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区别范文

国民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区别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民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区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民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区别

第1篇

【关键词】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一、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方向

1.战略性调整所有制结构

我国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依据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从而对我国国有经济的所有制进行调整,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正确的调整方向做出保障。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通过改革保证公有制的核心地位: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指应该对国民经济夜上海论坛中主要、重要行业实行控股,适当参股非国有经济。

(2)通过改革保证多种经济制度共存:针对非国有经济的主要、重要组成行业,国有经济应该适当从其中退出控股,或者可以选择参股,以便保证多种经济制度共存,共同发挥作用,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得到满足。

2.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

夜上海论坛 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应该重点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它对于国有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主导和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缺少战略性规划,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出现问题。产业结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应该大致趋同,而是应该与各国政治、经济实际情况密切相关,随着产业性质、所有制目标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应该包括两方面:(1)从空间结构上调整国有经济产业分布情况。(2)从中观层次调整国有经济关于某既定产业中观层次上的规模。

3.战略性调整产品结构

夜上海论坛 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可以从根本上为国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产销率低的现状,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中,应该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为前提,大力发展投资品,形成消费品与投资品达成同等发展地位。但是针对投资品,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优化和开发投资品方面。

4.战略性调整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与国夜上海论坛有经济结构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实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必然会影响企业结构,而战略性调整企业结构会加强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效果。所以针对目前企业结构存在的组织规模失衡问题,以及组织结构失衡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战略性调整,以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成效。

二、深入探究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改革举措

1.战略性调整外部总体布局

在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位置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非国有经济的参与,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主要包括:(1)建立和完善调整国有资本的动态机制,保证国有资本进退的有序性和合理性。(2)以存在高竞争的行业为着手点,适当降低国有资本的比重。(3)以产权为纽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程度,采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作用。

2.战略性调整内部产业布局

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关键在于“集中范围,增强保障”。比如,在国有经济中提高公益性或者战略性行业的参与,将国有经济行业的标准适当放低,促进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存在,共同作用。

3.鹇孕缘髡微观产权布局

通过调整措施,让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保证经济的持久发展,合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改变以往的绝对控股形式,逐渐转变为相对控股。主要包括:在调整国有企业过程中严格把控股份制的改革方向;以合理的方式调整或者减少国有制经济的控股程度,比如上市。除此之外,需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保障国家的控制力。例如采取措施加强设立政府特权,主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制度或者通过制定公司章程等办法,从而为政府的话语权做出保障。

夜上海论坛 4.战略性调整企业规模布局

夜上海论坛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序退出规模相对较小的国有企业中,主要集中发展大型企业中;二是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规模大而且发展强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中央和地方对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作用,应该在调整中注意区别夜上海论坛功能,不能盲目进行调整,要保证国有经济的公益性以及竞争性。中央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中,合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以保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性调整时,应该注意保护和发展各地方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企业,减少以延伸政府职能为主要功能的地方性城市建设企业,并且要注意对于风险的把握和调控。而针对目前存在的竞争性企业,发展其多种混合制经济,以为有序退出作出保证。

夜上海论坛 三、总结

夜上海论坛 结合目前国有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且及时提出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合理方向,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不仅可以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也会对国有经济的掌控力有所作用。希望本论文关于研究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的内容,对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有所作用,提高国有经济的活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运行区间

[中图分类号] F81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55-04

夜上海论坛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08BZZ037)阶段性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满足国家行使政治权利需要的财政分配行为――公共财政和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财政分配行为――国有资本财政并存于国家财政这一统一体内。与此相适应,形成了两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预算体系,即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两种财政依据的权能和职能范围存在差异,因此,两种预算在收支结构上也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区间。

夜上海论坛 一、两种预算运行区间的理论分析

夜上海论坛 所谓财政的运行区间,实际上就是指财政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空间范围,主要包括财政运行的活动区间与规模区间。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有着不同的职能,这也决定了二者的作用范围是存在差异的,相对应的,两种财政预算的收支结构也各有侧重。

夜上海论坛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在我国公共财政的提出也是在讨论“市场经济”的财政职能范围时提出来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得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大一统”财政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市场上的经济主体依据市场价格信号,自发从事经济活动,社会资源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配置。但市场经济仍存在诸多市场无法有效配置或正常发挥作用的场合和领域,即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及其财政插手加以解决,否则社会经济体系将难以有效运行,因此,公共财政是以“市场失灵”为构建起点。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非盈利性财政,市场失灵领域是其活动的基本范围。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公共财政预算的收支范围应是面向所有企业。

公共财政是国家以政治权力行使者身份而参与的财政活动。不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还以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国有经济的运营,由此形成了国家财政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财政。从性质上说,国有资本财政是以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从形态上对全社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及国有资源进行宏观经营管理。这种宏观经营性的根本目的是要求通过国有资本财政的资源配置活动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它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方式,使国有经济适当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财政作为一种政府分配行为,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去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范围是以国有经济为界的,它存在于市场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有效领域,是一种内在于市场的分配行为。相应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也是面向国有经济的,是以实现宏观盈利性为活动目标的。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收支方向如表1所示:

二、公共预算的运行区间分析

在明确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各自的活动范围之后,就可以对二者的运行区间进行相应的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既为国家行使职能,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保障,又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公共财政的收支规模直接关系到政府配置资源的力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收支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社会经济及财政自身的发展。财政规模过小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难以对国民经济实施正常调控,导致国民经济无序运行;财政规模过大会对市场经济中微观主体的活动产生排挤效应,妨碍企业、个人的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适度的公共财政收支规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公共财政规模的衡量及其决定因素

对公共财政规模大小的衡量有两类,即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国民经济收入(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份量构成了政府最直接的可支配资源,是政府进行活动的财力基础。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反应了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二者都可以用来衡量公共财政规模的大小,但从理论上说,财政支出规模更能反应政府活动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反映着财政收入的实际使用和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支配情况,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就是直接通过某方面的财政支出来完成的。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等功能,都是更直接地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财政支出的相对量更准确地显示了政府财政规模的大小。而且,在公共财政的建设中,“以支定收”的理财思路更符合时展的需要。公共财政应立足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以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来确定政府职责,由政府职责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由财政支出规模确定财政收入规模。因此,我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相对量来衡量公共财政规模的大小。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大小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诸多方面。这些探讨和分析对于我们研究政府财政规模的合适与否以及如何去确定相对合适的数量界限都有重要意义。虽然影响和制约财政规模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这些因素在对财政影响力的大小上应该是不同的,其中,政府的职责范围是决定政府财政规模的最直接的因素,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政府财政规模的根本因素(程传兴,杜乃涛,1999)。此外,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各国在确定财政支出水平时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以便保持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我国适度公共财政规模的界定

夜上海论坛 相应地,我们也以财政支出规模大小来衡量我国公共财政规模,而我国适度财政支出规模是由政府财政职能范围确定并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政权建设、事业发展、公共投资及部分的收入分配是其支出的重点领域。这与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大体相当,因此我们可以以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作为参考数值。目前OECD国家财政支出规模平均在40%左右①,这与我国当前财政支出规模(2007年国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0%②)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不能完全以发达国家数值为准,而且,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较大是由于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较多。有研究指出,扣除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之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在30%左右③。同时,马拴友(2000)从经济增长与财政规模的关系出发,估计中国政府最优规模大约为GDP的26.7%,这也与Karra(1996)关于亚洲的估计大体一致。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从长期看,我国包括教科文卫支出的政府支出可适当提高。因此,综合以上各因素,我们将中国适度的公共财政规模界定在30%左右是较为合理的。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运行区间分析

夜上海论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以资本所有者身份进行国有经营性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活动,其目的是国有经济的宏观盈利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有资本财政的运行有其客观的适用范围,这个适用范围具体表现为国有经济的规模和产业分布,而这种适用性也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及规模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一)国有资本财政的产业选择

在市场经济国家,国有经济是在与民间经济分工、配置中发展的,国有资本财政的特殊性,决定了国有经济不可能也不必要进入所有产业领域,而是应该根据国有经济产业分布规律,结合各国具体国情来调整国有经济结构。

1.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规律

国有资本财政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产业适应性,即国有资本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所有制的企业制度进行产业选择时,对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相容度。不同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差异、生产要素组合的差异、产业资产的技术特征、产业的关联度、产业的市场结构等产业性质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且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产权构成、产权主体目标、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竞争比较优势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对不同产业的适应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竞争性越强的产业部门,越适合非国有制企业,或者说国有程度低的企业。而垄断性越强的部门,就越适合国有企业。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分布规律来看,在邮政、电信、电力、航空、石油等垄断行业,几乎每个国家都由国有企业或以国有企业为主来经营,而在其他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则很低。郝书辰(2004)将国有经济制度优势与产业的性质(产业的技术特点和生产要素组合的关系)结合起来,认为产业性质(如外部性、垄断性、关键性)高以及国有经济制度优势明显,又有明确的社会目标的产业,适合于采取国有制度经营。或者说,这些产业天然与国有经济兼容,需要国有经济进入。

夜上海论坛 2.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夜上海论坛 以上的分析揭示了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严格遵循市场准则,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财政在市场有效领域中的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国有资本财政的投资和退出,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在相关领域中的扩展和压缩,从而达到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优化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国有企业的战线适当收缩,并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工业等行业和领域④。而且在国有经济布局趋于优化的同时,国有企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03年~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从17户增加到44户,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从9户增加到27户,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从6户增加到19户。在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央企业有19家,比2003年增加13家⑤。

夜上海论坛 虽然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从2007年对全国国有及控股企业的从业人员及国有资产总量按产业作用分类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分布在一般生产加工行业和商贸服务业中的国有资产仍占相当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2007年国有及控股企业从业人员及资产总量统计

(按产业作用分类)

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我们应不断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关于《指导意见》的讲话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的投资行业,“待2007年实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制度后,中央企业的国有资本将向军工、电网电力、石油化工、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同时,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进行重组,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做大做强国有经济。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范围及规模的界定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特征及其产业选择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范围及规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试行意见》规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内容,但并未明确其收支规模。

夜上海论坛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分析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上缴的国有资本税后利润,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二是变现收入,包括国有股权转让和国有资产清算收入。国有资本税后利润收缴标准的确定直接决定了企业再投资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国有企业是否拥有必不可少的独立自主财力。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我们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确定国有企业的留利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赋予国有企业如同其他企业一样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要求国有企业也获得应有的市场竞争结果,即获得平均利润率,在此基础上参照非国有企业的“留利”水平即可大致确定国有企业税后利润的缴留比例。其次,国有资本财政作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同时又要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作用。但对国有资本税后利润缴留比例标准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自身的特点,还要保证国有资本管理相关目标的实现。再次,对于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由于其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对于垄断企业,其高额利润是由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带来的。对于这类企业,在确定税后利润收缴比例标准上,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来征收其企业利润中隐含的、但却没有扣除的成本。因此,我们要在参考非国有企业平均“留利”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地区差别等各种现实情况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来确定国有企业税后利润的缴留比例。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变现收入也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变现是指以不同形式(如固定资产、产权、债权、股权)表现的国有资产转换为货币现金的过程,它是国有资本退出市场,国家优化经济结构的宏观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以上对国有经济产业选择的分析,为国有资本“进”“退”领域和行业明确了方向,但国有资本的退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明确了国有资本的退出领域和行业之后,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国有资本的“退而有序”。不仅要量化国有资本“退出”市场的数量规模,还要规划国有资本“退出”的时间列表,从而确定年度国有资本的变现收入。

夜上海论坛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分析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概括起来包括两个:资本性支出(产生新的国有资本)和消费性支出(没有产生新的国有资本),具体是弥补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缺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在规模和方向上要处理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国有资本“不与民争利”的关系。从上述国有经济产业选择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国有资本再投资的方向。而对国有资本再投资的规模,一方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再投资的资本要坚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再投资应该尽量避免去“与民争利”,而是要去行市场难为之事、不为之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的再投资同私人资本一样,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其基本准则。但是,由于国有资本财政的宏观经营性,它又不同于私人资本投资的是,它的合理投资规模不能是其各项投资项目收益的简单加总,而应考虑到各投资组合对新老企业收益的抵消因素后,以所得出的最大收益为基本标准。

夜上海论坛 国有资本的消费性支出主要用于弥补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缺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财政一方面严格遵循市场准则,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财政在市场有效领域中的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国有资本财政的投资和退出,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在相关领域中的扩展和压缩,从而达到调节、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当按照“公共财政为主,国有资本财政为辅”的原则,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渐收缩国有资本财政的市场活动范围,通过国有资本财政与公共财政的预算平衡机制,将国有资本财政的增量投资更多地投入市场失灵领域,以充实我国公共财政日趋扩大的需求缺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应以“公共财政”为目标导向,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原则来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方向和规模。

[注 释]

①③廖家勤.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J].当

夜上海论坛 代财经, 2004:1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

版社, 2008.

夜上海论坛 ④⑤李荣融.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EB/OL].新华

网, 2009-06-03.

[参考文献]

[1]邓子基. 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邓子基,陈少晖. 国有资本财政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6.

夜上海论坛 [3]文宗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叶振鹏,张馨. 双元结构财政――中国财政模式研究[M].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5]毛程连. 公共财政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3.

夜上海论坛 [6]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200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

夜上海论坛 重建中国公共预算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7]邓子基.对国家财政“一体两翼”基本框架的再认识[J].当代

夜上海论坛 财经,2003,(9):24-27.

[8]邓子基.为什么要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的研究[J].当代财

经,2005,(3):31-33.

[9]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J].地方财政研究.2006,(1):

8-12.

夜上海论坛 [10]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关注并解决的若干重大问

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8,(4):25-41.

夜上海论坛 [11]文宗瑜,刘 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与公共收支预算对接

[J].财政研究,2008,(1):24-28.

[12]徐瑞娥.关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

夜上海论坛 考,2006,(15):39-45.

[13]李燕. 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J].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4,(2):1-8.

[14]刘剑文,郭维真.论我国财政转型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

夜上海论坛 立[J].财贸研究,2007,(2):61-71.

