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范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饭店业 协调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一、研究背景

夜上海论坛 19世纪3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协调发展的研究,Bithas & Nijkamp提出在不确定信息下,利用专家知识系统进行环境―经济协调模型的建模方法;Boulding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经济与环境相关性的分析,倡导储备型、休养生息型和福利型的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建立“循环式”经济体系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系统;Norgaad提出了协调发展理论,认为通过反馈循环在社会与生态系统之间可实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定义虽表述不一,但其核心却是唯一的,即协调发展是自然环境与人类使用的一种平衡,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

从定性角度看,饭店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增强, 这都为饭店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实力的大幅增强、客源市场的迁移带来的业务转型, 致使我国区域饭店业防御危机冲击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二者协调发展过程就是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和区域内相互协调关联的过程。从定量角度看,如何准确判断和评定区域经济与饭店业协调发展水平却成为研究的难点,而这恰是本文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构建

1、耦合理论及模型

耦合是指多个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而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应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由此,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饭店业两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影响的程度定义为“区域经济―饭店业”耦合度,其大小反映了区域经济―饭店业的协调程度。依据二者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一般可将其耦合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

夜上海论坛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耦合度模型,即:设变量ui (i = 1,2,…,m),uj(1,2,…,n)分别表示系统,推广得到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为:

cn= n{ ( u1・u2 ・…・un )/Π( ui + uj ) }1/n

当只有两个系统时,可以直接得到它们的耦合度函数,表示为:

夜上海论坛 c = 2{ ( u1・u2 )/( u1 + u2 ) 2 }1/2,耦合度值C∈(0,1)

根据耦合度值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当C = 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且向无序发展;(2)当C∈(0,0.3)时,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3)当C∈(0.3,0.5)时,耦合处于颉颃时期;(4)当C∈(0.5,0.8)时,耦合进入磨合阶段,两者间开始良性耦合;(5)当C∈(0.8,1.0)时,处于高水平的耦合阶段;(6)当C = 1时,耦合度最大,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且趋向新的有序结构。

夜上海论坛 2、协调理论及模型

夜上海论坛 “协调是指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所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同时还要求各子系统、各元素之间相互适应与促进。因此,区域经济――饭店业要协调发展,要在保持其各自内部协调的基础上,使两者在整体上形成良性互动。此外,耦合协调度不仅能区别出由于区域经济―饭店业偏小带来协调度高的伪协调,而且能评判不同区域区域经济――饭店业耦合的协调程度,反映出区域经济――饭店业水平的相对高低。

夜上海论坛 协调模型可表示为:D = ( C・T)θ

T =a×U1 +b×U2

夜上海论坛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协调度;T为反映饭店业与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益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θ、a、b为待定参数,两个系统基本同等重要是一般取a = 0.5,b = 0.5;当θ=1/6时其方差最小,故取θ=1/6。

夜上海论坛 耦合协调度可分为以下10种类型:①D∈(0,0.09)时,为极度失调;②D∈(0.10,0.19)时,为严重失调;③D∈(0.20,0.29)时,为中度失调;④D∈(0.30,0.39)时,为轻度失调;⑤D∈(0.40,0.49)时,为濒临失调;⑥D∈(0.50, 0. 59)时,为勉强协调;⑦D∈(0.60,0.69)时,为初级协调;⑧D∈(0.70,0.79)时,为中级协调;⑨D∈(0.80,0.89)时,为良好协调;⑩D∈(0.90,1)时,为优质协调。

夜上海论坛 3、系统综合评价函数

夜上海论坛 设正数X1,X2,…,Xm为描述区域经济的m个指标;正数Y1,Y2,…,Yn为描述饭店业的n个指标。

m

E(X)= ∑ ai×Xi

i=1

n

夜上海论坛 H(Y)= ∑ bj×Yj

j=1

E(X)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函数,H(Y)为饭店业综合评价函数,ai、bj为指标权重,Xi、Yj分别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夜上海论坛 (二)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权重确定

1、指标选取

夜上海论坛 参考国家法定统计指标来确定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总支出、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并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在饭店业统计中常用的相关指标,以及指标的可获得性,选取指标为饭店数、客房数、床位数、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入境旅游者住宿总人天数、住宿总人天数等的规模类指标和像客房平均出租率、平均房价一类的效益类指标。

夜上海论坛 2、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了2007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数据均来自2008《浙江省统计年鉴》,2002―2009年《浙江省旅游概览》,2006年和2008年浙江省饭店业发展白皮书。

夜上海论坛 3、权重确定

夜上海论坛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较为模糊或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步骤为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夜上海论坛 三、数据分析

(一)权重确定

准则层和方案层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为0.000、0.091和0.061,同时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比率为0.087,均都小于0.1,说明各判断矩阵指标间的比率赋值合理,其一致性都符合要求,而且层次总排序也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完成层次总排序,从表1可得,第2、3列分别为区域经济和饭店业各子系统指标权重;第4、5列则为区域经济和饭店业各子系统指标在综合系统中的权重。

