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观论文范文

家庭教育观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庭教育观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庭教育观论文

第1篇

随着近代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明包括家庭教育思想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也逐渐进入中国,在西方文化侵略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尤其是西方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如“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化倾向等,带来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观念与理论上的革命。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历经后,受西方自由、民主、独立思想的渗透,逐步发生了变化。直致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进一步变迁,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与传统相比,现代家庭教育思想表现出如下特色:(1)在儿童观上,首先把儿童当作一个有独立意识、人格、个性的独立个体,其家庭附属性放在第二位。(2)教育观上,运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侧重实践和生存教育内容,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人格完善为教育目标。(3)亲子观上,注重亲子平等。(4)人才观上,不再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唯一成才标准,重视充分发挥儿童自身才能为成才。(5)价值取向上,家族本位让位给个体本位。

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组成的类型及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结构(即人口结构)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家庭的人口结构或家庭的类型,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于提出家庭类型可以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同组合形式。诸多社会因素导致我国当代家庭的外部结构形成自己的新特点:

(一)家庭规模缩小

我国解放以来,主干家庭的比率逐步增加,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城市家庭三代户占15.4%。而核心家庭则逐步得到巩固和扩大。50年代核心家庭占各类家庭总数的比重为50%,70年代升为58%,1990年则达到77.12%。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核心家庭达到68.1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全国家庭人均人数从2000年的3.58人缩减到2012年2.86人。“四世同堂”是传统思想中理想的家庭模式,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下,伴着家长制的削弱与瓦解,累世同居的联合家庭己经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而逐渐趋于消失,家庭规模逐渐减小。

(二)家庭模式呈现多样化

夜上海论坛 此外,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面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结构,使中国家庭结构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丁克家庭有所上升;(2)单身家庭在城市呈增加趋势;(3)空巢家庭增多、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规模的缩小;(4)单亲家庭逐渐增加。家庭的外部结构就像是家庭的物理框架,它们的变化使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分配、角色分配、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即家庭内在结构的变化:(1)家长集权减少;(2)家庭角色复杂化;(3)亲子沟通方式艺术化;(4)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些家庭内在结构是牵动着家庭教育思想变迁的最为敏感的神经。

当代家庭结构对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变迁的动力性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推动家庭教育思想多元发展

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人员数量减少,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起传统的联合家庭来更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注增加。在核心家庭的家长眼中孩子不再是家庭和家族的附属物,而是有独立意识、人格和个性的独立个体;在实施教育的方式上,家长们摆脱了封建家族和家长的约束,更多是向民主平等倾斜;当代小家庭脱离了联合大家庭这棵大树独立成户,独立面对社会经济的动荡,承担起家庭及成员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获得了独立支配、规划自己小家庭的权利和空间。所以,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家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关注“事”转移到关注“人”;使家庭关系从不平等趋于平等;使小家庭获得更多的权力和空间,这样为家庭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庭模式多样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内外文明碰撞的结果,也是现代多元文化的体现。这种多元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直接挑战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的“权威性”、“唯一性”,在家庭中为世人展示了“多种可能”,对传统的家庭存在形式提供了变化的空间。当代家长不再把自己看成家庭的绝对权威、亲子关系加入了平等和民主的意味、家庭成员可能发生角色串演、“学而优则仕”也不再是家长对孩子的唯一成才标准,孩子的成才成长有了更丰富的诠释、“权威和指导”也不是孩子对家长的唯一期待。这些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思想让每位家长都在调整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亲子关系、权力分配、沟通方式的发展。

(二)凸现家庭教育思想“个体”价值取向

家庭规模缩小,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增加。孩子被视为有独立意识、人格和个性的独立个体;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也从“光宗耀祖”转移到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人格完善。现实生活的要求和改革开放后搞活经济的社会风潮,使每个家庭的主宰者都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以“学而仕而优”作为标尺,能健全身心,追随自我本心获得一技之长,全面持久发展才是一条好的成长成才之路。离异、单身、丁克等家庭模式丰富了传统的家庭结构,也向世人展示了冲破传统思想束缚,听从本心,追求自我的“个体本位”。多元化的家庭结构本身就是凸现自由、个性、追求自我的最好佐证。“个体”取向成为社会文化的一大风潮。广大家长们都或多或少转变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把儿童当作一个有独立意识、人格、个性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的自主发展;注重亲子平等,运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侧重实践和生存教育内容,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人格完善为教育目标;价值取向上,家族本位让位给个体本位。

夜上海论坛 (三)推进家庭教育思想的“艺术性”传播

第2篇

(一)关于教育目标

传统的犹太教教义中并没有专门明确地论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或章节。其中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但是,圣经原文中一些章节,反映了犹太教义中有两种基本的教育目标:

其一,教导孩子敬畏上帝。犹太典籍中多处提到了要对上帝报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开端是对上帝的畏惧。”[3]“你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4]

其二,应该教导孩子们学习圣训,按照圣训所说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说“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确而合理的事情”[5]。“对上帝的敬畏使人心情愉悦,这种敬畏之情带给人快乐和长生”[6]。相似的论述还有“没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没有比遵从上帝的圣训更美好的事”[7]。

(二)关于教育内容、方法及要求

夜上海论坛 犹太教教育的内容,在教育目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就是圣训。所谓圣训就是犹太人认为从上帝那里获得的两种启示录——手写的和口述的。概括起来就是:《摩西五经》、《先知书》、《神圣著作》、《塔木德》。

1、学习圣经是义务

夜上海论坛 犹太人非常重视学习犹太典籍,尤其是《圣经》。十二世纪亚里斯多德学派的哲学家和法律学家迈蒙尼德写到:“每一个犹太人都有学习圣经的义务,无论他是贫穷或是富有,是健康的或是生病的,是年轻富有活力的还是年老而虚弱的。即使一个人贫穷到靠施舍来维持生计或是挨家挨户地乞讨为生,或者一个人要养活一家老小,一天中他都有义务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圣经。”[8]

夜上海论坛 2、枯燥的方法和内心热爱结合

夜上海论坛 犹太教义的学习方法非常枯燥,甚至很残酷,犹太人不以这种枯燥为苦,还把它视为上帝对人们的磨练。“每天的第四个小时,上帝在教孩子们犹太哲学——拉比哈姆比亚德(HaimBeyad)把这理解为折磨儿童”[9]。

犹太教强调口头传授,注重记忆就不足为奇了。《圣经》中多处提到记忆的重要,例如,“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当你在家和外出的时候,当你躺下和起床的时候背诵它们”。[10]

夜上海论坛 但同时,犹太教义也强调学习者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所学的内容。这二者怎样统一起来呢?从《圣经》中一些描述集体活动的故事,我们能找到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例子。例如《出埃及记》中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记载了祭祀礼仪法典的重新制度的过程、祭祀礼仪的每个步骤,还记载了父母亲和孩子就上述两个方面讨论的内容。孩子们见证了祭祀礼仪的过程,询问礼仪的意思,大人们就告知他们一些相关的故事。例如在逾越节时,人们要吃未经发酵的硬面包,当孩子们询问这是为什么,“……你应该解释给你的儿子听‘正是因为上帝为我做的一切,我才得以从埃及逃出来,恢复自由’”[11]。

在《塔木德》中说到“如果孩子不会提问,父母要教他们,要用孩子的理解能力能理解的答案去教他们。”[12]

因此,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基础的,同时,还要参与公共实践活动,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在与家长的对话中丰富自己的理解,加深记忆。所以犹太人的教学方法中非常注重对话,他们认为上帝对亚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问题“你们在哪里?”。[13]

(三)关于教育角色

夜上海论坛 1、父母亲都应承担教育的责任

夜上海论坛 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人员当然是家长,是父母亲。父母是年轻人们模仿的典范。希伯来语中“教师”和“父母亲”的词根是一样。在《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句子是要求父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的训诫:

“最大限度地关注那些你自己的眼睛所看到而且没有遗忘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全都教给你的孩子和你的孩子的孩子们。那一天你在何烈山,站在你的君主——上帝的面前时,上帝说‘把人们召集到我面前来,我要让他们听到我的话,这样当他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时候就能学着去敬畏我,并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们。’”[14]

夜上海论坛 “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所有这些话语。把这些话嘱咐给你的孩子们听,使他们能切实地遵守这个教义中所有的内容。”[15]

2、父亲有特别的责任

夜上海论坛 在孩子开始学习圣训时,父亲担负着特别的责任,例如,要介绍他的儿子们参加戒律的仪式。“询问你的父亲,他将会告知你。”[16]

3、父母有相等的教育地位

夜上海论坛 除了上述这些,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责任。这一点,我们在不忠诚的并反叛的儿子的例子中发现了一个暗示:

夜上海论坛 当某人有一个不忠诚的并反叛的儿子,这个儿子并不听从他的父亲或母亲,而且即使在惩罚他之后,他也不服从父母。他的父母就应该抓住他,在这个社区的公共场所,把他带到这个城镇的长者面前,并且对长者说“我们的这个儿子不忠诚而且反叛;他不听我们的话。”[17]

有先贤们探讨上文中为什么要用“不忠诚的”和“反叛的”这两个词,其实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已经足够了。答案是“不忠诚是指他对父亲不忠”,“反叛是指他对母亲反叛”。[18]换言之,在教育儿子时,父母双方分担着相等的责任,延伸到女儿方面也是如此。

