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范文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第1篇

一、将低碳经济概念引入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夜上海论坛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概念,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的夜上海论坛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二)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状况,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三)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审计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主体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审计虽然源于企业内部,但其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低碳经济框架下,环境审计的主体将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的加入将成为必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国际国内的种种“低碳化”政策法规最终都会落实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上,因此,低碳经济的终端会落在企业身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从工业化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具体到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当低碳消费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银行信贷资金的获取甚至企业的税负时,内审部门需要对企业自身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利用的有效性及排放的可控性进行检验,并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核查,最终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在横向比较中找到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出改进建议,促使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赢得发展优势。因此,在低碳经济下,内部审计部门介入环境审计成为必然。随着低碳经济的纵深发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根据企业经过审计鉴证后的低碳消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来调整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为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经营者需要委托独立第三方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其责任履行情况如何,需要由独立于环境管理者之外的第三者加以监督、鉴证和评价。而注册会计师具备人力资源优势、专业能力和多年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服务的实践经验;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投资日渐增加,环境审计的业务量也必将加大,注册会计师的介入不可避免,也将成为环境审计的主体之一。

夜上海论坛 (二)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主要是政府环境审计,因此,环境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地域,如“三河三湖”、“两控区”、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等,主要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等。也就是说,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基本采用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其内容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政策合规性审计。在低碳经济下,环境审计主体将发生变化,企业将成为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主要审计对象,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产品在生产、制造、使用中是否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低碳标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企业是否以经济节约和高效率的方式履行了低碳消费社会责任?显然,此类问题必将成为未来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环境审计在现有内容基础上应增加低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低碳收支的审计和低碳产品的审计认证等内容,即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也要逐步开展环境效益审计。

夜上海论坛 (三)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环境审计的方法还没有定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常规审计方法对环境审计同样适用,但环境审计的特殊性要求环境审计要有其独特的方法,目前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费用效果分析、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调查评估法、人力资本法、环境决策分析和风险分析法等。低碳经济涵盖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多个领域。在宏观方面,根据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微观方面,为顺应低碳经济时代要求而发展起来的绿色会计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也有了较大收获,碳资产净利润率、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预防性环境支出资产碳负债率、碳负债比率、碳资产周转率、单位收入能耗、单位利润碳排放碳资产占总资产份额环保设备投资比率、能源使用减少率废弃物排放下降率等财务指标相继提出。因此,笔者认为,在低碳经济下,随着宏观面和微观面上众多评价指标的构建或重构,分析程序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好的应用价值,势必将成为环境审计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89-03

夜上海论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既相互对立,又血脉相连。一方面,人类利用自然提供的资源,赖以生存;另一方面,人类不断突破自然的局限性,实现自身的发展。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矛盾,都可从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中找到其根源。现代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人类“战胜”自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埋下了众多隐患。目前,人类面临的现代技术危机,正是由这些隐患演变而来,要克服危机,必须追根溯源,探寻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的发展历程。

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因素生存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中,人类主要依赖的是自然物质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为此,人类就要不断利用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对人类自然生存的作用,主要是为动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人类的自然生存是一种“动物性”生存,但人并不是动物,而是区别于动物的物质、精神的统一体,它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需要。人的欲望会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是无限的;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代人满足欲望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人类生存有两大基本矛盾,一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二是人类欲望无限性和人类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于是人就通过改造自然来实现自己的需求。人类改造自然界,一是靠人类自身,二是靠其他人造物。人类必须依靠自然来改变自然,即把一部分自然物改变成改造自然的工具。工具是人造物,是人利用自然物制造的人造物。有了工具又可以制造更多的人造物。人类通过应用工具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人类改变自然其实就是用人造物取代自然物。

技术是制造工具和利用工具的方法,本质是说就是制造人造物的方法。技术带来了工具的发展,反过来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技术进步。从手工工具到机器,是工具的一次巨大飞跃。机器的出现,使机械代替了动物能,获得了手工劳动所不能达到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出现,技术开始同人分离,开始以物的形态、知识的形态存在和传播。人造物成了技术的物质表现,成了技术物,人类利用技术物既取代自然物,同时又取代自身,使人类生存的两个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于是人类从主要依赖自然物生存转向主要依赖技术物生存,从主要依赖自己体能生存转向主要依赖技术生存。

夜上海论坛 技术物与自然物有本质的区别。自然物是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演变出来的物,相对地,技术物是按“人工选择”由人制造出来的物;自然物的变化是主要由自然界支配,不牵涉人类主观行为,是一种自然变化;技术物的变化则主要根据人的主观意愿变化,是人控制变化、人制造变化;自然物“不为人”,技术物“为人”。

