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老人与海鸥教案范文

老人与海鸥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人与海鸥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人与海鸥教案

第1篇

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用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各年级老师认真备课,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出本班学生特点,备出新意。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将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学积累心得与年轻教师共同分享,不断完善备课、上课。为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上课前,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教中有法,手中有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主要环节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法,写好动态分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组内教师能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2、积极参与活动,提升教研组形象。

夜上海论坛 上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研组内,我们积极在组内开课,进行组内学习,由胡静乐、张银雪、潘连飞、丁丽娜、金建星、周雪曼等七位年轻教师上课。在课前他们充分准备,从选课,研究上课内容,到训练学生,他们一丝不苟精心设计。在大家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下,分别呈现了非常优秀有效的七堂课。

夜上海论坛 反思是新时代教师进步的基础。本学期,我们加大了反思力度。老师们除了能真实地记录自己平时教学的随感、随想、随得外,还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学期来,教研组和备课组组织老师们开展了多次次评课反思活动。老师们在反思与研究中得到提高,在反思与研究中得到发展。

二、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成就斐然。

夜上海论坛 年轻教师要成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需要在更高的平台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高段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县“书香伴我行”征文比赛中也获得了二、三等奖,在“童心习作”中获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在县组织的“第七届新华杯征文”比赛中,经过老师们的辛勤指导,也将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举行了二、四年级的写字比赛,为迎接下学期县写字比赛奠定了一定基础。

夜上海论坛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夜上海论坛 1.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下已注入新的生命,课堂上已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课堂上很多现象都是不可预测的,于是,教师们越来越关注生成。怎样让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做得还很不够,这也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也是我们最难把握的问题。我们要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行动研究,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夜上海论坛 2.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养,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学研究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相信我们语文组将再创辉煌。共2页,当前第1页12

附:教研组公开课汇总表

时间

姓名

年级

课题

胡静乐

四年级

夜上海论坛 《呼风唤雨的世纪》

张银雪

四年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潘连飞

四年级

《搭石》

丁丽娜

五年级

《与书中人相遇》

黄晓理

六年级

老人海鸥

金建星

五年级

《开国大典》

周雪曼

六年级

夜上海论坛 《金色的脚印》

第2篇

他们的科研之路是怎样展开的?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怎样获取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夜上海论坛 1999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让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这在古诗文教学刚刚起步、中华经典诵读还未大力开展的中国教育界,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这对刚刚上任一年、正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无从抓起的房玉喜校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他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诗词歌赋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可以说,诗歌早已铭刻在国人的心灵上,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融化在国人的生活中了。为什么不可以用优美的诗歌去美化我们的校园、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未来和诗意的人生呢?想至此,一个词蓦地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诗辅教化。

他认为,诗辅教化是培养国人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它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通过诵读、吟唱、创作,对国民进行理想志向、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教育,使之成为既正直敢为又温柔敦厚的国家公民,使之成为具有建设和谐社会必备的品格素养。诗辅教化能纯洁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道德、培养人的情操、美化人的思想,使人成为“善之善者也”。自此,拥有深厚古诗文功底的房玉喜校长开始了他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

一、满园尽是读诗声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房玉喜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名篇进行精挑细选、仔细分类,然后交给学生。

夜上海论坛 每天清晨,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将诵读的内容抄在“诗词欣赏与积累”专册上,并试着改写成现代文;每天放学,学生都诵读着诗词名句离开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都成为了学生进行短时轮诵展示的舞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诵读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状元赛”。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也使“满园尽是读诗声”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谱得新诗传古韵

夜上海论坛 在全校形成了读诗、吟诗、品诗、赏诗的浓郁氛围后,房玉喜校长又一次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他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让学生读、吟、品、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词的三味、探寻诗词的精华,并将之内化在心灵深处,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上寻源头,在创作中悟真谛。

思路是出来了,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凡事讲究一板一眼的房玉喜校长来了个曲中套曲、环上扣环。

