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

舞台艺术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舞台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舞台艺术论文

第1篇

中国最早的音乐据说是产生在黄帝时期,当时的音乐的产生是来源于百姓在生活中对于内心的情感的抒发,有些也来源于百姓对山间野兽的鸣声的模仿和借鉴。再后来,民间的百姓开始懂得制作乐器来发展音乐,使得音乐的演奏更加完美。在早期,先民们烧制陶制品来制作乐器,这是当时最早的乐器的产生。最早的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和舞蹈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的创作也是结合舞蹈表演的特点而创作的。这些舞蹈、歌曲艺术的创作是为了在庆祝鬼神等节日的演唱上准备的。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音乐的创作题材也是与当时的诗歌文化紧密相联,其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创作的《诗经》就是当时用来演唱的民间音乐,而百姓们往往根据这些创作的诗歌再结合自己的乐器进行演奏,发展到汉代和唐代、宋代和元代。

这个创作的传统一直延续下去,元代的元杂剧也是将文人们创作的文学为题材用演唱方式演奏出来,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娱乐的方式之一。当时由于专业的音乐团队不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不像当时的文人、官员一样能够受到朝廷的重视,这大大影响到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音乐舞曲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项内容,在周朝时期,统治阶级通过礼乐制度来对社会阶级进行划分,不同的社会阶层所能够享有的音乐种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除此之外,其实不同统治阶级也有用音乐来对国家进行统治,例如,夏朝,他们常常通过音乐演唱来赞扬对社会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群体,这样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会氛围,鼓励社会群体关注国家的现状,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忧患意识。除此之外,在夏朝时期,音乐的作用除了能够用来供统治阶级娱乐之外,还有些是用来祭祀用的。例如在《诗经》里“,雅”主要是指用来宫廷娱乐用的音乐,而“颂”则是祭祀用的音乐。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息息相关。在元代,元杂剧逐渐发展,他代表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其演唱的方式和演唱的曲目内容也逐渐成熟。

在中国古代,舞台夜上海论坛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音乐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总的来说,舞台艺术的形成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而服务的,其中,元代的元杂剧是我国古代音乐和舞台艺术结合的典型代表之一。舞台艺术主要是指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角色分工和舞台的各种环境布置来达到表现音乐或者是戏曲的效果。一个好的优秀的舞台艺术不仅仅要有好的演绎剧本,更加需要一群优秀的演绎队伍,在这群队伍中,演员对于剧本的演绎对舞台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演员的表演也不仅仅要看演员的演技是否高超,还要看演员的表演的能否带观众进入到演绎的氛围中,让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还有剧本作为舞台艺术形成的一部分,在剧本的选择上要关注观众的实际需求。在灯光和舞台设计上也要逐渐地成熟和发展。除了元代的元杂剧之外,中国的其他戏曲在表演上也采用了舞台艺术的形式,将剧本的内容在舞台上运用演员的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元杂剧是借鉴了其他戏曲的表现的形式将舞台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代表之一。

夜上海论坛 2.元杂剧的表演结合了中国音乐和舞台艺术。

第2篇

演唱与伴奏在舞台实践中本是一个整体。“唱与和”是同时展现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均是不完整的。双方在平时练习时,需要在歌曲伴奏方式、演唱方式、舞台效果等方面不断地磨合,最终达成两人的共识。钢琴伴奏首先要熟悉歌曲的表现意图,表现内容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钢琴伴奏最好是有着丰富的伴奏经验,在练习中应紧密结合演唱者自身的演唱特色,选用适当的音色、音乐织体为其伴奏。我们运用钢琴伴奏较多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作品。如美声唱法歌曲、民族唱法歌曲。一般情况下,短小篇幅的作品具有精炼的特质,二段体、三段体较为常见。往往在短暂的时间里,给观众带来小巧精致和灵动的感觉。如《包楞调》《、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槐花几时开》《、南泥湾》等,作品大一点的歌曲往往从叙事开始,逐渐展开到,最后把作品推向升华。如《黄河渔娘》、《不能尽孝愧对娘》、《孟姜女》、《风萧瑟》、《黄河怨》等。这些经典歌曲往往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小型歌曲在配合上因短小精悍,钢琴伴奏不会十分复杂,在理解和配合中较为容易。这些小型歌曲在配合中,钢琴伴奏方面主要是在前奏中把握乐曲整体的风格,速度、曲调、音乐尽量精炼。和声处理中也要考虑乐曲主要表现的内容与乐曲特色,尽量在主题句用精准的音乐就抓住人们心灵,不易用复杂的音型和乐句为之编配伴奏。配合中,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双方要及时的商定,不要拖沓。这样在配合的进程中,双方很快就能把作品的合作价值提升。在篇幅稍微大一点歌曲,不管是对祖国、家乡、亲人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还是叙事、饱含赞美之情的歌曲。无论在音乐处理和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把握方面,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深深的感情,如歌曲《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前奏部分中,钢琴伴奏在这时为了渲染气氛,应把握作词作曲的真切情感,双手采用震音和大幅度琶音的形式,把乐曲的气势推向。演唱者在钢琴伴奏音乐气氛的推动下,酝酿好情绪,使声音与情感统一,在乐句开始时自然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配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在基本的节奏、乐句、音符、情感表达上简单的应和。还有对乐曲曲式结构、对音乐的理解层面、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搭配。时间和效率往往是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配合工作的支撑点。配合是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彼此文化、音乐、素质等综合水平的体现。配合是需要默契为前提的,需要耐心磨合的。

