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盈余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农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具有弱质性并且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大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尽管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模式,由于受到农业自身特点的限制,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削弱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理所当然会在其偏低的会计盈余上进行粉饰;或者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提高其会计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农业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一)内部动机

夜上海论坛 1、农业行业弱质性的特点。

农业对自然高度依赖,容易受到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之基础薄弱,使得农业具有弱质性。尽管政府极其重视与支持农业的发展,投资周期长以及投资利润低下、多元经营决策失误、主营业务衰退等问题,使得农业企业整体业绩欠佳,因此农业企业的管理层为了提升业绩或者面对监管的压力有充足的理由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可以认为农业行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发生。

夜上海论坛 2、农业企业筹资困难。

农业企业筹资主要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内部筹资主要是利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的持有数量主要取决于经营业绩,我国农业企业投资利润低,整体业绩表现欠佳,自由资金的利用程度是有限的。外部筹资主要是债务筹资,包括发行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借款等方式。不论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我国相关法律都有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净资产收益率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投资利润低、总体经营业绩欠佳的农业企业来说,外部筹资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筹资困难是农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二)外部动机

1、政府优惠政策的诱导。

夜上海论坛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还决定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都给予高度支持,如:税收减免、出口贴息、财政补贴等。然而获得政府的支持是有条件的,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对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动设施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对象为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农业企业必然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弥补企业自身不足之处。

夜上海论坛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在我国,公司进行上市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只有满足了各项规定的公司才能挂牌上市。具体要求包括:上市公司必须保持连续三年盈利,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量超过5,000万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且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录。因此,上市公司有理由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业绩以满足上市要求。农业企业也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结论和建议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财政部于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导入了全面收益观,结果使得会计的重心由注重利润表转向了注重资产负债表。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在全国开始实行。在新税法中,出现了两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得到了统一,这使市场经济中的竞争环境更为公平;第二,指出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存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法不一致的规定时,要以税法的规定为依据。基于此,会计———税收差异产生了巨大的明显的变化,使得会计———税收差异不仅包括基于利润表的会税差异而且包括基于资产负债表形成的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企业是否会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税法的不同而形成的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以避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存在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时,将会使在税前会计收益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税收益下降,或者在应税收益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操控非应税项目损益,提高会计收益,相应所得税税负会得以降低,但这也造成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进一步扩大。也即是说,会计———税收差异会随着所得税税负的降低而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夜上海论坛 Bernard(1995)通过运用剩余所得评价模型得出企业的净资产和会计收益均与股票价格存在关系。Collins,Maydew&Weiss(1997)为了探索净资产、收益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的系统性变化,对美国1953年至1993年的公司进行研究。Lev(1997)(1996)则认为这些是由于经济模式从资本密集型转到无形资产密集型造成的。然而,Dontoh,Radhakrishnan&Ronen(2004)认为,是非信息依赖型交易的增加,降低了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Elliott&Hanna(1996)和Basu(1997)则通过实验证明了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信息对股票价格解释力的下降是暂时性盈余项目的增加的结果。

