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财政的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公司竞争策略; 总成本领先策略; 差异化策略; 公司财报
【中图分类号】 F23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0-0002-09
21世纪初,我国大多数制造业公司通过低人工成本、低环保成本等要素在全球取得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先的低成本要素难以为继,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企业转型中,竞争策略的转型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多公司跨案例研究方法,概括总成本领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的财报特征,以期为我国企业竞争策略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公司竞争策略
按照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战略》中的论述,竞争策略可以概括为: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行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外部竞争,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收益[ 1 ]。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发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公司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总成本领先优势或者差异化优势上,由此提出了两种基本的竞争策略,即总成本领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总成本领先策略
总成本领先策略也称为低成本策略,是指公司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公司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在那些属于基本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成本领先是最可能的竞争策略。低成本优势不但能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而且可能迫使竞争对手因不能忍受^低的收益率而逐步退出该行业。达到总成本领先的方式有多种,如规模经济、改进经济、高效生产、产品设计优化、低投入成本以及有效的组织实施等,它贯穿于投融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层面。
(二)差异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差异化策略,是指为使公司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下,必须让公司产品具备专属的独特性,让客户在市场上无法轻易找到同类产品,从而不会轻易更换为其他公司的产品。
夜上海论坛 (三)两种竞争策略的比较
总成本领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并不是对立的,以追求差异为目标的公司必须在可承受的成本基础上获得差异优势。同样,成本领先者除非能在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当甚至领先(哪怕是细微的),否则它们无法参与竞争。而且,重大技术和业务方式的变更有可能把高质量、优良服务和低价格结合起来,如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公司等的成功之路。一个公司选择了某种竞争策略并不会自动取得竞争优势,要取得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具备实施并保持所选定策略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种策略都要求公司具备所需的基本能力,并以适当方式规划公司的价值链。基本能力是指公司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而价值链是指公司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各类环节及经济活动组合。公司的基本能力、价值链的独特性和竞争对手对它们进行模仿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能否保持。
夜上海论坛 总成本领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虽然不是对立的,但是不同行业竞争策略的侧重点会存在重大差异。有很多行业的公司可能无法简单地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获得竞争优势,比如科技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同理,有很多行业的公司也无法简单地采用差异化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其竞争优势在于更低的成本和费用,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往往取决于市场;采用差异化策略的公司,其竞争优势在于通过“区别度”获得商品或服务的定价权[ 2 ]。
夜上海论坛 二、总成本领先策略下的公司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一)如何实施总成本领先策略
1.总成本领先策略的适用性
总成本领先策略比较适合于无法提供差异化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比如钢铁制造业、航空运输业、电力行业、水泥行业、玻璃行业等标准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一般来说,成本领先策略适用于具有如下特征的行业:(1)现有竞争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公司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其购买意愿取决于价格。
2.总成本领先策略的核心
从企业管控侧重点看,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更加关注成本和费用控制,将不能为客户带来附加价值的产品、服务予以简化。
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的收益在于以下一个或者多个方面:(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2)降低了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4)形成进入障碍;(5)树立相对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采用总成本领先策略的风险主要包括:(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3)过于关注成本的控制而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4)技术变化降低公司资源的效用;(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总成本领先策略聚焦于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因此,总成本领先策略执行好的公司,其成本和费用比率要远远低于同行业竞争公司。同时,总成本领先策略往往与行业降价竞争相关,因此,行业利润率不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可以用成本费用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其策略执行是否成功[ 2 ]。
3.实施总成本领先策略的途径
根据公司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总成本领先策略途径主要有六种:(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策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比如春秋航空;(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策略;(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策略;(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策略;(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策略;(6)规模经济型成本领先策略,比如格兰仕。
(二)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
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六种类型其差异在于成本费用控制的具体着力点不同,但是最终的财报特征存在相似性,本文以简化产品型总成本领先策略为例进行分析。