夜上海论坛 由于这种连带责任,圣经中能看到要求孩子尊敬父母的命令:“尊敬你的父亲和母亲”[19],还有“你应该敬畏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20]。《圣经》强调母亲的教育角色和父亲是相等的:“我的儿子,听从你父亲的调教,并且不要忘了你母亲的教诲”[21]。

夜上海论坛 二、犹太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从上述关于犹太教义中家庭教育思想近乎零散的论述中我们能概括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习

为了让孩子热爱书,热爱上帝,据说在每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滴一滴蜂蜜在《圣经》上,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22]

他们钻研犹太典籍,几乎一生都在学习。有人说“一个人要将他的一生时光分成三部分,其中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摩西五经》,另外三分之一学习《米示拿》,还有三分之一学习《犹太法典》”。还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学习《圣经》和《米示拿》的时间应该缩短,因为它们已经被包含在《塔木德》的学习中了。无论是哪种观点,总之,典籍的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

(二)注重思考和理性分析

从上文我们发现,犹太人的阅读量非常大,孩子们要记诵典籍,而典籍的覆盖面非常广,既有上帝的训诫,还有先贤圣人们对训诫的注释和理解,有流传下来的犹太法典,还有对法典的认识和评述。尤其是《圣经》和《塔木德》。以《塔木德》为例,它几乎是一部犹太人的百科全书,从宗教典礼怎么进行,到伦理道德、医学、魔术、星相、民间故事、公共事务、谜语、笑话、数学、生活饮食、穿着、宗教生活细节、教育、经商、法律、婚姻、神话、信仰以及社会责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犹太拉比不断的对一个论点进行论证,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塔木德》中很少会存在一个完全确定的单一的论点。例如当一个拉比说“医生的职业是崇高的”,会有另外一个拉比说“医生是罪恶的”,并举证说明。但《塔木德》最终不会告诉你,哪个论点会是正确的,而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在这里:拉比们永远不会就一个论点达成一致。这给人一个感觉:世界上永远没有固守的东西,论点可能因为人的理解力和审视角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23]

夜上海论坛 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献资料,犹太人重视思考,不追求问题的唯一答案,而是强调说出自己的观点。拉比赖施(Rashi)在他对圣经的经典注释中提出:人们与生俱来就已经理解了圣经原文中的问题,他们要做的是说出自己的答案。[24]

夜上海论坛 (三)有家庭集体学习的氛围,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典范

夜上海论坛 公元前5世纪,以斯拉(Ezra)和尼希米(Nehemia)使《摩西五经》的公共阅读制度化,即定在每周一、周四和安息日为公共阅读时间。这种全家,甚至整个社区一起学习的氛围一定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圣经》还强调孩子从父母亲身上学习,把父母视为学习的典范。有些情况下,父亲甚至被视为或等同于神父。[25]

(四)父母共同承担责任,具有相同地位

犹太典籍中专门提到父母亲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地位。这使孩子养成尊重父母双方的习惯,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合力。

注释:

[1]佚名;“令人惊叹的犹太民族”;《犹太人的礼物》;/ijews_com/list.asp?id=172

夜上海论坛 [2]曲伟《以色列的启示》/ijews_com/list.asp?id=629,转载自《活力》2003年第5期

[3]《诗篇》Psalms111:10

[4]《申命记》Deuteronomy6:4-5

夜上海论坛 [5]《创世记》Genesis18:19

夜上海论坛 [6]《德训篇》Ecclesiastics1:12

[7]《德训篇》Ecclesiastics23:27

[8]TwerskyI.“LawsConcerningtheStudyofTorah”AMaimonidesReader.p64-65NewYorkBehrmanHouse.1972

[9]Pallaggi,I.(1873)ResoponseofHayyimBeyad.IZMIR:Raditi(inHebrew)

[10]《申命记》Deuteronomy6:6—7

夜上海论坛 [11]《出埃及记》Exodus13:18)

[12]《米示拿》MishinahPesahim10:4

[13]《创世记》Genesis3:9

[14]《申命记》Deuteronomy4:9-10

夜上海论坛 [15]《申命记》Deuteronomy32:46

夜上海论坛 [16]《申命记》Deuteronomy32:7

[17]《申命记》Deuteronomy21:18-20

[18]Finkelstein.I(1969)SifreonDeuteronomy;NewYork;TheJewishTheologicalSeminaryofAmerica(inHebrew)

夜上海论坛 [19]《出埃及记》Exodus20:1,《申命记》Deuteronomy5:16

夜上海论坛 [20]《教义记》Leviticus19:3

夜上海论坛 [21]《箴言》Proverbs1:8;6:20;23:22

[22]佚名,《犹太人认为教师比父亲更重要》;来自《文汇报》;本文从互联网摘录;/ijews_com/list.asp?id=173

[23]佚名,《我眼中的犹太法典“塔木德”》;犹太网

[24]Melamed,E.(1978)BibleCommentaries.Jerusalem;Magnes(inHebrew)

[25]《士师记》Judges17:10;《箴言》Proverbs6:20

第3篇

主题词:真爱 善诱 感化

2000年5月6日,__市__区某职工宿舍,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低回悲伤的哀乐声在青纱白花间缓缓地流淌着。年仅18岁的__在公安警察的监视下,满怀悲痛和忏悔,长跪在母亲的遗像前。事件的缘由是溺爱导致的,从小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可孩子却是不按父母的设计的轨道运行,被学校除名,不肯打工,好逸恶劳,最后因盗窃被关进大牢。当娘知晓后,一着急,心脏病复发,永远离开人世,离开辛辛苦苦培育的孩子。这真是“溺爱养祸害,活活气死娘”啊!

夜上海论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必须总结一个教训:对孩子不仅仅是不打不骂,也不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更多是了解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指导和疏导,掌握好爱的分寸,给孩子们一个完整、完美的“爱”。

再举一个“震惊全国的__杀母案”。2000年1月,浙江__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人伦悲剧。事件是这样的:__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母亲希望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从小加压,成绩低了非打即骂,马上要大考了,这不准那不准,天天唠叨排名排名,最后儿子又怕又烦,拿起榔头随着妈妈的唠叨砸了下去……

一个平时风平浪静的家庭,一对血浓于水的亲生母子,怎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呢?母亲不是不疼孩子,她信奉的是“打是疼,骂是爱”、“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打完骂完她还是买好吃的、好穿的给孩子。她爱孩子,但她不懂孩子的自尊心。虽然她对孩子百般照顾,但孩子却感觉不到温暖。后来徐力说:“妈妈对我像对一头小牛,给它嫩草吃是为了让它负担,是为了用鞭子赶它上路。”

夜上海论坛 记得我刚做辅导员时,班里有一名队员叫郭刚,平时他不听管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搞小动作,随便下座,影响别人学习;对老师管教总是不服气,喜欢钻到桌子底下引起同学轰笑;书写潦草,物品脏乱……老师们一提他都会呵呵一笑,表示无药可救。

夜上海论坛 有一次,我找有机会跟他耐心的谈心,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人人喜欢好孩子。虽然他口头上答应了,但是过不了几天,老毛病还是翻了。根据这种情况,我仔细观察,多方了解,知道原因是家长工作较忙,又十分溺爱他,有时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批评,可家长纵容他,于是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形成了小小的叛逆心理,在家乖巧,在校作恶。我找到了原因,首先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交流,指导父母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平日里我还是经常与他沟通、交流,一直鼓励他,甚至是用夸大的手法赞扬他。后来,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有了明显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主动申请当值日生,劳动积极了,成绩进步了。为此,我会心地笑了。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夜上海论坛 面对教海生涯中的林林种种,发生在我身边的亲子教育事件层出不穷,在这些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以下的共性:

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郭刚同学我敞开心扉亲近他,以真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塌心中的坚冰。家长也要跟孩子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与老师和同学交朋友,让他感受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和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学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不要溺爱孩子,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夜上海论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作为老师,我们首先也得懂得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们,和他们促膝谈心,做他们忠实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做个懂事的孩子。

还有一位____的姓__父亲,为了挽救沉迷网络的儿子,辞去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从网吧找儿子,劝不动就打,打急了儿子也还手,连小区保安都惊动了,

儿子看他的眼神,连邻居看了都觉心惊肉跳。三年来,他跑遍了全市大小每个网吧,甚至还亲手画了一幅__市网吧地图,看着那张皱皱巴巴磨破了边的特殊地图,我被深深震撼了,那图上的一笔一划分明是一根根扎在他心头的针啊……是呀,不懂得孩子 ,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4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现代媒介 家庭教育 冲击

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网络的诞生让现代媒介一下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传播速度迅猛,内容广泛让现代人一下子应接不暇、措手不及,人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良莠不分,来者不拒,同时因现代媒介运用广泛、功能的强大让我们的家长也好似找到了家庭教育的神器,把家庭教育的任务一下子交给了现代媒体这个“高级保姆”。

三十年前一个村庄有一两户家庭殷实的人家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是了不得的事情,每天不等天黑人们会忙着早早吃完晚饭,搬着小板凳怀揣着那份不好意思但又放不下的心情蹭到人家,踮起脚尖观看每天记挂的《武则天》《射雕英雄传》等。十五年前当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位成员拥有一部手机时,是这个家庭多大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会计算着每个月用去了多少话费,手机只是人们用于最重要时刻的联络工具而已。十年前,电脑、网络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但也只有机关办公室、知识分子、或专业学习机构才能普遍接触到电脑,电脑对于家庭还是一个奢侈品。但很快,电视、电脑、网络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一下子罩住了人们每天的生活,美国学者威廉·j·米切尔曾预言:“在21世纪,我们将不仅居住在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现实城市中,同时也栖身于由数字通信网络组建的软城市里。”人们每天的生活、出行、工作都离不开这一切,做菜要百度、出行刷手机、工作要搜搜、写作要黏贴,每天的每天现代媒介这位导师无时、无处不在,渐渐地现代媒介在家庭中得到了所有人的青睐。

夜上海论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自出生以来就朝朝暮暮、无时无刻地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接受着各种有意无意的熏陶,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的生活习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发展。现代媒介的介入,让我们的家庭生活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所有的家庭休闲时光都交给了电视、网络娱乐,遇到问题找“度娘”,孩子哭闹有动画,现代媒介在家庭中是无所不能,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到了万能的地步,事实真的如此吗?

