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古诗文教学论文范文

古诗文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古诗文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1.故事选取原则首先要有真实性。一旦讲述的故事与史料记载相违背,之后让学生了解到了就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故事的真实性,在故事的选择上要符合史实,不能随意虚构,可以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性的推测,合理的想象。其次就是趣味性。故事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故事本身就必须足够有趣,情节上要生动,内容要有新鲜感。再次就是可以结合现实,在历史教学中不一定就是用历史故事来谈论历史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来指导现实生活,在故事选择上尽量和现实有所衔接。最后就是具有针对性。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故事的选择上要和课程内容有很大关联,故事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义和思维能力。

夜上海论坛 2.融入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在讲解新课之前不要直接进入主题,首先可以运用关于本节课程内容的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历史教学中如果导入环节非常的出彩,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说是整堂历史课程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新课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为教学内容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使之能够沿着故事的脉络对有关的史实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在接受老师讲的史实时也能够集中精神,将导学故事和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唐朝安史之乱这一课程时,由于安史之乱原因有很多种,可以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来加强学生的印象。其中一点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沉迷酒色,统治腐败,里面有一重要人物就是杨贵妃,教师可以利用杨贵妃的故事来导入安史之乱的教学。“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写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千里迢迢把荔枝送到宫中。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入课堂主要内容,学生在故事中进入到教学主体,让学生容易理解。

夜上海论坛 3.在课程中合理地插入有趣的故事为保障学生的听课状态一直保持兴奋和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开展,老师在教学中间要适当地插入和内容相关并且富含趣味的故事。比如在讲述东汉历史时可以讲述华佗的事迹。在学习楚汉之争时可以穿插鸿门宴的故事,在讲解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时可以给学生讲司马迁在忍受宫刑之后还能创作出《史记》的伟大精神。在课堂中插入历史故事,不仅能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实现教学的目的。

4.在课末插入历史故事,提升教学效果在一节课要结束的时候讲一个故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知识有自己的看法和没有理解的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虽然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最后商鞅还是遭受车裂之刑。很多学生不免感到十分惋惜,为了让学生对商鞅变法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老师在课末给学生讲述商鞅被秦王追杀的故事:商鞅在逃跑的时候要入住客栈时,客栈老板用商鞅制定法令拒绝了它的要求。让学生理解商鞅就算被杀害了,但是变法没有停止,已经在发挥它的作用了。

二、结束语

第2篇

(一)善于备课

夜上海论坛 发掘美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由“知学”进入“乐学”,教师的备课过程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根据诗意,读诗作画,化静为动,再现诗的画面,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将古诗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观感受,深入体会。其次,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举一反三。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反复推敲,细心挖掘,努力实践,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站在不同角度观察,领悟内涵,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去分享这种美,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热切憧憬和审美情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再欣赏、再观察,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等都作为学习的资源,从而更深入地领悟古诗的艺术真谛。

(二)披文入情

夜上海论坛 动之以情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学习古诗少不了一个“情”字。在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去感受其美,享受其美,汲取其营养,领悟其真谛。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古诗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以读为本,体会诗情,体会诗境,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启发想象

切身领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应重视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过程。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独具匠心,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切身领悟,感受到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在头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循循善诱

夜上海论坛 师生共鸣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进而增强美感效应,达到作者、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共鸣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古诗的深处。其次,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设境传情,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再次,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要富于感情,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诗中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体会到诗人写诗时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整体感知诗意,从而把古诗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夜上海论坛 二、总结

第3篇

一、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刍议

夜上海论坛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其一,学时设置上,实践学时和讲授学时要进行有机整合,既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也要强调二者的可溶性。就前者而言,实践教学与课堂上的讲授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涉及到众多的作家、作品,其没有讲授学时是不可能的。实践学时只能是讲授学时的有益而必要的补充。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实践教学与讲授教学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实践的过程也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讲授的过程,也是实践的另一种模式。二者的融合,能够加强彼此所强化的领域,对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二,要探索有意义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目前,工作在第一线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有了较成熟的案例,诸如古体诗词的写作、古籍文献的整理、经典叙事文学的排演、古诗文的诵读与传唱等。任何成熟的教学模式,都需要有相应可行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方法是统摄整个教学改革的灵魂。从教学实践中得来,应用到实践教学终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方法得以成熟的唯一选择。其三,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关系的协调。理论上的宏观建构,或许不能保证微观与宏观的完全一致性。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如果微观教学现实与建立的宏观模块不能完全一致的话,会导致一系列因素的随之变化。没有基本固化因素的存在,教学模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协调教学过程中宏观与微观的诸多因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个性化考查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课堂上的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查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课程考查的改革,理应得到一定的重视。所谓的个性化考查,指在课堂的常规教学和实践之后,根据具体作家、作品或文学史现象,创造性地针对某一可操作性题目,进行考查问题的建构,问题要具有新鲜性和趣味性,其答案一定是开放性的,从学生的作答中,可以看出,其对专业的理解,以及对专业延伸部分的操作能力。中国古代文学的个性化考查的模式建构必须遵从以下原则。首先,无论是多么开放性或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必须以文学原典或文学史基本史实为依据。其次,个性化考查的题目设置要合理,以便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大的思考空间,并且这种思考尽量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最后,个性化考查切忌随意性。教师要认真思考,要像备课一样准备考查内容。个性化考查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的思考维度要跳出文学史固有的局限,要尝试以当下的眼光,以大文学视角,重新审视并梳理原本的文学史基本事实,要让作家作品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流淌在文学历史中的血脉。只有教师具备了多维思考的能力,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当然,无论我们如何强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性,考查的独特性,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对文学原典的通读和背诵,是我们进行个性化考查的前提。“通读、背诵重要的古籍和诗文名篇,似乎很笨,其实最巧。巧就巧在用力较省而收效较大:既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扎扎实实地扩大了知识领域,而写作能力、记忆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真是一举数得!”个性化考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找寻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并不枯燥,且趣味横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考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而且能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与学科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相溶和转化。

夜上海论坛 作者:高政锐邓福舜赵丽单位: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