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外早期期刊出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外早期期刊的出版均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演变,才逐步发展到今天现代期刊的形式与规模。业界对早期期刊的出现、形成及其确立一直存在争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中外期刊初期的出版概况,并根据期刊的基本概念与出版规律给出明确的结论,对期刊出版发展的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关键词:早期;期刊;形式;出版
夜上海论坛一、欧美期刊的发端史略
1、西欧早期刊物出版的雏形与产生
夜上海论坛17世纪初叶,在西欧最早的报刊出版物出现伊始,期刊与报纸的作用、功能及形式相近,两者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当时的办刊者并没有一个明确、既定的“期刊”出版固定模式,仅仅只是出版以传播、交流新闻、学术等各类信息为目的的出版物。而应该肯定的是,由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需要,期刊出现之前,其出版形式存在一个运作、选择、接纳和确定的孕育过程。
1609年,以刊登新闻、时事为主体内容的《德国观察周刊》,在德国的奥格斯堡创办面世,其采用的创办形式,为书本形状的小册子,以星期为周期的定期出版物,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新闻周刊。由此,同类出版物以周刊的出版形式开始在西欧得以盛行。在报界已被公认的世界最早的日报,是166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刊的《莱比锡新闻》,它的出版形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为书本型的小册子,出版前期为周刊,后来才改为日刊的。
英国的《牛津公报》于1665年11月16日创刊,它的面世给报纸的印刷出版带来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一改过去报纸与图书开本相同的形式,二改当时出版物的单页单面印刷为单页双面印刷。《牛津公报》的出版给西欧,乃至世界的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夜上海论坛学界对西欧最早出版的期刊究竟是哪一种,还存在一些分歧,但基本一致的有两说:一是1663年在德国汉堡由神学家、诗人约翰·理斯特(JohannRest)创办的《启发讨论月刊》(ErbaulicbeMonaths-Unterredungen);二是1665年1月5日,在法国巴黎由当时的议院参事戴·萨罗(DenydeSallow)律师创办的《学者学报》(JournaldesScarabs);这两种说法实质上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世界最早的期刊是出现在德国,还是法国。另一个是世界最早期刊出现的时间,如果是前者德国,则应早两年。现大多数专家趋于后一种说法,因为《启发讨论月刊》只是刊登理斯特个人的多篇作品,不具备期刊应刊登众多作者的不同作品的特征。
《学者学报》是一种以刊登法国与其他国家出版的重要图书的评论及关于哲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研究信息,并定期报道有关新书的出版动态、目次与文摘的综合性期刊。显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直接采用Journal(学报)作为期刊刊名的刊物。该刊初期为周刊,直到1724年才改为月刊。在法国的《学者学报》创办出版两个月后的1665年3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出版了《哲学会刊——世界各地有创造才能者当前的探索、研究与劳动的若干总结》(Philoso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cty)。该刊的主要创办编辑者为皇家学会的秘书亨利·奥尔登伯格(HenryOldenburg)。
夜上海论坛1617年,奥尔登伯格(1617-1677)出生于英国的毕莱梅,1656年,进入牛津大学,1662年7月被国王委任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首批会员、理事会理事及学会秘书。他主要负责学会的对外通信联络和记录工作。他是一位具有相当工作能力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尽管他对自然科学较为陌生,但他忠于职守,对工作高度的认真负责,为皇家学会早期的学术资料编目、保存与交流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以至于在他逝世40年以后的1717年,享有盛名的皇家学会还专为怀念和感谢这位为学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特赠与其儿子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这就是在英国伦敦的皇家学会至今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奥尔登伯格的肖像。
