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技术创新战略范文

技术创新战略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创新战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创新战略

第1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 战略 提高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技术创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了其重要性,通过技术创新的变革和投入,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效益回报。世界上大的跨国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高达数十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自己的强大研发机构和团队的创新实践,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为赢家。我国的华为、海尔、联想等公司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竞争实力不断加强。

另外,技术创新也是企业内部支持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为组织的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一方面技术创新能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第三,技术创新还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开拓市场,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

夜上海论坛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夜上海论坛 1、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情况:

夜上海论坛 相比而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超过了1000万家,但通过技术创新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30%,不但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左右的水平,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高。与我国堪忧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相比,美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的技术进步对GDP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仅其IT产业的技术创新就在1995—1999年为美国实际GDP增长作了30%贡献。

夜上海论坛 2、对技术创新的认识现状:

夜上海论坛 创新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JoAoSchumpeter)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把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拓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熊彼特之后,经济学家在发展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把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应该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之上的,是一种新的、全面的企业生产要素再次组合的活动,通过这种组合,企业可以应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新的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界,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些混乱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种极端观点:

一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创新变成了高科技创造。

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了技术开发。这一观点倒置了企业的目标和技术创新之间的战略因果关系。企业存在的目标无非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然后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技术创新充其量也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否则企业就变成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在实践中,执这一观点的企业最终出现了诸多的严重后果。一方面,由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并不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并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成功,使企业对技术的开发失去兴趣和信任,对技术开发发生怀疑。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绝对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开发本身能否成功,只取决于对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至于技术开发的成果在市场中会有什么作用并不在考虑之列,这将阻碍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的进一步深化,使技术转移的难度加大或成为不可能。

二是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却往往忽视了技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夜上海论坛 有的企业则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只是一种经济行为,从过去只重视技术开发本身到重视技术开发成果的市场成功。这是一个突破,促进企业技术开发行为的市场取向,将使技术开发的成果具有更多的转化可能性。但其明显的不足是:只强调技术创新中的经济行为,不仅存在理论上的缺失,而且会导致实践中的错误取向,将使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被忽略。这将导致企业有可能作出从技术上无法实现的技术选择,企业因此承担了本不必承担的更多更大的风险,往往会造成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断层。

夜上海论坛 而有国外和香港台湾的企业界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比我们要相对深刻得多,如在郎咸平教授的著作里多次提到韩国的LG、西班牙的ZARA,他们的成功所运用的技术都不是当前最新的高科技,而是对技术理念的创新、生产工具的最优应用,使之适合企业的需要而达到的。国外成功的企业追求技术创新,但并不单纯追求高科技。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

(一)技术创新的定位: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先追求生存和发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首要目标。

1、根据企业的实力与发展程度,可以选择的战略有: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不依靠外部的技术,而是依靠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力量,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模仿创新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的创造性活动。模仿创新战略则因其风险小、投入少、效率高的特征,有利于企业享受到市场中的外溢效益。合作创新战略,即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资源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难题,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合作创新战略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

夜上海论坛 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渴望实现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但是并不是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企业在选择战略创新模式的时候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应该考虑技术创新的风险、资金投入、企业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创新收益、技术的关键与否、模仿的难易程度等进行适当地选择。

夜上海论坛 2、根据企业服务的目标顾客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产品创新战略、工艺创新战略和服务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战略是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改造、升级,或者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产品创新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创造超额的利润,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工艺创新战略是对原有的产品生产线进行改造,这样可以调高产品的质量,或者降低产品的成本。工艺创新战略可以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实现利润的增长。服务创新战略是对原有的物流系统和营销系统进行创新,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服务创新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增加销售收入来提高企业利润总额。

对于企业来讲,任何一种具体的创新模式都是不足的。如果把两大类的创新模式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创新模式组合。企业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组合作为自己技术创新的战略。

1995年王梦飞带着“奇强”走进了洗衣粉市场,当时中国洗衣粉市场由四大外资品牌占据。“奇强”在技术上联手清华大学创办日用化工研究中心,工艺上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线,服务上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很快就在洗衣粉市场站稳了脚跟,并成为行业的销售冠军。“奇强”的成功就是技术创新的成功,它分别采用了三种创新组合:合作产品创新、模仿工艺创新和自主服务创新。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则是同时选择了自主产品创新、合作产品创新和模仿产品创新三组组合,造就了中国今天航天大国的地位。

(二)技术创新目标的确定:

夜上海论坛 为了设定技术创新目标,企业管理层必须先根据产品线、既有市场、新市场,通常也根据服务上的要求,预测达到目标需要的创新,其次,也必须评估企业所有活动领域中在技术上可能出现的新发展。这里强调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国内的IC设计产业就处在集体萎靡之中。不断有公司倒闭的消息,仅有的三家海外上市公司,有两家——中星微和展讯都处于亏损之中,市值甚至远远不到1亿美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黑手机之父”恶名的一个台湾公司:联发科,如今已经是市值超过80亿美金,年营收约30亿美金,全球第三大手机和第二大数字电视IC设计公司(国内前十大IC设计公司加起来的营收总和也不到它的一半)。更让人郁闷的是,它的成长,它的利润主要都来自于大陆的“山寨版手机”。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联发科的董事长蔡明介是这样总结成功经验的:中微星和展讯关注于“自主创新”,脱离了市场,而联发科通过完全客户导向,选择规模庞大的应用市场而非细分的利基领域,在市场刚刚进入成熟期时迅速杀人,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逆向创新,提高了市场针对性,降低了风险。

而韩国LG,为了减少次品率,经过多年六标准差的管理,品质持续改善,空调减少了80%劣质产品,洗衣机减少了90%的劣质产品,到最后,各种产品提高了品质,增加了销路,微波炉全球占全球销量第二,洗衣机占全球销量第二,空调占全球销量第一。同时他们为了迎合世界各地不同的顾客审美需求,持续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优秀设计,使得LG全球利润上升了10%。

夜上海论坛 (三)技术创新战略的执行:

1.要突出重点

如前所述,技术创新要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具体来讲,技术创新战略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1)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或是防卫型;(2)研究开发体积技术;(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

夜上海论坛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战略方案和战略措施。企业应将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企业近期可望实现的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个目标要突出重点,如邯钢将行业最低成本指标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佳能复印机为打败施乐确定的创新重点是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夜上海论坛 最后,技术创新项目参与的各方动机和目的不相同。企业关心的是商业回报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机构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来讲,协调好技术、商业和生产战略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2.注重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夜上海论坛 3.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创新需要投入,创新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备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为创新项目提供经费,保证创新项目能够及时有效的上马;物力资源也可称技术资源,它分为硬件资源(设备、仪器等)和软件资源(专利、工艺等)以及技术测试能力,它是技术创新能够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创新活动的成功都与参加项目的核心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直接相关,项目核心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包括技术水平、商业意识、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等。一个合格的技术创新项目负责人应该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善于制订计划、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领导才能和创新意识。以上三种资源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必备资源,缺一不可。

4.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

创新技术的保护取决于制度环境和技术性质。虽然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好的专利制度,但目前还有不少企业专利意识差,不懂得用专利法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技术。通常,创新技术的保护除了用法律武器以外。还可利用技术的特殊性来保护。技术的保护性取决于技术的复制成本,凡易用文字、图表等表达的技术就不易保护,反之,就易于保护,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依靠技术领先占领市场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技术的企业,应从两个方面加强技术保护:一方面是增强专利意识和法律观念,树立注册在先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一些有特色、起点高、易于保护的实施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岚,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kyc/index.asp,2004—8

[2]华鹰,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

夜上海论坛 [3]方文,技术创新的意义、内涵和环境,《机电工程》,2000—02

第2篇

关键词:海尔 技术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

夜上海论坛 技术创新无论对一个国家或是对一个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家来说,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够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这个环境中求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海尔是我国家用电器制造业成长最迅速、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个企业集团,在海尔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尔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遵循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

一、海尔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

1、海尔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模式

夜上海论坛 (1)发展初期模仿创新战略。1984年,在“起步晚,起点高”的思想指导下,青岛冰箱在青岛市经委的指导下,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4星级冰箱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在这个阶段,其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掌握,为此,海尔委派技术人员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接受培训。通过学习、消化,海尔突破了内部技术瓶颈,并进行模仿创新,推出了亚洲第一台4星级电冰箱。此后,海尔进入其他的家电领域时,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如1993年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资,生产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随着产品的逐步系列化,海尔拟以低或本、高质量扩大本地市场,并打开海外市场。此时海尔步入了改进创新阶段,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同时,其管理焦点向降低成本转移。在这一阶段,海尔德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零部件的国产化。为更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海尔通过反求工程进行工艺创新,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发出了适合国情的门冰箱,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逐步与国际接轨。

(2)中期至今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在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以后,海尔走上了合作创新、自主创新之路。海尔集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建成了海尔中央研究院,拥有环境、电磁兼容等10个国际一流水平的超前技术实验室和11个超前技术研究所,并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优势在国内外建立了48个科研开发实体。这些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及与国际一流科研开发机构的合作,确保了海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创新手段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自主创新阶段,海尔研发活动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创新,如把变频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变频冰箱;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网络冰箱;另一方面,力求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2、海尔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方式

(1)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技术创新顺利开展。企业要想做到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必须掌握对技术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打出自己的技术品牌,创造自己的产品市场。海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辟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牢固地位,提高了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榜样。海尔“爱国者I号”和海尔“爱国者”的研制成功,都充分体现了海尔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自主的品牌。

(2)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意味着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抢先于对手占领市场,从而最终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的同时赢得顾客。因此,海尔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时,着重强调要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主张以最短的速度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取得绝对的市场优势。

(3)集中力量,提高自主创新产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的指标主要是专利、新产品和标准。通过对海尔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出指标的考察,可以看出,提高自主创新产出,是海尔实施其自主创新战略的最重要的方式。专利。专利是衡量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专利申请则是对企业新产品的技术创新进行全方位法律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内外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海尔,对技术开发成果都必须获取法律保护,没有获得专利的新技术,其研发就没有结束,专利申请与技术研发成果之间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也即是要求对每一项技术创新方案都要申请至少一项专利,实现100%的专利申请率。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912项,其中发明专利525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截止到2008年,海尔已累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数据来源:海尔官方网站,省略)。新产品。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开发独特的产品、发展独特的技术。2003年的“非典”让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消毒杀菌概念产品上,海尔敏锐扑捉到了蕴藏的巨大商机,依托其卓越的技术创新体系迅速开发出抗菌杀毒系列家电产品,如空调“杀菌防毒墙”防菌系统、“抗菌1号”中央空调、XQ855-78保健“双动力”洗衣机等,创造了独享的市场蛋糕。标准。海尔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到2008年为止,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行业及其他标准439项。另外,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15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实施。早在1992年,海尔就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0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近20年里,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体系