夜上海论坛 在航空运输业,顾客的转换成本低,服务同质化,因此出现了春秋航空等多家简化航空服务的经济型航空公司。本文以2015年春秋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为例来说明简化服务型总成本领先策略下的财报特征。
1.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资产和资本特征
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比较典型的特征是重资产。所谓重资产,是指在一家公司的资产结构中非流动资产所占比重非常高。从表1可以看出,三家航空公司扣除长期金融Y产后的非流动资产占比均在70%以上,南方航空甚至高于90%。总成本领先策略要求公司必须高效率地使用资产以降低资产折旧摊销所形成的固定成本。航空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就是飞机等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周转率来看,春秋航空为1.38次,远高于东方航空的0.84次和南方航空的0.78次,因此春秋航空在资产使用环节与同行相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春秋航空成功执行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典型财务特征。
夜上海论坛 重资产公司往往无法自己解决所有的资本需求,因此资产负债率会比较高。表1中三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依次为59.20%、80.76%和73.38%,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夜上海论坛 2.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成本费用特征
总成本领先策略需要公司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在表2中,春秋航空的营业成本率要明显低于其他两家公司;春秋航空运用销售渠道优势故销售费用率为2.65%,远低于东方航空的6.54%和南方航空的6.35%;春秋航空的管理费用率也略低于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同时春秋航空很好地通过资本结构的管理,财务费用率远低于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由于春秋航空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总成本领先策略,取得了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因此春秋航空的销售净利率为16.41%,远远高于东方航空的5.38%和南方航空的4.47%。
3.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总体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夜上海论坛 (1)资产结构中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为主,往往为重资产公司,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
(2)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例较高,充分运用财务杠杆;
(3)高速的资产周转率,通过对重资产的充分使用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4)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形成更低的成本费用率以保证公司的盈利。
三、差异化策略下的公司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一)如何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1.差异化策略的适用性
夜上海论坛 差异化策略比较适合于创新创意、品牌消费等行业,比如IT业、TMT业、连锁消费品行业等。一般来说,差异化策略主要适用于有如下特征的行业:(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公司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即真正能够保证公司是“差异化”的;(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夜上海论坛 2.差异化策略的核心
差异化策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这种策略要求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特定方面,其成本虽有所增加,但不超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这就可以使公司免受各种竞争作用力的威胁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夜上海论坛 实施差异化策略的意义在于如下一个或者多个方面:(1)建立起顾客对公司的忠诚。(2)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障碍。(3)增强了公司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差异化策略提高了公司的边际收益。(4)削弱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公司通过差异化策略,使得客户缺乏与之可比较的产品选择,降低了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另外,通过产品差异化使客户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其依赖于公司。(5)由于差异化策略使公司建立起客户对公司的忠诚,所以这使得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竞争。
执行差异化策略的公司更多地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差异程度,通过差异化带来的独特性使客户在市场上无法找到同类产品或服务,所以具有较高的客户转换成本,并削弱客户的价格谈判能力,形成了差异化公司对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权,从而产生了差异化产品或服务的溢价能力。同时差异化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成本在营业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所以差异化策略执行好的公司,其商品或服务的毛利率会比较高。对于一个采用差异化策略的公司,可以用毛利率的高低来衡量其策略执行是否成功[ 2 ]。但是,差异化策略往往要求公司在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因此差异化公司在某一方面的费用率会明显高于其他公司。
夜上海论坛 3.差异化策略的途径
公司要突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如下基本途径:一是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差异化的主要因素有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例如OPPO手机以美照性能取得竞争优势。二是服务差异化策略。服务的差异化主要包括送货、安装、顾客培训、咨询服务等因素,比如海底捞以特色服务而出名。三是技术差异化策略。技术差异化策略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创造和发明独一无二的技术,比如苹果手机、英特尔电脑芯片、海康威视的安防产品和服务等。四是品牌形象差异化策略。品牌差异化策略主要包括独一无二的标识、特殊的销售渠道、营销广告投入、无法替代的产品和服务等,比如迪士尼乐园、贵州茅台、耐克运动鞋、张裕葡萄酒、六神花露水、云南白药等。
夜上海论坛 (二)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差异化策略可细分为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品牌形象差异化和地域差异化。差异化策略下公司的竞争核心不是经营规模,而是其独特性,因此差异化策略的公司一般都是轻资产公司,其财报中的资产、资本和成本等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的细分差异化策略,其费用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异,产品差异化公司的产品设计和质量费用投入大,服务差异化公司的客户服务费用投入大,技术差异化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大,品牌形象差异化公司的广告费用投入大。考虑到差异化策略公司的相似性,本文以技术差异化公司和品牌形象差异化公司为例,分析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1.技术差异化公司的财报特征
实施技术差异化策略的公司一般都处于不同的行业,以海康威视、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为例来分析技术差异化公司的财报特征。