The Comparison on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Budget and State-owned Capital Management Budget

LiLiq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第3篇

【关键词】国有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 战略新兴产业 主导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夜上海论坛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关键。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勇担重任、敢于作为,成为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一般的经济作用,也有转型中的特殊作用。

一般作用。国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主导性作用。首先,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上。目前,关系国家安全、重要公共产品供给、自然垄断的行业以及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都控制在国有经济领域,而这些行业关系到社会的基本运行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可以说国有经济把握着我国的经济命脉。其次,国有经济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和管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控功能是按照经济规律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基础性作用,而国有经济则是通过制订计划、产业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法律规制以及行政手段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作用是掌舵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方向,对市场的总供给和需求有所控制,弥补非国有经济功能上的不足。比如,国有金融机构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金融手段政策对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控。在遭遇金融危机时,国有银行通过金额巨大的投资来刺激社会经济发展,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控对于保证国家经济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殊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随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变化,它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是带动作用。我国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二者虽然都在经济体制范围内,但国有经济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责任又是由国家赋予的,在某些特殊时期,国有经济的社会责任功能是高于其盈利性的经济目标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各方面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国有经济更要起到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式进行大胆尝试,并以先试先行的经验刺激社会经济发展。2001年至2008年间,我国国有经济对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从17606.97亿元上涨到53024.32亿元,逐步加大的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在历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国有经济都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状态,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大作用。在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还担负着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将国民经济从金融危机的低谷逐步带向稳定和复苏,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仍能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

夜上海论坛 二是辐射作用。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能够对我国其他性质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利用国有经济这一特性,积极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使之对其他性质企业产生辐射作用,促进社会其它性质企业在国有经济的影响下主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国有经济的这种辐射作用已经被各级政府充分重视,比如地区省市在进行招商引资时极力邀请国企,并希望利用国企的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来带动地方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优势

首先,国有经济实力雄厚,为其主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中国企业500强之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多数,在2013年的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国有企业有310家,占到了总量的62%,其在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始终把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性作用,能够在关键领域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因此其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方式等方面能够对其他企业起到带动作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夜上海论坛 其次,国有经济作为创新的主体,引领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资力度,据统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占比11.6%,其中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为467.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41.4%,而且国企的研发投入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要高于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大量的科研投入也为国有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科研成果,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科技动力支持。

夜上海论坛 最后,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起到领军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发展实力,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海外市场与资源的开拓与开发。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力,据《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年底,在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独资企业占63%。其投资方向逐步从单一的能源、资源开采领域走向多元。这种走出去战略,不仅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能源和资源,还带动中国技术、劳力、设备等走入国际市场,为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性作用的难点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国有经济在政府支持下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旧有体制下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有产权的政府及其问题。国有制作为公共产权的国家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国有经济是以强制性国家政权为依托的关系,并不需要得到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全民授权;二是人在获得委托权后,其不仅具有公共财产的控制权,还具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这种委托关系的维护是以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为必要条件的,而初始委托人则是通过国家再分配渠道来获取国有资产收益的其他剩余收益;三是由于国家概念的抽象性,政府成为公共产权的行使者,政府在逻辑上成为国家的选择,相应地,公共财产的控制权和剩余收益分配权由等级制来界定;四是政府进行公共产权的运作,其最大目标并不一定是利润的最大化,目标具有多元性。

我国国有产权的委托问题在于委托人与人之间效用函数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巨大成本。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全民,期望在国有资产的运作下带来自身福利的最大化。而政府作为人,其目标却具有双重性:一是要促使租金最大化,完全产权结构竞争与合作的规则;二是要实现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在确定规则的情况下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达到税收增加的目标。但这双重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动机冲突,政府要想实现社会总产出量的最大化,必然要实现产权的高效率,这使得政府具有改善产权结构的动机,但当政府要想实现租金最大化的第一个目标时,其必须通过歧视性的政策来维护低效率的产权结构。由此可见,初始委托人的目标与政府这个委托人之间存在冲突,导致最终结果是生产资源被低效率配置,初始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模式的弊端。庞大的国有资产使国家不得不建立一个纵向授权系统来完成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而且为了保证国有资产正常运作,国家必须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但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系统并没有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政企不分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在满足委托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委托人本身是风险的中性者,具有监督人的积极性,委托人可以行使退出权以此来转让剩余索取权,从而起到惩罚人违约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角色并不明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权利,与此同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这些法律规定没有明确出资人角色,且在具体的运作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其他政府部门并无本质区别。二是委托者与者在国有资产运作中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导致国资委的行为异化。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其目的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国资委作为人,除了担负起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外,还要考虑部门利益,包括权力、地位、声望以及规模等。制度设计的矛盾与缺失,使得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中出现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三是目前国有资产中委托人与人之间仍然具有行政上下级关系,难以形成真正的监督和约束。

夜上海论坛 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弊端。现实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普遍存在委托问题,但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使之在委托中面临更加复杂和特殊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的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一般为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其在法律上有定位不清、权限边界模糊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委托人对国有资产处理并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出现管理上的缺位;另一种恰恰相反,委托人过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出现委托人对人干预过多甚至侵犯人的越位问题。此外,在国有资产的治理上还存在委托人与人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全面,而委托人获得国有资产的信息往往是间接的,其获得的信息内容也具有片面性,甚至会出现人故意向委托人隐瞒国有企业信息的情况。而人往往利用自身具有的授权与信息优势,产生在管理经营中的渎职等机会主义行为,甚至为了自身获取更多利益而侵蚀国有资产。

夜上海论坛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性作用的建议

正确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地方官员升迁与当地经济政绩挂钩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地方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大量的投资是实现地方GDP增长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但这种发展是粗放的,实践中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新时期,国家鼓励推动经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必然期望国有企业在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方面有所作为,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利益分歧。要改变这一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减少政府以奖励方式推动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为,代之以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最大程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减少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运营中的非生产;二是严惩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有企业,增加国有企业保持传统发展方式的成本,优胜劣汰,促使国有企业尽快转变发展方式。

夜上海论坛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为促使国有资产更好地主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建立严密而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要需要考虑到国有资产的特征、运用方式与目标等,实现差异化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制定相应的监管条例,细化监管法律法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其次,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状况,使市场在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国有企业适应市场规律,防止国有资产陷入权力寻租而受到侵犯。再次,解决国有资产监管中的监管权分割问题,逐步探索建立一套能够覆盖所有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最后,将国有资产的监管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原本以实物为监管方式的国有资产监管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势需要,因而要以监管资本为主,加强对国有资产资本的管理,这也就意味着要改革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可逐步推行“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生产经营企业”三级管理模式。要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将为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供基本条件。国有企业担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决定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投资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国有资本投入行业关系着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命脉,要重点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产业、支持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等,这些行业都需要国有企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推动国有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创新的转化平台,代表着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技术的创新与转化能够给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渗透性,其产业发展能够带动相关基础产业研究的技术突破,进而扩散到相关行业,引起整个产业的技术革新,这必将淘汰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但其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式,也存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完善、市场不成熟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国有资产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力支持,使国有企业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和控制力,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稳定快速发展,主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早在2009年国家就提出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国有企业纷纷将新的发展目标转移到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能源等方面,但在几年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体制弊端,而且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制造、通信设备、医药制药等方面,造成重复性投资生产,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序推动国有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国有企业向新兴产业集中时需要科学地选择行业,防止重复建设和投入;其次,要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支持,也关系着国家经济增长的持续与稳定,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最后,要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向新兴产业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预期效益,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适应战略新兴产业的考核模式,提高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

第4篇

一、民营经济在促进东北经济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1.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夜上海论坛 全国工商联公布的国内第一份系统、全面的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已经从拾遗补缺成长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正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飞跃的良好发展景象。截至2002年底,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2.8万亿元。企业年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的有1582家,其中最多的已达355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民营企业的总资产、销售、净资产回报率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都好于同期全社会的平均情况。随着对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从政策支持转向制度保障,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势不可挡。在这一形势下,引入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无疑将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要素。

2.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一直是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国有经济的比重平均占40%,沿海发达省份一般低于30%,而东北三省仍高达80%左右。过高的国有经济比重,使得东北地区缺乏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要解决这一老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民营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功能:实现股份制改造,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3.提高市场化水平

根据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2001年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作为受计划经济影响深重的地区,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而市场化程度的落后是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缺乏后劲,经济增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夜上海论坛 要在东北地区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市场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对市场反应灵敏,经营灵活,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因此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

夜上海论坛 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资产重组过程中,能够促进产权多元化发展,有效矫正失调的资源配置,激发形成相互竞争的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改革措施,将灵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国有经济运行中,有利于培育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夜上海论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的计划投资,国家向哪个地区投资多,哪个地区的GDP就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成为决定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今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浙江省的经济基础远不及计划经济年代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GDP排全国的第12位。但由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活力不断增强,GDP连续数年稳居全国第四位。浙江省的民间投资占了社会总投资的2/3,民营经济的税收总量超过了国有经济,成为全省第一大税源。东北经济区要想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后的第四大经济区,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夜上海论坛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建议

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制定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协调和配合,才能更有实效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使之在振兴东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1.提高融资效益,改善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融资难这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北地区要加快融资体制改革。

夜上海论坛 首先,要对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进行科学统筹,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基础来整合金融服务规划。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要有战略性和超前性,政府、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观念、方向、质量、效益和风险要有沟通和共识。只有这样,企业融资才有规划,金融支持才有针对性,这无疑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信心。

其次,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改组和新建适当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大小银行并存是一种国际趋势。我们国家需要多种层次的金融服务,目前尤其缺少中小银行。因此应积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探索发展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公司,允许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产业投资基金。

再次,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独立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的问题。

2.放宽市场准入,拓展发展领域

在老工业基地,要想彻底改变以政府低效率的投资为主的投资体制,首先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才能启动民间投资。当前应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的流向。一是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其余行业和领域都应放开。二是按照国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参股能源、电信等基础产业,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乃至城市交通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应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三要借助东北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制造业优势,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信息产业等领域,着力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层次高、有地区特色的大型民营企业。四是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对这些产业的投资给予优惠政策。

夜上海论坛 3.实行国民待遇,减轻企业负担

第一,民营企业用地要统一纳入当地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兴办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用地,应依法实行划拨供地。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有、集体土地,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对待。

第二,对民营企业实行税收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不管何种经济形式,都应实施同样的税收政策,使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和发展。对投资社会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民营企业,可按投资额的大小退还全部或部分所得税。

夜上海论坛 第三,考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同,制定相应拉开差距的不同税率和优惠政策。对民营的中小企业实行轻税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处于发展不完善的起步阶段,政府应采取轻税政策,给中小企业较多的税收优惠,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第四,加快清费立税步伐。应对现行的各种收费项目按行政级别、部门、性质和收入归属进行全面的清理,在全面综合评估、科学测定的基础上,区别合理与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取消;合理的收费规范化,并向社会公开收费的项目、范围、标准和程序。

夜上海论坛 4.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发展环境

第5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国民经济;重要作用

夜上海论坛 [DOI]10.13939/ki.zgsc.2016.03.04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为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做好了铺垫。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得中国化得以集中体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半壁江山。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 民营经济概述

对于民营经济,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当然,对民营经济内涵并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文件通常将民营经济表述为“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对民营经济内涵有两种界定,第一,从所有权角度来看,民营经济指的是在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成分的总称,在狭义范围内,港澳台和外资经济并不属于民营经济。第二,从经营权角度出发,民营经济与所有制没有关系,民营经济只是与民营主体方式相关的经济形式,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以及混合所有制都是其所包含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民营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营权,它是以民为主的经济,国家政权及其机构不是民营经济的内容,因而民营经济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产权归属性,产权作为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主要包含财产的支配、使用和处置等权利,对于公有制经济来讲,民营经济独立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产权更加明晰,权责分配明确,进而保证市场交易公平。第二,经营机制灵活。相关法律的允许自我经济、自我约束,结合市场经济规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对生产和经营的环节进行调整,使得企业在创新中激励人才发展,并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夜上海论坛 2 我国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夜上海论坛 2.1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夜上海论坛 在一定程度上,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比如,随着民营经济的增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向第一、二、三产业转移,对解决城镇居民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宽了就业渠道。通过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的在第二、三产业中,全面民营经济的就业占比超过85%,在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达到70%以上。以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为例,2013年,江苏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为100万人,民营经济增加人员为62万人,占比为6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有80%以上为省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1]。从河北来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私营企业达到65.94万家,个体工商户222.73万户。民营经济2014年完成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7.6%,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72.1%,从业人员和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0%和90%以上,因此,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所以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2 民营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过程中,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我国的GDP平均年增长率为7.2%,在国际上,我国成为经济增长较快国家之一[2]。我国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与非国有经济有着必然联系,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民营经济在其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因而我国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从公有制为主体向民营经济体制转变。当前,非国有经济已经占据了GDP份额中的70%以上,所以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2.3 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居民实现富裕的重要手段

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民营经济是我国居民实现富裕的重要手段。我国居民要想走向富裕,必须确保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69,已经远远越过国际警戒线,收入最高的20%人口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11倍。但是,发展民营经济却是缩小贫富差距并实现居民富裕的有效手段[3]。在全国范围内,基尼系数最高的地区是贵州,最低的是浙江,导致二者有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浙江的百姓创业者比较多,因而民营企业更多,所以中等收入的人群比较大,但贵州民营企业较少,进而经济水平偏低。因此,民营经济的增长是实现居民富裕的主要途径。

夜上海论坛 3 提升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措施

夜上海论坛 3.1 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民营企业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必然联系。因此,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活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民营经济不断提升。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其所有制性质有所区别,投资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会由于所有制问题,导致与市场经济不协调。因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通过国家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节,并充分引进先进科技,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民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就需要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高等院校保持合作关系。同时,树立国际化经营意识,吸取国际先进的经验,实现科技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得民营经济实现增长。

夜上海论坛 3.2 加大创新和创业力度

夜上海论坛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必须加大创新和创业力度,从而确保民营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民营经济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东南沿海和郊区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创业热情[4]。百姓要想实现收入的增多,需要以非公有制主体为基础,通过自主创业,进而保证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提升发挥巨大作用。此外,民营企业必须进行创新,通过搜集市场信息,并结合企业环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不断创新生产和经营手段,对风险加以防范,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增长。

3.3 深化我国民营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政策机制与民营经济发展客观要求不适应。因此,必须深化我国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对融资、税费等体制进行改革[5]。由于民营企业税费较高,为了实现民营经济增长,政府必须深化财税改革,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所以国家需要逐步对不合理的行政性费用予以清理和取消,降低税费。此外,为了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改革金融体制,出台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政策,完善金融资本体系,加大融资租赁公司和村镇及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建立,从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结 论

由于民营经济对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熙.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2]房琦.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评估[J].商,2015(8):265.

[3]徐晓聪.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马青锋.中国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同共促研究――基于国防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视角[D].开封:河南大学,2013.

