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1选好题材

生物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好题材开展科技活动呢?学生们经常无从着手,教师要帮助学生首先选择好题材。选好题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1.1题材难易适当、大小适宜,具有可行性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学生能胜任的题材,同时要考虑到与题材相关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时间、产地等可行性条件,切忌脱离实际。当然,小论文题目不宜太大,范围要适当,这样才能有利于搜集资料,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题目太大太广,学生无从着手,容易半途而废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如“洛阳市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题目范围太大,在教师张颖的指导下改为“洛阳五中七年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营养状况调查”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如“洛龙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夜上海论坛”题目范围也太大,在教师张会娟的指导下改为“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后,15名学生经过分工,历时两周,对不同地理位置的20个自然村、30个家庭、4家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涉及生活用水情况、农业用水情况、乡镇企业用水情况。学生们通过调查,呼吁全社会要保护水资源,提醒身边的人要节约用水,同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其中《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获2008年河南省初中生物优秀科技小论文评选一等奖(以下简称省一等奖)。

1.2题材要新,要有创意

夜上海论坛 创新是科技小论文选取题材的重要特点,也是选题过程中值得努力和追求的地方。学生选题中提出的事实资料,对既往的理论有所补充甚至发展,或是对同一问题已有过资料,但还需要结合当地当前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仍然是新的、有创意的。

如王金菊老师辅导的学生焦梦迪所写的《鱼的再生》一文,发现小金鱼可以再生出尾来,并配有彩色照片,这补充了再生动物的种类。又如从2008年1月30日开始,50年难遇的大雪席卷中华大地。学生通过新闻知道了政府在道路上撒盐除雪,便于人们出行,但学生不清楚撒盐除雪的道理,于是便询问教师,几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搞清楚了撒盐除雪的科学道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追问学生“撒盐除雪”有没有危害呢?几名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撒盐除雪后的思考》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资料收集

夜上海论坛 小论文资料收集的过程就是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它为小论文的写作准备了素材。如相关的调查资料、实验数据、观察结果等。根据选题特点,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题材,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力求准确、实际,结合课题特点。

夜上海论坛 2.1观察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夜上海论坛 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在自然常态下进行。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的基本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如《鱼的再生》一文中,小作者观察了小金鱼的尾巴被大鱼咬断后再生出新尾的过程,并配有不同阶段的彩色照片,使人明白了小金鱼的尾可以再生的事实。

夜上海论坛 观察的一般要求:①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②制定好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因只供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察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③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夜上海论坛 2.2实验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夜上海论坛 实验是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其结果论证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夜上海论坛 2.2.1验证性实验

夜上海论坛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如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马妍娇同学在学习了“茎的疏导功能”后,利用一枝白色玫瑰在蓝墨水里放了十二天后,变成了价格不菲的“蓝色妖姬”作为妈妈的生日礼物,既验证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节俭的习惯和孝敬父母的品质。崔凤娥老师辅导的《“蓝色妖姬”,智慧的爱》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2.2探究性实验

夜上海论坛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②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③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④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⑤观测指标的确定:观测指标对自然科学来说是一种标志,即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示研究对象中某些特征可被研究者或仪器感知的一种现象标志,通过它可以推测某些特定的事实,并从中得出特定结论。好的观测指标的要求是有用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灵敏性,对人还需是无害的,简言之,观测指标要求可观察或可测量,最后都要达到可记录。⑥在确定好观测指标的前提下,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夜上海论坛 如洛阳市第三十中学李静老师辅导的学生廉晓云在《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中做了4组对照实验,以探究化肥、无根剂对黄豆芽根长、茎长、子叶大小、茎的粗细、根形与根毛数量、湿重、口感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实验对比发现:4号盘——加复合肥和无根剂(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最粗,最好看,产量最高,这就是不法商贩用化肥、无根剂等发黄豆芽牟取暴利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我们应该自己动手发豆芽,才能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的倡议。《自己动手发豆芽》一文获2008年省一等奖。

2.3调查报告类科技小论文的资料收集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般由调查者通过问卷、访谈、考察测量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夜上海论坛 运用调查法进行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总结,撰写调查报告。其中,收集资料是调查的重要环节。

夜上海论坛 2.3.1问卷调查法

夜上海论坛 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况并征询意见。如洛阳五中张颖教师辅导的学生张亦舒等所撰写的《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前编写了调查问卷,对该校七年级16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分别用了4幅柱形图和1幅饼状图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建议“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同学继续保持;饮食习惯欠佳的同学从小处着手改正;营养过剩的同学加强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营养不良的同学多补充营养。希望大家合理膳食,吃出健康。”《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一文获2009年洛阳市一等奖。

