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资料文库 法治思想教育范文

法治思想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法治思想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法治思想教育

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措施

摘要:

法治精神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对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极为重要。现阶段,高校法制教育还存在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克服高校法制教育问题、走出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困境、科学有效地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已经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法治精神的内涵出发,梳理了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旨在合理解决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法治精神;困境;对策

夜上海论坛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大高校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法律教育、法律素养培养失效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面对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有必要积极应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整体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法治精神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法治精神是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治信念、法治价值观的统合体,五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主体。一是法治认知是基础与前提,法治思维将直接影响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二是法治情感是主体维护法律尊严的主要推动力,对建立健全、推行法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法治意志是主体有意识地践行法律精神的重要品格,是主体践行法律、克服困难的主观选择;四是法治理念是法治精神的高级形式,表现为法治理想与法治信仰;五是法治价值观指引人们遵从法律、认同法律、自觉建立健全法治秩序及评价标准,是判断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重要尺度。

夜上海论坛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缺失的主要困境

继续阅读

法治理念教学组交流材料

夜上海论坛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政法队伍保持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在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审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适应现阶段形势的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能力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用好这个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容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导致刑事犯罪高发。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临新形势,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

夜上海论坛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与大义的界限,以手中的执法权力谋取私利,忘记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不仅如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一些人对西方法治思想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缺乏起码的政治鉴别力,有的甚至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还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创新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依法治国的观念并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对政法意识形态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而必须正本清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政法干警的执法思想,保证我国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质。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的保障。经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等活动,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洗礼,广大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司法行政人员,执法理念将会进一步端正,政治责任感将会进一步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庄严的使命!

继续阅读

区委法治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夜上海论坛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正确引导学校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新关系、新情况、新问题,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我区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推进学校依法治校进程,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现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决定在全区各学校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夜上海论坛 一、指导思想

夜上海论坛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和国家关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深化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积极促进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学生法律素质,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确保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夜上海论坛 二、总体要求

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为基础,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学法守法用法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法育人、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自觉抵制违法现象,敢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使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纪律、懂法律、守法律的新型人才。

夜上海论坛 三、工作目标

将学校教学、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教师和学生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整体推进学校法制化管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到注重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夜上海论坛 四、实施步骤

继续阅读

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缺乏、法律信仰弱、法律的知行分离等问题依然存在。优化高校法治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加强师生法治实践,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建立法治信仰,让法治精神植根头脑。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精神;校园文化

夜上海论坛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承担着培养有才有德的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具有法治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复合型人才的应有之义。法治精神的本质是依法治国的信念与精神,是社会和谐、权力制约、保障人权、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等价值追求的综合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法治精神教育,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法治信仰,对于法治校园建设乃至法治中国建设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蕴含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其内容既包括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美化绿化等物质层面的形态,也包括学风校风、学校传统、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规章制度以及师生在活动中建立起的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在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整体上体现出积极向上的风貌,法治校园建设成效日趋突出,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一)部分大学生法治意识缺乏

夜上海论坛 在依法治国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同程度地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但因为国内外环境、高校扩招、学生阅历及年龄等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大学生政治素养较差,在和平年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00后,存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缺少政治责任、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受社会风气影响,在不少大学生中权大于法、权力至上等意识仍不同程度地残存,在此不良风气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并将其当作行为的指导思想,造成崇尚自我、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缺少法治思维能力,降低或丧失了判断是非能力,在法治意识淡漠和不当逐利心态的驱使下,做人做事急功近利,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夜上海论坛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法治文化

继续阅读

新时期学校职工思想教育探析

《中国职工教育杂志》2014年第二十四期

一、认真学习依法治国的方略

作为人民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向学生宣讲国家法治工作的进程和成果。在整个的学校校园中形成法治风尚,要使它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威力,让它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营养。让它充分体现着教育的公正、正义,体现着教育事业的文明,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法、守法、用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广大教师力争做到守法的典范,为广大学生做出表率!以后我一定严格依法执教,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提高文化生活品位

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在潜移默化的工作体现,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努力去进行教学工作,就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样就要用人文思想感化广大教师,不能以高压的态势去消极地监控,要有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要根据教育的自身特点主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思想上创新,才能带来单位业务、管理、形象上的创新。观念出思路,思路关系到出路。出路要从观念开始,观念创新,才能实现工作创新。采用广大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群众。通过基层调研、开办网上信箱等途径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及时做好预防性的思想开导工作。开展系列赢在岗位求最佳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道德宣传栏、爱校教育基地、荣誉室、政务公开栏等,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利用学校的文化广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文化阵地,增强夜上海论坛建设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群众积极参与的文体活动,达到传播文化、倡导文明、陶冶情操的目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三、以科学手段,树形象

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进行形势教育,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目前,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是总形势的迫切需要,势在必行,不可逆转。通过形势教育,使大家认识到争取主动就能抢抓机遇,壮大实力,发展自己,树立改革竞争精神,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自由冲击,取得自由权。树立以实为本,加快发展新思想、新思路,力争主动,实现改革与创新的目的。

总之,广大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是单位发展的基石,在新时期下,只有不断探索职教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治黄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创造出我们教育事业更辉煌的明天!