夜上海论坛 自然演变充分展示了自然界的协调性,人类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技术物是自然物的改造,不再具有它的原料所具有的在自然系统中同各种自然物的协调关系。自然物被用来制造技术物,其自然演变便中断了。利用技术可以引起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运动,例如工业生产,并要求其按照我们需要的方向和规模发展。技术的真正作用就是使自然的“惯常行程”中断,采取“非惯常行程”,甚至采取过去不可能发生的行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类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不顾自然原有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常常是违反自然界的“正常结构”的,具有反自然的特性。所以人们越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越增加应用技术的力度,对自然界“正常结构”的破坏就越严重。人总具有生物生命,对自然“正常结构”的破坏,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夜上海论坛 技术使人离开自然越来越远,终于使人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技术物是物,技术是人强加给自然的东西,但它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对于自然来说,技术是异己的力量,技术物是非自然的物。技术本身具有反自然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技术生存的反自然性质。生态危机的根源,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若使技术成为绿色技术,那就要引起技术的异化,改变技术的“惯常行程”。技术的局部改变是可以的,技术的整体改变则会使技术生存回到自然生存。新技术生存应当包含自然生存的某些因素,这才是人类的明智选择。

夜上海论坛 一方面是人类无度的扩张和索取,另一方面却是自然资源和承受能力的有限性,随着大工业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开采,人类消费空前扩张,自然资源加速耗竭,环境不断恶化,于是,导致土壤沙化,湖泊干裂,植被毁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灾害频仍。自然已经异化,自然的报复已经开始,人类如果依然故我,则自然界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报复将不可避免。这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第一种危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从工具的出现开始,人正常的自然进化便受到了干扰,人类开始依靠技术生存。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科学的发展则要改变这种自然法则,因为技术本身具有反自然的属性。医学使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基因的退化。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对医学的依赖性,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种群进化的程度减弱,导致种群结构退化。许多现代人如果离开了技术物,就很难在自然界中生存。

随着克隆技术和人造器官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殖方式有可能从两性生殖转化为无性生殖,从自然生殖转化为技术生殖。人的器官也会被技术物取代,即人造器官取代生物器官。当人利用克隆技术“生产”自己的后代时,人类自身也成了技术物。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智能,机器人取代完整的人。有人甚至主张用人造器官代替人体,如果真是那样,那人体,人的生物性、人的物质性都消失了,成了现代技术制造的“幽灵”。

技术物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首先,人们开始从对自然的崇拜转向对技术物的崇拜。很多人成了简单的机器的操作者,忽略人自身的价值。同时,追求物质享受也成了许多人人生的终极目的,例如有人把拥有一幢豪宅或一辆名车当作人生最大的成功。物质崇拜流行。其次,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已严重到可以毁灭人类的程度。现有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上百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等诸多问题,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问题。另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们之间的贫富、强弱的差别就越大。

技术的本质是人造物,是人制造人造物的人造物。技术的功能是“造”,主体是人。但是技术生存又可以使自然“非自然化”,使人“非人化”,这就导致了技术生存的危机――自然危机(生态危机)与人的危机(人性危机)。这种危机来自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我们应该通过发展“新技术生存”来克服,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物矛盾,提倡人与自然相谐调,重建生存中人的价值。

新技术生存既包含技术生存的因素,又包含某些自然生存的因素,是对技术生存和自然生存两者的去粗取精,是两者的优化平衡。吸收自然生存对自然的尊重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放弃生产效率过低的缺点;吸收技术生存高效的特点,克服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新技术生存就是要无损于人类生存的高效率,又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的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人性张扬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技术生存要利用绿色技术来改变当代生存的困境。所谓绿色技术,就是符合“3R”的标准的技术,即:一是节约(Reduce),即省料、节能;二是重新使用(Reuse),即对资源的再利用;三是循环(Recycle),即生产者、消费者、回收者构成“生产―消费―复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发展人性化技术,在技术的设计、开发时,将人性赋予技术,使技术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张扬人的个性。

夜上海论坛 由于技术的自然属性的作用,任何技术和技术应用都潜藏着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性,新技术生存要求人类充分认识技术的限度与技术应用的人的局限。人类开发和使用技术,不能仅着眼于解决生产的效率问题,以至于将获取更多的利润作为技术评判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技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问题,以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恢复被技术压抑的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通过尽可能地减少技术的负价值,消解技术异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种种困境。

夜上海论坛 为了消除现代技术生存危机,实现新技术生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必须减少对物质、能量的索取和消耗;为了消除人性危视,人类必须把自己从社会机器中解救出来,克服人的物性、被动性,达到心理更新。新技术生存吸收自然生存的合理因索,依托绿色技术与人性化技术,与自然和谐,与人性谐调。人类将以其全面发展的理性,进入一种自觉、节制发展的新境界。此时,符合以上标准的低碳经济就成了明智之选、大势所趋。