第6篇

夜上海论坛 据财政部2011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9 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央企实现利润11 301.9亿元,同比增长37.8%,再创新高。在某种意义上,央企资产重组整合不应单纯是为了资产规模无限扩大和利润高增长,而应着眼于国有经济的经济社会效应提高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因此,应及时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路径进行修正,并重新定位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目标,推进并实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

四大重组整合模式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模式可归纳为四类。

央企之间相互划转而进行合并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这种资产重组整合的风险小、成本低。

依托母体进行央企整体上市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央企整体上市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央企借助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吸收合并或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另一种是通过央企整体改制后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上市。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仅有10余家。

设立国资管理公司而完成若干家央企合并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2月22日设立,对部分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整合重组的央企进行管理。类似国资管理公司或国资托管公司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为若干家央企的合并提供了依托平台,也成为央企的一种资产重组整合模式。

夜上海论坛 依赖地方政府支持而合并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整合模式。越来越多的央企把资产重组整合的触角延伸到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或迫于央企的强大经济实力及行政影响力,或出自央企资金注入及大项目落地的诱惑,主动把辖区内最大或较大的地方国企无偿划转给央企。这种划转形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央地同盟”关系。这种“央地同盟”的现象从最初的几个东部省份,逐步蔓延到河北、江西、甘肃、湖南、河南、安徽、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达到顶峰。

无边界扩张渐生异化

夜上海论坛 无论是与国外的跨国公司比,还是与国内民营企业比,央企规模已经足够大、利润已经足够高,央企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继续推进,不可能再以规模与利润为导向,而要重视并强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路径要修正,要通过控制央企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央企利润过快增长,防止并抑制正在形成的三种“央企异化”态势。

防止央企无边界扩张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独立王国”态势。在追求大甚至世界最大的冲动驱使下,央企进行的合并往往是跨行业的,所重组的一些企业及资产与其主业无关,仅是扩张了自身的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几倍甚至几十倍扩张的央企,正在通过合并式的资产重组变成一个个“经济社会独立王国”。在这种“经济社会独立王国”中,建立了一些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和设施,承担着产前产后服务和员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使员工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与央企以外的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除此以外,有的央企还设立了若干非经营机构,从报纸杂志出版到网络宣传媒体,一应俱全。这种扩张态势与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专业化、市场化不符,使得央企无法将主要资源聚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或环节上,无法形成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既不利于央企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防止央企全面合并地方国企所导致的“国有经济级次失衡”态势。国有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国有经济的布局要合理、国有经济的级次要均衡,不仅中央层面有国有经济,而且允许并保证地方政府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国有经济。然而,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对接并划转给央企,虽然直接而迅速地扩大了央企资产规模,却导致了地方国有企业迅速减少及地方国有经济的萎缩。从央企全面合并地方国企的结果及趋势看,不仅区县、地市两级的地方国有企业要全部消失,隶属省政府一级的国有企业也不会留下多少。如果国有企业及国有经济全部向中央政府集中,会导致严重的“国有经济级次失衡”。

夜上海论坛 防止央企进入非公经济发达领域所导致的“市场公平竞争失效”态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国有经济进行战略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国有经济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从而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但是,从央企扩张的范围看,央企“不为”的领域简直少之又少。央企不但把持着上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且对于那些非公经济发达的领域,只要是有利可图,都会不遗余力地进入。近年来,央企凭借与民企不平等的金融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等资源优势,盲目扩大资产规模,不断越界,进入了一些本应依靠非公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房地产、食品、餐饮服务等行业。央企不遗余力进入非公经济发达领域,正在导致“市场公平竞争失效”的态势。

重新定位发展目标

央企实现利润的过快增长,程度不同地掩盖了正在形成的“央企异化”态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中止央企的资产重组整合进程。进程要继续,但目标要重新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央企通过资产重组整合的阶段已经结束,央企下一段的资产重组整合要从支持宏观调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目标定位。

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要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或“市场调控失效”。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或“市场调控失效”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市场经济需要带有政府干预色彩的宏观调控。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国有经济是有益的,可以使政府宏观调控更有效。央企作为国有经济的高端载体,其合并或新投资应该更多地瞄准那些无法通过市场竞争得以发展的领域,尤其是民营资本不愿进入或没有能力进入的领域,比如航天航空技术、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无论是国资管理部门,还是央企自身,应关注如何通过资产重组整合来弥补“市场失灵”或“市场调控失效”。

夜上海论坛 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要定位于抢占世界经济格局重新划分中的高端或空白地带。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重新划分,作为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所进行的资产重组整合应定位于抢占国际高端市场或进入世界经济格局重新划分的空白地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使中国在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分布中占据有利地位。

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要定位于支持地方国企发展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单纯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及相互支持的关系。央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跨国公司,而不是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央企的做大做强,不是为了兼并地方国有企业,也不是为了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并支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从“国有经济级次均衡”的要求来看,央企应该支持地方国企的成长,使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实施兼并,将地方企业划归央企;央企与民营企业虽然存在着所有制的区别,但利益是共同的,央企应对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加以扶植,为民营企业发展留出空间。从国际竞争战略看,央企应通过资产重组整合,携手地方国企并联手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充分竞争。

坚持市场化导向

无论是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路径进行修正,还是对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目标重新定位,都应强调市场化导向。在某种意义上,央企资产重组整合要加快步伐并加大力度。但是,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央企资产重组步伐,加大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力度。

夜上海论坛 部分央企应选择合并以外的国有资本退出模式。到目前为止的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强调合并且把主要精力用在合并上。无论是央企合并央企,还是央企合并地方国有企业,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资产规模更大。从央企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合并案例看,一些被合并的央企或地方国企有利于合并方的资产规模扩大,却并不利于合并方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及产业升级。国有经济发展强调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央企的资产重组整合也要坚持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市场化导向要求不适合合并的央企,可以选择国有资本退出的模式。“舍不得卖”与“不愿意卖”央企的借口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舍不得卖”与“不愿意卖”央企的结果,就是用一部分央企的利润来弥补另一部分央企的亏损或损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取之央企而用之央企”的做法,似乎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选择合并以外的部分央企或少量央企进行出售的资产重组整合是符合市场化导向的。

建立央企资产重组整合的经济社会效应评价体系。央企资产重组整合既要有利于其自身竞争力提高,还要有利于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因此,央企的资产重组整合不应单纯为了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也不应单纯为了企业利润的快速增加,而应兼顾社会效应,强调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结合。无论是国资管理部门,还是作为资产重组整合主体的央企,都要考虑如何就央企资产重组整合引入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建立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在推动央企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持续盈利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社会效应的充分放大。

第7篇

调整的背景一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当前的结构调整是在对外开放环境下的结构调整,这与过去封闭半封闭状态下进行的结构调整有着本质区别。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在过去封闭半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只能是在国内范围的"调整"和"平衡",而且多用行政命令、计划手段去实现。在开放的条件下,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坊的一部分,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发挥我区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互补。

夜上海论坛 调整的目标一战略性而非适应性.适应性结构调整是指从短期出发,哪里结构失衡了,就在哪里以应急的方式加以缓解。我国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过这种适应性经济结构调整。实践证明,这种短期、应急的"适应性"调整,容易引起比较强烈的结构性周期波动,甚至产生影响长期健康发展的负面效应.要改变原来者是在"适应性"调整上反反复复的状况,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结构调整政策时,应当尽快转到"战略性"调整轨道上来。与适应性调整不同,战略性调整强调长远性、科学性和宏观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是以结构优化升级为战略目标,立足长远.二是在具体的产业、部门、地区、所有制等结构调整中,不是采取应急的"救火"方式,而是有预期地打提前量.从这个角度看,战略性结构调整更具科学性。三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主要层面是宏观.微观层次的结构调整,靠市场机制来完成,靠微观经济主体的自由选择来实现.政府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应从宏观、全局着眼,而不是从局部着眼。

调整的对象一不仅是供给结构,还包括需求结构的调整;中国短缺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全国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基本上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商品。在我区市场上也基本上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供过于求的占绝大多数。原煤、木材、纯碱、乳制品和液态奶、糖、原盐、羊绒制品等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前10位。在过去短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依据并非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主要是根据"形势需要"进行供给上的"填平补齐"。战略性调整对供给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依据市场需求,即以市场为导向.同时,战略性调整对需求结构也进行调整.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使供给结构更加符合需求结构同时,通过需求结构的调整,使需求结构更有利于供给结构的调整,两者实现互动式的调整.

调整的方式一市场导向型而非政府主导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大量的竞争性领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这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体制基础.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升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个基本原则是,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事,就应该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让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集中于一些大的结构问题,尤其是集中于那些市场无力解决的领域,要增加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环境和社会福利性事业的投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对国有经济布局和全社会所有制结构进行引导增强农业基础性地位,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等等。

第8篇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M2指标与上证指数呈完全同步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外贸进出口的三分之二来自美国、日本,美日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我国外贸总值,从这一指标考察,上证指数将是悲观的预期。

夜上海论坛 随着股市运作的逐步规范,上证综指必将反映国民经济的总量变化,2001 年下半年股市变化已经有了反映国民经济变化的端倪,即国民经济处于一个大的下降通道中。

国有股减持、违规资金的查处、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股市的变化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政策或是一种工具,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本在于国民经济的好转,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直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都将对股市及股市中存在着的各种股票发生显著作用。

本报告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出发,考察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分析GDP构成中投资、消费、外贸对股市的作用力,同时对股市波动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加以描述,以期能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中揭示股票市场的周期变化规律。

夜上海论坛 一、宏观经济周期与股票市场变化

1.1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

夜上海论坛 为了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变化,我们截取了十年的GDP季度资料和股市的月度资料以观察其相关的变化,这里股市的波动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证综指作为观察样本。

从观察的情况看,自94年开始,国民经济处于一个大的下降通道中。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出发,机关年纪处于衰退阶段。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夜上海论坛 从我国的情况看,93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在11.2-7%之间波动,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经过三次统计平滑处理的资料显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通道中。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仅在92、93年同国民生产总值有趋同的趋势外,其它年份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趋势完全背离,以月份考察的上证综指常常出现大幅震荡的现象。但总体而言,上证综指处于于大的上升通道中。我们以十年的年动态数据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上证指数的相关关系表明,其相关系数仅为0.08。以季度动态数据测算的相关系数竟然为-0.245。经济周期理论所阐述的观点与现实情况完全不同。

二、GDP相关指标与股市变化

2.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六五”到“八五”时期,除1989、1990两个特殊年份之外,其余年份投资和GDP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而且投资增长速度在很多年份均高于甚至是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六五”时期,投资增幅高出GDP增幅8.7个百分点;“七五”时期为8.6个百分点;“八五”时期为24.9个百分点。进入“九五”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相对应,同期GDP可比增长速度也呈逐年下滑趋势;另外,投资高出GDP的幅度也明显缩小,1996年为5.2个百分点,1997年二者持平,1998年为6.1个百分点,1999年则呈逆趋势,GDP增幅高出投资增幅2个百分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1989、1990年之后的第三个投资增速低于GDP增速的特殊年份。2000年,为刺激经济,政府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年投资增幅达到9.26%。进一步对影响2000年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00年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这与1999年的情况截然不同。据我们测算,2000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基本持平达到40%左右。199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5%,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比1998年分别高出20.5和1.1个百分点;而199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5.1%,低于同期GDP增幅2个百分点,比1998年下降8.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2%,比1998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2个百分点,比1998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为扩大投资需求,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经济政策,包括继续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财政贴息;继续降低利率,活跃股票市场,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对投资方向调节税实现减半征收;出台《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尤其是1999年中央继续发行国债用以扩大投资需求,其力度之大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年共发行1100亿元),而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然十分低迷,且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夜上海论坛 从资本市场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政府、企业、居民各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的资金难以进行有效的调剂。政府、企业、居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其中企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政府投资,最后是居民个人。与投资地位相对照,全社会资金在各投资主体之间的分配则完全呈相反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部门之间的资金余缺状况为:政府由资金结余部门转变为资金短缺部门,短缺资金占GDP的比重在1%以上;企业一直是资金短缺部门,且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居民一直是资金结余部门,且结余份额越来越高。根据对2000年资金流量的测算,政府部门短缺资金为1000亿元,非金融企业短缺资金为12100亿元,居民个人结余资金为16000亿元。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资金余缺状况表明,要实现投资的快速增长,只有对不同投资主体间的资金进行合理调剂,也就是说,通过合理渠道,将相对次要投资主体居民的闲置资金转化为主要投资主体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使用的资金。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格局显然不能满足有效调剂资金的需要,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很难从目前的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首先是银行贷款受到限制。银行部门一般不愿意为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贷款,因为他们感到发放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1998年以来,为扩大内需,刺激民间投资增长,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98年中央政府首次要求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各个国有银行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部,同时为鼓励银行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政府还相应提高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利息的浮动范围。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以及民营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其次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从一开始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促进其机制的转换,要求股票市场要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十分狭小,且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已经连续三年盈利,上市公司所流通股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产业层次低,与国家对企业上市规模和优先产业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客观上加大了中小企业上市的难度。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所占比例不到10%。三是缺乏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以谋求高收益的特殊商业性投资活动。美国IT产业的崛起与风险投资业和NASDAQ系统的发展关系密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风险投资业在美国兴起,极大地支持了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进入“二次创业”过程,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正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需要相应的创业机制予以扶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而目前我国对风险投资的扶持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投资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传导机制是投资增加经济回升股票市场上涨。其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可能的表现形式是部分以投资为理由的贷款违规进入股市,但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对这部分资金的影响程度作出判断。但就理论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不直接作用与股市。下表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和月度变化也反映了这种现实。

第9篇

夜上海论坛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1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夜上海论坛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夜上海论坛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夜上海论坛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夜上海论坛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夜上海论坛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夜上海论坛 (1)直接目的:利润

夜上海论坛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夜上海论坛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夜上海论坛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夜上海论坛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夜上海论坛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夜上海论坛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夜上海论坛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夜上海论坛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夜上海论坛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夜上海论坛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夜上海论坛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2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夜上海论坛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夜上海论坛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夜上海论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夜上海论坛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夜上海论坛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夜上海论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

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夜上海论坛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夜上海论坛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夜上海论坛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夜上海论坛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夜上海论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夜上海论坛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夜上海论坛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夜上海论坛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夜上海论坛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夜上海论坛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夜上海论坛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夜上海论坛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夜上海论坛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夜上海论坛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上海论坛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夜上海论坛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上海论坛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夜上海论坛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夜上海论坛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夜上海论坛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夜上海论坛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夜上海论坛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3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夜上海论坛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夜上海论坛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

(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夜上海论坛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夜上海论坛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夜上海论坛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夜上海论坛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夜上海论坛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夜上海论坛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夜上海论坛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夜上海论坛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夜上海论坛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4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夜上海论坛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夜上海论坛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夜上海论坛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夜上海论坛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夜上海论坛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夜上海论坛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夜上海论坛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夜上海论坛 (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夜上海论坛 高中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5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夜上海论坛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夜上海论坛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夜上海论坛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夜上海论坛 3、货币的职能

