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
夜上海论坛 1.其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而对手机媒体化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眼下,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它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完善、手机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媒体会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2.信息传播方式更自由
夜上海论坛 保罗·莱文森所著《手机》一书中,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只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是分开的,直到手机的出现,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集合起来。手机之前的几种媒介,都把说话和走路分开,只有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实现走路和说话的结合。
夜上海论坛 3.传播功能极其全面
夜上海论坛 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传播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很少的字节传递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只要在开机的情况下,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说是同步的。
夜上海论坛 彩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录像、拍照等多媒体功能,都为手机媒体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均可以实现,而这些传统、新鲜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夜上海论坛 从传播的角度看,手机短信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内容的扩大。手机短信、彩信的这一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较的优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更新快,要求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这正是手机短信的优势所在。据报道,美伊战争爆发后的4个小时内,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浏览量比平时暴增5—10倍,用户短信订阅量超出平时4倍以上。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网站发来的新闻短信,感受了短信业务的方便快捷。
5.互动性强
夜上海论坛 手机媒体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较的优势。我们知道,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滞后的、延时的,这一特点导致传播者和接受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而电话则可以实现传受双方即时沟通,及时地进行交流。
手机彩信在传播体系过程中,传递双方是平等的,被传方也是这个传播体系中的一环,双方之间没有明确不变的界线。因此,手机报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为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二、手机媒体与大众传播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了手机与报纸联姻序幕,引起各类媒体的骚动;2005年5月17日,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2004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
前面这些例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才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是跟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发展是手机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的保证。毫无疑问,手机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我们不妨称之为手机媒体。有人把手机媒体定义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四大媒体”而言,手机媒体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五媒体”。
手机作为媒体模糊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地位。由于手机短信的技术优势,传统传播媒介开始开辟手机短信平台,受众通过手机短信向这些传媒发送新闻线索,甚至直接发送新闻,任何受众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这样使受众直接参与大众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由公众流向大众传播的信息的数量和机会将大大增加。
三、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
夜上海论坛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具有易存储、易复制、随时交流沟通以及多媒体型媒介的优点。
大众媒体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使用到现在还有许多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其有线连接的方式造成了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手机媒体的出现,正弥补了互联网的这个缺陷。现在手机网络的稳定性还不是很高,时常有“掉线”现象。“三网合一”是以后的发展趋势需要时间和努力。目前的数据传输速率还在千字节每秒,3G手机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得达到兆字节每秒。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用户只要接上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用户如果进行预定,就可以每天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了在信息的海洋中搜寻的烦恼。因此,网络是电视和广播以及报纸的“补偿性媒介”。而手机的方便性和手机无线网络的遍布性使其占有优势,使其克服了网络不能随身携带、不能随时随地沟通的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就是互联网的“补偿性媒介”。
今天,手机继互联网之后成为“第五媒体”的事实已经得到了认同,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已经有了很好的联合。2004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上海移动和江苏移动在上海电视节上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开发移动流媒体及相关增值业务内容服务。这一举动,打开了国内媒体集团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之门。同时,《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等也纷纷与手机联合,它们都认识到要和手机联合,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使报纸媒体得到很好的延伸。
夜上海论坛 论文摘要: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
夜上海论坛 1.其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夜上海论坛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而对手机媒体化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眼下,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它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完善、手机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媒体会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夜上海论坛 2.信息传播方式更自由
保罗·莱文森所着《手机》一书中,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只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是分开的,直到手机的出现,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集合起来。手机之前的几种媒介,都把说话和走路分开,只有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实现走路和说话的结合。
3.传播功能极其全面
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传播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很少的字节传递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且只要在开机的情况下,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说是同步的。
彩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录像、拍照等多媒体功能,都为手机媒体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均可以实现,而这些传统、新鲜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夜上海论坛 从传播的角度看,手机短信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内容的扩大。手机短信、彩信的这一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较的优点。新闻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更新快,要求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这正是手机短信的优势所在。据报道,美伊战争爆发后的4个小时内,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网站浏览量比平时暴增5—10倍,用户短信订阅量超出平时4倍以上。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网站发来的新闻短信,感受了短信业务的方便快捷。
5.互动性强
手机媒体在“交互性”方面也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较的优势。我们知道,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滞后的、延时的,这一特点导致传播者和接受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而电话则可以实现传受双方即时沟通,及时地进行交流。
手机彩信在传播体系过程中,传递双方是平等的,被传方也是这个传播体系中的一环,双方之间没有明确不变的界线。因此,手机报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为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二、手机媒体与大众传播
夜上海论坛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了手机与报纸联姻序幕,引起各类媒体的骚动;2005年5月17日,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2004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
