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概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中,旅游文化概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也体现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旅游文化是为了服务和指导旅游实践活动,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是复杂性。旅游文化是由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多种文化现象组合而成,包括旅游主体文化(即旅游者的动机、爱好、消费心理等)、旅游客体文化(即旅游目的地以山川河流等为主的自然景观,以园林建筑等为主的人文景观以及以宗教、民俗等为主的社会景观)、旅游中介文化(即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等),其复杂性显而易见。再次是广泛性。旅游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广泛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不求学生有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是大众性。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了阶层、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征。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活动当成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旅游的开展。
夜上海论坛 2旅游文化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较高层次的从业人员,他们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理论性强的学科比较有利,但却不利于实践性强的学科。这种缺陷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应对考试进行片面的机械性记忆,使学生既失去了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其结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夜上海论坛 3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改革分析
3.1提高旅游文化概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项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师应该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艺术性地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语言应该准确、生动、形象;语速应该快慢适中;语气应该抑扬顿挫;在讲课中将讲述、提问、讨论贯穿其中,使课堂气氛和谐愉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丰满生动、引人入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3.2利用相关文学、艺术作品,扩展学生视野
夜上海论坛 在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作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时,可以引用古代文人学者创作的诗词歌赋来表现这些自然景观的美,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现泰山的高;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来表现庐山瀑布的壮观,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表现黄河水的滔滔不绝;白居易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表现江南水景的多姿多彩;苏轼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来表现西湖的美景等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将旅游景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用诗歌感染学生,强化了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感官认识,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鉴于《旅游文化概论》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它图、文、声并茂,直观性较强,能让学生近距离多角度了解相关内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因为语言再生动形象,也无法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比如,在讲“佛光”时,“佛光是在阳光斜射的条件下,由云海雾珠发生的衍射分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佛光由外到里,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排列成色彩华美的光环,光环随人而动,人在光环中如身临仙境,是高山地区特有的天象奇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佛光的成因、颜色和形状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图片,学生仍然不知道“佛光”为何物,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就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学生不仅了解了佛光,而且看到了佛光,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其次,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在讲中国饮食文化时,中国的饮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所谓的菜系:菜系的代表菜,如鲁菜的葱爆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火靠大虾等;川菜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怪味鸡块、干烧岩鱼、干煸牛肉丝等;苏菜的三套鸭、蟹粉狮子头、常熟叫化鸡、大煮干丝、香脆银鱼、松鼠鳜鱼、羊方藏鱼等;粤菜的三蛇龙虎会、油泡鲜虾仁、脆皮乳猪、东江盐焗鸡、瓦缶掌火屈水鱼、脆皮炸海蜇等;浙菜的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蜜汁火方、清汤越鸡、干菜焖肉等;闽菜的佛跳墙、炒西施舌、鸡丝燕窝、沙茶焖鸭块、荔枝肉等;湘菜的麻辣仔鸡、生熘鱼片、清蒸水鱼、腊味合蒸、洞庭肥鱼肚、吉首酸肉等;徽菜的黄山炖鸽、问政山笋、红烧划水(旺火急烧青鱼尾段)、符离集烧鸡、李鸿章杂烩(李鸿章设宴款待美国公使的杂烩)等。这些菜学生有的见过、吃过,但大多数既没见过也没吃过,所以如果没有多媒体图片的帮助,学生很难对这些菜有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欣赏大量菜品的图片和教师仔细的介绍,学生就会对我国的饮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颇多。最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和容量大增,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信息量的增大,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了知识面。
3.4将讨论引入教学中,拓展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讨论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旅游者形成的条件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最后教师再对结果进行补充修正,最后得出结论:旅游者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有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闲暇时间、健康的身体等;主观因素主要是外出旅游的需要和动机等。经过讨论—完善—总结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完成授课内容。这样的方法比单一的授课法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3.5将案例分析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将案例分析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国旅游报》中《火车火了旅游业》为案例:旅游业成为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通车至拉萨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并且迅速跃居“三产龙头”。“火车开通以来,飞机、汽车、自驾车旅游一起旺。”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廖礼生对记者说,“火车进藏”使得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统计显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7.7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6%,创历史新高;全年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农牧民达6900多户、2.9万人,人均收入达5300多元,同比增长153%。今年前5个月旅游业“淡季不淡”,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7万人次,同比增长82.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8.6%,其产业规模还迅速扩张。因看好“火车商机”于2006年7月在拉萨开业的雅鲁藏布大酒店,去年客房日平均入住率50%左右,总经理周韶西说,今年至11月全部客房已被旅行社订满。据自治区旅游局预计,2007年全区接待游客总数将突破300万人次,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让学生以此报道为例来分析交通业与旅游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交通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先锋和促进作用,发达便捷的交通会极大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学生对经过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深,更有体会,从而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3.6改革期末考核方式