夜上海论坛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夜上海论坛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夜上海论坛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夜上海论坛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夜上海论坛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夜上海论坛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夜上海论坛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夜上海论坛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第10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传导机制;区域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134-0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即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一过程的传导途径,具体来说,就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启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监测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一过程。有效的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开始,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传导机制”程序,影响居民和企业的非金融决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一、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已表现出显著的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区域金融的结构差异越来越明显,经济改革进程差异和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特别是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经济结构特点差异较大,另外地区之间金融结构、市场发育程度都不相同,对货币政策承受能力和执行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夜上海论坛 在经济发展方面客观上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外资投入数量大。因此,东部地区在资本需求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投资和产出水平上,东部地区的资本积累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原始资本积累少,投资效率上仍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参考依据。

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而区域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也不同。从经济周期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快,当其经济发展到达顶峰的时候,内地偏远地区往往还处于发展起步甚至恢复阶段。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导致在实行统一货币政策时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二)区域间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同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在各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从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看,国有银行在东部的分支机构占其全部分支机构的50%,中部占31%,西部占19%;城市商业银行东部占55%,而中、西部占45%;外资金融机构东部占96%,中、西部占4%。另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的总行或总部都设在东部地区,以及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业务市场都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夜上海论坛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体,是货币政策的最初接受者和传递者,因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商业银行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布和发展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存在很大差距,东部地区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货币政策信号反应就越灵敏,货币政策传导就越顺畅,政策效果也就越明显。

夜上海论坛 (三)区域间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和企业规模差异较大

经济发达地区都具备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各种产业相互搭配、相互促进,形成了互动的良性循环。按照发达国家标准,中国东部地区的产业比例发展比较协调,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大,在高新技术行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具体来说,原本不受银行关注的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和传统低附加值行业以及中小企,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获取贷款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从中国来看,高新技术行业和大多数的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较多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中心城市,欠发达地区传统行业占主流,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爱大嫌小”,导致发达地区信贷可得性比欠发达地区强;而且上文中分析,相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金融体系相对完善,当货币政策趋紧影响到信贷供应时,对不同地区冲击不同,对欠发达地区的较大,对发达地区冲击相对较小,这就进一步加剧货币政策在区域之间的传导差异。

夜上海论坛 (四)区域间微观主体结构与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夜上海论坛 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资金需求者。近年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由于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其融资渠道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对于货币政策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从区域间来看,东部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程度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到2010年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总产值占其全部总产值的3/4,而中、西部地区其比重还不到1/2。当货币政策放宽时,在东部地区,对利率比较敏感的非国有企业数量众多,从而对商业银行贷款需求量大,而对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影响不会很大。当货币政策趋紧时,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会利用地区优势,通过改进生产降低管理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如利用外资或民间资本,来应对资金供给不足。由此可见,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非常活跃,并积极向银行申请贷款来谋求自身发展,而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所处地区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发展也不完善。因此,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更为敏感。

夜上海论坛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区域差异表现

由于同一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货币政策趋紧时,东部地区由于金融组织体系完善,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时有更多的选择,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东部企业资金来源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东部地区是商业银行总行所在地,面对中央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将信贷权限进一步上收,导致信贷投放向东部地区集中。这时如果不注意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这种统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造成过度紧缩,压制了正常的资金需求。因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较小,而且贷款十分谨慎,在强调风险防范的情况下,只能不加区别地对企业贷款需求一概回绝,通过惜贷、慎贷消极地回避风险,在加上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落后,融资渠道少,使中西部地区正常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中央银行旨在避免或压制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以东部地区为参考,客观上对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过度紧缩的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货币政策放宽时,在东部地区,由于金融机构体系全面、多样化,而且又是总行所在地,贷款权限很大,金融机构贷款会较快地通过各种类型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而且贷款数量较大。特别是在经济形势较好、金融机构利润预期较好的时期,出于追逐利润和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动机,各类金融机构会想尽办法向企业贷款,这样金融机构贷款会迅速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货币政策传导速度较快。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比较单一的区域,金融机构种类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为主,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体制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措施的相继推出,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机构撤并和信贷集中化的趋势。国有银行的机构撤并在西部地区最为严重,信贷权限集中化,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采取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授信条件收紧,流动性约束加强,这样使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转向寻求信贷安全最大化或稳定、被动地完成任务,不再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在此背景下,这些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主要表现为存款竞争而贷款谨慎,这样使金融体系的资金不能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速度较慢。

三、结论与建议

夜上海论坛 本文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经济金融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呈现显著的不对称性效应,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其中,货币政策在东部发达地区传导较快,效应显著,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解释力较强;中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最落后的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较低,货币政策效应呈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在统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前提下,央行可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采取有所区分的政策措施,增强货币政策在不发达地区的有效性,促使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首先,在全国统一性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地区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及微观主体结构等发展差异来设置各地区具体的货币政策目标,从而使各地方都能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及时有效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同时实施具有一定差异的金融监管政策,例如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准入要求,以促进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市场机制畅通。

第11篇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起步的。因此,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进行的。即一方面着眼于如何搞好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直至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另一方面则逐步放宽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国有制经济,包括集体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国有资产总额(不含境外国有资产)1995年底已达47472亿元。但是,应该看到,迄今为止改革的取向和措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体制留下的烙印,从而使国有企业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企无法真正分开,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市场经济是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即产权制度直接联系的,而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性质和比例结构往往从根本上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产权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将传统的国有企业资产一次性转为国有股。另一些在改制中虽然吸纳了其他成份的股份,但均是在政府行政干预下,保持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其结果使产权主体多元化变成一句空话。政府仍要代表国家,以"唯一股"、"优势股"从根本上甚至是表现形式上干预控制企业,导致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不能放开手脚,同时也影响了政府管理国家和调控经济的职能,致使企业产权主体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悖。

2、国有制与社会劳动者所有相分离、排斥,国有资产所有者处于"虚置"状态。虽然国有企业或占绝对优势的国有股名为国家或全民所有,但实际上作为真正的产权主体的社会劳动者谁都没占有。产权关系的虚化造成了实际上的分离、转移、排斥。即使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也把国有资产看成是异己的,将自己的劳动视为雇佣,从而在根本上抹消了社会劳动者对国有资产经营好坏、流失与否、效益分配等情况的关注和参与。致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与传统国有制的垄断性、封闭性、压抑性形成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

夜上海论坛 3、产权条块分割,国有资产存量不活。时至今日,在传统体制的影响下,仍有相当数量的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始终不能摆脱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困扰,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统一性受到地区和部门分割。产权的分割封闭,必然是条块内部搞自然经济式的"大而全"和"小而全",同时导致国有资产的"沉淀"和"凝滞",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甚至无效营运。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全国国有资产存量中,约有1520%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若按1994年底统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22000亿元计算,全国约有4000亿元左右的国有资产闲置或半闲置。庞大的国有资产凝固不动,不仅不会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反而还会因为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导致资产原值的贬损。由于排斥了经济的内在联系,资源的流动和效益化配置成了一句空话。这显然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和开放性是格格不入的。

4、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继续攀升。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企业负债额远远超过它所能承受的正常水平。据统计,截止1994年8月,全国已完成资产清查报表会审的12.4万户(占全国总数的60%)工商企业中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帐面资产总额为41370亿元(其中尚有未处理的损失4438亿元,将其扣除则实有资产总额36932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亿元,负债率达75.10%,若以实际资产总额计,则负债率高达84%,其负债率之高是1979年我国工商企业负债率29.5%的2.52.85倍。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居高不下,还贷困难,企业为了维持经营不得不继续负债,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5、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不断下降,亏损日益严重。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国有企业中就是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有工业布局不尽合理,老企业设备陈旧而无力改造,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品种单一,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之企业内部制度不严,基础管理混乱,导致企业效益不断下降,亏损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占企业总数60%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明亏或潜亏状态,折旧提取严重不足,自有流动资金减少,工资性支出和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却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国有资产无疑处于空心化境地。

二、搞好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从深层次分析都属于体制问题,并且与我国国有经济的产权变革滞后有着深刻联系。在这种新旧体制并存、两种体制对峙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产权制度变革,才能理顺产权关系,真正搞活企业,启动和协调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搞好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则是当前产权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

首先,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客观上要求运用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市场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各个企业间的分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同时,自身所拥有的产权必须以商品交易对象而存在,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破产、拍卖、租赁、兼并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挖掘资产的生产潜能,促进资产的有效和合理地利用。

其次,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通过入股、参股、出售、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亦日益多样化,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已成为国有经济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随着产权的流动与重组,按股份共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在这种条件下,依靠资产重组,构建和开通了企业间的资产再组合的机制,使重组的企业一诞生就能有效地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在不断革故鼎新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夜上海论坛 第三,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国有资产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中闲置浪费与严重短缺同时并存,通过产权的流动与重组,使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闲置"向"短缺"转移,既可实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又可盘活国有存量资金,同时,还可使资金按照市场要求得以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有利于使优势企业迅速扩张,形成规模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必然会出现一批企业的衰退或者消亡,出现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的来去交错。产权流动与重组,采取企业兼并与破产等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可以迅速推动资本的集中,把有限的资源转化到优势的企业、优势的产业中去,使优势企业得到扩张,形成一批以资产联结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制,使重组的企业一诞生就能有效地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在不断革故鼎新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总之,在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过程中,应从行业类型、企业规模、效益状况、发展前途等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因企制宜。既要配合"抓大",又要促进"放小",允许并且鼓励多种形式并存,不搞单一模式和"一刀切"。

㈠通过对行业内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系统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加快技术改造,巩固和发展骨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主导优势。

我国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们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以平均每年18%的幅度持续稳定递增,显示了国有企业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截至94年底,仅占全国国有企业户数0.22%的5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资产占全国国有企业的36.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国有企业的78.39%,这表明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它们担负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种最重要工业品生产和服务的任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消费品。它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及金融、基础材料、交通邮电等重要产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在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国家必须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保持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坚持资产存量和增量及各种资源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流动的原则;坚持促进改制、改组、改造、强化企业管理的原则;坚持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紧紧抓住"关键的少数"是保证对国民经济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的关键。政府要通过调整企业结构,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较快地使国有资产在不同行业之间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国有控股公司,打破原有部门、地方所有制和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要鼓励同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从而扩大经济规模,走向集约经营,形成规模效益。

总之,抓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可以基本盘活全国国有资产存量,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带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只要激发骨干企业的活力,靠它们支撑的其它企业将会随之活起来。

㈡通过兼并、联合、控股及嫁接合资等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促使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减少企业亏损,建立和形成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国家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产权流动和重组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快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产权转让形式,使国有资产存量流向更有效益、更具影响的企业和领域,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使整个国有经济更富有活力,其主要措施是施行"三个一批":

夜上海论坛 1、发展壮大一批。对领导班子强,内部管理好,具有名、优、特、新产品,有一定生产规模,资本金利润率在1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应采取措施帮助其发展壮大,以形成规模经济,带来规模效益,并力图把其中的一些已具备相当规模、大有实力的企业并入国有大型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主导行业的实力。具体可采取以下若干措施:⑴实行公司制改造,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⑵组建企业集团;⑶实行股份制改组;⑷组织企业进行横向联合。

2、重点扶持一批。对产品有市场、领导班子强、发展潜力大,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可以由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或者由银行给予资金扶持,协助企业搞好内部经济核算与资金运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夜上海论坛 3、放开搞活一批。对管理不善、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放开搞活:⑴兼并重组,产权转让。为尽快形成规模,走向集约经营,除了提倡优势支柱企业间"强强"联合以外,同时还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即"以强带弱",具体地说,对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承担债务或兼并或先破产再兼并;对资债基本持平的企业,采取接收式兼并;对有一定数额资产的企业,采取控股式兼并。从而促使一些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尽快向具有产品优势、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流动,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同时减少或避免实施破产可能形成的巨大债务损失,减轻改革的社会震动。⑵职工持股,转换机制。对于管理体制滞后,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可将其国有净资产采取有偿转让方式,出售给企业内部职工,职工以入股方式共同出资购买企业产权。国有企业变为职工共有的股份制企业,将彻底放开搞活企业,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实现机制的转换。⑶分块经营,分块搞活。对整体经营有严重困难,局部尚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将存在生机的资产或产品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在合理承担相应债务和义务的前提下,组建新的法人实体,独立经营,老企业则寻求新的生长点或成为控股公司。⑷嫁接改造,合资经营。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技术装备基础好,产品畅销,市场需求量大,但发展资金紧缺的企业,可采取同其他经济成分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营联合,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企业以其存量资产作价入股,向国内外企业集团靠拢,同时,将企业中的畅销产品生产线及装备、厂房、场地等生产要素裂变出来,与外部资本进行联合重组。通过实行嫁接改造,可使企业吸纳并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摆脱资金紧张的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夜上海论坛 ㈢通过承包、拍卖、出售、转制等方式,加快资产重组,进一步搞活一般小型企业,对于一些扭亏无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型企业可依法破产。本着"大改大进步,小改小进步,不改没出路"的思想,我们要采取有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活一般小型企业,以便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放活小的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大的,也有利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

1、租赁承包,国有民营。把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交给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内部职工),按照签约的资产经营责任租赁或承包经营,依法交纳租赁费或承包费。

2、资产拍卖,竞价出售。对长期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的企业,或有闲置厂房设备、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可采取资产拍卖方式,竞价出售。

3、转产经营,委托管理。对具有地域优势,适合发展第三产业的企业,可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生产能力,选择投靠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实行委托管理。

4、破产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应依照<<破产法>>的规定实施破产。在实施企业破产重组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首先,抓好宣告破产前的协调工作与重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把可能阻碍破产工作进程的"事件"先协调解决好,没有可行的重组方案的破产申请不予受理。其次,抓破产过程中的严格依法办事,不把任何历史经济纠纷带入重组企业。同时做好破产后的企业重组和职工安置工作。企业破产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破产。所以,推动一般小型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应将兼并、合并与破产拍卖结合起来或多兼并,少破产。就算对于已资不抵债、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只要仍有挽救希望,就应将其尚扭亏有望的部分带债分离,其余的部分才依法破产,以避免企业的整体破产,减少因实施破产而可能造成的巨大债务损失。

夜上海论坛 四、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产权流动与重组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认识有待统一,操作有待完善,同时也离不开相关的配套措施。

㈠要更新观念,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环境氛围。产权流动与重组在全国虽已不同程度地得以展开,但目前仍存在思想上的混乱,操作上的失误。不少人把产权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必然地联系起来。其实,国有产权流动不等于国有资产流失。运用商品经济的办法管理产权,运用市场和竞争规则来实现产权的分享和流转,不仅不削弱所有权,相反地恰恰是保障国家所有权、使国有资产富有生机活力的制度条件。