技术差异化公司最主要的是技术研发,而不像钢铁行业等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在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占比往往比较低;如果公司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或者通过外部购入技术,或者通过并购进行技术扩张,则商誉和无形资产占比比较高。从表3可以看出,海康威视、苹果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三者的财报结构为:金融资产和流动资产合计占比依次为88.20%、87.25%、52.12%,固定资产占比依次为6.23%、7.74%、30.91%,商誉及无形资产占比依次为1.52%、3.10%、14.81%。从资产结构来说,海康威视和苹果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英特尔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合计占比较高,与其战略有关。英特尔自己从事芯片制造,因此必须有工厂和生产设备投资,同时英特尔通过不断并购进行扩张,因此合并商誉和外购无形资产也比较高,从而导致英特尔的非流动资产在整个资产占比中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苹果公司把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等外部公司,自己只做研发不做生产制造,因此固定资产占比就比较低。海康威视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占比在三者中最低,一是因为海康威视并购活动很少,二是海康威视作为国内上市公司,在研发支出会计上采取了谨慎处理方法,将研发支出在当期费用化。
一般而言,技术差异化公司依靠技术来获得利润,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高,因此毛利率①往往比较高。另外,技术壁垒能够给股东带来比较理想的回报,净资产收益率往往会比较高。从表4中可以看到,三家公司的毛利率都超过40%,其中最高的英特尔为62.65%,属于典型的差异化策略公司。但三家公司的营业开支占比尤其是研发支出占比相对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要高。英特尔营业开支金额高达203.23亿美元,对营业收入的占比更是高达36.71%;苹果公司营业开支金额高达223.96亿美元,由于营业收入规模高达2 337.15亿美元,所以对营业收入的占比为9.58%;海康威视的营I开支金额为45.87亿元人民币,对营业收入的占比为18.15%。营业总成本和营业成本的区别在于:营业成本只包括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成本,而营业总成本包括了经营活动中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成本以及发生的其他成本费用,比如,贵州茅台销售白酒时,生产白酒的粮食、工人工资、酒瓶及盒子、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等直接成本就是营业成本,加上销售过程中的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以及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所有营业开支,就是营业总成本。
夜上海论坛 技术差异化公司的另一典型特征是营业开支中研发费用投入绝对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比较高。三家公司2015年营业开支中研发费用投入依次为:海康威视17.22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82%;英特尔121亿美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86%;苹果81.5亿美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5%。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海康威视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2.品牌形象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
品牌形象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与技术差异化策略公司在资产结构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在此不再重复分析。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营业开支方面,技术差异化策略公司的研发投入比较大,而品牌形象差异化策略的公司广告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销售费用投入比较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比较高。可以对云南白药、LVMH和耐克这三家公司的利润结构进行分析。在表5中云南白药的营业成本占比为69.47%,毛利率为30.53%,营业开支占比为15.95%,营业开支中销售费用27亿元占大头;LVMH的营业成本占比为35.20%,毛利率为64.80%,营业开支占比为46.87%;耐克的营业成本占比为53.76%,毛利率为46.24%,营业开支占比为32.34%;LVMH和耐克的营业开支中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占了大头。
3.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总体特征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差异化策略公司财报的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夜上海论坛 (1)资产结构中以流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为轻资产公司;
(2)公司管理中注重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营运资本的周转;
(3)由于差异化带来的独特性,很难有同类产品或服务竞争,具有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权,形成公司很高的毛利率;
(4)为了保持独特性,差异化公司在品牌形象、技术研发等方面需要保持巨大的支出,因此某一方面的费用率会比较高。
四、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
夜上海论坛 如前所述,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的竞争策略适用于不同行业。在同一行业中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并且产生不同的财务结果呢?笔者选择同一行业内采取不同竞争策略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一)同一行业内的不同竞争策略公司
夜上海论坛 莱宝高科、鸿海精密和苹果公司均处于TMT行业。莱宝高科公司主要致力于液晶显示(LCD)行业上游显示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主导产品为ITO导电玻璃和中小尺寸彩色滤光片。鸿海精密主业为计算机系统设备及其的连接器等,线缆组件及壳体,基座的开发、设计、制造及销售等,精密模具的制造及销售等。苹果公司作为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其主要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移动通信工具、各种相关软件、辅助设施、设备和网络产品等。三家公司虽处于同一行业,但在同一行业的不同价值链环节,苹果公司采取差异化策略主要专注于设计研发,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采取总成本领先策略主要专注于生产制造。
(二)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资产结构特征
笔者以三家公司2015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进行调整后作对比分析,具体如表6所示。
在表6中,三家公司的流动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合计在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比较高,但是其结构存在重大差异。由于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在与下游客户如苹果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给予下游客户较长的信用期,因此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的应收款项所占比重较高;同时生产制造环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因此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的存货占比也较高;莱高科和鸿海精密储备了较多的现金以应对营运资本需求。苹果公司利用自己的强势谈判地位,应收款项和存货占比较低,能够带来收益的长期金融资产占比56.48%。根据2015年财报(2015年9月26日),苹果公司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即应付款项高达354.9亿美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22%,超过了应收款项和存货合计占比11.26%。也就是说,苹果公司的经营现金周期为负数。同时,非常明显的一个差异是,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在非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要远远高于苹果公司,即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的重资产投入更大。
