不提供不合格产品”的服务观念等等,并利用橱窗、内部刊物和局域网等多种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了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

夜上海论坛 3.加强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十佳青年”、“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立足本岗踏实工作,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我们还自办了《天勘文苑》和《天勘信息》等报刊,既报道了好人好事,也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平台,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氛围。

4.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活跃职工气氛。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青年足球对抗赛,老年篮球赛,“三八”妇女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和各类棋牌比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着力打造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精神和团队素质的写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激发职工的爱院热情,鼓舞士气。因此我们对此十分重视,下力气抓了企业视觉标识系统的设计(CIS),对各类纸张、稿件、宣传印刷品和成果包装得形式和使用要求都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定。还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院容院貌的整治,改善了办公环境,并统一制作了工作装,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夜上海论坛 6.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例会制度和检查制度以及干部值班制度,认真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保卫措施,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有效抑制了偷盗、斗殴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夜上海论坛 五、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

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领导班子对这一点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每到酷暑严寒,领导班子都要到工地慰问,并投入资金购置活动房屋,改善了野外作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到长期在外施工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职工的家中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也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事业 志愿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

夜上海论坛 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志愿服务从而带动高校树立良好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促使高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健康稳定的心理情况,能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高校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各高校应从高校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高校学生精神文明素质。

1.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新时期科技不断进步,经济水平得到不断增长,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滋长,造成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障碍。正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群体被家长以及社会寄予了较高期望,因此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加之高校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发生被蛊惑的情况,对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威胁。这就需要各高校积极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开展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夜上海论坛 1.1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夜上海论坛 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独立人格,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为日后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健康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了高校学生群体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因此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

夜上海论坛 1.2健全高校学生全体人格塑造

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能够加速高校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健全自身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较为规范的道德意识,从而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有一个原则性的约束规范,使自身人格境界得到升华。同时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将高校学生群体的潜能充分发掘,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自身人格塑造从而获得心理结构优化、精神素质文明提升。

2.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相关建议

夜上海论坛 为了切实加强各高校的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推动高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提高,应当在明确志愿服务重要性的前提基础条件下,切实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志愿服务的推行普及,在这里先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2.1树立正确的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理念

夜上海论坛 2.1.1召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评比。作为高等学校,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显得更为重要。我校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总体格局统一考虑,每学期初都要在行政会上听取团委的想法和计划。学期中,团委广泛征求意见,协调和疏通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并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共同分析研究有效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案。学期末和五四期间召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评比。

2.1.2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理念更新。各高校应当明确进行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理念更新,实现“以生为本”的精神文明教育宗旨,不要只是将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做成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应当脚踏实地、规范管理,从领导层面开始加强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工作的重视,贯彻落实学生心理精神文明教育。

2.2鼓励学生群体自主进行志愿服务

夜上海论坛 2.2.1志愿服务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的动机较为功利化等,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将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呢?首先要鼓励高校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并且多阅读一些精神文明健康性较强的积极性文章,同时鼓励学生多购买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类的报刊等,以此给其养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自主地参加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的行为准则获取精神文明建设理念;其次,学生通过可以利用一些零星的时间去看一些精神文明建设节目以达到多了解心理健康信息的目标,比如看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在看节目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最后,当学生遇到心理难题时,可向志愿者主动寻求服务帮助,志愿团队通过提高相关服务主动的为其纾解困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开导和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地生活学习。

夜上海论坛 2.2.2加大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投入力度。各高校应当加强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的投入力度,及时进行学生志愿服务设施更新,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硬件设施质量。贵州省某大学就开设了精神文明教育教育阅读室,购入了一批高质量的精神文明教育读本,供学生进行借阅,同时设立了班级配套的精神文明教师志愿者,对于班级中出现的精神文明问题进行及时疏通引导,在进行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程度的良性影响,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3推行“微志愿”精神理念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

夜上海论坛 各高校应当更重视在细微之处、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培养学生的“微志愿”精神。几年来,学院在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中,大力宣传“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件小事看德行”的道德价值观,广泛开展“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微志愿”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鼓励学生“人人都做志愿者”。

这种方式有利于莘莘学子们积极响应学院的各种号召,不断丰富“微志愿”活动和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内涵,努力践行“明德励志、笃学致用”的校训精神,推动学院“育人工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夜上海论坛 3.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案例分析

3.1案例分析

2012年,某高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高校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以各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围绕高校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和高校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以高校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先锋模范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方面在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在于构建切实可行的激励保障制度,让学生由制度牵引起步,逐渐成为一个自觉自励的志愿者,乐于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

3.2结果研究

夜上海论坛 该高校坚持以德育为先,充分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学生头脑的工作。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团组织是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组织是学校中学生的具体组织,团活动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通过团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德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使学生知行互动。

夜上海论坛 总地来说,当代学生群体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思想活力和精神需求明显提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追求进步、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仍是主流。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日趋多元化、多变性、多样性,青年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和尖锐,来自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传媒和以欧美日韩为主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要求高校共青团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统摄地位基础上,增强共青团在广大同学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继续抢占大学校园这块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最终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要学生从做自己的主人,到做集体的主人,将来做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4.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问题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各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逐渐普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和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质量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各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从而加强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力度,对依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周围,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0,(12).