(二) 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夜上海论坛 由此,依据模型得到各样本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饭店业综合发展水平,如表2。

(三)区域经济和饭店业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将各样本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代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各样本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如表3。

四、 分析与结论

(一)分析

表2中样本普遍呈现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于饭店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状态,少数样本包括舟山、衢州和丽水呈现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吻合或略低于饭店业综合发展水平。同时,多数样本呈现出饭店业发展水平会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饭店业水平也高,同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饭店业水平也较低,但是绍兴和金华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饭店业发展水平却明显低下,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表3中样本区域经济和饭店业耦合程度较高的包括杭州、宁波、 嘉兴、温州和台州, 其他样本都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 且耦合类型与表2中饭店业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所表现的特征吻合程度较高, 样本中绍兴和金华的耦合度过低即为突出表现,说明该模型中着重反应了饭店业的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类型中呈现失调态势的样本有舟山、衢州和丽水,其他样本则表现为协调状态, 尤以杭州和宁波处于良好协调状态。且耦合协调类型与表2中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数据表现的特征及其一致, 较为真实客观地反应出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 结论

夜上海论坛 浙江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该地区饭店业发展水平,更有甚者,地区饭店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由于两者耦合程度和综合评价指数不高,直接导致各地区区域经济和饭店业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呈现优质协调状态的区域过少,部分地区表现出失调态势。这充分显示在低等级行政区划地区饭店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而且比较依赖区域经济发展对其的带动作用。同时有统计结果显示,浙江省经济发展空间特征就是东北强、西南弱,而就区域经济与饭店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两者耦合度的特征都能验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个特征。由此得出,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饭店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Bithas,K.,& Nijkamp, P.Environmental-economic modeling with semantic insufficiency and factual uncertainty. J.Environ-

mental systems, 1996―1997, 25(2):167―183

[2]Boulding, K.E.The Eco-

夜上海论坛 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Environmental Qualityina

GrowingEconomy,NewYork, Freeman,1996:53―57

[3]Norgaard, R. R. Economics

indivators of resource scaerity: A

夜上海论坛 critical easy. Journal of Environ-

夜上海论坛 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

夜上海论坛 cademic Press, New York,1990:19

[4]姜子青,曲财亭,刘断民.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J]. 环境保护,1992 (1):9―12

第2篇

本文首先对生产业和区域经济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对协调度测度模型进行综述,构建了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最后,以江西省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江西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作用一般。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 生产业;区域经济;灰色关联模型;协调度

夜上海论坛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产业:目前学术界对其并无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例如Hubbard认为其是为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提供相应中间服务的行业,如物流服务、法律咨询等。Howells认为其可分为金融、保险、仓储、旅游、娱乐健身、运输、采购等服务。我国的研究则主要将其分为金融、信息、商务、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共五个产业。这里笔者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参考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共6个行业。区域经济: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指一定区域内的生产综合体,是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受外部自然条件、所在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政治制度改革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量和质的增长,探讨的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体制和文化水平的变动。

二、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产业结构都在加速调整,以人才智慧投入为基础的生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时期,生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国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低下,各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有关。国外开展关于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较早,而国内学术界开展对生产业的研究则较晚,主要是从2005年开始研究成果才逐渐增多。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较多的是从不同角度探讨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或是其他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例如高觉民、李晓慧(2011)从产业的视角,以资本和劳动为变量,构建了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模型,并选取我国30个省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业”之间是呈现互动发展关系;同时,提出通过确立产业结构转型,营造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培育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促进两者积极互动。张梅青等(2012)则通过构建物流-区域经济的互惠共生模型,得出二者彼此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两者不协调的原因则主要是缘于发展不同步,致使物流的供应与市场的需求不对称。总之,国外探讨生产业较之国内要早半个世纪。目前,探讨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空白,所以笔者试图探讨两者在江西省的发展是否协调,鉴于二者的发展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灰色理论,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来探讨两者的发展协调性,以便探讨生产业更好得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夜上海论坛 三、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水平测算

(一)协调度测算模型综述关于协调度的测算,比较代表的测算模型如邵波和陈兴鹏(2005)构建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西北地区内二者能否协调发展展开了分析。陈西蕊(2013)构建了陕西省境内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利用陕西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范铁芳、杨励雅(2013)构建了协调度测度模型,并以我国1979-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测算。计东亚(2011)通过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相关性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业”的联动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测度。