在国有产权转让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企业产权要商品化。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企业产权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生产资料、资金、场地、等可以是单个商品,那么,作为诸生产要素组合的企业产权无疑也应该是商品。产权转让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过程。人们把承认企业产权是商品说成为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承认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第二次飞跃是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因此,要重视产权这个特殊商品。如果企业产权不形成商品就进不了市场。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产权转让要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转让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同于过去企业的关、停、并、转。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几次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或治理整顿,几次对国有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这些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产权转让有很大区别。一是关停并转是无偿性的,而产权转让是有偿性的;二是关停并转是采用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的方法,产权转让是自愿性互利的经济方法;三是关停并转一般只限于企业整体的有形资产,产权转让不但包括有形资产,而且也包括无形的资产;四是关停并转不改变所有制性质,而产权转让有的则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五是关停并转一般不改变企业法人实体,而产权转让则改变原有企业法人实体。

夜上海论坛 所以,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无论是出售实物资产、股权、债权换回货币,还是用货币购买实物或股票、债券,改变的只是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只要坚持市场规则实行等价、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价值量和所有者权益绝不会减少,更不会消失,根本不存在减少或流失国有资产权益的必然性。容易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出让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低于重置价格或市场评估水平;购买的企业或合资企业把资产接过去了,债务却没有接过去;资产以特殊的优惠性低价让渡出去,而职工的就业问题留给了政府等等。可见,不规范的流动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不过,比较而言,至今为止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并不是发生在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活动中,而是发生在没有进行这种调整的企业中,发生在存量资产不能流动的企业。所以,必须看到,合理、规范的流动不仅不会造成流失,而且可以促进结构优化,进而提高效益。国有资产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增值。资产不流动,就无法从经济效益差的行业或企业撤出,并投入到效益好的企业或行业,反之会导致资产长期低效甚至负效运营,失去增值机会。

我们必须明确,国有产权的凝滞和不流动,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和流失,而产权的流动与重组,则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方式。所以,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的领域转移,以便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为资产重组服务。推动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收缴管理制度、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通过清产核资核实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管理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资产统计所获得的资料数据,从行业类型、企业规模、效益状况等方面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分布状况和企业发展前途,以研究制定产业、行业结构调整方案,并为减轻企业负债问题提供对策和建立重组企业的新增资本金制度。

夜上海论坛 其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两项工作。产权界定是资产重组的前提,如果产权不明晰,就不可能做到资产合理流动,产权界定的实质就是界定不同产权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应该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谁受益"的原则做好产权界定,以维护国家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其他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重组必然会涉及到产权转让价格,而其确定又是以评估价值为基础,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发生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情况,必须对包括土地使用权在内的企业资产进行评估,评估工作要委托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评估资格的机构确认,并据此作为出让企业产权的底价。另外,应降低被兼并企业的评估费用。在资产重组评估过程中防止低价评估、漏估无形资产、多家介入资产评估工作等不良现象,坚持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原则,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

㈢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转让行为,为国有产权转让提供媒体。在市场经济范畴下的资产重组,必须要有相应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规范化的产权交易活动,合理组织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防止国有资产在交易过程中的流失。关键性的问题是要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使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产权转让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提高资产重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资产存量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有助于资产重组工作。

第12篇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起步的。因此,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进行的。即一方面着眼于如何搞好搞活国有企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直至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另一方面则逐步放宽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国有制经济,包括集体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国有资产总额(不含境外国有资产)1995年底已达47472亿元。但是,应该看到,迄今为止改革的取向和措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体制留下的烙印,从而使国有企业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企无法真正分开,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市场经济是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即产权制度直接联系的,而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性质和比例结构往往从根本上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产权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将传统的国有企业资产一次性转为国有股。另一些在改制中虽然吸纳了其他成份的股份,但均是在政府行政干预下,保持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其结果使产权主体多元化变成一句空话。政府仍要代表国家,以"唯一股"、"优势股"从根本上甚至是表现形式上干预控制企业,导致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上不能放开手脚,同时也了政府管理国家和调控经济的职能,致使企业产权主体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悖。

2、国有制与社会劳动者所有相分离、排斥,国有资产所有者处于"虚置"状态。虽然国有企业或占绝对优势的国有股名为国家或全民所有,但实际上作为真正的产权主体的社会劳动者谁都没占有。产权关系的虚化造成了实际上的分离、转移、排斥。即使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也把国有资产看成是异己的,将自己的劳动视为雇佣,从而在根本上抹消了社会劳动者对国有资产经营好坏、流失与否、效益分配等情况的关注和参与。致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与传统国有制的垄断性、封闭性、压抑性形成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

夜上海论坛 3、产权条块分割,国有资产存量不活。时至今日,在传统体制的影响下,仍有相当数量的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始终不能摆脱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困扰,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统一性受到地区和部门分割。产权的分割封闭,必然是条块内部搞经济式的"大而全"和"小而全",同时导致国有资产的"沉淀"和"凝滞",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甚至无效营运。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全国国有资产存量中,约有15 20%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若按1994年底统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22000亿元,全国约有4000亿元左右的国有资产闲置或半闲置。庞大的国有资产凝固不动,不仅不会使资产价值得以实现,反而还会因为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导致资产原值的贬损。由于排斥了经济的内在联系,资源的流动和效益化配置成了一句空话。这显然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和开放性是格格不入的。

4、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继续攀升。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企业负债额远远超过它所能承受的正常水平。据统计,截止1994年8月,全国已完成资产清查报表会审的12.4万户(占全国总数的60%)工商企业中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帐面资产总额为41370亿元(其中尚有未处理的损失4438亿元,将其扣除则实有资产总额36932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亿元,负债率达75.10%,若以实际资产总额计,则负债率高达84%,其负债率之高是1979年我国工商企业负债率29.5%的2.5 2.85倍。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居高不下,还贷困难,企业为了维持经营不得不继续负债,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夜上海论坛 5、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不断下降,亏损日益严重。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国有企业中就是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有布局不尽合理,老企业设备陈旧而无力改造,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品种单一,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之企业内部制度不严,基础管理混乱,导致企业效益不断下降,亏损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占企业总数60%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明亏或潜亏状态,折旧提取严重不足,自有流动资金减少,工资性支出和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却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国有资产无疑处于空心化境地。

二、搞好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从深层次都属于体制问题,并且与我国国有经济的产权变革滞后有着深刻联系。在这种新旧体制并存、两种体制对峙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产权制度变革,才能理顺产权关系,真正搞活企业,启动和协调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搞好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则是当前产权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

首先,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客观上要求运用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市场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各个企业间的分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同时,自身所拥有的产权必须以商品交易对象而存在,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破产、拍卖、租赁、兼并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从而挖掘资产的生产潜能,促进资产的有效和合理地利用。

其次,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通过入股、参股、出售、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亦日益多样化,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共同投资设立的企业已成为国有经济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随着产权的流动与重组,按股份共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在这种条件下,依靠资产重组,构建和开通了企业间的资产再组合的机制,使重组的企业一诞生就能有效地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在不断革故鼎新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国有资产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中闲置浪费与严重短缺同时并存,通过产权的流动与重组,使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闲置"向"短缺" 转移,既可实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又可盘活国有存量资金,同时,还可使资金按照市场要求得以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夜上海论坛 第四、有利于使优势企业迅速扩张,形成规模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必然会出现一批企业的衰退或者消亡,出现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的来去交错。产权流动与重组,采取企业兼并与破产等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可以迅速推动资本的集中,把有限的资源转化到优势的企业、优势的产业中去,使优势企业得到扩张,形成一批以资产联结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制,使重组的企业一诞生就能有效地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在不断革故鼎新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总之,在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过程中,应从行业类型、企业规模、效益状况、发展前途等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因企制宜。既要配合"抓大",又要促进"放小",允许并且鼓励多种形式并存,不搞单一模式和"一刀切"。

夜上海论坛 ㈠通过对行业内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系统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加快技术改造,巩固和发展骨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主导优势。

我国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们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以平均每年18%的幅度持续稳定递增,显示了国有企业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截至94年底,仅占全国国有企业户数0.22%的5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资产占全国国有企业的36.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国有企业的78.39%,这表明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它们担负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种最重要工业品生产和服务的任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消费品。它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及、基础材料、邮电等重要产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在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国家必须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保持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坚持资产存量和增量及各种资源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流动的原则;坚持促进改制、改组、改造、强化企业管理的原则;坚持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紧紧抓住"关键的少数"是保证对国民经济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的关键。政府要通过调整企业结构,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较快地使国有资产在不同行业之间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国有控股公司,打破原有部门、地方所有制和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要鼓励同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从而扩大经济规模,走向集约经营,形成规模效益。

夜上海论坛 总之,抓好大型和企业集团,就可以基本盘活全国国有资产存量,提高水平和增长质量,带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只要激发骨干企业的活力,靠它们支撑的其它企业将会随之活起来。

㈡通过兼并、联合、控股及嫁接合资等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促使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减少企业亏损,建立和形成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国家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产权流动和重组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快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产权转让形式,使国有资产存量流向更有效益、更具的企业和领域,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使整个国有经济更富有活力,其主要措施是施行"三个一批":

1、壮大一批。对领导班子强,内部管理好,具有名、优、特、新产品,有一定生产规模,资本金利润率在1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应采取措施帮助其发展壮大,以形成规模经济,带来规模效益,并力图把其中的一些已具备相当规模、大有实力的企业并入国有大型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行业和主导行业的实力。具体可采取以下若干措施:⑴实行公司制改造,进行企业制度试点;⑵组建企业集团;⑶实行股份制改组;⑷组织企业进行横向联合。

夜上海论坛 2、重点扶持一批。对产品有市场、领导班子强、发展潜力大,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可以由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或者由银行给予资金扶持,协助企业搞好内部经济核算与资金运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放开搞活一批。对管理不善、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放开搞活:⑴兼并重组,产权转让。为尽快形成规模,走向集约经营,除了提倡优势支柱企业间"强强"联合以外,同时还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即"以强带弱",具体地说,对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承担债务或兼并或先破产再兼并;对资债基本持平的企业,采取接收式兼并;对有一定数额资产的企业,采取控股式兼并。从而促使一些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尽快向具有产品优势、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流动,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同时减少或避免实施破产可能形成的巨大债务损失,减轻改革的震动。⑵职工持股,转换机制。对于管理体制滞后,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可将其国有净资产采取有偿转让方式,出售给企业内部职工,职工以入股方式共同出资购买企业产权。国有企业变为职工共有的股份制企业,将彻底放开搞活企业,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实现机制的转换。⑶分块经营,分块搞活。对整体经营有严重困难,局部尚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将存在生机的资产或产品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在合理承担相应债务和义务的前提下,组建新的法人实体,独立经营,老企业则寻求新的生长点或成为控股公司。⑷嫁接改造,合资经营。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技术装备基础好,产品畅销,市场需求量大,但发展资金紧缺的企业,可采取同其他经济成分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营联合,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企业以其存量资产作价入股,向国内外企业集团靠拢,同时,将企业中的畅销产品生产线及装备、厂房、场地等生产要素裂变出来,与外部资本进行联合重组。通过实行嫁接改造,可使企业吸纳并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摆脱资金紧张的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㈢通过承包、拍卖、出售、转制等方式,加快资产重组,进一步搞活一般小型企业,对于一些扭亏无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型企业可依法破产。本着"大改大进步,小改小进步,不改没出路"的思想,我们要采取有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活一般小型企业,以便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放活小的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大的,也有利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

夜上海论坛 1、租赁承包,国有民营。把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交给社会法人或人(包括内部职工),按照签约的资产经营责任租赁或承包经营,依法交纳租赁费或承包费。

2、资产拍卖,竞价出售。对长期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的企业,或有闲置厂房设备、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可采取资产拍卖方式,竞价出售。

3、转产经营,委托管理。对具有地域优势,适合发展第三产业的企业,可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生产能力,选择投靠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实行委托管理。

4、破产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应依照的规定实施破产。在实施企业破产重组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首先,抓好宣告破产前的协调工作与重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把可能阻碍破产工作进程的"事件"先协调解决好,没有可行的重组方案的破产申请不予受理。其次,抓破产过程中的严格依法办事,不把任何经济纠纷带入重组企业。同时做好破产后的企业重组和职工安置工作。 企业破产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破产。所以,推动一般小型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应将兼并、合并与破产拍卖结合起来或多兼并,少破产。就算对于已资不抵债、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只要仍有挽救希望,就应将其尚扭亏有望的部分带债分离,其余的部分才依法破产,以避免企业的整体破产,减少因实施破产而可能造成的巨大债务损失。

四、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产权流动与重组顺利进行

夜上海论坛 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认识有待统一,操作有待完善,同时也离不开相关的配套措施。

夜上海论坛 ㈠要更新观念,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环境氛围。产权流动与重组在全国虽已不同程度地得以展开,但仍存在思想上的混乱,操作上的失误。不少人把产权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必然地联系起来。其实,国有产权流动不等于国有资产流失。运用商品经济的办法管理产权,运用市场和竞争规则来实现产权的分享和流转,不仅不削弱所有权,相反地恰恰是保障国家所有权、使国有资产富有生机活力的制度条件。

在国有产权转让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企业产权要商品化。无论从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企业产权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生产资料、资金、场地、等可以是单个商品,那么,作为诸生产要素组合的企业产权无疑也应该是商品。产权转让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过程。人们把承认企业产权是商品说成为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承认社会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第二次飞跃是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因此,要重视产权这个特殊商品。如果企业产权不形成商品就进不了市场。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产权转让要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权转让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同于过去企业的关、停、并、转。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几次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或治理整顿,几次对国有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这些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产权转让有很大区别。一是关停并转是无偿性的,而产权转让是有偿性的;二是关停并转是采用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的,产权转让是自愿性互利的经济方法;三是关停并转一般只限于企业整体的有形资产,产权转让不但包括有形资产,而且也包括无形的资产;四是关停并转不改变所有制性质,而产权转让有的则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五是关停并转一般不改变企业法人实体,而产权转让则改变原有企业法人实体。

所以,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无论是出售实物资产、股权、债权换回货币,还是用货币购买实物或股票、债券,改变的只是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只要坚持市场规则实行等价、有偿转让,国有资产的价值量和所有者权益绝不会减少,更不会消失,根本不存在减少或流失国有资产权益的必然性。容易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出让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低于重置价格或市场评估水平;购买的企业或合资企业把资产接过去了,债务却没有接过去;资产以特殊的优惠性低价让渡出去,而职工的就业留给了政府等等。可见,不规范的流动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不过,比较而言,至今为止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并不是发生在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活动中,而是发生在没有进行这种调整的企业中,发生在存量资产不能流动的企业。所以,必须看到,合理、规范的流动不仅不会造成流失,而且可以促进结构优化,进而提高效益。国有资产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增值。资产不流动,就无法从经济效益差的行业或企业撤出,并投入到效益好的企业或行业, 反之会导致资产长期低效甚至负效运营,失去增值机会。