1. 现代媒介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和本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众多影响儿童性格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动因,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潜心研究提出了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其中“放任型教养”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教养方式。现代媒介让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捷径:孩子哭闹了就可以放动画片,电视剧,让孩子安静地成长;孩子没有玩伴可以找“电游”,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暂时满足孩子现实世界里不能实现的需求;孩子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找“度娘”,百问百答,渐渐地孩子不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也觉得“省心”了,素不知在这种放任型的家庭教养中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取得了成绩也得不到家长及时的鼓励,孩子遇到困惑也无需与家长交流,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这种类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性差,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玩世不恭等消极性格特征。

夜上海论坛 2.现代媒介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也许在人们的印象中对于“自闭症”还不是太了解,据统计,目前,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儿童自闭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哪些因素会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机率?家庭原因: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经常陪伴孩子,家庭气氛又不温暖,如果孩子长期一个人,会诱发孩子自闭症的。环境因素: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或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产生兴趣。这些看似不相干的链接在现代媒介越来越发达的如今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年轻家长为了自己生活的安逸,或者自己工作确实比较繁忙,常常把孩子交给了现代媒介这个“高级保姆”,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能从这些电视网络上学到很多,孩子能够自己从中吸收营养,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省心,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忽视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的那份亲情和交流,孩子在长期与现代媒介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变得越来越孤独,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2014年秋季开学时,我园一下子来了三位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留在我班的杨天一小朋友属于症状较轻的一位,在与其家长交流中了解到:杨天一小朋友从小是由外婆带大,外婆说:杨天一小时候很乖,只要有电视他就不哭也不闹,外婆没上过学,不知道怎么哄孩子,同时为了手里的活计干脆就让杨天一整天安静地看看电视,渐渐的到了入学年龄,杨天一小朋友的自闭症症状显现出来:喜欢一个人到处乱走,不能与老师交流,不会和同龄孩子相处,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他会不停地拍手或躺在地上不起等,转了几所幼儿园都无法入学,后来家长带着杨天一小朋友到上海鸿慈儿童医院、苏州儿童医院就医,专家诊断要求:家长多陪孩子,多

关注孩子,多和孩子交流。3. 现代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今年春节我到朋友家聚会,看到最多的是大人小孩手捧着手机不抬头,朋友吐槽:儿子今年高二,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小高考,可是他每天都要花很多的精力陪在儿子的身边,因为他的儿子特爱打游戏,稍有空闲就上网。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谁来陪伴,谁来监管?电视、网络这种“平易亲人”的娱乐工具在当今这个时代普及到了每个家庭,在每个家庭的客厅、房间里几乎电视是必备的家居物品,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孩子只要知道按钮就会打开,这种很易操作且娱乐性很强的媒介让老少都喜欢上,“留守儿童”就在这“茫茫电网”的陪伴下悄悄地长大,因为缺失了父母的监管,确失父母正确的引导,这些儿童不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电网”世界里甄选出正确的知识给予自己营养,现在很多新闻报道留守儿童:很早失学在家,很早混迹社会,还有很多走上了不归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催生了不少畸形的网络等媒介,这给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后患,由此可见,互联网给社会、家庭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也已经暴露无遗。

家庭教育在与现代媒介的博弈中,明显落于下风。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应对挑战。此时此刻最为关键的是树立长期的危机意识,思考应对方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的抵御能力。

夜上海论坛 否定“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选择“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做好监管工作,家庭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积极向上一面,有选择性的让孩子通过各种现代媒介吸收正能量。在家庭教养中多进行挫折教育,如果一味地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所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只有这样,在面对现代媒介所产生的诱惑时,才能具备抵御的可能,也为家庭教育减轻不少压力。

夜上海论坛 2、通过多途径的学习,培育儿童良好的媒介素养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儿童特殊的心理特点与接受特点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方案,通过多途径的学习真正培养和完善儿童对媒介的判别能力,自觉抵御其中不良信息的方法与技能,应通过立法等手段, 尽早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课程, 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 加快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设步伐。

夜上海论坛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夜上海论坛 父母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知识教育: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加强道德自律和伦理规范,并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不断改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家庭的精神环境,建立良好的夫妻、亲子关系,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并给孩子多一些的温暖和关爱。

4、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选择适合的方式

夜上海论坛 对于家庭教育和现代媒介的冲突,香港乃至国外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成功的案例。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学会选择性的学习接受,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现代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压力与挑战。也许,我们会感到无助与困惑;也许,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些“也许”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许变得都不再重要,而重要的是,当浓雾渐渐散去,一群追梦人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道路上依旧迈着坚实的步伐,培养出一批批能够肩负起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唐蓉娜

第5篇

儿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快五个年头了,由一个刚出生八斤二两重的胖小子,成长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些懂事有些不明白,但是发现他长大了,干起事来是那么机灵,无聊寂寞的时候会一个人静静的写字画画,虽小但是幼小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梦......回顾孩子的成长,作为母亲的我,我感言万千。

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跟前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

夜上海论坛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从事多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不断地吸取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不断探索,坚持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大环境,培养他的健全人格,以及做人的基本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的人,做一个正直守信,意志顽强,开拓创新的人。

夜上海论坛 教育感言之一:习惯决定人的健康与未来世界上天生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语言是美好的,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但是他们又是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大环境里,他们那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个个孩子都应该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可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之初,我们没有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一个接一个养成。

夜上海论坛 在培养儿子的最初阶段,我们缺少经验,对待孩子培养走了一些弯路,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吃饭时,不爱惜粮食,写作业时,爱吃东西,在人多的环境下,不能专心致志等。发现问题后我们作为父母及时反思,以便纠正孩子的错误,一边反省自己,发现原来我们做父母的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是三心二意,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叫儿子做到的我们父母首先垂范,比如,对孩子讲的话“言必行,行必果”,不说做不到的事情,不说不能实现的目标。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做人正直、认真,不,不讨好他人阿谀奉承。

夜上海论坛 在所有的习惯中,儿子最不好的习惯也就是吃饭的问题,这个原因我只能说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开始时就喂,结果就成了一种习惯,自己不愿意动手吃饭,而且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哼哼。最近通过鼓励,表扬正在努力地自己吃饭。因此说明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大,有不良习惯也容易纠正,如果再大一些,纠正起来就有些困难。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及时纠正孩子性情方面的偏差,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也因此我想习惯真的决定孩子的健康。

学习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且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教师和家长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现在儿子在幼儿园大班,良好的习惯真的让我感到欣慰,从不带零食去学校,上课也从不去厕所,回来后还说:“小手背后,眼睛往前看。”很可爱的样子,经常和姥爷在一起,也是有一种习惯的引导,喜欢和姥爷一起看新闻或是动物世界。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排除肤色、身高等因素,其实差距很小。如果人们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育,后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往往就是由不同的习惯造成的。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于是,他成为了作家。实际上,正是这种微小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要求,儿子坚持不懈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

此外,我还引导孩子养成多种习惯,比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习惯,有事向老师请假的习惯,好习惯是一个持续过程的最终产物,它开始于你一生的最初,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乃至更长的时间都如此去做,健康的习惯需要几年的培养和呵护,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好的习惯,那么不健康的习惯就会形成而取代好习惯。总之,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发展的保证,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

教育感言之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孩子教育的关键还是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精神。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处入手,比有的时候就会为宝宝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学校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闻,班级里有哪些新鲜事,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表扬没有等,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判断能力,以及孩子的是非标准,等到孩子说完,视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将来的教育铺平道路。交流是打开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的心灵之门永远想我们敞开,让我们父母和孩子永远成为最好的朋友。

在儿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和母亲关照他的学习和生活相对多一些,而父亲的宠爱,就会有时候对母亲尊重不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他说:“这样不尊重姥姥怎么行呢?”开着玩笑说:“在这样,鸡毛掸子就会跳舞了。”虽小,但他明白妈妈说话的意思。因为儿子的胆小,不用训斥,就会感觉不好意思,或是会哇哇哭。就会教育他,要孝敬爸爸妈妈,但也要孝敬姥姥姥爷,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他似懂非懂的听着,我想儿子会懂得,因为过年后才整整五岁呢?有的时候也会抓住这样绝好的契机对儿子进行教育,我说,“姥姥抚养爸爸妈妈是多么不容易啊!现在她们老了难道不应该给她们买一些好吃的东西?”“那当然”她总是这样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我总要接着说上两句,“儿子这么懂事,长大以后一定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定会孝顺爸爸妈妈的,是不是呀?”“那当然”他很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总会会心的拥抱。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四川的大地震,对儿子的触动很大,经常时不时的问姥爷,什么最厉害?因为在他幼小的心里,似乎知道地震对人们的伤害,就在那静静地默哀三分钟的时候,他竟真的一点也没有抬头。因此借机给他讲了那里的人很可怜,让儿子的心里有份感恩的心。

夜上海论坛 当然,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长期教育目标,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从父母的榜样做起。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培养孩子活泼向上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尊重别人,赢得别人尊重的品格。

夜上海论坛 至于如何去做,还真的需要好好琢磨三思而行呢。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循循善诱,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从切身体会中总结出了一些自觉较有益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首先做人父母的对待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失去自信。

夜上海论坛 然后,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快,思维活跃,对事物好奇性重,自制能力差,所以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要尽可能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孩子的任性不要动辄就采取责骂、怒吼或附之拳脚,要首先搞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耐心的给以和风细雨式的诱导和疏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再者,也绝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喜好,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给孩子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却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也不管孩子承受能力如何,认为只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就可以了,都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也可怜天下孩子心哪!孩子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何来欢乐而言?