夜上海论坛 [2]卢雍政.大力推进志愿服务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4).

第5篇

(一)研究现状

当前,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带领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八荣八耻”荣辱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博物馆是汇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和教育为目的。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年初,、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由此掀起了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风潮。

夜上海论坛 本文以伊春森林博物馆为例,伊春森林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共分神奇的森林、伊春的森林、伊春森林中的人类活动、伊春森林的开发、伊春――中国林业的旗帜和林区转型与发展六个部分,以小兴安岭为依托,采用多媒体、图片、标本、文字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具有北方特色的大森林,展示伊春林区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和开发建设的宏伟画面。伊春森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心,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也倾注了无数平凡的伊春人的辛勤劳动。

夜上海论坛 伊春森林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着更大的舞台,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伊春森林博物馆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挖掘伊春森林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把握时代内涵,顺应时代要求,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梦”建设。

(二)研究意义

夜上海论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挖掘伊春森林博物馆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提炼出符合时代脉搏的精神食量,展示出革命先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出“中国梦”的建设内涵,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参观伊春森林博物馆受到鼓舞和教育,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随着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观念的横行,广大人民群众思维中或多或少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余毒的侵害。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相违背的,这些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与的“中国梦”指导思想想违背。

伊春森林博物馆中所蕴含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和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奋斗,都彰显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对伊春森林博物馆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进行挖掘,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主题要求的精神文化主旨,有力的回击各种不良社会情绪,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继承,逐渐清除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恶劣影响,构建伊春森林博物馆的精神文化体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夜上海论坛 1、基本思路

夜上海论坛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对伊春森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总结国内其他地区博物馆及文化中心在文化挖掘和内涵提炼方面的经验,对伊春森林博物馆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内涵进行提炼和凝结,形成富有伊春特色的精神食量,使广大民众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夜上海论坛 2、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对伊春森林博物馆的建设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伊春森林博物馆建设中的历史遗迹和相关前辈进行走访,并对所获取的一手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

夜上海论坛 (2)文献研究法:查阅博物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专著,并对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整理和提炼。

夜上海论坛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伊春森林博物馆组织的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夜上海论坛 (4)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伊春森林博物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伊春森林博物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并揭示其内在规律。

(三)重点难点

本课题对伊春森林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需要将伊春森林博物馆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行提炼和凝结,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宣传,以鲜活的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1、伊春森林博物馆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祖国美好的大好河山。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森林资源对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2、伊春森林博物馆的建设历程凝结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革命先烈为伊春森林事业的伟大付出,提升广大民众对伊春森林建设的关心和热爱。

夜上海论坛 3、这些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的背后是闪闪发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进一步挖掘伊春森林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伊春森林博物馆布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29期.

第6篇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党建 有效融合

一、引言

新时期下党建工作质量如何借精神文明的作用而有效提升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只有党建工作正视当前社会舆论所面临的挑战,并高度重视新闻的社会引导作用,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护航。

二、精神文明对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

(一)满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融入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角度来看,该基本权利实为我国公民生活所需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实为重要前提。党建工作的开展,每一项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是切实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只有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才能确保民众的思政意识形态良好发展。[1]新闻喉舌的作用即在于通过对党建工作路线与实践的传播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知情权,确保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各类相关信息,以保证公民心理承受力的平衡。

(二)打造透明化党建工作机制为政府争得公信力

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直接取决于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从本质上看,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即是人民群众,所有工作机制的打造都应为民所悉,只有党建工作全面公开,才能使民众对党建工作有着充分的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在新媒体时期,各类信息的广泛传播致使社会思潮极具多元的动态化,对政府的公信力实为一个严峻挑战,各类贪腐等不良事件在新媒体平台中屡见不鲜,党建的“信用危机”已经形成。只有党建工作积极应对各类信息通过新闻喉舌不断促进自身工作机制的公开化,才能更有效地把控住舆论导向进而为政府赢回公信力。

三、新时期下党建与精神文明融合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新形势下,新媒体环境的覆盖率越来越大,传统的单一化的社会传播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大众传媒环境中大众主体话语权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舆论的格局也在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作用下开始了“转型”,社会舆论开始以各种“群体”为单位而朝向非理性、片面性与混杂性方向发展,一旦这类负面舆论被大众传媒所放大,则势必会成为威胁到社会稳定的症结;[2]

其次,网络媒体的出现直接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导致一些传统媒体为了增加吸引力,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传播一系列负面的社会敏感话题,加速推动着泛娱乐化等低俗趣味的发展,弱化了社会的主流新闻价值,使党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效力大打折扣;

最后,虽然我国当前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主流传统媒体依然具有特定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民众对此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党建信任的“惯性”,并不会与媒介的使用情况有所联系,且以大形势来看,这类传统精神文明的收视或使用率并不高。在媒体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下,这部分媒体影响力的下降似乎难以避免。

夜上海论坛 四、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有效融合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作为党建工作公开的一种方式,有必要在新媒体时展的当前流为一种常态。然而对于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来说,重点通常体现于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进程中。因此,对于所有时政事件,党和政府都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喉舌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对事实的深入报道提升公信力,有效推动社会的和谐化发展。