显然,英国皇家学会对奥尔登伯格的纪念,主要是感谢他在学会早期的工作,与其所做是否对期刊的产生有关,却是毫无关系的。实际上,奥尔登伯格在学会工作期间,大量的时间花在与科学家之间学术信息的交流和往来之上。他认真积极地与英国国内和西欧各国之间的科学家通信联络,征求和推介科学家们发现的新成果及观察到的新成就,并将这些获得的信息翻译成英文、法文与拉丁文,然后,编辑印成小册子,分别寄送给有关的学会与科学家,并保留存档。正是他所编辑的小册子,倘若从功能、作用与形式等方面与现代期刊特征来比较,或说与报纸、图书的特征比较,完全可认定它属于西欧早期期刊出版形式的雏形。由于他在学会的工作性质,及其所做的学术资料收集、编辑工作,不仅为科学家交流学术信息提供了渠道和方便,而且为传播推广学术成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出版形式。
《哲学会刊》属于自然科学类刊物,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科技期刊。其创刊号为4开16页,刊登有关天文、物理、生物、航海和冶金等方面的众多作者的多篇文章。创办者奥尔登伯格还专为刊物的首发撰写了导言,置于刊首之页。该刊一直连续出版至今,保持了三百四十余年的办刊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办刊时间最长的刊物。
从以上早期报纸、期刊出版的历史情况分析,不论是期刊,还是报纸,甚至图书的出版形式与功能特征,都难以用现代各类出版物的规范定义来审视。因为对于图书、报纸与期刊不同出版形式的先后产生,特别是,在图书问世后,不可能当另一种新形式的出版物一出现,从各方面就与此前已有的出版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当新形式的出版物产生一段时间后,进一步适应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方式的需求,才能逐步完善与发挥出后期出现的出版物的优势。也就是说,在原有形式的出版物之后,衍生出的新的出版形式,必须要具备自身的强势特征来区别于前者,才能得以继续留存和有所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人类社会文化中的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同样应从各种文化形式的发展过程来评价、确认,不能只停留在事物表现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就贸然、轻率地给出结论。而应从事物本质的发展过程中,梳理、归纳出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探讨其传播表现形式中的规律性特征。
综合上述,可见世界纸载体的文化传播形式,最早产生的是图书,具有其固定的出版表现形式。至17世纪初期,西欧先后开始出现报纸与期刊两种形式相似的出版物。评价早期的报纸与期刊,若仅从两者的共性特征,固定的刊名、开本形式和出版周期上分析,是无法区别的。对于后来得已公认最早出版的报纸,创刊时期的开本大多数与图书出版形式相同,并且均为周刊。而紧随其后出现的期刊既有与图书形式相同的小开本,也有与报纸形式相同的大开本,最大的还有与现代报纸一样的4开本,总之,各种出版开本均有。同时,两者的出版周期也都是采用的周刊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与期刊的出版编辑方针、内容对两者的本质个性的凸显起了决定性作用,促使期刊与报纸均注重朝自身传播表现的出版个性特征发展。
报纸以刊登新闻、时事等内容为主体,要求其传播速度快捷,语言文字简洁,报道事实准确。早期报纸多以每周出版一次,其他出版周期的占少数,也有个别为月刊形式的。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对新闻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及新闻时事所具备的时效性,报纸的出版周期逐步由周刊(周
二、二刊等其他刊期的)改为日刊。因周期的缩短,以及报纸新闻图片编排视觉等相关原因,报纸版面的印刷形式也慢慢由“书本形式的小册子”32开本,向16开本、8开本和4开本变化扩展。加之报纸受出版时间短的限制,大开本的整理、发行欠方便,于是,报纸逐步采用简便的折叠式出版发行。
