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前教育的实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1篇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夜上海论坛学博士,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培训与咨询工作。

“我们需要实践技能强的学生,幼儿园教师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培养方案里的理论课太多了,应该砍掉一些,要多增加一些技能课程。”“我觉得我们学的理论课没有用,技能课更实用。”“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来看,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这是学前教育领域经常会听到的来自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和在读学生的意见与呼声。它强烈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这些纷争如果得到不到及时澄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必将有损无益。

理论与实践之争,从浅显的理解上来讲,它是一个操作问题;从深层的学理上来讲,它是一个哲学命题。纵观上述意见和呼声,学前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之争,应该还未上升到一个哲学命题的辨析高度,依然是一个浅层的操作问题,因为这些论争绝大多数也都是限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价问题。按理说,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任何一个稍微具备一些普通哲学和逻辑思维的人来讲,它都不应该是一个为之争吵得面红耳赤的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高伟,2005)。但是,学前教育领域对于该问题的争论似乎一直都很强烈,貌似从未停歇过。难道我们都没有学过辩证哲学吗?显然不是。难道我们也都不具备逻辑推导能力D-S?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但,这又恰恰是一个难成共识的问题。带着这一困惑,笔者尝试去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但限于学识浅薄,未敢从哲学思辨上去探析,仅结合前述争论焦点,把这些现实的原因进行了归结整理,并分三方面呈现,以供读者争鸣。

夜上海论坛 第一,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源于概念混淆的误论。在这些关于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的争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技能”。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在参与纷争的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学前教育领域的“技能”往往是一个狭义化了的概念,即特指涉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的“唱”“弹”“跳”“画”“演”“说”等这些方面的学习。毋庸置疑,这些“技能”的掌握,的确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完成。据此,实践就被部分老师和同学片面地作为这些狭义的“技能”的代名词了;进而,误认为重视实践,就是要偏重这些“技能”的学习。事实上,技能是一个独立概念,既具有实践层面(强调其操作应用),也具有理论层面(强调其分析思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技能,既要重视实践操作也要重视理论学习。它不应该成为理论与实践之争的藉由。

第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源于学以致用的分歧。学以致用,这是每位学习者和教育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成效。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用”的理解存在不同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落点,也导致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对于那些秉持“实用”观念的人来讲,最值得学和教的东西是那些看得见的、来得快的、出得彩的、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恰好,具备这些功用化特征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更能在实践操作中去彰显,却难以在理论学习中去实现。于是乎,那些被视为无用或无聊的理论往往被弱化甚至抛弃,而实用且有特色的“实践”则被强化。理论真的没有用吗?其用处又何在?“我特别重视学前专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就是为了普及科学精神,提高理性能力和批判精神。”(王振宇,2016)我想,这也是一种学以致用,甚至是更深远性的。

第2篇

一、钢琴弹奏技巧的提高

要想在短暂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就是要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安排钢琴进度、训练课题为此,笔者专门根据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制、生源、课程设置、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多种因素设计了一套钢琴训练教程。教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遵循钢琴教学的一般规律,内容全面丰富体现专业特色。制定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丰富。考虑技术性、针对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等因素,注意技术的搭配、难度的搭配、类型的搭配、风格的搭配、体裁的搭配。科学地对经典的传统教材如车尔尼系列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钢琴基础教程等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科学的整合。此教程具备几个特点:第一,进度合理,循序渐进。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进度从学生认识基本音符开始,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按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顺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第二,内容广,技术全面。在选材方面注意内容覆盖全面,从技术类型、流派、朝代、作曲家、风格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从中以俯瞰的角度对钢琴这个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有效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第三,凸显专业特色。教程紧紧围绕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性质主线,在选取练习作品时大量地起用一批幼儿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及一批儿童题材的原创钢琴作品。如《小星星》《乒乓变奏曲》等使钢琴教程儿童化,同时,又选取大量的幼儿钢琴供学生编配伴奏,使儿歌钢琴化。学生通过一轮的学习,从中接触了大量的幼儿歌曲,自然地在学习与实践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实用性强。基于第三点的因素,再加上选材时选取了许多典型实用的伴奏音型,许多幼儿园教材的儿歌都被编进教程经过练习,等于提前备课,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了适用的教程、再加上合理的运用并加以有效地实践,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夜上海论坛 二、钢琴即兴伴奏方法的学习

