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校德育的特点范文

高校德育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德育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德育的特点

第1篇

德育教育 个性化特点 教育改革

个性化是现代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趋势。对德育个性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培养人的德性。任何教育都应该回到这一基础上来,人性本原怎样,就应该怎样设计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永恒基础,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德育深化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高校德育个性化就是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尊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个体需要,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使外化的教育与内化提高融为一体。

夜上海论坛 一、德育个性化

1.尊重个体差异,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德育目标

高校德育在培养大学生共性的同时,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独立选择,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做好德育工作,要采取辩证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既要看到缺点,又要看到优点;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既要看到现在,又要看到未来。

2.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高校德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权力,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把人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德育的目标和规范行为的标准,确立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采用民主平等的德育方式

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个性化的高校德育提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教育者一般采取中性的教育立场,以“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面对教育对象,在理解、尊重、引导、感化教育对象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特点

夜上海论坛 高校德育个性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思潮,德育个性化在中国传统中也有其古老的根源。春秋时期,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高校德育个性化,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高校德育个性化这个展示人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自觉理念,具有以下丰富的思想文化特点。

夜上海论坛 1.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本性,肯定人的作用与价值。只有立足于以人为本,才能一切从人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实施高校德育个性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需求、属性、心理、情趣、信念、素质、价值等一系列与大学生有关的问题,都应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个性、正视人的个性的客观存在,彰显大学生在其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肯定。个性教育切合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它将德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价值联系起来,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加快角色转换,建立新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夜上海论坛 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掌握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教师已不是知识信息的独享者。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导引者和领路人。德育的重要职能是育德,是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成为学生总体行为的参与人,应在德育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实施高校德育个性化的过程中,高校德育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互动的关系,要将传统的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进行转化。平等关系为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这为德育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提高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德育教师和大学生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强调高校德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德育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上,不断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机会,大学生既是受尊重的主体,也是受教育的客体。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尊重大学生,引导他们懂得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围绕着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道德教育。

夜上海论坛 3.强化德育的“人情味”

夜上海论坛 “‘人情味’是基于个体自然本性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气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作为情感丰富的感性群体,相互的交往会表现出丰富的人情味。

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高校德育个性化应该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人情味”,德育工作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学生个体。德育个性化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人情味”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挖掘学生道德人格发生变化的宝贵时机。高校德育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对待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有针对性地关心大学生,与大学生形成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校德育的个性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德育的个性化所体现的“人情味”,对学生不是放纵,更不是包揽。强化高校德育的人情味也不是贬低德育的价值,狭隘的人情会导致大学生的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下降。适宜的人文关怀,会更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人情所彰显的是德育的更高境界。因此,高校德育必须从尊重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出发,理解大学生的需要和本能、欲望和冲动的合理性,构筑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展示出德育的真实魅力,让高校德育人情味所产生的力量转化为大学生内心的自觉性和驱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姚萍.德育工作应提倡科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J].青海师专学报,2003,(4).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从学生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的实际出发,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学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手段;立足现实职业情况,借助成人教育机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成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一般成人高校的门槛不高,实际录取分数较低;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教师要想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性不大;学生由于基础差,上专业课听不懂,上思想政治课又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集体观念弱,组织纪律性差。现在的成人高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从小备受呵护。特别是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父母的过分溺爱、从小娇惯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个人占有欲强,不喜欢别人分享他们的物品,也不会去主动关心他人。

 

夜上海论坛 成人高校本身的特点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学生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很大改观,法纪观念淡漠,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夜上海论坛 3.专业设置不适合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成人高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提升教育,它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成人高校实施特殊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现代职业快速转换的需要。

 

夜上海论坛 而现在所谓的人才,已不仅仅局限于高超的技能,对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便包含职业道德素质。成人高校坚持专业为导向,吸引了大量学生,体现了学生与社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因此,成人高校的就业便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就要适应市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夜上海论坛 二、成人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和实践思路

 

1.以现实生活为原点,融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学琏。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预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我国成人高校的教学用书上提到“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的趋势。”①社会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才,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特别是需要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希望耗费不多的培养费用从本企业内部就能选拔出自身发展需要的可用之才,社会、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给成人高校的教育带来一定压力。

 

成人高校除了要保障学生学到一定的实际技能,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养,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固然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但并非唯一场所,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一定联系之中的,要想取得德育教育工作较好的实效性,必须融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学琏,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

 

夜上海论坛 2.改革教育方法,广泛宣传,努力扭转成人高校的不良影响。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使社会对成人高校学生是考不上其他学校的差生的思想得到扭转过来,切实解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成人高校毕业生的歧视,逐逐渐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一些旧的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宣传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的教育者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道理。国家应该在法律、法规上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形成有利于成人高校学生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

 

夜上海论坛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取得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高校作为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而学校氛围对于成功的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的教育琏条的衔接。专业教师由于注重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没有过多要求,可能造成学生无意识的模仿,破坏整个德育教育过程。另外,家庭因素也是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对个人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被孩子接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太子”、“公主”,从而养成了他们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不认同德育教育理论,也接受不了德育教育。所以,学校要想取得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融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整个德育教学琏,才能使成人高校的德育教育取得成功。

 

3.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手段。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对人的素质提高、社会全面进步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人高校的学生正处在接受新生事物、新知识的最佳时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同样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迅速普及带来了网络资源的丰富和网络资源共享的便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掌握了网络技术即是掌握了一门新的学习方法和生存工具,成人高校的学生在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在网上学到更多自已想学的知识。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不需要用真实的身份,能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大家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夜上海论坛 4.以就业教育为基点,是我国成人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钥匙。适合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技术过更,还要有优秀的工作品质,这也决定就业教育应作为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首先,必须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是开启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钥匙。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是评价一个成人高校成功与否的关健,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夜上海论坛 其次,针对目前社会提出的复合型人才、技能与创新同时兼备等理念,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施德育的环节中加入相关的行业职业法律、法规,职业案件的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行业规范,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夜上海论坛 再次,针对成人高校的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保障。针对就业实践环节实施德育教育,可以成为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式。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到在学校应该学习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技能知识,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综合知识。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技能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校要立足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第3篇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就是不专门开设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其途径主要有四条:

夜上海论坛 1.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不管是美国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实际的教育情况,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成为主要的途径之一。在美国的正式课程中,人文和社会学科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公民学等,包括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美国问题、现代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他们注重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著名的《耶鲁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传统的古典课程在具有精神训练因素的同时还有道德训练的因素。例如:古典语言中的句法是十分难学的,或许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学习这种句法仍被认为是有益的。因为,学习句法所形成的坚韧性及自我克制精神可以对个性与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确定的作用。”《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从更广泛、更现代的角度论述了同样的观点: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普通的课程中内涵的理性的与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与巨大的。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通过普通教育课程进行道德教育。如哥伦比亚大学就规定,任何专业的本科学生,首先必须学好文化基础课,到三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都是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这类课程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充满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

2.通过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在美国高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活动频繁。利用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讨论会。学生可以联系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实问题,具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以及使学生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社会活动。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会政治活动,一类是社会服务活动。三是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能为学生提供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的机会,如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了解审判程序,思考一些社会问题;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定出若干规定并说出理由。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探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结果等,这是发展社会意识、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四是学生组织活动。在美国,各高校各类组织活动相当活跃,仅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内就有600个俱乐部、 学会或协会供学生们相互联络,发展共同的兴趣、才能和业余爱好。特别指出的是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从直接与间接的参与体育活动中“学会”的不只是公平竞争与集体协作等观念,还有关于诚实、正直等方面的品性。

3.通过心理咨询,以指导的方式来进行。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拨款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与规则,工作人员都是卫生保健、精神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大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咨询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心理剧疗法等。在美国,约有一半大学生在四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中接受过这类服务。

夜上海论坛 4.通过公共环境,以情境熏染的方式来进行。美国非常注重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境,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根据美国生活方式来生活。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众多的博物馆,全市几乎没有工厂和企业,居民三分之二是公务人员。国家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教育环境、场所的建设。象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样耗资不计其数、规模宏大的场所,在华盛顿就有十几所,各种参观点就有一百多处。这些场馆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天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国民包括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在美国,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就连一个消防队也都要挂上美国国旗。在旧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华盛顿、杰佛逊等重要历史人物命名,以致整个旧金山的街路几乎成了一部美国名人志。公共环境成了无所不在“泛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由于美国社会的多元化背景及至今尚无一个全国性统一的道德教育体制,高校德育实践做法多样,不过就其主流和趋势而言,当代美国高校德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1.注重对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上的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美国较注重从多学科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出现了众多的道德教育理论,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极大影响。许多学校往往将理论模式用于实践,在许多方法上往往也反映出理论具有的指导作用。

2.注重全面渗透性教育而不是强行灌输方式的教育。美国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各门课程的渗透性的间接方式来进行,而不是专门开设一门孤立的道德课,以说教和灌输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美国的国情不允许强行灌输某一种价值观,另一方面美国人认为价值观的教育不可能仅限于每天几小时的教学中。

夜上海论坛 转贴于 3.注重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较强调学校如何作为一个社会,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开设各种课程和组织各种活动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4.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美国学校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道德规范。学校也较注重学生对社会参与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

夜上海论坛 5.信奉多元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动地养成思想品德。多元性除了表现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强求一致,但要求学生要学会相互尊重外,还表现在学校德育没有全国统一的要求,50个州各行其是。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个性、启发诱导和自主选择,强调在多元、多变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学生自主意识、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精神的塑造。

三、几点启示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在德育工作方面得到以下启示。

夜上海论坛 1.要重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渗透性德育的作用。随着学分制的实施与完善,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纯而又纯的德育工作时间会越来越少,靠增加时间的办法来加强道德教育已不可能也不必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倡导教书育人,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道德教育效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潜在的道德教育与活动性德育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各种社团活动,重视体育类社团活动与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夜上海论坛 2.要重视咨询指导,发挥其指导性德育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德育工作方式的转变,以“一对一”为主的咨询指导工作会越来越多,因为德育工作不是空对空的,它是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分不开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政治思想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加强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工作,把心理咨询与我们做个别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要加强对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齐心协力,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氛围。

夜上海论坛 3.学校德育必须适时调整、自我更新,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德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无视社会需要,应当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转换职能,调整内容,更新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70年代美国学校德育根据多元、多变的社会现实,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增强其参与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仍不无借鉴意义。因为,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面前,如果还是采取简单地肯定一些价值观否定另一些价值观的方式教育学生,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从而影响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4.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应当加强德育研究和理论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德育理论建设,而且富有创新性。他们运用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从多侧面研究道德教育工作,注重教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目前德育工作之所以效益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脱离实际,缺少实验依据,理论过于抽象,德育操作性与科学性不强,对道德教育过程缺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理论的跨学科研究,重视德育实验工作,努力增强德育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为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钟启泉等:《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夜上海论坛 2.魏贤超:《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第4篇

夜上海论坛 一、注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对“模式”问题的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将“模式”定义为: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则将其定义为模型与模样。由此可知,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模式”概念指的是将一定事物通过程式化的处理而成为定型化的活动形式和操作样式,进而成为处理同类事物时可资借鉴和应用的一般操作样式。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一概念套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为这里的教育“模式”也是一套典型的、概括的、可重复操作的程序,这势必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和简单化理解。确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最初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可重复应用的结构程序。但正如后结构主义哲学家们的理解,“一个事物的能指与所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是人们依据意义建构的结果,因而,模式一词在使用与发展中已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1]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是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及一系列教育原则、策略、途径和方法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校兴起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热潮。由于模式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使得它易于在实践领域给教师提供教育指导,因而很快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回应,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试图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它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究热点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关注。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主要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回归生活和回归学生本身这两个主题展开。在名目众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方向中,影响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方面。它们虽然被人们称之为模式,但大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操作体系。我们暂且把这些没有形成完善操作体系的模式称之为理论模式,而把与之相对应的已形成完善操作体系的模式称之为操作模式。

我国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上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很重视在提出基本原理的同时设计出供教育实践者运用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策略。1996年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拉思斯等人在《价值观与教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价值澄清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策略,此书列举了“对话策略”等19种策略。而西蒙和柯审鲍姆合著的《价值澄清:师生实用策略手册》一书对价值澄清模式如何应用于学校教育的介绍则更为详尽。另外,波士顿大学“伦理与品格促进中心”也提出了促进品格教育的一百种方法。[2]虽然不同的理论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操作体系,但总的来看,国外对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思路极大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而且,国外对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建构以理论研究为前提,大多数理论研究又来自建立在对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这样,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有鉴于此,我国在立足于本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积极进行本土性探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外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介绍和研究。