夜上海论坛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贪婪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物质需要,不断运用高新科技,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休止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有害气体的高排放,把自己从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体系逐渐带入了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体系,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全球变暖的尴尬境地,这些都是技术生存发展必然出现的弊端。面对全球变暖的生存困境,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人们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提出了现代(非原生态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夜上海论坛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夜上海论坛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这都是技术生存危机的具体体现。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夜上海论坛 克服技术生存的危机,达到技术与自然的均衡要求我们提高重视,制定详尽的规划,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首先,针对中国社会的现状,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在制定这套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前历史时期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恰到好处地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也应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以人类的智慧结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夜上海论坛 其次,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用以指导战略的实施,完善过程中的不足。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出于克服技术生存危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吸取教训,让技术对造成的自然危机和人性危机被人类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为人类创造价值。我们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有识之士的共识,许多国家也把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提上了议事日程,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协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汲取人类智慧成果,对其他国家优秀的历史经验,采用因地制宜、去粗取精的学习态度,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这样,不仅能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也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发展,这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本质思想的。

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每个人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必将成为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先锋。在生活中培养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态度,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和“奢侈消费”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一个人不间断地努力,尤其是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上,将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人类通过应用工具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技术带来了工具的发展,工具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在此过程中,技术生存引发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使得人类开始反思,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的结果,是克服人类技术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纲领,是向世界低碳经济型国家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林学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

夜上海论坛 [2] 林德宏.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4).

夜上海论坛 [3] 姜长阳.人类正在退化[J].商场现代化,2000,(11).

[4] 李平.绿色的技术生存――绿色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

夜上海论坛 [5] 王能东.技术生存论――趋向绿色技术生存的哲学思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夜上海论坛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

[7]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夜上海论坛 [8]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

夜上海论坛 [9]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

[10]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

夜上海论坛 [11]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12] 吴金明,李轶平.经济发展载体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低碳经济; 必要性; 措施

夜上海论坛 一、低碳经济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1]

夜上海论坛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中国的资源丰富,但是人均的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占有量很多。提到资源又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过去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震惊,高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低碳经济能很好的处理好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几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中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夜上海论坛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就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要修复遭受重创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也就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这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攻击中国的主要方面。中国政府也高度的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严重。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就目前而言,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开发生物质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夜上海论坛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夜上海论坛 1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夜上海论坛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应该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体制,为低碳经济和技术的贯彻、实施提供环境和保障。目前,我国已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等法规,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法制保障体系。[3]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而只有通过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促进企业的低碳经济投资和居民低碳经济消费理念的形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碳减排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而未来社会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也有巨大潜力,因此,应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要走很长的路,应结合我国国情,加快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4]

夜上海论坛 3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国家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要加大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资源特点决定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技术,以此来大幅度减少C02的排放。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黄栋: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6):97.

夜上海论坛 [2] 庄贵阳,储诚山.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2009,(1):17~21.

第4篇

【关键词】低碳地产 两型社会 碳积分 合同能源管理

低碳地产的内涵及特征

夜上海论坛 低碳地产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低碳地产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主题:一是政治经济,是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二是单一指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指标;三是量化,在现有排放量的基准上,量化住区二氧化碳的减排值是必要目标;四是金融属性,低碳已与金融、货币、税收等紧密挂钩,如碳货币、碳交易等。

低碳地产是由低碳概念、低碳技术、低碳运行和低碳引导组合成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土地规划、建材选用、建设施工、经营销售、交付使用、物业管理各阶段,并非只是在技术层面实现低碳。具体说来,地产的低碳体系涉及建筑二氧化碳减排、绿化系统二氧化碳的定量、住区节水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低碳交通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住区低碳评价。因此建设低碳地产应该从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营销推广、媒体传播等各方面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建立低碳发展机制,倡导标准化、工业化生产。

夜上海论坛 发展低碳地产业的必要性

地产业自身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实特点。从中国的碳排放数据分析,目前,房地产占了全社会碳排放总量3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20年,房屋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40%,成为第一能耗大户。有专家曾指出,碳排放强度最高(60%)和最低(40%)两个数值的实际表现,房地产的影响可能是所有产业中最大的,我们所有建筑节能达到70%标准,可以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航空业停业5年。有关数据也显示,我国低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方法,其中建筑节能的方法是最经济的。

适应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的需要。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我国来说,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是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现有的47.5%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5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我国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均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低碳地产,取代“竭泽而渔”的传统增长观念,是响应国家减排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地产企业如不能把握国家对我国建筑业的这种宏观政策方向,势必使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致命影响,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桎梏。

促进内需发展的需要。地产业处于经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它的上下游约有20多种行业。建设低碳地产,必将推动建造过程中对新技术的运用及各环节中碳排放的控制,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除了在新建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低碳节能外,地产“低碳化”价值链的另一头,则是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及其延伸的产业链条。现阶段各省城镇中心区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计缺陷、抗震性不达标、建筑质量整体或局部不合格、耗能严重、房龄过长等。既有物业的低碳改造必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显然,地产的低碳转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减排问题,还将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地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新的调控政策下,我国商品房普遍存在开竣工量大、销售不旺以及空置率上升的状况。解决之道应着力在提高品质、改善住房结构及居住环境上下功夫。低碳地产恰好是地产业转型的一个契机。打造低碳地产从舒适度、环境优化、节能降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虽然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优势,终将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建设低碳地产的对策建议

