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第1篇

1.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夜上海论坛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1.1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态环境其实是人类生态和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得以向前推进的基础,能够在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夜上海论坛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夜上海论坛 1.2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农业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要求中的一个,指代的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又不会使得后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受到负面影响。

夜上海论坛 2.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夜上海论坛 2.1使得农业占据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之后反哺农业这样一种模式,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是一定需要得到农业的支持的,假如说缺少了农业这一个基础,工作发展的持久性想要得到保证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人士予以三农问题充分的重视情况之下,一定要为农业生产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提供充分的支持。现阶段我国提倡的是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想要解决三农问题是需要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的,从而就能够使得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

2.2能够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三农问题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三农问题也是能够从直接的层面上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因此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致力于找寻到一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的方法。三农问题涉及到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农民增收,想要使得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需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在农民的收入增长之后就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活动中去,从而就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这样就逐渐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从本质的层面上得到解决。

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要想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促使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就需要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农业生产方式。比方说黄土高原以及南方丘陵等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就应当科学合理的选择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开展农业就开展农业,适合开展林业就开展林业,科学合理的对耕地资源加以利用,这样做既能够使得经济层面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也不会加剧本就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在北方土地荒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不适合过度开展农业的地方是可以发展耐寒性比较强的林业的。重视出来的树林不单单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是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的,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这种措施的有效性是比较强的。

第2篇

它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建设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对探索坤都营子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辽宁省仅有我们喀左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名单,这将成为我乡和全县未来五年内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夜上海论坛 因此,做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民行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果园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种植、双尖山旅游等资源优势,深入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谋思路,真正从内心里把好的想法反馈给我们。

夜上海论坛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夜上海论坛 (一)2019年末完成以玉米、大豆,谷子等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域划定;改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舍及消毒室、饲料储藏库等设施;推广在丘陵山区建设标准化果园,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产业园。

夜上海论坛 (二)对现有耕地进行土地平整、保护,实施轮流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耕地污染的治理;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保证正常的饮水安全。

(三)全面推广秸秆深耕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夜上海论坛 (四)健全河长制,对大凌河流域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成大凌河流域改造、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确保水质持续向好。

(五)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倡导家庭开展“光盘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夜上海论坛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

夜上海论坛 (一)“种—养—加”绿色区域生态循环模式。以“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友好、生态提升”为核心,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方向,推广“种—养—加”绿色循环模式。

(二)“建—管—用”农业节水灌溉应用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夜上海论坛 (三)“治—管—控”绿色农业生态管理机制。以补齐农业资源环境短板为重点,采取生态治理、依法管理、资源配置调控的手段,实施“治—管—控”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il erosion in Maiji Area of Tianshui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new dire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Maiji Area, fro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B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griculture, ecology to protect the Maiji Area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to afforestation, planting grass, to develop the animal husbandry as a means to develop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rmland, thus driv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aiji Area.

P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生态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y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080-02

1 麦积区概况

夜上海论坛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宝鸡市,西靠甘谷县,南邻两当县、徽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麦积区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km2,南北最宽处50km2,最窄处不足5km2,海拔在1000~2100m之间,区内山脉较多,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和南部的地层褶皱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为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全区总面积348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1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3.45%,致使区内土地肥力大大降低,极度贫瘠,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植被破坏程度严重,农业的基础条件恶化,干旱随之加剧。这些都成为制约麦积区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水平提高的障碍性因素。因此,麦积区全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积极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2 治理方向

2.1 以水利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夜上海论坛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水利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例如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整治河道、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就是水利,水利建设是利国利民利生态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在水利建设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水土流失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包括河道断流,植被破环等。这些后果会进一步导致枯水季节水量减少,进而引发涝灾;地表径流增多,加剧洪水泛滥,淤塞河道水库,降低水利经济效益;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水资源质量下降等。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当前唯一的选择,尤其是在麦积区这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所以,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麦积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是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是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主要有:①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土壤的入渗量,提高土壤湿润度和田间土壤含水量。一些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将地表甚至地下径流进行拦截并储蓄起来,以便后续的利用,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减少洪灾,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提高枯水季节的土壤含水量,减少旱灾的发生,也降低了径流的年际变化。②水土保持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阻拦泥沙的流失,保护土壤资源,进而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③水土保持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加大山体表面的稳定性,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达到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④水土保持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当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2.2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夜上海论坛 农业在中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安定天下、稳定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也是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出现,展示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其核心力量就是保持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生产力稳定增长,维护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满足人类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持水土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夜上海论坛 为了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在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过程中,要有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优化方案和因地制宜的实施步骤,把农业生态平衡、农林牧生产和农业环境的保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功能互补、效益互补,建立起完整的旱作物农业增产体系。另外,为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永久性生存与增收问题,实现四同步:①强化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基本草地和具有地域资源优势的基本经济林地建设,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无限的农作物资源,以提高人畜承载能力,减轻人畜对土地的压力。②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种植种类单一的模式,引入牧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力推广粮草间作,将牧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发展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以解决牲畜舍饲所需饲草数量的增加问题。③推进农业产业化集体化现代化,将耕地集中起来,统一整治、种植,将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引导农民致富。④实施生态移民,做好生态移民的宣传工作和后续保障工作,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人口及时移出,然后对相应地区进行沙漠化治理,运用水土保持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3 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夜上海论坛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现如今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而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绿色植被减少,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所以做好水土保持对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水土保持是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工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但要注重水利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水利、农业、生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要将水利措施、农业措施、和生态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空气环境和水环境。以森林作为植被的主要部分,森林覆盖的区域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树叶的截流和蒸腾量较大,可以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陆地循环的降雨量;森林的根系不仅能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增加水向土壤渗透,而且能固结土壤,大大地减少土壤的流失,另外,森林覆盖的地方,地表储水量增加,可以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进而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森林还可以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涵养地下水,为周围的植被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可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也要以生态建设为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麦积区的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对麦积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都有有利的作用。

3 结论

水土保持是一项既复杂,又涉及面广的工作,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入手。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带动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而促进生态建设,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可有效发展生产力,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农业、生态之路,才能使麦积区人民脱贫致富,才能使麦积区经济大幅提升。

⒖嘉南祝

[1]冯会明,张慧.麦积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与做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08(2):111.

[2]王丽霞.麦积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1(20):369.

[3]李希华,宋祥海.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0,29(2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