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从哪儿问; 怎么问; 追问; 阅读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76-001

夜上海论坛 知识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小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并能把问题再提炼升华,这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那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问”。现就教学《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教会孩子从哪儿问

夜上海论坛 教孩子从哪儿问是多种多样的,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灵感。抓住文章的开头问,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头很重要,往往能统领全文。抓住了开头的关键,就能轻松自如地找到理解文本的捷径,少走很多的弯路。如《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指导学生读开头的这句话以后,我启发学生:你们由这句话能提些什么提问呢?特别强调学生抓住“偏爱”一词。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偏爱”,生活中的小镜头和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作者更喜爱后者。再通过把“然而”换成“但是”“可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从而拿捏准提问的方向,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自主提出问题:作者要写图书馆里哪些地方的小镜头?镜头中的人们有什么具体表现?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的偏爱?当然,从哪儿问也要因文而异,有的文章可能要抓结尾,也有的文章要抓中心句、过渡句或是关键词等,这需要教者在课前对文本进行潜心研读,精心准备,确定和把握学生“问”的方向和要求。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者有一定的预判性,可能会提些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可以用来重点研讨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的,可以舍弃的。如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问题提问,增强学生提问的目的性,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实际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提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味地局限在字、词、句的理解上,也不要纠结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体验、写作特色等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能学会从大局把握整体,从细节把握情感,从语言文字把握内容和方法,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学生怎么问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在自问和自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累知识时,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分散的,一鳞半爪的,不具体的,这就要求教者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再进行升华,变为有规律、有条理的、有大局观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教者预设的、精心准备的一些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学生带着梳理的问题走进教材,这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

夜上海论坛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找到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了“大门口”、“借阅区”、“阅览区”这三个地方,人们的表现分别是“争先恐后”、“小心翼翼”、“完全沉醉”,从“没有打扰”、“忘不了”可以看出作者对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的偏爱。这些都是粗线条地理解文本。此时,教者再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类推出许多新问题,教孩子学会以问促问的方法,紧接上一问题进行诱问:“我”和读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地第二次走进文本,去理解课文,体会人们的情感,自主捕捉思考的火花,并归结到情感之上,得到升华。体会到人们进门时的“急”,借书时的“爱”,阅读时的“渴”,以及作者对这些读书人的“爱”。此时,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更能有感而发,情感的流露也溢于言表。个别之处还可以“以读促问”,在读中感悟,让情感在问中升华,更容易提高朗读效果。如写在大门口争先恐后那一部分,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人们的急呢?由两三名学生分别读,大家比较哪个更急些,为什么觉得更急些?学生也较容易地掌握语速要快点,重要词语要读重些,表达效果就自然出来了。这比教师空洞地讲解,学生机械地模仿,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易于接受和理解,自然,学习的兴趣度也就高得多了。

三、教孩子学会追问

第2篇

关键词 儿童阅读;选择书籍

一、儿童阅读的误区:走进“唯名著时代”

为了加强对名著阅读的引导,学校会有一个整体的必读书目,如小学生必读书目100本,班级也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有一个相应的必读书目。有一个较为开放的必读书目,本来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种阅读的导向―――追求高品位的阅读,但是,如果所有的小学生阅读书目都向名著看齐,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文学名著未必都适合儿童,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儿童。例如,有位教师在一个语文教育网站上介绍自己班级的“班级读书会”时说,他向班上的孩子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是《飘》。在他的热门推荐书目中,竟然还包括《简?爱》《巴黎圣母院》等名著。从这个事例足以看出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唯名著化”程度有多么严重。语文教师用成人的视野代替孩子“观察”,用成人的感悟代替孩子“体验”,教师中心化的倾向严重歪曲了儿童阅读世界。调查发现,“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没有时间看书”、“不爱看书”“、读书氛围不够”,是导致儿童阅读量过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比例最高,说明学生还没有完全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因此,目前普遍存在的儿童阅读“成人化”倾向,应该引起小语界的高度警惕。

二、“唯名著化”阅读的危害:引发“阅读恐惧症”

《飘》《巴黎圣母院》这些长篇巨制,这些远离儿童生活的国外文学作品,学生阅读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小小年纪的他们必定是越读越怕,最后把原先满满的阅读兴趣破坏殆尽。著名儿童作家黄蓓佳就曾经提醒过,家长和教师不要在孩子介入阅读―――阅读的起始阶段,就推荐大部头的作品比如文学名著等让孩子读。这样很有可能把孩子给吓怕了,给他们造成“文学原来就是这么艰深晦涩,这么没有意思”的误解,从而引发强烈的“阅读恐惧症”。这样做适得其反―――会把孩子对文学的兴趣扼杀在萌芽中。事实上,《飘》《简?爱》《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虽然都是经典,却并不适合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指导中的“唯名著化”是有失偏颇的,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加以检视与审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儿童阅读时,需要先读懂儿童。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是两个世界,只有把儿童的阅读心理研究透了,我们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引导儿童阅读。

三、儿童阅读的正确走向:追求“阅读愉悦”