(二)国外研究

陆宇峰(1999)的研究发现净资产和会计损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魏国强、陈建文(1999)首先将研究模型加以改进和完善,对净资产和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净资产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会计收益指标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显然与陆宇峰(1999)的观点相违背。朱、陈信元、陈冬华(2002)运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1995年、1996年、1997年作为考察期,重点研究了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的三个变量:剩余收益、净资产和收益,同时,还研究了企业规模和股票的流通股比例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通过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以增加或减少会计收益,但如若企业变更折旧政策的行为未向有关税务机关申报或未得到税务部门的同意,那么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必须进行纳税调整,但这种调整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企业进行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即通过调整不影响应纳税收益的项目只影响会计收益的项目,其行为就不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上升,但却增大了会税差异。因此,认为如若企业存在类似于这种避税盈余管理活动,则在使得所得税税负水平得以降低的同时,也造成了会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据此,提出假设1:假设1:企业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负相关信息观认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充满了较多的不确定性,而且,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并非是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的经营损益本身,而是传递某些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企业经营损益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真实收益就不可能仅仅通过企业的会计系统就能得到。信息观的思想即是会计信息有用性仅表现在其所提供的信号是否能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即是信息观下,仅研究会计信息是否影响股票价格的问题,并不需要考虑和研究资本市场是如何把会计信息作用于股票价格中的作用机理的问题。与信息观的思想不同,计价观则以公司估值理论为基础,以投资者的股票估值行为为出发点,指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于资本市场会以有关的会计数据和信息为变量对公司进行评价和估值,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即计价观研究的是资本市场是如何将会计信息转换到股票价格中的,其希望打开的是联系会计信息和股票价格的黑匣子。本文仅根据信息观的思想,研究会计信息提供的信号是否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产生了作用,而不再进一步考虑和研究该作用是如何产生和转换的。虽然已有研究证实,企业的财务会计损益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基于以上分析,据此,假设2、假设3:假设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且相关性呈下降趋势假设3:应税收益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且相关性呈上升趋势如果假设3成立,即应纳税损益具有价值相关性,由于应纳税损益可供人为操纵的余地较小,比财务会计损益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和经营业绩,猜测应纳税收益可能会对会计收益指标提供补充的或增量的价值相关信息,股票投资者会综合利用会计收益指标和应纳税收益指标这两项指标的信息,以此来对股票进行价格估值。据此,提出假设4:假设4:应税收益能在会计损益的基础上对投资者提供增量或补充的信息

夜上海论坛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夜上海论坛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为初选样本,并根据研究的需要作出以下剔除:剔除金融保险类和ST的上市公司;剔除未对企业所得税率进行披露或披露的所得税税率为0的上市公司;剔除利润表中利润总额≤0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通过公式进行估算出的是负数,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剔除利润表中的当期所得税费用≤0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也是负数,即推算出的实际税率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税率,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剔除推算出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100%的上市公司;剔除利润表中的基本每股收益(EPS)≤0的上市公司,因为需要根据基本每股收益和当期净利润估算出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最后得到的2008年—2011年样本公司数量共4330个样本,其中2008年915个,2009年991个,2010年1166个,2011年1258个。本文所得税税率来自RESSET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文研究所用的统计软件工具EXCEL2003和SPSS11.5。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

夜上海论坛 构建涉及到的变量有所得税税负TR、会税差异占总资产的百分比BTD、每股股票价格P、基本每股收益EPS、每股应税收益TPS等。表(1)是各变量的具体定义。本文的主要是研究企业是否存在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盈余管理行为,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得出的假设,如果存在此行为,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会呈负相关,因此,为了检验假设1,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检验企业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关系的模型如下:模型1:TRit=α0+α1BTDit+εit。其中,TR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的所得税税负;BTD为自变量(解释变量),表示会税差异占总资产的百分比;ε表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为了检验假设2和假设3,我们可以比较会计收益、应纳税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以及两种收益指标之间的差异,再来比较和研究两种收益指标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财务指标之间较易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单一解释变量模型进行分析比以多个解释变量模型进行分析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说明问题。据此,分别构建以下两个盈余资本化价格模型:模型2:Pit=β0+β1EPSit+εit。模型3:Pit=β0+β1TPSit+εit。其中,P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每股股票价格;EPS和TPS为自变量(解释变量),分别表示每股会计收益和表示每股应税收益;ε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考察和分析了两种口径的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及变化趋势之后,再对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的大小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考察期内,各年两种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的不同。为了对假设4进行检验,将每股应纳税收益放入模型2中,考虑到财务指标之间较易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每股应税收益-每股会计收益)替代每股应税收益作为解释变量,以弱化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的共线性的影响。据此,设计出以下模型:模型4:Pit=β0+β1EPSit+β2(TPSit-EPSit)+εit。其中:P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每股股票价格;EPS和TPS分别表示每股会计收益和每股应税收益;ε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如果实证结果表明,模型4的拟合优度R2比模型2的拟合优度R2高,就能说明应税收益指标能在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对股票价格提供了增量或补充的信息,从而,可以证明假设4的成立。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

(2)是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显示TR均值大的年份往往BTD的均值也大,这与假设1不符合,因此需要通过实证检验来进一步进行验证。

