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日本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内容提要:本文在中日经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一个初步进化框架,即以中国经济现在所面临的新特点所产生的三个矛盾为主线,与日本同水平时期的物流发展演进的趋势做一个对比参考,并就我国当前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单品管理效益悖反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性的不断增强,使以前那种数量多、产品单一的市场供给状况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而要求产业结构升级,以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就涉及生产与流通两大模块的升级,尤其是流通业的升级是适应当前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满足市场多品种、少批量需求格局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具体矛盾来加以分析:一是生产的扩张、多品种的生产如何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相匹配。这个矛盾主要反映在市场的供给方往往因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而导致生产缺乏针对性,要么就是库存积压过高,要么就是断货。二是流通如何在成本的节约与多品种、少批量带来的物流效率下降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成本节约不仅仅是物流活动所要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必然选择。而当前这种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状况又使物流效率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三是流通如何在经济活动的买方与卖方中不仅发挥由卖方向买方的物理流动的载体作用,而且发挥着由买方向卖方的信息反馈和需求拉动作用呢。如果说现在的物流还是一个简单的单向道,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的将其改造为一个完整的双向道,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来支撑生产与销售体系,使产销协调的更加完善。
夜上海论坛 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的物流发展过程与走在我们国家经济前面的日本的物流发展状况做一个比较,探讨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朝着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
一、生产的扩张、品种的多样化如何与市场多元化需求相适应。
夜上海论坛 纵观经济走在我国前面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在70年代开始,当时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类似于我国目前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一方面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产品滞销严重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工厂的盲目生产导致库存剧增,成本提高。生产与需求面临着严重的不协调。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主要是由于当时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预测,而建立这个有效市场预测,就必须精确了解当时的实际销售状况,而做到这一点的两个部门:销售部门只能对其中的部分产品(非常畅销的产品和滞销严重的产品)了解较多,对其他更大范围的产品不甚了解;生产部门对市场的预测也仅仅是本部门基于其产品出货的预测,对由批发商订货后,批发商所保管的库存量不甚了解,因而导致市场预测的二重性,必然大大降低了生产与需求的协调性。
当时日本几乎所有企业都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严峻的形势逼迫生产商做出一个调整,当时的日本生产商以著名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资生堂为代表,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物流部。这个物流部的一个独特机能是进行产销协调。所谓产销协调就是协调销售与生产计划。同时配套建立商品物流中心,其商品物流中心的功能是统管东京区域内的各个分散的销售公司的物流业务,物流中心运营的主要特征:①实现了销售公司仓库的集约化,并实行广域配送;②通过集中大量的商品处理,实现出库、分拣等物流总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并达到人力资源削减的目标;③确立效率化的库存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统。
夜上海论坛 我国物流体系的建立正在不断的发展中,与处于经济水平类似的70年代的日本相比,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市场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经济的到来,而且在流通渠道的建设上也遭遇到许多相同的问题,如何消除滞销产品、扩大适销产品品种等,这些都是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总体上经济水平与70年代的日本相似,但区别同样存在,在许多大的企业背后,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毋庸质疑可以学习日本资生堂的经验,建立物流部和商品物流中心,实行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对于更大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规模的约束,不能单独进行自营物流,但可以通过一定区域内各个企业共同协商成立一个联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效仿日本所建立的物流部。同时成立区域商品物流中心,对各个产品进行单品管理的同时,对各种物流业务进行集约化管理。
二、流通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的成本节约如何与多品种、小批量带来的成本上升的矛盾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合点。
我国经济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消费市场日益成熟,这必然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成本不断要求降低,产品的质量提高,品种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整个供应链必须围绕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来经营。我们国家的许多企业尽管意识到这一点,但却不能将其付诸实现,其原因不言而喻,就是因为找不到成本与多样化服务这个“效益悖反”下的平衡点。
夜上海论坛 日本经济的物流发展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但却将这个问题解决的非常有艺术性、创造性。70年代的日本为了解决由于多品种、小批量所带来的物流成本提高的问题,以伊藤洋华堂为代表的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革,作为一家大型零售超市,它过去实行的是有生产商将产品直接送到其超市的仓库。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了超市商品价格的提高,不利于与其他零售商的竞争。伊藤进行了三次业务流程的改革,第一次是实行了旨在减少滞销品的“单品管理”。所谓“单品管理”就是指不仅对商品别进行管理,而且对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型号也进行管理。第二次是引入了POS系统,这样就可以对销售情况即时了解,使生产部门可以根据所汇总的销售数据对产品的市场作出一个精确的预测。第三次改革,也是最具有革新力的就是把实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的实行,首先是要从以前所有生产商将产品直接送到伊藤超市或送到批发商,再由批发商送到超市的流程改为由伊藤选择指定一两家批发商,所有生产商不再直接送到超市仓库,而是由这指定的窗口批发商集中这些生产企业小批量的产品一起配送到超市,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共同配送的实施,其效果还不止如此,首先物流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不仅指物流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也包括物流对店铺经营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配送的迅速化、及时化之外,也包括配送方式的变革对零售经营的影响。例如,服装的发货原来是以货箱为单位进行,零售店铺接到商品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拣、陈列,而实施共同配送后,这些工作全部在物流中心或窗口批发企业完成。
