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保护自然遗产的意义范文

保护自然遗产的意义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护自然遗产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保护自然遗产的意义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S75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285―03

1引言

随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签署,中国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截止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包括10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鹰潭龙虎山、澄江化石地以及新疆天山;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这些遗产地的自然资源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当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下,各地掀起了一阵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热潮。然而,我国目前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差强人意,往往只注重旅游产业的开发,而忽略了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造成许多自然遗产地的经济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三大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给予“黄牌警告”,督促其对遗产保护和科普工作等方面进行整改,建议加强对自然遗产地的科学研究,三地面临着从世界地质公园中除名的危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还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1]。本文以张家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对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探讨加强对自然遗产地的保护战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国家今后的自然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是我国的重点旅游城市。该市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享誉全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录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游览面积300km2。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四大景区,景色秀美,风光独特。

2.1自然遗产完整性遭到破坏

完整性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于类似张家界这种具有绝佳自然现象的区域,其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需要对自然遗产地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为了避免自然遗产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对景点的边界地区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近年来,张家界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武陵源景区周边的住宿、饮食、索道、观光电梯等旅游设施泛滥,整个景区由于周边的过度开发陷入了一个犹如“孤岛”的困境。自然遗产地边界城市化的发展倾向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景区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原生性亦受到极大的破坏[2]。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拥有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应当使与自然遗产密切相关的周边环境高度保持完整性,亟需对此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夜上海论坛 2.2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近几年,旅游扩大化的现象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2.1水体污染

金鞭溪和索溪河组成了张家界各大风景区的主要水系,为了较好满足游人的亲水性,景区内很多游道、服务区等旅游设施都依水而建。金鞭溪位于水系上游,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一条“黄金游道”,在紫草潭有一较大的服务区,旅游的超负荷运作导致该溪段水质遭到了严重污染,一些生活污水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就直接排入了金鞭溪,部分地段甚至有大量藻类滋生。索溪河流经张家界武陵源城区,该河段两岸近几年由于多工程项目实施,施工方随意倾倒渣土石块,暴雨时期溪水一度出现赤黄色,沿线河道满目疮痍。索溪河城区地段一些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了索溪,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洗涤剂、化肥、农药等使得水体有机磷指数严重超标,部分河段污染物的排放几乎要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2.2.2空气污染

根据有关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张家界的空气质量近几年来呈逐步恶化的状态,尤以旅游接待集中的地区污染更为严重。在景区大气污染的变化值中,7时、13时和19时的大气污染值偏高,这3个时段都是游客用餐的高峰期[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空气中的SO2、NO2也在呈上升的趋势,景区成四面环山的地形格局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长时间滞留在空气中的SO2、NO2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一旦遇雨形成酸雨便会对森林植被产生危害。

2.2.3景观破坏

张家界自然遗产受到景观破坏主要是由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商贩、游客的监管不到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节省开发经费和缩短工期甚至有开山炸石的情况,对景区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不良影响。如天子山登山电梯的修建,对山体植被造成极大破坏,突兀、巨大的钢架结构在秀丽的自然景观中显得十分不协调,极大降低了美景度。由于宣传和监管力度不够,许多景区内的林木都有被游客随意刻划的情况,这些刻痕使得树木生长受阻,并影响了园内景致和游客兴致。另外,许多游人随意喂食自然遗产地的野生动物如猕猴,不仅在现场遗留了许多生活垃圾污染环境,还造成一些猕猴食物中毒或是生活习性改变等状况。

2.3保护性破坏

夜上海论坛 在自我反省以及外界舆论压力下,张家界近几年也开始重视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在这当中出现了一些保护性破坏的问题。如在申报各名录项目时,政府或开发商急功近利而造成景区真实性缺失,往往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为了使当地自然遗产更具特色,景区采取了一些展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如在景区内设置一些吊脚楼、水车等特色建筑小品,或举办一些民俗特色庆典仪式以提升新鲜感刺激消费,但在追求更大利益的同时,出现了民间文化被商业化、庸俗化的情况,自然遗产质朴的美感以及真实性反而大打折扣。