(一)社会舆论预警机制的事前确立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党和政府应当通过精神文明对所有事件的风险前兆进行准确的预测,并通过预警机制的确立有效防止一切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诸多不可控的损失,并有效防止负面影响力的升级,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本文认为应当建立社会舆论的预警指标,切实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核心,对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化预测,并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媒体平台充分搜集社会舆论信息,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潮导向。

夜上海论坛 (二)深度还原舆论事实的事中报道

夜上海论坛 对于所有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都在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倘若在事态进程中能够将问题妥善处理,则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更能促进党建形象的提升;反之,则将直接撼动党建的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化建设与发展。对此,首先应当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舆论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在社会中形成一股正气引领主流环境的回归。与此同时,面对社会各类事件,党建工作也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大局为重,积极宣传党建的正面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其次,党建应当积极推动权威媒体主流社会舆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党建工作本身服务于民,对于所有民生大事,党建都应当充分发挥媒体喉舌作用,紧密结合党的主张以及人民群众的心声,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将所有社会舆论的真实情况高度还原,引导人民群众认清主流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第三,就是要深入互联网致力于培养更多的网络“意见领袖”,借网络的力量有效扶正社会舆论的非理性偏差,呼吁人民应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尤其是要跟进热点新闻,深度报道,还网络舆论环境一片净化后的空气。

夜上海论坛 (三)全面公开处理信息的事后反馈

人们对于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媒体亦会“顺势而为”从对此事件的视线中转移。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平息并不代表其影响力的消逝,一旦在民众群体当中响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声音,则会难以避免地触动人们的神经而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人们来说,也极为关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处理结果,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此,党建工作重点应当及时转移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善后工作当中,在精神文明的监督下履行好应有的职责,确保最大程度避免各类不良事件影响力的扩大,使负面社会舆论失去信息资源的支撑。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在民众群体中产生一定的防患作用,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五、结语

夜上海论坛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两者需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护航。

夜上海论坛 (作者单位为苏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116-119.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夜上海论坛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宣部、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中宣部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夜上海论坛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夜上海论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面貌很快就会变化,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集体观念淡薄,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现实,任务更艰巨。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2005-2-19.

第8篇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夜上海论坛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面貌很快就会变化,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集体观念淡薄,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现实,任务更艰巨。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2005-2-19.

第9篇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意义;方向;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 In my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transform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for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the ability of new things by enhancing the adaptability of employees to increase their sense of security, be able to train staff survival, objectives, methods and measuring recognition enables them to obtain a sense of freedom, but also has a built illustrat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aints,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th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build and manage,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welfare benefi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eaning; direction;精神文明

我院属于研究型事业单位,陕西是科研大省,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精神文明既可为物质文明这一初级层面的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并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促进其建设的速度;同时,还可通过提高建设者的素质,强化物质文明建设成果利用的合理性,进而保障其建设的可持续[1,2]。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在我院转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夜上海论坛 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是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我国正在实施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举措。研究型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类型,转制成败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有着深刻的影响,剖析其转制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方向,从而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不仅能为研究型单位改制进程的推进提供直接支持,并为其改制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还可为我国多达130万个事业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夜上海论坛 1.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1.1 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形成集体认知

集体认知定义的内涵被霍夫斯泰德认为是集体的思维模式。谢恩对此作了扩充,集体认知是单位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整体化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新员工的认识,并进一步将集体认知划分为心理、外部适应与内部组合等三个领域,精神文明建设可通过针对性的塑造员工品质,进而提高员工集体认知的三大方面,即安全、自由与归属[3]。

(一)心理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可提高员工甄别事务意义大小的能力,并因此减轻其压力。谢恩认为,长期采用同一工作思维模式的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乃至于新任务的胜任能力会显著下降,他们常常难以有效甄别固有工作与新任务的意义。然而,科研型单位的工作目的是创新,工作对象是未知的事物,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类单位中员工的工作效率。精神文明建设可通过对员工心理的塑造,提高单位员工分析基本工作与其它事务的能力,并培养员工使用信息交流系统、相互沟通以及相互协作的习惯,从而降低员工的工作负重感和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感。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其导向功能和协调功能使员工获得安全感。

夜上海论坛 (二)外部适应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可培养员工的认同意识,并因此提高其创造能力。雷特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集体认知是单位上下一致信奉和遵循的整体规则,需要反复培养员工对规则的认同,并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员工参与来优化规则。精神文明建设可通过对员工四个“认同”的培养,达到对单位整体规则的共同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三)内部组合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可提高员工的行动和协作能力,并因此增强其整体荣誉感。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谢恩这一理论可被理解为,员工的行为文明,即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员工的具体行为所折射的“精神”,以及为规范员工行为而形成的“精神范式”,是单位经营作风、心态观念、人际关系的综合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可通过强化员工的四种心理需求,使员工认识到为单位整体荣誉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1.2 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加强伦理规范

科学技术的发展,尖锐地挑战着科技自身的伦理观。科技伦理观是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认知。这一认知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即乐观论和悲观论。前者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既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那么也应是道德进步的原因。悲观论基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引发于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人文主义批判,核心是卢梭指出的科技将带来道德堕落和未来危机。