(三)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利润结构特征
夜上海论坛 为了更好地说明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利润结构特征,笔者以三家公司2011年到2015年的利润表为基础作对比分析,具体如表7所示。
夜上海论坛 表7中列示了三家公司2011年到2015年的利润表数据,以此来比较分析不同策略下的利润结构特征。在短短的5年内,莱宝高科的营业成本率从49.94%上升到96.51%,毛利率从50.06%跌到了3.49%,其波动犹如过山车;5年内鸿海精密的营业成本率最高为93.56%、最低为91.56%,毛利率最高为8.44%、最低为6.44%,虽然毛利率比较低但是相当稳定;苹果公司在5年间营业成本率最高为62.38%、最低为56.13%,毛利率最高为43.87%、最低为37.62%,毛利率很高并且稳定在40%左右。莱宝高科的销售净利率从2011年的37.13%跌到了2015年的-25.12%,鸿海精密的销售净利率虽然比较低但是稳定在2%~3%的水平,苹果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则稳定地高于20%。
夜上海论坛 (四)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分析结论
夜上海论坛 苹果公司的技术差异化竞争策略比较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结果,鸿海精密的总成本领先竞争策略也比较成功,但是莱宝高科的策略则比较失败而陷入了亏损的困境。
三家公司中,成功实施技术差异化策略的苹果公司的营业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要远远高于成功实施总成本领先策略的鸿海精密,莱宝高科由于未能贯彻执行总成本领先策略而导致这一比例在三家公司中最高。莱宝高科和鸿海精密作为生产制造环节的公司,理应采取类似总成本领先策略,但两家公司的结果却存在重大差别。在表7中,鸿海精密的营业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可以看出该公司采取了总成本领先策略下要求的严格的费用控制措施,而莱宝高科的营业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表明该公司未能贯彻执行总成本领先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为什么苹果公司的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鸿海精密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而莱宝高科则如过山车般从原来的高水平在短期内就下降到了亏损的地步?深层次的原因即在于:苹果公司成功运用了技术差异化策略,通过技术专利构筑了很深的竞争壁垒,其他企业根本无法模仿;鸿海精密成功运用了总成本领先策略,通过精益管理等工具进行严格的成本费用控制,保证了其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莱宝高科主要产品为触摸屏,进入门槛不高,竞争者众多而陷入价格战,同时,莱宝高科未能很好地执行总成本领先策略,导致在竞争中陷入劣势而出现亏损。
莱宝高科无法成为类似苹果公司一样的技术差异化策略公司,但是向鸿海精密学习运用总成本领先策略做好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上述例子的资产结构和利润结构很好地阐释了中国公司目前在多数行业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的竞争劣势。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同一行业不同竞争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存在的差异为:
夜上海论坛 (1)总成本领先策略的公司长期资产投入较大,为重资产公司;差异化策略公司的长期资产投入较少,为轻资产公司。
夜上海论坛 (2)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不具有谈判优势,应收账款、存货等营运资本的投入较大,现金周期较长;差异化策略公司在上下游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谈判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上下游的资金来满足营运资本需求,营运资本投入较少,现金周期较短甚至为负数。
(3)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的毛利率较低;差异化策略公司的毛利率较高。
(4)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受外部竞争者的影响较大,因此毛利率的波动性比较大;差异化策略公司取决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好的竞争壁垒,因此毛利率相对稳定。
夜上海论坛 (5)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实施严格的费用控制,费用率较低;差异化策略公司需要投入较多的费用保持技术、品牌形象等的领先地位,费用率较高。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夜上海论坛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笔者将不同公司竞争策略的核心、适用情况以及所导致的重大不同财报特征总结如表8所示。
(二)启示
夜上海论坛 不同竞争策略下的公司财报具有不同特征。成功实施差异化策略的公司通过技术专利、品牌形象等构筑了很深的竞争壁垒,一般的竞争者根本无法跨越竞争壁垒从而保证了其竞争优势,公司的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比较高且稳定,盈利能力很强。总成本领先策略无法建立起竞争壁垒,进入门槛不高,没有特别核心的技术,对竞争者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工艺上,新进入者进行追赶甚至替代老公司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最后往往只能陷入价格战,公司的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比较低并且波动性很大,甚至会陷入亏损的境地。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而宏观经济的转型成功有赖于企业的转型成功。由于差异化策略公司的财报特征在多个方面优于总成本领先策略公司,因此差异化竞争策略代表着未来企业转型的方向。应该看到,尽管要求我国企业均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存在困难,但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必然要求部分企业能从总成本竞争策略转型为技术、品牌等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当下,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成功转型,比如案例中的海康威视。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和企业家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如何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创造竞争壁垒,站到产业链的顶端,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策略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所得税会计;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财务特征
夜上海论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夜上海论坛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后文简称新准则)。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必须全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此前,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处理依据是1994年6月29日财政部财会〔1994〕25号文《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后文简称暂行规定)。根据该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后文简称应付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后文简称纳税法)”,其中纳税法具体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两种。