夜上海论坛 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的研究还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查有梁在1993年出版的《教育模式》一书中对教育模式原理作了专门的系统论述,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关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教育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可以把这种方法扩展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来。同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夜上海论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其实效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活动。因此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好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引导、影响和规范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作用发挥的强弱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高低。因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重点应是教育者指导下的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心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自主选择相统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而学生思想的转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外部教育只有经过学生的认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观念,再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

夜上海论坛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不仅指教育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指在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应主要表现在: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志和能力;二要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社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等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反思我国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实际上大学生已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较为成熟的主体意识,这客观上要求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但是,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能动的主体和自己行为的承担者。二是,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将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等同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但知不等于行。大学生经常有大发议论之“功”,而缺乏实际行动之“力”。他们往往知之不少却为之不多,或者知而不行、言而不行、知行不一。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着力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注重隐性教育法的运用

夜上海论坛 隐性教育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形式,使学生在情景的交流中、在愉悦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对学校的显性教育法而言,它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隐蔽因素构成的一个立体开放的网状结构,具有知识性、愉悦性、渗透性、潜隐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而显性教育法是一种直接的、带有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教育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生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等广阔空间,对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形成起到的教育作用比正式的课堂教育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深远。

夜上海论坛 由于隐性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按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设置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味生活,使学生在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思想也能得到净化和启迪。这种方法在实施中看不到权威式的训导,不易引发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学生参与意愿强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教育效果显著。

夜上海论坛 当代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美国哈佛大学每周举办多种学术活动,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思维方式。另外,各种各样的咨询服务构成了国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都参与这些咨询工作,其内容覆盖广泛,机构完善。在国内,由于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缺陷等因素造成了高校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抵触的心态,这种心态已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隐性教育活动。但同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结合。强调隐性教育法的无意识教育并不是说显性教育法就不重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既要靠显性教育的系统灌输,又要靠隐性教育的无形渗透。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有意识的显性教育。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是所处环境和氛围熏陶的结果。因此,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辅相成,既坚持不懈地注重显性教育法的实施,又注重隐性教育法的运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隐性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是无意识的,但对于教育者必须是有意识的。教育者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策划和设计,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终身学习时代大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特点

高校教师必须形成科学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即是指对学生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看法。科学的学生观建立在对学生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上。“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学生身份的认识”[1]。当前,高校教师角色也应该定位在对大学生的充分正确的认识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充分认识这一服务对象。

1.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大学生是处在现实社会里的发展中的人。大学生一般都在18~25岁之间,属于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从生理上看,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一直要到22或23岁以后才基本稳定。“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加之由于内分泌趋于旺盛,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表现出精力旺盛,同时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也在增强,能够细致的进行分析与综合,并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从心理上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个性发展的成熟化趋于稳定性;2)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各种认识能力普遍提高;3)交往领域扩大,情绪强烈,容易激动,情感内容日益丰富;4)兴趣的深化并与职业成就相联系;5)规划生活、设想未来与预期社会化。”[2]因此,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2.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大学生也一样,然而在现行高校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做事轻做人,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其根源是教师眼里的大学生是片面的人,是只需发展部分素质而不是各方面基本素质都需要具备的个体,即一个完整的人。这种认识,对大学生的发展极其有害,人都是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具有德智体等基本素质的有机体,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因此,终身学习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当明确树立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的学生观,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夜上海论坛 3.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的智力发展已达到最佳水平,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有极强的主体意识,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1)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大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以及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各种教育影响,而是有选择的接受。[3]2)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大学生,其现有水平,学习目标、能力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其差异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3)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大学生已是渐趋成熟的个体,有其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教师,学习中不唯书、不唯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夜上海论坛 4.大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高校教师应该把大学生看成是“学习者”,“学习者”强调了大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人,而我们以往所说的“受教育者”将大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的“接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在终身学习时代,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们更多的把学习与将来的就业和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既向老师学习,又自觉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空间内学习以扩充知识面,既学习书本知识,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学习较为成熟的知识和技能,又渴望了解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理论和技术。把学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考虑,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但也容易导致“学习为了就业”的短视倾向,从而忽视“学习为了成才”这一根本目的。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夜上海论坛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是根据预定的目标来设计课程与教材,通过高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解、把握和再现现成的结论和固定的知识,大学就像工厂,高校教师将大学生塑造成预期的“产品”,而大学生则习惯了不假思索的拿来,习惯了毫不质疑的接受,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终身学习时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表明,传统教师角色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已不再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同时有碍高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笔者将以人们对教师的比喻来探讨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1.知识的传授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夜上海论坛 教师是教书匠,这一比喻生动的概括了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为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提供了依据。教师是“人梯”“铺路石”,注重给予学生现成的获取知识的捷径,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仅仅表现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对大学生的终身学习极为不利。高校教师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应该给大学生传授更为高、精、尖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夜上海论坛 2.学生的塑造者――将学生看成有生命无思想的人

夜上海论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灵魂的设计,形象地描绘了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但将学生灵魂影响成预设的模样,忽略了个体特有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把学生当成有生命无任何思想意识的植物,可以由教师随心所欲的“修剪”。大学生思想丰富,能力各异,将教师看成“工程师”“园丁”,无疑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高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殊能力的培养。

3.真理的代言人――至高至尊,缺乏平等交流

我们常说教师是知识权威,真理的代言人,强调了教师至高至尊的地位,传统教师角色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在终身学习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在某些方面,教师也可能不如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并不是否认教师的权威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师生的共同学习也正是有益于教学相长。

4.一劳永逸者――忽视终身学习

“教师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比喻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给予,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陈旧与更新日益加快,教师死守的那一桶水可能是臭水,给予学生的是有限和陈旧的知识,教师这一职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劳永逸,一旦当上教师,就不用学习。教师是“春蚕”“蜡烛”,强调了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却同样忽视了教师自身营养的补充,即自发地、积极地、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忽视了终身学习,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化成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高校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作为终身学习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夜上海论坛 三、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定位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日益兴盛,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有人预言,五十年后,教师这一职业将会消失。笔者却认为教师的作用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曾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但是可以肯定地是,教书匠将被淘汰,教师角色必须转换。