1、以战略创新为方向指导

夜上海论坛 战略创新决定了海尔20年的发展方向。期间,海尔共经过了三次大的战略创新:名牌战略(1984-1991)、多元化战略(1991-1998)、国际化战略(1999-)。在利润丰厚、对手均忙于冒进快上的时期踏踏实实专做冰箱,不以量胜,而以优质创名牌;在树立坚实的品牌基础后,短时期内大范围实施相关及不相关多元化,并多数在业内取得优势地位;在其国内知名度如日中天、国外同行业间竞争激烈之时大胆跨出国门争创世界名牌。每次的战略转变对于海尔乃至全行业都是影响巨大的创新之举。

夜上海论坛 2、独具特色的技术研发队伍

夜上海论坛 在一般企业,设计人员只分段操作,只管开发,不管市场,而海尔创新实施了“型号经理”机制,海尔的科研人员变成“型

号经理”,要求他们一切要对市场负责――必须从市场和用户那里找课题,到市场和用户那里验证开发成果。所以,科研人员的着眼点必须是用户需求,而满足用户需求的超常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科研机制下,海尔高端产品的开发,如双动力洗衣机、宇航变频冰箱、P7笔型手机等的开发,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收到良好效果,为企业创造了高附加值。型号经理机制激发了海尔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潜力,增强了所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海尔对研发人员的激励采用“赛马而不相马”的动态激励机制,使每一位员工成为自我经营的SBU(策略事业单位),主要措施如下:逐步实行科研人员股份制、股票期权;为研发人员提供不断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如邀请专家讲座、派员工参加国内外技术和学术研讨会等;设立用户难题奖、源头创新奖等。这些激励措施极大的调动了海尔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为海尔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开发队伍。

三、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体系

1、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确保战略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技术创新战略重要的支撑体系之一。海尔的管理创新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法。这项管理方法要求每个职工在完成好当天的工作外,还必须以每天提高1%的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或增加数量,或降低成本,改进工艺,革新技术。现在“日清日高”变成了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成为全公司的行为准则,每个班组都张贴有每日、每周、每月的进展情况,将每个员工的奉献以“岗位明星、改进明星、革新明星、创新明星”等称号公布于众,并给予物质奖励。第二,海尔从1999年开始,根据外部市场的要求,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制度,即T--个工序是上一个工序的用户的“海尔内部市场链”管理体系。这套管理系统是以海尔文化和“日清日高”为基础,以订单信息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运行,达到“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零运营成本)为目标的业务流程。它激励员工创造并完成有价值的订单,使员工人人对用户负责,“绝不对市场说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新飞跃。

2、组织创新

夜上海论坛 组织创新,是一切行动的根基。其重点在于:第一,实行事业部制。在20世纪80年代,海尔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的是纵向一体化的“工厂制”。集团成立后,从多元化经营和规模扩大的需要出发,实施“事业部制”。集团由总部、事业本部、事业部、分厂四层次组成,分别承担战略决策与投资中心、专业化发展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职能。海尔称其为“联合舰队”体制。第二,重视物流、资金流与商流。海尔成立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分国内商流、国外商流)四个本部,统一调配全球的供应资源和全球的用户资源。海尔的商流本部成立后,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客户管理系统:1万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城乡,30多个电话中心24小时运行。只要用户打一个电话,点击一下海尔网站,就可得到产品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6个环节情况的回答和完善的服务。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海尔的灵魂。海尔的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用领导文化推动群众文化。海尔公司的领导从首席执行官、总裁到各事业部长都必须坚持每周六的上午齐集于“海尔大学”,共同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从观念、战略到策略、方法,从科学技术到管理制度互助互学,提高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海尔的创新型文化氛围也造就了一批能够时时、事事创新的创新型员工,不断创新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每位海尔员工的一举一动中。

第3篇

摘要:随着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企业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问题也逐步的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以海尔集团的成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战略为案例,就中国家电企业今后应采取何种技术创新战略给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家电企业;海尔集团

1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依据

1.1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夜上海论坛 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其特点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弱一些,但它要求企业能很好的吸收所引进的技术,从而从工艺上更好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细节的划分清晰,权责明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战略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夜上海论坛 1.2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创新战略观点:一种是十分普遍的观点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另一种是现在从两弹一星、吉利等这些案例所引发出来的直接自主创新的战略。那么相对我国的家电行业的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途径?下面引用彭纪生、刘春林建立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以期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1.2.1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

为表述的方便,考虑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均可独立进行一项创新研究的博弈问题。由于企业自主开发需要研究成本并需承担失败风险,故假设该项研究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为c,对每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概率均为p。并设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研究成功将给企业1和企业2分别带来v1和v2的效用(或收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企业研究成功,另一个企业为共享研究成果,必须付给成功者一定使用费d(一般假定d于是对两个企业而言,有4种不同的策略组合,即企业1创新、企业2模仿;企业1模仿、企业2创新;企业1和企业2都创新;企业1和企业2都模仿。

1.2.2分析结论

如果两个企业效用(v1和v2)分别位于分界线((c/p)-d)的两侧,那么高效

用的企业选择创新,低效用的企业选择模仿,是一个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策略。

根据图中的这一博弈模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发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收益相对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企业;同时前者的创新成功率相对较高,也更刺激其积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企业进行新的研发有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当两企业的创新收益分别位于分界线((c/p)-d)的两侧时,中国企业选择模仿创新是博弈的均衡解。

2案例分析

2.1海尔的现状

夜上海论坛 海尔是在引进德国Liebherr公司冰箱生产技术而成立的青岛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决定,将青岛东风电机总厂与青岛工具四总厂合并成立青岛冰箱。同年员工有800名,销售额为348万元,赤字是147万元。2001年海尔的全球销售额达60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8%。到了2001年,海尔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并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架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在海外市场上,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2.2海尔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夜上海论坛 2.2.1发展初期模仿创新战略

1984年,在“起步晚,起点高”的思想指导下,青岛冰箱在青岛市经委的指导下,比较和研究世界上32家冰箱的技术资料,决定从德国Liebherr公司引进4星级冰箱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在这个阶段,其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掌握,为此,海尔委派技术人员赴德国Liebherr公司接受培训。通过学习、消化,海尔突破了内部技术瓶颈,并进行模仿创新,推出了亚洲第一台4星级电冰箱。此后,海尔进入其他的家电领域时,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如1993年与意大利Merloni公司合资,生产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

海尔集团并不是仅仅单方面的停留在“高起点”的引进技术,同时还十分注重吸收消化技术,从而更好的创新。随着产品的逐步系列化,海尔拟议低成本、高质量扩大本地市场,并打开海外市场。此时海尔步入了改进创新阶段,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OM)的同时,其管理焦点向降低成本转移。在这一阶段,海尔德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零部件的国产化。为更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海尔通过反求工程进行工艺创新,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发出了适合国情的门冰箱,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逐步与国际接轨。

夜上海论坛 2.2.2中期至今合作创新、自主创新

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以后,海尔开始以直接出口的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模式下,海尔把管理焦点放在改进产品性能上,对已有的技术的改进。海尔瞄准新的市场需求,以改进性产品创新为主,利用技术积累,逐步形成自主的研发能力,在国际上率先攻克冰箱无氟、节能、大力冷冻三合一的难题,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夜上海论坛 海尔产品门类已相当齐全,其主导战略演化为海外市场设计、生产、营销的三位一体化。在这个阶段,海尔研发活动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创新,如把变频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变频冰箱;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网络冰箱;另一方面,力求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信息分中心和设计网络,及时获取国际最新资讯。在技术策略上,则更加注重运用全球科技资源,形成了包括战略联盟工作系统、产学研工作系统等在内的技术创新外部体系。海尔利用新兴技术,捕获潜在市场需求,并初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全球化,如海尔出口美国的冰箱都由洛杉矶设计分部研制;无霜保湿、智能保鲜的“无霜金王子”系列新产品由法国设计分部开发。

夜上海论坛 3我国家电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工业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我国不能简单地讲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应该根绝不同的产业,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等因素出发来讨论采取何种战略。对于我国的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基于海尔案例的发现及结论,本人尽发表以下自己的见解。

夜上海论坛 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应该采取以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为主线的战略来发展。从海尔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企业发展的初期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是海尔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引进技术就应该引进最核心的也最先进的技术。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就曾说过:要找就找最顶级的企业去模仿,这样才会大大缩短我们和发达国家,和行业顶级企业之间的差距。同时成熟的技术领域,技术创新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家电行业相对处于成长、成熟期,在这个阶段采取模仿创新是比较好的选择。海尔进入冰箱业时引进的就是德国Liebherr4星级冰箱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模仿创新是先去模仿然后吸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最后去创新,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开发的能力很弱。大部分企业只是重视技术引进和掌握,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等制造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忽略了对技术的吸收以及进步已不创新、开发。海尔成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其目的是通过中央研究院研究超前10年的技术,增加技术储备。既要跟踪和分析研究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技术,又要着重搞好这些超前技术的商品化工作,使得各类超前技术在中央研究院得到二次开发和技术重组,实现商品化,最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一条龙。

第4篇

夜上海论坛 IBM开放专利的举动是否意味着IBM的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机制开始发生了转变?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从整体上了解IBM的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情况。

夜上海论坛 一、IBM的专利战略、技术创新概况

现在企业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之争已经成为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知识产权战略足以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而日本甚至已经将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在基本国策的地位上。专利战略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问题。IBM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保持其技术先进地位,这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源泉。而技术领先的标志,又最集中反映在专利权上。因此,专利战略、技术创新是其不可缺少的企业发展要素。

1、IBM的专利战略

IBM本身是全球知名的大型IT企业。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相关数据,截止至2004年,IBM已连续12年居美国年获专利数量之冠。它在全球共拥有4万项专利,在美国也有2万5000项专利,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这就把一个问题展示到了IBM面前:究竟要如何利用专利战略,才能够最合理地利用技术优势,并最大化地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发展?