在期刊出现的早期,其编辑方针主要偏重于教化、阐释和宣传,内容有政治思想阐述的,也有新闻时事信息报道的、还有宗敦观念传播的,但也有部分学术研究交流与新书出版介绍的等。期刊整体上刊文内容多样,单篇文章篇幅较长。期刊早期的出版刊期与报纸的相同,以周刊为多数,月刊和其他刊期的比例很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期刊的刊文内容和种类有了较大的拓展,由此也决定了其功能、形式特征发生变化。期刊社会功能主要拓展为信息、教育、宣传、文娱和广告等五个方面,这样就要求其刊文的表征以评论、阐释,研究和引导为主体。例如其中与报纸刊登相似的新闻内容部分,注重的不是新闻报道信息的快捷,而是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为主。因此期刊刊登文章的要求不同,于是通过调整刊物出版的时间周期来保证期刊文稿的质量要求。期刊出版周期逐步从周刊,扩增到有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等等。为了区别与图书、报纸的出版形式,变化后的期刊出版印刷形式,多为16开本,并装订成册发行。
18世纪初叶,期刊和报纸基本结束了两者功能作用相混,形式表现相同的历史,分别走向以各自编辑方针、出版内容、出版形式为特色的发展之路。从此期刊、报纸和图书的出版纷纷步入了与现代同类出版物功能、作用和形式相同特征的范畴。从另一个角度说,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与出版特征的期刊已逐步脱颖成为图书和报纸不可替代、并被社会所接纳的一种新的出版文化形式。
夜上海论坛2、欧美早期的期刊出版与发展
法国虽然是世界上出版期刊最早的国家,但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当时的统治者害怕舆论宣传,严格控制图书、报纸与期刊的出版,并且即使经特许出版的报刊和图书,其内容也得接受审查,因此法国早期的期刊发展缓慢。此时期具有新思想的法国期刊不得不到国外出版。1684年,为了躲避国内出版检查,法国哲学家皮埃尔·贝勒移居荷兰,创办《文学报告》期刊,其办刊目的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展广泛的评论与推介,使其精神得到传播。这种在国外异地办刊的方式具有进步和新思想人士纷纷效仿。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大革命前,约有三十余种法国期刊在荷兰出版,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18世纪初、中期,法国国内出版的期刊为数不多,能查阅到的几种,却办刊的时间都不长,如开办时间只一年的《法国观众》(1722-1723年),还有仅办了几个月的文学刊物《欧洲文学报》,时间稍长一些的有《瑞士观众》(1723年)、《同意与反对》(1733-1740年)、《哲学、文学及政治旬刊》(1794~1804年)等等。
夜上海论坛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仅在大革命后的10年时间中(1789-1800),法国国内就先后创办了一千三百五十余种新的报刊,其中部分刊物为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舆论的宣传和鼓动作用,也为法国民众的政治思想导向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政局并不稳定,国内局势动荡,各业均遭影响,报刊业的发展也时起时伏。在19世纪初期至中期,法国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期刊不多,有《怀旧者》、《杂志》(1818-1820),还有1829年创办的《巴黎杂志》、《两个世界杂志》和1843年创办的画刊《声誉》与《通讯》等。
法国也不愧为是世界上出版期刊最早的国家,在期刊的发展史册上记录了1672年法国作家让·多诺·德·维斯创办期刊《风雅信使》,1714年更名为《法国信使》,其主要内容有宫廷新闻、轶事和诗歌等。该刊出版几年后,效仿者趋之若鹜。因该刊主要是给人们生活休闲时阅读的,后来学界认定《风雅信使》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种文娱性期刊。法国巴黎是世界上公认的时装之都,1785年法国大革命前夕,巴黎获准出版了一份与政治无关的期刊,刊名为《时装橱窗》(双月刊)。该刊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时装期刊。1894年西欧工业化革命的迅速发展,法国巴黎的勒乌尔·布尤蒙看到汽车市场日趋火爆,于是创办了期刊《汽车杂志》,专门解读世界汽车文化,取悦于购车与有车族。这份刊物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汽车期刊。
