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治疗方法两组均连续护理7d为1疗程。
1.1.1对照组常规护理。
1.1.2护理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中医夜上海论坛特色治疗胃脘疼痛:穴位贴敷、按摩,耳穴埋豆,选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艾灸、拔火罐、药熨;脾胃虚寒: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胃脘胀满: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腹部按摩。嗳气、反酸:遵医嘱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纳呆: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选脾、胃、肝、小肠、心、交感。辨证食疗肝胃气滞证:金桔山药粟米粥;肝胃郁热证:饮;脾胃湿热证:赤豆粥;脾胃气虚证:莲子山药粥等;脾胃虚寒证:桂圆糯米粥;胃阴不足证: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枸杞薏米粥等;胃络瘀阻证:大枣赤豆莲藕粥。每周食疗方2~3次。
夜上海论坛 运动康复养胃护胃保健操,第一步,扭脊,一手搭肩部,一手搭髋部。第二步,背后弯,双手托腰底,以腰为中心向后弯,前腹肌有抻拉感觉。第三步,转腰,手叉腰顺时针转100次,逆时针100次。第四步,摩腹,双手掌围脐做顺时针摩腹,手微微用力,按腹。20min/次,2次/d。健康指导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改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夜上海论坛 1.2观测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连续护理2疗程(14d),判定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胃脘痛所有症状消失未再复发。有效:胃脘痛明显缓解部分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减少。无效:胃脘痛缓解不明显,症状无明显改善。
夜上海论坛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线资料纳入样本120例均为广西隆安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
2.2退出病例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
2.3脱落病例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
夜上海论坛 2.4临床疗效连续护理2疗程(14d),临床疗效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5不良反应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3讨论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上虽然设施简单,疗效可靠,但治疗时间长,需投入较大的人力。如穴位按摩、火罐、艾灸、刮痧、湿敷法、熏洗法等操作需要护士一直在床边观察[1],护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了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形成中医治疗的文化氛围
2.1.1医院制定每周1次中医理论学习的制度,持续3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邀请县内的中医专家及院内的中医医生、中医护士进行授课,营造中医理论学习氛围。
夜上海论坛 2.1.2聘请省级知名中医专家到本院坐诊,安排本院中医医生跟班学习,提高中医医生的中医诊疗能力。
夜上海论坛 2.1.3医院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增强对中医治疗的信心。
夜上海论坛 2.1.4医院开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学习,每天早晨在医院进行集体晨练,增强全院职工对传统健身方法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2.1.5护理部抓住创等契机,加强沟通协调,取得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支持,各科室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成立中医治疗室,购置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所需要的设备。
2.2注重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2.2.1选派护理骨干到省级中医院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回来后制定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训练。
夜上海论坛 2.2.2购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光盘,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视频资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关注操作细节,方便训练。
夜上海论坛 2.2.3每个科室选拔2名善于交流、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每人强化训练2项,再由她们向科室护士示范,反复训练,确保人人达标,根据科室性质,每科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少于3项。
夜上海论坛 2.3及时评价指导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按照《指南》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况等。护理部每月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中医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修订,不断完善。
夜上海论坛 2.4医护加强沟通,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作为中医院,医生、护士在治疗、护理中应有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护理特色的意识。护士主动加强与医生沟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共同为患者进行中医知识宣教,突出中医特色。如肛肠科采用穴位贴敷预防术后尿潴留,外科采用中药涂药治疗蛇串疮等,使中医护理技术、辩证施护措施落到实处,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增加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2.5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按照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要求,增加护士人数,根据各科室床位、科室性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按需设岗,弹性排班,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供足够的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中医护理的内涵。
3体会