在专利战略的应用方面,IBM采取的策略主要是以大量的专利为基础,构建相对严密的专利网,形成复杂的技术壁垒,再以此为基础,综合使用进攻性专利战略和防御型专利战略。其中,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战略是IBM专利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IBM公司光靠专利许可而实现的收入就达到了每年几十亿美元。

夜上海论坛 此外,IBM也将技术许可战略与标准化战略结合起来使用。

夜上海论坛 2、IBM的技术创新特点

(1)IBM很重视R&D投入,在全球拥有7个研发中心,它每年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达到了50多亿美元。

(2)IBM也重视技术创新激励,它花了大量经费用于对技术人员的奖励,以此来增加其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动力。

夜上海论坛 (3)IBM是一家大型的企业,它达到了技术开发、工程建设、制造和市场销售一体化,为其技术创新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使其在自主技术开发中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二、IBM的专利战略的新转折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步入2005年,一个事件成为了IBM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机制的转折点,那就是IBM于2005年初开放500项专利的举措。那么,到底开放专利之举目的何在?它对IBM的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1、IBM开放专利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IBM副总裁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allings)先生在2005年的一次访问中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对明晰的解答。他说,开放专利这一行动旨在鼓励其他公司公开专利文件以促进科技革新,“软件开发商们可以使用、更新或改动这些开放的源代码,我甚至非常希望他们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来。”

夜上海论坛 由此可见,此次开放500项专利的举动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开放自身专利,而加速业界在利用或改进开源软件方面的技术开发。但是,我们应注意到,IBM此举并未放弃他们的专利权。Robert Sutor 博士(IBM 技术标准部门的副主管)在2005年4月一次访谈中进一步发表了如下言论,使这个问题得到了更清晰的阐释:“如果有人希望利用这 500 项专利中的某项来生产商业产品,他们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可以像以前一样来与我们磋商。”

这即是说,IBM此次开放500项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在开放技术的所涉技术领域内推行其技术标准、扩大其技术使用范围。当这些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中被研究、使用时,必然会使自身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得到更广泛的了解,还可使技术在开放的过程中日臻完善。这样自然会引致更多的同行或者其他人想利用这些开放的技术谋取商业利益。但此时,这些人仍然必须得到IBM的专利许可。

因此,IBM开放500项专利的行为,本质上是IBM技术许可战略的一种新的使用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IBM在开放这些专利的同时,推动与自己已有的基础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创新,并推广了自己的技术标准的应用范围,同时吸引了更多人进行相关方面的专利研究和技术创新,使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得到更好的认可、接受与完善。并以此为途径,最大化、最充分的实现了自己技术创新的利益,在根本上推动了自己技术创新的发展。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IBM早在2005年之前,就已数次开放一些软件专利,其主要范围是服务于Linux系统的源代码、以及一些数据库程序。但是,这些开放专利的规模都没有此次之大,技术涵盖范围亦没有此次广泛。且之前,IBM的专利开放都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即通过开放专利,表明其对Linux的支持,从而起到压制竞争对手开发的操作系统的作用。然而,2005年初这次开放的专利共有14种技术,范围广阔,其中还包括了管理电子商务、存储、成像处理、数据处理、互联网通讯等,并不仅局限于支持Linux系统这样一个单一的目标,而是淡化了针对性,为开源软件使用者、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大环境,其影响较之早前的数次开放更加广泛而深远。

夜上海论坛 2、IBM开放专利意味着专利战略的转变

此举标志着IBM高层在专利战略上的思路改变。此前,IBM的专利战略主要是建立在对专利权的牢牢把握和全面应用上,采取直接生产专利产品、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从中牟利。如今IBM开放500项专利,比起从前,似乎是放松了对专利权的掌握。但是,这里的放松只是表面上的,只是技术许可战略的一种新应用方式,IBM通过这样的方式,以自己已有的基础技术带动了业界相关的技术创新,吸引了更多人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使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得到更好的接受与完善,从新的角度实现了这些专利技术的使用价值与利益。这证明,技术许可战略在IBM专利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且其应用方式也有了不同于传统的创新。

夜上海论坛 此外,IBM开放专利的一个潜在目的是为了推广其在开源软件上所推行的技术标准,扩大其标准内涵盖技术的使用及影响范围,通过标准技术的开放而取得更多的市场与潜在市场,从而使其技术许可战略能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余地。

而且,专利开放只是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正如IBM公司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所称,专利开放标志着IBM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总体看来,这次开放专利的举措标志着IBM的专利战略在向着这样的方向调整,即:以技术许可战略结合标准化战略为主,以专利战略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3、开放专利对IBM技术创新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开放500项专利的举动也标志着IBM直接将其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联系了起来。

专利这种知识产权形式,是保护和引导技术创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技术创新则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可以直接决定该企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状况。没有技术创新,专利战略就失去了后盾与基础乃至是目标,没有专利战略,技术创新就丧失了重要保障与利益实现手段。因此,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彼此割裂开来的。

对企业而言,尤其是IBM这样的高科技类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幅度提升企业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专利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并通过推动和引导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专利战略是技术创新机制的导向。只有这样,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才更加明确,技术创新发展机制才更加系统化,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提高国际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具体到开放专利的举措上,首先从业界的角度看,在过去的美国一直有人声讨专利法,认为专利法的制度不利于技术创新。尤其在软件专利上,过多的专利使得技术创新者为避免专利侵权,必须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这一点破坏了软件开发商更新创造的自由,严重限制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与科技进步。而IBM这次的行动则如同是给予此类改革者一个回应:通过专利开放,给开源软件的技术人员使用、更新或改动这些开放的源代码扫除了障碍,甚至还能在它们的基础上创造全新的东西。这是相当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的。正如在2005年9月IBM副总裁詹姆斯•斯特林先生所言,开放这些专利将使这些创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从中获益的不止是IBM自身,还包括了整个业界,而且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连锁反应。

夜上海论坛 其次,对IBM自身而言,因其实质上并未放弃自己的专利权,它依然可以甚至是更好地控制他人使用自己专利权的性质和程度;它可以在自己的技术或技术标准得到广泛研究和利用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出一片专利许可使用的潜在市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就技术创新及使用的范畴发展长期合作伙伴,达成双赢、互利的结果;并可以带动未被使用的知识产权财产的开发利用。整体来看,这种做法可以推动IBM的技术创新,使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和利用,并使其技术创新机制更加完善,技术创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此外,通过其对业界技术创新的长期影响,也可以使IBM在此方面的技术创新成为业界的主导,实际上等于是为IBM今后的技术创新指明了一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范畴。

夜上海论坛 这说明,IBM的技术创新机制正与专利战略逐渐紧密地结合起来。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不再象以前那样模糊不清,而是更加清晰更加密切。虽然不能就此而断言IBM已经成功建立并完善了一种以专利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但毫无疑问,在开放500项专利这个带有转折点意义的举措之后,IBM已经开始趋向于走上一条以知识产权战略尤其是专利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并以专利战略为技术创新之导向的发展道路。

夜上海论坛 三、IBM的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IBM是一个技术大户,在发展专利战略和推动技术创新方面,IBM远远走在了我国IT类企业的前面。在专利战略方面,由于我国IT企业的发展历史还不够长,而且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较淡薄,对专利权不够重视,更遑论将之提到战略的高度了。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IT企业大多没有强硬的技术后盾,只有华为、联想等几个大型企业拥有相对较多的技术资源,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拼之力。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演变为激烈的技术竞争,因此,对我国IT企业而言,借鉴国外IT企业的成功经验,拟订自己的专利战略、走出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夜上海论坛 1、制定适合自己的专利战略

(1)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专利战略。

(2)应首先确立一个合适而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如IBM会开放专利,是因为IBM将自己定位在争取行业技术主导的地位上,这实质上是一种专利进攻的手段。

夜上海论坛 (3)必须要确定专利战略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案、步骤,不能太笼统、抽象。

夜上海论坛 (4)专利战略应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不光是要考虑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还要反过来考虑专利战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IBM开放专利的做法就体现了其将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的结合。但是在这一点上,国内的企业做得十分欠缺。此外,我们学习IBM经验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兼收并蓄,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IBM此次开放专利,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它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的机制,但是开放专利这样的具体做法却是国内企业所不能模仿的。因为我国企业并没有IBM那样多的专利技术与标准为后盾。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我国IT企业来说,一个不小心,开放专利就变成了放弃技术优势,反而起到反效果。

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再好的专利战略也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其实施的后盾与基础。在我国,IT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有的较为进步,有的则较为盲目甚至处在尚未形成机制的阶段。而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更可能是大多IT企业未曾考虑的问题。事实上,专利战略可以贯穿技术创新的构思形成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利益实现阶段、甚至于侵权保护阶段。专利战略可以指点技术创新的研发方向,保障技术创新的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可以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尽可能少的遭受损害。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技术创新机制的盲目、缺乏动力等弱点,减少了技术创新的成本损耗,在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上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IBM就是利用开放专利这一专利战略的新手段,来推动自己的技术创新发展。

因此,尽快结合自身技术、物质条件,形成适合自己的以专利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是我国IT企业进军国际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分析;解释结构模型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其创新战略,如美国《创新战略》、欧洲《欧洲2020战略》、日本《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韩国《2025年构想》等,以期提升其国家经济发展持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国内创新驱动战略先行省份的江苏,一直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十二五”核心战略,推动了全省创新发展水平。2015年江苏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788亿元,占全省GDP的255%;R&D人员71.14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5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0%。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5》,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在江苏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仍存在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够足、创新仍然是发展“软肋”的状况;另一方面存在新兴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分布南北不均衡、产业链前端的新产品少、产业集聚度弱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此,就需要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1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刘峰(2010)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以及竞争力受到牵制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较低[1];于晓曦、孙英隽(2011)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推动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和成长,改变各支柱产业的地位,从而引发主导产业的更替,产生新的增长极[2];蔡乌赶(2012)研究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系统发展的协同度及螺旋演化关系,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3];李东华(2012)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又使得技术不断进行跨领域、多角度的交叉融合与革新[4];吕月英、邸泽(2013)认为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的关键推动力,其水平表现能够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状况与竞争实力[5];曾繁华、王飞(2014)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的机理[6];王宏起、李力、王珊珊(2014)根据设计与技术双重驱动的创新模式要求,提出了新兴产业创新链重构的定位与策略[7]。王斌义(2010)基于改进的AU模型,从物联网产业演变的全过程考察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8];王欢(2012)选择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情作为研究背景,在总结分析其产业发展规律后,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推动力量[9];卢文光、关晓琳、黄鲁成(2013)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10];李煜华、王月明、胡瑶瑛(2015)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验证了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关键资源、运营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作用[11];胡永平(2015)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及其交互关系对生产率的影响[12]。上述研究对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关键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新颖性。

夜上海论坛 2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模型的构建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归类为区域资本投入、区域研发人员投入和区域金融与环境三大部分。

2.1区域资本投入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区域资本投入方面包括区域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和技术引进费用等。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大多在3%左右,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2013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已分别达到3.47%、4.15%、2.73%、2.85%。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仅能优化投资结构,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有效地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的大小,不仅反映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程度,也体现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动程度;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和发明专利。2013年美国制造业企业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已高达3.8%,而江苏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1%。技术引进费用体现了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虽然技术引进费用越高,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生产有利,但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增强,企业技术引进费用将不断降低。

夜上海论坛 2.2区域研发人员投入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员投入。区域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包括区域R&D人员总量、区域R&D人员全时当量和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等。区域R&D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总量不仅是区域和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影响区域和企业科技质量、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R&D人员总量是区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区域R&D人员全时当量和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等体现了R&D人员科研活跃度,其值越大越能体现R&D人员技术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越高,其值越高不仅促使发明专利数越多,而且增加企业新产品的数量。区域发明专利数的规模,体现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对创新驱动发展起“龙头”作用;企业新产品的数量体现了企业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区域金融与环境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支撑与环境。区域金融与环境包括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减免税政策等。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各种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为创新活动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管理和投融资等服务,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深远影响。技术交易市场额的规模大小,不仅反映出企业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途径宽窄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服务体系对创新的支撑能力。科技减免税是我国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一项优惠政策,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越高,所获得的科技减免税越多。综上所述,区域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机理见图1。

夜上海论坛 3江苏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1数据收集

为了进一步验证区域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及图1所示的模型合理性,我们依据《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科技发展公报》等收集了2010—2015年江苏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数据(见表1)。

夜上海论坛 3.2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根据2010—2015年江苏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数据,基于图1所示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相关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江苏技术引进费用占R&D经费比重指标变量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用程度不大,这一状况反映出企业新产品多为国内R&D人员研发,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其次,江苏R&D人员人均全时当量、科技减免税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之间呈正相关,但与其他指标之间负相关,反映出R&D人员活跃度不够高,科技减免税政策作用有限。