夜上海论坛 3自然遗产保护对策及建议采取的措施

3.1法律措施

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是张家界管理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指导性法规,另外,张家界有关部门于2001年通过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但是,张家界的旅游业已发展10多年,其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相关条例迟迟未作出新的调整,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出能够适应当地自然遗产保护的地方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遗产保护工作。

3.2规划措施

夜上海论坛 为了保护张家界自然遗产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科学制定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首先,要调整好城市的生产布局和功能布局,如调整好中心城区的新旧城分区,降低新开发区对自然遗产的影响和破坏。其次,要妥善处理好风景区内常驻居民向风景区迁移的工作,降低自然遗产地的人口密度。最后,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合理控制风景区内及周边的宾馆、商铺、服务区以及现代化建筑设施的数量,尽可能多的保持风景区的原始自然风貌。

另外,政府应当制定好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总规划,并体现总体规划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对接张家界旅游市场的道路、交通以及供水供电设施的规划,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对张家界现有景区完善开发和对新景区适度开发的建设规划,以及张家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等。

3.3管理与监控措施

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为原则。为了建立起高效的自然遗产管理体系,必须加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增加以自然遗产保护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优化整合职责交叉的管理领域。如统一管理机构,建立风景区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地方政府应协调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强化旅游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在进行开发项目对自然遗产影响的评估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自然遗产保护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条件。另外,风景名胜区的遗产保护工作,既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还要建立一些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

夜上海论坛 由于张家界自然遗产常常受到较大的人流活动影响,建议增设生态检测站,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估,建立自然遗产地生物资源数据库,为环境监督部门提供管理依据。在充分利用遗产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深入研究外界干扰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的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做出科学评价,有针对、有阶段地开展遗产保护和修复。

3.4科学技术措施

夜上海论坛 自然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展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系,提升科技人才和决策咨询服务。如为了增加水体的蓄水量,满足山腰山顶旅游设施供水需求,或是改进溪流景观效果,就必须研究治理和优化水系的技术措施;若要保持武陵源独具特色的山形和山势,缓解岩石风化和水土流失,就必须采取土石保护措施;若要保持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的原始性,促进其达到自我维护的生态平衡状态,就要科学筛选植物种类,有效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遵循造林绿化技术措施;为了防治自然遗产地的环境污染,就必须研究垃圾处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将垃圾进行分类后送至垃圾场,或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等。以专业理论和技术指导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能有效提高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5科普宣传措施

夜上海论坛 目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导游偏重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对游客进行讲解,虽具有一定趣味性,但科普性不够,很少进行生态学和地质学的知识教育,这主要归因于导游自身对科技知识的缺乏。为了促进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必须充实从业人员的科技知识,通过导游向游客讲解张家界自然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普及生态旅游知识,进而杜绝一些破坏自然遗产生态景观的行为。

夜上海论坛 另一方面,提升游人道德素质也是防止自然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关键。运用出版宣传画册、旅游书籍、光碟,建立遗产博物馆,开发自然遗产电子解说系统等措施,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促使游客承担起维护自然遗产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进一步促进张家界自然遗产的建设和保护。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4结语

夜上海论坛 世界自然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对立关系,做好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为其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而开发又有助于自然遗产被人们的重视,更好受到保护。张家界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特殊性,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本文着眼张家界自然遗产的未来发展,概述了自然遗产对张家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保护对策及建议,以改进张家界的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有助于实现张家界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创建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周年兴.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的威胁及中国的保护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25~32.

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00-02

摘要: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加强对其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其保护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其中,建立预警机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是本论文的研究主题。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生态环境 预警机制 喀斯特自然遗产 保护

贵州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它由茂兰的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护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

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的前身是荔波茂兰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8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2年被载入新版的《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荔波茂兰保护区被评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加强对这一独特的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1、预警机制简述

1.1预警机制的含义

所谓“预警机制”,也就是“预先警告的制度”。是对自然、社会经济等运行接进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的程度所作出的不确定性的早期预报。其实质是对监测对象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程度的评判,其目的和作用是识警防患,超前预防和控制。z将预警机制运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就形成了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所谓生态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在一定的生态区设立固定的监测站、监测点,定期对该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同时对突发性生态事故、生态灾害等进行应急检测;然后由专家依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后将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社会,为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为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夜上海论坛 1.2代表性的预警机制模型一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理论之一,是预警机制的代表性理论模型。