夜上海论坛 在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培养学会终身学习的人,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离开高校后仍能够坚持学习。终身教育不是终身学校教育,“大学的目的也不是转移知识,而是创造一种环境,提供种种经验,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构造知识,使他们能够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者共同体的成员。”这意味着,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的素质与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了教师的四点责任:第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第二,教师应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第三,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第四,教师要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负责。因此,高校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及时地转换传统教师角色,确立新的角色观,高校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好,才能充分凸显其真正的功能。

1.教育服务者

夜上海论坛 高等教育质量决定着一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高校教师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中,教育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交学费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是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高校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服务者,上升到法律关系上,教师有义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付费学习的大学生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夜上海论坛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夜上海论坛 在知识激增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很容易从外部获取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有许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更大的功能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充分为学生学习服务,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从而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3.平等对话者

“有了新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就不那么需要教师了,而只是改变了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将信息变成知识和认识的那种师生间的不断对话,应是更加重要的。”[4]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个倡导平等的社会,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候也足以为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相互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应当主动淡化或自觉打破作为真理代言人和知识权威的形象,把自己放平,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与创造,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共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4.终生学习者

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学习。21世纪,学习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成为教师,因此,在学习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的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他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高校教师在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扩大知识空间,了解相近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还应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5.教学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夜上海论坛 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为教学专家,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完善专业素质结构,其次,还应该在实践中掌握教学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大学教师不仅为学生而存在,他们都是为科学而共处。作为知识界的楷模,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授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来改造老专业,发展科学技术,同时科学研究还有益于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有效的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作过精辟的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播僵硬的东西。”而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谈到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教学的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郑 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1.

[2]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5-49.

第6篇

【关键词】学科特点 学生事务角色转变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51-02

党的十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新时期、新特点,要求教育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这些都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事务管理也应该结合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

一 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角色定位的理论思考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大致经历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演进过程。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出现的质量危机等诸多问题,随着“学生学习(SLI)”理论的兴起,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出必须加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在“学生学习”阶段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角色定位是面向学生学习的,他们与学术事务共同分担学生学习的责任,着力营造一个紧密结合课堂内外且具有教育目的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国内有学者从学生参与度的视角,综合分析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近年来大学生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总结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发展的关联性,提出要重新认识高校学生工作的角色定位,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校学生工作系统。这与美国高校强调加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相关的研究还表明,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有其适度性,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外教育及活动需要明确重点,有所规划。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近十年来汲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学生事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学生工作的特点,就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角色定位做了诸多探索。相关文献大多认为学生事务管理角色定位在教育、管理或专业化服务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大学的差别。由于高校学生事务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内容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也对机构设置、队伍保障等问题带来影响。因此,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现有运行体系内容繁多、重点纷呈、工作任务重,考虑计划和方法层面的问题较多,但对学生事务管理自身的理论思考不够,尤其缺乏对角色定位、目标理念等更高层面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另外,高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从客观上要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就自身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尤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任务进行必要的反思。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构建与实现的方式上有自己特色。新时期培养众多的精英人才客观上需要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者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加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强调以质量为本。学生事务通过紧密联系第一课堂,整体规划课外学习和课余活动等教育、管理及专业化服务活动,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推动学生事务管理角色定位的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在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对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认为现阶段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当更重要的教育伙伴角色,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承担比以往更大的责任,在教育、管理、专业化服务角色的基础上凸显质量意识。通过构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主动配合的工作机制,紧密联系第一课堂整体规划所有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推动学生事务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转变。

1.调整工作定位,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工作目标

夜上海论坛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质量是必须保障的,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能以牺牲培养质量为代价。把提高培养质量当成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院系的学生事务管理和学术事务管理工作也就有了紧密配合的坚实基础。当学生事务管理主动配合学术事务管理一起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的人才时,学生事务管理对院系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融入院系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工作定位的调整必然带来工作重点的转变。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要求是有一定差别的,如学生的钻研精神、思维活跃、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吃苦耐劳等素质均十分重要,但不同学科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院系学生事务管理要考虑各个学科的背景,要有差异性,通过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屏蔽掉外部过多的影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工作重点放在与学术事务主动配合,共同培养本专业需要的学生基本学科素养上。

2.转变工作方式,推动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深度融合

夜上海论坛 学生事务管理与学术事务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应转变现有学工教务各自为政的理念,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紧密配合的机制和体制,以此作为营造的全员育人氛围的着力点,从而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这一工作方式要求建立一个质量导向的运行模式。新的学生事务体系一定要紧密联系第一课堂展开,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促进作用,不能自行一套理念,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成为两条平行线。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与教务部门一起整体规划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将思想教育、课余活动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促进作用。

夜上海论坛 3.扩充工作队伍,建设职业化与专业化结合的学工队伍

推行职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学工队伍,以弥补大多高校现有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不足的弱点,以便更好地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院系学生事务管理新体系的实现。职业化是指辅导员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帮助学生应对成长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专业化是指本专业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方面的良好引导。

夜上海论坛 辅导员在落实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应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积极推动聘任有影响力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年级导师和班主任,利用学术优势与辅导员一起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机制;在与学生交心谈心的过程中开展专业引导,让学生对专业充满兴趣。

三 以理科为例,推行紧密联系第一课堂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夜上海论坛 围绕“打造培养科学家摇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研究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角色定位出发,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构建了一个有物理特色、紧密联系第一课堂的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并予以实施,现已初见成效。这一新模式着力营造培养科学家苗子的有利环境,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就有限的活动做出亮点。

夜上海论坛 整个工作体系以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紧密配合做为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重在强调责任感教育、专业兴趣培养和学习主动性激发。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参与度、调整学生对课余活动的参与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质量,使学生打好本科阶段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其立志投身科研事业。现阶段我国十分需要高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为振兴国力贡献力量。就理科而言,培育学生对民族振兴大业的社会责任感十分必要。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强调重视专业语境中的科学精神、价值观、科学态度的宣传,激励学生树立投身基础学科科研事业信念。

夜上海论坛 第二,密切关注课内学习效果,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育良好的学习风貌。定期开展本科生教育现状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状况、对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关联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实施适度的严格管理,如鼓励认真遵守学习纪律的学生和班级,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注意加强沟通赢得学生对管理制度的理解。营造高品位的物理学术文化熏陶师生,如在教学楼建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事迹墙、在宿舍张贴物理学家画像等。

