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外治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前言
何裕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肿瘤,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综合调治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肿瘤辨治思路。笔者作为何教授的学生,将何教授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机理
何裕民教授在认真总结前人对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代医学肿瘤治疗策略与理念,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独特方法。何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险恶的顽疾,单靠内治一法,似难有重大突破。肿瘤是全身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重视内外兼治,一方面运用内服药进行机体的综合调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配合外用药来治疗患者的局部症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夜上海论坛 何裕民教授指出:“据外治之宗《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肿瘤中医外治法,可以说是一大类疗法的总称。就我们的习惯,把所有非直接内服经胃肠吸收的中药治法都含盖在外治法之下,除了外敷法、浸泡法、熏洗法等,它实际上还包括了含漱法、熏鼻、枕剂垫头、糊剂食道吞咽、直肠灌药等方法。”外治法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简单概括为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例如:骨转移而有膝关节痛者,可浸泡双下肢及病侧热敷;卵巢癌、直肠癌患者直肠窝有占位的,可灌肠给药;颈淋巴转移而放疗无效者,可局部外敷等。此外,还有引火归原、透皮吸收和经穴传导等方法。总之,方式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灵活使用。
外治法的途径和适应症
夜上海论坛 多年来,何教授积累了丰富的肿瘤中医外治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夜上海论坛 外敷法即将干药研成粉末,或加水,或直接将药粉敷于肿块或病变局部的方法。
1、癌性疼痛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病情的控制与治愈极为不利,因此,癌痛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WHO也把癌痛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癌性疼痛较顽固,西药止痛一般采用强效镇痛药,副作用大、易成瘾、治疗时间短为其缺点。癌痛是中药外治法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在体表痛区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无内服药的肝脏首过效应。辨证辨病结合配制的外敷中草药制剂对各种癌性疼痛疗效尤其明显,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持久发挥镇痛作用。临床上可供辨证选用的止痛药物很多,在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清热、散结等诸药之中都有止痛作用,如三棱、马钱子、干蟾皮、阿魏、元胡、血竭等打粉,干敷疼痛局部,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恶性积液在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晚期患者中,胸腹水较常见,且多为血性,利尿剂不能缓解,并可引起低钾等电解质紊乱,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腹水患者常感腹胀,喝汤剂很不舒服,中药外治法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并在常规疗法无效的情况下显示一定作用。常用甘遂、大黄、槟榔、大戟等打粉,外敷胸水病变部位、背部肺俞,或脐腹部,可用干敷或干湿敷交替,可较好地缓解胸腹水症状。
3、淋巴结肿对于一些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用天南星、天葵子、冰片、夏枯草等打粉干敷局部,可起到良好的消肿散结作用。
此外,在恶性肿瘤晚期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腹胀、便秘、癃闭等,亦可采用相应的中药外敷而及时缓解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
夜上海论坛 含漱法即将药物煎汤,常含口内,漱口吐出,并不下咽的方法。主要用于口咽部肿瘤及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反应,及口腔癌、鼻咽癌患者,考虑到其特殊解剖位置,可不时啜服、漱口、擤鼻或药气熏蒸,使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升高。常用薄荷、佩兰、生甘草等。
熏洗法即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等方法。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肿者,及下肢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引起的下肢肿胀,可用川芎、乳香、没药、车前子、茯苓等煎汤熏洗加浸泡患肢消肿以减轻患者痛苦。
灌肠法将药物制成药液,借助灌肠器插入病变部位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肠癌患者可用蒲公英、川连、红藤、制大黄、皂角刺、山慈菇等煎汤灌肠,使药物通过粘膜透达入里,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止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夜上海论坛 泡脚法肿瘤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头部虚汗多或哮喘甚者,用知母、肉桂、桃仁、川芎、川牛膝等煎汤浸泡双腿以引火归源,纳气下行。