夜上海论坛 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将霍尔的三维结构理论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中,便形成如下三维结构预警理论:(1)从时间维来看,主要是相关环境数据的采集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2)从逻辑维来看,主要是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3)从知识维上看,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生态、环保、林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自然科学。

从逻辑维来看,它包括五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1)确定警情。警情是指自然或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负面扰动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外部形态表现。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患(情)发生的根源,是警情的策源地。

夜上海论坛 (3)分析警兆。警兆是指与警情有必然联系的自然征兆。

(4)预报警度。警度是指警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即它所具有的严重程度。在实际运行中,可将警度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五个等级,并采用绿色、蓝色、黄色、粉色和红色信号灯等标志来表示相应等级的警度。

(5)排除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排除。

1.3预警机制运行的一维过程

①明确警义②寻找警源③分析警兆如符合条件④预报警度⑤排除警患。

夜上海论坛 1.4预警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

(1)监测功能。

夜上海论坛 (2)识别与诊断功能。

(3)预测和预报功能。

夜上海论坛 (4)预防和控制功能。

(5)导向功能。

(6)提升价值功能。

2、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对保护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2.1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是自然遗产保护单位的职责所在。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章程时,将预警工作明确列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职责之一,要求世界遗产所在国家和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每5年提交一份报告。2004年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04]18号),要求尽快建立世界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加强世界遗产保护情况的监测。

2.2从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环境保护现状来看

截至2007年。中国共有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三江并流在内的6处世界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要求进行集中整改。而6处中国遗产的整改意见又集中在遗产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问题上。其中对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整改意见是:停止目前遗产地附近的矿产开采,并对水坝、电站可能带来的破坏进行完善的评估。可见,无论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面临着保护问题。同样,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荔波茂兰喀斯特保护区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加强对其保护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

2.3从荔波地理条件来看

荔波茂兰喀斯特地区属于整个南方喀斯特区域的一部分。著名林学家周政贤教授和著名生态学家朱守谦教授经过半个多世纪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后指出,生态严酷、人地矛盾尖锐、石溴化严重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典型特征。荔波茂兰喀斯特处于贵州高原和广西低地之间的两地交界处,是贵州高原向广西低地过渡地带峰丛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该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石漠化的风险最大,加之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更为严峻。因而,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加强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也是紧迫的。

夜上海论坛 3 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的目标和措施

夜上海论坛 3.1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的目标

3.1.1要建设开放性、分布式的世界自然遗产各类基础资料和信息资源,实现自然遗产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

3.1.2进行动态信息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度建设。

夜上海论坛 3.1.3建立体系完整、指标丰富、内涵科学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动态信息预测、预警模型。

夜上海论坛 3.1.4建立高效、准确的防护应急减灾机制。

3.2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对保护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措施设想

夜上海论坛 3.2.1建立数据采集系统。

建立关于保护区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等电子数据,并通过专门的网站进行和时时更新内容。使保护区时刻置于动态的监督与保护之下。

3.2.2建立数据监测站。

据茂兰保护处管理人员透露,整个自然遗产地共有四个关于 水文和野生动物的监测站,但是从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导游图上看。在茂兰喀斯特保护区的中心区域,目前只有凉水井监测站。可见,对于保护区的重要区域,所建设的观测站数量还是不够的,应该增加观测站的数量并做好布点工作,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的观察数据,以利于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运作。

3.2.3组织一批高效的管理队伍。

队伍建设是搞好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荔渡喀斯特自然遗产保护单位――茂兰保护处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素质。并实行“中国南方喀斯特”遗产保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自然遗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接受专业系统培训并颁发资格证书。

夜上海论坛 3.2.4加强对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关于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其相关保护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保护区的相关研究人员在从事保护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其它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保护经验和方法,提升保护区的保护实力。

夜上海论坛 另外,对于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必须加强对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目前。在荔波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住着8000多教育文化相对落后的居民,不但要对这些居民进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对全县人民和前来观光的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只有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当地群众和游客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夜上海论坛 3.2.5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