夜上海论坛 其次,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要学会经常用鼓励欣赏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向父母倾吐心里话,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适应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要。对于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作父母的都应该用欣喜或亲吻等体态语言回报孩子。如果作父母的能对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夜上海论坛 教育感言之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原则的,无原则的爱是溺爱,畸形的爱,是弊大于利的爱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要有原则,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孩子说了算,不要让孩子的愿望都很轻而易举的实现,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不要做一个无边无际地爱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我对儿子的爱,首先是表现对儿子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由于我们对孩子总是充满信任,充满期望,充满理解,充满爱心,不会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批评,也不会一顿拳打脚踢。儿子和父母之间永远是平等的,虽很小的儿子,却很懂事,一直以来都是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幼儿园里,看见哪个小朋友比自己强,自己会着急的生哭,很有上进心,似乎他也在一点一点的意识到学习对他而言是一种乐趣。儿子虽然不是最棒,但是他坚持追求更棒。

夜上海论坛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既要有爱,又要对他严格要求,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却是子女遭到毁灭。”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没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

第6篇

(一)历史因素

夜上海论坛 传统男尊女卑、夫权至上与现代法制先行、男女平等意识的冲撞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许多人为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性别的差异。性别差异伴随着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对两性角色、两性关系、两、两性地位的社会刻板印象、社会规范和社会意识形态。将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差异绝对化、本质化是性别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影响人们最深刻的观念之一。因为传统文化是依赖个人存在的,传统性别文化通过性别角色社会化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灌输给许多个体,使个体按照其要求来扮演不同的性别角色。历史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对家庭暴力、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家庭的定义等传统文化规范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家庭暴力社会环境,建构和影响了男性对女性的暴力。现代文化对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同样要经历历史性的角色变迁。对于那些受传统的性别模式影响较深、男性意识较强的男性来说,他们将经历一个由性别优越到性别压抑的过渡期,出现传统文化男尊女卑思想与现代文化男女平等意识的冲撞,传统文化夫权至上与现代文化法制先行的矛盾,使得家庭暴力这一“古老”的行为发生了表现形式上的转变,拳打脚踢的身体暴力转向了冷淡、漠视、疏远、挖苦等精神上的虐待。

(二)社会因素

夜上海论坛 1.独生子女结婚率上升、核心家庭的增多导致家庭支持和救助系统弱化随着独生子女结婚的到来,独生子女组建小家庭后往往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好强,不与家人沟通,极少关心他人。在解决夫妻矛盾时,他们往往缺乏调适夫妻关系的能力,谁也不愿意主动道歉、首先与对方说话,而更倾向于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冷暴力的产生正是夫妻双方缺少沟通的结果。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独立望的增强,家庭结构呈现出由大变小,由复杂变简单的过程。由三代人共同生活的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而由一代人或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在传统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被家人发现并在家人的调解下及时化解,而现代核心家庭则缺乏这种调解和缓冲机制,当事人原本可寻求的家庭调和与救助体系相应弱化,在小夫妻产生矛盾时,谁也不愿退让、不愿沟通,长时间对峙、僵持,常常使简单问题演绎成复杂矛盾,小问题发展成大纠纷,结果愈演愈烈,直到无话可说产生家庭冷战。

2.丰富的现代社会交往方式,凸显了夫妻情感交流的相对匮乏科技的进步,电脑网络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QQ、飞信、微信等新的交往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着人自身,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就可相互沟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习惯在网络这个虚拟环境中去寻求解脱。所以,当夫妻之间出现问题时,更喜欢沉溺在网上和陌生人倾诉和沟通也不愿意和对方当面诉说,过去夫妻以家庭为中心的活动范围被打破,男女双方都在寻求一种突破家庭生活的个人身份,建立各自的社交网。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亲属频繁往来的初级社会交往方式逐步转向因业缘关系和兴趣爱好而结成的新的社会交往网,交往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和延伸。交往方式的变化使得家庭结构变得松散,业缘关系显得更加紧密。人们投入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精力逐渐增加,使得夫妻共处的时间缩减,感情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的情感交流,为家庭冷暴力埋下了隐患。

(三)经济因素

夫妻双方收入的变化,引发夫妻的家庭权力之争夫妻双方的经济收入状况,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家庭中地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独立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其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女性控制家庭主导权的欲望日益增强,这就与传统的男性家长权威发生了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常常表现为言语冲撞和精神对抗。一方面,女性经济地位的确立意味着传统性别神话的解构,当代女性致力于建构男女平等对话的家庭互动模式,也迫使男性重新审视男女关系。然而,在传统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下,不少男性还是难以完全摆脱大男子主义的观念,甚至拼命想要维护自己正在失落的权威。当家庭纠纷发生、妻子不随其意,有逆反情绪或反抗行为,男子便认为这破坏了自己的家庭权威形象,危及了自身的户主地位,迫于法律的约束不能使用身体暴力的情况下,以漠视、疏离等方式作为惩罚手段来达到控制妻子、捍卫大丈夫“尊严”、重塑自己的家庭权威、巩固自己家庭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知识女性经济上的独立,提高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和家庭地位,使得女性能够挺直腰板做人。对于在男女平等的呼声中成长起来,并且依托经济支撑而摆脱了被支配境地的当代女性来说,她们有了维护自身权利的底气,一改传统女性软弱的特质,不愿意主动让步以求和解,反过来,还可能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强化自己的家庭地位,也时常成为家庭“冷暴力”的制造者和升级者。一场没有硝烟的家庭决断权、发言权、指挥权的争夺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进行着。于是,在权威与反权威、控制与反控制的对峙和较量中,“冷暴力”不断升级。可以说,“冷暴力”的产生是与妇女地位的上升联系在一起的,是男女双方家庭权利之争的产物。

(四)文化因素

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家庭暴力的形式由“热暴力”转为“冷暴力”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处事更理性,守法维权意识也在增加。人们开始顾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在处理夫妻矛盾时有意识地尽量避免采用拳脚相加的粗暴方式,而采用一种冷落、漠视、疏远对方的冷暴力形式。所以说,发达城市和知识分子家庭更容易发生冷暴力,冷暴力是一种“文明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地婚姻、跨国婚姻已经越来越多,各地的人文习惯差异很大,一起相处的两个人,如果没有办法接受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很容易出现隔阂,如果没有及时沟通就会造成语言交流的降低甚至暂停,最终出现冷暴力。

(五)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的增加,调试能力的相对不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的生存空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生活和无休止的竞争,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大增加,心理动荡明显增多。很多人过着双面人的日子。在公司老板、同事面前谨慎、谦和,不能发泄的不快只有在下班后带回家,在家里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可以不说话、不做事、发泄不满、借机撒泼耍赖、恶语相向,这样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在最熟悉的人面前释放自己人性中最隐蔽的一面。

(六)法制因素

相关滞后的立法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助长了家庭冷暴力的发生

1.目前我国法律对冷暴力无明确规定,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的惩罚措施还仅限于道德的层面。遭遇冷暴力的受害人如报警,警察也因找不到根据无法治安处罚;如到法院提出离婚,并请求赔偿,在取证时又会遇到困难;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的家庭暴力虽然包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暴力两类,但《刑法》对精神上的家庭冷暴力并没有相关规定,形成了法律漏洞。这使得家庭冷暴力超然于法律,不受拘束,这也是造成家庭“冷暴力”上升的重要原因。

2.随着法制宣传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施暴者意识到实施身体暴力易遭舆论的谴责,可能被诉诸法律,这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身体暴力的发生;而家庭冷暴力常常表现为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语言交流,对对方冷落、漠视,很难界定他是性格孤僻还是有意实施家庭冷暴力的精神虐待;家庭冷暴力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精神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缺乏外在表现和测定标准;加上冷暴力是一方消极的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的精神上的伤害,它没有伤痕,不见鲜血,无法作伤情鉴定,没有明显的发展过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隐蔽性很强,举证难度较大,让施暴者承担法律责任较难。加上部分人对于家庭冷暴力没有意识到是对自身的巨大伤害,有的认为这不是家庭暴力,使得冷暴力愈演愈烈。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夫妻更加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因情感需要而产生的家庭矛盾日益增多,因此,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而且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夜上海论坛 二、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的法律对策

夜上海论坛 (一)在现行法律中加入冷暴力的规定或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从目前家庭冷暴力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看,我国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的专门法是根本途径。但是介于条件不成熟时可以先在现有婚姻法或司法解释中加入家庭冷暴力的界定、对家庭冷暴力的构成等做出明确规定,使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有法可依。