食道糊剂吞服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难时,用三七粉、硇砂、山豆根、紫草根等研粉后和藕粉吞服,有助于改善食道梗阻症状。
案例举例
夜上海论坛 病案一郑×,男,65岁,患有原发性肝癌伴腹水,因为患者年高体弱,加之肝脏质地差,肝功损伤严重,仅靠抽腹水无法缓解症状,病人腹大胀满难忍,脘闷纳呆,不敢饮水,小便短少。求治于何教授,考虑到具体病情,无法内服汤剂,所以先用外敷药(桃仁、红花、甘遂、肉桂、大戟、槟榔,打粉,干湿敷交替,敷于脐腹部)缓解其腹水,两周后腹水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恢复,这时再加内服汤药,症情逐渐好转。
病案二陈×,女,50岁,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之后,因左腋下淋巴结清扫而出现左臂肿胀,不敢活动,并因服用三苯氧胺出现潮红、心烦、出汗等症。何教授根据其具体病情采取了内服汤药加外用熏洗浸泡肿胀左臂的治疗方法(川芎、乳香、没药、川草乌、车前子、茯苓、猪苓、蒲公英),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调理,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左臂肿胀逐渐消退,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
何教授使用外治法用药选方注重辨证论治,如外敷癌痛有寒热之分,外治癌性积液有气血水之辨,粘连有瘀滞之别。若癌痛辨为寒证则选川乌、草乌等热药,若为热痛则用芒硝、冰片等寒药。若癌性积液以气滞为主,则重理气药,若以血瘀为主,则重用活血药,若以水阻为主,则重用利水药。粘连若以瘀为重,则以化瘀为主,若以滞为重,则以理气除滞为主。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52-03
Progress Overview of TCM Treatment of Plasma Cell Mastitis
夜上海论坛 ZHANG Xiang1,ZHANG Xiping2,JIA Penghui2
夜上海论坛 (1.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夜上海论坛 2.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Hangzhou 310006,Zhejiang,China)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Plasma cell mastitis is a clinical incurable disease, in the past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due to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but in current the western medicine is lack of specific treatment except surgical operation and it recrudesc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more easily. TCM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gains some progress,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various types of plasma cell mastitis and can to some extent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of diseas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expect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past five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Plasma cell mastitis;TCM treatment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好发于非哺乳期[1-2],临床以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瘘管形成为主[3-5],因其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粉渣样物质排出,故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其发病率约占良性乳腺疾病的1.41%~5.36%[6-7]。目前研究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由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而来,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8],故治疗方法亦有所区别。
1疾病概述
夜上海论坛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乳腺导管阻塞和激素异常刺激为疾病发病基础,而导管内细菌滋生是继发感染和病情加重的原因[9]。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管腔扩大并有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聚集,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现小灶性脂肪坏死以及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该疾病极易误诊,需要和急性乳腺炎、炎性乳腺癌等相鉴别。