2.3.2访问调查法

夜上海论坛 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张会娟教师辅导的学生张茜等所撰写的《洛龙区李楼地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一文,使用了访问调查法,在此不再赘述。

2.3.3考察测量法

研究者以测验量表进行实地考察测量,获得第一手相关资料。如洛阳市26中学王运来老师指导的学生王嘉吴等所撰写的《超薄塑料袋的调查报告》一文,是在2008年6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开始执行后,学生看到菜市场和有的商场仍使用超薄塑料袋,又看到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清理出来大量的超薄塑料袋,由此,学生们选取洛阳市解放路23号院第3栋楼住户进行实地考察测量,统计分析后为“限塑令”的进一步落实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发出“拒绝超薄塑料袋,从我做起”的倡议。

运用调查法收集资料时应注意:①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②拟定好调查计划。包括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调查项目和调查进程。③选择和编制好调查工具。包括制定调查表格、观察记录表、问卷、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④实施调查后对收集的调查材料要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并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夜上海论坛 初中生生物科技小论文在资料收集方面,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文献研究法、采用网络在线投票调查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述。

洛阳市初中生在近两年的河南省中学生夜上海论坛生物科技小论文评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有8篇小论文获省一等奖,15篇获省二等奖。科技小论文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帮助初中生选好题材和学会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利于学生写出具有初步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的小论文,便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教师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

第2篇

关键词:生物作业;改革

什么是创新型作业?我们认为,一切为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引导学生构建有意义的生物学习,达成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目标的作业,就可以称作“创新型作业”。

1 建立学科创新型作业题库

我们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准绳,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上,作业以书面的方式进行,力求题目的形式和呈现方式有新意。一是,面向宜都市广泛征集生物学习题;二是,利用网络收集全国生物学会考试题;三是,以课标为标准创编生物学基础性练习。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解题分析和方法指导,整合形成的一套生物学基础知识创新型作业题库。

2 开发了六大类素质创新型作业

创新型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开展调查、绘制生物图、收集资料、制作标本、设计方案、课外实践练习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根据生物学习的特点将生物创新型作业大致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2.1 课外调查练习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它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习得,调查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学生的初次调查,如校园生物调查,教师可以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的生物,以及生物的生活环境,然后让学生填写自己设计好的调查表,呈现自己的调查成果。具备了初步的调查能力后,调查的方式及内容可开放一些,教师也可适当放手,如“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调查人类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只需提示调查方法,约定调查时间,学生就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网上搜索完成他们的调查任务,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反映调查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调查能力后,教师可开放调查内容,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只作参谋和方法指导,如《关于神木县杏花滩公园的环境调查报告》、《城内洗车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白色垃圾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神木县植被状况调查报告》、《“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调查报告》等。

2.2 生物绘图练习

能够绘制生物形态和结构图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对看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再提高。绘图能力训练的起始阶段在于观察和模仿,其训练的重点是格式和规范,模仿的内容是一些形态和结构简单的图形,如“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图要求后,教师就可要求学生绘制形态和结构较复杂的图形,如“关节模式图”、“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心脏解剖图”、“叶片结构图”等。

夜上海论坛 2.3 资料收集练习

夜上海论坛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是现代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其能力的获得需要从资料收集开始训练,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我们的做法是将这项练习分三步,依次提高进行:第一步收集资料。教师要重点介绍资料收集,有图书查询,网上搜索等方法,强调要按照规定的主题去收集,不能偏离主题;第二步是处理资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或引用的需要,对自己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剪裁、组合、改编,为自己所用;第三步就是展示资料,该步的训练是一个示范,是为了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能学会处理资料。办成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举办“保护环境手抄报展”,呼吁同学们保护身边的环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4 实验制作练习

制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重在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制作内容十分广泛,我们相继引导学生进行了昆虫标本的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贴花标本的制作、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肌肉带动骨模型等。

2.5 方案设计练习

夜上海论坛 方案设计重在训练学生的规划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渐进式地进行。可先设计简单的内容,如帮父母设计一道精美而营养丰富的午餐和晚餐,教师重在对设计方法和其本要求的指导;然后,可安排设计一般复杂的内容,如“设计旅行小药箱”,教师提供常识和知识的帮助;最后,可要求学生作难度较大内容的设计,如“校园绿化设计”,这时教师只作方法上的指导,更多、更专业的设计学生会自觉地征得专业人士(或家长)的帮助,其设计也会带有更多的创新,为了强化训练效果,各阶段学习成果都以设计方案(或图纸)的方式展示。

