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范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主成分;秩相关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023-02

1 研究背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与思路,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的波动,所以环境与资源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尽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近年,我国的许多学者都纷纷尝试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来评价我国的发展水平,并在这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利用它们的研究成果,从中选出两个子方面的指标体系,即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分别对全国31省份进行数据化的分析评价,从而测度全国乃至各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

2 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31省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排名。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客观加权,可以避免综合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先从数量众多的指标中压缩、提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即主成分,然后依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相应成分的权数,最后通过对加权的主成分线性加总就可得到评价分数。

夜上海论坛 由于得到的两方面排名是1.2.3这样离散非连续的数据,所以要反映相关关系,只能通过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看看二者间到底是呈正相关即经济发达地区相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也高,还是呈负相关,即越发达地区承载力实际越低。同时通过查表给出该统计量的显著水平,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 统计分析过程

3.1 指标选取

夜上海论坛 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度指标,其中包含经济水平(人均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底数)、科技教育水平(每万元GDP技术市场成交额、教育经费)、生活保障、质量水平(居民消费总额、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寿命预期)三个方面指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标,其中包含资源承载力水平(人均国土、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环境指标水平(空气质量、工业废水、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伤亡)。

夜上海论坛 为保证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均采用2006年数据。

3.2 统计结果

夜上海论坛 利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得到两套指标的主成分(见表二、三),括号内百分数为相应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通过excel线性加总可以得到排名(见表四)。

夜上海论坛 计算出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0323,查表可知该统计量在小于1%水平下显著,即两个排名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错判的可能性小于1%。显然全国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呈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3.3 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排名中差距最大的10个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以及贵州、新疆、海南、、青海,前五位是经济发展指标排名显著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省份,后五位则相反;差距较小的省份有山西、陕西、重庆、北京、福建,排名相差均不超过三位。分析原因,应当主要有以下几点:

夜上海论坛 (1)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战略发展经历了由内陆向沿海转移的过程,导致现在东西部、沿海内陆经济不平衡十分显著。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但资源紧缺,典型的就有广东、江苏、浙江;西部内陆经济落后,但资源储备丰富,如新疆、、青海等省份。

(2)发展模式原因:由于我国近年来专注经济建设,不乏一些省份为追求高GDP而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协调问题,如盲目进行重工业等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建设,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某些内陆地区,由于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差,吸引资金能力弱,所以相应的工业污染型产业少、侵占耕地现象少,保留了大量森林植被且水资源尚未被污染,所以环境承载力就相应高,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高。

(3)指标原因:为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的资源承载力指标均为人均指标。新疆、、青海这些地区地广物博,却人烟稀少,所以资源承载力排名相应上升。而沿海东部人口众多,资源总量却是中等偏紧缺,所以在资源承载力排名上一定是下降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除GDP选取人均外,其余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居民消费总额、教育经费、就业人员均选取总量指标,因为这些总量均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活跃程度以及经济发达水平,但不排除由于某些省份经济发达,但容量较小而导致的偏误,如天津省在社会经济发展排名中下滑到第24位,或者由于地广人多经济总量大,而导致的排名上升,如山东省上升到第5位。

4 结论

我国提倡和谐、持续的经济发展,各省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眼前,重视当代人的利益,而忽略后代人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不可失衡,应当协调发展。显然,两者协调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方,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来尽快实现协调发展;但经济发达资源承载力却不是很高的地区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应当即时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或改善环境质量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1.1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基本都是由国家财政供给,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国家在其中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多,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越少。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需要在其中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在社会公众享受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好,社会保障的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社会保障使用资金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同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政府财政上的压力,影响财政支出结构,对其他事业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1.2影响就业率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初期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失业率和养老的问题。但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者过低会对就业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初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所有人进行保障,如果部分因为个人或者经济大背景的原因而失去工作的人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保障,生活没有保障,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也因此会出现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保障的种类比较齐全,受保障的待遇与就业的薪资相差不大时,许多失业的人就不会积极地参加工作,他们宁可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这样既给国家带来负担,也会导致经济繁荣时企业没有足够的员工参加工作,影响就业率。这一情况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中较为常见,许多人不会参加培训锻炼自己的能力去企业求职,而是被动地就收国家提供的全方位的保障。

2如何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夜上海论坛 2.1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给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础

夜上海论坛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财力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难以得到发展的。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够解决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国家应该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各种经济的全面发展。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殷实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2.2稳定城市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现如今,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中,社会保障体系己经较为完善,人们享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城市人们医疗制度较为全面,人们生病时可以及时得到救治;贫困群体也有最低社会保障来保证基本的生活,在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人们的积极性很高,都积极投身于城市建设中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是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所以在稳定城市保障体系的同时应该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首先应该解决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该逐步使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老人安心度过晚年,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其次,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农村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供先进的医学器材和药品,提高农村就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最后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标准,让农村人民和城市人民一样过上有保障的生活。

3结语

第3篇

1.1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资源基本都是由国家财政供给,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国家在其中投入的资金也就越多,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越少。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需要在其中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在社会公众享受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好,社会保障的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社会保障使用资金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同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政府财政上的压力,影响财政支出结构,对其他事业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1.2影响就业率的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初期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失业率和养老的问题。但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者过低会对就业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初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所有人进行保障,如果部分因为个人或者经济大背景的原因而失去工作的人没有及时得到社会的保障,生活没有保障,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也因此会出现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保障的种类比较齐全,受保障的待遇与就业的薪资相差不大时,许多失业的人就不会积极地参加工作,他们宁可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这样既给国家带来负担,也会导致经济繁荣时企业没有足够的员工参加工作,影响就业率。这一情况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中较为常见,许多人不会参加培训锻炼自己的能力去企业求职,而是被动地就收国家提供的全方位的保障。

夜上海论坛 2、如何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夜上海论坛 2.1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给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财力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难以得到发展的。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够解决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国家应该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各种经济的全面发展。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殷实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2.2稳定城市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现如今,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中,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人们享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城市人们医疗制度较为全面,人们生病时可以及时得到救治;贫困群体也有最低社会保障来保证基本的生活,在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人们的积极性很高,都积极投身于城市建设中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是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所以在稳定城市保障体系的同时应该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首先应该解决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该逐步使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老人安心度过晚年,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其次,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农村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供先进的医学器材和药品,提高农村就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最后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标准,让农村人民和城市人民一样过上有保障的生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