夜上海论坛 共同配送现在已经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频繁提到的一个词,但是真正要做到共同配送并不容易。共同配送需要有一个领导企业,这个企业既可以是生产企业、专业物流公司,也可以是批发商、零售商。选择谁作为其中的领导企业,主要是看谁控制着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终端。作为领导企业,在共同配送过程中,要引导其他参与企业在共同配送过程中积极配合,与其他企业建立在共存共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我们国家地域广阔,生产厂商分布更是星罗棋布,如何在这样的供给格局中提高物流效率,建立本区域的共同配送体制是一个很好的应对策略。
三、流通如何在经济活动发挥双向道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流通如何在经济活动的买方与卖方中不仅发挥由卖方向买方的物理流动的载体作用,而且发挥着由买方向卖方的信息反馈和需求拉动作用呢。如果说现在的物流还是一个简单的单向道,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的将其改造为一个完整的双向道,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来支撑生产与销售体系,使产销协调的更加完善。这其实是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这与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反映在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趋同,同时企业的绩效越来越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企业之间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广告、终端促销等手段来争夺顾客的竞争日益激烈和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竞争手段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使得竞争的效果越来越弱,为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总利润率。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现确定商品的导入、管理和促销才能在现代化企业竞争中,提高竞争的绩效,这种确定性就要精确地把握消费者可能随时变换的需求,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将商品配送到特定的顾客手中,进而实行针对性促销,即投入与产出必须非常明确和匹配。
夜上海论坛 日本在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中获益匪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7-11便利店的信息化发展。首先7-11开发了“终端7”系统,该系统的作业方式是店铺经营者利用终端7所带的扫描装置将含有订货品种、订货数量、生产企业等信息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将信息输入终端,并通过公共回线(电话线)把数据传输到7-11总部的主机上,7-11总部对各店铺传来的订货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做成商品订货单,寄给合作生产商或生产商到7-11总部将订单取回。进而在7-11的第二次、第三次信息系统革新中,又先后开发了POS系统和双向POS机。POS所得来的数据能立即在公司的主机上反映出来,而且主机与店铺控制器和POS机能双向通信,这样大大提高了7-11对店铺的指导能力、强化了商品开发的能力。从具体运作看,各店铺根据7-11所规定的顾客分类标准,及时收集各层次顾客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企业总部,企业总部借助掌握的当时、当地的商品销售情报,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商品开发和商品库存。
夜上海论坛 我国物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这反映在许多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完善,对于已经采用了ERP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相应还没有跟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ERP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素质相辅相成的一个基础环节,在信息体系完善的同时也必须同时对经营管理和员工素质有相应的要求。
四、启示
物流不能只能看作是一个成本的花费,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收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在连通供给与需求的过程中发挥了三个很重要的作用:①保证有货;②保证送到;③保证质量。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购买一种效用,如何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按照波特的“价值论”的两种渠道:成本优势和差异优势,这体现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就是要缩短供应链过程中浪费的环节,把集约化管理和规模效益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凯.现代物流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日]菊池康也.物流管理[M].丁立言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美国对日本贸易统计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演化模型经济预测
一、引言
夜上海论坛 利用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统计数据(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规律的形式的某些方面,建立美国经济演化的一个计算机仿真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以此模型为基础,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个模型各个参数的经济学意义,从而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调节或变动所导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路径的偏移进行计算机仿真展示,把握住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某些客观必然趋势,以及对我国与美国和我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预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安全保障。
夜上海论坛 本文研究进行这一工作。
二、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和经济演化模型
美国经济在建国200年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借助其科技优势、美元的支配地位等有利因素而高速发展。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我们对其1974年1月~2006年2月的对日本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先进行数据截取:19741月年至2006年2月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数据作为模型创建样本;用以预测2008年至2020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主要指标取值。所用数据来自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指标数据。
夜上海论坛 2.然后对主要经济指标系例数据作出散点图(图1中的圆圈表示)。
夜上海论坛 3.据数据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函数形式设定:因为经济系统常态发展具有最大可能值(经济系统的最大负荷)和对负荷的一定的占据速率(经济增长速率),因而有可能具有如下的函数形式:
首先确定各参数的粗略估计值。L是曲线最大极限值即经济系统的负荷,b是曲线的增长速率因子即经济系统对其负荷的本征侵占速率,a近似是曲线的缩小因子即经济系统内在的交易费用等耗散因素的作用强度,据这三个参数的意义其估计值可近似由统计数据的演化态势进行估计。我们取为:L=6000,a=7,b=0.8。
