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一语文教学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教师如何在最短时间期内正确指导学生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呢?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经常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具体的记忆任务,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里所谓“适当”的任务,是指基本课文中要求熟读、背诵的一些篇、段和名家、名篇等文学常识;这里所谓“具体”,是指学生必须记住的一些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底有数,哪些是必须记忆的知识,哪些只是一般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学生会分不清主次,企图记忆一切,却什么也记不清楚,浪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记忆的目的性、自觉性还不是那么强的特点,教师对布置的记忆任务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落实,务必使学生知道这位老师说话是算数的,他布置的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无故拖拉是没有好处的。只有这样带有一定督促性、强制性的要求检查、指导,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知识才会落到实处。所以,我们反对那种不分主次轻重,把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东西塞给学生,要学生记忆、背诵的做法,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毫无实效;自然我们也反对那种泛泛要求,不作指导、不作检查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知识记得快、记得牢。有的教师把录音机带进课堂,播放课文朗诵的录音带给学生听,并提出要求背诵的篇或段。那铿锵的节奏,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那丰富的内容,那健康的感情,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当堂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记忆任务。有的学校还把多媒体引入课堂,通过生动丰富的内容,色彩纷呈的画面,让学生终生难忘。老师们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感官,理解所记忆的知识,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强化记忆。
夜上海论坛 再则,知识分散记忆要优于集中记忆。这是因为集中记忆神经过程容易有抑制的积累,而分配时间记忆可使抑制得以消除。因此,语文老师在每上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后,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必须记忆的语文知识作为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进行复习,而不能把必须记忆的知识、基本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或段积压到期中、期末,要学生短期突击记忆。实践证明,短期突击记忆记不牢,遗忘快,效果不好。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 基础英语 转向
一、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即低年级的英语精读或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地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一直以来该课程都被视为英语专业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中的基础,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技能,授课内容主要就是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分析讲解。“基础英语”教学常常变为“词汇与语法”满堂灌的教学,忽略了语言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忽略了对不同文化的探究。
夜上海论坛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是当今语言学界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简单而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既然如此,“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课程,怎么能脱离文化而进行呢?笔者认为,文化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就应该把文化知识与基本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对文本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如何实现“基础英语”的跨文化转向。
二、跨文化教学及其发展
夜上海论坛 跨文化教学正是语言与文化互为表里关系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依托。每一种语言的使用和风格都反映其背后独特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文化决定论”的首创者――萨披尔(Sapir)早1921年就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自存在。因而语言教学也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实施,语言根植于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的每个方面,语言教学的跨文化转向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跨文化教学不单纯是在课堂上教授另一种文化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另一种文化中举止得体的能力,而是通过强调对一种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观点、社团和成员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感,通过强调对文化的普遍性概念的深刻理解,包括对重大事件的分析、文化模拟等,培养学生获取理解文化的特有性和普遍性的综合能力[1]。跨文化语言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避免对非本族语文化持模式化态度。
夜上海论坛 跨文化教学是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是当代日益加剧的多元文化交流和冲突的必然结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努力倡导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一文件,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希望通过跨文化教育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人们对其他文化的积极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促进世界各种文化共同健康发展。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颁布了《跨文化教育指南》,其中阐述了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标准,并对跨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美国早已在1996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全国标准》;在欧洲,欧洲委员会的语言政策部2003年颁布《从语言多元化到多元语教育:欧洲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指南》;我国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教学发展现状反映了国际外语教学所面临的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转向。笔者正是受这些研究的启发,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如何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实践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深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全面了解。
夜上海论坛 三、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索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顺应了当今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英语专业教师经常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当然具体的模式现在并不统一固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探索跨文化教学模式时应该借鉴几个原则:1. 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决不能顾此失彼;2. 跨文化教学应该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3. 跨文化教学应当“因人制宜”;4. 跨文化教学应采用对比分析法。[2]简而言之,跨文化教学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死板的,而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导向,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并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而做出灵活的变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修订版)》系列是比较流行的基础英语教程,在下面的探讨中,笔者将以第二册,Unit 10, Text I,“The Jeaning of American”为例,加以详细阐述。
《综合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围绕篇章展开的。跨文化教学认为篇章讲解涵盖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仅包括句子、段落、结构、主旨等传统教学所强调的理解重点,也包括语言之后的文化背景。以课文“The Jeaning of American”为例,该课文题目就是一个语言与文化的结合点。这个题目一般被理解为《美国牛仔服简史》或者《美国牛仔服史话》。在解释这个题目时,首先从语言层面“Jeaning”这个词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临时“创造”的一个词汇。“Jean”原本是个名词,指牛仔布/服,这里作者首先把它作为一个动词(“使牛仔服化、使牛仔服流行化”),再加“-ing”形式使“Jeaning”成为一个名词(“牛仔服化、牛仔服流行化”)。那么题目可以理解为“美国牛仔服流行化”,然而这样的解释比较生硬。如果联系前期阶段对牛仔服、牛仔服文化符号的讨论,教师再介绍一番美国的牛仔服文化,那么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题目可解释为《美国牛仔服简史》。
在上述的知识点中,很明显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类似的知识点在文章中还有很多。例如在课文第四、第五小节,Levi Strauss在姐姐的资助下去了美国西部,并成功的把帆布做成牛仔裤卖给了一位矿工。这些内容不难理解,但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去美国西部呢?”“为什么把牛仔裤卖给一位矿工呢?”一切都是巧合吗?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解释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就是“加利福尼亚淘金热(The California Gold Rush)”。唯有对时代背景有了了解,才能全面理解相关的课文内容。
夜上海论坛 笔者之前一直强调,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跨文化教学要求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这是可能也是必需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关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文化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所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以文化知识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英语文本的背景文化的了解,进而加深对课程文本的全面认识。
夜上海论坛 毫无疑问,跨文化教育导向“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构想是面对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转向”的整体趋势,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较新的尝试。可以预见它将会是“基础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 Boston: Heinle & Heinle, 2001.