夜上海论坛 我们必须明确,国有产权的凝滞和不流动,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损失和流失,而产权的流动与重组,则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方式。所以,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合理流动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的领域转移,以便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夜上海论坛 (二)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为资产重组服务。推动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收缴管理制度、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通过清产核资核实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管理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和资产统计所获得的资料数据,从行业类型、企业规模、效益状况等方面企业资产结构、分布状况和企业发展前途,以制定产业、行业结构调整方案,并为减轻企业负债问题提供对策和建立重组企业的新增资本金制度。

其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两项工作。产权界定是资产重组的前提,如果产权不明晰,就不可能做到资产合理流动,产权界定的实质就是界定不同产权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应该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谁受益"的原则做好产权界定,以维护国家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其他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重组必然会涉及到产权转让价格,而其确定又是以评估价值为基础,按照的规定,凡是发生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情况,必须对包括土地使用权在内的企业资产进行评估,评估工作要委托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评估资格的机构确认,并据此作为出让企业产权的底价。另外,应降低被兼并企业的评估费用。在资产重组评估过程中防止低价评估、漏估无形资产、多家介入资产评估工作等不良现象,坚持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原则,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

㈢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转让行为,为国有产权转让提供媒体。在市场经济范畴下的资产重组,必须要有相应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规范化的产权交易活动,合理组织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防止国有资产在交易过程中的流失。关键性的问题是要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使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产权转让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提高资产重组的性和有效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资产存量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有助于资产重组工作。

然而,随着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产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远远跟不上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步伐,影响了国有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具体表现为:⑴大中型国有企业迫切希望有效地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加快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但真正在交易机构内进行交易的很少,大量的产权交易活动是在场外或采取行政措施进行的。⑵小型国有企业为保障其权益,希望产权交易活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客观上需要有一定数量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场所。⑶产权交易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法规予以约束,影响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⑷全国各地的产权交易机构很不成熟,发展很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4年末,全国只有产权交易中心或产权交易所174个,其中省一级14个,地市一级104个,县一级56个。而且,严格地说,上述产权交易机构中的相当一部分,只能算作企业闲置设备处理机构,不能算产权市场。

由于我国产权交易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实施国有产权交易管理的主管部门不明确,大量的国有产权交易在场外进行,产权交易成本过高,而且还存在行政干预等问题,因此,当前应抓紧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转让行为,以确保产权流动与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尽快地制定全国统一的、等健全产权交易的法规制度,对现有的产权交易所进行改组改建,确定产权交易机构的合理布局,保障产权交易规范进行,建立多层次、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其次,要由国资、财政、工商、体改委、计经委、监察、审计、税收、银行等部门加强对产权交易活动的管理,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为资产重组提供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市场和监督体系,确保国有产权坚持市场规则等价、有偿转让,公平、公正、公开交易。

资料:

1.汪海波、王东:"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若干问题"

1997年第1期

夜上海论坛 2.石建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1997年第1期

夜上海论坛 3.印雄文、谢禹、徐强:"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推动国有资产存量重组"

1996年第10期

4.王新民:"论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与重组"

1997年第2期

5.鲍怀谦:"推动产权转让,盘活国有资产"

1996年第6期

6.晓亮:"论国企改革与结构调整"

夜上海论坛 1997年4月15日

夜上海论坛 7.忱:"关于产权转让的若干问题"

1994年

8.伯彬:"推动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

1997年2月

夜上海论坛 9.李保民:"产权流动与重组"

1995年

10.康恭舜:"关于企业产权制度的思考""

1995年第10期

夜上海论坛 11.刘方:"试析特区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改革出路"

1995年第9期

12. 章起刚:"改革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1995年第11期

夜上海论坛 13. 周小亮:"产权与产权明晰关健论质疑"

1995年第11期

14.

夜上海论坛 国家体改委编 改革出版社出版 1995年1月

第1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01―04

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是企业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或制度。其主要内涵是:企业所经营的资产归国家所有,企业经营的成果完全由国家占有、使用和支配。从历史上看,国企由来已久,到了现代社会,国企才在许多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二战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达的国家)都相继组建了数量可观的国企,其中,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并视为立国之本。时隔不久,由于先天和后世的种种原因,导致国企经营效率低下,严重亏损,债台高筑,难以为继,接着又几乎在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采取种种措施,改变或改造国企的这种不景气状态,其中,通过拍卖将国企改变成民企最为普遍。例如,英国和日本,将铁路、公路、航空、军工等许多大企业卖给私人。在上世纪60~70年代,私有化形成一股浪潮。

在我国,建国之初国企在恢复生产和振兴国民经济中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时隔不久,也毫不例外地遇到了经营不善和严重亏损的问题,且越发严重,导致国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

夜上海论坛 从1978年起步,至今已有30年了。回顾30年来的改革历程,清醒可见: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成效或成败,关系到整体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命运。同时也看到,对国企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和艰难的。

如今,为了将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入下去,很有必要回过头来,看看国企改革是如何走过来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

回顾我国国企改革30年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86年,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国企经营层面的改革。传统的国企是政府垄断企业的经营权和产品的支配权以及收益处置权,因而导致国企长期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针对传统国企政企不分的弊端,党的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的文件,推动了国企经营权层面的改革。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企业自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的若干规定》等五个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并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的试点。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一定的生产自、原料选购权、劳动用工权和产品销售权等十四项经营权。企业经营权的部分让渡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产品的控制权和索取权。

这一阶段改革意在使国企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经济实体。

从结果上看,虽然这一阶段改革是浅层次的,采取的是一些权宜之计的放权让利的措施,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79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1978年增长了10.1%,高于1957~1978年的平均增长率。国家财政收支也从1978年的财政赤字10.17亿元,转为1979年的财政盈余135.41亿元,职工实际工资比上年增长了7.5%。

这一阶段改革之所以取得成效,主要是因为:第一,它能使各利益主体在改革中获得程度不同的利益,具有普惠性质,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激励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二,这种改革是在不改变原有产权框架内进行的,只在政府和国企之间进行利益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涉及“姓公姓私”或“姓资姓社”的问题,因而阻力较小,改革能够被全社会所接受,进行比较顺利。第三,这种改革虽然表现为政府利益的部分损失,但国民经济总量是增加的,中央政府收益的绝对量也是增加的;同时,又带来社会成员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因此,以放权让利为内容的国企经营权层面的改革是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能接受并受益的帕雷托改进。

夜上海论坛 第二阶段是1987~1992年,主要是进行国企从经营权向所有权过渡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企业的产权问题,使人感到不进行产权改革没有出路,相应地也产生了两种不同改革思路:

夜上海论坛 一种思路是主张将国企改革仍限制在原有财产关系之内,进一步推进或深化经营权层面的改革。与这种认识相对应的制度选择是企业承包制或租赁制。政府决策部门也倾向于这种改革思路,于是。从1987~1992年,国有企业经历了两轮承包和租赁改革。

承包和租赁推行伊始,确实调动起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1987年和1988年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4.1%和20.7%,企业实现利润1987年比1986年增长8.0%,1988年比1987年增长18.2%,亏损面也逐年下降,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在推行承包、租赁制期间,却出现了企业增效、经济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下降的状况。在推行承包、租赁制的第一年,即1987年,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却出现了低增长,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6年的20.8%,1987年骤降为18.4%,一年下降2.4个百分点,1988年又急剧降到15.8%,比1987年又下降2.6个百分点。

承包、租赁带来的后果招致了全国各界强烈的批评和反对。人们普遍认为,在承包、租赁过程中,国家和企业处在一种不完全的契约关系中,政府与企业一对一的谈判成本很高,且无法对承包、租赁合同的细节逐一地加以规定,企业经营者可凭借承包、租赁权合法或不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国家的利益。因而政府对企业约束仍然是软的。企业只负盈不负亏,不仅使国家财政收入下降,而且还造成了承包、租赁者的行为短期化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导致国企被掏空的危险。

与承包制、租赁制的改革主张不同,国内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深化国企所有权层面改革的主张,与这种主张相对应的制度选择是股份制。股份制改革是国企在所有权层面改革的一个重要推进。其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由国家垄断的企业财产制度,使国企内部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优化国企内部的治理结构,为实施对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制约,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从实践上看,国企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始于1986年,改革之初,大都在国有中小企业中试行。试点的影响面并不广泛,主要问题在于当时非国有的财产主体介入不足,又找不到能够作为非国有主体的普

遍介入形式。在多元化主体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股份制试点往往在企业内部职工中展开。由于企业内部职工筹资能力的局限,股份制改革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因当时对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认识不清,管理人才匮乏,很多试点企业的职工股份演变成为一种工龄折股,内部借贷买股,或化公产为私股,最后使股份制难以推进下去。在这期间,由于承包、租赁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股份制发育不足,致使国企改革一度处在摇摆、徘徊、迷惘之中。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第三阶段是1993~2004年,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同时对国企布局和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步骤。1994年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在国企中展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是要通过产权结构的改革,使国企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在现代企业产权结构的制约下,政府不能直接地控制和经营国企。政府可通过人即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参与国企重大事宜的决策,但这个决策也要受所有者出资额即所持股份数额限制,不能一家说了算。当然,政府可在国企清算和转让时依据终极所有权来实施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在现代企业组织框架中,从发展上看,政府的意志是递减的,是受限的,而股东的意愿和权利可得到组织和制度的保证。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权利、责任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决策只能由董事会成员讨论后通过表决做出,这就可以避免长官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独断专行,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及其实现提供组织基础。

在此期间,国企的现代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夜上海论坛 ――到2002年,15.9万户国有控股企业中的50%以上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年到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42家,累计筹集资金7 436亿元,其中境外筹资352亿美元。

夜上海论坛 ――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1997~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由3家上升到11家,这些企业全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共有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

夜上海论坛 但国企所有权层面的改革,不是一个简易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仍然受到多方的限制。

夜上海论坛 在这个阶段上,伴随着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从战略上考虑,国家对国企的布局和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说,调整也是改革。1999年9月中央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国企改革专门做出《决定》,其中最使人们关注的就是“有进有退”。往哪里“进”呢?《决定》明确指出:“三大行业”,“两类企业”。三大行业是: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事业。两类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少数几家关键性的企业、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所谓“进”,就是要加强,增加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从发展上看,在这些行业和企业中,经济总量还会增加,还大有发展潜力和前景。除此之外,应当都在退的范围之内。所谓“退”就是国企从那里撤出来,为民营经济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民营经济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放开搞活。

在国企的“进”和“退”过程中,也要经过市场并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出售、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经过几年的实践,国企布局和结构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显现:

――国企在“三大行业”,“两类企业”中有了明显的加强,不仅总量大大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而且管理也大有改善,从而促进国企在这些部门较快地发展。1995~2002年,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7.76万户减少到4.19万户,下降了46%,中小企业户数从24.5万户减少到14.9万户,下降了39.2%。

夜上海论坛 ――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部门等从市场退了出来。1994~2002年,全国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3080个,涉及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995.4亿元,安置职工约530万人。关闭破产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

――放开搞活了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1997年以来,各地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使地、市、县级的国有小企业的60%左右转为民营企业,并给以信贷放宽的支持,促其发源展,同时,相应地也加大了对地、县、市以下的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改革的力度,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吸引外资等方式,对国有小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改革面达到80%左右。

夜上海论坛 但在实施对国企现代化改革过程中,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国有独资公司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党的十五大四中全会指出,在全部国企中,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外,都要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公司。到2001年,单一投资主体的独资公司仍有14.5万户,占全部国有工商企业总量的75.9%。独资公司严格说来不是真正的公司,更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独资公司的建立,不是改革而是改良。因为独资公司根本不可能建立公司制所特有的制衡机制,产生不了公司制所特有的功能,发挥不了公司制应有的作用。独资公司与传统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在行业分布上,除必须由国有控股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国有经济还广泛分布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在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竞争行业,国企的比重仍然偏高。

――在股权比重上,国有股权在许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中严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据统计,到2000年,在3.2万户国有控股公司中,国有股占总股本的63.5%。在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更为严重。在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几乎全是国家股,占总股本的70%以上。

――在经营决策和人事安排等方面,还是一家说了算,缺乏多股制衡机制,发挥不了股东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不利于很好地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公司制的基本原则。

夜上海论坛 ――在企业规模上,截至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9436户,净资产52637.2亿元,销售收入56868.5亿元,平均每户企业净资产5.58亿元,销售收入6.03亿元,规模偏小。《财富》杂志公布的2002年世界500强中,美国有192家占39%,西欧119家占24%,日本88家占18%,这三家合计占81%。中国大陆只有11家,仅占2%。

夜上海论坛 ――当改革进行到1997年,竟出现国企全行业净亏损的局面。为了扭亏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是相当高昂的。据有关方面统计,三年之中,用去银行

呆坏账准备金1500亿元,技改贴息200亿元,实施债转股580户,共用去4050亿元,并于2000年4月1日停息,当年即减免企业利息支出195亿元。几项加总达5945亿元。这就是说,三年解困,情况有所好转,主要取决于党和国家政策的优惠和照顾,而不是来自于国企改革的成效,或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增强。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有一个重大特色。即分拆上市,而不是整体上市,这种上市方式,容易发生利益转移,很多作为子公司的上市公司,被母公司掏空。

夜上海论坛 此外,还有一大批需要破产关闭的企业没有退出市场。据初步调查,到2002年,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2500多户,涉及职工近510万人,涉及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受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额度、政府财力及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一时难以退出市场。

夜上海论坛 国企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影响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到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1.83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7.69万亿元,占65%;非经营性国有资产4.14万亿元,占35%。15.9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达18.02万亿元,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必须必须加快对国企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才能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才能进一步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阶段是2005年至今: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有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化对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内部的改革。这里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内部产权分置制度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中国股市自1990年起步至2005年以前,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不死不活。在此期间,虽然出现过几度“牛市”,但都为时较短,总的状况是“熊市”。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因为作为股市主体的国有上市公司“转轨不转制”和股市本身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主要功能错位;股本权设置不合理,国有股不上市;国家控股公司组建过多;公司内“一股独大”;证监会的功能定位有误;仍奉行计划经济的人事任免制度,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形成;广泛地用配股代替按股分红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化改革来解决,

但当务之急,是对股权分置制度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从2005年起,股权分置制度的改革开始启步,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证监会2005年6月16日在公布《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可通过二级市场把不上市的国有股变为上市的流通股。

传统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分置的:国有股包括国有的法人股,法人股也大都是国有的――是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只有非国有股即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属于流通股,这实质上在股市上形成了两个市场,两个价格。这种情况的存在,带来的的后患是严重的和无穷的,如寻租、价格信号失真、割裂的市场失去有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等。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把原先由股权分置切割的两个市场(一级和二级),两个价格(一低一高),变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股票上市后呈现全流通状态,真正实现了同股、同价、同交易。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有效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维护公司的形象,有利于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预期。