夜上海论坛 前面这些例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才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是跟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发展是手机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的保证。毫无疑问,手机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我们不妨称之为手机媒体。有人把手机媒体定义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四大媒体”而言,手机媒体就是不折不扣的“第五媒体”。
夜上海论坛 手机作为媒体模糊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地位。由于手机短信的技术优势,传统传播媒介开始开辟手机短信平台,受众通过手机短信向这些传媒发送新闻线索,甚至直接发送新闻,任何受众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这样使受众直接参与大众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由公众流向大众传播的信息的数量和机会将大大增加。
夜上海论坛 三、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
夜上海论坛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具有易存储、易复制、随时交流沟通以及多媒体型媒介的优点。
大众媒体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使用到现在还有许多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其有线连接的方式造成了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手机媒体的出现,正弥补了互联网的这个缺陷。现在手机网络的稳定性还不是很高,时常有“掉线”现象。“三网合一”是以后的发展趋势需要时间和努力。目前的数据传输速率还在千字节每秒,3G手机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得达到兆字节每秒。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用户只要接上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而用户如果进行预定,就可以每天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了在信息的海洋中搜寻的烦恼。因此,网络是电视和广播以及报纸的“补偿性媒介”。而手机的方便性和手机无线网络的遍布性使其占有优势,使其克服了网络不能随身携带、不能随时随地沟通的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就是互联网的“补偿性媒介”。
夜上海论坛 今天,手机继互联网之后成为“第五媒体”的事实已经得到了认同,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已经有了很好的联合。2004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上海移动和江苏移动在上海电视节上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开发移动流媒体及相关增值业务内容服务。这一举动,打开了国内媒体集团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之门。同时,《》《京华时报》等也纷纷与手机联合,它们都认识到要和手机联合,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使报纸媒体得到很好的延伸。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MOOC;大众传播学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学校又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深化创新素质培养体系建设.2015年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子项目启动研究.体验式教学研究方式多种多样,本项目主要将体验式学习模式与MOOC新兴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设立MOOC体验式教学法.作为此次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本篇论文就MOOC、体验式教学混合教学法在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领域进行探讨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夜上海论坛 1MOOC体验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经过十几年传统填鸭式教育,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课程学习仍抱有固有学习态度,依赖教师线性式教育,致使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历,形成自我学习的体系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近年来,以MOOC为主要方式的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更是被给予厚望.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简称,出现以来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其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是MOOC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师生双方通过MOOC对重点知识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启迪学生独自去解决问题,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创新潜能得以激发.二是MOOC最大特点为全面开放,学生从选课到学习再到考核,全由自己做主,充分行使自身的学习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个性化学习.
夜上海论坛 2MOOC体验式教学法概述
2.1MOOC体验式教学理念框架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播和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与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劲地记,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点的转存和再现,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在理论层次上,表现为教与学成线性单向流动,(如图1所示)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动懒散,缺乏活跃性.在具体教学效果上,学生易出现知识认知疲劳,知识点掌握少而浅,灵活应用性不强等问题.MOOC体验式教学教师课前将MOOC视频到网上,学生可自主选择观看,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理解.课上,教师先请学生简述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论、解答;随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随时调整课堂所需讲授的重点知识和扩充知识.课后,学生仍可通过MOOC对本堂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原先单向流动的教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拥有了主动性,主动学习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完整认识知识的创新生成过程,体验理解、吸收新知识意义与乐趣,让学生以知识创新者的主体角度去学习,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夜上海论坛 2.2大众传播学MOOC体验式教学法的提出
“大众传播学”是我校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为新闻学、广告学、播音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传播的现象与规律,是传播学的入门性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学科内容上看,由于大众传播学起源于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三大学科,因此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抽象且庞杂,需要调动一定的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按照常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时限内完成.从教学内容上看,大众传播学起源西方,在此后的学科发展过程中西方理论学说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学生来说存在时代错位和区域隔膜.此外,大众传播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学生心理预期有较大反差.从课程内容实践性上看,传播本身就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的形式、手段、媒介更是快速更新.大众传播学课程要求学生们利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中的传播现象,从学科角度,本身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将大众传播学中的理论解释、理解、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传统照本宣科式讲授方式已经不适用这门学科的教授.鉴于前述讨论和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学MOOC体验式教学法.MOOC本身就属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的特殊传播方式,具有先天学科优势.其次,本课程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要求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自由思考的空间,以此掌握先进的传播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每章重点知识点进行提炼,录制成视频,到网上,并以之为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关键知识点的集体讨论与老师互动式研究,深刻了解知识点的内涵,让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去了解相关理论,激发其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激情,深化对传播理论的解读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众传播学MOOC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
夜上海论坛 3.1MOOC体验式教学法在大众传播学中教学方案设计
大众传播学MOOC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是将MOOC与体验式教学融会贯通,因此需要科学且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让学生体验什么———如何通过MOOC这一形式实现———课堂环节如何处理———体验过程的组织形式问题.本校大众传播学课程采用的郭庆光主编的《传播学教程》.该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包含对传播基本问题及传播学史发展的概述,人类五种基本传播类型的描述及传播五大研究领域的综述等内容.在教学方式设计上,考虑高校教育特点,结合大众传播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将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和培养过程进行细化,将大众传播学课程分为“传播的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传播的五大类型”、“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效果研究”五大讲.同时,依据MOOC特点,将每个任务点拍摄成视频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MOOC课程,并配备教学PPT、教案、自测题及答案、综合作业题及参考答案等.同时,在录制MOOC中,适时插入精神设计的交互式问题节点,以提示学生思考,增加记忆.
