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创新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概念夜上海论坛书籍的发展现状及材料运用趋势
概念书籍设计的出现标志着书籍设计的概念化与空间多维化趋势的形成。作者赋予书籍“灵魂”,而设计师则赋予了书籍不同的形体。概念书的设计不能局限于“白纸黑字”传统展示形式,设计师不仅需要关注书籍的装帧审美,更要重视书籍装帧与内容之间的精神交流与空间交流,现代新型材料的蓬勃发展必定能为概念书籍的设计创造无限可能性。当书籍内容的“灵魂”与整个书形融为一体时书籍就会产生情感,但是这种结合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各种限制,比如:造价高昂、造型奇特、体积庞大不易运输等。所以目前很多概念书的设计往往只是在概念上有所突破,市场推广及应用还不理想。目前国内概念书设计在材料运用上已有所突破,但是严格意义上很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书籍,只是原有书籍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装饰的性而已。虽然在概念书籍设计中运用多种不同材料会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但是受到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及整个宏观市场需求,有部分设计师还是挺身而出冲在设计创新道路的前沿。材料与概念书设计的每次结合都好比时装会,它预示着未来书籍设计的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走向。材料在未来概念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也必将多样化,并呈现经济低成本化、制作工艺简单化、环保再生化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在概念书中的艺术定位
(一)材料在概念书中的情感定位
概念书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选择什么类型的材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但又不能完全脱离市场,同样需要考虑读者对书籍作品的现实需求,恰到好处的材料视觉张力与人的视觉感产生强烈的碰撞,才更有助于拉近书籍与读者间的情感距离。繁杂精细的造型给人精致奢华的视觉反应和心理作用,手工制品本身就是作者与材料之间情感交流的物质化表现。因此,手工制品相对于流水线产品更有亲切感。手工制作相对流水线产品在工艺制作难度上更强,《ALPHBET》的书籍设计镂空细微线条的工艺叹为观止。
(二)材料在概念书中的形态定位
形态在概念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设计师在设计一本书的时候要考虑该以什么样的形态去面对消费者,什么样的形态更符合书籍本身的内容?不规则的物体给人个性的心理影响,与规则的物体相比自由的形态更加活泼,灵动,张弛有度可以放松人的情绪。当赋予了概念书形态之后就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利用材料的可塑性,精心制作。这套概念书是由美国设计师BrianDettmer创作,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理念,利用木质进行镂空制作,随意的层次,随意的造型,将自由的理念发挥到极致,精细的雕刻深深打动消费者,这时吸引消费者的不一定是文字信息而是不规则造型带来的饕餮视觉盛宴,这就是视觉美观对读者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材料在概念书中的色彩定位
夜上海论坛 材料的抽象视觉要素有其可视性和可触感构成,其中包括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等。因此,材料本身也是有性格的,或粗狂,或细腻,或明快,或温和。
夜上海论坛 1.材料在概念书中的传统色彩美
夜上海论坛 大自然的产物给人淳朴温和的感受,书籍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在书籍视觉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印制技术和工艺来完成,这样的结合可以加强读者与大自然之间的交流,再配上文字,最后读者不光光是和作者进行沟通,和大自然,和书籍设计师之间也有喃喃细语。一本《心情日记》记录了作者的心情,也记录了设计师纯真向往自然的心情。
2.材料在概念书中的现代色彩美
色彩强化了书籍外在造型的情感,绚烂的颜色给人愉悦的心情,质朴的颜色给人原生态的享受。一组名为《NYCFriends》的作品,运用清新的绿色与质地细腻的木片结合,淡雅的颜色小巧的造型如朋友般亲密的感觉。好的书籍将它与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五感相揉嵌,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与艺术交流的空间,从而让读者体味到书中的文化意蕴。
三、材料在概念书中的运用理念
(一)材料在概念书设计中的环保理念
1.材料的再利用
环保是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市面上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纸质的,众所周知纸浆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不同加工方法制得的纤维状物质,现主要是以木浆为主,树的成长周期远远大于人类的使用速度,并且人类的生活各方各面的依赖树木,树木这个大家族在就被人类折腾得支离破碎了,因此为“纸”找个可循环利用的替代品迫在眉睫。一个名为《发现》的概念书,利用废旧的报纸做成,虽没有文字,但是每打开一个柜门就是一种发现,发现里面是空的,发现里面有一个奇怪的物体,发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被称为行为上的概念书。这个设计新颖在书的内容有读者自己去填充,“发现”既是主题又是内容,在读者的阅读行为上做出突破。好的书籍设计不仅包含了书籍的本身的造型更注重书籍的趣味性翻阅的互动性,它不仅是盛放文字的载体还能与人之间产生和谐的发展空间,概念书存在于传统书卷与现代书籍相交融的三维空间里,创造力赋予概念书设计主观性,引导读者拂去书的嫁衣,寻找书籍内容的灵魂,萌发无限自由想象。
夜上海论坛 2.材料的使用周期