地产的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最主要的热点及趋势。然而,现阶段低碳地产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境,还停留在起步阶段。鉴于此,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加强低碳地产业体制机制建设。第一,继续完善低碳地产法规体系。在《建筑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规划法》中体现大力发展低碳地产的内容,加快制定《低碳地产管理条例》等,为建设低碳地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第二,制定低碳地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各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减排措施、重点领域和专项规划的具体内容,以推动政策导向的形成和体制机制的建立。第三,量化低碳标准、规范低碳地产第三方评估和认证体系。参考“低碳住宅技术体系”,结合各省实际,量化从项目规划、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到投入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标准,并将标准体系构筑为3个层次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自由性目标,让行业有章可循,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标准的基础上,规范低碳地产的评估和认证体系,将建筑节能、绿化系统、节水、交通、建造期共5个碳指标定为衡量地产减碳情况必须评估的内容。根据认证与评估结果对地产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全面实施低碳建筑、低碳社区标识制度。第四,建设包括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监测等环节的低碳地产监管体系。监督工作应由政府、开发商共同进行:强制性的低碳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政监管,非强制性标准由开发商监督执行。此外,建立地产低碳减排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实行严格的问责,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减排到位。第五,研究健全经济激励政策。从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减碳,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大力培育低碳地产的市场机制。第一,建立地产“碳积分”机制,搭建相关融资平台。组织相关部门围绕“评估体系”建立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让低碳真正成为企业融资信用等级的一个重要砝码。此外,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住房债券,开创低碳信贷产品,积极创造条件协助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能力,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第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拓地产节能服务市场。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与模式,促进地产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化。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中,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交易、建设运行一体化、区域能源系统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推进方式。大力培育与建筑节能直接相关的专业设计施工、工程咨询、系统集成、节能评估等配套产业,切实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第三,鼓励开发规划方案下清洁发展机制(简称PCDM项目),搭建地产“碳交易”平台。首先,尽快对今明两年地产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评报告,把PCDM机制全面引入到低碳地产建设当中。其次,加大宣传,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作用,引导各市县和企业进场交易,尽快促成地产领域的自愿碳减排和自愿碳交易。

强化低碳地产技术支撑体系。第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安排专项引导资金对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加强国际合作,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炼建筑节能适宜技术,避免节能技术应用出现贪多求洋的现象。第二,推进低碳节能技术、材料和工艺的大规模应用。通过技术,产品推广、限制、禁止目录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太阳能与浅层地能耦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工业余热、污水热泵技术、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拓展应用领域。推广过程中,一是要抓好低碳地产试点示范工作,加强技术整合,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低碳地产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注意把握好实现力度问题,不一定要求一步到位,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和掌握的技术水平,逐步实现地产“低碳”。

夜上海论坛 第三,提升低碳地产项目规划和设计水平。基于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进行规划与设计,从建筑材料生产与建造、建筑使用期间、拆除和重新利用三个方面切入。如优先选择低能耗、可回收和可再生、兼容性好和可就地取材的材料;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坚持新能源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转换毛坯房设计为精装房设计等。

第5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在2009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2010年的两会低碳经济、新能源成为了焦点话题。可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目标。而此时新能源也誓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源动力。

    一、低碳经济概念

夜上海论坛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夜上海论坛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夜上海论坛     1.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夜上海论坛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清晰目标,引入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2007年,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此以外,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最多可下降37%,而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就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夜上海论坛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可超过美国(20.1%)而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6.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第6篇

1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动态

夜上海论坛 1.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夜上海论坛 我国是一个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多年来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必然的选择。

1.1.1中国气候问题严峻

夜上海论坛 2011年11月15日,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称,1951年至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变暖速率为每10年升温0.23℃,青藏高原冰川退缩速度达到每年7.8米。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每年释放的水量估计达50亿~110亿立方米。中国大部分地区冰川面积缩小了10%。气候变化还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报告称,若不考虑适应措施,全球温度升高2.5℃,中国粮食单产最高下降幅度约20%。

1.1.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称,截至2009年末,中国人口已达到13.35亿。巨大而持续的人口增长,使得我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对能源消费过多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以目前的能源消耗标准,要保证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必须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坚定不移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夜上海论坛 1.1.3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影响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专家称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和新能源发展是世界经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而低碳经济也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推动创新和低碳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夺取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是各大国参与气候变化领域博弈的重要动因和战略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高速发展的工业和快速的能源消费增长,都使得我国的碳排放及其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我国的减排任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制定并实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策略[1]。

夜上海论坛 1.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2.1减排压力巨大

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并把该指标纳入强制性的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中。而要实现这一减排目标,中国面临着重重的压力与挑战。据国际Wirtschaftsforum再生能源(IWR)组织2010年8月17日的报告,全球2009年CO2排放量下降1.3%至313亿吨,这是近10年里第一次的下降,而中国CO2排放位居榜首[2]。