科技发展也冲击着一些具有协调和约束功能的社会基本道德。这一范畴同样存在矛盾。一方面,科学技术被要求不仅要反映科技群体的利益,还要符合公共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生产整体化的趋势,使得科技行为在市场引导下向功利集中。功利主义的核心被其代表边沁论述为,赞成或不赞成一种行为的依据是,该行为增加还是减少当事人的幸福[4]。功利主义使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但也导致科技行为偏重物质性、经济性,影响了其公益性,进而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2 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2.1 管理软构件的建设

夜上海论坛 由美国管理学家帕斯卡尔和阿索斯提出,经麦肯锡完善的7因素模型,为确定研究型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提供了依据。该模型指出成功单位必须具备7项因素,分为硬构件和软构件组成两类。长期得到重视的是前者,包括战略即单位资源获取与分配的计划,结构即任务和权利的配套,制度即工作的形式等[3]。

精神文明建设应注重单位管理软构件类因素建设,具体包括:(1)人员,单位在职人员的组成结构、以及个人基本状况和提升空间;(2)作风:即单位员工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也包括单位的夜上海论坛;(3)技能:即单位一线生产与技术开发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协调控制才干,还包括单位整体的行业影响力与级别;(4)目标,即指单位的整体价值观,是统帅和凝聚全体员工的指导思想。

夜上海论坛 2.2 构件科技伦理体系

夜上海论坛 研究型事业单位在转制后,会成为研究型企业,是一类是出售高新技术的经济实体,因而会直接且独立的参与社会生产,所以,将受到环境的长久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单位在转型期和转型后,不仅应重视员工道德的提升、单位价值观的塑造,还应注意这两方面与社会伦理的协调[5,6]。为此,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还应包括的科技伦理体系构建。

夜上海论坛 研究型单位的科技伦理体系包括员工的道德、单位的价值观和伦理的协调等三个层级的要素。伦理协调层级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科技伦理体系的外延,起到联系与调解的作用,进而使得员工的道德、单位的价值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

3 结语

夜上海论坛 长期由政府单一建设与管理的特点,使得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因此导致其生产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而相对降低。因而,各级政府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产权、管理、财政、人事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来提升管理软构件,进而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加强其伦理规范;同时通过构建科技伦理体系,促进单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强化单位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保障像我院类型的研究型事业单位顺利转制,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 中央文明办组织编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2004,人民出版社,北京

[2] 周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北京青年政治学此学报,2001,10(3):37-41

[3]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2004,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4] 边沁著,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2000,商务印书馆,上海

第10篇

在电力企业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系统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强化此项工作,同时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人员配合,促进有关工作的全面展开。所以,在电力企业中,建设精神文明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同时提高党员的推动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展开。

一、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强化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与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实现党政工齐抓共管,促进党群部门的协调发展,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加强精神文明体制与工作机制的建设,形成一定的权责制度,促使企业上下贯通,建设精神文明。在企业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促进工会作用的发挥,进而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员工的民利与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夜上海论坛 第二,充分发挥文化在实践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行为、经营管理中均会体现一定的文化,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相关策略、制度建设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夜上海论坛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不要将夜上海论坛当成是员工业余生活、企业思政工作、企业形象进行看待。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一定要转变建设文化的方式,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围绕企业各项制度与机制的建设,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夜上海论坛制度。

第三,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精神文化。

夜上海论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必然要向市场导向方面发展,进而在建设企业精神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市场导向的重视,充分考虑市场、效益、效率、服务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在员工中树立相应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与市场意识,进而提高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与应变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盈利,进而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精神文化时,一定要加强对用人体制、绩效体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视,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夜上海论坛 第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结合。

在电力企业中一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结合,进而建设现代化的夜上海论坛。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就阻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缺少了一定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进而导致物质文明建设缺少了相应的精神支柱与动力,在政治上就会迷失方向。前些年,在否定“精神万能论”的“左”的错误之后,又产生了“精神无用论”这一极端的看法。并且还有人认为,只要提升了物质文明建设的高度,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会随之提升。在电力企业中,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不恰当的的思想,致使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极不协调。通过相关实践表明,只是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虽然物质文明建设在短期内有所提升,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巩固,必然会有所下降。因此,在建设夜上海论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结合,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夜上海论坛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同时,也一定要根据相关要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战略,运用新时代的管理观念与价值观念,重视企业员工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融洽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使其具备一定的发展前景,就一定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这样才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同时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激励员工的奋发向上,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夜上海论坛 在电力企业中,要想有效建设精神文明并且予以相应的落实,就一定要加强企业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增加员工的参与度。因此,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时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与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还要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要加强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增强其对组织领导的认同,进而加强其对企业员工的服务。这样就要求企业一定要重视党员生活、工作的状态,解决其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为党员家属提供一些培训、就业、医疗、入学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其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党员服务中心的维护与管理,配备一些电脑、电视、图书等设施,在提高党员精神文化程度的同时,让党员可以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进而有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促进企业的全面提升。