1.明确家庭冷暴力的含义

夜上海论坛 目前关于家庭冷暴力的含义有多种看法,笔者认为家庭冷暴力法律上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家庭冷暴力是一种精神暴力,但冷暴力对人的伤害不同于由于身体暴力或其他侵权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它不是其他侵权行为产生的附属结果,而是一种直接的、故意的针对受害人实施的精神摧残,冷暴力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人精神遭受损害。二是冷暴力是一种持续的、反复的对受害者施加的精神暴力,它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故意对受害人冷漠、轻视,从而达到使其精神、心理承受巨大压力的损害结果。介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家庭冷暴力,是指家庭产生矛盾时,家庭成员通过非暴力的方式给对方造成精神伤害,通常表现为恶意诋毁、讽刺挖苦、冷淡、漠视、疏远和放任等行为方式表现的精神伤害。

夜上海论坛 2.明确家庭冷暴力的构成要件

家庭冷暴力的成立应该具备四个要件①家庭冷暴力的主体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施暴人与受害人。家庭冷暴力只能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其施暴人与受害人之间都存在特定的亲属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等,其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妇女、儿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②行为人实施冷暴力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人在实施家庭冷暴力时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故意对受害者冷淡、轻视、放任、疏远、漠不关心。③家庭冷暴力侵犯的客体为夫妻或家庭成员间的家庭关系。④家庭冷暴力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3.立法条件成熟时出台一部单行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夜上海论坛 在该法中应将冷暴力作为与肉体暴力和性暴力并列的一个暴力行为予以详细规定,包括家庭暴力行为的表现及法律责任,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国家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保障等内容。目前全世界约有60多个国家制定了单行家庭暴力法。我国专家已经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暴力防治法》,该法的真正实施将成为解决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在内的家庭问题的有效法律保障。

夜上海论坛 (二)冷暴力举证责任分配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夜上海论坛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因冷暴力提出诉讼请求时,应向法院提交曾受冷暴力侵害的证据,如病历本、伤情鉴定书、暴力行为的长期性及其伤情是加害人所致等完整证据,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而冷暴力的受害人是原告,通常是弱者,冷暴力的私密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受害者举证更为困难,常常会因举证不能而放纵了施暴者,不利于受害者的保护。采取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受害人的原告对遭受家庭冷暴力而受到伤害的事实举证,被告对原告所受伤害并非自己所为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当家庭冷暴力受害人提出受到冷暴力侵害时,如果施暴者不认可自己实施了冷暴力,就得举证证明自己没有实施冷暴力,如其不能举证则认定实施了冷暴力。这样可以使诉讼当事人合理分担诉讼风险,提高受害人受保护的机率。

夜上海论坛 (三)冷暴力诉讼制度采取自诉与强制诉讼相结合

家庭暴力造成严重后果通常被纳入虐待罪范畴。依我国《刑法》第260条①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告诉才处理,只有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才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一般家庭暴力发生时受害人往往顾及子女、家庭或自己在家庭中的劣势地位而放弃追诉,不寻求法律的帮助,这纵容了施暴人的加害行为。笔者认为,对非经常性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家庭暴力,规定为自诉案件较合适;对经常性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致使受害者精神和心理受到无法弥补创伤的,规定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因为经常性的严重家庭暴力即使没有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也严重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利益,国家应该对公民的重大利益进行强制性保护。

夜上海论坛 (四)扩大证据的形式,受害者可以要求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

夜上海论坛 家庭冷暴力具有隐蔽性,其行为的结果通常看不见伤痕,无法做出伤情鉴定,其所针对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受害者就无法获得证据。公安机关的报警、接警、出警记录、询问笔录,以及保存的调解书、保证书、担保书、物证;医疗机构保管的诊疗材料、病例、鉴定;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以及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涉及家庭暴力的证言等,都可以作为证据采信。笔者认为,法院可以根据受害者的诉讼请求以及原被告双方的表现判定给予受害者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使受害者得到救济,施暴者得到一定的惩罚。随着我国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冷暴力也逐渐成为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在法律上明确家庭冷暴力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家庭冷暴力采取相关救济途径和法律对策,不仅可以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对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从法律上有效地遏制家庭冷暴力现象的发生,减少其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从而对社会和谐和安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在现代教育社会学中,普遍视家庭为一个“facetoface”(面对面)交往的初级群体。它有着自身特殊而又重要的功能。最主要的有:生育、经济、休息和娱乐及教育功能。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它教导基本生活技能、社会道德规范,指导生活目标,引导形成思想、志趣、个人性格特征,适应杜会的动力特征,培养社会角色等等。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所施予的影响是广泛和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代新人的必要条件。而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它有着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其影响具有先主性和深刻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杜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盲童及其家庭也不例外。

二、盲童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夜上海论坛 社会日益进步,特殊教育迅猛发展。盲童家庭教育问题已引起众多人士的注意。

分析而言,盲童家庭教育大致存在两种极端倾向。

夜上海论坛 1、视盲童为包袱、累赘。甚至认为家中出现盲童是件耻辱的事,是他们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对他们是冷眼相待。孩子吃的是剩饭,穿的是旧衣。他们除了生活的基本需要能得到一些以外,其他的需要几乎全被忽视。这些家长把盲童送到盲校大松一口气,不再过问,更谈不上与学校配合教育。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盲童大多瘦小、性格内向、胆小、见识少。

夜上海论坛 2、对盲童过分溺爱或庇护。有些家长总以为是自己造成孩子失明的,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包办代替。这些家庭中的盲童大多娇弱、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

请看以下两个典型事例:

a、周某,男,四川农村人,家境贫穷。95年来成都盲聋哑学校盲生部一年级就读,先天失明。父母文化程度极低。在县残联的动员下卖掉家中的牛,勉强来读书。学校老师为他捐献了衣服等生活用品。这个孩子在班上表现内向、自卑、见识少,生活和学习能力都很差。老师主动去信与家长联系,杳无音讯,一学期下来到放假也没能见到家长。97年,只读完二年级的他就辍学了。

夜上海论坛 b、刘某,男,全盲,四川绵羊人,家境中等,先天失明,父母均为国家干部。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叔叔、阿姨都认为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家中对他是百依百顺,一切事情不让他动手。92年来到寄宿制盲校后,他根本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试读一个月后只好回家。临走时,老师再三交代父母训练、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95年,当家长再次来校,15岁的他仍要妈妈每星期来为他洗澡。老师感叹说:“5+2=0”(教育效果中老师教5天,家长宠2天)。

夜上海论坛 可见,盲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即影响盲校的教育效果,更严重干扰着盲童的正常成长。

作为盲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很难改变诸如物质环境、经济收入等等无缩性的影响家庭教育功能发挥的客观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也应该充分发挥盲校的教育优势,起到骨干作用,调动盲童家庭中具伸缩所性的主观变量,如家长的教养方式、教育期望、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等等,帮助家长从质量和效果上优化盲童家庭教育功能。

夜上海论坛 三、盲校如何指导盲童家庭教育

夜上海论坛 1、指导盲童家长掌握爱的“适中”性

经验和事实表明,若将有关家庭对教育所起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依其性质程度的差别绘制成一条曲线,那么家庭教育的功效在轴线上就存在一个优势区间。它对应于轴线即可发现——遵循适中”原则。

夜上海论坛 因此,结合盲童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应引导盲重家长正确、适中地对待孩子。

对盲童冷漠无情、缺乏家庭温暖的爱和一昧溺爱、偏爱都会扰他们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指出:“严厉和慈爱——这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食物-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这就是说双亲对子女的爱应是有理智、有分寸、符合适中原理的。

夜上海论坛 盲童家长应懂得:盲童也是儿童,他们与一般儿童有着同样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家长对他们既要慈爱和保护,又不能怜悯和过分庇护。全体家庭成员都要给他们适中的关心和温暖。特别是多子女的家庭更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父母的爱才能转变为巨大的教育力量;家长对盲童的启蒙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功效。

2、帮助盲童家长掌握基本的盲教知识

夜上海论坛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是其理论基础。盲童家长在掌握它们的同时还要融入特教知识,了解盲教育特有的教育内容、方式和原则。

夜上海论坛 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讲痤,是普及盲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好形式。讲座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开设,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便于不同层次的盲童家长接受和操作。长期以往,定有收获。以我校一年级新生任丽为例,其家长在学校家教培训班上学会盲文后,节假日时间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惊喜地发现:“我爸爸也会盲文。”于是,她常常同爸爸探讨问题。孩子与父亲进行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交流,更是心与心的沟通。

3、开展教育咨询,及时解答盲童家庭教育问题许多盲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他们希望教育好孩子,却没有科学的方法。这就需要盲校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家庭教育咨询,是帮助家长质疑的比较理想的办法。咨询活动可以根据寄宿制盲校特点,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每学期开学、放假,每周末都可进行;校内与校外结合,既可采取谈话方式,又可采取书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咨询内容可分为盲童生理卫生、健康保健、心理、学习等方面。

夜上海论坛 4、组织盲童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夜上海论坛 盲童中不乏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例子,高中班的袁悦悦就是一例。他父亲是正常人,母亲是盲人。别人眼中不幸的家庭却充满生气。在家庭的教育、影响下,他性格开朗,爱好丰富。学习成绩优秀,业余时间还练习钢琴。他的志向是考取长春大学。盲校可以挖掘这些“教子有方”的先进经验,帮助家长总结提高,并组织交流。同样有盲孩子的家长间的交流会更为生动、形象,有亲切感。他们成功的例子才更有说服力。与此同时,成功的家长也会倍受鼓舞。

夜上海论坛 5、其他指导方法

由盲校或班级组织家长或盲童“双向疏导”座谈会。因为盲童,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寄宿制盲校的孩子,许多都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沟通。双向疏导便于家长教育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8篇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夜上海论坛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常见方式

夜上海论坛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夜上海论坛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夜上海论坛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夜上海论坛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夜上海论坛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二、现代孩子差强人意的表现

夜上海论坛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夜上海论坛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夜上海论坛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夜上海论坛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夜上海论坛 三、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纵观社会,不难发现,现代家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成天把孩子关在高高的院墙里,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硬逼孩子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不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成天不是做作业就是读书,不是读书就是做作业,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单调的生活别说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十分讨厌,就是成人也难以适应,难怪孩子不喜欢家长,甚至讨厌。

夜上海论坛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有的家长则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干坏事,这样的家长在纯真的孩子心中简直就是大坏蛋,深恶痛绝,彻底没有地位,这时你的教育会有效吗?……

夜上海论坛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家庭教育的对策

面对现代教育的发展,面对两代人的关系日益恶化,现代家庭教育该如何适应呢?