夜上海论坛 欧盟作为低碳经济的发起者,其倡导的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50ppm。为达到此目标,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400亿吨,其中我国所能获得的最大配额为104亿吨,占全球的26%;而到2050年全球排放必须控制在310亿吨,我国的所能获得的最大配额为80.6亿吨。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增长基准情景的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我国可能会面临47亿吨的CO2的排放缺口,2050年缺口可能达到417亿吨(见表1)[3]。

1.2.2能源结构制约

夜上海论坛 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每燃烧1吨煤炭产生的CO2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0%。而且受到我国资源存储开况及经济、技术原因,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CO2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温室气体减排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工业减产或技术改造直接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功能。为实现CO2排减排目标,我国已经推行系列强制减排措施。但这种直接的工业减排措施投入大、成本高,还将对经济发展、就业带来系列影响。为此,我国要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抢占制高点,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而森林固碳由于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好,目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夜上海论坛 2林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2.1森林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储存了大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存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的碳约有2.48万亿吨,其中,约有1.15万亿吨储存在森林系统中,约占50%。现在科学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年平均吸收CO227吨,同时释放O224.3吨,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可抵消工业CO2排放量的20%左右。

2.2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

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属绿色的、环保的、可降解的原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单位能耗可从800降到100,可以减少大量的CO2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第二,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次种植后可以持续利用几十年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3低碳经济下林业发展策略

夜上海论坛 3.1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启动碳汇造林试点工作,为寻求与国际接轨并具中国特色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途径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夜上海论坛 3.2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力度,提高森林质量

夜上海论坛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林业发展赋予了更加重大的使命。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大对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力度,控制工程建设对林业用地的征占、使用,以减少因森林保护不力导致的碳排放。同时,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汇功能。

3.3建立低碳林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林业产业,建立以低碳森林培育业、低碳林产加工业、低碳森林旅游业为核心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4]。从林业产业自身情况看,以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是低碳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管理等手段,充分利用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油茶等木本粮油、能源林等基地建设工程带动作用,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增加森林碳汇储量;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是低碳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们应全力发展高新技术林业产业、精深林业加工业等环境友好型林产加工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林业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挖掘林区特色自然景观潜力,努力把森林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成为林业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3.4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夜上海论坛 生物质是生物体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包括各类传统有机废弃物、新兴能源植物等,生物质是唯一可以直接生产气体、液体、固体等能源的可再生资源。森林以其植物种类丰富、生物量大、生产力高等特点,成为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来源。针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资源现状和生物质能源的特点,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本着“不争粮地、综合高效、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能源林培育、燃料乙醇提取、生物柴油基地建设、气热电联产技术研发、固体成型燃料制取等林业生物质能源重点领域研发工作。结合我国的国情、林情,努力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3]。

第7篇

汽车行业需要主动“迎击”目前的资源紧缺情况,将各个汽车厂家进行结盟,以资源技术共享,开发项目共同合作为出发点,在保障各个企业的利益条件下建立一个统一的汽车产业联盟。这样,一个系统的数据库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以此为基础制定节能燃料经济性标准,结合目前实行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以激励为目的建立综合性的燃油经济标准。新型能源如氢能、电能类汽车的能源消耗标准也要列入其中,同时推出节能等级认证标志政策,鼓励消费者的汽车节能行为,深化汽车节能的意识。低碳经济是能源节约的直接体现,以政府为导向的节能认证可以引导汽车节能技术的有序进行,同时对生产的汽车在节能上达到欧Ⅱ标准的汽车实行减免税收的优待。政府应鼓励购置节能汽车的消费者,在排污费和停车场费上予以减免,从低碳环保角度的态度上支持节能汽车和鼓励汽车节能技术。

2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汽车节能在技术概念上是对汽车的燃烧比进行优化,这就要求作为汽车核心的发动机拥有的技术的好坏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油耗情况也与此有关。发动机内的油液的充分燃烧涉及到发动机缸内值喷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又与缸体的形状有直接关系,并涉及到油路喷射器等其他汽车零配件的应用。

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是缸内油液得以充分燃烧,将产生的动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可以节省汽车用油。现在的汽车在汽车点火方面多采用点子点火器,传统的分电器因为费油的特性被很多汽车厂商摒弃。点子点火系统在经过优化后,通过电脑控制来设定电子点火器最为适合的点火时间,同时将燃爆界限和排放等因素都设定在了电脑程序中。燃烧稀混合气以此改善火花塞点火,使燃油达到经济型层次,这不仅能够降低排放量减少污染,还可以适用于93#、92#、97#等所有型号的汽油。

夜上海论坛 点火时可使用高能耗点火系统与空气喷射燃烧、火焰燃烧喷射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是点火系统可以达到分层燃烧的效果,高压使得油路能够喷射的更远,管内的油液残余基本为无,这就是增压燃烧技术。这样的节油技术需要搭配涡轮,资深车友戏称为“大众黄金组合”,以涡轮增压发动机来增加压力,达到温度迅速上升的效果,使油液更容易达到燃烧的熔点,汽油的燃烧会较以往而言更加完全。以此类似的电控喷油技术,它可以带代替化油器,精确的控制喷油量,使可燃混合物获得最佳的空燃比。