4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释结构模型

夜上海论坛 矩阵的建立依据图1所示的因果关系有向连接图和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释结构模型根据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的步骤,对上述可达性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和级间划分后,形成的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发现,影响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分别为区域R&D人员数、区域全社会R&D经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企业R&D经费,因此,要发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需从上述关键因素入手。

5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5.1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从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角度,要进一步研究江苏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互补性,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的产业,促使江苏区域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各产业创新链的不断完善;其次,要进一步改善江苏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建立与产业相关的人才跟踪与评价体系,为后续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指导,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作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全省人才引智平台和人才库,统一协调全省人才跟踪、资金配套、绩效评价等工作;再者,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深入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并开展科研成果引进、筛选、评价、孵化、落地等服务,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产业链、协同链和价值链,提升江苏科技资源利用水平、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此外,要进一步调研和分析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与产值的比例关系及发展态势,制定江苏产业链完善和创新要素布局匹配等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和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

5.2企业主动强化自身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创新集群

第6篇

[关键词]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 F2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8-0019-08

夜上海论坛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国家促进产业技术的行动纲领。一个国家基于特定时期的技术状况和市场环境,需要与其适应的产业技术政策。当下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更多地需要转向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护和保障作用,提高我国整体的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本文即以我国已经出台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为依托,论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构建问题。

一、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与技术创新之关系: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为解构对象

夜上海论坛 产业化环境与制度的完善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有时尽管企业专利技术本身比较成熟,技术实力强,但受到实施转化的产业化环境的影响,导致转化受阻。例如,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拥有LCOS芯片和光机方面完整的知识产权以及整机批量生产能力,在该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但该技术在本地实施转化时一度受产业链不配套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产业技术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技术创新是在特定的产业中进行的,并且与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基础则是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为此需要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机制,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其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本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受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深刻影响。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能够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和融造自主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力地指导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企业技术创新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两者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落实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国家产业技术发展原则,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前沿,重点开发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设备和产品,实现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对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与具有巨大推广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培育和创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和行业创新;通过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扶植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联盟,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促使国家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互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另外,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技术体系的角度看,在产业技术政策指导的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还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形成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6月联合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该政策对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对策作出了全面规范,有利于指导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该政策的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也将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根据该政策的规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开展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为此,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尊尚创新的夜上海论坛和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特别是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同时,应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型人才,使其能够胜任企业创新活动。该政策要求的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包括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效不佳,就是因为其并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1]

二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性工作。在我国,目前从事技术开发的主体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角度来说,需要大力强化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才分布格局下,企业科技人才比例偏少,创新资源不够,更需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大对技术开发的力度。同时,随着技术集成度的加大、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基于我国现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有限性,也非常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我国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之间建立产学研或者企业技术联盟之类的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突破和集成,形成自主开发产业技术的能力。此外,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方面,《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平台不仅对扶持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其进行技术创新的水平、配套能力以及专业化生产的技术水平非常重要,而且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从企业经济行为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是一个获得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和需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核心技术研发来说,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而且,技术愈复杂,风险程度愈高。信贷支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命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一点同极端重要,因为中小企业尽管可能有实用的技术,但往往缺乏资金,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对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模式就很重要。

四是促进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企业技术创新和我国产业技术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再生资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应予以重点支持。为此,在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实施中,也应当体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五是鼓励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的产业技术,引导企业通过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为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提供了蓝图和指引,为我国企业进行产业技术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指导。根据该指南,企业可以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和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六是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改造也是企业技术创新链中的重要内涵。技术改造可以使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企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新技术运用于技术改造之中,可以整合自身技术力量和资源,加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同时,企业技术改造也需要财政和金融的积极支持。为此,需要研究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政策,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持。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的引导”。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夜上海论坛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涉及产业技术的法律法规是规范我国产业技术发展,使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步入正规和法制化轨道之所需。围绕产业技术的法律法规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以全面、系统地规范产业技术开发、运用和产业化运作行为。目前我国有《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涉及产业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等政策性规范,地方一级也有一些相应规范。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需要适时修改、完善现有规定。总体原则是,需要坚定不移地确定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产业技术的健康发展。

二是制定和完善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与国家科技计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一脉相承,需要与其有机衔接。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需要以此为指导,本着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的原则,对重点行业应制定专门的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以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针对重点产业技术,需要通过纳入国家重大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等形式,着力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开发,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夜上海论坛 三是制定《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该指南应随着产业技术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通过该指南,指导各地方、行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产业技术开发活动。在确定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思路上,《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提出,“鼓励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技术;积极发展关联性强、制约我国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共性技术。”

夜上海论坛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在技术标准建设方面,要求加强对技术标准建设的指导和协调,着力于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技术标准的建设,促进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向国内技术标准的转移,协调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和技术标准的关系,加强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在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的研制和确权方面,指出应适应产业技术发展需要明确不同时期需要掌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通过研制和创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其提出应努力提高我国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与效率,建立一定的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提出应立足于我国产业化技术发展阶段的特点,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力度给以合理定位并适时进行调整,以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产业技术的创新、转移和扩散,创建自主品牌。当然,这一点还需要通过立法修改与完善的形式加以实现,而在当代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立法确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和水平除了考虑本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以外,还深受我国参加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制约,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无论如何,在确定我国知识产权适当的保护水平和范围时,尽量考虑我国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需要是很必要的。

夜上海论坛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在“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部分指出,要立足自主创新,发展产业技术。针对创新的三种基本形式,推动原始创新是建立创新体系和实现创新跨越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集成创新有利于整合技术资源优势,在关键领域和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的突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是后发企业利用全球技术资源,赶超国外先进技术水平,促进国内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这在日本等国家有成功的经验。[2]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国家制定政策和制度加强指导和引导,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该政策提出的主要对策有:①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和核准中,将制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作为重要依据,以利于自主产业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②防止和规范盲目、重复引进问题,定期禁止引进和限制引进技术目录,禁止或限制进口高消耗、高污染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和装备。③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统筹和协调,包括:国家统一组织招标以满足国内很多企业需要引进的技术和装备,协调相关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④通过国家财税政策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投入积极给予支持,重点是对国家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科研仪器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夜上海论坛 在鼓励企业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提出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合资、合作、并购乃至直接投资的形式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以组建研发联盟等多种形式利用海外优势的研发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政府需要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外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鼓励和支持“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相互依托、互为促进的合作方式,重点突破国内紧缺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来我国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在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方面,该政策还提出鼓励国外的风险投资、咨询机构参与国内产业技术的研复发和产业化工作,提出应注重提高国际技术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除了鼓励企业企业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产业技术外,强化合作渠道和措施,建构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充分合作的中外合作研发格局。

夜上海论坛 最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健全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提出了政策性措施。①健全技术市场和加强技术市场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市场是连接创新成果和产业化应用的信息平台和转化平台,对于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推进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健全技术市场方面,需要发挥政府对技术市场的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构建行业自律、公平竞争与规范有序的技术市场环境。在技术市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技术中介服务组织,规范技术中介服务行为,加强技术中介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培养具有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中介服务人才。②建立鼓励企业等单位和个人参与技术交易的机制,包括主动进入技术市场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活动,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③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与合理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对战略高技术人才和转化高级技能人才与优秀企业家人才予以重点培养,通过产学研等形式共同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通过对技术骨干等实现期权、股权激励等形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特别是以促进产业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和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制度创新。

夜上海论坛 从上述对《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上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就具体内容可以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中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国家产业政策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范和指导。当然,上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规范仍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去推动和落实。

二、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之基本策略

夜上海论坛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近些年来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和机制。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是实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技术创新战略融合的理想模式。其基本的作用机制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融入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和策略,使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持高度的互动性,以知识产权战略指导技术创新性活动,最终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能力同步提高。

夜上海论坛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严重妨碍了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阻碍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残余外,与我国科技体制与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尚未从根本上衔接有直接关系。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国需要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逐步过渡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上来。

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企业成功实现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之一。根据笔者调查现有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情况以及一些政策性规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以下是值得重视的内容和策略。

第一,探讨多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形式,建构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联合建立研究院、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构筑产学研创新基地和实体;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共建专利池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对产业、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其他重要技术研发项目,在若干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企业可以场地、资金、设备和部分技术为要素,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位要素,通过合资、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形式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建设实体性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

第二,创建和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实践证明,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是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与运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能够使产学研成果及时得到改进、完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例如,共性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可以带动企业的工程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产品分析检测以及人才培养;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校科技园建设培植为产学研成果的中试和孵化基地。还如,建立大中型企业中试基地,采用试点和示范等形式,通过其与高校和科研所所的深度合作,在技术装备、技术工艺和系列新产品等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夜上海论坛 第三,政府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对产学研的组织和引导,支持企业与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嫁接,在企业提出研发课题基础上,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对地区重点产业和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政府委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产学研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建立由科技、教育、金融、人力资源、经济等部门参与的产学研协调与合作机制。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时,适当向产学研项目倾斜,也有利于产学研技术创新活动。另外,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引导民间资金和风险投资,以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建立产学研科技成果孵化器,以联营、兼并、重组等形式发展孵化器。

第四,重视服务于产学研的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在政府支持下,建立和完善科技基础平台,包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和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参与产学研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技术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有效模式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研究开发中共同投入,互利互惠,共担风险,建立联合研发机构,成立合作实体,共同进行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对参与联盟的企业和其他主体来说均具有独到的优势。具体地说,主要体现于:一是降低、分散创新的风险。创新是一种存在较大风险的探索性活动,特别是就原始创新而言,创新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强,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和创新成果进入商业化运作的风险均较大,在战略联盟的情况下则可以分散和降低这些风险。二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创新资源,单个的创新机构的创新资源终归是有限的,在战略联盟内则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创新的效率。三是降低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运用的交易成本,获取创新知识外溢的效益。战略联盟可以以共享的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能,增加单个创新主体难以获得创新资源总量,从而降低创新资源的获取成本。同时,通过运用联盟内部的共享资源,在创新成果运用上也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企业以集群的形式实施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作为“联盟”,技术创新战略具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由于战略联盟通常是在一定的产业环境下进行的,是在特定产业或产业间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要宗旨,我国近几年颁发的有关促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就主要是从规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角度作出规定的。这方面主要有:《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此外,《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等也涉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等问题。因此,以下关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探讨,也主要以上述规范为基础、从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角度加以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不过,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技术创新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纽带和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立足于企业技术创新,离开这一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失去基础和前提。同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过是以联盟的形式在产业环境下实施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技术创新同样需要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引和指导下适时对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确权和科学管理,将及时将创新成果进入产业化轨道。另外,与企业单个的技术创新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涉及产业内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就未来创新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的约定、对创新成果的保密,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风险的分摊等问题,直接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具体言之,战略联盟上述优势的发挥,需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技术创新联盟的每一个环节,其别重要的是战略联盟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战略联盟建立时,先需要签订联盟协议,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其重点内容。战略联盟协议至少应对知识产权问题做出如下规定:联盟内各方提供的知识产权的数量、类型和产权归属,利用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合作研发成果的权利归属、风险负担与利益分配;战略联盟内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机构与人员;战略联盟内商业秘密尤其是核心技术的保密和风险防范;合作研发成果市场化的风险和利益分配等。以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为例,战略联盟在建立之初,参与联盟的各方需要提供一定的技术、资金以及人力资源,对其中知识产权在联盟中的使用权应作出约定。更重要的是,在联盟运转阶段,会产生大量智力创造性成果,需要事先根据联盟各方合作的方式、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情况约定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和未来收益分配。