[2]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21.
夜上海论坛 [3]常晓梅,赵玉珊.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J]. 外语界,2012(2).
[4]何兆熊. 综合教程2(修订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孔德亮,栾述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J]. 外语界,2012(2).
夜上海论坛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其下一个严格精确的定义。据Kroeber和Kluckhohn的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的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50之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Oswalt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别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很显然,就英语教学而言,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的文化。
夜上海论坛 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的语言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意义的表达和语言的使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饭前“吃了吗?”路遇“去哪儿?”“忙啥啊?”见对方看书时则说“看书啊?”“看什么书?”等等。而英美人通常只一句“Hi, Hello”之类的问候语即可。通过上述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在交际环境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学生学习英语初期就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只教学语言。结合文化因素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目前当地英语教学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努力。
一、课堂教学方面
夜上海论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捕捉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例如,英语的dog和汉语的“狗”,英美人认为“狗”是忠诚的,可以用于恭维;而中国人则认为“狗”是用来骂人的。又如,在学了“Thank you”之后,可以向学生解释:当听到别人赞扬时,说英语的人一般用之回答,以示接受对方诚意的赞扬;而说汉语的则往往用一些表“受之有愧”的语句推萎。就这么不经意的解释,学生在交际中回答“Would you like…?”时就不会满口的“No, no”了。
在学习了某一方面的语言,组织巩固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背景下进行“Work in pairs”活动,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使用语言,这样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文化背景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教材中有关“邀请”的话题很多,如果细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邀请”别人参加某一活动大都是围绕“时间”进行协调的进程,因为在英美文化中,邀请别人等于借用别人的时间,他们十分尊重别人的时间安排;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认为是牺牲自己的时间或给别人的面子,被邀请者把此看作是一种荣誉,时间通常不是由双方协定,而是由主人一方来确定。围绕这一文化差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来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课外活动方面
夜上海论坛 学习英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此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扩大积累文化知识。
1. 教师搜集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的英美文章、对话,指导学生阅读,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存在文化差异的对话、文章,分析其差异所在或对话中因文化差异而用错了的语言。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我们看一段简单的对话:
A:Welcome to my home. My name is Cai Hong, and this is my husband.
夜上海论坛 B:Thank you, Miss Cai. It’s pleasure to meet you, Mr Cai, I’m Lucy Taylor.
A:Have a seat, Madam Lucy.
这是一个英国游客到中国一个家庭时的对话。很显然,他错把Cai Hong的姓当作了她丈夫的姓,事实上中国女子婚后仍用自己的姓氏;我们再从Cai Hong的角度看,她认为“Madam”是对英美人的尊称,但却不了解在英美国家它通常用于店员对顾客或警察对其上司等场合,而不用于人的姓氏前,另一方面Cai Hong和Lucy Taylor的姓与名搞颠倒了。
3. 现在,电视、VCD的内容涉及英美的很多,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多看一些译制片或带有中文字幕的英美电影,从中了解文化和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视听教学
科学已经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方面加起来就是94%。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尽快扭转“少、慢、差、费”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为电教媒体能够多维、生动地展现目标文化(TARGET CULTURE)的各个方面。正如Allan(1985)所说,录像不仅使学生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而且还能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手势、表情、姿势等)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背景。因此,视听教学所展示的目标语及其包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更加具体、全面而真实。这无疑对培养和增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目标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如教高二Unit 3 Body language时,只看文字材料远不如边讲解边看该单元的VCD来得实在,毕竟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观念的同时还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怎样充分利用视听教学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呢?
1. 任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增强音像资料的信息情报意识,拓宽资料源渠道,树立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善于搜集资料。例如,发现电视英语节目中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内容要及时录下来;还要购买一些适合学生英语程度的视听材料,建立英语声像资料汇编。
2. 在视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和语言相结合,告诉学生看节目不只是为了好玩,还要准备回答问题或复述,要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可采取配音、扮演角色、补充对话、重复句子等训练形式,同时要指导和启发学生注意了解和掌握语言的语用特征和交际功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参考和阅读大量的有关材料,做好案头工作。
夜上海论坛 四、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
从学外语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好多“外国语学校”都聘请外籍教师,学生通过与外教的接触交流,学到了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例如,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作何反应,以及一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等。
五、加强教师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