17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一样,严格限制报刊的出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国内压制言论自由,实行出版管制。1640~1649年,英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期,新闻性报刊增多,改革的国会派和守旧的保皇派分别办有代表各自不同政治观点的报刊。
夜上海论坛1665年,英国仅迟于法国2个月时间创办了期刊《哲学会刊》。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由于革命遭受挫折,英国的报刊发展缓慢。在1694年统治者被迫废除了报刊出版特许权后,直到18世纪初,期刊出版业才开始出现一线生机。
1704年,因撰写《鲁宾逊漂流记》(1719年)而闻名于世的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伦敦创办《评论》(1704~1713年)。这是一份介于报纸和期刊形式之间的刊物,每周出版三期,每期仅有4页。主要刊发有关英国国内的事件、政策和外交方面的新闻与文章,同时也发表一些关于文学、地方风俗和道德方面的随笔文稿。《评论》的办刊风格恰好迎合了当时部分追求新思想的人们,特别是部分妇女的阅读兴趣。5年之后的1709年,理查德·斯蒂尔也以周三刊开办了一份风格相同的刊物《塔特勒(闲谈者)》(1709~1711年),1711年斯蒂尔还与约瑟夫·艾狄生合作创办了《观众》,1712年停刊,继1714年复刊后,改为日报。虽然这三份刊文内容、办刊风格和出刊周期均相似的刊物,办刊时间都不长,但却在英国期刊史上留下一定影响。这主要是三种刊物的出版者先后都成为誉满英国文坛的作家,并且这三种刊物中优雅的随笔风格是“在机智中阐明道德,在道德说教中表现机智风趣”,对形成一代文风和欣赏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之仿效者相继办起了《女塔特勒》(1709~1710年)和《女观众》(1744-1746年)等相同内容和种类的刊物。
夜上海论坛英国早期出版的刊物,先期冠以“杂志”之名的较多(关于“期刊”与“杂志”的称呼与定义,笔者曾发表过专门文章)。世界上首次采用“杂志”一词作为刊物名称的是英国从事印刷业的爱德华·凯夫,在1731年,他将创办的刊物取名为《绅士杂志》。该刊主要刊登各种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1736年《绅士杂志》办刊有所创新,采写和刊登英国议会的争论性问题,使刊物名声鹊起。为此刊物还聘请了当时有名的文学批判家、诗人塞缪尔·约翰专门搜集和编写能引起读者关注的问题。《绅士杂志》的发行量也逐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在业界很快就出现一批竞争对手和模仿者。较为著名的有《伦敦杂志》(1732-1785年)、《苏格兰杂志》(1739~1817年,该刊在1826年更名为《爱丁堡杂志》),但这些期刊的办刊时间均比被仿效的对象《绅士杂志》要短。《绅士杂志》直到1907年才停办,延续了176年,实属不易。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也悄悄地发生变化,具有一定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妇女,渴望能参与社会与政治活动,且对家政、服饰等也有了新的追求。当时英国国内正在缓慢发展的期刊业也敏锐地注意到妇女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对此加以鼓动,陆续创办了一批满足妇女爱好、售价低廉的期刊。较为典型的妇女期刊为1770年的《女士杂志》(月刊),售价6便士,主要刊登小说、诗歌、时装以及妇女针织手工艺术等内容。1798年的《女士博物馆》(月刊),此刊的主要特色是采用50%的篇幅,刊登时装图片吸引妇女读者,后被确认为英国第一份女性图片期刊。1806年的《文萃》,该刊办刊的读者意识很强,专门开设了读者来函栏目,听取和反映读者意见。1832年《女士杂志》、《女士博物馆》和《文萃》等3种女性期刊合并,但保留了《女士杂志》为刊名,办刊风格集三家之长,红火了一个时期,同类女性刊物也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1872年《女士杂志》停刊。1846年,出现了一份取名为《女性之友》、支持女权运动的刊物,因与其他女性期刊的内容不同,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有1852年,由塞缪尔·比顿创办的《英国妇女家务杂志》,当时刊物多为1先令,而该刊售价只有两便士。这是英国第一份妇女家政管理的期刊,其读者对象为一般妇女,主要刊登家庭生活、家政知识等方面的文章。该刊不同于其他妇女时装类刊物,既考虑女性读者欣赏时装服饰审美,又提供时装制作指导,成为世界首刊服装裁剪纸样的第一家期刊,很受妇女读者的欢迎。