笔者从巨潮资讯网站(省略)收集了2001―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资料,发现在2005年可以下载到的716家沪市和446家深市共1 162家A股上市公司(不含中小版上市公司)中,仅有33家明确披露采用纳税法。可见,在上市公司实务中,绝大部分公司采用的是应付法,只有少部分采用纳税法。从应付法与纳税法的比较可以看出,纳税法比应付法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实务中还是广泛采用应付法,极少采用纳税法,原因何在?为什么新准则要取消实务中广泛采用的应付法、只允许采用一种国内从未采用过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既有现实意义也很有意思的问题。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那些选择采用纳税法的公司与采用应付法的公司在财务特征上有何区别,试图通过对这两类公司财务特征的对比研究,为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政策提出合理的解释与中肯的建议,对实施新准则有所助益。
二、假设的提出
应付法就是基于收付实现制原则,将按当前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即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即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或者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
纳税法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法时,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余额里。
显然,纳税法比应付法更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要求,是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其核算复杂程度又远超应付法。由于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上的差异,采用不同核算方法的两类公司的核算结果也必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会在其财务指标上有所体现,通过对这两类公司的核算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归纳出各自的财务特征。同时,由于公司管理层对会计政策拥有选择权,其在选择某种会计核算方法时肯定具有一定目的性,因此,通过对其所选择的核算方法的核算结果分析,可以合理推断出对其选择存在影响的一些因素。按此思路,本文分别从纳税法公司与应付法公司核算结果总体差异性与影响纳税法选择的公司财务特征两个方面提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一)两类核算方法总体差异性方面的假设
通过收集样本公司数量结果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应付法,2005年只有33家公司年报明确披露采用纳税法,仅占2.84%。可以合理预计,上市公司之所以普遍采用应付法而非纳税法,除了应付法简单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采用纳税法对大部分上市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改善并无明显好处,因此,可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1a: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水平下,采用纳税法与采用应付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两类公司,其总体绩效考核指标没有显著差异。
夜上海论坛 纳税法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理念,确认的当期所得税费用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所确认的本期所得税费用直接与本期税后会计利润相联系,避免了采用应付法时所造成的各期间净利润波动的现象,从而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预测性和有用性,因此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1b:采用纳税法核算的公司,其盈利预测误差显著小于应付法公司。
夜上海论坛 (二)影响纳税法选择的公司财务特征方面的假设
虽然纳税法复杂,在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与应付法的核算结果差别不大,但是毕竟现有30多家上市公司放弃简单的应付法而改用复杂的纳税法,那么,这些采用纳税法的公司一定是“另有所图”的。根据前面对这两类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结合一般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理论,笔者重点关注选择纳税法的公司,提出影响纳税法选择的公司财务特征方面的如下假设:
1.纳税法是基于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而权责发生制固有的局限性为纳税法通过递延税款来调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从而调节净利润提供了空间和可能。特别地,纳税法可以起到收益平滑的作用。根据 Watts 和 Zimmerman (1990)关于实证会计理论的政治成本假设理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其政治敏感性越强,其因利润较高而受到政府管制的可能性也越大,政治成本也越大。政治成本的存在将会促使企业选择将现在的盈余递延到将来的会计程序,因而更愿意进行收益平滑,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上越有可能选择纳税法,据此,可以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2a: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可能选择采用纳税法,即选择纳税法与企业规模正相关。
2.根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一般情况下,企业自愿变更会计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盈余管理,并且一般都是通过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提取或冲销资产减值准备是一种较好的盈余管理方式,因为通过处置固定资产等其他手段进行增加利润需要增加税费成本,而提取或冲销资产减值准备无需增加额外的税费支付,属于时间性差异,尤其是我国所得税法允许计提的坏账准备在一定比例下可以税前扣除(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不能税前扣除),因此,采用纳税法的公司会比应付法公司更多地利用计提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更具普遍性,可以假设:
夜上海论坛 H2b:纳税法公司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高于应付法公司,即选择纳税法与坏账准备计提水平正相关。
夜上海论坛 3.由于纳税法的复杂性,采用纳税法的公司的簿记成本和审计成本一般会高于采用应付法公司。因为会计核算复杂,审计难度加大,审计成本自然也高,审计收费也相应提高,二者可以统一采用审计费用水平进行检验。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2c:纳税法公司审计收费水平高于应付法公司,即选择纳税法与审计费用水平正相关。
4.纳税法有递延纳税的作用,公司管理层出于增加盈利水平的目的,会想方设法将当期实际支付的所得税递延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2d: 纳税法公司实际支付的所得税费用与账面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比例高于应付法公司,即选择纳税法与实际的所得税支付率正相关。
5.根据 Watts 和 Zimmerman (1990)关于实证会计理论的债务契约假设理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报告净利润可以降低公司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此债务比例越大的公司越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盈利转到当期的会计政策,债务比例越小的公司越可能将报告盈余递延到以后,以平滑收益,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H2e:纳税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应付法公司,即选择纳税法与资产负债率为负相关关系。