夜上海论坛 为了保证预警目标的实现,保护单位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按保护要求严格执行,同时将保护工作置于上级直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并搞好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比如,管理单位要在保护区森林资源系统、各种警素、预警技术和排警方略等子要素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和制约关系,针对调控目标值及其发生变化的幅度和强度,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行政、法制和社会措施,对被监控的保护对象进行适当调节和控制。这是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以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重要内容。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自然遗产保护 原住民 利益保护 法律机制 利益分享

随着2011年6月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我国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8项,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4项,总计12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三。随着世界自然遗产数量的增加,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建立与当地原住民的利益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自然保护区内的原住民利益问题就被提上了议程。

对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多从保护自然遗产和开发利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很少将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和原住民的利益保护结合起来。因此,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与原住民的利益保护这一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

原住民是自然遗产保护区的老主人,是对自然遗产保护区最熟悉的人。在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他们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够在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充分保护他们的利益,赢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够为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排除很多障碍。反之,就有可能将原住民变成自然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敌人,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得不偿失。因此,如何有效保障原住民利益十分重要。

我国自然遗产分布与保护现状

夜上海论坛 自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有41处,如四川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以上自然遗产保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对其的保护是值得肯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遗产保护区的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某些领导者没有以全面长远的观点来看待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们不积极地将自然遗产保护区纳入地方建设规划中,将自然遗产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同时,还利用自然遗产作为噱头来吸引大量游客,导致旅游的过度开发和管理,从而带来许多问题。如一些有价值的物种生态区、自然地带遭受人为的破坏。我国自然遗产保护出现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观念与方法策略上,政府部门不能正确处理自然遗产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系,在狭隘的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驱动下,制定政策时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导致旅游发展过度、自然遗产丧失原真性、原住民利益受损等危害;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对于自然遗产管理的部门设置和职权分配不科学,存在多部门管理不统一,权责分配不清的现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对其管理,造成权限重叠,规划局、建委、房地局三部门之间权责分配不清,由此导致多种矛盾频出;在采取措施方面,由于秉承传统的保护规划方式,导致偏重宏观控制,具体操作性和管理手段之间的衔接和实施相对缺乏。

夜上海论坛 自然遗产保护区的设立对原住民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原住民或土著,是指在自然遗产保护区较早定居的居民。为实现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制订了各种不同的政策和项目,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带来了影响,甚至造成根本性的改变。

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原住民生产方式的影响。生产方式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在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由于需要保护原生态的自然遗产,许多原住民原有的生产方式就需要改变。比如,刀耕火种、捕鱼打猎受到禁止,原住民就不得不向发展旅游业或以“无烟工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方向发展。这些改变,必然要求自然遗产保护区周边地区人民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这是一个挑战和付出。当地几乎没有工业产业,居民仅能依靠旅游业为生。旅游的淡季和旺季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旺季,游客规模较大,环境人口承载量有限,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污染破坏了保护区的环境;而且游客数量增多,侵入和破坏了居民长期以来习惯的正常生活。淡季则会导致收入下降。

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原住民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自然遗产保护区建立后,许多地方会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原住民上山,许多原住民自织的“番布”衣服,会因失去原材料而消失转而花钱购买棉布制衣服,增加了生活的经济压力。自然遗产保护区为了防止污染空气,禁止原住民用材生火的,改用清洁能源,价格比较昂贵,给居民生火做饭造成了诸多不便。由于对自然遗产保护区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许多道路的封锁会导致出行不便,原住民往往要绕道很远才能到达;原住民许多与环境保护相违背的风俗习惯,将会失去其进行下去的条件,进而逐渐消失。例如,云南的彝族经常捕杀各种动物来祭祀祖先。

夜上海论坛 保护自然环境是全民族的事业。自然遗产保护区既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也是当地原住民的经济资源。自然遗产保护区原住民以放弃经济发展为代价而选择保护环境,使得全民和国家能巩固享受保护区发挥的效益,由此所带来的损失则主要由保护区原居民承担,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能只强制性地要求保护区原居民牺牲个人利益来保护国家利益。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原住民的利益,这是实现环境争议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此,需要建立一系列机制来切实保护自然遗产与原住民的利益。

原住民利益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