夜上海论坛 第四,强化党员的教育培训体制。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党员主体服务观念的提升,进而在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时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此时,就需要对党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从教育方面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党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党员充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政策、方针等,同时加强党纲党纪的教育,增强党员的主体观念,提高其义务意识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党员工作效率。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教育方式的运用,结合党员的不同特点,展开不同形式的教育工作,根据相应的要求展开一定的教育活动。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资源的利用,加强对电力企业党校、党员活动室等相关资源的整合,合理利用“”等教育方式,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的精神文明素质,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的进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学习,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需求反馈机制与互动体系,通过点播学习、按业分班、因需选学等创新学习方式,让党员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其民主意识,加强自身义务的履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三、结束语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国企;党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要想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并加强国企党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使国企在发展当中应对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更好地发展。国企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首先要加强党政建设,平衡国企内部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使国企的发展更具活力。党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企的发展是重要的导向,笔者将在下文中探讨国企党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国企党政建设的有效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运用党政建设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国企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想将经营活动做好,必须加强党政建设工作,这也是国企发展的根本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意识都在不断提升,而国企在发展中也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这使得职工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国企内部的党组织若无法全面了解市场经济动态,还运用传统管理模式,国企的经营工作肯定也无法做好。切实开展党政建设工作,不仅有利于党组织的建设,还可以推动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持续发展。在党政建设工作中,党组织必须将职工的综合利益置于首位,维护他们的利益,使职工在企业当中找到归属感,并得到党组织的有效领导,使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成为国企职工工作的导向。只有这样,国企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还要将党政建设工作的实施作为先决条件。由于国企的管理者掌握着国企发展的方向,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只有职工听从领导的指挥,国企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党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引导职工形成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二)加强国企的夜上海论坛建设工作。夜上海论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夜上海论坛在市场发展当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而党建工作的实施便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是对党政建设工作思路的调整与完善。国企党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特色相符,而党组织导向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大力发展夜上海论坛。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企业党建工作融入夜上海论坛建设之中,两者齐抓共建,互促共进,必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国企的发展。

(三)党政建设工作要与企业改革发展有效结合。党政建设工作当中,要科学设置国企党建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党建工作力量,确保党组织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在国企当中,基层党支部是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党的坚强后盾。党组织的设置,一定要和国企的改革形势相适应,不断地调整,明晰职责定位,理顺治理主体关系,做到与企业行政机构变化的同步改革与完善,全面配合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需求,使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分类分层明确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融合起来,帮助企业各项行政工作的推进,并以服务企业与职工作为工作的目的,适时调整工作内容,确保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夜上海论坛 二、国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职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国企发展当中,精神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内容。国企基层党组织要想将国企经营当中职工的思想建设工作搞好,关键在于加强职工对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与促进作用的了解和认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关注职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要转变职工普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国企党组织的工作,与个人无关的观念。要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职工的思想上和心里,这样才能促进国企文明思想的建设,也能够促进党政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要想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党务工作人员必须持之以恒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活并做好,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并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精神文明要向制度化建设发展。要想提升国企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必须从精神文明制度化建设方面着手。笔者认为可从下列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工作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情况,对道德建设的重点与步骤进行明确,使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可科学量化。第二,制定激励机制。国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体是职工,所以,必须善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进行培树与宣传,加大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职工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三,完善奖惩机制与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对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做到积极的职工奖,消极的职工惩,督促职工提升精神文明面貌。

综上所述,国企发展当中,党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企党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从基层工作着手,重视其在国企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促进党政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推动国企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摘 要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邢矿集团党委建立“规范化管理、系统化培育、科学化定位、立体化宣传、动态化推进”的典型培育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典型 道德模范 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唱响时代主旋律,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冀中能源邢矿集团党委坚持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统领典型宣传,按照“规范化管理、系统化培育、科学化定位、立体化宣传、动态化推进”的总体思路推进典型宣传,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夜上海论坛 一、注重组织领导,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夜上海论坛 邢矿集团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专项文件,创新开展“5510”文明创建和“大爱冀中”先进典型创建活动。以“5510”创建为核心,把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职工创建活动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载体来抓,组织各基层单位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创建载体、有主题活动、有考核标准、有检查评比、有文化活动、有命名表彰”的工作机制,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职工的文明素养和矿区的文明程度。同时深入贯彻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行的“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重点抓职工道德建设,选树典型,创新开展“大爱冀中・德耀邢矿”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现已连续开展两届,共收到各单位申报的道德模范120名,46人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注重心灵共鸣,打造系统化的培育模式

夜上海论坛 邢矿集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的形式宣传、主题教育、典型教育、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文明素质教育上,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在行为养成教育上,大力开展“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五个一”活动,营造了践行文明、助人为乐、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在干部学习教育上,以菜单式服务方式构建学习体系,组织中心组成员开展“六个一活动”,实行了中心组学习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注重广泛推荐,建立科学化的选拔机制

夜上海论坛 榜样只有扎根群众,才能得到认同,引起共鸣。邢矿集团党委坚持“实事求是、群众公认、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评树典型的重要依据,充分挖掘典型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选树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典型,按照爱岗敬业、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类别科学定位,层级选拔,公开推荐,确保了先进典型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培育典型中,强调要把工作业绩作为一项硬指标,在选树中,拓宽选树视野,重点关注平时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职工,在推荐评选典型模范过程中,创新参与形式,畅通参与渠道,组织“中国梦 赶考行 邢矿情”职工故事汇选拔赛,先后举办预赛、决赛20余场(次),挖掘先进典型近百名,并推荐总医院杨莉芹参加邢台市“中国梦 赶考行”百姓故事汇复赛。杨莉芹在河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演讲比赛中以医护组第二的成绩荣获比赛优秀奖。