夜上海论坛 第三,整体规划课外学术活动,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课外学分的实施,整体规划第二课堂的学术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第一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包括:学术交流定期化,如开设博学讲堂,定期邀请物理学大师和杰出的青年学者为新生做报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研究机会大众化,鼓励本科生早进科研团队,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让有潜力且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得到名师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专业导航深入化,面向中年级学生开展定期的“专业导航”活动,为学生保研、考研、出国、就业做专业方向上的导航,加强对学生继续深造的引导力度。

夜上海论坛 目前,物理学院近几届毕业生在入校之初第一志愿率不高的情况下,读研比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们不断受到北大、科大、中科院物理所等校内外深造机构的好评,在研究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储祖旺、蒋洪池.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演变与本土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2):86

[2]丰蓓.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关系的新发展――加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J].复旦教育论坛,2006(2):81

[3]朱红、李雪凝.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发展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发现了什么[J].高等教育研究,2011(8):79

第7篇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 is a career to cultivate and shape talents, whose moral idea can gradually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moral system,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college teacher professional moral cultivation.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rofessional moral cultivation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30-02

0 引言

夜上海论坛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①。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1.1 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并在奴隶社会初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近现代以来,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是经过高考的选拔,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长期的教育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1.2 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教师在各项职业中,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职业中发生,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夜上海论坛 1.1.3 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夜上海论坛 1.2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 ①角色一: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②角色二:科研者。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③角色三: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夜上海论坛 1.3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2 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管理的目的,还是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3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3.1 教学道德修养。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夜上海论坛 3.2 科研道德修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3 管理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4 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4.1 认识人性,以人为本,提高个人修养。修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以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4.2 参与社会,奉献大众,服务人民利益。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不是单纯的,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奉献大众。

4.3 批判现实,道德反思,指导创新未来。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它是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5 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夜上海论坛 讲师德,说修养,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就是从自身出发,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享受服务的乐趣,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6 结论

夜上海论坛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应当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提升个人境界。作为修养道德的修养人,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融入集体和社会,其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注释:

①主要参考[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第一章第三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崔冰.浅谈教师的职业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04).

第8篇

夜上海论坛 一、90后的时代烙印

夜上海论坛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具有鲜明的痕迹和自己的个性特点。如70后的保守和思想传统;80后善于思考,不甘寂寞;而90后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期,物质丰富,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普遍认为他们在家受父母宠爱,好逸恶劳,不太考虑别人,缺乏挫折锻炼,逆反心理特别强等。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之前我还不得而知。但自08年起当面对的学生开始不断被90后充斥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夜上海论坛 首先,我看到的是具有很强自律性、独立性的学生。入学之初大部分学生即一个人前来;入学之后本以为我们遇到的是一群小皇帝,对学校生活一无所知。然而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他们,早已“运筹帷幄”,在网上咨询好了各项大学生活“秘笈”。比如在百度大学吧,到处都是新生们的帖子。从咨询入校手续的办理、宿舍的安排,到学校的饮食、选课攻略应有尽有。“通过论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位大学新生如是说到。实际上,不仅是学校的事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他们都善于从网络寻找解决方案。的确,我们忽视了网络的效应,这也是我们70后和80后所不能比拟的条件优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90后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善于挑战自己,个性张扬是90后大学生的性格“标签”。

二、90后的高校教育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现在的大学生缺乏信仰,思想幼稚,过分追求一种肤浅的休闲文化,迟到旷课,学习态度懒散等。而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这种思想的存在。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90后的身上,只是90后面对更多的社会诱惑,再加上不羁的个性,很容易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这就需要加强老师的引导。在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得知,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其实更加现实,对自身的需求也很清醒。他们认为大学课堂枯燥,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教学内容陈旧而且跟不上时代。有些老师习惯于把他们与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大学生比较,找出他们的毛病,而这些正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传道解惑对90后而言,仅仅是基本的要求,亲和力才是第一要素。“吸引我的,除了这门课本身,更重要的是老师这个人。如果我不喜欢,我怎么能上好你的课呢?”有些学生如此直言不讳的评价老师。这就为老师在大学里的能动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90后们对生活的要求虽高,但面对的社会压力也更多。因此,他们在技能学习、社会求生方面的诉求就会很多。如果现有的条件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另辟途径寻找出路,而一旦疏于管理,又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删减教学内容,增加技能培训等,发挥大学的塑造、培养功能等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方面。

三、90后的创新意识

鉴于张扬和独立的个性,90后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期待,不愿意循规蹈矩,随波逐流,梦想在学习之余能有展示个人能力和突破自己的机会。而创新创业便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风尚和不少大学生的现实选择,成为学生秀出自己的最佳平台。从每年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表现也是最积极和认真的。尤其是答辩准备环节,为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学生甚至废寝忘食。而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学生们也总是能标新立异,取得优异的成绩。针对90后这方面的诉求,我们应当打破课堂的壁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秀场。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特点;创新策略

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教育管理理念多元化

夜上海论坛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达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高度统一,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广泛运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使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即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管理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技能,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校本管理”是我国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有我国特色的校园管理经验。校本的意思就是以学校为本位,学校是管理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说学校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的管理机制,来完成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校本管理往往意味着学校的管理权被下放至学校自身。

夜上海论坛 (二)教育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生产力的提高在校园里的表现更为明显。不论是授课还是日常的考勤,从学生选课到教学课程的进行,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学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的应用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效率。在学校管理当中也是如此,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了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以及虚拟与现实交汇所产生的差距,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管理理念的先进化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引导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被全社会所借鉴。同样,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会被学校所借鉴。教育管理在很多方面与社会上的管理是相通的,许多社会先进管理经验稍加变通即可以应用在教育管理上,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经验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先进化的进程。

二、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

虽然高校管理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新特性,但是这些新特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高校的教育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一)推动校本管理,增强以人为本的精神

夜上海论坛 校本管理将学校的管理权大部分下放到学校,校长掌握着相当程度上的管理权。所以高校校长应该充分地摆脱过去受上级指令操作管理学校的局面,充分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自,将整个学校的管理放到战略目标上来,由过去的关心某个放面转向对学校事务的全面管理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校本管理的目标。同时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地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地引进绩效管理以及绩效工资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学校的管理部门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尽量的为学校员工提供人文关怀与方便,将以人为本切实从口号落实到实际中去。