(一)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已逝,父母与孩子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而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孩子有他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时常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做积极的肯定与支持,即使发现孩子有错误,这个错误是父母认为的,孩子却不认为是错,毕竟孩子的社会阅历不深,还有许多东西是他们未知的,这是的父母更多的应该是说服教育,用浅显易懂的例子、用心平气和的语调讲明这样做的危害性,而不是过去那种大声呵责,除了打就是骂,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没有从思想上解决,孩子也许当时服从,但内心都在咕哝,不服气,甚至产生逆反心,如果长期积存,一旦爆发出来,后果可想而知。

夜上海论坛 (二)家长应该了解一些现代教育思想。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你的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成不了“李四光”、“陈景润”,但他也许能成为“徐虎”、“刘翔”之类的人才,你有何必苦苦要“分”、要孩子考大学呢?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都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光有高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不好,即使考上了大学,将来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被社会淘汰出局,甚至走上歧道,那时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夜上海论坛 结合教育的现状,笔者总结出了现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原则,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夜上海论坛 1.爱: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夜上海论坛 2.规则: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应该教给他一些为人处事的规则,让他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不管你什么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我都会阻止你的,直到你自己改正为止。”

夜上海论坛 3.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往往不是你的言语,而是你的行为,因为在孩子整个成长中,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榜样。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着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4.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

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不一致,或者他的表现令你难以理解,你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还要让他知道你在关注他。

5.表扬、批评恰当: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称赞是重要的,但如果言过其实,反而有损孩子在自我评价方面的健康发展。相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则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建议: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做完后说一声好,让孩子有成就感。

夜上海论坛 6.良好的健康习惯:父母注重身体、饮食卫生,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很重要。

建议:让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体验,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夜上海论坛 7.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每周和孩子一起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期盼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和他在一起。

夜上海论坛 8.学习动力:要注重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培养,切忌拔苗助长。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过大的压力会影响他内在学习动力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在幼儿期就开始指导孩子阅读;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和他一起讨论问题。

9.幽默感: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和孩子一起欢笑: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要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夜上海论坛 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10.伙伴关系:孩子需要和同龄或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你所要做的是适时给他们一些指导。

第9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这里我们和广大家长一起来讨论一下:道德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家庭德育主要内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夜上海论坛 一、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

夜上海论坛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

夜上海论坛 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本质的理解;2.从只注意道德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需说明的是,学龄初期儿童虽然形成和发展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但并不能因此绝对保证他们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这一时期儿童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还应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感情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道德信念,也是这一时期儿童在已有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可望使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

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心教育

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

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

夜上海论坛 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

夜上海论坛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夜上海论坛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3.集体公益劳动,孩子入学后,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劳动,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四、良好品格教育

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节制”、“诚恳”、“俭朴”、“正直”、“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项占一页,并用红笔画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间犯了某一项过失,就做一个黑点,记录在相应的空格里,一星期换一本小册子,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躬行。因而,富兰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永载史册,留芳百世。

夜上海论坛 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夜上海论坛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电视、录像,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这样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常管不住孩子看电视,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教育。如5—6岁的孩子看了武打片,如果不加分析,孩子只会对武打姿势感兴趣,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四、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在人受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部分的组成是由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社区教育共同建立起来的。其中幼儿园教育属于国家一种正规教育机构,它是作为一个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阶段,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另外,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范畴,对幼儿的成长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好保育的工作,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做好保教结合的实施方针。幼儿通过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并在智力、品格以及个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对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

夜上海论坛 2.幼儿家庭教育的阐述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成长和培育的摇篮,幼儿在出生之后与父母之间形成具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随着幼儿的成长,父母让其对世界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耳濡目染来形成自我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来自父母的举止、修养素质、个性行为、人际交往和兴趣等都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个作为幼儿成长发育最基础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引导孩子的启蒙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家长开始对孩子在一出生就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值,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学习成长的目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希望教过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作为家长或者幼儿老师的一种责任和期望,通过把两者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把握,就能将幼儿逐渐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履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这种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幼儿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相对比较自由和随意,没有绝对的目标,这就形成与幼儿园、社会之间的密切统一,然后相互之间通过配合和完善,来达到教育的统一性,并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来让幼儿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这也是为了给孩子多样性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3.幼儿家庭教育能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夜上海论坛 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水平离不开幼儿的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出发点实质上是与幼儿园相统一的,所以就使得它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一致的,通过幼儿家庭教育主动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就能为幼儿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促进性的作用和影响力,让幼儿受教育更加全面和顺畅,反之倘若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与幼儿园之间进行配合则会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带来阻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协助幼儿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结束语:

第11篇

幼儿的个性道德面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人在幼年时期,家庭、父母具有最大的影响力。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其中品德教育价值观,即家长对孩子品德教育的态度,诸如对品德培养重视的程度、各种道德品质的评价性质等等,都有意无意地制约着他们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并产生着不同的教育效果。调查研究表明,当今幼儿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并与幼儿园教育、社会要求构成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或矛盾状态,分析这些倾向,对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和优良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幼儿家庭品德教育存在如下倾向性问题:

一、从总体上讲,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

夜上海论坛 在对幼儿培养上,不少家长片面重视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性格教育。北京IEA学前项目调查表明,家长对教养机构教育内容期望的9项供选择项目中,选择率最高的是“读书”、“写字能力”的培养(北京市,6岁组地区为41.4%,镇47.02%,乡67.04%),选择率最低的是文明行为(城区2.32%,镇4.16%,乡7.09%),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据幼儿园老师反映,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吗,故事会讲吗,孩子在班上数第几名,等等。如果老师夸幼儿脑子聪明,智力好,家长满心欢喜;如果反映孩子品行上的缺点,就不屑一听,厌烦,甚至怀疑老师有成见。重智轻德是相当多父母的一种心态。而且随着孩子入学,这种倾向会更严重。当今中小学家长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重点往往放在对子女学习活动的管理上,用功第一,成绩第一,已成为家长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以孩子是否考上大学,来判定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信条。

夜上海论坛 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价值观倾向,有其心理的和社会的原因。阿勃勒等认为,“在既不能决定又不能预见子女职业命运的社会里,双亲在其子女的教育上关心的焦点必然首先指向社会所期望的一般能力方面,而这种能力又主要被视为可以用学业成就来测定”。这可以说是家长教养心态的一种社会背景,也是现在以应试、分数作为录取标准的升学制度的反馈。我们认为,重视智育、崇尚智慧、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出于急功近利,仅仅重视孩子的分数,忽视其个性和品德发展是难以造就真正人材的。许多事实表明,有些人既使考上了大学,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也难以避免精神的危机和动摇。

二、本应作为家庭教养重点的基本行为习惯培养受到忽视

夜上海论坛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虽。婴幼儿时期,家庭负有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倒了过来,幼儿教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注意培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婴幼儿时期为个体生活行为开始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变成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容易纠正。成人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培养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定安祥快乐。一个人有良好习惯,别人愿意和他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受到悦纳,能够适应社会而圆满地生活。另外,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幼儿必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等,同时他必须长期不断的重复与练习,无形中培养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须抓住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注意与幼儿园取得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

三、某些传统美德遭致冷遇,新的观念尚未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家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人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有了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如竞争意识、开拓精神等,也有一些消极倾向,如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基础文明遭致冷遇,新的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尚未健全。在幼儿家庭品德教育中下述问题是需要正确认识并加以矫正的。

1.缺少严格的行为规范家庭指导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儿童自发的、本能的行为规范化,因而在家庭教育中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使孩子明确行为的是非,并严格要求其施行是重要的教育原则。观察发现,目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许多年轻的父母认为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便委屈了他们,于是常屈从于孩子,放弃教育要求,这是家庭教育的隐患。