四、注重载体创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示范格局

夜上海论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最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邢矿集团对选树的道德模范,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通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召开典型人物座谈会、主题演讲、在公司局域网开辟专栏,深入报道和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特别是生活分公司张祯祥寒冬腊月下水救花样女孩的事迹,先后在邢台电视台、牛城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树立了企业善行重德的良好形象。创新宣传形式,选拔10名演讲者组成演讲团,举办了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职工故事巡回进区队(车间)演讲活动,让典型故事进基层、进班组,走进职工一线,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20场次演讲,20个区队(车间)的近千名职工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广大职工并产生激励效应,激励广大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标尺,行有方向。

第13篇

夜上海论坛 12月20日,研讨会成立了以石仲泉先生为主任委员的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着中心的建设发展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协同创新以及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出和申报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2月21日,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和揭牌仪式,第二阶段围绕“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在大会开幕式上,赣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孙弘安代表学校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表示要按照教育部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要求,努力把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中央苏区史和苏区精神的研究高地、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阵地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沈谦芳代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作了《大力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的讲话,从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和概括苏区精神的原因、对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意义及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彭祖雄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会上致辞,对赣南师范学院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进一步总结经验,开阔视野,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努力在以中央苏区史和苏区精神为重点的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上多出高水平、高质量成果,成为全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基地,为繁荣发展江西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夜上海论坛 在学术研讨会阶段,石仲泉先生作了题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旨演讲,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集中阐述了的丰功伟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并提出要辩证看待晚年错误,认为和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是命运的共同体,是打不倒的。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14篇

:“龙场悟道”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成为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开端。贵州研究阳明学、传播阳明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董 平:浙江是王阳明的诞生地,贵州是阳明学的诞生地。因为有当年的“龙场悟道”才有阳明学的产生。天下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场为始发地。贵州构建“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要深入挖掘阳明精神,充分认识王阳明的人格魅力。王阳明作为一位“致良知”的提倡者与实践者,他襟怀浩荡,胸次洒落,心体光明,略无渣滓。王阳明在有限的生命里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赞叹的“立德、立言、立功”,成为“真三不朽”的人格典范。

钱 明:谈及贵州在阳明学研究的优势,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冈田武彦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阳明学家,为研究阳明心学,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8省区80余县市,行程两万余里。凡王阳明去过的地方,他都去过了。贵州修文龙场,冈田武彦去过3次,历经25年创作近90万字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这也是以知行合一的方式研究阳明文化。相对远在其他地区的学者来说,贵州研究和弘扬阳明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利用自身优势以“知行合一”的方式深入研究和挖掘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

夜上海论坛 :贵州以贵阳孔学堂为平台,正不断深入挖掘“知行合一”的阳明精神,与时俱进探索建立“心态学”体系,致力打造国家级王阳明学术研究平台。这一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

董 平:首先,研究阳明文化,需要严谨的态度。现在有些机构和个人,用一种猎奇的方式去研究和传播阳明文化。国学是严肃的,传统文化不能被随意调侃,任由人“戏说”。阳明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一方面要复兴,一方面要繁荣,同时还要警惕“巫术化”倾向。

其次,作为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的主体,我们想要感受阳明文化的内核、传承阳明精神,就一定要阅读王阳明的经典著作。经典文献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阅读经典就是在传递思想、传承精神。

夜上海论坛 丁为祥:从儒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种“人格相承”,让大家去理解古人的精神,理解古人的人文情怀,让阳明精神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从而实现阳明文化的薪火相传。对于自己的学生,我一向要求他们重视实践。我对他们说:我在看什么书,在研究什么问题,你们也要跟着看什么书,研究什么问题,跟着学一段时间后,你就找到“门道”了,这就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让阳明精神润泽现代社会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国学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被影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阳明学对贵州和中国,甚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今天,对于贵州而言,阳明文化研究突破点在哪里?

夜上海论坛 梁 枢:研究和传播阳明学,要依托学科建设的力量。如果把阳明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变为一门学科,必定能形成一个核心生产力,我们可以围绕这个生产力进行学科、教材、教学和科研建设,从而形成一批系统学习和研究这门学问的人群,然后相关专家学者将这些成果传播出来,形成“涟漪效果”。当有大批教材、传播学者、学生等将阳明学代代传下去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建设,阳明学的研究和发展才会取得新的突破。

董 平:今天对阳明文化研究要更加注重宣传阳明精神,让普通民众了解并认可阳明文化的核心内容,让阳明精神深入人心才是根本。以“致良知”为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实践,在实际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这就是阳明文化研究的突破点。

:贵阳城市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正是对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此外,贵州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阳明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探究?