夜上海论坛 (二)继续推动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现代化

夜上海论坛 高校的教育管理也需要现金的管理理念的支持,高校要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教育管理理念的提高。要积极地关注社会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积极地展开相关的研讨以及论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推动学校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来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朝着未来的先进管理模式看齐,着力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打造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充分地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追求教育管理的和谐

夜上海论坛 和谐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人们发展的一种合理模式。高校的教育管理也要追求管理的和谐。和谐的教育管理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校园内部的和谐,校园内部管理可以通过完善校园的规划建设,增加校园的人文气息,改善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来完成。二是校园的外部和谐。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地提升学校自身的素质建设,积极地同外部单位搞好关系,树立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同时要积极地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多参加一些相关的社会团体活动或者自己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相关单位或者兄弟院校合办一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外部形象与知名度。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与校园文化层次。学术水平及校园文化层次的提高都会为高校带来较好的外部和谐因素。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合作,共同实现校园教育管理的和谐局面。

总结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理念多元化、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环境人文化三个方面,高校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育管理手段进行创新,使教育管理更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求,同时促进高校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王红悦,熊建练.略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第10篇

一、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特点

夜上海论坛 (一)小结内容要指向明确

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应体现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必然要指向教学目标才更能实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二)小结方式要动态灵活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因此,我们在做教学准备时要充分预设。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有效生成。有效的课堂小结从纵向来看,应该也是富于变化的。

(三)小结目标应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效的课堂小结,无关教师讲的精彩度,设计的巧妙度,而在于学生的收获和变化度。教师在设计小结时,要考虑学生从中可能得到的收获,自己的设计要怎样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立足点的不同,往往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四)小结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课堂小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参与和投入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的有效学习才得以实现。

夜上海论坛 二、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小结实施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丰富课堂小结方式

数学课堂小结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各章各节的数学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小结形式。当然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性格以及自身爱好的差别,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课堂小结方法。同时这与高中生的基础和课堂表现以及智力水平也是密不可分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依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己又觉得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课堂小结方法。所以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勤于研究小结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总结、归纳,有效提高学生的每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准备课堂小结内容

新课需要教师备课,课堂小结也是一样,课堂小结效果的成功与否与高中数学教师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至少要考虑好几个问题:(1)本节课的小结是以教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2)本节课的小结需要板书吗?(3)小结的内容具体有哪些?(4)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小结,跟前面几节课一样吗?至于更详细的内容就需要数学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而定,另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灵活处理。

夜上海论坛 (三)预设课堂小结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预设过程,以便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预设虽至关重要,但关键在于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动态生成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预设的缜密程度。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表现也能估计差不多,尽量预设到课堂的每个问题情况,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效果更完善。

夜上海论坛 (四)反思课堂小结效果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职学生训练手段职业技能

夜上海论坛 随着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职业劳动正向着复杂化、节奏快、强度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要求更高。虽然普通的体育教育也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但它不适合职业教育“抑其过而补其缺”的特点。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部位、运动轨迹多是局部的、重复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必然会影响其劳动技能的提高。进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八九岁的青年,身体发育的可塑性很大,如果能在体育教育中有目的地开展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锻炼,则会有效地增强学生职业体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使职业技术的学习提高大走捷径。因为体育运动中许多运动素质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如运动中的快速反应、耐久力、动作协调配合、注意力和观察视野等,正是许多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

夜上海论坛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1、紧扣职业活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夜上海论坛 职业体能素质是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体能素质。是今后从事职业劳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在进行“双向选择”时,职业体能素质成为职业选人和人选职业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种类繁多,各专业特点迥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分析不同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身体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要研究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什么不同的促进作用,结合生产劳动实践进行实用性身体训练,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有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育教育知识;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在此基础上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

夜上海论坛 2、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人教学内容

树立了终生体育的思想,才能自觉自愿地进行锻炼。作为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师,一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项目,并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方法;三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科学知识,如运动创伤的预防、锻炼效果的评价、运动中的自我监督等。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夜上海论坛 3、实用身体训练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的体现。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人的机体有着良好的影响,系统从事身体锻炼的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格,对生产活动的适应能力也要比一般人强,能够态度明确,意志坚定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研究发现,一般身体训练水平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直线相关关系。实用身体训练的含义就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它通过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和军事活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体的要求,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参加生产活动时,能够迅速地了解工具,掌握工艺,适应生产条件。这一切只有在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训练水平,具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能够灵活节省地完成必须的动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应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协调一致,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和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夜上海论坛 二、对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提出建议

1、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用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心理素质的陪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为身心俱健的高素质劳动者。

2、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材,突出教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要考虑高职设立专业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结合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社会风俗、高职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最大限度地使人体适应职业劳动所必需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需要,并使之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要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实用身体训练的内容。体育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制定必要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职业实用身体锻炼的习惯。

夜上海论坛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所学专业不断变化。因此,体育教师不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是不行的。首先,体育教师要和专业教师互相沟通,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劳动特点,抓住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相关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课程配置形式、考核方式要抛开以往强调系统性、统一性、竞技性、规范性、纪律性的陈旧模式;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征求专业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见,以使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对特殊专业的课程,可自编教材,以求更好地搞好教学。

5、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数据形势思政教育

1大数据的含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夫托夫勒最先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并认为:大数据形势可以算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佳佐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不断地加强对大数据的探索与研究。近年来,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覆盖。其中,美国最初关于大数据方面的研究为相关专家、学者对现代大数据进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当前国际上对大数据的定义依然存在分歧。我国很多学者都认为,现代的大数据是一种超过了传统分析数据软件的单位;大数据技术的容量非常强大,可以在信息交换过程中产生很多新的价值,推动了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综合学术领域的相关理论,可将大数据当作传统的IT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中感知、获取数据信息的集合。总之,大数据时代下呈现以下优势,即信息海量化、传播快速化、知识的获取多样化。

夜上海论坛 2高职院校在大数据形势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体现

2.1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数据化

大数据背景下,一些数据信息仅需通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分析,就能够将数据载入到思政教育的数据库里,因此,将大数据结合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创新教材内容,实现内容的数据化。数据化是指学校的教育工作人员对教育客体展开信息的采集,并量化地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数据。另外,教育者能够利用一些文字信息、关键词等,可以判断客体的思想在发展、变化中的实际效用,以便把握好客体的思维流向。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教育客体在微信、微博、搜索软件等其他现代信息载体上的使用情况,数据化地分析出教育客体的情感变化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得到更加精准化的发展方向。