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1~3条的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该组织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任务则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实际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可以视为一种产学研合作机制,它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规定,产业战略联盟应将目标定位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围绕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联盟组织。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当立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从战略高度促进产学研技术创新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重视联合攻关和技术标准建设,共享知识产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已整合创新资源。同时,重视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建立于市场需求接轨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

根据前述规范,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角度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规范和引导,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构和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措施。上述规范无疑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由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动态性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政策和制度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加之现有规范总体上仍稍嫌原则和抽象,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另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实践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技术创新战略的的重要形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实践可以为探讨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2)立足于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6条规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所以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是因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际创新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所产生的技术成果,最终也需要通过企业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角度来看,正因为其本身缺乏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市场化机制,需要通过与企业联手,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开展合作,实现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实现各方之间有所互补、利益共享的结果。

(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应充分重视政府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转中的作用,包括政府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制度和办法,发挥政府引导和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从创新环境、制度规范、财政税收政策、产业化实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条件。

(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构和运转,应高度重视其中的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内的诸多法律问题,建构充分、有效的法律运行机制,全程保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法律保障之下稳步发展。具体地说,主要涉及以下问题:①在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由于其属于松散型的合作创新组织,需要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形式确定参与联盟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既对联盟各方的行为进行约束,也对其利益予以保障和体现。由于该联盟是基于技术创新而构建的,联盟契约应当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任务。这也是该联盟契约与其他契约的不同特点。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运转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3]方面,除了总体上需要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从技术方案立项、研发、产权确认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中实施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以及营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夜上海论坛 在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除了满足上述几项原则以外,还应从满足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有利于形成和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涵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应有利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形成以及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在审查联盟成立的条件上,除了审查参与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经费管理制度以外,还应着重审查是否建立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享和保障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即规定,“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夜上海论坛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时,应依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的规定,明确对国家科技计划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权属和实施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技术创新总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和条件,在实践中承担了很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果必然涉及知识产权的归属、利益分配和相应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问题。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27条规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依法取得。该联盟在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依据联盟协议在项目申请书和任务书中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许可实施以及利益分配,以及联盟解散或成员退出的知识产权处理方案。并且,联盟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有向国内其他单位有偿或无偿许可实施的义务,向境外转让或许可独占实施的,须报科技部批准。另外,建立成果扩散机制也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规定,对承担政府资助项目形成的成果有向联盟外扩散的义务。《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则提出,“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

(5)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总结实践经验,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示范工作类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有利于以点带面、总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按照《关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可以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成长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及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10条则明确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试点工作,支持试点联盟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探索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任务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发挥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探索整合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探索率先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等。充分调动和发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和积极性,使试点联盟为更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积累经验”。

(6)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在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需要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承担主体。

夜上海论坛 (7)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制机制创新与资源配置的有效结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转需要大力资金投入,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资金和融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在联盟先行投入的基础上,国家科技计划积极探索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支持联盟的发展。经科技部审核并开展试点的联盟,可作为项目组织单位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第22条规定, “鼓励银行、创业投资机构参与联盟,向联盟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创业投资机构对联盟企业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优先支持。”这些规定体现了贷款优惠、补助和金融机构融资等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资金保障。

夜上海论坛 (8)发挥地方和行业协会的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作用。对此,《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提出,应“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办法》第29条、第32条则分别要求各地方和行业协会,“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支柱产业,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本地区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各有关行业协会围绕本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这些规定旨在强调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青.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3版)[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9.

[2]冯晓青.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3版)[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10.

夜上海论坛 [3]张平.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4-6.

夜上海论坛 National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y Polic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夜上海论坛 Feng Xiaoqing

夜上海论坛 (Manag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s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自国家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已由最初的传统、单一的技术转让转变为多元、长期的战略合作模式,但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还存在着缺乏战略层面的持续合作、结合的组织形式松散、合作过程缺乏利益和信用保障机制与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作为现有产学研深化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能有效地克服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缺陷,但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特殊组织形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提出研究展望。

夜上海论坛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和特点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赵志泉(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指产业内联盟各方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性创新目标,通过各种长期契约安排、股权安排和彼此间的默契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网络型组织体。可以看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以下几点涵义:一是为了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等社会创新要素聚集到产业持续创新链上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二是目的在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聚焦于战略高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支撑性技术的创新,满足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和保护的联盟协议,形成产学研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实现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四是着眼点是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得参与联盟的企业可以充分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说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区别于与其他类型联盟的特点。李新男(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其他类型联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技术创新产出目标,任务分工和责权利清晰,而非停留在意向性的合作;二是联盟成员以法人身份依据合同法及有关法规建立契约关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三是联盟以成员的共同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主要解决的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不是个别企业技术问题。蒋芬(2009)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背景和目的考虑,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有四个特点:一是联盟建立在企业发展内在需要之上;二是体现国家和区域战略目标;三是具有法律约束和保护的联盟协议;四是实现开放发展的组织和运行机制。总的来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是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缔结的技术联盟,而且是一种基于满足企业长期技术创新需要的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既具有技术联盟一般特征,即合作的互利性、目标的多样性和战略的长期性的特征,也具有其独立的特点。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

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运行机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较多方面还没达成共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献也较少。

第一,学者们对应采用契约型还是法人型法律组织形式存在争议。《指导意见》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协议中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任务分工。而胡利玲等(2009)指出由于合作内容的复杂性,签订完备的协议通常是不完备的,记忆因为各方责权利不清而引起纠纷,导致契约性联盟合作目标短期化和运行机制的低效化,他们在系统比较分析契约性和法人型法律组织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法人型合作相较《指导意见》中指出的契约性合作具有产权明晰、权力义务确定等优势,更有利于建立稳固、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契约性形态相比,企业法人型合作形态更适合于具有长远合作目标、规模较大、合作紧密程度高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具有战略性目标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夜上海论坛 第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没有深入分析联盟内部的治理等问题。李新男(2007)提出可以依据以下三种不同的需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计划中已立项项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高广文(2008)依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技术攻关合作联盟,目的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整合产业链合作联盟,目的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技术标准合作联盟,目的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蒋芬(2009)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和协调者的角度,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型分为龙头企业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和政府推动型四种模式。张晓等(2009)指出必须对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运行模式:(1)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2)模拟公司模式,有联盟各方共同管理;(3)聘请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管理。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联盟的类型进行划分,而对于各种类型的联盟优劣势缺少分析,也没有对他们构建的可行性条件、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联盟运行中的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都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对确定投入、决策、风险承担、利益分配等关系到联盟正常运行的治理问题的研究也较少。

夜上海论坛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在以上分析中发现,现有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主要是从内涵、特征和运行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而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稳定性等重要问题,研究还很少。

夜上海论坛 对联盟构建中,如何把握产业需求、选择联盟伙伴等问题也缺少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进行划分,但并没有针对各个模式的可行性、运行机制、利益分配、风险机制、协调机制等重要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开放的组织,随着联盟的发展,参与者可以退出,也可能有新的参与者加入进来,此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联盟管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应加强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风险、联盟管理和联盟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减少联盟的失败率。

夜上海论坛 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选择,应考虑产业和技术特点,研究领域差异,资金投入等因素,力求符合联盟的发展特点。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实践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技术、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和所处的阶段,完善各类相关法律法规,为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设立和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包括各税收优惠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男:当前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J]. 中国科技产业, 2008, (7): 42-44

[2]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J]. 中国软科学, 2007, (5): 9-12,42

夜上海论坛 [3]赵志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J]. 创新科技, 2009, (4): 18-19

[4]李新男: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J]. 科技潮, 2009, (9): 12-15

[5]蒋芬:“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趋势 [J]. 华东科技, 2009, (12): 36-37

夜上海论坛 [ 6]胡利玲 冯楚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法律形态研究 [J]. 科技与法律, 2009, 81(5): 3-7

第8篇

一、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要按照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制定国防科技创新投资战略,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因此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在战略高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组织优势力量攻关。

(一)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关乎国家安全与军事发展

夜上海论坛 从本质上讲国家安全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实现没有威胁或较少威胁的战略态势。在国家安全中军事安全是基石。在新的国际安全环境中,世界多数国家在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解决争端的同时,仍把军事手段以及加强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拥有军事装备高技术领先地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军事安全。

国防战略高技术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般高技术的特殊表现形态。国防战略高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人工智能、军用电子计算机、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能源与软件工程技术等。它们能够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对军事装备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影响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在三个层面上对国家安全具有直接影响:高技术层面、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层面;另一方面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影响可以通过军事安全完成。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发展起着引导作用,进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最终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对军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是军事变革的原始驱动力,是军事装备发展的源泉与基础。而军事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对国家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军事装备高技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命脉,军事装备高技术创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选择。

夜上海论坛 (二)军事装备高技术创新战略

夜上海论坛 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如今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和平发展,必须制订我军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战略,开拓我军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途径,从而全面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快速发展。

在指导思想方面,构建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一系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牵引,坚持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的高起点。

在战略原则方面,必须遵循军事需求、非对称性、预测性、综合平衡原则。军事需求历来是国防战略高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动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因此,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首先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和军事需求,针对现实和潜在的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作战特点、作战方式、武器装备以及技术水平等,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创新的方向、项目和目标。非对称性原则就是跳出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取得绝对优势,以局部的绝对优势赢得整体优势的发展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坚持预测性原则,就是要积极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努力把握其特点规律,科学预见其发展趋势和进程,着眼未来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需要,选择未来可能发展的、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能提高我军整体军事威慑力的关键技术。综合平衡原则要求军事上有效、生存能力强、效费比高。

夜上海论坛 在战略目标方面,我国2020 年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战略目标应是:以军事斗争装备准备为龙头,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强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科技预研工作,开发具有战略意义和使武器装备作战性能发生倍增作用的高技术,拥有对付强敌的“杀手锏”装备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手段和能力,为实现强军梦奠定坚实的装备保障基础。到2050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国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总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有些项目接近世界第一流水平,能够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实现防御手段现代化,在人类开发空间和海洋资源的竞争中有维护我国合法权益的手段和能力。

夜上海论坛 在战略重点方面,我国国防战略高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继续重视新型核武器技术的发展;重点发展面向“杀手锏”武器装备的关键性军用高技术;大力发展面向海空军装备和太空、网络的高技术;发展高技术综合保障装备。

(三)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模式

夜上海论坛 十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国防战略高技术创新是创造性劳动,必须要从增强国防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就是我国的国防战略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