无分中外,在传统上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一向从严。本世纪20年代,因受美国哲学家,也是心理学家的杜威(JohnDewey,1859-1952)所倡导的儿童本位教育观念的影响,从成人规范取向,转而重视儿童本身兴趣与个性的发展。于是在家庭教育上,一度趋于民主与宽容的管教方式。近二三十年来,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生活无定向,行为无规范。一般认为,青少年之所以缺乏适应社会能力,与其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密切关系;在急剧变迁的现社会中,父母未能以适度的方法管教子女,致使长大后无法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现在父母管教子女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改变的取向可以用8个字来表示:管束、冀望、教导、关爱。上述“八字诀”,不只是代表现今父母管教子女的新观念,而且经由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凡是遵循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才是具有威信型的父母。据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Baumrind,1968,1971,1973)的研究和解释,只有威信型父母,才能够教养出具有工具性能力(instrumentalcompetence)的儿童。所谓工具性能力,是指儿童在对人对事的行为上,较多表现肯独立、负责任、尚勤奋、重成就等性格特征。鲍伦德调查研究发现,小学低中年级儿童中,凡是具有工具性能力的学童,分析其家庭背景,几乎全是在威信型父母管教下成长的。除工具性能力之外,威信型父母教养出来的儿童,另外也较多表现出友善、助人、合群、自信等特征。以前,心理学家曾担心过,父母严格管束孩子行为,将不利于儿童自信心与独立性格的培养。鲍伦德的研究,澄清了这一疑虑。成长中的儿童,在行为上是需要管束的。除了管束之外,必须配合其他条件,如对孩子管之、望之、教之、爱之四者兼备。

2.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西方社会在消费与生活领域内的示范效应对于一般群众和青年人的影响是强烈的、普遍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野蛮消费等各种非理性消费,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通病。尤其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孩子、过份满足或即刻满足孩子的欲望和要求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不少幼儿衣服太多,玩具太多,零食太多,几乎达到了饱和的程度,许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结果变得不知珍惜物品、浮躁、任性、无克制力。这样的儿童往往追求享受,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不良少年。心理学家格罗克(Glueck)在哈佛大学从事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犯罪和家庭,尤其是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犯罪并不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新现象,他只是那些来自儿童期的不良行为发展的延伸物而已;从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的“危险性”问题中,可以“预言”哪些儿童存在着成为青少年罪犯的可能。许多事实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追求吃喝玩乐开始的,他们犯错误的特征之一就是表现出过分的物质欲求。如他们有反常的饮食要求,过分讲究饮食的口味,极力想吃好的喝好的,爱吃零食、嘴馋。在青少年时期,由于性成熟过程的到来,有些人为了满足生理和感官的需要,则可能失去理智,染上不良行为。不良青少年的表现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意志薄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为了使孩子经得起青春期的考验,从小培养孩子需要的度量感是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由斯马达教育中萌发的,继后被洛克、卢梭等所推崇的教育原则——限制物质享受,反对娇生惯养则是一种带有积极意义的教育原则。需要的饱和容易使人心生怠惰而不求上进。人往往是借着一种“欠缺感”和“饥饿感”不断涌现奋斗的意欲而有所作为的。

在商品经济发展,物质比较丰裕的今天,对幼儿的教育应重视传统的尚俭精神。尚俭是为了养德。使他们用理智规范人对物质消费的追求,以抗拒享乐至上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

3.忽视自立态度的培养儿童发展的方向是由依赖走向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孩子就是做和孩子分离的准备工作,就是帮助孩子离开摇篮,逐步地不依赖父母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种目标也正与儿童内在的需要相一致。本来,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被动地按他人的吩咐行事,而是主动找事情干的。如婴儿刚刚学会走路,外出时就不要人抱,非要自己走。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活动能力的增强,孩子很喜欢做事。但是不少大人觉得让小孩子做事似乎就是不疼爱,于是常常照顾过多,包办太多,结果教养出依赖性强的儿童。

夜上海论坛 幼儿的自立态度或自立性,其重要体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初步的自理能力,掌握初步的自我服务技能。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社会是比较重视的。在美国有让小孩一个人睡眠的习惯。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常常用一种网围在床的外面。在美国的幼儿教育中,从一岁半就开始培养婴儿的自我服务技能。这是因为美国人十分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儿童、家长双方受益,而且还可以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念。现代欧美一些国家,也很重视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和生存训练。14岁的孩子就应当自己去找活干,挣一点生活费。18岁的孩子如果仍依赖父母,就会被人看不起,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是一种耻辱。正是这种做法,成为保持民族活力的一种重要机制。这种教育观念是值得借鉴的。

夜上海论坛 幼儿的自立态度应该从小培养,父母不仅要结合其年龄,培养初步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提供机会使孩子对适合他的年龄和理解力的事情做出判断和选择。从而使他有某种选择权和决定权。只有通过大量的机会让孩子作出选择或决定,才能使他们从大量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只有当儿童真正地对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任,他们才可能变得有责任心。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能够对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能作出决定,将来在决定大问题上很有可能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性,这也是未来社会越来越期待的性格特征。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独立性是少年期孩子的特征,对于青少年要培养其个性、独立性。可是,较强的判断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在孩子十几岁时一下子就具有的。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就要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形成与其年龄相应的成熟的自主行为、责任感。否则容易抑制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而且还会给以后的教育,特别是少年期的教育留下隐患。中国的父母热爱子女、望子成龙远远超过西方,做父母的有极强的牺牲精神来养儿育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需要警惕和克制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这样才能培养自主、自律、自强之人。

夜上海论坛 4.忽视幼儿协作精神的培养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我国传统文化就特别强调“谦让”、“合作”、“乐群”等行为准则。这些传统的教养思想对于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积极意义。但是现在不少幼儿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和“自立”性格的培养,常常表现出不适当的关切以及对攻击行为的纵容。日常观察的典型行为就是,有些家长接幼儿回家常情不自禁地询问孩子“今天谁欺负你没有?”“谁要打你,你就打他!”等等。这表面上是关心孩子,实际上这种语言或暗示必定会造成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极大障碍。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父母在相信孩子有独立的能力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他是可以独立的。例如孩子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他们看到大人吃饭自己用筷子夹菜,开始也想学着自己吃饭,想着要自己拿着筷子夹菜吃,这时正是孩子模仿的时候,作为家长就不要去帮助孩子,不要去喂孩子,即便他们吃的饭菜满地都是,也不要训斥他,可以在旁边指导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筷子,告诉他使用的方法,并适时的说几句赞美的话:“孩子,你能行!”“孩子,你真棒!”孩子因此感到自己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夜上海论坛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不能自理,谈何独立?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应该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我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晚上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我认为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很重要,学会整理自已的学习用品和作好第二天的上课准备,是培养小孩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一直都比较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在整理时,我仅是起提醒和监督作用,一般不会去代劳,时间长了,孩子自然知道第二天上学前应作哪些准备。二是父母都比较忙的时候学会照顾好自己。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有时候,父母没必要什么事都去管,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孩子长大了,迟早将脱离父母的照顾去独立生活,因此在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早些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已非常重要,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小孩学会照顾好自己。

夜上海论坛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对夫妇要他们的孩子收拾起摊在桌上的书本、玩具时,有的孩子借口:“我马上……知道了……我现在还不想……我过会儿再收……我太累了……妈,你替我收拾吧”。当家长让孩子帮他们扫地时,有的孩子就说“妈,你自己扫吧,我 上学累了……”这时,有的家长就退让了,默默地替孩子收拾起来。殊不知,这一退让却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产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妈妈会替我做的依赖思想。所以在给孩子交待任务之后,做家长的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孩子过分依靠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只要父母能代劳的就疏于动手,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一旦养成这些习惯就不易改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这些“收拾书包、玩具,自己整理房间和扫地以及学着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小事,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少年时代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贱忧戚的生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经千锤百炼,终有所成。少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培养高尚品行情操和良好气质的关键时期。贫贱忧戚,固然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东西,但它确实可使有志气的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懂得如何勤奋努力、创造未来;而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的劳动之上,就会缺乏危机感,不思进取。建议家长能适当找“苦”给孩子们吃,避免他们染上“富贵病”。而经历过艰难困苦环境锻炼之后,人不仅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而且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其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都会加强,这对于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将会大有帮助。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的独立能力的形成是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要靠我们精心的去培养才能养成。所以我们就需要有耐心,而且还要允许孩子有反映,孩子是有新鲜劲的,干二天不干了,烦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要对孩子既有严格的要求,又要有耐心,要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帮助他们,适时地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发现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就赶紧表扬,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要知道孩子都是爱听好话的。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作为家长更是艰辛,既要当好良师,还要当好严父。但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培养孩子要从小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制定计划,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还要爱心相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自信能力。

第1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产生根源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进而探索挖掘了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重视以“孝悌”、“忠义”、“仁爱”为主要行为规范,以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父母、兄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产生的根源 

夜上海论坛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夜上海论坛 首先,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传统经济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我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是儿童接受教育及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儿童从父母等长辈那里受到勤劳、俭朴品质的教育,并且学到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可以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其次,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和消费封闭循环,自给自足。在家庭中,由于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家庭存在的保障,生活由生产所支配,并服务于生产。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是直接统一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活动是吃、穿、住和劳动。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得以体现。古人传授给儿童一生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要领。因此,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我国社会家庭教育的直接条件。 

夜上海论坛 第三,传统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忠、孝、义、仁、礼”等伦理纲。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家庭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往往把家族视为枢纽和关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服从于“齐家”,“齐家”又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儿童的教育是首先着眼于“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而且通常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文明行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夜上海论坛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1.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 

夜上海论坛 我国古代的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它集生育、生活、生产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以无数个分散的家庭为基础的。可以说,家庭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维护家庭的利益是家庭成员的重要使命。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责任感,也接受着这种观念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讲究儿童的“认识上的笃信、意志上的锻炼与感情上的陶冶”三个环节,把加强“知”、“情”、“意”的修养与锻炼作为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2.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其一,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孔子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后来的颜之推提出,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用仁孝礼义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知道了颜色,懂得了喜怒之后,便要开始教育他们。这一原则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夜上海论坛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两种,并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后代。 