该病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常表现为乳晕肿块,反复发作,急性期可出现红肿热痛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而抗生素疗效不佳;溢出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回缩,乳晕区橘皮样变;久治不愈可有脓肿、瘘管形成。该病仅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尚需结合钼靶[10]、B超[11]、针吸细胞学[12]、病理学[13-14]共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将该病分为肿块型、脓肿型、瘘管型[9]。肿块型西医治疗以手术切除肿块为主;脓肿型需切开引流、刮除病变导管,并药线引流;瘘管型需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并进行塑性。总的来说,该病西医治疗可以暂时取得疗效,但是容易复发,中医治、外治法在3型治疗当中均可介入,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断为重点和难点,以往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而造成误诊和漏诊,该病主要需要排除炎性乳腺癌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同时与细菌性炎症鉴别,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一般患者可以确诊。目前由于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尚在研究,西医外科治疗虽有疗效,但不能防止疾病复发,故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之下可以使用中医药治疗,包括中医治和外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中医治
夜上海论坛 中医治法为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各个医家对疾病的中医病机认识不同,目前临床多采取温阳散结法、清肝泄胃法、化痰散结法、解毒和营法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1温阳散结法
夜上海论坛 楼丽华[15]认为该病初期乳晕部肿块不红不肿不痛,乳管分泌物为白色脂质豆腐渣样,病程较长,溃破口、切开排脓创面久而难愈,且急性炎症期较短,以阴证表现为主,故治疗重视温阳散寒通滞,常以阳和汤为主方,佐以路路通、王不留行、炙甲片等通乳药治疗各期浆细胞性乳腺炎。高翔[16]以阳和汤加减治疗该病36例,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3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
2.2清肝泄胃法
万华[17]认为该病的病位虽在乳腺,但是因女子属胃经,属肝经,故与肝胃密切相关,总病机为木郁土壅,肝胃郁热,而乳络失畅是发病的基本条件。临床使用浆乳方为主,辩证加减治疗,意在疏肝清热,活血散结。该作者[18]使用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发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痊愈38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18%,使用该法可以缩短疗程,较少复发,取得良好疗效,保持外形。
2.3化痰散瘀法
卞卫和[19]亦认为本病属于阴证疮疡,主要病机为寒凝血滞,痰瘀互结,同时伴有阳虚湿困、气血不足、或热毒壅盛等证,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主。肿块静止期以阳和汤为主,急性炎症期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成脓期以瓜蒌牛蒡汤为主,均加以活血化痰之药。
2.4解毒和营法
夜上海论坛 卜彤文等[20]等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由于热毒壅盛,气滞血瘀痰凝引起,多有局部或全身邪热旺盛表现,治疗应以凉血解毒,和营消肿,软坚散结为主,临床使用西黄丸合消肿散结汤加外治法治疗该病57例,痊愈37例,有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浆细胞乳腺炎的中医病机争论的焦点主要在疮疡以阴证为主还是以阳证为主,我们认为,从疾病的整个病程来看,患者除有较短的急性炎症发作期有明显的阳性表现外,其余表现如肿而不红不痛,分泌物色白如豆腐渣,病程久,溃破或切口难以愈合等特点均表明疾病以阴证为主,故该病属阴证,以虚寒为本,热毒痰瘀为标。此病治疗上以“通”法[21]治其标,热毒宜清,痰瘀宜化,寒凝宜散,使气机通达,乳络通畅,以“补”法治其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临床实际看来,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均可以使用中医治法治疗,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治法上宜有所变通,平时可以温阳散结,化痰消瘀法为主,急性炎症期可以在温阳散结法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法,标本兼治。但是有脓肿形成后,单用治法力量不足,必须进行切开引流。治法最佳的应用时期在病程的初期和末期,疾病刚成,肿块不大,也无脓肿形成,若无必须手术指征,可以中药内服调理,防止疾病进展,同时缓消结块;疾病末期,外科治疗之后,病灶祛除,正气亦亏,可以中药内服扶助正气,帮助恢复,同时防止疾病复发。各期中医治均可以结合外治法,以增加疗效。
3中医外治
夜上海论坛 林毅[22]在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积累了大量经验,他认为该病临床分为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窦道期,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急性炎症发作可用金黄散箍围法清热解毒,局限炎症;一旦成脓可用电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法排出脓液;若脓液未清,腐肉未尽用提脓祛腐法排脓祛腐,包括提脓药捻、搔刮祛腐、棉捻祛腐、拖线法;待腐肉脱尽时,可用煨脓生肌法辅助正常组织生长,选取土黄连液;后期若有窦道形成,可用垫棉绷缚法压迫残腔及窦道,使其腔壁新肉得以粘合而促进愈合。
夜上海论坛 程亦勤[23]使用切开加拖线和垫棉法相结合治疗30例脓肿期和瘘管期粉刺性乳痈,同时分期中药治辅助,最后痊愈出院28例,好转2例。仇光平等[24]蟾蜍皮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32例,换药1次瘘管愈合者9例,换药2次愈合者16 例,换药3次而愈者4例,无效者3例。
中医外治法主要运用在于急性炎症发作后至脓肿形成并破溃后创口收口这一时间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随证变换治疗原则和方法,一般由清热解毒、切开引流、祛腐排脓、生肌祛腐、到粘合窦道变化,我们认为林毅教授的外治法经验比较全面,法随证变,符合实际临床疾病的发展规律,可以作为实际运用的参考。中医外治法具有局部作用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疗效出现较快的特点,在疾病的极期较治法更能发挥作用,尤其在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挂线引流,祛腐生肌,窦道形成促进愈合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不可替代。而后期脓液排出后,正气虚弱,亦要结合治法扶助正气,帮助创口收敛。