夜上海论坛 在这里,我们语文教师面临一种艰难的抉择:是一开始就高起点运行,非名著不读,还是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激发和保持儿童的阅读兴趣?《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方向: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去教孩子渴望阅读。儿童阅读学的无数实践表明,语文教师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教他们如何去做要重要得多。我们还会发现,在儿童的脑海中,始终是将阅读与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儿童阅读所遵循的定律之一就是―――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如果阅读之后能不断地有愉悦的信息发送到大脑的“有趣区”,儿童就能持续地阅读。如此看来,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激发和保持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而且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向。还是黄蓓佳说得好,“少儿时代培养阅读习惯很重要”。只有对文学有了喜爱,才有兴趣去持续阅读,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夜上海论坛 四、适切儿童的阅读:讲究“儿童阅读平衡”

既然在儿童阅读的起始阶段大部头的名著不适合进入儿童的阅读生活,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应该放在引领阅读的首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1)寻求阅读心理上的适切。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的阅读心理。凡是和儿童的情感相背、和儿童的思想相隔的文本,尽量不要入选儿童阅读书目,更不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就像朱自强教授所说的那样,《蒲公英的种子》 这首诗写的是:“……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这首诗所表达的离开亲爱的母亲的快乐情感是与儿童的真实心理不一致的。事实上,每个孩子,他的年龄越小,越是对母亲有依赖,对母亲的情感是亲近而不是远离。因此,上面所说的《蒲公英的种子》这样的文本不适合小孩子阅读。类似的书籍,哪怕是名著也不太适合推荐给小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指导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23.2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又没有风。阅读就是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广泛深入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可谓意义深远。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阶段,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那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课程标准中还是第一次,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就更有责任为孩子们拨开云雾,激发读书的兴趣,牵着他们的小手慢慢打开阅读殿堂的一扇窗户。那么,我们如何引导段孩子开展行之有效地课外阅读呢?这成为了每个低段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让孩子渴望阅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培养重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作为孩子们阅读的引领者,老师必须要花心思,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亲近书本,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建设书香班级,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夜上海论坛 1、布置班级环境,营造静态阅读氛围。

教室是孩子们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它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室里老师精心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对教室的布置要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同时,在教室的一角还应设立"班级读书角",大家把带来的书放在一起,互相交换自己的课外书,孩子们还可以轮流当当图书管理员,浓厚的读书风气会渐渐地形成。

夜上海论坛 2、讲听故事,营造动态课外阅读氛围。

老师在班级里还要经常给孩子们讲讲故事,创设一种动态的读书氛围。比如对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根据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需求,老师得利用课余时间把一段两段的故事将给孩子们听,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阅读的期待。在一年级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绘本故事等等。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点时间给孩子们读几个故事,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听完了《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名人故事》、《格林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之笨女孩安琪儿》、《一千零一夜》等好几本书。

(二)语文教师广泛阅读,为儿童树立榜样

夜上海论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所以,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图书,要知道马小跳的可爱、认识善良的哑巴青铜和他的葵花妹妹、要知道《草房子》的故事......只有接近孩子们的思维,知道他们的想法,跟孩子们一起读书成长,孩子们才会从心底把你当成好朋友,这样才能接受我的建议,学着老师的样子,去亲近图书,去感受阅读,每天早上晨读前的一点时间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坐在一旁,不需要多余的话语,不需要厉声的呵斥,孩子们都会悄悄地打开心爱的书本,跟着老师享受这静谧的阅读时间。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开展亲子阅读促沟通。虽然老师在课余充分利用零星时间来促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但是在学校里、课堂还是不能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外书,老师更不可能挨个辅导,这时家庭显然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阅读有持久的兴趣,能否提早进入课外阅读的关键,家庭的理解支持以及及时的督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刚入学后,教师必须及时地与家长沟通,首先要与家长取得认识上的统一,让家长理解一本好书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推荐一些比较理想的简单读物,让家长试着陪孩子读一读。在这个学期我把每天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请家长监督配合,半个多学期坚持下来,家长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我平时也抽时间和家长们沟通,和他们聊聊督促孩子课外阅读的事。很多家长都表示会积极配合,并在家里也做到了,一段时间下来,多读课外书的孩子在课堂上也是最活跃的那几个。所以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是很必要的。

夜上海论坛 三、良好阅读习惯促发展。在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监控下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监督以后,孩子们都会逐渐习惯下来。因此,每天大课间后、语文课前、午饭后、放学后,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加起来不到20分钟,可就是这些零零星星、一点不起眼的时间,只要我们学会充分利用,效果很好。古人特别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孩子们一开始读书就要关注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孩子不会写字,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们学会用线划一划,用符号标一标,以此表达心中的即时感受。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可以让孩子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自己的采蜜本上记录下好词好句或是自己的感受。到了二、三年级如果有了更多想法就可以教孩子写一写简单的读后感了。读写结合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四、贵在坚持,终身受益。要想让学生读一天书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所以让他们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已成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平时我注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情况。为了激发他们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我还定期评选出"读书之星",鼓励他们更有兴趣地读书。让他们与书相伴、与智慧相伴、与快乐相伴,从小就明白人因读书而富、因读书而雅,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坚守一方净土,品味书的芬芳与清香,塑造他们高尚的品格。

打开一扇书之窗,让雏鹰展翅,尽情翱翔;敲开一扇阅读之门,让鱼儿入水,遨游嬉戏。"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借助好书的力量,引领学生走进书籍的世界,从而优化其智力生活,让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2001,29

夜上海论坛 [2]徐月.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43

[3]李振村.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46

夜上海论坛 [4]余萍."趣"与"法"的融合--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初探[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