第3篇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苏南地区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镇江五个城市中初二和高二的1376名中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对其网络应用行为的基本特征、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苏南地区中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及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中学生去网吧的比率比较小;中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且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较高;中学生具有多任务、多通道的工作特性;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绝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够适度上网,但仍有3~4%的学生在过度使用网络;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苏南地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网络在学校(学习)中的深度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相比于高中生,初中生更符合“数字原著民”的特征;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应用行为;调查;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一、相关研究综述

夜上海论坛 早在互联网刚刚出现不久,具有“数字未来学家”之称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所著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就提出了“网络世代”(Net Generation,简称“N世代”)的概念[1]。十年之后的2009年,泰普斯科特在《数字化成长(3.0版)》一书中认为真正的“N世代”已经到来[2]。“N世代”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认可——美国著名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在2005年出版了《教育“网络世代”》一书[3],澳大利亚学习和教学委员会也于2009年发表了《教育“网络世代”:实践和政策手册》的研究报告[4]。

夜上海论坛 美国教育与学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游戏化学习的倡导及推动者普伦斯基(Marc Prensky)认为,无论是“网络世代”还是“数字世代”这样的称呼都难以对今天的青少年群体进行准确描述和界定,他于2001年提出了“数字原著民”(Digital 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这一对术语[5],2006年普伦斯基再次强调:今天的学生已与过去截然不同,他们属于数字技术的一代新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6]。

200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CERI)的相关研究指出:据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3年的数据显示,欧洲国家15岁的青少年已100%使用过计算机,80%的青少年家里有计算机,60%可以在家中上网(这些青少年很少在学校使用计算机);OECD2004年的数据表明,打游戏、搜索信息、用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IM)交流是青少年在家中使用计算机的三项主要活动。除了网络之外,手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也非常迅速,2005年美国高中生的手机持有率为62%,英国14至21岁青少年的手机持有率为96%。基于以上数据,研究者用“新千年的学习者(NML)”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些网络世代新人的新特征——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之中,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各类技术,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擅长于多通道、多任务工作。他们每天的生活被即时通信、手机通话或文字交流所包围,社会性软件、博客、维基百科、网络书签、即时通信等已大大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交往、娱乐及知识管理等方式,甚至于他们的个性和社会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研究者认为“NML”已是OECD国家青少年的普遍现象,并且正在不断扩大。[7]

相比于“N世代”或“NML”而言,“Google世代”(Google Generation)则特指那些更为年轻的青少年一代。大英图书馆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在2008年的研究报告《未来研究者的信息行为》中将“Google世代”界定为那些1993年之后出生的,并且在互联网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相较于其他世代而言,“Google世代”更习惯于用键盘写作(而不再是传统的练习簿),更愿意阅读电脑屏幕(而不再是纸质材料),他们还养成了随时互联的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维基百科将这些青少年的特征描述为:“与其他世代倾向于从图书或传统图书馆获得知识相比,这些青少年更喜欢借助于互联网或搜索引擎(特别是Google)来寻求知识。”研究者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充足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Google世代”的确已成为了目前青少年群体的主流,但应该对之引起足够的关注,通过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澄清关于“Google世代”的许多流行但还没有被科学研究证实的观点。[8]

夜上海论坛 就国内而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2008年开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至2012年已连续了五个研究报 告[9],2012年8月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 月,青少年网民已占据了整体网民的半壁江山(45.1%),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4.4%;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85.8%),在网吧上网的比例继续下降(39.3%);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5小时;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的表现更为活跃,有 57.7%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71.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博客/个人空间;青少年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80%——有87.3%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达到了68%和52.4%;青少年网民对搜索引擎有较强的使用需求,使用率为82.3%;在所有商务类网络应用上,青少年的活跃性都相对较差。[10]

夜上海论坛 江苏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应用问题。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互联网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以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的编撰工作。2010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省7~18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5%,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江苏青少年上网场所仍以家庭为主,在学校上网比例明显提高;互联网向低龄青少年的渗透加深,10岁之前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为57.2%;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总时长主要以3小时以内和3~10小时为主;有部分青少年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3.2%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33.2%的青少年经常玩网络游戏,8.5%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11]

夜上海论坛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夜上海论坛 本研究中的“苏南地区”指江苏境内长江以南长江三角洲及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苏南地区中学生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夜上海论坛 (2)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夜上海论坛 (3)影响中学生网络应用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基于以上问题,调查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 ① 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习成绩、对信息技术所持的态度等); ② 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状况(第一次上网时间、经常上网的地点、上网的主要活动、经常访问的网站、每周上网时间、对自己信息技术水平的自我评价等);③ 网络学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途径、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等);④ 网络娱乐及交往(网络游戏、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的应用状况,网络依赖等);⑤ 手机应用(手机拥有情况,是否经常带手机到学校,父母的态度、班主任的态度、自己的态度,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等)。