在此基础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对统计数据回归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估计,得出精确的统计数据回归函数完备表达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步骤可能进行多次,以便使残差最小。最后得出的优化参数值是:L=6546,a=6.7,b=0.9899,残差值为151093044。
于是我们得到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数学模型(百万美元):
图1美国对日本出口贸易额演化模型(据1974年1月~2006年2月样本数据)
4.据回归曲线进行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20年~30年(取2008年至2030年作为预测区间)的取值预测(图1中的加号表示)。
5.据回归曲线进行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分析:由仿真曲线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期目前已经越过其相变点(仿真曲线的拐点即经济增长相变点);但是,仿真曲线显示,缓慢增长渐渐接近其饱和值还有着巨大的区间(一直延伸到2025年以后);在接近极限点附近(6546百万美元),就是美-日经济结构的变革期。
同样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为:
残差为:354647648。相应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模型曲线图如图2。
图2美国对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图
夜上海论坛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夜上海论坛 美-日贸易作为一个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的经济系统,在美国科技优势、美元支配地位等有利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各种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各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得以充分沟通,科技创新借助于因大量引进各国优秀人材而使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突飞猛进,制度创新随着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而日新月异,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不断趋于最优配置,使得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总体态势在经过高速增长长达20多年后,目前处于渐渐接近饱和值的稳定发展的时期。认清这一基本态势,从各个方面规划和协调我国对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高速发展,应该是未来二十年我国对美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夜上海论坛 四、结论
美-日经济贸易系统是一个紊乱的、以逻辑斯蒂模型为主线演化的、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系统,它的演化值将在不发生世界大战或或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缓慢接近其饱和值14686和6545(百万美元),经过20年左右的稳定期和一个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再进入新一轮的逻辑斯蒂演化。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禅境;日本设计;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88-01
夜上海论坛 日本的设计艺术常以一种传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力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有时它借助于鲜明的民族传统视觉符号,例如和服、茶道、和屋以及传统书法、传统绘画和传统民俗等饱含民族审美意味的图形,以典型的日本风格展现在世人而前。同时对传统的图案进行简化,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日本的设计艺术以符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和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的姿态,去探索新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如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五十岚威畅的产品设计、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佐藤晃一的平而设计,都可以让观赏者从其设计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于浩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图像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夜上海论坛 这种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暖昧、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如同日本武士道一样,刚强与优雅、残忍与温柔并存,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白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而,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而。
禅宗在日本能够独立而突出的发展,是因为禅宗的自然观,符合本土的神道教义,崇拜自然的思想,加上中世纪的日本民族坚守俭朴的生活方式,与禅宗简朴的审美趣味一拍即合。尽管日本的禅是从中国所学而来,但演变至今却发展出不同的风貌,由于日本人重视普遍性地推广提倡,甚至于社会各界亦参与,并努力使其生活化。
夜上海论坛 禅,使得日本人单调的平常生活增添了艺术的趣味。试想,如果将禅从日本人的生活中抽掉的话,那么日本的文化艺术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的性格和日本的文化就是禅。
夜上海论坛 禅宗也是日本设计艺术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如果你缺乏禅宗的意念你便很难读懂日本的设计艺术,自然就弄不清时装设计大师二宅一生“参禅”时,悟出的设计概念“皱的哲学”的含意;也无法弄懂书法巨匠井上有一“顿悟”后,挥舞出的颇具“禅味”的书法作品,何以能震撼国际艺坛!自然也就无法解读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为何将白然界的“光”、“声”、“水”等元素巧妙地纳入室内的空间中,创作出了水的教堂、光的教堂,而闻名遐尔。还有设计师佐藤晃一的作品,为何与日本的俳句一样,可以用纯净的日本语法节奏构成的,画而凝练而节奏跳跃,在空白处你都能感受到“空寂”的无穷魅力。
但是,当你一旦感悟到了禅宗朴实自然的美学理念,你就会领悟二宅一生的皱折服装和乞丐服装,其实是为了呈现出服饰在白然形态下的美感,和布料在撕裂状态下呈现出的不受拘束的优雅灵气,展示出的却是禅宗的灵性和朴实美学!而安藤忠雄的水的教堂和光的教堂,则是将人引入寂静的禅宗的自然境界,体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在为现代人打造一片灵魂的栖息之地的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难忘记忆的空间体验。这种对于水与石、光与影的思考,无论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在安藤忠雄的看来,它们都是整体建筑中自然而鲜活的一部分。
夜上海论坛 禅宗与设计的结合往往令日本艺术家们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并成为他们表现自己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最佳选择。因而,在他们的建筑、园林、插花、陶艺等设计艺术理念中,普遍认为“简单的优于复杂的,幽静的优于喧闹的,轻巧的优于笨重的,稀少的优于繁杂的”。所以在他们的创作中,他们常将那些江边暮雪、山村落日、渔舟晚唱、石幽水寂、山乡野趣等等,一些含有禅机的意象,巧妙地纳入自己用图形或形态构筑的白由王国,追求一种清远幽深的意境。在享受自然风物之美的同时,含蓄委婉地传达出白己的心性所在。
夜上海论坛 日本的设计艺术中,由于禅宗理念的渗入,而愈显灵性和深幽,因为禅意的设计艺术,始终表现出一种白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灵意境,艺术家们只有内心与外物合一,才能体会到空寂的禅意,方能步入禅宗的“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境。日本传统建筑中那空灵的格子窗所带来的幻象美,传统茶室里所透射出的空寂与简素气氛,还有古城京都街道所构成的素雅清静的朦胧美,其实都是在禅宗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形成的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