首先,他重新拿起了诗词创作的笔,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不论是工作、生活、读书、旅游,还是外出开会,他都时时揣着小本本、动着“老”脑筋、拿着“烂”笔头、写下一片心。几年下来,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先后结集出版了《卿云集》《凌波集》两部诗词集,并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夜上海论坛 其次,是动员教师搞创作。慢慢地,在校长的感染与鼓励下,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拿起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创作圈子。教师的诗词作品陆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也有结集成书、正式出版的,并有4名教师先后被省、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教师中培养起这种诗词创作的潜力与创作激情后,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始了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大胆尝试。他们先从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始,采取自愿报名和班级选拔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成立了以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兰石”文学社、以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之”文学社和以学写中华楹联为内容的“雏韵”文学社,并遴选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校长房玉喜亲自担当了“兰石”文学社的辅导老师,风雨无阻地指导着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着格律诗词的创作。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诗词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格律诗祠的创作,从确立内容、适用格式、选择韵部、平仄规律、对仗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思考,创作热情被逐渐激发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谯凤雅同学奋笔写下了七绝一首:“地震无情万户坍,同胞蹙陷死生间。一方有难八方助,众志成城度难关。”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济南站时,董盼盼同学创作了《渔家傲•观“祥云”火炬济南站》:“十里长街花烂漫,人河旗河夹海岸。圣火传来争挤看,齐声赞,欢呼声浪冲霄汉。火炬济南开新站,百年梦想今实现。气象宜人云雨散,真如愿,熊熊火焰千年灿。”

诗词文学社的成功创办和良好发展,让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们尝到了甜头。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校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学校自编的《格律诗词创作基本知识》,对全校学生进行诗词基本知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实用性、创新性和语文性相结合,将教学重点立足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上,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整套教材的基本教学模式:“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以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

夜上海论坛 校本教材开发和活动模式的形成,为师生的诗词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不仅文学社的学生会写诗填词,全校学生,不分年级与性别,也都逐步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学会了初步的诗词创作方法,人人读诗祠、个个会创作已在石麟小学形成了风气。师生的诗词作品被引入班级文化、挂上主题长廊、缀在花坛景点、发在《石麟报》上,并有数千作品散见于国内的正式报刊上。

夜上海论坛 三、诗化生本进课堂

夜上海论坛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性善学的角度看,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潜在的诗歌创作能力,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夜上海论坛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语文教学又与诗词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搞好“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诗辅教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思路,定位在“诗化生本”上。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包括思、行、动、说等一切活动。所谓诗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满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活动、诗意的思考、诗意的交流,还要充满诗意的情感、诗意的关怀、诗意的教师、诗意的学生,诗意的一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诗意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并写出诗意的教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诗意的对话,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诗意地生成,激发学生诗意地表达;并逐步达到使教师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诗意地教学,使学生诗意地学习、诗意地写作、诗意地发展。

夜上海论坛 由于有数年“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积累,有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也由于教师和学生都能读诗、写诗,他们的“诗化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不论记述文、说明文、寓言故事、古诗文,还是听说读写,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搞得像清风明月,像小桥流水,像画里乡村,像山野牧笛……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则是读写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要素,但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为,是读、是写,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读写结合。于是,在坚持立足诗意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他们把语文教学与诗词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激趣预习――自主感悟――小组交流――个性展示――精彩点拨――读写拓展”的“自主、对话、拓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诗意地形容为:小溪潺潺载桃花――远山深画一重重――画屏指点先有情――融情化意有新声――拨云见日绘心图――放眼山外诗意浓。