夜上海论坛 6.由于我国原暂行规定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对纳税法的使用提出限制性要求,即在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时,如在以后转销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有足够的纳税所得予以转销的,才能采用纳税法,否则也应采用应付法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可以预计采用纳税法的公司一般未来盈利的预期高于应付法公司,进而可以提出假设:
夜上海论坛 H2f: 纳税法公司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高于应付法公司,即选择纳税法与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变量与研究方法设计
对于第一方面的假设,绩效评价指标以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中规定的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8个基本指标)为依据,盈利预测误差指标以每股收益预测差异百分比的绝对值、净利润预测差异百分比的绝对值两个指标为依据,采用均值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均无需建立模型。
对于第二方面的六个假设,由于需要检验的是纳税法的选择与企业的哪些财务特征变量有关,因变量为是否选择纳税法的行为,是个二分变量,需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一般模型,构建的分析模型为:
P = α0 + β1Lnsize +β2Ca +β3Bc +β4Tax +β5 Lev +β6Yl +β7Yy +ε
夜上海论坛 各变量的含义及预期符号列表如表1。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夜上海论坛 由于采用纳税法的公司需要用到“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笔者先利用上海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的Wind资讯金融终端数据库取得“递延税款借项”或“递延税款贷项”有余额的公司,共有153家,再逐份阅读这153家公司的2005年年报,确认其中披露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纳税法的公司,共有33家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不含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明确披露采用纳税法,其中深市11家,沪市22家。
夜上海论坛 由于金融企业会计报表与其他行业报表有较多差异,缺乏可比性,本文以剔除金融企业(共6家)后剩余的27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再根据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原则选择相同数量的应付法公司,组成控制公司样本。其中,对于行业,以证监会的行业划分为主要依据,参照Wind行业划分(即如果按证监会行业划分无对应的应付法公司,则按Wind行业划分选择),尽量选择两类划分结果相同的公司,以减少分析结果受行业因素的影响;对于规模,则以2005年期末合并报表资产总额为依据,选择与纳税法公司资产规模相差最少的公司。
为了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笔者研究了这54家样本公司2003―2005年连续3年共162组样本数据。之所以选择这3年的数据,是因为有几家公司是从2003年以后才开始变更采用纳税法的,并且有2家纳税法公司的年报从2003年才开始公布。本文的原始研究数据除境外审计费用从年报手工收集外,其余研究数据均取自Wind金融资讯数据库或者根据数据库数据计算取得。
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纳税法公司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1.纳税法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采用纳税法的公司占所在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如表2。
夜上海论坛 由表2可见,采用纳税法的公司涵盖了主要行业的范围,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而且采用纳税法比例最高的行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电煤水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未在表中列出的其他行业均无采用纳税法公司)。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垄断性强、政治成本高,其收益平滑的动机比其他竞争性行业更大,而纳税法更有利于收益平滑的特点,对这些行业应该更为适宜。当然,这是一个初步的判断,下面还要通过更深入、科学的统计、推断来识别。
2.纳税法采用或变更的情况统计。
为了了解上市公司变更采用纳税法的原因及其对当期公司财务情况的影响以及具体采用纳税法的情况,笔者专门查阅了全部33家纳税法公司2001―2005年度的年报,结果发现:采用纳税法的33家公司中,未明确披露的有6家,披露采用递延法的只有2家,其余25家均采用债务法(包括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占75.8%。可见,纳税法下递延法与债务法相比,债务法更受企业青睐。
夜上海论坛 另外,在2001―2005年期间可下载的年报中,披露发生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有12家(包括泰达股份在2001年披露2000年发生变更),其中有3家因变更影响减少当年利润,有1家披露变更对当年盈利无影响,有1家没有披露变更对当年盈利影响情况,其余7家披露变更影响为增加当年盈利,可见,发生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大部分还是为了盈余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报告盈利。
(二)独立样本t检验
为了检验第一方面的假设,笔者将扣除6家金融企业后的27家纳税法公司与27家采用应付法的控制样本公司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前述变量设计所确定的变量,笔者分别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明确的8项基本指标和每股收益预测误差绝对值、净利润预测误差绝对值作为检验的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
从表3的均值比较结果来看,采用纳税法的公司,8项指标的均值绝大部分优于非纳税法公司(只有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纳税法公司劣于应付法),但是从显著性来看,除了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3个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资产报酬率差别很小。考虑到纳税法公司资产规模明显高于应付法并且多属于有一定垄断性的行业,这种差异更多可能是因为规模、垄断性行业等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是否采用纳税法没有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即使纳税法公司8项指标均值绝大部分均优于应付法,只要统计显著性水平不显著,两类公司之间的差异就不明显。可以认为,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两类公司的核算结果在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支持H1a假设。
从表4的均值比较结果来看,纳税法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百分比均值确实小于应付法,但也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两类公司的盈利预测误差亦无显著性差异,拒绝H1b假设。
夜上海论坛 可见,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纳税法与应付法的核算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纳税法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很可能是实务上广泛采用应付法的主要原因。
(三)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纳税法公司选择选择纳税法与公司财务特征的相关性,笔者以剔除了金融企业的27家纳税法公司和27家控制样本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根据前述构建的模型和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变量描述性统计。