糖尿病足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要截肢,但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可以降低致残率,因此本病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将本院2003年1月以来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9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5~73岁(平均57.2岁)。糖尿病病程1~22年;25例仅表现为下肢感觉减退、麻木、发凉、疼痛,12例足溃疡表浅,3例溃疡深至骨质,2例趾坏疽严重;合并感染1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感觉异常者无一例发生足溃疡,足溃疡表浅者全部愈合,深度溃疡治愈2例、好转1例,坏疽2例中1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无截肢致残病例。
1.2治疗方法
(1)严格控制血糖: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餐前7~8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2)控制感染: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2例,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大肠埃希氏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变形杆菌(1例)及混合感染(2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3)改善血液循环:选用前列腺素E1(PGE1)、654-2或脉络宁每日静脉滴注,同时应用中药。糖尿病足在祖国医学中属“脱疽”范畴,在肢体缺血未出现坏疽时辨证多属阴伤气耗、阴寒下注、阻滞经脉所致,治以益气阴、温经祛寒,选用制川乌3~6g(先煎)、北细辛2g、生黄芪15g、北沙参15g、独活6g、桂枝5g、苏木10g、地龙10g、枳壳10g、生姜皮10g,1剂/d,水煎服。若肢体皮色紫红或有色素沉着,治以活血化瘀为主,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若肢体缺血合并感染出现肿胀疼痛时,治以清热祛湿为主,选用土茯苓30g、米仁根60g、忍冬藤30g、生甘草10g、白藓皮10g、菝葜30g、紫花地丁30g、玉米须30g、垂盆草30g、地耳草15g,1剂/d,水煎服。(4)改善末稍神经功能障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可缓解神经痛。
2护理措施
2.1情志护理
夜上海论坛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缺血或外周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皮肤一旦破损或有感染则经久难愈,加上糖尿病本身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医疗负担重,患者情绪往往比较消极、焦虑,进而加重肢体局部缺血,影响愈合。祖国医学认为,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和,为此要注意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经常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中医认为以正言劝导法,言之以其善,“疾虽久,犹可毕也”。治疗上尽量为患者精打细算,减轻经济负担。
2.2饮食调护
夜上海论坛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1/3[1],忌烟酒,避免饱餐。食物以低脂、低热为主,古医经早有“膏粱之变”之说。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全身情况较差,而创面修复又需要足够的营养,饮食中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此外,根据患者体质指导其适当进食猪胰、玉米须、山药、豇豆、豌豆、茭白、苦瓜、葫芦、蚕蛹、洋葱、菠菜根等降糖止渴的食物。
2.3运动
夜上海论坛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三大治疗方法之一。糖尿病足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足的保护,要选择合适的鞋,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有足畸形或足肿胀的患者以散步为宜,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不要再坚持运动;对足部有开放性病变的,有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的,应卧床休息,不宜行走。
2.4局部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观察皮肤情况,注意有无水泡、肿胀、擦伤及皮肤的色泽、温度,有无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和弹性。无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易发生感染,要尽量保护其足部免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睡前用38℃左右温水浸泡双脚15~20min,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仔细地观察双足,对有足癣感染者,则用有抗真菌、护肤作用的一枝黄花30g、土大黄30g、白芨15g、生甘草10g,每日1剂渍洗;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软而宽松的棉袜、棉鞋;对于足部皮肤易干燥者,可涂上一层薄的油脂;避免脚边放置电暖器、热水袋等;禁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指导家属学会正确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已有皮肤溃疡患者的护理: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形成后,采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之功效的三黄洗剂(生大黄、生黄柏、生黄芩各30g加水3000ml煎20min)浸泡患足,38℃左右,每次20~30min,然后局部用红外线照射,距离30-50cm,每次15min。对于溃疡较深,脓液及坏死组织较多的患者,行切开引流或清创,用分步蚕食法清除坏死组织,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三黄洗剂浸泡、红外线照射,再选用双黄连、赛胃安、维生素E等交替涂敷创面。对于恢复期创面,肉芽新鲜脓液较少时,泡足后,用中药生肌玉红膏外敷,以助生肌收口。
2.5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时间为发病后10~15年,若血糖控制欠佳,病史3~5年即可发生[2]。因此要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地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注重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足部的保养及护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识教育外,还应重点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及自我保健等[3]。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出院指导,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4]。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5]。
【参考文献】
1李清华,李清江,蒋文,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33.
2李仕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夜上海论坛 3王珩.老年Ⅱ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中国疗养医学,2005,14(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