夜上海论坛 董 平:阳明文化的传播不只是纸上文章,还要创新传播形式和手段。比如,还可以通过宣讲、影视剧、舞台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阳明文化。以多种传播手段向大众充分表达阳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通过阳明文化的传播与表达来构建新的精神世界。

王 纯:我认为阳明文化传播需要探索更接地气的方式。互联网技术缩短了读者与国学的距离。除了纸质著作的出版,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需要依靠新兴媒体,利用这些快速传播的渠道和平台扩大影响力。例如,孔学堂书博会举行的一系列关于阳明学的宣传活动,非常有影响力。像这样利用出版、网络、影视、活动等多种途径,相互补充、发挥聚合效应,定能使阳明精神发扬光大。

丁为祥:20世纪80年代,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以阳明学为选题撰写毕业论文,当时在陕西各地的图书馆都找不到与阳明相关的文本。现在,传播阳明文化的方式很多,我既担心阳明学传播不广,又担心阳明学研究脱离人本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阳明文化的传播最终要回到人身上来,使其流淌在大众的生活中。我们研究阳明文化,目的是以他的精神成就影响现在的人,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给学生讲课经常举一个例子,把蛇皮比作古人的成就,我们研究蛇皮,其目的还是为了研究蛇本身,而不应该把蛇皮抖得哗哗作响。

激活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

夜上海论坛 :阳明心学被认为是国学的一块基石。作为阳明心学的发源地,贵州如何以阳明学为基,凝集文化力量,建设文化高地?

董 平:以阳明学为基石,不是说人人都去研究阳明学,而是倡导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阳明精神的现实价值,要把阳明文化的精髓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使之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贵州有龙场悟道的基础,有建筑宏大功能齐全的贵阳孔学堂,有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等等,传播和研习阳明文化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

我想,以阳明学为根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高地,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当贵州普通百姓、领导干部都懂得并践行“知心合一”“致良知”等阳明文化精髓时,我相信贵州的文化建设、贵州的精神面貌一定会有全新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王 纯:第一次听说贵阳建孔学堂时,我有点惊讶,总认为孔学堂应该在山东。但事在人为,如今贵州以孔学堂为抓手,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探寻时代坐标,做的很有气势,颇有成就。贵州凝集多元文化力量,建设文化高地,我认为持之以恒很重要。常言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贵州不断开拓创新,变“小成”为“大成”。

:阳明文化不仅仅是精英文化,更应大众化、产业化,如何让阳明文化浸润到普通人的心灵?

第15篇

【关键词】全国苏区 ;“苏区学”; 学科构建

大革命失败后,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来发展壮大为红一方面军。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创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在此基础上,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红色政权――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任中央政府主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苏区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管辖中央苏区全国所有的革命根据地。苏区革命历史地位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从学理上高位推进,在区域上协调创新。

一、构建“苏区学”学科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学术价值。全国苏区历史文化与苏区精神综合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创新。学术界对全国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国苏区历史综合研究成果迭出。继何友良著《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谭克绳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史》之后,又有余伯流、何友良合著《中国苏区史》出版发行。二是各个根据地史研究成果丰硕。几乎每一块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均有成果问世,如余伯流、陈钢合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余伯流、凌步机合著《中央苏区史》;唐志全、陈学明著《“式”革命根据地研究》;黄惠运等合著《东固革命根据地简史》等。尤其是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成果文蔚大观,除戴向青、余伯流、夏道汉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马齐彬、黄少群、刘文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史》;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 唐志宏、谭继和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等综合性通史外,举凡中央苏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均有多部专史,如余伯流著《中央苏区经济史》;徐学初著《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研究》;罗惠兰、刘雪明、许静等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建设研究》;凌步机著《中央苏区军事史》;刘云主编《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汤家庆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史》;李国强著《中央苏区教育史》;严帆著《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曾飚著《中央苏区体育史》、黄克富主编《中央苏区调查统计史》;曾维东、曾维才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史》;陈春明主编《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林道福主编《中央苏区美术史》;吕良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等等。但也有若干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目前尚未有专著产生,如吉安延福革命根据地史,迄今没有一部研究专著。全国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尚有许多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需要各地史学工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合作,全国苏区同唱一首歌,构建“苏区学”学科。

(二)社会价值。1.有利于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苏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传承创新体系。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等连接起来,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苏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传承创新体系。2.传承弘扬苏区精神,促进原苏区县振兴发展。苏区历史通过红军长征发展到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阐述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党建军建政等历史经验,对于传承弘扬苏区精神,推进原苏区县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苏区学”学科构建的基础条件

(一)苏区历史文献资料与研究论著相继影印或编撰出版。如1.报刊资料:《红色中华》、《斗争》、《红星》、《青年实话》、《苏区工人》、《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旗周报》、《劳动》周刊、《列宁青年》、《红藏》等。2.史料选编: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册);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选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编:《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上册);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苏维埃中国》;陈诚:《石叟资料》。3.文集: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上、下);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文集》、《选集》、《农村调查文集》;《刘少奇选集》;《选集》;《选集》;《陈云文选》;《文集》;《陈潭秋文集》;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4.丛书: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包括党的系统、政权系统、军事系统、群团系统和分省系统);江西省档案馆等编:《革命历史资料丛书》(32册);孔永松、蒋伯英主编:《中央苏区历史研究》丛书(6册);林多贤主编:《中央苏区研究丛书》(8册);彭光华主编:《人民共和国摇篮丛书》(9册);田延光主编:《中央苏区研究丛书》(10册);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福建中央苏区县纵横》(21卷)。5.回忆录:、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等:《回忆闽浙皖赣苏区》;、谭震林等:《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等。6.相关研究专著:何伟福:《中国革命根据地票据研究》;洪荣昌:《红色票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票证文物收藏集锦》;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上下);戴向青、余伯流、夏道汉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马齐彬、黄少群、刘文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史》;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 唐志宏、谭继和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何友良著:《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许毅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等。7.外文资料:韦思谛:Local Elites and Communists Revolution in the Jiangxi Hill County;本杰明・I・史华慈: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等等。