夜上海论坛 原始创新是指独立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它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在原始创新过程中必须注意坚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首创性,必须要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必须要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要给国防安全结构和军事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引发军事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推进军事领域深刻变革、战争形态的演变。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国防战略高技术集成创新是集成创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防战略高技术技术集成创新是指将公知技术、有效专利和部分自创技术, 系统化地组合集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国防技术方案直至获得实际应用, 并产生良好国防效益的全过程活动。国防战略高技术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通过把各个已有的技术单项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 集成一种新产品或新的工艺生产式。

消化创新是指将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用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特点和优势,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加工提炼,改进我们的国防科技生产工艺,提高战略高技术水平,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科技生产方法,从而开发研制出我们的国优国防产品,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防科技生产力水平。因此引进技术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吸收从而有所提高和创新的过程。

夜上海论坛 二、国防高技术发展重点

夜上海论坛 一是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民高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国家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满足军事需求。

二是推进军工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振兴军工制造业,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积极推进军工制造业信息化,增强军工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试验验证能力,保障重大军工产品的快速设计、批量生产和规模化试验验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在军工制造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军工产品与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等优先主题的研究。形成军工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敏捷、高效和绿色的新型军工制造业。

夜上海论坛 三是强化国防基础与前沿科技研究。以引领未来发展,拓展创新基础,强化技术保障,培养创新团队为宗旨,超前部署一批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加强高水平的技术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支撑军工产品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夜上海论坛 四是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若干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大型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加强统一领导,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大力协同,精心组织,本着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逐项启动,确保国家重大专项目标的实现。

夜上海论坛 五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科技工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按照基础性、集成性、带动性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提升国防基础能力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科技项目,实施基础能力科技工程。

夜上海论坛 三、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一是进一步强化远程、快速、精确打击武器研发。精确制导武器被称为“常规威慑力量”,是世界各国最优先发展和采购的武器。由于我军没有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因此作为超远程、超高速精确打击武器是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如常规洲际导弹是我军反应速度最快的作战平台。

夜上海论坛 二是进一步加强无人化装备研发。无人化装备作为未来作战中的一支新型力量,在应用于部队的过程中,应以服务和保障部队战斗力提高为准则,以无人化装备未来遂行的作战任务为牵引,促进无人化装备效能的充分发挥。将无人化装备应用于联合作战之中,要注重无人化装备设计所用的编程语言、硬件接口、数据链等技术规范与作战平台、武器平台等作战要素相衔接,实现彼此的互联互通。

三是继续开发隐身技术在陆、海、空作战平台上的应用。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现代隐身技术最早应用在飞机上,隐身飞机发展最快,也最成熟,四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隐身性。

四是发展太空装备。在太空平台方面,应大力提升空间进入、利用的技术能力,完善太空基础设施,推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和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太空武器方面,应积极包括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巡航导弹以及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些武器作为太空常规打击武器具有重要战略威慑作用。此外,还要积极发展用于未来太空作战的新概念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等。

第9篇

关键词:技术能力 技术集成创新 人才战略

夜上海论坛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复杂程度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简单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技术变化和市场要求,集成创新得到了广泛重视。技术集成创新是指通过选择和整合已有的技术存量与新领域知识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技术能力是确立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其关键是拥有大量创新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以及三种不同的研究开发战略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模式相匹配的人才培育策略,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

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能力成长的观点较多,其中Salomon,Sagati和Sachs Jeantet提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三阶段模型:基本能力、中等能力、高级能力。他们认为阶段越高,企业创新程度越强。本文将从建构技术能力、技术选择能力以及产品(工艺)开发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过程的特点。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技术能力

夜上海论坛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能形成自主的产品概念构建,市场的技术需求与日益增加的技术资源不能有效的匹配,技术能力的成长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引进。企业技术选择的渠道以购买引进为主,产品开发能力十分有限,核心技术或元件全部依赖外部进口。即使某些企业能够提出产品设计的主导方案,但是由于不能研发出单元核心技术,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利润水平也很低。

夜上海论坛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中等技术能力

企业的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根据技术关联环境的变化调配已有的技术存量,企业立足于产品开发的系统层次学习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建构能力。这一阶段,企业可采用购买引进或通过一些特殊方式进行技术选择。同时,企业虽然不能完成产品的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需要外部技术资源的补充,但已经掌握

了部分研发的主动权,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显著提高。

夜上海论坛 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第三阶段――高级技术能力

企业建构技术能力强,能够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吸引元件和设备供应商。这类企业大都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技术选择的渠道除了从外部获取技术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而且由于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强,因此在技术集成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占据主动权。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的高低在技术集成创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1)。

夜上海论坛 企业研发战略特点分析

夜上海论坛 企业研发战略是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职能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企业选择研发战略时受到技术能力以及组织结构、人才素质的制约。基于集成创新的特点,参考桑赓陶教授关于产品开发战略的论述,本文将企业研究开发战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拷版战略

夜上海论坛 拷版战略是指: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设计和零部件完全依赖外界供给,该企业只是依样进行组装而已。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只具备基本技术能力,对员工的创新能力没有要求,具体表现为对人才数量需求较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高,人员只需熟练掌握产品组装的相关技能,

模仿战略

夜上海论坛 模仿战略是指企业从不同渠道获得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在模仿产品的行业主导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设计和零部件做出改进或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自己的产品更适合某些特定市场的需要。这种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由注重数量转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初步需求,要对本行业的产品有相应的熟悉与了解,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造与微小的创新。

领先战略

企业技术能力处于高级阶段,能够比其他的竞争者更早获得或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并将其率先推向市场,为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实施这种战略对企业的研发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人才总量要求不多,但需要人才有特殊的创造力,并能带动部分人员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人才培育策略及其选择

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类型

夜上海论坛 模式Ⅰ:企业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企业研发以拷版战略为主,通过集成产品核心元件或技术进行组装生产。集成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壁垒和进入壁垒都很低。生产规模对于企业竞争起决定性作用。

模式Ⅱ:企业具备中等技术能力,企业研发采用模仿战略,在集成已有技术基础上所构建的新产品功能或创新性突出,产品投放市场后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市场竞争力,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跟进。

模式Ⅲ:企业具备高级技术能力,一般采用领先型研发战略,在自主研发产品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完成新产品及其衍生系列的开发。集成产品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都较高,竞争者很难模仿和跟随,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垄断利润。

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

策略Ⅰ:企业采用“拷版战略”时,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对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要求较低,对人员的数量需求较多。人员的引进以大规模的招聘为主,主要考虑到员工的熟练程度。人员的流动也比较频繁,此时企业应引用或制定与企业生产相关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人员培训以内部培训为主,以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为依据对现有员工进行强化性的培育,使员工达到熟练化、规范化的效果,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夜上海论坛 策略Ⅱ:企业采用“模仿战略”时,企业重点需求具备创造力即创新型人才。对人员素质上的要求较“拷版战略”高,而数量相对减少。人员引进方面,首先应加大对企业内部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注重他们的创新需求与创新成果,加大对这些人员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其次,人员招聘以吸引竞争对手中的科研人员为主。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减少企业培训的时间,同时将来自不同企业之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整合,扬长避短,形成竞争优势。

夜上海论坛 策略Ⅲ:企业采用“领先战略”时,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明显。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最高,而需求的数量最少。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创新型人才进行有效的扶持,给他们以大力的支持与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另一方面应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试验的经费与场所,形成产学研互动的良性开发与创新的机制。

企业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匹配过程

夜上海论坛 当前,企业面临技术变化日益迅速、技术资源高度流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等特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特别是在模仿战略和领先战略之间的界限不是十分明确。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能力也处于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在现实中企业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结构特点实施不同的研究开发战略,因此技术集成创新模式选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和转换。同时,不同的战略方式对人才培育与流动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战略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见图2)。

当企业采用拷版战略选择第一种模式时,由于不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弱,集成渠道范围狭窄,集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主要销往低端消费市场,因此企业的利润空间受限。当企业技术能力水平较高,采用模仿或者领先战略时,技术集成偏向选择模式Ⅱ和模式Ⅲ――企业由于具有创新型人才,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而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当企业创新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时会获得一段时期内高额的垄断利润。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的基础。企业只有通过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育与吸引,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只有保证了企业研发活动所需的人才,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桑赓陶.把握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动态匹配――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产品开发战略演变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 (12)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焦晗,女,河北秦皇岛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家电企业;海尔集团

1 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依据

夜上海论坛 1.1 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其特点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弱一些,但它要求企业能很好的吸收所引进的技术,从而从工艺上更好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细节的划分清晰,权责明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战略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夜上海论坛 1.2 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创新战略观点:一种是十分普遍的观点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另一种是现在从两弹一星、吉利等这些案例所引发出来的直接自主创新的战略。那么相对我国的家电行业的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途径?下面引用彭纪生、刘春林建立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以期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经济;技术创新

据国家经贸委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 %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500 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 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自改革开放后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近些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确实发展较快, 成绩瞩目。但这种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特定背景之下的。

夜上海论坛 1.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相对于消费需求的相对滞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国内多数商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国内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 市场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在这一时间,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国内需求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较多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而小企业则充分发挥了机制比较灵活, 对市场反映比较灵敏的优势, 能够迅速掌握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填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能或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部分产品与服务市场,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 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大量跨国公司为了利用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由于中国的政策优惠,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这些跨国公司很多会在中国采购中小企业制造的零部件或半成品,同时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国际市场上的大量外包项目,这些都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条件上。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劣势

技术创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1.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劣势。(1)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也不拥有大企业所有的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此外也很难象大型国有企业那样从政府部门中获得研发资金支持。由于资金匮乏,致使中小企业难以支持技术自主创新的研发及中试等环节的顺利实现。(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因为造成了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能力较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自主创新成功率较低。(3)技术创新技术源缺乏,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由于资金与技术实力的匮乏,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加大了技术创新的难度。(4)市场竞争不规范。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市场未真正建立起来,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导致产品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正当的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将企业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2.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势。(1)管理程序简捷而有效,机动灵活性强。大企业由于员工较多,业务繁多,机构庞大,所以有着较为复杂的管理部门与决策程度,这些都不利于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的判断与决策,不利于技术创新。而小企业由于管理人员较少,决策程序简捷有效,所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2)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具有危机感与强烈的创新意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都居于劣势地位,中小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就很有可能在来自同类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所以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3)宽松的夜上海论坛,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员工团体精神强。(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变化更快,需求更趋个性化,细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更加灵活,信息技术的采用,使企业获得外部信息更加容易,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三、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夜上海论坛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有以下3种技术创新战略。

1. 自主创新战略。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 攻破技术难关, 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并以商业上的成功为标志。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要想根本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拥有,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的。

夜上海论坛 自主创新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放市场并为用户所接受后, 企业往往可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但是, 自主创新同时面临着很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选择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应当能够为技术创新投入较高的研发资金,能够承当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资源,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以强大而领先的技术储备为后盾。

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首先要自费留敏锐地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或是通过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与资源,确定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向,并且要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方案,以领先于对手开发出可以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中小企业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尽快使新产品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将技术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占据尽可能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领先创新的中小企业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如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申报科技成果专利或是采取法律手段等,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对自主创新的新技术进行模仿,分享市场和利润。从而保证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夜上海论坛 随着我国加入WTO ,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优势将逐步消失。因此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战略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应当是我国研发基础较好的,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佳战略选择。