4中医内外合治
王俊兰[25]使用中医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46 例,急性期仙方活命饮加减内服,加味金芙膏外敷,配合微波照射;慢性期阳和汤加减内服,乳晕周围窦道挂线疗法,必要时切开排脓。急性期肿块31 例,经治疗25 例痊愈,6 例转为慢性形成窦道;乳晕周围窦道21 例,利用“挂线疗法”加切开排脓痊愈,无一例复发。
夜上海论坛 孙建飞等[26]使用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1 例,溢液期和肿块期以内治为主,外敷为辅;脓肿期和瘘管期以手术、外治为主,中医药内治为辅。有溢乳者先予炒山楂60g、炒麦芽120g煎服回乳。外治法:肿块初起用金黄膏外敷;脓成切开术后用药线蘸八二丹引流;已成瘘管者或伴多发性脓肿者用切开法、祛腐生肌法、矫形法、垫棉绑缚法等治疗。治愈36例,好转5例,治愈率88%,随访6个月到2年,复发4例。
秦淼等[27]使用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8例,采用自制消痈汤加减内服;炎症型局部外敷金黄膏,脓肿期和瘘管期切开引流,术后渗血较多者油纱布条蘸五五丹填塞引流,1~2周后改八二丹药捻提脓祛腐,待疮面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收口。本组28例,痊愈18 例,好转7例,无效3例,1例3个月后复发。总有效率89.3%。
中医内外合治法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可在不同时期发挥各自的作用,取长补短,共同协助治疗疾病。应用内外合治,我们认为需要分清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时期选择或以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则治法,不可一味拘泥于一种方法,以免贻误病情。我们认为,中医治法可以贯穿整个病程,而疾病的极期如肿块较大、脓肿形成、窦道形成等必须有外治法介入,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目前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研究很多,疗效也参差不齐,故确定一套临床切实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广泛推广使用,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的参照,以合理评价新疗法的实际效益。
5中西医结合治疗
许娟等[28]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8例,急性炎症期用解毒散外敷,待炎症局限控制后,行手术切除局限肿块。19例无症状者行包块切除术;7例脓肿已成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待愈合后行病变乳腺区段切除术;10例伴有严重凹陷,兼行矫正术。治愈率100%,有1例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夜上海论坛 张丹丹[29]使用阳和汤加减内服,外用箍围法分期论治,结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其中29例病人痊愈无复发,治愈率达96.67%;1例6个月后复发。
西医学的优势在于手术治疗,对于肿块较大,变形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可以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患者局部恢复,降低疾病复发。西医尚重视心理疏导[30],通过和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疾病,共同合作治愈疾病,中医认为疾病多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可以结合中医药调畅情志。若要在西医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必须进一步探明该病的发病机制,找到药物作用的环节和靶点,因该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故我们认为从疾病的免疫机制出发进行研究,探明浆细胞性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和关键节点,可以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截断病情的发展,提高疗效,并可在手术之后防止炎症再次进展,减少复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合理进行手术,同时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的关键。
6总 结
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具有诊断困难,病情反复的特点,临床实际诊疗有一定的难度。随着诊疗该病的经验的积累和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该病大部分患者能够明确诊断。在确诊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无论治还是外治,在该病的不同时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西医除手术外没有特殊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中医药治疗,无手术适应症者可以纯中医治疗,需要手术者可在围手术期开展中医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故我们形成如下临床工作思路,见图1。
中医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临床使用主要把握分期治疗,辩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认为,中医外治法在疾病后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挂线引流,祛腐生肌,窦道形成促进愈合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该广泛展开应用,发挥中医特有的优势,补西医之不足。而中医治,需要以温通法治疗为主,随病情变化随症加减。同时还应重视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以使用中药疏肝解郁法治疗,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376-377.
