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1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之处

夜上海论坛 1.1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农户在栽培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专业素质比较差,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另外,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态,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严重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只有当问题出现以后,才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的治理手段。

夜上海论坛 1.2不合理的使用农药

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因此也很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治手段,通常情况下是根据长期的种植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农药的使用也较为随意。农户认为农作物只要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就是由病虫害导致的,所以进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药施放,不但不能对症下药,还会对农作物本身带来严重的伤害。

2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的素质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首先需要从种植人员入手,加强对种植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将部分种植人员分配在一个团队当中,使他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交流和研究,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省培训资源。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的种植专家,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为农作物增产做出贡献。

2.2加强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

夜上海论坛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能采用的防治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一个防治方式。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天敌昆虫的保护作用,二是施放生物农药,三是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病虫害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晚,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但其所能发挥的效果比较好,时间比较长,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不会给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结语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夜上海论坛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

    (1)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如及时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

    (2)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生长;

    (3)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物理方式的防治

夜上海论坛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 植物检疫

夜上海论坛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 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夜上海论坛     6 生物方式的防治

夜上海论坛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

夜上海论坛     (2)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3)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

    (4)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

    (5)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等诱发病虫害感染疾病,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这种生物方式的病虫害防治,对人、畜以及作物都不具有危害性,且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能够起到较为长久的效果,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在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既能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政府要引导各方主体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拓科技创新之路,改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企业多以低价优势作为竞争条件的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先进的研发能力占领全球市场的做法,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2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夜上海论坛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3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4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的环境条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别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具有前期投入较大、变现周期较长、准公共物品属性等典型特征,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把创造良好的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制度环境条件作为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重要条件保障。从发挥政府政策导向的作用出发,把专利资助、补贴、税收、立项、贷款等配套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配套保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政策支撑和激励保障。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