2.2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丰富化

夜上海论坛 大数据形势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能够有更为宽广的信息获取途径。思政教育渠道中的信息包括了图片、文档等传统化结构的信息数据,还有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半结构的信息。教育人员可以将客体的详细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家庭成员等完备地储存于教育系统,以便获取客体关注的阅读、购物、搜索引擎的资料,以及客体已经上传至网站的各种资料数据等。这种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多元化信息获取方式,有利于学校的教育人员更好地掌握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

夜上海论坛 3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部分困难

夜上海论坛 3.1教育人员的地位

夜上海论坛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重要输出者。同时,师生之间建立的是单向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正因如此,开展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太好。而大数据的发展形势中,思政教育的这个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变。大数据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优势特点,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衍生物,学生们在教育中没有了拘束限制,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现代大数据形势的发展中,新媒体的衍生使得学生们的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而高职学生们涉世不深,极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使得教育人员的主导身份受到极大的冲击。在学生们受到错误社会思想的误导时,教师不能及时地进行归正干预,使得虚假不良的信息不断地影响和侵蚀学生们的思想,让高职院校在大数据形势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面临着困境。

3.2教育技术上的困境

夜上海论坛 大数据形势中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不断地依赖于大数据的技术模式。虽然现代的电子平台、信息网络中心、社交网站均可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然而,为了让海量信息有效地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数据的储存、筛选和分类等工作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重点难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具有真实性、密度大、分布广等特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技术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另外,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85%的教师都不能有效地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真实精确的筛选,使得高职院校在大数据形势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另一种困境。

4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夜上海论坛 4.1改进教育方式,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大数据时代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创新性的特征,同时,也让教育工作面临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有效地管理好海量的数据信息,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有精准的发展目标,创新教育工作的实行模式,高效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以下两点开展工作。第一,发挥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明确大数据时代的双面性,并积极地做好预测。重点注意科学化分析信息数据的工作,预测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的思维想法,在其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预先设计好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以防学生受到虚假、不良信息的影响迷惑。第二,教师在工作中创新话语方式。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在社交网络语言的学习和认识,提高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虚假的信息远离学生。

4.2科学化组建教育团队,促进大数据的融合

夜上海论坛 大数据形势中,保证大数据的技术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创新性的融合,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因此,采用更科学化的方式打造教育团队,提升教育工作者掌握技术、综合性分析能力非常重要。组建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不断地开展针对学校教育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此提高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数据的运用意识与敏感度。遇到实际的教育问题时,应该运用信息分析的筛选功能,来预测思政教育的工作,实现学校创新性优化教育模式的目的。第二,选择一些网络技术能力强、分析数据能力强,且具有先进政治思想的综合性人才,充实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团队,促进教育团队提高综合性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4.3树立现代大数据的理念,保证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

夜上海论坛 在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树立起大数据技术的信息理念是运用教育技术的有力保障。在大数据发展中,数据的运用价值不断地彰显在实际发展中,信息数据的运用中,让个人的信息也失去了安全上的保障,人们的网上聊天数据记录和的信息都可以轻易地被他人获取。因此,完善地保管好个人的信息数据,树立起现代大数据技术的理念,明确现代个人信息的共享性和隐私性,是我国高职院校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数据信息意识。另外,教育者还要不断地强化对数据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在搜索学生信息时,及时地发现信息数据里存在的部分问题,运用信息数据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推理,有效地树立其大数据的技术观念,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大数据形势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精准度。

第13篇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 kind of non-intelligent facter effecting student learning behavior and effect,fully 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imul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关键词: 学习动机;特点;激发

夜上海论坛 Key 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 characteristics;stimulat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79-02

0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维持学习活动,并将其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或意向,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

夜上海论坛 学习动机由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等构想组成。学习动机通过学习愿望、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意志以及注意与思维等心理现象表现出来。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一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就会表现出对该门课程迫切的学习愿望,积极的学习态度,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准备等,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表现,则可以认为其尚无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不强。

夜上海论坛 1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动机由于受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多元化、波动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等特点。

夜上海论坛 1.1 多元化的特点表现为学习的多目的性,如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为了赢得个人的荣誉,谋求好的工作岗位,满足求知欲,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国争光等等。

1.2 波动性特点表现为学习动机强弱起伏不稳定的现象。这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尤为明显。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与高中比迥然不同,这一变数使他们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表现出多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会发奋图强,但面临困难又会消沉泄气,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出起伏不定的波动变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个性的成熟,对学习动机的波动性会逐步减弱,稳定性会逐步增强。

夜上海论坛 1.3 间接性的特点表现为学习主要不是由个人的好恶或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所引起,而是由创造、成就、贡献等与社会意义相关联的间接因素所主导。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间接性学习动机越来越占优势地位。

夜上海论坛 1.4 社会性特点表现为随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也会越来越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

夜上海论坛 1.5 职业化特点表现为大学生的学习围绕专业来进行,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极为关心,在学习中能自觉排除对专业学习的干扰。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激发学习动机,一方面要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

夜上海论坛 2.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角度看,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在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上,少年时代比较单纯的好奇心已经失去了支配地位,代之以信念和理想的支配作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使学生产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其学习朝着预定目标奋进。而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使学生在踏入校门后,就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鲜明的社会特点。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支配下,站在民族、社会、时代的高度,来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自己学习的意义,为其学习活动找到新的强有力的动力源。

2.2 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这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又一个重要方法。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获得某种事物并伴有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它对个体的活动,尤其是认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往往发展为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持续作用。并且,当个体的某种求知需要得到满足后,学习兴趣不仅不会减弱,而且会更加丰富和深化,产生更高的认识活动水平以及相应的新兴趣。对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组织的,因此,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而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学生缺乏真正的专业兴趣。他们入学时所选的专业,许多是出于升学的考虑或者对专业不太了解造成了误选。因此,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兴趣的培养应让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接触专业实际,从中了解专业工作的性质和社会意义,引入兴趣。通过兴趣的作用,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需要。

夜上海论坛 2.3 创设问题情境,使之产生求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

夜上海论坛 一个人的行动是由其动机驱使的,而动机产生的直接内因则是个体的需要,需要时个体对自身和社会生活要求的反映,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在状态或体验。当个体在生活中产生某种需要时,就会推动个体去从事满足需求的活动,从而成为从事活动的动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采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富有探究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值得探索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引起探究的心理,增强学习的动力。