夜上海论坛 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很多的汽车厂商努力减小汽车的自身重量,采用全铝车身进行制造。目前在日本,很多汽车制造商通过使用全铝发动机和全铝车身使自家品牌的汽车拥有更加节油的效果,大受好评。汽车的轮胎也是汽车节能的关键,轮胎与地面摩擦力的减少直接降低了汽车油耗,在配以科学合理实际的流线型车身,降低风速对汽车的影响,也能够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在汽车的正常使用中,要保持汽车节能的最佳状态,例如标准的发动机气缸压力,可以是油液迅速燃烧,减小热损,提升输出功率;优良达到发动机性能,点火系统和发动机温度无异常,发动机起动后怠速保持稳定,且水温到达65℃以上时,转速可以任意调节;汽车前轮有准确的定位,因为现实中汽车束若增加了2~6mm,会使油耗相应的增加l0%;汽车轮胎维持在标准气压下,因为缺气的轮胎会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滚动阻力,加大油耗;汽车理想状态下的传力机件和制动器无发热和摩擦现象,发响和拖带较少;汽车内部各零件间的间隔要调整好,例如离合器打滑会造成动力损失,过紧的轴承与齿轮会加大运转阻力。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经济;绿色消费;消费观教育

一、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要求

夜上海论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建设“两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1]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系统能否协调运行,社会能否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消费领域也必须贯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体现社会公平,注重消费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使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消费责任,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绿色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理念,个人的消费水平要符合一国国情国力,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约束下的选择科学环保的消费方式。所以我们必须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实现在全社会中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构建绿色消费的模式。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促进保护生态和实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 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经济发展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发展低碳经济,提倡绿色消费。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构建良好绿色消费环境,推广绿色消费的观念,才能构建和谐的绿色消费模式,最终实现我们建设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二、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夜上海论坛 近百年来,人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这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对过去各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各种问题的深思和反省,一些国家的环境专家和经济学专家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是最终达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2002 年,中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世纪首脑会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阐述了我国今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标志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正向着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类文明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目标而奋进。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就是可以帮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科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这种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可以通过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生态化改进而促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升级,所以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进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消费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并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夜上海论坛 三、大学生的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需要树立绿色消费观

年轻代表着希望,青年主宰着未来,青年是社会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充满力量,对世界发展和国家建设充满了激情,他们正处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对青年进行绿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大学生更是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将是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最重要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执行者, 他们对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未来将要承担起国家发展建设主力军责任的青年群体他们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通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未来更好更健康的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中。所以,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绿色消费观,让青年大学生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养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耗能,合理消费、反对浪费,节制无限制的物欲追求,杜绝铺张浪费的生活态度。减少自己的各种行为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环境秩序,将遵守环境纪律,文明生产、文明生活视为自己重要的行为规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

当代大学生还要认识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要在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自然财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能对后代的发展需求的满足造成危害,我们应该在利用大自然带来的资源的同时也要爱护自然,促进自然环境和谐、良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动力,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能够在整个群体中快速传播并且会影响到各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社会群体。所以我们要让绿色消费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增强全体大学生的资源忧患、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培育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文化氛围,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去,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转化为全体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而深远的战略意义。[4]

四、学生作为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需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应成为关注环保、致力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典型和杰出榜样,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其他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群体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大学生本身不仅自己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榜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深刻地指出:“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绿色消费观,同时要承担起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的责任,将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去。

中国大学生数量已超2 000万,是个庞大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年龄、知识等优势,总体上看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出现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倾向。如果大学生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育,成为具备较高的绿色消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并有强信息流动性的青年群体,那么未来他们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限量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学校或家庭的载体将绿色消费科学的观念传递给亲人、同学和朋友;同时大学生是预期的社会人,他们所拥有的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随着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将会被社会群体接受和发扬,能较快的转变为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所以,大学生是绿色消费的重要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他们科学绿色消费观的树立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对于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人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夜上海论坛 [2]程宇航.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及其支持体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5).

第9篇

夜上海论坛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措施 发展低碳水利的必要性与实现低碳模式的途径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 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发展低碳服务业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对策 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的必要性研究 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浅谈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浅谈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内容与途径 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挑战分析 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地产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 嘉峪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发展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15

[2]魏一鸣,傅小锋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5

夜上海论坛 [3]万军,张航.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J].武汉:公路运输,2010

第10篇

在建筑行业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是把建筑行业和低碳经济结合的一个必然途径,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开展中,多多关注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是当前我国普遍要求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建筑行业内做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又是低碳建筑。只有充分把握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的内涵,才能够真正的做好低碳事业。

夜上海论坛 1.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夜上海论坛 二、在建筑行业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夜上海论坛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三、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夜上海论坛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采用新型的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再成能源的节约来说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着眼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

1低碳经济时代的相关概念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全球化环境之下的时代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的内涵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经济发展指导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各项技术,以及利用产业升级、开发新的替代能源等方式来尽可能降低一次能源的使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双赢局面。