夜上海论坛 新材料的运用除了考虑到成本以及是否可再利用,还应考虑到书籍的使用周期。纸质的书往往使用周期短,易磨损,原料来源局限,污染大。用麻布为载体做成的概念书,这样的材料弥补了纸质材料易磨损污染大的不足,使用起来更有手感,使用寿命较纸质的书籍更长,并且麻布在制作过程中的污染轻与造纸,不足的是纯手工制作成本高。但是这种材料做成书之后并不是就失去了再利用的价值,可以将它做成各种包袋等等,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也别有趣味。
3.材料的原生态
夜上海论坛 一组名为《察言观色》的概念书籍设计。意为“察江苏方言,观百姓脸色”,定义为“来自自然的书”。方言作为民族文化透着自然的日月精华,将它放入书中,书也被文字感染,这组作品选用质朴的“构皮纸”与“麻绳”色调协调,利用构皮纸的有的粗犷纹理表现淳朴,更重要的是它们和方言一样都来自民间,质朴的气息相互感染,恰到好处的工艺结合让人好像触到了语言,嗅到语言,看到语言,被每本书的独特气场所感染。作者还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将“一本本书”延生成“一个个书”,取名为《只言片语》意在:只言、片语汇聚成缤纷的千言万语,千言万语是我们与周边生活朝夕相处的亲近感。
(二)材料在概念书设计中的人本理念
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赋予作品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被称为理念定位,好的设计作品,理念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书的灵魂在于书的内容,书籍设计的内容在于它的设计理念,两个灵魂的契合令作品达到令人瞠目的效果。
1.趣味性
在哲学上“人”与“神”“物”是相对,人本思想独立于物本思想,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人本就是说,人虽相对“神”“物”而存在,但是人主宰物,人是核心,本末倒置是不可取的,不能舍本求末。图8看似一本普通的书,但是经过分解重组之后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多了乐趣,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愉悦了心情,这个作品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它的可重组性,且相对于其它的概念书籍设计而言便于运输,置于屋内可自由变换造型,非常有装饰性。如果加以改造为儿童书籍定会备受家长的青睐。
2.阅读自由化
在《察言观色》中作者放眼去看世事,观察每个人的表情,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另一重收获:沉浸在方言这一独特的文化带来的独特趣味中,或捧腹大笑,或摸不清头脑,或意味声长……本书的装帧设计成无装订的自由版式,让阅读有了随意性,自由性。所有插画均为夸张的面部表情特写,这被作者称为“相由心生”的剪影,和《察言观色》的文字、装帧一样洋溢着大自然的味道。
四、结语
一、概念创新设计
面向设计要求和分析设计条件,概念创新设计环节着重生成框架式的广泛意义上的解。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专业素质和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密切相关。它需要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产品加工方法和商业运作等围绕着产品一人一环境的复杂结构体系贯通相融,达到做出产品完整周期过程最为重要的决策。概念创新设计通过合理解决原理部件间的空间或结构上的关系问题,从而形成产品的方案。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概念创新设计,如果在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发生错误或缺陷,详细设环节将很难甚至无法纠正。概念创新设计是一项进行知识处理与操作的创造,目标在于从定性到定量的寻求最优解。产品概念的生成是从用户的需求开始,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目标,对产品概念进行深入设计,生成最终的一个或几个设计概念。而概念创新设计环节对设计师的约束条件最少,从而具备较大的创意空间,最能体现与发挥设计人员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概念创新设计阶段中,融入绿色设计因素,则能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加绿色。
夜上海论坛 二、产品形态层次
产品形态是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产品形态由物质形态、文化形态和理念形态三个层面构成。物质形态层面是指功能性和技术性的因素,具体体现为产品的结构、材质、色彩、样式等;文化形态层面包含流行趋势、审美趋势等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因素;理念形态层面指受民族与传统、宗教与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产品设计理念,包括对形态的观念、联系、想法、判断、偏好和理解等主观的认识。
三、概念创新设计中的绿色策略技术
夜上海论坛 绿色策略技术是建立在产品属性的层次理论之上的。概念创新的开发环境融合涉及产品开发各环节的设计知识流。而利用产品形态的层次方法,将设计知识流合理的引入,则可以从较高的层次来规划和发展绿色策略技术。针对产品形态的三个层次,构建四个阶梯的绿色策略技术。绿色策略技术包括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和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1.产品物质量属性宜人化策略
产品的质量属性体现在产品的材质、色彩、形态、技术等因素上。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主要考虑物质属性的基本元素——物理组成。产品的物理组成包括产品材料、产品制造和产品形态等内容。产品材料指产品的各种材料组成部分;产品制造涉及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产品形态指产品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造型风格。产品物质属性宜人化策略包含运用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形态设计、以及造型风格绿色化。绿色材料除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和使用性能,还更过考虑资源能源与环境因素。绿色结构是指产品结构设计环节中,更多地注重能够节约能源资源的结构,避免材料的浪费。