2. 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 汲取率先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 引进或破译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创新形式。严格地说, 模仿创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原样仿造, 而应该是有所改善、有所发展。模仿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最小成本的战略,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掌握某些先进制造,设计与管理技术,从而大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经验表明, 模仿创新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少的创新资源可供利用,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足,不足以达到可以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程度,但是由于模仿创新战略通常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所以其技术水平也较高。

中小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首先要能够在众多领先者的技术成果中,挑选出与企业自身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相匹配,并且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成果,通过分析创新者的产品市场的反馈情况,在模仿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还要把握住战略实施的最佳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新产品的成长期启动模仿创新战略,因为在新产品成长期的技术改进与创新空间较大,产品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可以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实施模仿创新战略时,要注重技术上的积累,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只有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并在模仿创新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 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研究开发机构, 培育善于创新的人才, 才能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上来。企业在资金,实力不断壮大,成长到一定规模时,为了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必然会采用自主创新战略。

夜上海论坛 3. 合作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 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战略。通过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合作者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摊创新风险,缩短创新时间,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经济;技术创新

据国家经贸委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 %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500 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 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自改革开放后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近些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确实发展较快, 成绩瞩目。但这种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特定背景之下的。

1.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相对于消费需求的相对滞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国内多数商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国内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 市场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在这一时间,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国内需求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2. 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较多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而小企业则充分发挥了机制比较灵活, 对市场反映比较灵敏的优势, 能够迅速掌握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填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能或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部分产品与服务市场,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 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大量跨国公司为了利用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由于中国的政策优惠,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这些跨国公司很多会在中国采购中小企业制造的零部件或半成品,同时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国际市场上的大量外包项目,这些都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条件上。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劣势

技术创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1.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劣势。(1)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也不拥有大企业所有的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此外也很难象大型国有企业那样从政府部门中获得研发资金支持。由于资金匮乏,致使中小企业难以支持技术自主创新的研发及中试等环节的顺利实现。(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因为造成了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能力较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自主创新成功率较低。(3)技术创新技术源缺乏,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由于资金与技术实力的匮乏,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加大了技术创新的难度。(4)市场竞争不规范。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市场未真正建立起来,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导致产品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正当的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将企业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夜上海论坛 2.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势。(1)管理程序简捷而有效,机动灵活性强。大企业由于员工较多,业务繁多,机构庞大,所以有着较为复杂的管理部门与决策程度,这些都不利于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的判断与决策,不利于技术创新。而小企业由于管理人员较少,决策程序简捷有效,所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2)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具有危机感与强烈的创新意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都居于劣势地位,中小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就很有可能在来自同类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所以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3)宽松的夜上海论坛,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员工团体精神强。(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变化更快,需求更趋个性化,细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更加灵活,信息技术的采用,使企业获得外部信息更加容易,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三、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有以下3种技术创新战略。

1. 自主创新战略。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 攻破技术难关, 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并以商业上的成功为标志。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要想根本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拥有,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的。

自主创新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放市场并为用户所接受后, 企业往往可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但是, 自主创新同时面临着很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选择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应当能够为技术创新投入较高的研发资金,能够承当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资源,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以强大而领先的技术储备为后盾。

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首先要自费留敏锐地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或是通过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与资源,确定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向,并且要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方案,以领先于对手开发出可以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中小企业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尽快使新产品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将技术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占据尽可能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领先创新的中小企业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如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申报科技成果专利或是采取法律手段等,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对自主创新的新技术进行模仿,分享市场和利润。从而保证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随着我国加入WTO ,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优势将逐步消失。因此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战略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应当是我国研发基础较好的,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佳战略选择。

夜上海论坛 2. 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 汲取率先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 引进或破译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创新形式。严格地说, 模仿创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原样仿造, 而应该是有所改善、有所发展。模仿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最小成本的战略,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掌握某些先进制造,设计与管理技术,从而大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经验表明, 模仿创新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少的创新资源可供利用,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足,不足以达到可以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程度,但是由于模仿创新战略通常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所以其技术水平也较高。

中小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首先要能够在众多领先者的技术成果中,挑选出与企业自身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相匹配,并且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成果,通过分析创新者的产品市场的反馈情况,在模仿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还要把握住战略实施的最佳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新产品的成长期启动模仿创新战略,因为在新产品成长期的技术改进与创新空间较大,产品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可以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实施模仿创新战略时,要注重技术上的积累,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只有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并在模仿创新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 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研究开发机构, 培育善于创新的人才, 才能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上来。企业在资金,实力不断壮大,成长到一定规模时,为了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必然会采用自主创新战略。

3. 合作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 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战略。通过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合作者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摊创新风险,缩短创新时间,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夜上海论坛 在合作创新中最主要的合作形式有合作开发、全面合作及共建实体。合作开发是指产学研双方乃至多方以具有法律效益的合作开发协议(或合同)形式, 集中合作各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协作的定向研究开发, 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创新项目; 全面合作是指合作各方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共建实体是合作创新中最紧密、有效的模式, 它是指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经济联合体或科技开发联合体。

中小企业实施合作创新战略,首先应当选择在创新资源上最能体现互补性的合作者,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保证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需要参与合作者能够预测出可能的风险,并通过合作协议的法律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权责、利益,建立必要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以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严基河.现代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1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生态平衡战略模式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

总书记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创新已成为今天社会发展的主流。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活跃在市场中的企业是由大、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群。在美国、日本这样发达的国家,既有大企业,也有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更有因企业性质不同,其最佳规模只能是更为独立的中小企业。企业是有其合理边界的,就如同自然界一样,企业也必须是大、中、小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能保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态平衡。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保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看,不仅中小企业数量在快速增加,而且在工业企业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企业的生命力体现在创新上,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对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巨大市场已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仅是和国内的中小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资金雄厚、技术设备先进的国外企业的竞争。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着不少困难。

夜上海论坛 (一)企业的组织制度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夜上海论坛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浪费。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所占比例很小甚至没有,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甚至污染环境。

(二)企业人员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国有中小企业设备老化,冗员过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非国有中小企业以乡镇为主,高科技企业比较少。并且地区分布上不平衡,“家庭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流。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和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薄弱,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政策和市场环境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由于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投资都集中在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得不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重视,一些有潜力、发展快的企业不能健康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存在着市场、技术和生产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这些都限制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因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企业自身的重视,才能顺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夜上海论坛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重视技术创新战略的规划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能力,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式和目标,然后制定技术创新的实施计划,以便对技术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活动实行一体化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其次要确定技术创新要素的来源和配置,如资金筹集、技术资源的获取方式及人员的组织等,同时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创新成果的奖励机制。此外,对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保护做出具体部署。即在发现和评估创新机会,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全面评估内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战略的规划。

(二)走先市场后技术的技术创新途径

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时,必须确定适合自己的创新途径。技术创新的途径可分为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类,前者着眼于技术上的飞跃性,强调技术创新的领先性;后者围绕市场的需求,把用户需求和改进现有技术不足作为创新的根源,强调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和经济性。中小企业应选择后一种策略,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其反应灵活、贴近顾客的长处,从用户的需求中抓住重点进行技术创新。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导向型的创新策略可以使新产品或改进产品迅速被市场接受,从而以较少的支出和较低的风险获得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三)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领域和市场

夜上海论坛 中小企业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都无法和大企业相比,因而不能从事基础研究、大型实用技术和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而应培育“专、精、特”的核心技术,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方向发展才能在专门领域达到精深的技术水平,形成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要善于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寻找大企业不愿或难以顾及的某一市场,甚至某道工序、某个零部件的生产作为突破口。这样才有利于中小企业采用专用设备,开发专有技术,发展独具特色的核心能力,形成大企业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小企业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从事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分析,还要和国家的创新体系相结合,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战略思路和模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才能真正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一)模仿创新战略模式

夜上海论坛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各种试验和设备相当落后,为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应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是具有模仿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它是对率先者的技术进一步开发,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并不是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技术,在进一步的开发过程中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其优势在于企业可以节约研究开发和营销方面的资金。首先模仿者可以认真分析率先者的创新行为,在众多可行性新技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技术成果进行引进、购买、消化、吸收、改进和完善。这可以大大节约研究开发费,降低投资风险。其次,模仿创新企业所进入的是率先者已经开发成功的市场,又可以降低市场开发的风险,回避了新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再次,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模仿创新,新技术得以迅速扩散,并在扩散中被不断改进,所产生的新技术成果又再次通过模仿创新而扩散,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联合创新战略模式

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联合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联合创新模式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和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开发的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强、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的行业。其二,是区域联合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是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企业、科研部门、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能够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三)合作创新战略模式

第14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

1.位置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限制。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决定的主导设计的出现。二是国家的研究发展水平和重点。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只有充分地利用国家的科研力量和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进行。

2.途径(路径)

一个企业的路径是它的发展历史,而它以后可能的走向是它现在的位置和以前路径的函数,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的一个表现是组织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总是靠近以前的行动和已有的知识,这是因为学习经常是一个实验、反馈和评价的过程。路径依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边际收益递增,这首先是一种需求现象,人们使用一件产品的机会越多,就越愿意用它。收益递增的来源还有:网络外部性、互补资产、用中学及规模经济等。这一现象的重要结果是,当市场机会被锁定(lock in)在一种较差的技术上时,即使拥有较好产品的公司也难以成功。

企业的技术路径总是包含在某个技术轨道中。技术轨道反映了某一技术领域内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内在逻辑性。例如,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化趋势。技术轨道总是基于某个技术范式,它是解决技术问题通行的模型和模式。如在解决计时技术问题上,机械计时系统和电子计时系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范式。在每一种技术范式下,有一种或几种技术以及使用它们的组织方式,是在此领域中获得技术优势的关键,它们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一种技术范式总对应一组企业的关键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技术轨道主要有5种:供应商主导的、规模密集的、信息密集的、基于科学的、专有供应者 (Tidd J.Bessant J Pavitt K,1997)。每一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来源、技术方向和关键技术能力。技术轨道并不是线性的确定性选择,而是如树状具有许多分叉。同一领域内的不同企业虽然属于同一技术轨道,但可能处于不同的分枝上,即它们可能有不同的技术定位、创新方向和核心能力。

3.组织过程

夜上海论坛 产业环境是企业战略选择的外部力量,而组织环境是其内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替代外部选择。企业内部选择环境的有效性会影响它处理各种挑战的能力:(1)使用与现行战略相关的机会的能力。(2)寻求超出现行战略的机会的能力。(3)平衡上述二者的能力。组织环境是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主导文化。

夜上海论坛 企业基于它过去和现在的成功以进行组织学习,在战略观念指导下导出的战略行动显示了对于外部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但强有力的企业特异竞争力可能使企业适应能力减弱,阻碍企业竞争基础的改变。因此,诱导的战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由现行战略观念导出,它使核心设计概念锁定在相关技术努力的区域内。而自发的战略行动会导致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如出现超出现行战略范围的新技术。具有“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的管理者有超越其资源和能力限制的抱负。