夜上海论坛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英国的女性期刊发展较快,占有了期刊销售市场的较大份额。此时期办得较好的刊物有《麦拉女服和时装杂志》(1875-1912年)、《韦尔登女士杂志》(1875~1954年),此类期刊借鉴了早期期刊的成功之处,采取提供服装设计、裁剪图案,来满足广大女性读者的需要,使期刊获得更大的销售量。与家庭、家政和家居生活有关的妇女期刊,还有《女士》(1885~)、《淑女》(1890~1926年)、《家庭笔记》(1899—1957年)、《家庭夜话》(1895~1958年)和《家庭指南》(1897~1956年)等。以上刊物的共同特点是其读者对象均为广大普通妇女,刊物主要帮助和指导妇女,了解和学习家庭生活卫生、饮食营养及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妇女的家政素质。
英国是世界上出版期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有1751年在拜布尔桑创办的《小人国》(1751-1752年),刊物内容有少儿故事、谜语、歌曲、笑话和图画等,因是专供儿童阅读的刊物,其采取的异型开本形式,刊物长10厘米,宽6厘米。该刊虽只办了一年,但却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儿童期刊。1750年1月31日于英国牛津大学创刊的《大学生》,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大学生期刊,此刊于1751年7月停办。1855年1月,在英国出版的《少年杂志》(月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少年期刊。1890年5月17日,英国的一位名叫塔温雷的创办出版了一份仅8页篇幅的《滑稽漫画》刊物,是世界上最早的漫画期刊。
美国最早的期刊出版约晚于法、英两国七十余年(以1665年法、英两国各出版第一份期刊为计算时间)。
1741年1月,美国费城的安德烈·布雷德福(AndrewBradford)创办《美洲杂志》(AmericanMagazine),仅相隔3天时间,同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Franklin)创办《综合杂志》(GeneralMagazine)。两刊具有许多共同之点,创刊于同年同月同地,出刊周期同为月刊,内容都以刊载政治新闻和资料信息为主,以诗歌,文学内容为辅。因当时美国社会对阅读这种新形式的出版物感到陌生,两刊的办刊时间均较短,前者开办了3个月,后者也只办了半年时间,就都夭折了。但两刊的创办却开了美国期刊出版的先河。
夜上海论坛18世纪下半叶,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出版的刊物很少,较为有名的为罗伯特·艾德肯(RobertAiken),在美国费城创办的月刊《宾西伐尼亚杂志》(PennsylvaniaMagazine)(1775~1779年)。独立战争结束后,到18世纪末,美国期刊有了相应的发展,已出版期刊75种,但大多数刊物的创办得到党派的资助,内容主体都与党派的政治斗争相关。较有影响的有由威伯斯特(NoahWebster)创办的《美国杂志》(AmericanMagazine)月刊与在费城出版、采用铜版制作描图、印刷精美的《哥伦比亚杂志》(ColumbiaMagazine)(1786~1792年)和以刊发政治经济文章为特色的《美国博物馆》(AmericanMuseum)(1787-1792年),以及在波士顿出版的综合性期刊《马萨诸塞杂志》(MassachusettsMagaMzine)(1789-1796年)、纽约出版的综合性刊物《纽约杂志》(NewYorkMagazine)(1790—1797年)等。
19世纪初开始,由于美国报业内部的竞争,一些介于报纸与期刊形式之间的周刊,决定以期刊形式为发展定位,将报道政治新闻为主体内容转向文学、宗教、哲学、科学等多方面拓展,或发展为某学科方面的专刊,或刊登多方面内容、深层次的阐释性文章来区别于报纸,并与报纸单一的新闻性报道展开竞争。由此,美国期刊的品种与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和调整。此时的期刊逐渐成为一种国家的舆论力量,它影响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各方面,传播国家的新思想和精神文明,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与反映公众的舆论。当时转向的期刊发展较快的有以下几家:1821年在费城创刊的《星期六晚邮报》(SaturdayEveningPost),该刊一直办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同年创办的《北美评论》(NorthAmericanCommentary)(1815—1938)。还有波士顿的《星期六晚报》(SaturdayEveningGazette)、纽约的《纽约镜报》(NewYorkMirror)、较有影响的宗教期刊有波士顿联合教会办的《记录者》(Recorder)、纽约教会和长老会办的《信徒》(ChristionAdvocate)与《观察》(Observer)等。