(二)回归分析

夜上海论坛 (1)模型1的回归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的实证结果,均显示会税差异的系数α1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负数,说明会税差异越大,所得税税负越低,即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的确与会税差异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证明假设1成立。即是说,企业很有可能会人为调控那些不会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但会影响会计收益项目,以此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在不增加所得税纳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经营业绩的目的,这也就可以相对地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2)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分析。由表(4)可见,每股会计收益变量EPS的回归系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的考察期内,各个年份均在0.01水平下统计上呈高度显著,而且这四个年度的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β1均为正值,与所提出的的假设一致,表明企业的每股会计收益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即财务会计盈余指标的确具有价值相关性,会计收益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能影响到资本市场;且同时,这四年考察期内,各年度经调整的R2除2011年有小幅上升外,其余年度大体呈下降趋势,也即会计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呈下降趋势,但并不明显,可能是样本数量有限,仅获得了4年的数据,导致观察到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参照同样的过程和方法,运用模型3对假设3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与预期的结果一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考察期内,各个年度所选用的样本的每股应税收益TPS的回归系数β1均在0.01的水平下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高度显著,而且,每股应税收益TPS的回归系数β1均为正值,表明,企业的每股应税收益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即是说,应纳税损益指标的确具有价值相关性,应税损益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能够影响到资本市场;考察期内,各年度经调整的R2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明显,也即应纳税损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从而证实了假设3的成立。(3)模型4的回归分析。由表(6)可见,与本文的猜测相一致,除2008年外,其余各年的每股会计收益EPS和(每股应税收益TPS-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从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分析来看,除2008年外,每股会计收益EPS和(每股应税收益TPS-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均在0.01的水平下呈高度显著,这反映两者均与股票价格高度相关。从图(1)中模型2和模型3的拟合优度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总模型4的经调整的拟合优度R2均比模型2的大。这就表明,应税收益指标确实能够在会计收益指标的基础上,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增量信息,从而证明了假设4的成立。

夜上海论坛 五、结论

第3篇

Landry,S(.2003)通过对加拿大437家研发密集型公司1997—199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公司拥有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选择权时,为达到满足债务条款或平衡利润的目的,公司确实会将其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宗文龙等(2009)发现,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为主要受到债务契约的影响,财务杠杆越高,企业的资本化强度越高;企业存在利用资本化政策实现扭亏的行为。王艳等(2011)指出当公司负债率较高以及当期处于盈亏边缘时,更倾向于增加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率进行盈余管理。许罡等(2010)认为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和再融资等需要,会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陈晓红等(2011)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受债务契约和资本市场动机的影响,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管理者越趋于把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在经营状态不好时,上市公司为保持上市资格、扭亏为盈而趋于把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刘瑞(2012)发现:在亏损的上市公司中,企业选择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主要动因是债务契约动因;在微利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动因主要是扭亏为盈动因;在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动因主要有利润平滑动因和配股动因;在高盈利上市公司中,利润平滑动因、配股动因和债务契约动因是高盈利上市公司选择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主导动因。总体来看,学者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动因的研究中大多数认为是债务契约动因、资本市场动机(即扭亏为盈动因),还有观点认为收益平滑动因也是驱使企业加大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夜上海论坛 二、研发支出处理的市场反应

刘斌等(2011)认为长期市场反应下,股价对R&D支出的信息披露存在选择性吸收,投资者能区分其会计处理、披露的规范程度以及是否是高科技公司的公司性质。短期市场反应中也存在股价对R&D信息的选择性吸收,并且投资者能区分高科技公司的会计处理和披露的规范程度,但对于非高科技公司则无明显反应。王宇峰(2011)对研发支出及其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通过研究发现,资本化研发支出和费用化研发支出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不一致,而且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价格有显著的影响,提高研发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许里(2001)以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影响因素、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及企业价值的关系,检验了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化选择对公司价值有一定影响,可能成为公司从事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R&D投资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选择,成为大多数公司的第一个选择。辛云峰(2012)以2007—2010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当期研发投入总额、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与下一年度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正相关。由于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研发支出分成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并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予以资本化,国内学术界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讨论焦点开始转变,由资本化是否能够更好地表现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转移到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上。但从什么地方可以观察到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其对信息用有用性有何种影响,这些尚不能运用大样本予以验证。本文以天源迪科近年来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状况为例,分析可以观察到的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并且了解这种选择资本化程度的行为对财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以此丰富学术界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作为盈余管理工具的研究,并据此提出完善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一些建议。