夜上海论坛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也适度放宽中小板企业的上市标准,准许创新型的企业能够通过上市实现快速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除接纳大型蓝筹公司上市外,也要扶植新兴企业成长,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当然,也应准许资本的自由退出。资本市场的有推有进,进退自如,给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更多的选择机会,促使资本市场有效运作。

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股市和股价的“双轨制”,重塑了二级市场的游戏规则,反过来则将为一级市场提供优质的制度环境,必将全面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股市逐步振兴起来,主要表现是股价一反常态,有了生气,逐渐活跃起来,并呈现出上扬趋势,再加其他因素的影响,股市一度成了脱缰之马,在较短的时间内,暴涨到惊人的程度,并形成一定的泡沫。随后又急剧下跌,短短的几个月,又跌到似乎难以收拾的程度。这种现象,对缺乏资本市场熏陶的中国股民来讲,是很难适应的。本来,股市有涨有落,有大涨必有大落,应当说是常态,但在中国,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第14篇

命题趋势: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多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或人民生活实际为背景,从微观角度切入。发展生产的意义、公司的类型、兼并与破产、商业银行等属于偶考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投资方式等属于常考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就业等属于高频考点。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加大了对投资理财的考查力度,且融入了计算和图表类命题形式;非选择题多考查企业经营和就业等知识点。

应对策略:2015年复习备考,要从宏观上把握生产与消费这两个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微观上把握企业与劳动者两大市场主体,理顺社会财富的创造这条主线,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个角度来整合知识。要结合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中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把握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式,以及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立足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认识如何促进就业,把握经济制度与就业的关系、企业经营与就业的关系、就业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关系;结合民间投资多元化、居民收入多元化,认识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

【重难点突破】

夜上海论坛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和意义

夜上海论坛 2.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组易混概念

夜上海论坛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夜上海论坛 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别,从哲学上看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主要矛盾的区别。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从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决定我国的经济性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次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来看:二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就业是民生之本

夜上海论坛 (1)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

①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坏,事关社会稳定的维护、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小康的实现等。②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等等。

(2)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夜上海论坛 ①总体要求: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②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大力发展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者就业方面的作用。③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④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肩负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就业。⑤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夜上海论坛 9.正确认识启动民间投资的意义

(1)启动民间投资,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启动民间投资,解除对民营资本投资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限制,不仅可以改变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

(2)启动民间投资,有利于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启动民间投资,有利于给民营资本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打破单一的依靠政府投资的现状。

(3)启动民间投资,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民间投资的实施有利于打破单一“劳动所得”的局面,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拓宽居民收入来源。

【典型例题】

夜上海论坛 1.(2014・江苏)某著名手机品牌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6205万美元,其负责人称,主要原因是2013年对市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端机型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经济学人》预测,2014年中低端智能手机销量将占智能手机市场的50%以上。这说明

A.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C.回归中低端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趋势

D.企业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解析:审题时要抓住“对市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端机型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这一关键信息,它说明该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正确,A正确。B、D观点正确,但都与题干不吻合,不选。C与事实不相符,不正确。

答案:A

2.(2014・四川)2014年4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终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有限公司股票(ST长油)交易资格。这意味着已连续四年亏损的ST长油终于退出股票市场,持有该股票的股民也因此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ST长油退市事件的警示是

①上市公司应努力改善治理结构,着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益②上市公司应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力降低股市融资水平

③投资者应保持理性,越是经营不善的公司投资风险越大④投资者应承受风险,风险越大的公司其投资收益率越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股票价格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不善导致退市,警示企业要正确、成功经营,①应选;同时也警示投资者投资股票时应注意规避风险,③应选。②错在“降低融资水平”上。④错在“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上。

答案:A

3.(2012・新课标全国)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的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夜上海论坛 ②开拓国际市场③加速资本周转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夜上海论坛 解析:本题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S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

答案:D

4.(2013・江苏)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夜上海论坛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夜上海论坛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夜上海论坛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消费者的需求与汽车大王的出现的关系,消费者的需求是“要一匹更快的马”,而汽车大王的出现是通过生产汽车激发人们新的消费欲望造就的,这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而非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A正确,D不选。产品开发必须考虑市场需求,B错误。C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

5.(2013・浙江)2010年5月,国务院“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人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这表明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

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扫清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夜上海论坛 解析: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是尊重不同所有制经济市场地位平等和市场规律的体现,①③当选。国有经济而非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②错误。④夸大了题干材料中举措的作用。

答案:A

夜上海论坛 6.(2013・福建)图1中是a、b两种理财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走势图。就这两种产品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a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低收入者投资

夜上海论坛 B.a产品投资收益率波动大,不适合投资

C.b产品投资收益率上升幅度小,不适合投资

夜上海论坛 D.b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投资

夜上海论坛 解析:任何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的统一,不同投资方式适合不同投资者,B、C错误。图1揭示的两类投资产品中,a产品投资收益率波动大,风险大,不适合低收入者投资,A不选。相比较而言,b产品风险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答案:D

答题必备:解答投资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股票、债券、储蓄存款的风险性与收益性。投资的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相关关系,与安全I生成反相关关系。从风险性上看,股票>债券>储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从收益性上看,股票>债券>储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②要特别注意国债的收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发行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支出。③理财产品的流通性是指其交易的难易程度,流动性是指其变现即收回投资的难易程度。④影响居民投资的因素:收益性和风险性、消费支出、收人来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收入分配政策等。

夜上海论坛 7.(2014・江苏)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O.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如果你家在银行有10万元定期1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入“××宝”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对比两种投资的收益,计算时要注意“已存了6个月”。1年定期银行存蓄收益为100000x3.3%×1=3300(元)。而转存“××宝”收益包括:银行利息为100000X 0.35%×1/2=175(元),“××宝”收益为(100000+175)×5%÷2≈2504.4(元)。总收益为175+2504.4=2679.4(元)。所以建议不“搬”。

C.6.25万元

D.6.30万元

6.“哭泣曲线”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境,要改变这种困境,应该

①降低工人工资和土地成本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③加快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合理配置资源

夜上海论坛 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培育知名品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目前,中国正经历三个重要拐点:一是以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开始消失为标志的刘易斯拐点;二是以人口抚养比的止降反升为标志的老龄化拐点;三是以中国内地城镇化率突破50%为标志的城镇化拐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城镇化将创造更多的需求②我国劳动力优势将发生变化③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减小④企业必须转变战略,扩大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夜上海论坛 8.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导致就业人数减少,就业率也将应声下跌。不过,统计结果却显示,2013年尽管宏观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总体平稳,出现所谓“不对称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经济增速虽减缓,但社会需求扩大,刺激就业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供过于求,利于就业③个人的就业观念转变,比较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④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策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夜上海论坛 如今随着余额宝、易付宝、百付宝、快钱、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涌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回答9~10题。

夜上海论坛 9.进入余额宝的资金由参与运作的基金公司确认后获得投资收益,其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储蓄;同时,用户还能依托互联网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某投资者如果选择余额宝,那么他主要考虑的是

①流动性

②安全性

③收益率

④信用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夜上海论坛 10.表2是我国一款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主要信息。李某认购了该理财产品10万元,不考虑风险等其他因素,该产品到期后,李某的收益大约是

A.450元

B.901元

C.4505元

D.9010元

11.2014年4月11日,计划发行280亿元的记账式附息(七期)国债完成招标工作,实际发行面值金额207亿元,仅完成了74%的任务,首次“遇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国债的安全性与受益性都降低了

②金融证券、企业债券逐渐成为“金边债券”③市场上的金融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增强④国债期限较长,其流动性相对不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责任险是指保险人承保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险种,是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欧洲一些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责任险占财产保险的比重在30%左右,美国更高达45%,而我国责任险仅占财产保险的4%左右。材料表明

①作为稳健的投资方式,责任险有利于减少风险损失

夜上海论坛 ②保险人经营责任险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社会③我国保险业当前险种结构亟待改变

④责任险在我国未来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夜上海论坛 13.材料一图4 2011年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部分数据达国家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为40%~60%。

夜上海论坛 表3 2011年以来我国信息消费的部分数据

注:2015年的数据为预计数据;目前,我国人均信息消费192美元,美国为3400美元,日本为2400美元,巴西为396美元。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意见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以及消除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以扩大民间资本参与等支持政策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部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图和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解读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14,材料一“微笑曲线”显示出,随着全球分工的不断深化,最终产品的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利润附加值存在很大差异。

材料二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有人说,企业因管理而兴,因管理而衰。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还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效益不高,难以长远发展。有的企业套用军事化管理模式,员工怨声载道,人员流动性很大。有的企业甚至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管理和产品安全管理,严重威胁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夜上海论坛 (1)从《经济生活》角度,解释“微笑曲线”形成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2)结合材料,说明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并简要说明怎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答案与解析

夜上海论坛 1.C题干没有涉及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①③不选。题干说的是新的支付方式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A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①②应选。经济制度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③不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④颠倒了两者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3.A 题干没有涉及扩大经济规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C不选。国有经济控制经济运行态势,D不选。

4.D B公司是上市公司,即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认购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选D,其他说法都错误。

5.B 第1年的贷款利息为60×5 9%=3(万元),第2年的贷款利息为(60+3)×5%=3.15(万元),故贷款期满时小易需支付的贷款利息为3+3.15=6.15(万元)。

夜上海论坛 6.B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是:内部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环境压力加大,外部贸易环境恶化、竞争加剧。因此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②④正确。①不符合我国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要求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的国情。目前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恰恰是进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结果,③排除。

夜上海论坛 7.A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消失,说明我国劳动力优势将发生变化,②应选。城镇化率突破50%,说明城镇化将创造更多的需求,①应选。人口抚养比止降反升,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加,③不选。企业不应简单扩大规模,④不选。

8.D 经济增速减缓,社会需求可能会减少,影响就业,排除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供过于求,不利于就业,不构成“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排除②。

9.B 余额宝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储蓄,体现了收益性,③应选。用户能依托互联网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体现了流动性,①应选。

夜上海论坛 10.B 注意认购金额为10万元,期限是70天。李某的收益为100000×4.7%÷365×70≈901(元)。

11.D 国债的安全性没有变化,仍是“金边债券”,①②错误。

12.D 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①不选。保险人经营责任险的主要目的在于利润,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干的意思。

夜上海论坛 13.(1)图4反映了2011年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表3反映了2011年以来,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增速较快;我国目前人均信息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很大差距。

夜上海论坛 (2)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能发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拓展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结构;信息消费的扩大和升级,又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引导信息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升级,拉动和促进经济增长。②扩大民间资本参与,着力消除各种壁垒,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改革深入和信息产业与信息消费发展升级。③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消费发展升级,有利于扩大内需,协调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④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顺应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消费发展大势,能不断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

14.(1)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制造环节投入的劳动、资源密集,成本较低,竞争力弱、可替代性强,在市场竞争中常被压低价格,因此获利较低。而研发和流通环节投入的知识和技术要素成本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第15篇

摘要:不同的法律部门有不同的法益目标,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这种法益目标,以经济基本权为权利外形,以实现经济上的"公平"为核心。经济法的法益目标的社会根源,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它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夜上海论坛 我国现代经济法的发展是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确地确定与把握经济法的利益保护目标日益显得必要。人们不可能设想,经济法将以保护社会上存在的所有形态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任务。同样,也不可能设想,经济法会不加区别地将任何具体形态的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保护目标。究竟它应确定什么样的利益保护目标即法益目标,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一、经济法首要的法益目标--社会公共利益

夜上海论坛 (一)利益与法益目标

法益应为法律保护的利益。[1]任何部门法都将保护一定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言之,将追逐和实现一定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所以,所有部门法都有自己的法益目标。

当我们讨论法益之时,不可避免地会注意到社会上存在的"利益"。法益和利益的关系如何?

无疑,利益先于法益而存在,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发展需要的客观对象。[2]利益总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发展需要者,不能成其为利益。利益不限于有形的物质利益,也包括无形的利益(如名誉等),它们都可能成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但是,利益并非都是法益。只有当某些利益成为一定法的目的,并受到其保护时才成为法益。

夜上海论坛 法益目标结构在法益目标的讨论中应该给以特别注意。法益目标结构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依保护形态而区分,法益应由积极的法益和消极的法益构成。前者,指法律保护和积极实现的利益;后者,指法律消极地排除他人之侵害。二是以法律的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加以区分,法益由直接法益和间接法益组成。显然,后者有着特别的意义。就总体而言,我国法律体系中诸多法律部门共同担当着保护和实现自然人(公民)利益、法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任务。但就每一个法律部门而言,它不可能毫无主次地平行地保护和实现上述每一种利益,而只能首先保护和实现一种性质的利益,而后由法律反射进而实现又一种利益,或间接地实现另一种性质的利益。由此,每+个法律部门的法益只能是一个凸现一种利益目标,并由多种利益目标组成的利益保护结构。这种不同的法益结构,虽不能认为是划分不同法律部门的标准,但对辨别不同法律部门,尤其是把握不同法律部’门的功能及其本质,判断行为的违法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二)从理论到实践--经济法追求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夜上海论坛 1.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存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在法益结构上除忽视公民、法人的独立利益外,还混淆了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区别。而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社会与国家、个人是相互区别的,即"社会成了与国家相对立的一个私人领域,一方面,它清楚地从公共权力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风险之中,生活的再生产超出了私人家政的限制,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成为一种共同关心的对象。"[3]经过改革,不仅公民、法人的利益通过立法被肯定下来,而且,社会公共利益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被肯定下来了01982年宪法第51条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与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表明,社会公共利益已通过立法成为法益了,这无疑是一大社会进步。遗憾的是,经济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如此明确地对社会公共利益作出规定。

在一些法学著作中,有时也可以发现"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同提法。但是,这是相互联系又意义不同的概念,不可等同之。民法学家史尚宽在谈到"公益"时曾指出,"在日本民法不用’公益’二字,而易以’公共福祉’者,盖以公益易解为偏于国家的利益,为强调社会性之意义,改用’公共福祉’字样,即为公共福利。其实,公共利益不独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亦包括在内。"[4]这表明,公共利益是上位概念,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同为并列的下位概念。当然,国家利益有时也包括一定的社会公共利益,但这多是在国家与国家交往之时。应该说,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区别而存在是普遍的,而国家利益包含社会公共利益是特殊情形,不能因特殊情形而否定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分别存在的普遍性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2、凸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益结构是经济法的法益结构,而不是民商法的法益结构

