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童文学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首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本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依据。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狼和小羊”及“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题材都能在小学语文中找到其相应的版本。根据相关的统计表明,所有的儿童文学结合起来,已经占到了整个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80%,因此,儿童文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此外,除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有较多的儿童文学之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读物内部往往也包含有较多的儿童文学篇章。可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也多接触到儿童文学。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夜上海论坛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主要可以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儿童文学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文学去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逐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成相关的儿童文学学习的环境,进而更为深入地发现小学生内心的志向爱好,了解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难度。其次,拥有一颗童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文学内部的很多内容对于童心的重新展示及塑造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在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唤起自身消失已久的童心,这样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待相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儿童文学内部通常含有较多的积极向上的人物性格,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唤起小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倾向,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较大的作用,同时儿童文学内部所包含的不良的人物形象能够对小学生在很多方面起到警示的作用,提示小学生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对于小学生良好人生观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较大的作用。其次,儿童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对于提升小学生开阔的想象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儿童文学内部较多的题材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小学生实现快速智力提升的催化剂。最后,小学生在进行儿童文学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的好奇心,逐步增强整体的求知欲望。同时由于小学生生活圈子的限制,所能接触的东西较少,小学生通过阅读儿童文学能够扩大其整体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小学生一个探寻丰富多彩世界的窗口,上至神秘的星空,下至幽静的海底,还有大森林内部繁多的花草树木,昆虫异类,同时儿童文学内部也常常包含有不同民族的生活风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小学生增长一定的历史知识及自然科学,可见儿童文学在提升小学生知识方面也有着较为独特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脸谱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传说、人文故事、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夜上海论坛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夜上海论坛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结语
什么是儿童文学?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以及教育家都对其进行过界定,概括来讲儿童文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的,能够启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文学作品。郝月梅(2003)将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6岁前)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6岁),而小学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处于7~12岁之间的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仅从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来看,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的存在。从国家的教育政策上看,从1920年教育部将小学生的国文改为国语后,儿童文学作品就开始被选为课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据韦宏(2006年)的统计,共收录作品400篇,其中儿童诗歌68篇,童话寓言66篇,儿童散文88篇,儿童故事92篇,儿童科普文艺19篇,其总和占据课文选文80%以上的比例。此外,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作用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素养的提升更是离不开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此外,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儿童文学的理解和鉴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成年人难以与小学阶段儿童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产生共鸣。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行为习惯来要求小学生“懂事”,对儿童成长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而解决这一沟通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儿童文学。小学教师通过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进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师的童真童趣,并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指导。
二、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虽然我们已经明晰了儿童文学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否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了呢?其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我国教师培养系统———师范院校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共12年,其中小学教育占有一半的年限,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教师培养系统中仅有4所院校开设了儿童文学相应的培训课程,而全国有一亿多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供求偏差如此之大也就说明了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培养系统的一个缺失。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儿童文学是作为必修课来培训的,儿童文学是所有师范生的必修课。而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缺失导致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分析鉴赏能力不足,不仅不能准确理解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需要更多阅读材料时甚至不能进行推荐和引导。小学阶段不同于初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以及对个性的追求远不如初高中学生强烈,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而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无疑是小学教育的失职。因此如何丰富师范生儿童文学相关知识,也为我国高等院校改革提出了一个方向。此外,社会各界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儿童文学来讲,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其价值,只把教科书内容当作知识,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闲书,不具备教育性,甚至认为孩子看儿童文学作品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从而斥责孩子,禁止孩子看这类书籍。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媒体等大力宣传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