夜上海论坛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些要求解放黑奴,反对奴隶制的群众团体广泛运用期刊来揭露奴隶制度,并影响舆论。办刊最出色的是一对相似师生关系的朋友,他们为卢狄(BenLundy)和威廉·加里森(WilliamLGarrison)。前者在俄亥俄州创办了著名的《普遍解放守护神》(GeniusUniversaiEmancipation)(1821-1825年),后者创办了《解放者》(1831~1865年),两刊先后为反对和取消奴隶制作出了贡献。
夜上海论坛19世纪中叶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美国的期刊出版出现了一个高潮,刊物的种类数量从前期的数百种,增加到三千三百多种。同时出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期刊种类和内容出版的专门化;二是期刊的发行全国化。
19世纪是美国期刊崛起的时期,期刊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文学期刊表现得尤为突出,刊登的小说、诗歌和随笔形成全国性的文学论坛,不仅培养和提高了民众的文学阅读鉴赏能力,而且为扶植和培育中青年作家提供了文艺阵地。较为著名的期刊有1850年创办的《哈珀月刊》(Harper’sMonthly),该刊不仅连续转载英、法等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还经常刊登美国知名文学家的小说,并配以木刻画插图,创意新颖,刊物发行量超过二十万册,成为当时世界销量最大的文学期刊之一。还有1857年创办的《大西洋月刊》(AdantieMonthly)和早期出版的《北美评论》、《纽约文汇》(NewYorkLedger)、《斯克里波纳月刊》,后更名为《世纪》(1881—1931年)、《陆地月刊》(1868~1935年)等几十种文学期刊,成为了一种文学力量。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美国逐步从农业经济进入工业社会,公路与铁路交通枢纽的扩建,商品市场也渐由地方性向全国性发展,产业资本的增加,也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相对此期间的出版业而言,由于1865年南北战争的结束,国内义务教育的推行,社会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加之1879年国会颁布邮政法案,实施报刊发行的优惠,以及印刷技术的进步,印刷效率的提高等社会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改善,大大促进了期刊业的迅速发展。此时期刊呈现出的主要变化有三点:一是期刊办刊的时间延长。早期大多数期刊持续出版的时间都较短,从创办到停刊,短的只有几期,长的也不过
二、三年。此时期刊办刊的时间有了较大的延长;二是普及与价廉成为当时期刊的主体定位。美国早期期刊的读者对象都是上流社会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而此时的期刊内容和种类涉及各个领域,进入到各阶层的不同读者群体,期刊趋向大众化;三是期刊的发行数量大幅度上升。早期期刊的发行量多则数千份,少则数百册,而此时,尤其进入20世纪上叶,最多的发行数十万份,甚至数百万份。
夜上海论坛二、我国早期刊物出版的探讨与分析我国早期对“刊物”概念的认知与欧美相似,较为模糊,刊物包含了报纸、期刊,乃至图书丛刊等几种形式。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刊物的雏形是在公元713-741年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开元十二年至十四年出现的手抄官报,当时人们将其称为“开元杂报”,以抄报朝廷政事为主要内容。到宋代后,采用官报形式皇室起居言行、朝廷诏书、法令公文、奏章疏表及边防驻军战争等相关信息的制度已较完备,并建立了收集、抄写、审查和等较为健全的独立系统,且有较严格的时间。宋代将官报称为“邸报”。官报(邸报)形式的体制,没有因朝代更换而改变,后来元、明、清各代均一直沿用。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后,随着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邸报的手抄形式,开始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