绿色形态设计是指在工业设计的形态设计环节中,在产品造型美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产品形态,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优化结构、节约材料相符合。造型风格上偏向于绿色,则能够在产品后期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夜上海论坛 2.产品操作宜人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概念创新设计中对产品体验进行深入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使用体验更多的决定着消费者眼中的产品好坏。产品体验具体涉及操作界面、时间、使用环境、日常维护保养等因素。在绝大部分产品体验中,视觉与触觉返回的信息最多。视觉信息的反馈决定了产品的第一印象。其总体印象的来源则取决于产品物质形态。触觉给用户带来对产品的印象和主观感受。触觉,直接带给消费者产品质感体验,却可以传递产品价值体验的信息。良好的触觉体验能让用户倍感关怀与舒适,以及后续用户的理性判断——感觉这个产品很棒。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与产品的深层次的交互行为,涉及生理、心理、思想、社会等方面。在用户使用产品时,产品的属性达到了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可用性、易用性、可依赖性等方面。概念创新设计中的操作宜人化是在通过设计师对于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觉方面做出深入设计,来提升产品和用户交互质量。在产品体验中用户有行为和情绪两种外在表现。通过对行为和情绪调查研究,设计师就能够把握住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夜上海论坛 3.产品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外部影响而具备了一些与产品本身密切联系的关联属性特征,诸如深蓝色于IBM。产品文化属性就是这样一种深层的关联属性。在概念创新设计中,运用文化属性宜人化策略,可以通过产品创意背景、产品地域文化、产品文化关联、产品品质文化等来实现。产品创意背景以中华文明优秀的文化传承为依托,在当代文化环境下,对当代产品创意背景进行深层的构思谋划。概念产品开发也应该与当前流行文化相关联,汲取当前流行文化的元素,实现产品文化关联。
夜上海论坛 4.产品概念意识宜人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产品形态除了本身所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还包括形态的个性、象征、用户印象、联系、想法、判断、偏好等理念形态。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之初,对产品概念会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方案。再由此方案中形成值得开发的方案做出宜人化的调整与筛选,则能大幅度的提升产品开发的成功概率。产品概念意识的宜人化,需要从高度的哲学角度对产品方案进行反思与判断。分析这种概念的功能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源头上发展倡导绿色设计。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关键词:创新教育;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教学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结合财经管理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的特点,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与实践,突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突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下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1《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经济数学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对经济学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学科[1],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是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传统的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在奠定学生经济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为相关经济类课程学习提供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愈加繁杂,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的局限性逐渐明显。结合目前国家发展战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广阔而又有专精的知识、较强的探究能力与自我钻研能力、批判精神与自由发展的个性;这对经济数学课程在通识与专业、探究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2]。
2《经济数学》数学教学观转变