1.2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时代是指以低碳生活为理念,遵循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三低指标发展经济的一种经济模式。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向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就标志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08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报告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低碳经济理念很快在世界传播开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一次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高耗能对环境和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始倡导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顺应环保大潮流。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在此背景下也应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2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了只有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农业发展方式才具备了转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由初期逐渐走向中期,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属于中期阶段,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备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经济发展上,我国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此外,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100美元,达到了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农业发展GDP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有专家学者指出:以我国民族文化保护程度及农业发展历史来看,我国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以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上述的种种先行条件都表明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夜上海论坛 3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1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是基于生物界本身的理念,利用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形成完整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达到系统平衡,遵循万物相生相克的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使得农业生产活动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高碳农业对于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盐渍化等,而生态农业则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在农田系统中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利用自然规律来治理农田,结合科学技术去发展农业经济,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率,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1]。

3.2发展循环农业

夜上海论坛 循环农业的核心就是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尽可能实现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使用率。在农业经济生产活动中,很多农业资源都因为重复利用率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循环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增益减排的目标[2]。在传统农业经济活动中,许多农业资源的资源利用率都是较低的,很多可利用资源由于人们的疏忽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大了农业投资和社会负担,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低碳农业,因为要想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发展循环农业。

3.3发展有机农业

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为了提高产量,农夫们往往会选择使用化肥农药及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不仅提高农业经济的碳排放量,生产出来的农业产品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性威胁,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有机农业则是以有机农家肥及绿色饲料来对农作物和家禽进行栽培和饲养,避免了激素残留于农产品内,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率。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4发展城市旅游休闲农业

城市旅游休闲农业是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一种有机结合,旅游也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而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发展城市旅游休闲农业是将一三产业有机结合的体现。发展城市旅游休闲农业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负担,使得农民能够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并且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做到城乡结合,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3.5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学会利用我国的科技优势,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有目的性、计划性地培养农民的种植技术,达到提高农副产品的增收目的外,还可以培育优良的农业品种,做到保证产量的同时能够保证质量,尽可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3]。此外,还可以利用科技技术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时反馈农业市场信息,减小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生产能耗,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大琼 单位:四川省大竹县高穴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卫东.低碳经济时代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探索.河南科技,2014(11):223-224.

第12篇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在建筑行业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三、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采用新型的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再成能源的节约来说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着眼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

四、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必要性;可行性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1日

夜上海论坛 全球气候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正在发生变化,带来了诸如海平面上升等诸多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日益引起人们注意,将会对全球生态平衡带来积极影响。旅游业作为中国未来的支柱性产业,与环境发展密切相关。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备大力发展的可行性。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目前尚未有准确的定义。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学者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作为基础,以能源消耗低、绿色低污染为特征的旅游形态。低碳旅游通过旅游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节约、环保、绿色的理念,用旅游活动的具体细节来促进环境生态文明的建设,带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学者认为,低碳旅游是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旅游为重要目的的全新旅游发展模式。很多学者认为,在目前阶段发展低碳旅游可以通过建设节能环保建筑、绿色交通出行、旅游活动食宿等方面来降低碳排放,最终达到低碳旅游的目标。

夜上海论坛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夜上海论坛 发展低碳旅游不仅仅是喊个口号,也不是为应对低碳经济而提出理念,其发展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内涵。低碳旅游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着众多理由。

夜上海论坛 1、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权威分析表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过量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如果放任气候的变化,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的海平面的高度在逐步的增加,并且异常气候条件的发生次数也在明显上升。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于旅游业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气候因素也在影响旅游业的开展,而旅游业本省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所以全球气候的变化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驱使因素。

夜上海论坛 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必须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我国已经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也必须服从这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前途。目前我国还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能高、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旅游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正面响应,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旅游主要表现为旅游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游客消费模式的改变。

3、旅游业自身存在的碳排放现实。旅游业经常被人们称之为“无烟产业”,看似旅游业好像没有任何碳排放。实则不然,根据众多的权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旅游餐饮等方面。在旅游业所有的碳排放中,航空运输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0%;旅游住宿业排在第二位,占到了20%;其他的交通工具占到了35%。旅游业在之前被称之为无烟产业或是低碳产业是不准确的,旅游活动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也是旅游业本身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

发展低碳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低碳旅游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达成共识,有赖于旅游业的相关机构能否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有赖于旅游者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低碳旅游的目标才有可能会实现。

夜上海论坛 1、旅游者的参与配合因素。游客是旅游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支持程度关系到其最终效果。对于旅游者来说,低碳旅游并不会降低旅游的满意度,相反,低碳旅游还可以降低旅游的成本,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和幸福感知度。旅游者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在吃、行、住、购等四个方面配合低碳旅游的实现。在吃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点菜量,减少食物浪费等方面为低碳旅游做出贡献。在住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床上用品的清洗次数、适当控制空调温度等方面加以配合。在行的方面,可以通过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选择自行车或不行等方式环保出行等方式参与低碳旅游。而在购物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包装袋的使用、慎重购买旅游商品等方式参与。