笔者以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7个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5中的结果看,7个自变量中,资产规模、坏账准备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4个自变量在纳税法公司与应付法公司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3个自变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2.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笔者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资产规模、簿记成本(审计费用)、所得税支付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簿记成本(审计费用)与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销售净利率与簿记成本(审计费用)、坏账准备率资产负债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为消除共线性的影响,笔者采取逐个纳入的方式进行Logistic回归,以保证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之间是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这样笔者分别得到三种组合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
夜上海论坛 组合一:资产规模、坏账准备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为自变量组合模型。
夜上海论坛 组合二:坏账准备率、资产负债率、审计费占收入比、所得税支付率为自变量的组合模型。
组合三:资产负债率、所得税支付率、坏账准备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自变量的组合模型。
3.Logistic回归结果。
夜上海论坛 上述三种组合模型回归结果汇总如表6。
夜上海论坛 由上述结果来看,参与回归的七个自变量,回归结果均与预测符号一致,而且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在1%、坏账准备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在5%水平下显著,但税负水平、审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销售净利率不显著,但模型的判对率不是很理想,只有65%左右。
(四)结果与解释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归纳如下结论:
1.从纳税法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政治成本高的垄断性行业更愿意采用纳税法,这些公司的资产规模一般也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企业资产规模与纳税法的采用显著正相关,二者分析结果相吻合。
2.从纳税法变更情况统计分析来看,变更采用纳税法的公司绝大部分在变更当年影响了净利润,且大部分是调增利润,显示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纳税法公司的坏账准备率与纳税法的采用也显著正相关,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法,二者的分析结果也相吻合。
夜上海论坛 3.从纳税法公司与应付法公司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均值t检验结论来看,虽然纳税法公司的8大绩效评价指标有7项优于应付法,但是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种指标优势恐怕与纳税法公司大多来自于垄断性行业、资产规模较大这种先天优势有关。另外,纳税法核算结果在盈利预测准确性上也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由于纳税法比应付法在会计核算上明显复杂,而且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是很高,长期以来习惯了采用应付法,因此,一般来说,在原有制度允许采用应付法且核算结果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企业不会弃简就烦改用纳税法,这恐怕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采用应付法而很少采用纳税法的主要原因。
夜上海论坛 4.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参与回归的7个自变量,回归结果均与预测符号一致,表明纳税法公司资产规模、坏账准备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审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实际支付的所得税占账面确认所得税的比率均成正相关关系,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与笔者的预计符号一致,但只有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在1%、坏账准备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在5%水平下显著相关,税负水平、审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销售净利率不显著。
5.税负水平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显著,可能与变量的计算不准确有关。企业实际支付的所得税由于年报没有直接披露,笔者采取的是倒挤计算的办法,并不准确,里面包含了一些计入管理费用的税费等,这可能是影响回归结果的主要原因。
6.审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不显著,有点出乎笔者的意料。笔者的本意是用它来替代薄记成本的,因为纳税法核算复杂,会计核算要求高,簿记成本也高,相应的审计收费也就水涨船高,应该是有明显相关性的。一个解释可能是我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太多、太复杂,以其作为簿记成本的替代变量不是很合适。
夜上海论坛 五、结论与建议
夜上海论坛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应付法与纳税法的核算结果差异不大,这是企业普遍选择采用简单的应付法而不采用复杂的纳税法的主要原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税法公司的财务特征是:资产规模更大、资产负债率更低、坏账准备提取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更高,且回归分析结果显著。此外,纳税法公司实际支付的所得税与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比率、审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销售净利率也更高,但结果并不显著。
现阶段我国虽然在新准则中取消了应付法和原纳税法(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但只要求上市公司执行,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仍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采用各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根据上述分析,基于不同企业盈余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政策:
夜上海论坛 (一)对于非上市公司的小企业而言
其会计核算力求简单,会计与税法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很少,没有收益平滑等盈余管理的需要,采用应付税款法是最好的选择,应允许继续采用。对于其他非上市公司,如果没有收益平滑的需要,也应优先考虑选择应付法。
夜上海论坛 (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夜上海论坛 根据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虽然减少核算方法选择空间,但并不等于压缩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而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采用间接方式,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按规定计提减值损失,盈余管理的隐蔽性更强、盈余管理的幅度可以更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斌,孙回回,李珍珍.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因及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2005,(5).