夜上海论坛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预习,就像多条小溪淙淙流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二步,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感悟。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意义的解构,但还会有疑问,还存在朦胧的感觉。第三步,小组交流时,好像面对一幅画屏,你指我点,纷纷发表见解,进一步建立对文本的感情积累。第四步,在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展示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诗的意境的整体感悟。第五步,教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精心点拨,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精彩。第六步,师生共同读写拓展,侧重于学生的诗词创作训练,先读后写、读写同步、先写后读都可以。然后师生共同对他人作品进行认真评改,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超越文本的作品。随着的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学生不但学会了改写记叙文,说明文、古诗、寓言等文体都可以改写了。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第六环节的文本改写,并坚持课课进行。师生共同参与以文改诗、以诗改文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技巧,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席玲玲老师根据课文改写的《忆江南•乡村傍晚》:“傍晚美,檐下娇嫩花。向晚微风伴烟去,归巢鸟儿叫叽喳。天边散红霞。”用词的意境表现了课文的意境美。刘少花老师的《鹧鸪天•田园杂兴》:“石径徐行访落花,旧年青影已抽芽。清风陌上初逢霁,余晖枝头欲变霞。春事到,计桑麻,炊烟起处入犁耙。儿童散学趋篱下,遍数花枝又种瓜。”描绘出农家一派忙碌春事的场景。周慧老师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的《诉衷情•叹悲苦》:“行人披雪步匆匆,年夜欢笑浓。满兜火柴谁买?孤影凄风重。火柴燃,弱光中,与亲拥。世情悲惨,眷恋无由。身卧雪中。”令人很快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里。田海霞老师的《相见欢•读》:“天天往返海滨,送餐殷。一式一招皆被海鸥亲。送别意,排队祭,苦。别是一番滋味碧海心。”抓住老人与海鸥交流的点滴细节,表达了“被海鸥亲是因碧海心”的真情实意。

夜上海论坛 教师改写得美,学生也毫不逊色。如六年级十一班伊扬同学改写的《十六字令•匆匆》:“颓。似箭光阴吾盼追。无踪影,君莫毁于随。”与邱函同学改写的七言诗《匆匆》:“燕来柳青春又回,岁月流转不复归。朝看春水向东流,暮看秋日西天坠。旧日如烟风吹乱,昔辰似雾影难追。劝君读书须趁早,人生能得几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有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郑光梁同学根据《中华少年》改写的七律《中华魂》:“黄河九曲历霜寒,莽莽昆仑立天间。刚劲端庄方块字,如歌如画宋词篇。今来古往皆知晓,黄色皮肤不改颜。中秋佳节寄思念,端阳赛舟荡波澜。熊熊星火烧七月,噩梦雄狮复航船。热血复苏千秋土,雏鹰乳燕翼蹁跹。五十六朵鲜花放,装点祖国大家园。世界奇葩荣后世,五千文化记心田。”则写得大气开合,荡气回肠,是对文本的超越式表达。

一粒沙中看世界,半壶水中煮江山。仅此一斑,我们就可以看到石麟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何等的诗意,何等的生本!

四、无边光景一时新

夜上海论坛 从最初的古诗文吟诵,到诗辅教化、诗词创作,再到“诗化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和“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诗教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风雨,十年的磨练,已使这所百年名校“旧貌换新颜。”

夜上海论坛 它成就了一批教师:全校的语文老师个个都是诗词创作的“高手”,其他学科,如数学、品生、品社等学科的教师中也不乏“诗人”“词家”。许多教师的作品被正式发表,许多教师的经验广为流传。

它成就了无数学生:每期的《石麟报》和《诗林》校刊上都刊登有五六百篇学生的习作,五千余篇学生诗词作品被正式发表。学生们在诗词的海洋里诗意地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

夜上海论坛 它成就了一个校园:学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壁一牌,无不贴上诗的品牌,教室里、走廊上、餐厅里、场院中,处处充满诗的意境,甚至连空气中都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夜上海论坛 它成就了一片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在诗意地开展着。

夜上海论坛 它成就了许多家长:学校格律诗词诵读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赢得了家长及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家长们保持着高度的信心和热情,与孩子一起读、背、写,这不仅拓展了“诗辅教化”的空间,也使许多家长学会了读诗和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