三、案例分析

夜上海论坛 本文选取了在创业板上市的天源迪科(300047)为样本进行分析。天源迪科是为中国电信行业提供信息系统产品及后续服务的行业领先者,每年在研发支出上的投入较大(最近4年年平均研发支出占收入的24%,占净利润的121%),具有高科技企业的一般性,同时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十分显著,适合作为盈余管理的研究对象。

(一)公司简介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深圳天源迪科计算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月18日,200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20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天源迪科,股票代码:300047。公司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通信产品及其配套设备的销售、售后服务,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核心竞争力占据公司资产的重要地位,而公司每年也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的多少对当年的盈利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二)天源迪科是否存在运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根据年报披露的资料,天源迪科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核算方法是:(1)研究阶段的时点为取得经批准的研究计划书时,结束时点为取得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验证报告时。(2)开发阶段的时点为取得经批准的“项目立项报告”时,结束时点为取得经批的“项目结项报告”时。(3)结转无形资产的具体条件和时点为取得经批准的“项目结项报告”时。天源迪科研发投入资本化的确认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表1、图1、表2、表3分析,一是天源迪科研发支出2010年猛增,尤其是研发支出资本化率高,对利润影响大。如果按较为保守的50%资本化比例(2009—2012年平均资本化率)对2010年研发支出费用化进行调整,会导致当期管理费用增加1824.36万元,依据当年的平均所得税率计算当年净利润将减少1660.19万元,那么当期净利润将降至原财务报表所列净利润的75%,相应的2010年的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也会有大幅度的减少。二是2010年天源迪科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异常。2009年和2012年在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总计支出水平相当的情况下,2009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远远高于2012年。但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由于2010年研发项目的特殊性(例如某些研发项目成功几率较高,而2010年研发支出中适用资本化程度高的研发项目较多)导致该年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较高。于是本文进一步对比2010年和2012年天源迪科研发支出中构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发现2010年各个研发项目中的资本化比例都高于2012年(表2)。三是2010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提高了利润水平,利润水平与与销售增长、销售净利率不匹配。分析表2、表3,2010年反常的销售净利率、平滑的利润,以及远高于常年水平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表明2010年天源迪科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三)天源迪科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根据前人研究,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有:债务契约动机、扭亏为盈动机和收益平滑动机,天源迪科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