2、旅游企业节能降耗的参与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对企业有积极的意义。旅游企业的竞争日趋激励,而降低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强的竞争。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降低旅游企业成本的目的。只要旅游企业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大力支持低碳旅游的发展。

3、政府的各种支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被各国政府所普遍认同。我国目前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碳排放的压力极为严重。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因素,也必然会赢得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面加以实现,低碳旅游大有可为。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低碳旅游是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力配合,就一定能否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低碳旅游的前景无限广阔。

主要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张建萍.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第14篇

河南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不断升级,加剧了资源、能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再加上河南人口第一大省这一情况,所以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的资源和能源供应紧张就显得尤为明显.全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铁矿的人均基础储量分别为河南的4倍、24.4倍、2倍、8.5倍.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多项人均资源基础储量较低,能耗却相对比较高.河南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每万元标准煤为1.219t,不仅远高于发达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同时也高于山东、安徽等周边省份.河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达3.079t标准煤/万元,是广东的3.54倍.河南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指标达1266.23kWh/万元.河南能源供给日益紧张同时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因此,河南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河南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夜上海论坛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选择,它标志着各种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重新整合和技术的革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还可有效地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是河南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1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夜上海论坛 在河南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重点关注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这就需要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工业产值的能源消耗,更新消费模式,发展低碳产业是关键.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发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能、水能、风能等;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控制碳排放的指标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是降低能源

夜上海论坛 “含碳量”的关键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很大,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若能源结构不同,万元GDP排碳量相去甚远.在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而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的60%.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等替代能源和无碳能源.因此,能源结构优化要求实现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向优质能源的转变.从保护环境和保证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多元化发展高效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势在必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受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技术和经济成本的制约.河南省应当将清洁能源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切入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夜上海论坛 3通过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调整和完善税制结构,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制定鼓励低碳产业发展的税收、补贴、价格和金融融资等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产品.采用先进的低碳理念,如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如旨在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能效投资、节能技术研发、新能源投资的财政补贴,预算拨款,税收减免,以及贷款贴息等;通过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市场主体,重在鼓励其进行有效投资、节能技术的开发,绿色能源投资的财政补贴,预算分配,税收减免,以及财政补贴贷款利息.另外,制定抑制高碳生产和消费行为的财政政策,如提高能源的使用成本,鼓励节能降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税,碳税等.

4着力发展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向着增效、集约化发展.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各种手段,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低功耗生态农业,推广普及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使得粗放农业较快地向精细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的发展之路绿色化、生态化.

结论

第15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研究综述 发展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而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怎样发展低碳经济,如何改变经济转型、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学者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夜上海论坛 一、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方面

金乐琴(2009)低碳经济的中国化是要强调发展与减排的结合,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而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低碳目的。提出我们要结合自身国情认识低碳经济。首先要承认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自身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冯之浚(2009)认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都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而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问题,还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关系,综合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不仅为了因对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也是为了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夜上海论坛 岳瑞锋,朱永杰(2010)在1990-2007 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一文中,以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份额为排放数量指标,以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利用1990-2007 年间各省域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以GDP来衡量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全面的,如果将碳排放等环境指标反映进去,往往经济强省都是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我国主要的GDP 份额和大部分人口仍然处于“高排”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急需发展低碳经济。

夜上海论坛 许涤龙,欧阳胜银(2010)运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很多指标数值都超出临界范围,反映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中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呈阶梯式分布,以东部沿海发展最好。

庄贵阳(2010)认为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化解国际压力且结合国情的双赢选择。虽然,我国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大难度,需要跨越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驱动两个方面论证中国经济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并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和潜力进行了研究。

夜上海论坛 二、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

张雷(2003)运用多元化指数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认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导致国家从以高碳燃料为主转向以低碳为主。

赵云君等(2004)通过选择多个单一国家的不同样本,发现有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相互矛盾,从而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个客观现象,而不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论断。

夜上海论坛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2006)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定量分析了1995-2004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模型,以能源结构、效率和经济发展作为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字型。

邹博(2011)通过选取中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结果证明,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呈正向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呈U型关系,最后分析了我国如何控制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

三、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夜上海论坛 鲍健强(2008)认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而正因为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最后提出了我国多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三是发展低碳工业;四是建设低碳城市;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

郭印,王敏洁(2009)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社会呈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不断转变,国际碳排放协议不断完善等趋势。从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总结出了我国多层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加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等方法。

任奔,凌芳(2009)从国际上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入手,结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提出了包括强制性法规标准,经济激励措施和发展碳交易等政策措施。同时介绍了国际上的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技术和炭捕存技术。

刘传江(2010)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一文中首先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进程,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可持续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制约或影响,从发展态势和规律上理解低碳经济的四个层面,达到从高碳经济向零碳经济转型。此外,还提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确定发展目标聚力关键技术、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关于低碳经济“中国化”的再认识[J].低碳与世界经济的大方向特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