夜上海论坛 二、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

1.市场—技术定位。

夜上海论坛 企业必须决定其基本的市场—技术定位,包括:(1)选择技术领先、技术跟随、技术模仿、或实用工程的基本战略。(2)选择技术能力的培育方向、范围(处于价值链上何处)和深度(单项投资强度)。

(1)基本技术战略。4种基本技术战略在进入市场的时期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按其技术—市场特征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技术战略的技术—市场特征图

图注:L:技术领先战略;F:紧随领先者战略; C:仿制战略;S:部分市场战略

不同的企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面临不同的市场条件,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基本技术创新战略。表1可作为企业选择的参考。

表1

不同技术战略选用分析表

 

各项特征

夜上海论坛 企业的特征

市场的特征

财务方面的特征

技术战略

领先者战略

夜上海论坛 在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很强

夜上海论坛 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迫切,推销费用低

夜上海论坛 成本较高,但潜在利润大

紧随领先者战略

开发工程能力很强

夜上海论坛 市场容量大,非领先进入市场者所能独占

成本相当高,但比领先者的成本低很多

灵活的组织

仿制战略

有一定的开发能力

夜上海论坛 有能力在价格上进行竞争

低成本和薄利

擅长于低成本生产

实用工程战略

良好组装能力

夜上海论坛 现有产品仍有市场,但已为竞争者的改进产品所威胁

研究开发费用小,利润低

夜上海论坛 营销部门和开发部门配合好

 

对于技术领先或技术跟随的选择,不仅基于技术创新的成本、风险和该项创新收益的考虑,而且还应该从提高技术能力出发,这一观点强调技术领先对于能力积累的重要性。

(2)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方向和范围。企业的战略意图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它向企业显示应该开发何种技术,了解何种新客户,探索何种市场,需要建立何种能力,才能赢得未来。

关键的不是现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而是在多个产品市场中都极具价值潜力的技术,即可成为核心能力的技术。同时,考虑为使核心技术充分利用需要的相关技术和互补技术。

夜上海论坛 以前的竞争分析都是以产品市场为焦点,但是公司间的竞争还包括更深的层面。Prahalad和 Hamel指出了能力竞争的四个层次。在Porter的框架中,最终产品份额的竞争,即第四个层次的竞争,受到99%的重视。而他们认为,竞争未来之战主要发生在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上。企业应当在某种能力领域建立垄断或尽可能垄断的地位,由此建立在核心产品领域的垄断地位(而不是在最终产品领域建立垄断),这样核心能力份额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垄断,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例如,松下公司开发出VHS后,多年来,世界上大部分盒式磁带录音机的零部件都是它生产的,从而支撑并加强了该公司在录像机方面的能力。

技术遍布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只能在少数几个方面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必须首先评价其特异的技术能力,然后决定技术领先还是追随及何时引入市场。范围越宽,越能抗击其他企业的攻击,但资源约束限制了其范围。范围选择与企业规模和其重点业务方向有关。

夜上海论坛 技术战略的深度,可表示为企业可选择的技术数量。资源承诺决定了深度,较大的深度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对新需求的反应能力。

2.创新的战略路径

技术战略是对企业的产品—技术走向的确立,包括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这些构成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路径的基本特征是积累性和前后依赖性,这缘于技术知识具有如下特性: (1)累积性。一个良好发展的组织从其成立开始,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知识、组织规程、组织文化等,由此,形成技术知识获取、传递,创造、积累的良性循环机制。技术知识的扩展立足于现有的知识基础,在与当前实践紧密相连的领域学习中得到积累,企业目前所能做的决定于企业以前所做的。随着企业知识存量基础的增加,所能接受与加工的知识愈加高级化,而这为企业吸收新的知识创造了条件。对于非格式化知识而言,累积的结果不仅是量的提高,而且是质的提高,带来企业知识加工能力的进化。(2)路径依赖性。由于组织以往积累的技术知识会对其以后的技术活动的选择和进行产生影响,因此,组织在现有技术知识基础上的局域创新搜索,使企业知识的积累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它可能造成相反的两种效应: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使企业步入技术锁定的困境。

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和环境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能力提高的路径。

(1)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虽然不同国家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沿着不同的速度与方向在改变自己发展的内容,但大体上都经历了不同的创新类型,每一类发展道路的模式都比上一个有明显的改进,其发展的难度、对资金和人才资源、政府的管理等的要求、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匹配方面均有量与质的不同(陈劲,2000)。

任何企业需要对其技术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必须从它的经营战略出发,根据外在环境与内部能力状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有发展的眼光,应该适时地从一种创新转到另一种,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水平。企业技术发展和创新有三个基本模式。一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合作创新自主基本创新。二是技术监测、反求仿制、改进合作创新、技术融合自主基本创新。三是科学研究(自主、合作、外协)自主基本创新。

——基于技术引进的创新模式。发展中国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开始于技术引进,这是由于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过大的必然结果,是落后国家企业迅速接触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捷径。但由于技术知识的隐含性和不可模仿性,简单地引进技术不可能真正掌握。因此,必须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对其模仿和改进,通过“干中学”和“研究开发中学”来洞悉其技术内涵。但如果技术差距实在太大,仅通过自主学习和积累往往只能掌握基础技术和成熟技术的设计能力,而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还是难以把握。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先进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通过合作设计等方法,掌握核心技术,为构筑世界级的核心技术能力打下基础。

——基于仿制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前提是企业要有比较好的技术基础,对模仿的技术有多年的跟踪和了解。应当说,这个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起步阶段的多数企业是不适合的。由于其对国外先进技术了解很少,几乎没有模仿能力,依靠自主模仿的难度大、时间慢,这导致了大多数企业的模仿失败。

——自主的基本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是企业将科学研究的新知识用于技术开发,建立新的技术平台,开创新的技术轨道,推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这除了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外,还要求外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夜上海论坛 (2)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因而技术能力的积累实际上是知识的积累。形成知识积累的根本来源是:知识学习。其途径主要是从内外部知识环境中搜索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格式转换;对内部的知识存量进行激活,使知识矢量产生交互作用,产生新的技术知识。

企业知识学习,可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在于接受外部指导下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与应用,以及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将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与内部的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则实际上是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可以称之为学习的中级阶段,这种学习以“干中学”与“用中学”为基本特征。而产生新的全新的知识与信息的过程,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一般需伴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一种获取新知识的创造过程,可以称之为高级学习阶段,它以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为基本特征。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还处在初级学习阶段,尤其是用户型企业,对应用的技术还只是处在知识的解码、理解阶段。而对制造型企业,对由外部引进的技术还只是处在消化吸收阶段,很难突破由中级学习向高级学习过渡的障碍。这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活动上投入较少所致。由于过多注重硬件而缺少较高层次的梯度性学习,企业很多投资都没有收到应有的知识扩散效益,技术水平仍停留在较低的档次。在此阶段,干中学、用中学是学习的主导模式,对技术能力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企业渡过了最初发展阶段之后,知识学习的重点应进行及时的转换,将能力学习与程序化学习结合,从而不断积累企业的技术能力。

3.创新的组织过程

组织过程有三个作用:(1)协调与集成企业的资源和行动,这是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的静态概念。(2)学习,是一个比协调更重要的概念。个体学习能提高技能,组织学习能通过形成常规而提高效率和减少决策成本,组织之间的学习通过合作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战略盲点。 (3)重构与转换。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重构和转换企业的资源能力结构与外部业务的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具有这样能力的企业称为高柔性的(high-flex)。

企业的竞争力和动态能力本质上存在于其组织过程中,而组织过程由企业的资产位置和它的演化道路所决定。由于每个企业有其特殊的发展历史,道路依赖性使其形成各自特异的组织过程。也正因为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组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价值观和难以言传的知识,所以几乎无法移植和模仿。因此,高效的组织过程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

第15篇

夜上海论坛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企业要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创新基础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所取得的结果,是知识进行物化以后进入市场形成的专有权利。

一、企业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要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这也是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目的。企业要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是从较低阶段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渐向较高阶段的市场竞争优势进步,通过劳动力成本低廉、价格优势等获得得市场竞争的份额是较低阶段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额的基本依靠,因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的优势是很有限的,也就不能掌握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空间有限,我国大部分的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基本属于这一类。通过客户关系的长期稳定积累、品牌效应和技术创新,通过高附加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来实现的现代企业竞争模式,是较高阶段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中,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尤为突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把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与管理和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法律属性紧密结合起来,在市场竞争中让企业赢得的优势和主动权。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例如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组织管理能力和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从而促进掌握市场的竞争优势,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正因如此,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专利战略的制订、评价、实施、调整等四个阶段,首先摸清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现状,拟定专利战略目标;对企业主要产品、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企业目前拥有专利的类型、数量及布局情况,核心专利的稳定性,主要技术研发人员等研究分析;积极挖掘专利文献及相关科技文献中的有用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等知识产权状况和动向;研究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研发热点与空白点,竞争对手关键技术的掌握与保护状况,市场发展动向,国内外专利布局,提出专利申请、运用、保护的思路,制定相应的策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的制定可借助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展开,与专利数据库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利专题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专利信息分析,汇总本企业全面的信息,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报告。建立企业的预警信息信息化平台,随时跟踪、动态,并建立完善的预警评价分级标准。

二、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通过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企业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企业的自主创新正是智力活动创造的过程,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就是这种创造的过程和成果。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著作权法予以保护技术创新中设计的设计图纸和软件文档等;创新出来的成果在进入市场的时候涉及到企业商标的保护,需要加以商标战略。因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

夜上海论坛 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能够提供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依据;其次能够创好产业的环境造有利于新技术的成功地应用;第三有效提供吸引引进技术和外资制度化的结构;第四促进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第五鼓励研究开发新的技术。

现代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培育和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把企业发展规划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带来的市场竞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持续动力,包括品牌(商标)、专利和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用好,才能求得生存与持续发展。为此,现代企业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三步走”的专利战略:第一步,扩大专利申请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第二步,以专利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占领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第三步将专利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方向,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体系和相关制度,提高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把专利工作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拓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开发专利技术产品,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通过技术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本身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是一种对市场控制的无形财产权,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和无形财产。[1]知识产权是知识进行物化以后进入市场的专属权利,以利于保护知识创新的成果。现代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必要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知识产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竞争构成,以企业无形资产的方式转化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就是战略性资源,所谓的战略性资源具备不可替代、稀缺的特点、并难以模仿。知识产权完全具备战略性资源的条件和特点。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逐渐超越了有形资产的价值,成为了企业最有价值、不可替代、最重要的财产。有资料统计,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占其全部资产的比例,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分别是38%、62%和87%,[2]因而作为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知识产权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已越来越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

OPPO作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中的代表品牌,高瞻远瞩,为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持续发展,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在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保护、合同管理保密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覆盖到顶目或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到2013年,OPPO所申请的专利数量超过两千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78%,实用新型申请为22%,在智能机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内所有企业中名列第八位。OPPO通过专利申请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小规模的专利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的具体目标是将新开发的技术近一步优化,通过专利申请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形成以点带面,纵横交错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通过建构知识产权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最终目标的必要手段。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与识产权战略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可见现代企业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当今实现国际竞争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知识产权已成长为生产的必备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依靠获得知识产权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产权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