1.具有债务契约动机吗?从表3看,天源迪科2010年上市即获得了大量的权益资本,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现金资产,几乎不需要通过负债来获得资金。所以天源迪科负债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资本甚至流动资产充足,无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都非常良好,据此可以合理排除债务契约对于天源迪科盈余管理的影响。2.具有扭亏为盈动机吗?从表4和图2看,天源迪科多年来利润稳定增长,并不存在濒临亏损边缘的情况,据此可以合理排除扭亏为盈动机对天源迪科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3.具有收益平滑动机吗?从表1和表4分析,2010年营业收入与2009年持平,收入增长缓慢,仅为0.38%。与此相对应的是其2010年的利润却实现了平稳增长,比2009年净利润增长了13.67%,2010年收入和净利润的不匹配情况让人难免怀疑可能存在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天源迪科在2010年的年报披露,由于2010年系统集成业务收入锐减,导致收入增长缓慢,同时由于业务结构的变化,应用软件等利润率高的业务比例增大,所以当期营业成本下降,导致了净利率的上升,年报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否真的是这一种解释呢?2010年天源迪科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比率较其他年份显著提高,这让人怀疑天源迪科可能存在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夜上海论坛 (四)盈余管理后的市场反应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后,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对财务信息有用性产生影响。经过盈余管理的损益状况是否能够为企业股价带来利好作用,还是投资者能够察觉财务信息的水分,盈余管理反而会抑制股价的上扬?天源迪科于2011年3月25日披露了2010年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从天源迪科财报公布前后的股价表现可以直观地看出(图3),自3月25日披露年报后,当日股票价格出现显著的跌势,出现投资者大量卖出股票的情况。而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股票也紧接着下跌的趋势。股价从3月25日开盘的29.38元跌至4月29日收盘价的24.15元,下跌了约17%。总市值从3月25日的298215万元跌至252609万元,下跌了15%。然而股价下降也存在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譬如整体股市环境的恶化等。为了进一步验证市场是否存在负面反应,本文截取了2011年3月25日前后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数据(见表5),在这段时间里,天源迪科的流通股数(10460万股)没有发生变化。表5中超额回报率是以同日个股回报率减去创业板(以流通股市值为权数)加权平均回报率所得;前20日市盈率以披露日前20日股票均价除以2009年每股净利润所得,后20日均价以披露日后20日股票均价除以2010年净利润所得。从表5中对比两个观察区间可以看出在披露日前后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流通股市值、总市值以及回报率都出现了显著的减少。尤其是披露日后累计超额回报率出现了显著的减少,表明天源迪科在披露日后20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持续落后于股市整体表现。这有力地验证了在2010年财报披露日后,投资者倾向于减持天源迪科股票,从而使其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披露日后市盈率也出现了显著的降低,下降程度达18.76%。如果按照50%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则披露日后20日市盈率将达到57.09,与前20日的市盈率水平大致相等。可以合理推断,天源迪科在财报披露日后市盈率的下降并非由于投资者对公司成长性产生怀疑,而是由于天源迪科通过盈余管理增加的那部分利润并不能被投资者所信任,在这种预期下相应减持股票使天源迪科真实的市盈率回归到正常水平。低迷的市场反应表明,即使财务报告中显示出稳定增长的利润情况,盈余管理后的财务信息仍然无法弥补收入停滞带来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对2010年经过盈余管理的财务信息能够较为合理地判断公司真实的业绩表现,作出负面的市场反应,且这种反应不是过度反应,它使得企业真实的市盈率回归到正常水平。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导致投资者重点关注其研发支出的处理,也可能是投资者除了会计利润之外,也关注到了公司的收入下降等其他不利因素。这个结果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部分学者的结论:投资者对于研发支出信息选择性吸收,并可以判断高科技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天源迪科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试图回答在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方面的三个问题。一是研发支出条件资本化是否会导致高科技企业借此实施盈余管理?针对这个问题,天源迪科在2010年的会计处理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痕迹。实际上,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规定上,中国会计准则给予了较大的自由度,尤其在每年研发支出数额较大的高科技行业,不同的资本化程度将大幅度影响其利润水平,甚至会影响盈亏。如果高科技企业滥用研发支出资本化准则,必将导致其信息披露质量的严重失真。二是高科技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析的案例发现除了债务契约和扭亏为盈动机之外,高科技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还有可能是出于利润平滑的动机。即尽管一些企业表面上业绩良好,不存在微利经营的情况,仍然可能为了平滑利润而进行盈余管理操作。在本案例中,天源迪科2010年收入下降,却实现利润上升,这是明显存在平滑利润的迹象。三是高科技企业盈余管理后市场是否对其作出有效的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案例公司披露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发现天源迪科盈余管理后的经营成果并不能为股票投资者所信任,年报披露后出现股票价格和市盈率的下降。同时投资者并没有做出过度反应,显示出投资者能够较好地分辨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由此可见,研发支出条件资本化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但研发支出条件资本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研发支出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无形资产,并通过对研发成果的使用或出售获得未来的经济流入,其经济本质是资产,应该予以资本化。其次,研发支出的投入并非全部能够最终形成资产,全盘资本化很可能导致无形资产的高估,所以应该有条件资本化。最后,由于企业之间研发项目的性质、研发水平差异,使得不可能对资本化的比率采取统一的规定,所以应该给予企业对资本化的程度一定的自。理论上条件资本化是符合研发活动的经济实质的,有利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