继续阅读

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水平研究

摘要:

夜上海论坛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逐渐进步,但是,在教育管理法治化问题上,经常会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由于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提升,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结合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法治化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研究

人们在享受精神追求时,就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就会使得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很多高校出现教育管理不当的情况,法治化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的管理,阻碍了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教育法治化管理的相关事项,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发展法治化教育管理。在教育业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采取很多有效措施,为了保持教育业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教育业的健康发展,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高校教育管理法治化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针对教育事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改革,在素质改革的过程中,着重要求了对法治化教育管理。近几年法治教育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教育管理的法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渗透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运用法治化进行教育管理的政策。法治化管理,就是运用法律的标杆进行教育管理,适应个人独特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它制约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品格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法治思想对其形成优秀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决定一个人本性的关键。

夜上海论坛 2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继续阅读

高中生中国梦教育的思考

一、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我国中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梦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教育包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教育是对历史的总结与概括,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式教育,能激发高中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继续阅读

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反思

摘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进代表,其法律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未来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仅有感性认识,法律常识相对缺乏、法治意识相对淡漠。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和成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寓教于乐,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追根求源,认真抓实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营造法治教育合力氛围等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法治意识;大学生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进代表,其法治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未来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状况,本课题组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70份,收回268份,回收率为99.25%。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标准,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遵纪守法意识,但是,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法律知识缺乏,部分常用法律常识理解出现偏差,他们认为“法律”好像与自己相距很远,不是很清楚违法与违纪之间的界限,即使发生了违法行为,也不认为自己违了法。具体表现如下:

(一)法律常识相对缺乏在调查问卷中,55.59%的学生认为法律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38.8%的学生认为法律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8.9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关联。同时,仅有6.71%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了解法律知识,70.52%的认为自己只是一般了解,认为很少了解的占22.38%,认为自己不了解的占4.1%。但是,在具体法律常识的测验中,学生却表现不佳:对于“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14岁”等,这样的法律常识回答正确率均不到30%。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法律,也努力学习掌握一些法律常识,但是,整体上来讲,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欠缺,有的自认为已经懂法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凭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去理解法律。当然,有的学生直接回答自己很少了解法律,甚至有的回答根本不了解法律,可以说是新时代大学生中的法盲,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学校警醒,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夜上海论坛 (二)法律意识相对淡漠在回答如何面对日常法律问题时,很多学生的选择进一步说明了其法律意识的淡漠,如:“遭遇到电信诈骗时,你会怎么办?”,67.16%的选择会打110报警,还有6.34%的选择自认倒霉。遭遇不法侵害,多数学生选择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求助,但是,有18.65%的学生选择找自己的亲朋以暴治暴,有8.2%的学生表示很委屈且无能为力。如果做出了非理性的决定,45.14%的学生选择会考虑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35.44%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还有23.13%的学生表示不会考虑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没有想到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在做出非理性行为时,也很少考虑承担的法律责任。这进一步说明了其法律知识的欠缺,也造就了其法律意识的淡漠,在日常行为的表现就是:敬畏意识没有树立,考虑问题相对简单,言行举止时常冲动,处理事物容易偏激,违纪行为偶有发生。

(三)法律教育相对滞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教育是其获取法律知识的最佳渠道,但是,他们也认为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方面还显得相对滞后,仅有40.67%的学生选择其法律知识是从课堂中获取的,有33.11%的学生选择是与他人交流中获取的,学生虽然对道听途说的法律知识并不认可,但是,这种以讹传讹的传播方式却是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另外,选择从家庭和新闻媒体方面获得法律知识的分别占17.16%和24.62%。部分学生反映,在中小学教学中,虽然印发了法律知识的教材,但是,却很少有法律课程的教学,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在中小学学习过法律常识,进入大学后,虽然接触了一些法律知识,但是,这样的教育也是碎片化、零星化,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