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古诗教学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古诗教学思考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夜上海论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夜上海论坛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夜上海论坛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夜上海论坛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夜上海论坛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夜上海论坛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夜上海论坛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夜上海论坛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夜上海论坛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夜上海论坛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夜上海论坛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夜上海论坛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夜上海论坛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第2篇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课堂上思想交流的参与离不开小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小学语文古诗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诗词教学方式,同时,这也是小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小学生语文古诗的理解与阅读能力,首先要进行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完善,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 小学语文古诗 互动交流 主动性激发 策略探析

在小W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夜上海论坛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夜上海论坛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一首诗词的理解应该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诗中关键词的作用。

二、创新性培养方法,规范思维互动方式

语文古诗课程学习的标准就是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的阅读古诗并思考和理解古诗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内心的交流与互动可以通过外在的互动交流形式得到提升,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完成语言的基础学习只是一部分,授课教师的安排进程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整体和系统性学习模式开展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就能完成这些教学与教育目标。首先的目标是培养参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要开放,不能局限于一学科的教学过程,而是整个思维的交流和提升。第二是提供思维互动的平台,进行批评与反批评。授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读写与思考的方式,是一种引导,一种合理性的配合。

提升语文古诗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方法指导,另外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的互动交流和引导是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例如,在讲授《泊船瓜洲》和《商山早行》两首古诗时,不能让学生只是停留在背诵,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欠缺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作者的归心似箭和旅途的失意之情虽然自己理解不了,但是通过这种交流能够达到掌握并延伸,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能够提出一些关键词等,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创新升华课堂互动模式

夜上海论坛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认字辩词能力的提升,但是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实施开拓性的开放性古诗教学活动或者是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主题式多元化古诗学习、主题回顾性古诗学习、古诗情景交流与分享、实践拓展古诗阅读分享等方式。小学生对语文古诗的学习特别喜欢问,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分享古诗学习心得,提高个体理解能力的同时,感化并传播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李白古诗交流会,像《静夜思》《赠汪伦》等课程学习交流会,授课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古诗阅读学习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对课外古诗阅读的兴趣,通过这样不断地进行课堂内外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激情。

通过开展不同作者的古诗学习活动,如孟浩然、杜甫等,或者是按思乡、怀才不遇等题材开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对语文古诗课程教学的形式改善,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能够突出自主学习模式开展的主题。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咏柳》一课时,通过选择性的适应课外古诗学习情景,如授课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式交流与学习讨论课外读到的古诗,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不断深入的探究与品析,总结古诗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结 语】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性一定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的转变教学理想与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小学语文古诗学习的独特性,语文古诗课程中的创新性教学方式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的结合学生的兴趣,逐步的做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的古诗学习与理解性的互动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通过比较辨析,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是较为精练的,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强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古诗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词。最后才确定用“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比较辨析后,学生便能感受到古诗用词的准确性。又如《鹿柴》中的诗句“返景入深林”,“入”字用得较为恰当,形象地写出了西下的阳光复照着茂密的森林,透过密林又照射到深秋的青苔上面的情景。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入”字换成“射”“照”等含义相近的词,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入”字的意思,一步理解诗句意思。比较辨要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动用语言应仔细推敲,锤炼了学生准确的用词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二、通过品味推敲,理解语言的精炼性

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紧扣句中的字词、引导学生品味体会,感受语言的精炼性。如《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诗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和“万”两个字就写出了花开得非常多,“低”字写出了花开得很旺盛,一句诗七个字就把花开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朗读品读;感受诗人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三、引入情境,激发学生语言的想象性

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引入古诗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中,要激发学生语言的想象力,可以达到如见其物,身临其境的要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采用音乐、画面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挖掘古诗的意境。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知兄弟登高处”中“兄弟”指的是谁的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少一个?这样一步步激发学生,引导学和想象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的情景,体会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扩补描述,训练语言的丰富性

夜上海论坛 诗句中经常动用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用现代的语言扩充描述,以此来训练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如《赠汪伦》一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汪伦的感受怎样?汪伦带着乡亲踏歌为李白送行时,李白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他会怎么想?通过让学生用现供的语言,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诗意。又如《锄禾》一诗用20个字。诗句精炼。教学时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日当午”是什么意思?“汗滴禾下土”说明了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农民的辛苦,既受到教育,又在扩补描述中训练语言的丰富性。

五、通过朗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音韵美感

古诗有独特的音韵美,以它的音韵美著称,最适宜朗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诗意,领悟古诗意境和体会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自然地朗读,读出诗的意境和诗的感情,体会诗句的音韵美感,如《宿建德江》诗中,“移舟泊苦”。“日暮”“愁新”可看出正值黄昏时候。作用者有说不尽的愁思。而面对此情此景,旧愁未解,又添新愁。诗的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绘出是野旷和江上的优美景色,写景写得很美,其实地烘托抒发诗人的孤寂情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握此诗较为深沉的基词,让学生在多读、读准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愁闷的心情。

夜上海论坛 六、扩展想象,体验语言的情感性

古诗无论叙事、抒情、咏物或写景,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从诗中的词句入手,扩展现象,想象诗句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如: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扩展思维想象,诗人在黄鹤楼送友人孟浩然时说了些什么话,孟浩然又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表演,体会当时两人的感情。并启发学生产想象、孟浩然去到扬州后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想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语言的情感性。

七、抓住诗中的数字,体会语言文字的贴切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几十首古诗中,近半数以上用到了数字,使得古诗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如:《夜宿山寺》中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人云际的景象,这样数量上的夸张,能突出景物的特色,使情境添增。又如:《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虚指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较短,两者形成悬殊的对比,既写出了舟行速度之行,又反映了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喜悦兴奋之情。

八、利用多媒体,感受语言的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