夜上海论坛 3.2MOOC体验式教学法在大众传播学课堂的运用———以第一模块
“传播的基本问题”为例MOOC、体验式教学混合教学方法实施的核心部分是对课堂环节的组织.教师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时长、体验活动等以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会准备灵活多变的应对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人类传播的基本问题”是《大众传播学》中重点章节,是初次设计传播学的学生们理解掌握的难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体验重点: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时4学时(45分钟/学时).MOOC体验式教学课时分配方案:(1)在第一节课前,让学生们上网自主学习本节MOOC课程,掌握重点知识点.(2)第一课时,分组研讨,请学生就关键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教师通过体验式讲解,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学生通过体验式讲解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意识.下课前,教师点评,并就知识点进行讲解.(3)第二节课前15分钟,带领学生观看MOOC课程知识点,余下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习的传播系统结构加以解释.并引导学生对现有传播系统结构加以补充、完善,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理论创新能力.(4)由于通过MOOC已将重点知识点进行了讲解,第二课时后,将布置研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察某一知名直播网站,阐述其传播过程及系统结构.由于研究对象不是假象而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传播现象,相关研究资料不够充分,因此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梳理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找到问题突破口,并将整个传播过程进行理论性的阐述,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第三课时,邀请各组进行成果展示.在点评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将抽象理论放在实际传播环境中考察,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不仅只依赖于书本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研究分析,提升理论的创新性和应用性.也是对学生前期理论学习成果的展示.(6)第四课时,课前要求学生重新观看观看MOOC内容,对理论知识再进行梳理回顾.课堂上,教师依据前期讨论情况,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扩充,完成此次讲解任务.
夜上海论坛 4MOOC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与评价
4.1建构学生信息反馈环节
高校学生是MOOC体验式教学的主体,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的建构是了解此次体验式教学有效与否的基础.学生反馈信息的原真性和丰富性将直接制约课程日后课程教学的发展改进方向.笔者采用阶段性问卷收集和实时信息收集两种方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所谓的阶段性收集方案,即结合课程教学进度不同阶段,在课程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实施后等阶段组织发放调查问卷.为消除学生心里顾虑,保证教学信息收集的原真性,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实时性收集方案指为获得学生实时动态反馈信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间歇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以收集不同个性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与意见.两种收集方案各具特色,阶段性收集方案相对稳定,收集时间与区域较为固定,建构了教学效果信息收集方案的骨架;而实时性收集方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不同个性学生信息收集,进一步保障了反馈信息的丰富性.MOOC与体验式教学混合教学方法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实施阶段性收集方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从学生反馈信息上看,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普遍比较欢迎.特别是应用MOOC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解讲解,同时可以随时随地的反复观看,比较喜欢.另外,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也比较欢迎,特别是小组展示环节对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4.2直观实施评价环节建构及反馈
夜上海论坛 除了学生们主观感受,本身还设定了直观实施评价环节建构,即以学生选课率、考试成绩、量三个客观数据为依据,考察在大众传播学实施体验式教学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情况.虽然这两者并不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但通过客观的数据可以清楚体验式教学带给大学生能力的变化.通过对客观测评分析得到MOOC体验式教学法受到大多数同学欢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增强.以15级广告班为例,《大众传播学》课程随堂考试,中、低分数段分布人数减少,高分段分布人数逐渐增多,学生对大众传播学课程整体创新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渐趋优化.此外,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提升.主要表现为论文观点的独特性和独创性趋势增强,15级广告班学生学院内十余篇,论文内容均为关注新近传播现象的实践性探讨,有自己独特思考与见解.
5结语
MOOC体验式教学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个新尝试,在大众传播课程的教授上,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这种模式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以挖掘、释放,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对教育理念和体系的提升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陈琳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
夜上海论坛 〔2〕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