夜上海论坛 其三,维护家庭集体利益的原则。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教育儿童要主动地维护家庭与集体的利益,要做一个“仁孝”的人。要志存高远、孝顺长辈,要维护家庭、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家庭、集体的利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人利益要主动地服从整个家庭、社会集体的利益。 

3.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其一,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史称康熙皇帝教子严格有方,为家庭教育中的楷模。他要求皇子们“从小就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并习惯于食用粗糙的肉类”,正是这种严格教导、杜绝溺爱的家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由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易于接受直观形象教育。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应“行不言之教”。父母兄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儿童,这种榜样教育的效果胜过言教。 

其三,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家庭教育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古人用“严父”和“家严”来形容父亲,用“慈母”和“家慈”来形容母亲。而司马光说过,“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就是指父母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夜上海论坛 三、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 

夜上海论坛 1.要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 

夜上海论坛 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其他教育的问题。反观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片面的重视智力开发,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将来的发展就好,结果造成有些孩子“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眼光狭隘”毛病;还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孤僻,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幸福。 

夜上海论坛 2.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夜上海论坛 父母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儿童而言,终日与父母相伴,父母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样学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要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夜上海论坛 3.教育儿童应磨练其意志,锤炼其情感 

清代名臣身居要职,家庭富足,但其对子女要求却是异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认为,现在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在困境中磨练,能让孩子将来少受点苦。尽管平时常年在外,但他会定期给儿女们写家书,通过家书来教育子女,即著名的《家书》。后来,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夜上海论坛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然而,溺爱式的教育,虽然极大的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儿童意志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意志一般比较薄弱,情感淡泊,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孩子。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其物质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意志的磨练和情感锤炼,唯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长大后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鑫辉,汪凤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8,(6). 

第14篇

夜上海论坛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产生根源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进而探索挖掘了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重视以“孝悌”、“忠义”、“仁爱”为主要行为规范,以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父母、兄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产生的根源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传统经济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我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是儿童接受教育及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儿童从父母等长辈那里受到勤劳、俭朴品质的教育,并且学到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可以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其次,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和消费封闭循环,自给自足。在家庭中,由于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家庭存在的保障,生活由生产所支配,并服务于生产。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是直接统一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活动是吃、穿、住和劳动。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得以体现。古人传授给儿童一生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要领。因此,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我国社会家庭教育的直接条件。

第三,传统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忠、孝、义、仁、礼”等伦理纲。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家庭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往往把家族视为枢纽和关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服从于“齐家”,“齐家”又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儿童的教育是首先着眼于“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而且通常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文明行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夜上海论坛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1.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

夜上海论坛 我国古代的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它集生育、生活、生产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以无数个分散的家庭为基础的。可以说,家庭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维护家庭的利益是家庭成员的重要使命。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责任感,也接受着这种观念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讲究儿童的“认识上的笃信、意志上的锻炼与感情上的陶冶”三个环节,把加强“知”、“情”、“意”的修养与锻炼作为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夜上海论坛 2.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其一,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孔子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后来的颜之推提出,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用仁孝礼义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知道了颜色,懂得了喜怒之后,便要开始教育他们。这一原则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两种,并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后代。

其三,维护家庭集体利益的原则。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教育儿童要主动地维护家庭与集体的利益,要做一个“仁孝”的人。要志存高远、孝顺长辈,要维护家庭、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家庭、集体的利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人利益要主动地服从整个家庭、社会集体的利益。

3.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其一,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史称康熙皇帝教子严格有方,为家庭教育中的楷模。他要求皇子们“从小就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并习惯于食用粗糙的肉类”,正是这种严格教导、杜绝溺爱的家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夜上海论坛 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由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易于接受直观形象教育。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应“行不言之教”。父母兄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儿童,这种榜样教育的效果胜过言教。

夜上海论坛 其三,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家庭教育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古人用“严父”和“家严”来形容父亲,用“慈母”和“家慈”来形容母亲。而司马光说过,“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就是指父母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转贴于

三、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

1.要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

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其他教育的问题。反观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片面的重视智力开发,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将来的发展就好,结果造成有些孩子“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眼光狭隘”毛病;还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孤僻,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幸福。

夜上海论坛 2.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父母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儿童而言,终日与父母相伴,父母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样学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要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夜上海论坛 3.教育儿童应磨练其意志,锤炼其情感

夜上海论坛 清代名臣身居要职,家庭富足,但其对子女要求却是异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认为,现在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在困境中磨练,能让孩子将来少受点苦。尽管平时常年在外,但他会定期给儿女们写家书,通过家书来教育子女,即著名的《家书》。后来,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夜上海论坛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然而,溺爱式的教育,虽然极大的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儿童意志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意志一般比较薄弱,情感淡泊,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孩子。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其物质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意志的磨练和情感锤炼,唯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长大后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鑫辉,汪凤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8,(6).

第1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新生是大学生中尤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因为其正经历着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从对家人完全依赖到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转变,这必然会产生众多不适应因素,其中心理上的不适应凸显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果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惨剧发生。有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应负责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却忽略了家庭教育作为人生第一课堂,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夜上海论坛 一、大学新生适应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部分新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新生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这种身份的转换必然会使其对自身的认识发生变化。部分学生认识到大学的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而曾经优秀的自己现今相比之下也变得普通了,部分学生会因为曾经的优势不在而变得自卑,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觉得优势还在,自己依然优秀。这种思想上的变化,都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能否全面、客^、正确的认识自己,关系到其对自身的定位,关系到其人格的完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对自己有相对准确的认识,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过高或过低的看待自己,出现自我认识的偏差。如果没有外力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常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上的问题,进而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二)部分新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新环境

大学新生面对的新环境包括新的校园环境、交往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对新环境的不同认识,将会影响学生对待新环境的态度,从而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很大一部分新生面对新环境,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面对新的校园环境,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被父母强迫填报的或是被调剂到该学校的,与自己期望的学校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面对新的交往环境,部分学生由于长期进行单一的学习,而忽略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从而引发交际障碍;面对新的自然环境,部分学生会有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很多时候都会将这些不适的情绪宣泄到对校园的不满上,从而降低对学校乃至对专业的认同感。

(三)部分新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制定新规划及目标

夜上海论坛 大学新生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一大部分新生在高中时期,受家长及环境的影响,将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唯一奋斗目标。在真正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自身缺乏自主学习及规划的能力,再加之家长的松懈或者难以指导等客观原因,而会失去奋斗目标,将本应精彩的大学生活过成了“混日子”;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虽有自己的小目标,但由于不能进行正确的规划,及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其目标与计划常发生变动,既定的目标也常常难以实现。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观念,是父母对子女学业、就业的期望,以及对子女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基本认识。父母的教育观念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因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到对子女行为养成、性格塑造、品格建立等方面。父母所选择教育观念的对错,将会直接影响到子女心理能否健康的发展。如果父母的教育观念不正确或者落后,便会严重影响到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是在家庭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时所采用的通常做法,家庭教育方式有多种,本文从以下三类比较典型的方式进行分析。

一是权威型教育方式,在该类型的教育方式中,父母占绝对领导地位,对子女的教育多采取命令、要求等形式,从而严重压制了子女能动性,使得在这种单调、枯燥、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步入大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时,会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

二是放任型教育方式,该类型教育方式与权威型正好相反,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干涉甚少,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这会使得该类型的孩子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而缺少家庭教养、任性、固执。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而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障碍。

三是民主型教育方式,较之于前两种教育方式是最为和谐融洽的一类,父母给予子女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既加以教育引导,也会营造出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子女可以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在该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情绪稳定、坚强乐观、独立合群,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并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效应。

夜上海论坛 (三)家庭教育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长期稳定、家庭和睦的家庭结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结构,在该种家庭中教育成长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和谐温馨家庭环境的熏陶及教育,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单亲、重组、寄居等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结构遭受破坏,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其心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强迫性格和抑郁情绪,对身边人的态度和行为也更为敏感。由此可见,该类家庭结构中进行的家庭教育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消极的抑制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三、通过家庭教育提升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径分析

(一)树立正确意识,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家庭教育引入大学教育中,可以使对学生的管理,从传统的“两级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因此,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置于合理的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学校也可以通过对家长培训,使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本身也需要通过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利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多种途径,积极配合学校引导学生解决在初入大学阶段的各种问题,尤其面对心理上一些校方难以知晓的变化,更需要家庭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大学新生入学前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过去家庭所持有的对孩子“只养不教”的观念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家长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自觉性,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在大学新生入学前的近三个月中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该阶段,高考已结束,家长可以将对孩子的培养从单纯的学习方面拓展到综合能力方面。首先,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全面了解现实的大学生活,使其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降低期望值,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其次,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最后,要着重努力提高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夜上海论坛 (三)增加联动机制,学校和家庭齐发力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将学生的最新情况让双方知悉,才能更好的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将学生入学前的基本情况、成长背景及特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家长的基本期望反映给学校,同时学校也应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基本表现、情绪波动等了解到的近况反馈给家长,以此保障学校和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新生心理状况不稳定的特殊情况,更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沟通,对新生的思想波动加以积极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环境认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夜上海论坛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需要家庭在平时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大学后,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水:《大学新生入学前家庭教育初探》,载《中国培训》2016年第10期;

夜上海论坛 [2]石丹妮、冯亚利:《家庭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影响》,载《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夜上海论坛 [3]王丽芳、王志波:《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7期;

[4]文毅:《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2013年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