夜上海论坛 [2]戴德明,姚淑瑜.会计――税收差异及其制度因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6,(5).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腐殖煤 地质特征 加工特色
2.2 泥煤
夜上海论坛 泥煤是所有生成煤炭的第一步环节,也属于腐殖煤的一部分。泥煤呈块状,含水量一般为80%~90%。比重为1.2~1.60,发热量为9.61~16.1兆焦/千克。泥煤质地松软,极容易燃烧。它主要的生成环境一般是在沼泽内,呈现棕色或黑色的颜色,含有多种不同成分的有机质,如腐殖酸,沥青,纤维素等,其中腐殖酸的比例较为高。这是由于泥炭在形成的过程中是依靠有机生物的尸体经过腐化作用,沉积到沼泽底部在常年偏酸性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夜上海论坛 在一些有机生物体在没有得到完全腐化分解后就会形成构成泥炭层,泥炭层生成的速率的快慢是由环境的潮湿和干燥决定的。因此,气象考古学家依靠这种结构特征分析古代气候的变迁[2]。
2.3 褐煤
褐煤,既是矿产煤又属于腐殖煤。它在泥煤的基础上覆加累积物体进一步对下层施压和菌解,构成一种呈褐色、无光泽的低级煤炭,根据外表的颜色命名的。含碳量达到50%~75%左右,发热量约为22-29兆焦/公斤,富含水分较多由此挥发性能显著。且在空气中容易风化,熔点较低,不适宜长期存储和远距离运输。它与泥煤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腐殖酸中主要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泥煤拥有的芳香合核缩合程度小于褐煤含有量。
根据外表特征,褐煤分为土状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种,土状褐煤、暗褐煤属于低煤化度褐煤,亮褐煤属于煤化度褐煤,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态的煤称为木褐煤。土状褐煤结构较疏松,易碎成粉末,玷污手指。暗褐煤是典型的褐煤,表而呈暗褐,有一定硬度,破碎后成为块状而不成粉末。亮褐煤外观呈深褐色或黑色。木褐煤办称柴煤,是尚未受到充分腐败作用的泥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褐煤。
2.4 烟煤
夜上海论坛 烟煤是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而于褐煤的煤。它在褐煤的基础上经过温度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一种含碳量高达75%-95%左右的煤,但是在燃烧中产生的火焰长且大量的烟雾喷出,因此而得名的。这种煤密度约为1.4左右,但是挥发性小,发热量较高,最高达到39000千焦/千克。外观呈灰黑色,且整体结构有明显的条带状。
夜上海论坛 根据工艺性质的不同,又可将烟煤细分为长焰煤、瘦煤、肥煤、焦煤、气煤等。其中长烟煤相对于其他煤质来说,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还有一定量的腐殖酸,但是在储存时和褐煤有同样的缺点(易风化和碎裂),且粉焦率很高。而瘦煤是则是变质程度较高的,结焦出来的焦炭块大,裂纹少,但是耐磨性差。肥煤属于在长焰煤与瘦煤变质程度的中间行,但是结焦中裂纹较大。而气煤在所有煤炭中煤化度最高的,在炼焦炉里不结焦,耐燃烧。
2.5 无烟煤
夜上海论坛 我国无烟煤资源极为丰富,且分布较为均衡。无烟煤是一种高煤化度、高含碳量的煤,在参与结焦过程中本身是不熔融的,但是在瘦化补强的作用下,即在吸附活性组分解出液相产物,降低自身的体内的液相含量降低,可以使其熔融性提高。配无烟煤炼焦时,无烟煤的热稳定性不好,易出现爆炸情况。而且硬度大,在参与燃烧时,需要在粉碎成粉的工序中下一番功夫。
夜上海论坛 随着近几年工业长足快速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人们把目光转到泥炭的开发上。由于泥炭的发热量高达3000卡/kg,可以作为工业燃料。由此一些以泥炭为核心的产品与燃烧技术应运而生。如在西方国家,大量的泥炭用在烘烤麦子,形成苏格兰威士忌的主要燃料,而且利用泥炭烘烤出来的大麦用于独特烟熏味的,使得威士忌的口味与众不同。
3.2 褐煤气化的运用
夜上海论坛 褐煤的气化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气化剂对褐煤进行热化学加工,将间体的褐煤转变为煤气的过程。褐煤气化技术是洁净、效利用褐煤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煤炭化工合成、煤炭直接/间接液化、IGCC技术、燃料电池等高新洁净煤利用技术的先导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褐煤是化学活性非常好的煤种,与烟煤和无烟煤相比,更容易气化,褐煤气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气化工艺主要有同定流化床、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等工艺。
3.3 烟煤的加工利用现状
夜上海论坛 由于烟煤的含碳量较其他煤炭高,尤其在制造甲醇等化工原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烟煤不仅继承了泥炭作为燃料的特点,而且在建材和木材中替代品中也有建树,例如目前使用的纤维板,减少了一次能源的耗费,极大的相应节能减排的号召。烟煤还可以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剂、过滤剂、吸附剂处理废水等。
4 小结
根据煤化程度的高低,将其划分成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总结了这几种煤所具有的地质特征以及在开采后加工使用领域的范畴,为腐殖煤的研究确定了实质性的方向,并为曾经提出的腐殖煤海相成理论奠定一定的实例化基础。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尚冠雄.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地质学研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3-226
夜上海论坛 [2] 韩德馨.中国煤岩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17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