夜上海论坛作者:郝智 伍玉娇 罗筑 黄彩娟 单位: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夜上海论坛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授课方式。高分子化学课程我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以主讲教师为主导,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安排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精讲多练,并结合“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对重点、难点部分如动力学方程推导等,尽可能详尽,对重点与难点问题,找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堂复原,以检查学生的理解与讲课的清晰程度;(2)提供多种答疑形式:课后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每周安排一次答疑,课后作业进行详细解答,并对一些习题的提问变换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们在网上开设论坛,进行互动式课外辅导;(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将教学演示工具从黑板和粉笔转换成计算机多媒体,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高分子化学反应过程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给学生。克服了以往学生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弊端,从而使学生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领会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反应的本质,抓住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根本,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目的。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多媒体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使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适合于课堂教学。
我们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演示:(1)与高分子结构有关的内容;(2)与立体化学有关的内容;(3)分子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以及难以在黑板上准确表现的图形,如高聚物的立体结构、构象、自由基加成聚合反应与官能团反应的缩合聚合机理等;(4)开设学科专题知识与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了校内外高分子专业专家学者开设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讲座,学科理论研究最新知识讲座及学术研究等系列知识讲座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夜上海论坛 我们在考试形式上,为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但又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课本,我们适当的增大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如每章结束时做一道综合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限时上交,并把成绩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分的20%~40%。同时,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内容中减少了基础知识题目所占比例,即减少了套公式即可求解的题目,适当的增加了一些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增加综合型题目以及一些科研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内容。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督促了学生的平时学习,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许多学生不再搞临时突击,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在平时课堂的兴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7]。配套实验教材的编撰根据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特点,我们自主编写了实验教材。自主编写的实验教材既继承了强调理科基础的传统,又可兼顾到我校的工科特色,实验内容和课堂教学及工业应用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具有很大帮助。实验教材中内容包含了多个层次,例如,针对大多数学生开设了验证性实验,针对高分子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开设了综合和设计实验,这些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这种自主设计实验配方及实验方案的方法,彻底地改变了以前那种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做实验,不动脑筋,敷衍了事的旧做法,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8]。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完整化,理论与应用更加系统化,而且根据教材内容还可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知识,深化所学内容或拓展知识范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每个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层层贯彻。通过我们高分子化学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显著加强。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不懈的努力。
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是强化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提
为了适应高考及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必须明确科学素质教育和学科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
夜上海论坛 1.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通过传授双基知识和技能,着重发展智能素质。把加强“双基”教育与发展培养智能素质统一起来。化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四种能力”(即观察、思维、自学和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是基础,实验能力是手段,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2.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①教学程序的设计;②是否吃透“两头”,熟练地运用教法;③能否因材施教,分类推进;④能否体现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规律;⑤能否适度把握化学与其他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切系和综合。
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在:①学习动机、目标是否明确;②求知欲是否强烈;③自学习惯品质是否优化;④学习任务是否完成;⑤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是否增强。
夜上海论坛 3.从以授课为己任转变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及规律,结合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史和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自然和高科技中的广泛应用,进行科学思维和品质的教育。
