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儿童思维数学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 操作活动;数学思维

数学是模式化的科学,是从模式化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它源于现实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形式抽象,具有现实性和抽象逻辑性。学前儿童(指0~6岁的儿童)学习数学,不是要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数学的思维”,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或注意到蕴含在具体事物背后抽象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0~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行动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敏感期。儿童学习数学虽然在其心理上已经具备学习数学的准备,但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对抽象数字或数学式子等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多样化的操作经验和操作活动体验的基础上,需要凭借对具体事物直接的触摸、摆弄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以及对这种操作动作协调的抽象,即“反省抽象”。因此,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具有操作性的特点,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始于“动作”,操作方法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建立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养成儿童数学思维的习惯

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其学习内在的动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兴趣相符的事情,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儿童提供具有丰富多彩、典型意义的操作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的凸显出来,引发儿童好奇和探索的兴趣。在满足儿童反复摆弄练习的基础上,建立多样化的操作经验和体验,在操作中,敏捷、灵活地思考、解决问题,使儿童注意到物体的共同特征,感知和体验物体的数、形特征和数量关系,主动地建构数学概念,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夜上海论坛 例如,在认识数字3时,可以让幼儿说出各种各样的可以用3来表示的物体,并让他们感知,凡是数量是3的物体,无论怎样的不同,怎样的排列放置,都是3。这样儿童对数字3的抽象意义就有了理解。

夜上海论坛 又如,在学前儿童学习“5的组成”时,可以为儿童提供多种具有数字“5”的特征的操作材料,比如5个苹果、5个梨、5个橘子、5个玩具、5根小棒棒……。起初在分5个苹果、5个梨、5个橘子、5个玩具、5根小棒棒……,他们把这些具体的操作都看成孤立的、不同的事情,而没有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之后,幼儿突然发现,分5个苹果和分5个梨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在分5”。再以后,只要遇到分5个东西,他们都知道怎么分了。在这个反复操作过程中,儿童不仅注意到苹果、梨、橘子等物体在数量上的共同特征,敏捷的思考和感知这些物体的数量关系,更理解了数的组成的抽象含义。

夜上海论坛 再如,儿童学习按帽子某一特征进行分类,首先他们仔细观察搜集来的各种帽子(共7顶),比较、区分这些帽子的不同特点(颜色、式样、材质不同)。在此基础上,他们发现如果按照颜色分,红色有3顶,黄色有2顶,白色有2顶;按帽子的式样分,鸭舌帽有3顶,有帽檐的有2顶,带绒球的有2顶,装饰帽有1顶,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些帽子还可以按制作的材料、功能来分。

多层次的操作材料,帮助学前儿童建立了多样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并学会了按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计数,培养夜上海论坛了幼儿数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 创设操作与语言有机结合的情境,促进儿童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儿童之间,儿童相互之间以及儿童与操作材料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语言的交流、对话。操作与语言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引导儿童在反复的操作、探索中,感受和发现材料数量、形状的特征,而且能让儿童感受和体验蕴含在操作材料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儿童还会根据新的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活动与语言的有效结合,能促进儿童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例如,在学前儿童学习数数时,儿童总是一边数数,一边点物点。起初,儿童的这两个动作往往是不一致的,但随着儿童的反复操作,逐渐发展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最后发展到说出总数。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语言不仅帮助儿童在数词和实物之间建立了联系,更帮助他们理解数的序列、类包含的逻辑关系。

夜上海论坛 再如,儿童在学习2的组成时,他们每人都将两个物体分成了1个和1个,也会将1个和1个合起来成为两个。在儿童操作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用符号、数字将大家进行的分合过程记录下来,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合式,分别记着刚才几个儿童数的分合过程;接着教师指着其中一个分合式问大家,我们用这个分合式能不能表示××分蚕豆的事,能不能表示×××分果核的事,还能不能表示×××……?此时,儿童一边开始肯定着,一边又露出十分惊讶的神情:怎么用一个分合式子就能表示大家分合的物品的事呢?虽然此时的儿童还无法感受到数字、符号这种数学语言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这一切却引起了儿童原有认知的冲突,打破了其原有的认识平衡,激起了儿童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在以后的操作活动中,儿童通过自主探索,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他们逐渐建构起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对数字、符号所表达的实际意义逐渐有所理解。同时,儿童的逻辑智能,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同步发展。

三 创设多彩的生活情境,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一般还会经常地、反复地出现。它们既能对儿童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使儿童在不知觉地情况下自然感受到“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又能使儿童在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观察数学的现象和问题,并独立、自主地探索和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学前数学教育中,创设儿童熟悉的多彩生活情境,既不仅能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自主“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比如,学前儿童稳定、前后一贯的一天生活活动顺序,如起床时间、上幼儿园时间、做操时间、学习时间、吃午饭时间和做游戏时间等等。都能使儿童体验到时间的长短和间隔,主动感受“时间”和“时间长短”这个量。在“整理、收放玩具、图书、衣物活动”时,儿童既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物品进行归类的方法

和技能,同时主动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在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知识后,儿童进行 “参观校园”的主体活动中,在活动中,儿童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形状,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几何形体的知识。比如有的房顶像三角形,门和窗大多像长方形;树干有的粗、树枝细等等。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期儿童既进一步巩固了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夜上海论坛 再如,在“分糖果”的游戏活动中,要将10颗糖果,均匀的分给两个小朋友,儿童既可以的自然分,也可以“一人两颗两颗”的分,……,还可以先将10分成两个相等的数,5和5,然后再点数糖果,完成“一个数的等分”问题。六一 儿童节前夕,教师和幼儿一起拉彩带、挂饰品装扮教室。在活动中,为了让挂饰之间的疏密一致,有点幼儿想出了用长积木量一下,再挂饰品的好主意。

在上述的“分糖果”和“装扮教室”的两个生活情境中,儿童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自觉地将学过的数学知识,主动地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主动的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

夜上海论坛 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前儿童学会计算,而是让幼儿能够“数学地思维”,能够发现生活中数学。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初步的数学知识,更能让儿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可以让儿童学习数学,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让儿童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金浩,黄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林嘉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夜上海论坛 [3]黄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夜上海论坛 [4]张慧和,张俊 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5]何筱莉,浅析建构式课程下有二数学思维的培养,[J].中学数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年第1期 第5卷

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基于“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儿童本位思想,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夜上海论坛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夜上海论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夜上海论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夜上海论坛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夜上海论坛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夜上海论坛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夜上海论坛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夜上海论坛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夜上海论坛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夜上海论坛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夜上海论坛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夜上海论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夜上海论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夜上海论坛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夜上海论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夜上海论坛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夜上海论坛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夜上海论坛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夜上海论坛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