夜上海论坛 二、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舞台艺术实践中,临场发挥是展现艺术水准、心理素质、舞台实践经验的综合体现。临场发挥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表演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对于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是在双方配合的基础上,在熟悉和充分把握作品的基础上,在舞台上表现作品的时刻。一般情况下,有着丰富经验的表演者在临场发挥中常常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没有任何一个演唱者可以完全保证自己在舞台实践中发挥正常。因为实践的时间、场地、音响、听众、舞台配合、个人状态等许多因素的不同,也会给表演者思想和精神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表演者的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每一次的发挥都不尽相同,这就是临场发挥。临场发挥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舞台实践者的状态和心态。良好的状态和心态,是需要自我调整的。在每一场舞台实践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回味和总结、思考。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应对舞台现场所发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有效果的。舞台实践前夕,我们可以用意识和回忆的方法,放松身心,逐渐使自己融入所要表达的音乐中。还可以用深呼吸调整气息、用跳跃的方式放松身心。对于演唱者在舞台实践中,临时与音乐配合不上,忘词、跑调等一些现象我们不能完全避免。但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将失误率降到最低,或者说找到一点补救的措施。譬如当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配合不上时,钢琴伴奏充当映衬的角色,就要找到节奏和音符上能够应和演唱者的内容。遇到忘词的演唱者需要钢琴伴奏辗转一下音乐,让音乐回到开始时或能够衔接的音乐部分,音乐不能停顿下来。如遇到有跑掉的演唱者,钢琴伴奏亦可根据演唱者的调式,编配适宜的和声和节奏型积极和主动的配合演唱者。临场发挥不仅是思维与状态在头脑中飞速运转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从容地沉浸在表演之中。

夜上海论坛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无庸讳言,也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其一,编导对于舞台形式和包装的过分强调,除了让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却难以产生情感和内心的共鸣与震撼。其二,编导对民族生活、习俗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不够深入,作品形式大于内容,忽视了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着重对内心情感挖掘的基本要求,观众反响缺乏;其三,该类作品获奖不少,而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叫好”不“叫座”,往往变为偏离市场需求的政府或商业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总结和反省,也难以成为前车之鉴。

在世界范围内,大型舞台艺术同样是荟萃并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如爱尔兰的“大河之舞”、“舞之魂”、“红磨坊”等百老汇歌舞剧等,在世界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市场效应也有目共睹。

夜上海论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自己的文化塑造全新的艺术形象,是21世纪的中国面对的巨大问题,同样也是地处西南的多民族的贵州一直在力求突破的问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艺术形象,是其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其意义及价值尤为深远。

夜上海论坛 如何在这样的状况下总结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的得失,深入思考怎样重新定位和打造当代民族文化的问题,探索以适应时代需求的舞台艺术来传承光大民族文化,力争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就成为一个亟待形成理论成果的课题。

鉴于民族民间舞台艺术作品纷呈而理论滞后的现状,我们认为,除了对舞台艺术本身的状况和得失进行评述、比较研究外,更应该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市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等大视野来思考、研究民族舞台艺术的系列相关问题。一是借助比较文化、文化市场学、传媒学等理论,宏观考察并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舞台艺术;二是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种多样,在进行全面研究的同时,需了解和掌握各地区民族民间舞台艺术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而尤为重要的,是从认识上解决民族舞台艺术当代化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概念,并非是指文化的民族个性和形式、风格等表面特征,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中与人类共性相通的核心内容。民族文化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生命和人生的认识,具有普遍的人文和人本的意义。我们要从民族文化的历史源流、地域特点和审美个性中,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生命和生存的普遍意义,这样才能找到民族文化中最动人、最持久、最有力量的内核。对于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这是一个基本的形成准则,也是我们评述舞台艺术的出发点。

夜上海论坛 其次,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同样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传媒手段之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是以漫长的农耕文明为依托的;而时生了巨变,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也发生了迅急的改变,乡土生活的形式和内容都在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把民族文化放在当代的文化框架中来弘扬。民族大型舞台艺术面对这样复杂的变化,应充分考虑其作为文化产品,如何成功完成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引起关注,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近年出现的西部地区大型民族民间舞台艺术作品,如歌舞“云南印象”、舞剧“天蝉地傩”、山水实景晚会“印象•刘三姐”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效应,走出了民族舞台艺术进军当代文化市场的成功之路。这些作品除了展现民族地区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其创作定位、品牌推广、市场运营等都具有适应当代文化市场的创新和探索。如大型现代民族舞剧“天蝉地傩”,以贵州著名的、古老而悠久的傩文化,及蜚声中外的侗族音乐文化等原生态艺术为主要创作素材。贵州的傩文化艺术,被国内外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是数千年在高原山地间传承、流变的古老的东方艺术,形成了多元的宗教、民俗、艺术和表演的复合文化体;贵州的侗族大歌蜚声世界,与侗民族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引起诸多学者和音乐人的关注,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