夜上海论坛 2.4 促进动机迁移迁移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现象,指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对获得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其实,迁移不仅表现在知识和技能原理学习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学习的态度、学习动机的形成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原有的某一方面强烈的动机,把它与当前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当前的学习活动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为当前的学习活动增加实际的动力。

2.5 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艺术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下,学生追求真才实学的学习动机极为普遍,内在动机以不同的强度存在于大多数学生之中。“好的课程”“好的教材”“好的教师”作为诱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十分突出的促进作用。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刺激物。需要时动机产生的基础,但由个体的需要产生相应的动机并导致相应的行为,只是使个体处于易反映的状态,而诱因才能使个体真正产生动机,导致行为。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即使求知欲较强的学生也难以激起听课的动机,而精彩的教学内容却可以使求知需要较弱的学生也产生较强的听课动机。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对刺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效果。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技巧,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夜上海论坛 2.6 训练学生正确的归因倾向归因就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的认识和推测。多数学生将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因素: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内归因)、学习的难度水平和运气(外归因)。低成就动机的学生把成功归为好运气,失败归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差;而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常常将成功归为个人的能力与努力程度,将失败归为个人功夫不够。将学业失败归咎于努力不足这种主观因素时会导致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将学业失败归咎于不够聪明或题目太难等客观因素时,就将无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水平;将学业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则不利于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努力行为。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该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该受到更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该受到最低评价。可见,训练学生正确的归因倾向,对于其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多做内部的、暂时的、个人可控因素的归因,以发挥归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

3结语

夜上海论坛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和完善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参与操作的过程,也是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个性特征等)产生影响的过程。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和其他非智力因素都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及其效果。因此,分析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作用,对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弈乾.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2]卢家楣.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其对策的研究调查[J].教育与管理,1988,(2).

[3]张德秀.教育心理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第14篇

夜上海论坛 [论文关键词]理论教育  科学研究  特点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校理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在高校开展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增强理论教育工作技能,推动高校理论教育的改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以期给从事高校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理论)、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育的主体(高校理论教师)、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从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将理论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掘的基本原理,研究理论的发展史,结合实际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研究如何丰富和发展。总之.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理论的实质,探索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状况、大学生对于理论及其教育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等。将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高校理论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高校其他教师相比较所享受的基本待遇,考察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从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认知及所持的基本态度,并提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将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情况对我们坚持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实施理论教育提供了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对高校理论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将高校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根据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社会提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高校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夜上海论坛 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研究;二是教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上,前者以理论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本身.后者以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的教育;在研究任务上,前者以揭示理论的实质、探讨理论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者则以探讨理论教育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在学科属性上,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则兼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性质,其中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加突出。因为理论教育的研究虽然也要重视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没有理论,就无所谓理论教育,但它更主要的是研究理论教育的规律.即研究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念。对于高校理论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理论,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才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同时,理论教育搞好了,又能增强人们的信念,进一步树立对待的正确态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繁荣。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实践中要平均用力,而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者,即应更倾向于教育的研究。这是由高校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理论教育,既具有一般意义的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的一般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也反映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高校理论教育是以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作为施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既要研究理论体系本身,更要研究高校理论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研究如何使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以提高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主体的特定性

夜上海论坛 高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如前所述,理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对本身的研究之外,更要研究理论的教育。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研究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问题。对此,高校课理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夜上海论坛 第一,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教师最有发言权。高校理论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就是理论体系,包活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理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反映理论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还必须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承认.教材内容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专家学者、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通力协作。需要学术界立足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深人探索,产生出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成果,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言片语的评说。还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组织编写。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都离不开高校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研究。高校理论课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学生,他们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最为熟悉,也有最深刻的体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必须以广大教师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吸收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其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获得的科研成果,也是重要基础。

第15篇

一、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特点与价值

1.特点。隐性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被列入课程方案,同时学校也未对其进行明确的规定,它仅以隐含、非计划、不明确或未被认识的课程形式存在。隐性教育资源主要有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与人际情境等,根据其内容可知,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具有广泛性、全面性、丰富性、多样性与隐秘性等特点。隐性教育开展的过程具有内隐性,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的三观、言行举止、道德素质等,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隐性教育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校园环境、教师举止、课堂氛围等均对学生有引导作用,但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各异,因此,学生经思考而获得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夜上海论坛 2.价值。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促进学生主动接受。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难以有效实现,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大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未能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其认识较为片面。如果大学生通过主动接受,将政治理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转变为其自身道德品质外化的行为,此时的思政教育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随之其将主动接受相应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既为教育主体,又为教育客体,如果实施强制性教育,则可能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通过隐性教育,将教育信息渗透到各个方面,如:物质、制度与精神等,从多角度、多渠道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政发展,此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自发的,同时对教育内容的分析、理解、选择、吸收与改进,从而促进了自我提升。其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便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隐性教育开展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在独立、自由与平等的环境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策略

1.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个关键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唯有二者有效的融合,才能够保证高校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经调查可知,思政教育的目的性越明显,学生对其抵触情绪越严重,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将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保证思政教育的成效,同时,在构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体系时,应以思政显性教育为价值导向,并且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融合。一方面,注重思政教育的本质,明确内容的重要部分与非重要部分,借助隐性教育,让学生自主感受与学习,同时结合教育重点与难点,采用隐性教育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分析隐性教育资源,为了保证思政教育资源体系的有效构建,要尽量消除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不合理性,教学实践中,传播正面、积极的思想,抵制负面、消极的思想,通常情况下,隐性教育实现需要特定的时间与环境,如果其影响力十分突出,难以控制,则应由隐性层面转变到显性层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将隐性教育的内涵、精华等逐渐渗透与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此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

2.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隐性教育资源有着不同的形态,如:物质、精神等形态,其不具备独立性,各资源间相互影响,逐渐构成了统一的体系。在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并对其展开积极了探索与挖掘。在学校领导方面,应明确隐性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与发展规划,通过校园物质与精神环境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在学生方面,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设计,大学生应关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如:教师举止、校园布置、人际关系等,借助隐性教育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内涵与气质。综上所述,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十分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扩展其功效,文本分析了思政隐性教育的特点与价值,并阐述了几点利用隐性教育资源的策略,相信,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将更加显著,同时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世合.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扩展与开发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56-257.

[2]张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功能的扩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