以上所述,均指官方“刊物”,实际我国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民间办刊。民间刊物主要收集与刊登的内容是朝廷没有公开的宫廷轶闻、邸报上未发表或暂未刊出的朝政公文、官员任免等信息。尽管当时统治者将此类小报定为非法“出版物”,但到南宋后各个朝代都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出版,也可谓“屡禁不止”。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就有将民间小报称之为“新闻”的,这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将出版物(报刊)与“新闻”两字相联系。
夜上海论坛约在公元1500-1510年,明代中叶左右,民间小报基本得到朝廷默认,其抄录的内容也是朝廷的谕旨、官员奏疏和任免等,与官方的邸报相差无几。读者对象大多为上层官吏、绅士和商贾。民间开办的抄录小报之所,通常称为报房。报刊的发售方式有接收预订与上街叫卖推销两种,这也是我国现代刊物发行方式的最早雏形,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此类刊物大都集中在朝廷所在的京都,因此又将其通称为“京报”。严格地讲,我国古代“京报”的出现,就开始了现代报刊固定的报头形式和较完善的发行销售模式,“报刊”的基本概念与含义也逐步趋于明朗化,报刊与书籍也有了表现形态上的初步区别。
1、早期刊物出版的争议
关于现代概念上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有两说。
通行的说法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港口城市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其英文刊名为《ChineseMonthlyMagazine》,以及在十余年后的1833年马礼逊与德国传教士郭士利两人先后在我国本土广州主持编辑出版的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英译名为《EasterWesternMonthlyMagaMne》)(1833-1838)。从内容上比较,两种期刊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以传教与布道为办刊宗旨,不同之点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体内容为传播西方基督教义,穿插介绍少量西方科技知识;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则主要宣传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刊登部分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将少量传教布道的文章插于其间。
第二种为存在争议的说法是:我国最早连续出版的中文刊物是在清朝中叶的1792年,由古代吴国地域,现为江苏南部的苏州地方名医唐大烈编辑出版的《吴医汇讲》。倘若此说成立,将把我国最早的“期刊”出版形式的时间,推至清代中期,比前说中的1833年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在我国国内出版的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要早出41年,比最早出版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也要早出23年。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其结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究竟何在?我们不妨以史料为依据,按照现代期刊的基本含义对《吴医汇讲》进行剖析探讨,得出确切的结论,以正视听。
2.《吴医汇讲》辨析
夜上海论坛根据现代期刊定义的连续性、多样性、固定性和定期性等四种主要表现特征,逐一论证《吴医汇讲》的出版形态。
夜上海论坛《吴医汇讲》创办于公元1792年,清乾隆(壬子)五十七年秋,后连续出版了10年时间,共出版了11卷(期),平均每年一卷,其中只有一年出版了两卷,相当于现代刊物的年刊。1802年因编者唐大烈病故,才中止出版。由此可知,《吴医汇讲》确为连续性出版物。
夜上海论坛《吴医汇讲》刊发由众多作者撰写、内容呈多样性的文章。该出版物出版的十一卷中涉及到40位不同的作者,共发表了44篇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中医学研究文章,其中除编者本人分别在卷
二、卷
七、卷
八、卷九和卷十等5卷中各刊发了1篇文章,共计5篇外,其余不同的39位作者在各卷均发表了1篇。此种情况表明,该出版物既沿袭了我国古代出版“编著合一”的老传统,又充分体现了编者本人也是出版物所研讨的中医学科的行家里手。实际上,现代期刊主编和编辑在自身刊物发文也是常见现象。此外,各篇文章字数长短不一,单篇字数最长的达七千八百多字,为编者唐大烈在卷二中发表的由19个子篇组成的一篇杂论。其内容有对中医学问题辩伪的,也有研讨中医名家的,还有对“读书”发表感慨杂谈的。该出版物刊登的最短的文章只有260字,在卷四由作者沈思劬撰写的一篇题为“辩‘素问’——浊气归心之讹”的文章。
