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打赏经济论文范文

打赏经济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打赏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长江上游大九寨环线旅游业循环经济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社会活动,对促进旅游地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基。然而,在旅游规划、建设与消费过程中,因缺乏科学指导盲目开发、管理不当等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影响到旅游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的大九寨环线拥有重要的旅游资源,拥有闻名世界的九寨沟、黄龙等自然风景区,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活动人员众多,也带来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试图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探讨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长江上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整个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夜上海论坛 一、旅游业循环经济的特点

1.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来实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由于四川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任务非常繁重,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因此众多的专家提出了四川发展循环经济应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特点,按照循环经济所遵循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从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着手,抓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节料、节地,推行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并提出了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把旅游业作为循环经济研究内容的还不多见。

2.旅游业循环经济的特点。旅游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是循环经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从旅游产业这个角度来看,旅游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根据执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考虑消除或使之尽可能地减少旅游企业、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循环经济严格遵循着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一切旅游经济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以达到“合理开采、高效利用,最低污染”的目的,把旅游业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从而使旅游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旅游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来。

二、长江上游大九寨环线的旅游环境

夜上海论坛 四川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建设企业循环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四川也是一个旅游大省,特别是长江上游的大九寨环线,是以成都-都江堰-汶川-松潘-九寨沟为西线和成都-绵阳-江油-平武-九寨沟为东线的环形旅游线组成的地带,大九寨环线上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色彩多样、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同时,大九寨环线上人文古迹众多,有唐朝诗仙李白的故里,三国时期蜀汉遗迹富乐堂、西蜀子云亭和大司马蒋琬墓地,深山宫殿报恩寺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为发展观光旅游业,培育第三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与国内游客。但是,由于大九寨环线上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生态仍十分脆弱,大气和水质等环境污染问题在整体得到改善的同时,部分地区生态问题也显得日益严重。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对九环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加剧,而且也对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其次,大九寨环线上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提升生态建设效益等深层次的问题,面临着解决生态建设与增加生物多样性、发展地方经济及生态系统的维护等结构性矛盾。为了保持该地区生态建设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旅游业循环经济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长江上游大九寨环线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旅游循环经济模式是整个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目标所在。要按照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技术经济的作用,协调旅游生产与消费,协调区域内的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城乡生态化等,严格按循环经济理念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循环利用,保护资源和环境,树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构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运行的系统模式,以保证旅游业科学、有效地发展。

第2篇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micro-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arrangement, it is strict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gain, the two remained independent, basically has not matter in content. For example: in production theory, only study a single firm's total revenue maximiz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not at the same time to contact macroeconomic issues and consid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contact the 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to consider the consumer's utility maximization problem and the associated price elasticity of commodity price decision makers to consider the issu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se issues.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生产理论;利润最大化;问题;思考

夜上海论坛 Key words: production theory;profit maximization;problem;thinking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88-02

0引言

西方经济学传统生产理论对厂商总收益最大化的讨论是基于高等数学中原函数(总效用函数)的一阶导函数(边际效用函数)的值为零时,原函数可取到最大值的原理,论证了生产者在投入(成本)即定的前提下(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要取得总收益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收益MR为零。即边际收益为零时的商品销售量能够保证生产者实现总收益最大化。对此结论,本文认为:对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分析,除必然需要站在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外,还需要把它放在更加广泛的环境中去进行更加全面的考察,这样才可能得到更加客观、更加实际的结论。

1传统生产理论的具体内容

1.1 传统生产理论基本分析框架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般而言,厂商的销售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即厂商的价格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变动而发生改变。通常,如果厂商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厂商则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厂商要想销售更多的产品,就必须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假定市场是出清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厂商的生产数量等于销售数量。以下(如表1)是一个厂商的销售(收益)情况表。

单纯从数学角度分析:当一个连续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的值为零时,该函数能够取到最大值[实际上,MR=(TR)′]。按照这一数学结论,在假设TR函数为连续函数的前提下,当MR=0时,厂商的总收益TR为最大。从上表的情况来看,当厂商的生产(销售)数量为5时,厂商得到最大的总收益20。

1.2 基本作图根据以上表格,传统教课书作出了MR曲线和TR曲线,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销售量Q=5时,MR=0,同时,TR取得最大值20。

2对传统生产理论的思考及修正

夜上海论坛 2.1 对边际产量和总产量曲线图形做法的思考及修正依据上表1可知,实际上能满足总收益TR的值为最大的销售(生产)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亦既在销售量为4到5这个阶段存在一个总收益保持最大值的平台期。所以,严格来讲,TR函数的图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抛物线,而是在抛物线的顶端应该有一条平行于Q轴的线段AB,如图2。图2才真正反映了表一中商品销售(生产)量、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夜上海论坛 2.2 对厂商总收益最大化条件的思考及修正从表1和图2能够看出,厂商总收益最大(20)时的销售(生产)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并把宏微观经济学其他理论结合起来分析,总收益最大时的销售(生产)量则有不同的结论。

夜上海论坛 2.2.1 单纯从厂商的角度来考虑,最优生产(销售)量应该为4。这是因为在保证总收益为最大的基础上,厂商生产(销售)更多的产品意味着厂商在生产技术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更大损耗。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假设厂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首先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则是成本最小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单纯从厂商角度考虑,其最优的生产(销售)量为4,而并不是大多数传统教材中认为的5。

2.2.2 从商品价格弹性理论和厂商所生产产品的可替代程度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该厂商生产(销售)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甚或无弹性,并且该产品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替代品和不完全替代品)很少甚或没有,则意味着该厂商有能力在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向市场(消费者)索要更高的价格,牟取更大的超额利润。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最优的生产(销售)量应该为5。

2.2.3 单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厂商的最优生产(销售)量应该为5。这是因为当厂商生产并向市场投入更多的产品时,既市场供给量加大时,依据供求定理,产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产品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约束下,花费相同的收入会取得更大的效用(即收入效应:产品价格下降,消费者收入不变但其实际购买力增加)。

2.2.4 抛开以上三种考虑角度,单纯站在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分析,厂商的最优生产(销售)量应该为4。这是因为在销售量为4时,厂商已经取得了总收益TR最大。如果厂商继续生产,不但意味着厂商自身生产成本和固定资产损耗加大,而且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甚至无效。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生产量从4增加到5)而投入的生产要素可以在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配置到能够更有效利用该生产要素的生产上去,最终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总之,对西方经济学中厂商总收益最大化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在厂商自身的角度来思考,而应该同时结合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其他相关理论综合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宏微观经济理论的融合,不至于让人们产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完全割裂和西方经济学中各个理论相互割裂的印象。也只有这样,对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客观,更加实际的结论。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