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1.1学生对历史认知具有片面性,抓不住本质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到与历史有关的知识。这种由影视作品、历史栏目等获取来的历史知识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它经过了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往往具有片面性。它使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吸引,对历史真实的前因后果反而不感兴趣,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结构的建立,误导学生判断。

夜上海论坛 1.2学生勤于背诵历史知识,缺乏深入理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既要努力学习,也要通过思考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而,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仅仅为了考试过关,以致他们只是勤于背诵,对历史缺乏真正的理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重要,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2.1做好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参与度

夜上海论坛 2.1.1运用故事导入

受自身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程度的影响,运用故事导入授课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寻找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可以运用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使学生自发地跟着老师的讲课寻找答案。

夜上海论坛 2.1.2运用诗词导入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是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反映着历史背景,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所讲朝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诗词进行课程导入,透过诗词去了解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可以运用诗歌《示儿》进行导入,通过感悟一位父亲的爱国情怀,引发学生对该诗歌创作背景的好奇,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知识点。

2.1.3运用歌谣导入

历史具有不可重现的学科特点,这使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容易融入历史情境。歌谣生动活泼,反映着历史背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歌谣进行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可以通过大家齐唱《七子之歌•香港》、《七子之歌•澳门》进行导入,让学生边唱边感受两岸分离的不舍,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铭记香港、澳门的回归。

夜上海论坛 2.2增强历史学科的直观性

夜上海论坛 2.2.1运用好教材插图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章都配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插图,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图像联结,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夜上海论坛进行记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插图,使它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2运用多媒体教学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普遍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片、影像资料等融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不怕远征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不怕远征难”这首音乐视频,让学生听、看,然后说出经历过的困难以及自身感悟,讨论进行的原因,意义等,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尊重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究式教学

夜上海论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创新

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切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模式,初中生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差,情境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弱点,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习思维。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一、联系实际,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直接感知的,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夜上海论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学生纷纷表示,货币不同,语言不同,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个活动看似很小,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活化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发散历史思维,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灵活教学

夜上海论坛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如果没有,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直接设问法

夜上海论坛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中,中国会失败?”“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进行争辩,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这种方法直接有效,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深化教学。

(四)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夜上海论坛 三、角色扮演,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让学生记下来。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融入历史世界中。

夜上海论坛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夜上海论坛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比较抽象。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生动形象。

夜上海论坛 五、实物展示,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这极其重要。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询问历史事迹,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根据教学实际经验,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深化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史料的来源和组成:选择恰当的史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为给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配备了大量史料,分别是导言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取舍,另外还会搜集其他有用的史料来充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不过,利用好教科书中的史料知识,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这是史料教学的首选。在平常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充实课堂,也为了给人新鲜感,选用了很多课外的史料,书本中现成的类似的史料却没用,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我们选择史料教学,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营造学生探究历史的氛围(如课本中的导言框)。(2)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诠释课本中的某些观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探究方法(如课本中的楷体字、图片、图表等)。(3)拓展学生的思维(如课本中的自由阅读卡、动脑筋以及活动课的材料等)。所以,选择恰当的史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夜上海论坛 二、史料的呈现方式和研读方法:用好典型史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史料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PPT、视频、音像、图表等。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呈现史料,可以营造相应的历史场景,尽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前,先播放电影《》中的视频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间呈现史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其思维,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不怕远征难》时,通过播放四渡赤水的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意义的理解,使其明白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挽救了中国革命。在课堂小结时呈现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总结知识体系的能力。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结束时,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测试的过程中,史料的呈现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试题表现出来。如我们南通这几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图文并茂,选择题中的图片总保持在6幅左右,主观题中的材料阅读部分都是史料,均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史方法和思维方式。

夜上海论坛 研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通读和精读。通读也叫泛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知识、营造历史教学氛围而采用的一种读书方法。一般放在课后阅读或在一节历史课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求学生宏观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对课文中的楷体字内容大部分也可以使用通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以加深其对正文中观点的理解。精读一般运用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先由教师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然后教师布置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时加以提问和点拨,指出关键的信息,直到学生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为止。这种阅读方法一般用于对教材中重大事件、重要观点的处理,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史料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利用史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夜上海论坛 1.充分了解学情。准确选定史料、了解学情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个必备的环节。学情包括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有知识经验、能力、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一般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选的史料应是浅显、易懂、比较感性的内容,晦涩难懂的、不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坚决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