夜上海论坛 (二)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测算本文所要探讨的生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受到内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且对两者协调度的度量需要借助十年的数据,涉及变量组合共77对,所以在数据及指标因素皆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严格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计算是不妥当的。灰色关联分析则弥补了数理统计的缺陷。因此,本文采用江西2004-2013年这十年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度量江西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关联度越高,则两者的协调度越高,反之则越低。1.指标选取。考虑到评价生产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而且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笔者在指标的选取时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客观性以及数据的易得性,本文从产业的规模、结构、增长、效益四个方面来构建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和表2所示。鉴于官方并无生产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而本文只需要了解生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数值并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故为了便于计算,本文所列生产业增加值仅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金融业行业产值。2.模型构建。设生产业发展水平的二级评价指标为参考数列。这里令分辨系数ρ=0.5,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强弱度如表3所示。3.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和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表1和表2各项指标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生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矩阵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单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其中最小值为0.4727,最大值为0.7539,根据表3的关联度强弱划分表可以看出,关联度大部分处于一般的范围。表4的最后一列的均值反映的是生产业各项指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其中γ(X4,Y)和γ(X6,Y)的值分别为0.6425,0.6084,其余均值都是处于一般范围,说明指标X4和X6与区域经济之间协调作用较强,其余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一般;从表4的最后一行的均值来看,所有均值处于0.5240-0.5986,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与生产业的关联程度较为均匀,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与生产业的协调作用一般;可见江西省生产业的发展未能与时俱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生产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均在七成以上,所以促进生产业快速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从上述的实证分析可知,江西省生产业呈现出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占GDP的比重较低,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社会制度不够完善,行业发展滞后,未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应探索生产业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围绕江西全省工业产业集群周围进行合理布局,为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研发、法律咨询、信息交流、融资贷款、人员培训、物流服务等,进而降低工业产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其次,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生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人才,所以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当地高等院校、职业类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再次,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引导、协调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和经营环境。政府应该依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制定适宜本地生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以充分发挥政府对生产企业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最后,强化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促进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各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业的支撑,通过加快二者的融合,促进生产业与区域经济各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探索发展外包服务业以及提升商贸会展业等。

参考文献:

1.孙攀.中国生产业竞争力研究:以美国生产业为参照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4(1)

2.高觉民,李晓慧.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6)

夜上海论坛 3.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1)

4.邵波,陈兴鹏.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1)

5.陈西蕊.基于距离协调度的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3(1)

6.范铁芳,杨励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6)

第3篇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区域;发展水平

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夜上海论坛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

夜上海论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形势之下,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生产也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取率,无论是哪个经济团体都更倾向于将生产资本投入到配置合理生产高效的地区,希望以此带动整个地区的效率和效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适用于同样的道理,若想获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让不同区域的经济要件满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为此,国家从“九五”计划开始,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2008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和实施了一批区域规划,使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在地方层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共识,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部分区域还编制和实施了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战略等,推动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并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二)论文研究方法

夜上海论坛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本文使用定性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而且参阅了大量的期刊、论文、图书和一些权威的网站本文中的资料均来自相关图书、期刊、论文和专业网站的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挑选出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的内容,形成本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撑。

夜上海论坛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同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理念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福利政策也各不相同,因此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将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具体如下:

夜上海论坛 (一)区域内的科学技术应用性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将科技成果不断应用于经济生产过程中,对于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创造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竞争力,形成一个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法宝,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先进的技术以及应用理论应用到生产中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竞争优势。我国许多区域的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科研费用的投入远远低于国家水平。

夜上海论坛 (二)区域内难以形成后发优势

梯度转移理论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它主张让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优先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随后通过产业转移以及要素转移来带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整体提升。

(三)主导产业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作

用主导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元素之一,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越强劲,对地区的辐射带动范围越广泛,辐射带动效用也越强大,可以聚集其他相关产业迅速靠拢,不断支撑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区考核体系

夜上海论坛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所以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切实可行的地区考核标准是加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标。地区考核标准的制定可以将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真正落实,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行动。考核体系的建立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是考核的内容。关于考核标准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实行不一样的考核侧重点,不能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经济发达的区域,需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需要偏重于考核它的人均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状态,积极转变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夜上海论坛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从最初的效率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如今的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就是将两者放在一样重要的位置。在我国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资源配置上,立足于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立场,从我国的整体利益以及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与选择。兼顾效率和公平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与市场失去主导问题的出现,是国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法宝。

(三)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

夜上海论坛 增强政府的主导力量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元素,市场作为主体地位,对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也存在了一系列的弊端,比如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容易造成地区的经济波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还需要借助政府的主导力量进行有效的调整!政府应该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

四、结论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探究,结合最新的时代形势,把握时展的新变化,适时制定适合当下发展的新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需要站在全局的观念之下,秉承着科学的精神以及务实的态度,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 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1.45

[2]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46

夜上海论坛 [3] 陈甬军.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J].中国经济问题,1996.67

[4] 马龙龙.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市场体系建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夜上海论坛 [5] 李大升,冯伟.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

[6] 吴小康.垃圾围城:突围,刻不容缓[J].半月谈,2011.14

夜上海论坛 [7] 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