4.从教学目的是“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要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认识论,以本学科为主干,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探究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夜上海论坛 总之,要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我们必须彻底克服传统的“重授予,轻自学”、“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轻非智力”、“重应试,轻素质”、“重终端,轻过程”、“重单科,轻综合”等观念和做法。
二、在教育观念素质化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当前,我国的化学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发展很不平衡,现状并不完全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改革的实际仍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目标下,进一步强化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强化设疑,设问研究,抓好过程教学
要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必须强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分解、设疑、设问和联系的研究。因为,依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任何教学内容及过程都可用一个个恰当的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在编拟自学思考题或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练习讲评教学中的设疑、设问,可不断地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之于科学认识探究的方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夜上海论坛 首先,要切实编拟设计好本学科、本课时教学内容的问题,包含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小综合。然后,立足本学科,跨入外学科(一门、两门或多门),以本课时知识的切入点、联系学生接触到的事物及现象编拟设计综合性适度的问题。如果本课时教学内容并不存在跨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和关联性,或者从某一层面或角度切入难度过大,就应放弃或暂时放弃这种跨学科综合设问、设疑的编拟设置,以免影响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强化本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的同时,抓好整体教学
所谓整体教育,就是反映学科素质形成的教学或相关学科综合素质形成的教学。伴随着高考对综合能力素质测试要求的逐步提高,整体教学的探讨也必须逐步深入。在学科增多、学时减少、学业减负、综合素质增强的情况下,必须抓好整体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素质化。
夜上海论坛 (1)要以素质、能力形成为出发点,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改革的研究。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本学科的双基和能力,力求每个环节做到少而精。搞好单元整体教学,把握学科本身独特性的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形成学科性知识网络化和学习、认识方法科学化。克服过去常规教学中重知识面、死记硬背,轻学能、搞题海和脱离实际的做法。
夜上海论坛 (2)强化各学科协同教学研究,抓好整体教学。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而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是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如出现的并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是一变化发展的过程。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存在状况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揭示,必然要涉及到学科内容部分的关系,涉及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建议组建精干的“综合科目”教研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探讨活动。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是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及其特征的。一方面可从知识结合点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从综合能力试测题编制方面进行研究,还可组织一定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3)组织部分尖子生参与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关注教学改革与社会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网络联系,而且可强化学生关注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新观点和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还有利于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带动全体学生的作用,让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3.强化学科共性研究,抓好实验教学
各学科的结构、功能是不同的,单学科和跨学科问题有其特殊性,有不能互代的一面,但还有相互渗透、切入、存异求同的一面。我们在立足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应强化学科共性的研究,以便逐步实现教学过程高效化,或不久的将来为“综合课程”的编辑工作起到铺路石子的作用。理、化、生理科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强化研究。
夜上海论坛 (1)学科知识和表达形式的结合点的主要表现:
①物质的微粒结构。如分子运动论、原子及原子核结构等知识三科都有不同的形式的表达。
②概念与规律的结合。三科有许多相同或相通的概念,如质量、温度、密度、比热、功和能等;三科也有一些普遍适用,只不过不同的学科在不同的部分有不同表达形式的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
③问题处理的结合。三科对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借助模型、图表等,对规律用语言描述、表格、公式和图示的表达等等。
(2)物、化、生三科综合考试命题的三维构架,也为学科素质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教学模式。因教学过程和测试命题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其目标是使学生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知识网络,形成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综合能力。
①可首先从相应学科知识或再次相关学科知识网络出发,设问、设疑展开教学过程或取材命题。一个问题立足某学科或多学科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去设问、设疑或取材作为自学思考和测试命题的知识背景。
②可以广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健康、环保、高新科技和自然生态的材料为背景,从认识角度和探究解决方法的层面设问、设疑,展开教学过程或取材命题。
(3)理、化、生三科都是实验科学,立足实验探究方法的结合,抓好实验教学。
夜上海论坛 “科学起源于实验”。实验是科学实践的一部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揭示事物存在、变化及创造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使学生“一通百通”,终身受益。
①开足教材全部实验,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应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仪器使用和实验操作技能练习机会。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严格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
②将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强化实验思维的力度。
探索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确定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的设计,恰当地选择仪器和器材,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和正确的动手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作出明确的解释、结论或评价。
③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能力。
完成实验习题是高层次实验能力素质的展示。学生通过对已知和未知知识的分析,对比、综合等思维加工,设计出实验方案;再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而,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