总之,刊登的44篇有关中医学研究的文稿,有对经典著作的注解阐释,有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有临床治疗病症的记录报告,也有对药物方剂的解释、考证及医治歌诀等各种不同内容。这与编者所确定的编辑方针“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揖入;其有人云亦云者,旧籍已繁,兹不复赘”。对于不同学术观点,编者的态度是:“各人之趋向不同……不免或有互异,若存此而去彼,窍恐印定人耳目,非所以云讲也,苟能各通一理,不妨两说并采,惟在阅者之取舍,亦扩充学问之一道也。”以上表明编者选择稿件的要求和范围。对无创新的文稿,不予采用,而对不同学术观点,并能各自成理者,则同时刊登,请读者自己阅读明断。这既能推广学术研究,又能扩充学科知识面,是获得双层效果的好办法。编者不但精心择稿,而且刻意挑选与搭配,编排不同种类的文稿,“集中诸作,或有文辞典雅者,亦有简直随俗者,要惟各适其宜,取其达意而已矣,文固可讽,质亦可传。”该出版物既编发“阳春白雪”的学术宏论,也发表“下里巴人”的中医治病通俗歌诀。
夜上海论坛从刊文内容与研究性质上分析,《吴医汇讲》与现代中医学刊物无异。
夜上海论坛《吴医汇讲》的出版名与出版开本始终如一。该出版物从创办到停刊的各卷都是以《吴医汇讲》为名出版,即具有固定的出版名,且各卷编辑出版的开本大小相同,与现代期刊定义相一致。而稍有区别之处是各卷出版编排的篇幅厚薄不一,刊文多少不同。其中第八卷编发的文稿最多,共刊发了8位作者的8篇不同文章;第十一卷是本出版物的最后一卷,仅刊登了一位名叫周省吾的作者的中医学研究文章。该文稿字数为四千五百余字,由5个不同内容的小论文组合而成。单纯从各卷篇幅比较,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篇幅最多的是卷二与卷五,每卷字数均达万字,最少的为卷十和卷十一,篇幅字数仅为四千五百左右,其他各卷居中,字数在7000~8000之间。出版物编排出版的篇幅不一,与编者的出版宗旨、征集和组发文稿的条件不无关系。正如编者在第一卷的篇首出版凡例中说明的“凡高论赐光,随到随镌,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以冀日增月益,可成大观。或尊居远隔,并不妨邮寄寒庐,并登梨枣”。结合上文,表明编者发稿以强调质量为前提,不限文字与各卷篇幅,编排出版主要以征集合格文稿的数量而定。由此,出现各卷篇幅不等现象。
综合上述分析,《吴医汇讲》为连续性不定期出版物,并具备众多作者和刊登文稿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出版名和开本的固定性,与现代杂志定义中集刊的基本概念相符合。根据杂志和期刊的概念,可确定《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编辑出版的中医学杂志,也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中文科技杂志。溯源我国期刊出版发展史,期刊的最早出版形式首先经历了官方邸报,然后到民间“京报”,再逐步出现了间于报纸与图书出版形式之间的连续不定期出版的杂集(准确地称之为集刊,属于现代杂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最终才有了现代期刊的出版形式。全面地概括,我国现代期刊的早期萌发是在图书和报纸两者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早期出版的集刊是现代期刊表现的雏形,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在清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下,现代概念上的期刊表现形式才得已产生。
夜上海论坛归纳上述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在我国杂志的集刊表现形式产生的历史较早,而当时的编辑出版者并没有意识到该出版物给我国纸载体出版形式带来了新的创新与改革;其二从学科基本概念上分析,杂志包含的集刊与期刊两种出版形式,其实两者主要只是不定期与定期之区别。而在我国实际两者出现的先后仅相隔41年,虽然现代期刊的出版形式是从国外引入的,然而从出版表现特征上比较,也就是引入了一个“定期”出版的概念而已。其三回到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对我国最早中文期刊产生的两种说法作出科学、客观地评说。从目前我国纸载体出版史料考证,毋庸置疑,在我国集刊的出版先于期刊。换言之,正是《吴医汇讲》的出版,将我国最早的中文杂志(集刊)出版定格于1792年,世界上最早的中文期刊出版在1815年,而在我国最早的中文期刊出版应是1833年。此种具有层次性质的表述既尊重历史事实,也符合学科发展的实际规律,较为贴切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