如上所述,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法益结构,适应不同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国外的经验表明,民法、商法的法益结构是由民法典确定的,它不因采取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不同体制而不同。在我国,现存的民法、商法的法益结构是由民法通则确定的。作为宗旨性条款的民法通则第1条规定,"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同时,如上述第7条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表明,我国民法、商法既保护公民、法人的个别利益(个别主体的利益),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且,公民、法人利益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只是防止权利滥用的前提。这就是所谓的民法、商法的法益结构。毫无疑问,这种法益结构体现了民法、商法所确认的意思自治与合同自由、经营自由和用工自由,最能实现市场进入的自由和竞争的自由。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与自由、公平竞争相悖的现象,也确实可以依照民法、商法所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权利滥用禁止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得到某种程度的纠正。尤其是,当民法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发展,商法的公法化日渐明显之时,民法、商法在制止上述现象和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中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换言之,这种法益结构可以在社会的理念上借助民法、商法的规范,为纠正违反公平竞争行为作出努力。但是,违反公平竞争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往往不是某个公民、法人的利益,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或言之,它是通过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而侵害公民、法人的个体利益的。因此,将公民、法人个体利益作为第一保护目标的民法、商法法益结构不适应纠正违反公平竞争行为和破坏宏观经济管理秩序的行为的需要。相反,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第一保护目标的经济法的法益结构可以适应首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或适应通过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实现从总体上保护每个公民、法人利益的需要。经济法的法益结构并非忽视公民、法人的利益,而是通过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进而实现对公民、法人利益的保护。这种法益结构只是凸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而不是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唯一的利益进行保护。无疑,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可以建立一种秩序,使公民个人利益、法人个别利益、国家利益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但同时又使这诸多利益实现的任意性得到节制。

(三)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

何为"社会公共利益"?用共同的习惯语言来说,社会公共利益就是指那些广泛地被分享的利益。[5]但是,如何揭示它在经济法中的内涵,学者和法律实务界则有许多不同见解。

其一,认为社会公共利益即自由竞争自体。[6]

其二,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是确保对等交易权的恢复。[7]

夜上海论坛 其三,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既指自由竞争,又指广泛的国民经济利益,即国民经济之均衡发展。[8]

夜上海论坛 其四,认为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上是指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但限制竞争而维护的价值大于自由竞争维护的价值时,此种限制竞争并不违公共利益。日本最高裁判所即持此立场。何为限制竞争维护的社会公共利益?有学者认为,应包括环境保护、公害防止、产品安全、善良风俗及事业者之自卫所采取的行为。[9]

其五,认为经济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是竞争秩序的维持和:-般消费者利益的保护。[10]

其六,认为经济法上的公共利益(实际是指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的利益。[11]

其七,认为经济法上的公共利益(实际是指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以确保消费者利益为基调的国民经济民主的健全发展。[12]

以上各种社会公共利益的见解,多从市场管理法和市场秩序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从更狭小的范围讨论问题,即只从竞争法的视野讨论社会公共利益。我国经济法的主张大多认为,经济法不仅包括市场管理法,还应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法。这样,社会公共利益仅指自由竞争秩序,就显得窄了些。所以,上述第三种见解,将自由公平竞争秩序和国民经济利益共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更好些。或言之,应将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持和宏观经济管理秩序的维持共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经济法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其法益,其特征是:

1.以经济基本权为权利外形

任何一种法益结构中的首要保护的利益都需采用一定的权利外形。如果说,法益结构中的反射利益和间接保护利益可以不依赖于权利外形,那么,首要的直接保护的利益则不能避免采用权利外形。譬如,民法保护的公民、法人的利益以民事权利为权利外形。同样,经济法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以经济基本权为权利外形。

何为经济基本权?经济基本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经济基本权,是指满足人们生活所必要的生产、消费经济活动的基本权利。[13]狭义的经济基本权是指抑制大企业经济权力的滥用和对一般消费者、多数中小企业的保护。"[14]显然,广义的经济基本权失之范围过宽,狭义的经济基本权范围适当,比较适合作为经济法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外形。

2.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是实现经济上的"公平"(或公正)

公正"意味着对同样环境中的人一视同仁,并且,应使约束以同样标准适用于所有人,不问其阶级和身份。在实践上,这往往与要求法治而不是(任意的)人治联系在一起。"[15]所谓经济法上的公平与公正,是指经济法确保进入市场的商事主体(即市场经营主体,反不正当竞争法称其为"经营者",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和个体经营户等,以下相同)经济机会均等和经济平等。

经济机会均等作为经济公正应有之意,应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不受他人妨碍地追求其自选的目标"[16]。但就竞争关系而言,它是指商事主体都有进入市场并进行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平与公正的理解,必须从注重"结果平等"转到注重"机会均等"。即作为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它所建立和维护的是公平竞争秩序,将进入市场和竞争的机会给予每一个商事主体,即不为某个商事主体在竞争中获胜创造特别优越的条件,也不特别给某个商事主体制造障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同时,经济法律也不允许某个商事主体独占机会。当然,机会均等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每个商事主体享有宏观经济秩序创造的条件。

夜上海论坛 经济平等,是指商事主体竞争的条件相同。一方面,商事主体的经济负担合理,包括税负平等和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向商事主体索取财、物;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商事主体取得收益的条件相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事主体取得收益的基本条件是资金的筹措条件和取得资源的条件。所谓取得收益的条件相同,即经济法律创造所有商事主体取得资金、资源相同条件的环境,不对任何商事主体进行歧视。

二、经济法的法益需求的社会根源

夜上海论坛 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产生经济法法益需求的社会根源。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两个重大变化尤其值得注意:一是强调公民和企业的独立的主体地位,使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发生不再依赖政府,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更加突出出来了;二是伴随国家一元身份到多元身份的分解,管理形式也分化了。由此,使与市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一些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尤其是使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明晰化了。

(一)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乃至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我国的经济形式是单一的公有制①,而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又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成其为企业。[17]一方面,企业的财产是国家的,政府既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既没有独立的财产,也不能独立经营。另一方面,国家对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和"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资源(包括物资和资金)的配置和产品的收购均通过计划实现,因而商品交换除在生活资料方面存在外,整个的社会商品经济处于萎缩状态。在此情况下,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不发达,而且是受经济管理关系制约并与其混同的,不同的经济关系处于混沌状态。1979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能够自主地进行经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已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充分发展。由此,具体性质不同的经济关系从"混沌"走向"清晰",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不再受经济管理关系的制约,经济管理关系与企业经营关系(实质是商事关系)分离。于此,不仅民法、商法既在理论上也在实际上分别有了自己的调整对象。前者,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后者,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而且,经济法也有了明确的调整对象--经济管理关系。

夜上海论坛 (二)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特点的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不是一般的经济管理关系,而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

同社会经济关系结构的变化一样,管理结构的变化也是形成经济法调整对象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是单一的。虽然,有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不同的称谓,但由于公有制的单一形式,国家所有占支配地位。实质上,涉及经济的管理只能是单一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国家(主要是政府)不再是一个身份与职能不分的包罗万象的管理者,而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不同的地位。就主要者而言,国家是国家财产(含经营性财产和非经营性财产)的所有者,是行政关系的权力主体,是社会公共管理者。当国家以财产所有者的身份进行民事活动时,它所发生的财产关系由民法凋整;当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和实施行政权时,它所发生的行政关系由行政法凋整;当国家(主要是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实施经济管理权时,它所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显然,这里的经济管理是区别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管理和行政权力主体的行政管理的,它是一种社会公共经济管理。这种管理表现为一种普遍性的措施,着眼于社会整体,而不是着眼于某个个体。它既不表现为对某个自然人和法人的直接控制,也不表现为对某个自然人和法人的个别保护,而是以承认并维护自然人和法人的独立地位为基点,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市场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在这种管理中所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具有社会公共性。

有的学说认为,"从经济关系的法律性质看,经济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从政府这一价值主体的法律角色看,经济法调整政府以管理主体身份与作为管理受体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此种类型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行政隶属性经济关系。"[18]这一学说,一方面正确地指出了经济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行政隶属性的经济关系。无疑,后者所引发的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是政府参加的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否都具有隶属性?否。前已述及的多元管理告诉我们,政府的不同管理产生不同的管理关系。由于财产所有关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此处不必论述。仅就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而言,虽然它们都可以发生不平等主体间的管理关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行政管理关系具有隶属性,社会公共管理关系则不具有行政隶属性。不可否认,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者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不能将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管理关系等同于行政隶属性的管理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在政府(包括法定的政府部门)以社会公共管理者的名义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适度干预时发生的管理关系,不能以行政隶属性揭示它的特征,只能以社会公共性揭示它的特征。

夜上海论坛 毫无疑问,经济管理关系的社会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利益需求不同于民事关系、商事关系、行政关系的利益需求。民事、商事关系的个体性,决定了该种社会关系的利益需求具有个别性;行政关系的隶属性和垂直性,决定了利益需求的集中性,即国家利益。而经济管理关系的社会公共性,则使该种社会关系的利益需求着眼于社会整体。这就是经济法凸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法益结构的社会根源。

夜上海论坛 三、社会整体调节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证

夜上海论坛 对于市场经济的凋节机制,如果略去行政调节机制不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个别主体自我凋节机制,依赖于单个或多个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行为和自我约束,适用于民事主体之间,采用民法形式;二是营利的自我调节机制,依赖于商事主体的意思表示、行为和自我约束,适用于平等商事主体之间,采用商法形式。这两种调节机制,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两者严格区别的是社会整体调节机制,它不依赖于平等主体的意思表示,而是依赖于社会公共管理。"过去被推人到私人领域的冲突现在进入了公共领域;公共领域逐渐成为一个利益调解的场所;群体需求不能指望从自我调节的市场中获得满足,转而倾向于国家调节。"[19]这种调节,就是政府以社会名义进行的整体调节。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是唯一的社会整体调节者。在某些情况下,社会经济团体也可以担当社会整体调节者的角色。

经济法的社会整体调节机制,是同经济法的综合性紧密相联系的。但是,经济法的社会整体调节机制是有其特有的内容的。首先,经济法的调整着眼于社会经济整体,而不是着眼于社会经济个别领域与个别层次,更不着眼于某个个别主体,而是着眼于社会整体的调整。所谓整体调整,其微观上的立场是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其宏观上的立场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这种法律调整,其重点不是具体地规定每个市场经营主体的权利、义务,而是规定普遍性措施,涉及到哪个主体便在哪个主体身上产生权利、义务。

经济法的社会整体调节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一)确认自由,公平竞争的规则,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

夜上海论坛 1。通过对限制竞争(包括限制竞争行为和在市场结构上的垄断状态)的禁止、限制、排除或认可、承认,为所有商事主体(包括外国的经营者)自由地进入市场并公平竞争创造一般性条件,进而实现保护和促进竞争的目的。

2,通过划清不正当竞争和正当竞争的界限,揭示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规定消费者权利,并规定措施确保消费者实现其权利。显然,良好的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最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利。换言之,市场上确实存在着自由、公平的竞争,是消费者实现其权利的一般性条件。因此,上述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必然带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后果。但为了更充分地保护消费者,经济法还特设了消费者保护的特别领域,形成了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有效结构。

夜上海论坛 4.规定市场职能管理法律措施,建立市场职能管理秩序,与市场竞争秩序共同构成和谐的市场秩序。

(二)确认宏观经济管理规则,造就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环境和秩序

1.通过确认预算和税收的法律规则,建立良好的总收入和总分配的秩序,为实现总收入和总分配的平衡创造法律条件。

夜上海论坛 2.通过确认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规定实现货

币政策的法律规则,为实现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创造法律条件。

夜上海论坛 3.通过确认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则和振兴特殊产业的特别规则,建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秩序,促进某些薄弱产业的发展和该产业内部的竞争。

夜上海论坛 4.通过确认价格规则,建立良好的价格秩序,防止价格严重波动对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秩序的破坏。

夜上海论坛 5.通过确认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计划管理的规则,建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秩序。

夜上海论坛 6.通过确认经济监督的规则,建立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准确基础资料和向社会宏观经济信息的法律机制。

夜上海论坛 建立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法律秩序与建立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环境和宏观经济法律秩序,就总体而言,两者是一致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法律秩序,无疑是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依赖自由、公平的竞争,并且不得破坏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但是,两者之间也有某些冲突之处。从总体而言,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措施,强调的是取得"总量"平衡的效果,因而难免限制或鼓励某一经济领域的发展,从而也影响该领域商事主体的发展。而从竞争法的角度而言,这就是市场准人上的一种障碍。就具体领域而言,也可能出现某些与市场竞争机制相悖的现象。譬如产业法的实施,当它强调振兴某一产业时,它不可避免地要为该产业的商事主体的市场准人设置一些方便条件。另一方面,商事主体在自由、公平的条件下充分竞争,也可能导致破坏"总量"平衡。譬如,在资本市场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的条件下,商事主体在某一行业竞相投资,就极有可能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发生失衡。因此,两种调节有-个如何协调的问题。这种协调,既要实现自由、公平竞争,又要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进而实现公平与效率在总体上的统一。

由于经济法的社会整体调节是上述多种类、多层次的调节系统和调节功能作用的统一。经济法有别于其他法的一个重要之处,是它的多种类、多层次的调节功能。既有建立市场竞争秩序的引导功能,也有经济运行中的强行组织功能;既有限制某些经济领域发展的功能,也有促进某些经济领域发展的功能。这种多调节功能的相互结合,表现了经济法调节系统的内在协调和统一。而这种社会整体调节,不仅带来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益,也为法人和自然人的个别利益的实现创造一般性条件,这就是社会公共利益。注释:

初期,中国存在五种经济成份,即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1952年,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份占的比重,全民所有制经济为19.1%,集体所有制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为0.7%,私营经济为6.9%,个体经济为71.8%。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全民所有制经济上升到33.2%,集体所有制经济上升到56.4%,公私合营经济上升到7.6%,个体经济下降到2.8%,私营经济消失。1980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占60.3%,集体所有制经济占34.6%,加上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合营的部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95.3%,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占4.7%。见马洪主编:《现代中国经济事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参考文献:

[1]李宜琛.民法总则[M].台湾:正中书局,1977.44.

夜上海论坛 [2]张明楷.法益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69.

[3][19]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128,40.

夜上海论坛 [4]史尚宽.民法总论[M]台北:正大印书馆,1980.31.

[5](澳)休·史卓顿.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99.

夜上海论坛 [6][7][8]赖源河.公平交易法新论[M].日本东京:月旦出版社,1995.37、37、38.

[9](日)松下满雄.经济法概说[M],日本东京: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56-67.

[10][14](日)丹宗昭信、伊从宽.经济法总沦[M].日本东京;日本青林书院,1999.164、164.

夜上海论坛 [11][12]服部育生.比较·独占禁止法[M1.日本东京:日本泉文堂,1998.27、27.

[13](日)森户.全劳动收益权[M].日本东京:日本弘文堂出版版,12.

[15][16](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