所谓数学教学观,就是对数学教学的看法及观点。理想中的数学教学应当是学生和教师同步思考,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数学,更应该是教学生会学数学。这其中隐含了对数学教学的两种理解:一种是关于数学知识的教学,另一种是关于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反映了传统数学教学与现代数学教学在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等认知方面的不同。经济数学作为财经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际价值和学习的必要性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对经济数学教学观的转变也迫在眉睫,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转向“教师指导下的教学”,进而实现师生合作。二是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向“创新理念下的开放式”,优化学生的经济数学思维。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注重结果型”转向“注重过程型”,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有机渗透。经济数学课程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精髓和灵魂,实际上就是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数学技能技巧、优化数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与强调变动、弹性、创新与竞争的当前社会环境相适应,与企业对具有灵活性、知识丰富和较高数学素养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符。
夜上海论坛 3《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构想与路径
夜上海论坛 3.1增强《经济数学》的经济应用性
《经济数学》作为为经济现象的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基础课程。利用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过程或经济本身,运用经济数学模型加工经济信息,用数学手段进行市场调研、预测、风险分析,并用数学语言对宏微观经济进行表达、描述、求解、分析和设计可行性方案,指导金融投资,这些均是《经济数学》可以实现的功能。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选择标准基本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无须对其中蕴含的经济理论作太多讲解学生便可理解、贴近现实生活、增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增强经济数学课程解决实际经济现象的应用性。
3.2优化《经济数学》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数学课程体系设置优化主要包括:第一,处理好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经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还要兼顾其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等方面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经济数学模型理论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经济数学课程与全局课程体系的关系,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性,主动吸收相关行业、产业及用人部门的意见,从而培养出适应全球数学化分析形势的创新型人才。
3.3强化《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延展性
第一,让学生从认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开始,逐渐积累汇总成明确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数学方法为主线,广泛搜集资料,努力挖掘数学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实例,编撰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数学-经济小模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第二,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思维模式,了解“建模”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构建,了解经济函数关系的确定、经济问题的建模求解的整个分析和说明的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主动热情,通过用定量的方法解决经济、金融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第三,有意识地培养、鼓励学生使用Mathematics、Matlab等相关计算机软件,辅助解决数学中碰到的计算问题。
3.4提倡《经济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经济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知识整体性评价的基础上,不应局限于刻板、单一的测量方式。整体性评价的主要特性有:合作性、动态性、灵活性和情境化。就经济数学课程而言,应增加平时作业、报告、练习、实验、开放性课题研究等考核环节,扩展考核内容,丰富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考查,从而达到使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最终目的。教育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此,《经济数学》的教育目标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分析数学化的发展趋势下,注重基本经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今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数学课程教学需要把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并在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探究、发现、创新等教育价值理念,为社会输送既懂金融、经济规律,又掌握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研究经济规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林.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