(二)苏区精神内涵已经提炼确定。关于苏区精神的内涵,党史党建学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先后撰文探讨概括。2005年10月,在江西兴国县召开的纪念作兴国调查75周年暨弘扬苏区精神理论研讨会上,2011年11月,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在文章中指出,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第二,反对“本本主义”,深入实际调查,“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三,民主建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开拓进取,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状态;第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第五,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①石仲泉研究员还提出了“全国苏区同唱一首歌”,共同传承弘扬苏区精神的呼吁,有效地推动了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的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余伯流认为,苏区精神的内涵可简明概括为24个字,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奉公、争创第一、无私奉献。②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万建强认为,苏区精神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巩固、发展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主要内涵概括为:“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奉

夜上海论坛 公”。③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苏区精神内涵作了高度精辟的阐述,2011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7句话28个字,十分精辟、准确。他说:“中央苏区十年奋战的历史,时间长,跨度大,风云激荡,岁月峥嵘,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伟大的苏区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现在学术界关于苏区精神的内涵的界定均以同志精辟论述为标准。

(三)研究平台已经具备。2013年,经各高校申报、有关省份的教育厅、党史研究室推荐,专家评审组进行严格评审,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设立八个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即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嘉兴学院,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井冈山大学,苏区精神形成地赣南师范学院,主席的诞生地湘潭大学,遵义会议的召开地遵义师范学院,延安精神的形成地延安大学,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地河北师范大学,设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传承与弘扬创新工作。这些研究基地的设立,为苏区历史文化与苏区精神研究提供了研究队伍、文献资料和办公设备等有利条件。

(四)相关政策措施已经制定实施。2012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根据文件精神,闽粤赣等省积极开展普查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20个: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江西省13个: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广东省1个:大埔。随着中央苏区史研究的深入,中央苏区县还会增加。赣闽粤各省市区相继制定出台了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广东河源市的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等13 个县(市、区)纳入规划建设范围,积极推动和实施振兴发展措施。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原中央苏区县振兴发展,而且为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和苏区精神传承弘扬创新提供了耦合契机,“苏区学”学科构建呼之欲出。

此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民族精神培育弘扬、红色旅游发展繁荣、青年学生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与群众路线教育等,均需要加强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研究,走出政产学研用新模式。

夜上海论坛 三、“苏区学”学科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苏区学”学科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取得反“围剿”战争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创建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研究;2.全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研究;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与实践研究;4.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形成历史研究;5.“围剿”与反“围剿”历史研究;6.苏维埃区域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斗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统战工作和农业、林业工作等各项建设研究;7.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传承创新研究;8.中央苏区与全国各苏区的关系研究;9.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在中央苏区基本形成研究;10.、、、刘少奇、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苏区革命活动研究;11.苏区与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源流关系研究;12.党在苏区的斗争与白区工作的关系研究;13.苏区历史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14.红军长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研究;15.原苏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16.苏区红色旅游开发繁荣研究;17.苏区历史文献与口述史料搜集整理利用研究;18.苏区革命史迹遗址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19.全国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数字

夜上海论坛 化建设、观众教育与协调创新研究;20.国内外苏区历史研究状况综述与苏区历史研究队伍与受众研究;等等。

四、“苏区学”学科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苏区学”既是历史学科,也是思想政治理论学科,需要使用历史学和思想政治理论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和交叉研究,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为一门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复合型学科。具体研究方法有:1.历史分析。将全国苏区历史放在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整体框架中全面考察、系统梳理和综合评价,主要揭示苏区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2.综合研究。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思想政治理论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和交叉研究,揭示苏区创建历程与作用、苏区各项建设及其与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源流关系等,整体打造一部中国苏区历史文化全史。3.比较研究。将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将苏区史与民国史会通,分析比较苏区与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联系,与国统区的斗争及其社会进步与落后情况。4.调查访问。赴原苏区所在地井冈山、瑞金、兴国、宁都、永丰、长汀、上杭、连城、宁化、大埔、海陆丰、仁化、琼州、弋阳、平江、桑植、汝城、红安、百色、遵义、巴中、延安等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实地考察革命遗迹旧址,访问老红军、老干部及其后代,访问地方党史办、史志办研究人员,查阅档案、历史文献、地方志、文史资料等。

夜上海论坛 2011年11月,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高度 概括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今年春节期间,视察井冈山时发表重要讲话,他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高度概括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为新的时代条件下苏区历史研究、苏区精神弘扬和“苏区学”学科构建等指明了正确发展方向。

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大有可为,全国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常态、新理念和新战略的运行,呼唤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党的十以来,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三严三实”教育、“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等。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严格做好“三严三实”教育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就需要传承弘扬创新苏区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苏区精神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作用。

夜上海论坛 江西是全国最大的中央苏区所在地,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苏区学”学科的构建。在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鉴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按照的要求,不辜负总书记提出的“江西各项工作应走在时代前列”的殷切希望,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作风建设;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把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为实现江西全省“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目标凝聚力量,提供精神支柱;在文化建设上,将弘扬苏区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与弘扬赣鄱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快实施赣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目标。时代的发展呼唤“苏区学”学科的建立,“苏区学”学科的构建势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