夜上海论坛 [2] Dixon J M. Periductalmastitis/duct ectasia[J].World J Surg,1989,13:715-720.
[3] 唐文,何山,郑轲,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10-811.
夜上海论坛 [4] 顾乃强.实用中医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
[5]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夜上海论坛 [6] ThomasW G. The clinical syndrome of mammary duct ectasia[J]. Br J Surg,1982,69: 423-425.
夜上海论坛 [7] 阮华,杨红健.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2003,2:108-110.
[8] 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等.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4):234-236.
[9] 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7,(3):77-80.
[10] 楼菁菁.浆细胞性乳腺炎钼靶X线分析[C].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2008:110-112.
[11] 郭荣荣, 薛改琴, 杨立,等.47 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4):483-485.
夜上海论坛 [12] 李升,王颖.针吸细胞学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2):37.
[13] 梁晓峰,石大洋,李启春.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临床病理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2):87.
[14] 乔海国,张昶,张秀红.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与鉴别诊断[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3):143.
夜上海论坛 [15] 毛娟娟.楼丽华应用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318-319.
夜上海论坛 [16] 高翔.中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6 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9):23-24.
夜上海论坛 [17] 瞿文超.万华教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30-331.
夜上海论坛 [18] 万华,吴雪卿,何佩佩,等.“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12-316.
[19] 赵慧朵.卞卫和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477-478.
[20] 卜彤文,王自辉,张雅兰,等.西黄丸配合消肿散结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分析[C]//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2009:61-62.
[21] 樊凤英.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贵在疏通[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40-341.
夜上海论坛 [22] 徐飚,戴燕,关若丹,等.林毅教授活用外治法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0,42(6):124-126.
夜上海论坛 [23] 程亦勤.切开加拖线和垫棉法相结合治疗30 例粉刺性乳痈的临床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16-17.
夜上海论坛 [24] 仇光平,黄霞.蟾蜍皮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2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53.
[25] 王俊兰.中医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46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54-155.
夜上海论坛 [26] 孙建飞,陈志国,雷霆,等.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54-1255.
[27] 秦淼,刘新军,王春,霞.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8 例[J].四川中医,2008,26(5):72-73.
[28] 许娟, 吴剑, 严正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8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9):503.
夜上海论坛 1.从外科疾病市场角度上
研究西医外科所不能解决的领域(例如皮下难治性溃疡)和西医外科的弱点(例如无法愈合的切口感染,后遗症)及局限性(例如无法开刀的疾病),针对这些弱点和局限我们组织重点突破,以占领有限的市场,切忌与西医外科的强手项目去争地盘,这样只能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
2.从中医外科治疗手段的角度上
着重研究中医外科的外治法,以及以这些外治法的改进以提高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同时加强对中医外科外用药筛选和研究,从疗效入手,在有效的基础上改进药物的制法和操作。中医外科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医外科特色之所在,又是中医外科的核心成分,前人曰:外科治病重外治,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挖掘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应在“外”字上多花气力和时间。
3.从人才角度上
要致力于培养一批有志于中医外科和年青医务人员,善于发现、严格培训,既要掌握经典的理论,也必须了解现代技术。人才培养在中医外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弄得不好,很可能出现“断代”。
4.从取舍的角度上
夜上海论坛 由于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中医外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中医外科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在临床,以临床为根基,以临床为标准。凡是临床有效的,就重点研究和大力发扬;凡是临床无效的,文就尽快抛弃,不能死抱经典,我们要“为书”而不“唯书”,这样才能思路开阔、多元,具有开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