在这一方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提前介入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因为即兴伴奏是一个重于实践的课程,短时段讲座式的教学都无济于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要反反复复才能得到解决。二是采用公式化的伴奏手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存在前面提到的理论不足、技能有限等原因,采用典型的、常用的、简易的、公式化的伴奏手法是叫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以后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幼儿歌曲伴奏,而幼儿歌曲大部分结构单一、篇幅短小、音乐形象清晰,用典型的伴奏音型足以表现歌曲内涵。三是常态化地分析现成的幼儿歌曲伴奏谱。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成伴奏谱的和声、伴奏音型、补充方法等,让他们从中吸收间接经验进而指导自身的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实践

1. 前言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每年我国都有上万名儿童死于各种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应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孩子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为社会安全教育问题做一份贡献。

夜上海论坛 2. 学前安全教育的培养内容

2.1生命安全意识。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幼儿纯真无邪,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意识,要珍惜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初步教会儿童们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人身伤害,特别要加强女幼儿免受性骚扰或害的自我保护意识,给予他们一个阳光的学前学习生活。

2.2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多半是因为肇事者或受害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儿童的安全意识就要培养他们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让识记各种交通标志、信号,普及交通安全常识[1]。此外,要对儿童们进行乘车安全教育:乘公交车时莫要盲目拥挤;出门旅行要乘坐正规巴士,不超速、不超载;父母开自驾车的要监督他们遵守行车安全规则,系好安全带等。

夜上海论坛 2.3消防安全意识。火灾也是高发事故之一,学前应该对孩子们普及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火灾的危害进行讲解,培养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逃生自救能力和防范能力。由于儿童天性好奇心强,喜欢触碰把玩各种东西,所以不要随意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要警示他们远离危险品。

2.4生活安全问题。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问题;第二,用电安全问题;第三,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第四,防范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第五,预防流行性疾病;第六,防拐卖偷窃等等。各种安全隐患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做好防护工作,形成安全意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5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在普及自然灾害防护知识时,可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特点,加强训练自然灾害逃生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保持冷静的能力,练就他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逃生、互救及求救技能。我们不能实现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

2.6防范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近年来增加的有关踩踏事故报道着实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要使孩子们认识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的重要性[2]。小孩子多半喜爱热闹,要注意教育他们不要进入人员已经相当密集的场所,因为在拥挤的人群里一旦发生踩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小孩童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3. 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实践

3.1注重将安全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普及的安全知识还远远不够,应当重视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幼儿教师多数会选择在教室内进行模拟课外拓展实践活动来代替现实场景,为的是避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给自己招来与儿童家长的纠纷。诚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味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孩子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实践中去,亲近自然,贴近生活,难免会让他们觉得社会是安全的,不利于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毕竟现实生活并不是课堂力进行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让孩子们体验“身临其境”,才会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真切体会,才会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作出恰当反应,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2增加贴近生活体验。进行课外活动是幼儿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于自我保护教育教程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拥抱大自然。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会设置好的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让他们进行讨论后派代表作答。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进了现实生活体验,也培养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使幼儿的学前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3.3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鉴于每个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状况、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安全教育时,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学有所得[3]。具体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实际需要和实践活动场所,制作针对性、多类型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授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概念时,教师可争取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艺术字、动画等演示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应变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对幼儿做引导,鼓励他们在家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逐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家偕同父母洗菜擦桌子、叠自己的小衣物、自己叠被子、整理书桌等。

3.4用游戏带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玩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意义上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得到更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设定好的游戏规则里,为了使愉快的游戏进行下去,各位组成员小朋友需要协调合作,共同进退,从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和睦共处,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即交际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孩子们还能通过游戏找到趣味相投的伙伴,建立起儿童时期纯真的友谊,在有同龄人的陪伴中快乐成长。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应该成称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国家除了加强对社会安全问题的宏观监控,应当鼓励从娃娃起加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保护能力,保障祖国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康梓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