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镇江五个城市中初二和高二的中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上述每个城市中选取两所初中(一所重点初中和一所普通初中)和两所高中(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为2011年3月至6月,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特点,选择了研究者到班级集中发放、回收问卷的方法,对问卷数据采用了手工输入的方式。共回收问卷139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376份(注:可能由于问卷的题目较多,受教师留出的问卷填写时间所限,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第五部分的问题,因此关于手机应用部分问题的缺失值比较多)。

夜上海论坛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初中生占51.8%,高中生为48.2%;男生占54.4%,女生为45.6%;重点中学学生占53.5%,普通中学学生为46.5%;有99.6%的被调查者使用过互联网。

三、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应用

行为的总体特征

夜上海论坛 1. 苏南地区中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及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1)中学生中互联网普及率为99.6%,高于全国60.1%(注:CNNIC2012年的最新数据。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http:///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P02012081640347721609 4.pdf,下同)和全省95%的对应数 据。

夜上海论坛 (2)中学生中有93.4%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半数多(51.8%)的学生家里有2台及2台以上的电脑,且88.5%的学生家里可以上网,67%的学生在学校可以上网。

(3)中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81.6%,其中有60.3%可以上网。

(4)家庭经济原因已成为影响中学生上网的次要因素。

夜上海论坛 2. 苏南地区中学生去网吧的比率较小

夜上海论坛 苏南地区中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在家里上网(91.8%),高于全国青少年网民的在家上网比率(86.5%);只有极少数中学生(3.6%)会去网吧上网,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网民48.1%的比率。

3. 苏南地区中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较积极,且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较高

夜上海论坛 (1)5.3%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信息技术发烧友,有八成学生对信息技术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夜上海论坛 (2)80%的中学生认为其信息技术水平在中等及以上,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3)在各项具体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方面,“网络搜索”得分最高,“编程语言”得分最低。

(4)在各类网络新事物中,中学生最熟悉的有社会网络(开心网、人人网等)、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等)、淘宝、微博、几何画板等,最不熟悉的有脑图软件、Skype、“绿坝”等。

夜上海论坛 4. 苏南地区中学生具有多任务、多通道的工作特性

夜上海论坛 (1)半数中学生具有多通道、多任务工作的习惯(这一结论与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比较一致);85.3%的父母会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

夜上海论坛 (2)这种多通道的工作(学习)习惯是否会影响学习、将会对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未定论,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夜上海论坛 5. 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夜上海论坛 尽管苏南地区中学生的互联网应用已非常普及,并且绝大多数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青少年群体在生活、娱乐和社交方面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对网络的依赖,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夜上海论坛 (1)中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三件事情为:信息搜索查询、收听或下载音乐和看视频。

夜上海论坛 (2)中学生手机上网常做的三件事依次为:信息搜索查询、聊天和收听或下载音乐。

夜上海论坛 表3 中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

夜上海论坛 (3)虽然青少年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较高(与CNNIC2012年的最新数据一致),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他们使用搜索引擎的具体目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夜上海论坛 6. 绝大部分中学生能够适度上网,但仍有3~4%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

夜上海论坛 本次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将上网时间安排在节假日,6.7%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上网;超过半数的学生极少或偶尔上网,不到7%的学生每天都要上网;半数中学生每周无论是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还是上网的时间都控制在5小时之内,但有3~4%的学生每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时间超过35小时(与《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即每周每天的上网时间在5小时左右。

7. 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苏南地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

(1)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的首要途径是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73.5%)。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青少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2)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超过70%。

夜上海论坛 (3)中学生对所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比较高。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有六成的教师其信息技术水平属中上,10.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

8. 网络在学校(学习)中的深度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1)虽然调查显示有67%的中学生在学校可以上网,但实际上在学校使用网络的比率只有14.6%(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网民42.9%的比率)。这可能是由于苏南地区家庭电脑拥有率较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信息技术(网络)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和普及率都有所欠缺,信息技术(网络)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2)在信息技术(包含网络)对学校学习的作用方面,绝大多数中学生持肯定态度,其中有11.7%的中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在信息技术对学校学习的具体作用方面,扩大知识面排在第一位,而在“增加了向老师请教的机会”一项上的认同度最低。

可见,信息技术在支持中学生课堂学习(尤其是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等)及促进师生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四、苏南地区中学生网络

应用行为的差异分析

1. 男生和女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

(1)男生比女生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要多;男生在游戏行为方面高于女生,女生的网络搜索行为、网络学习行为、音乐收听/下载行为、网络社区活动等行为频率明显高于男生。

(2)男生对自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价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明显高于男生;在具体的信息技术自我评价方面,男女生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在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编程语言、flas、操作系统方面的自我评价远远高于女生,女生在word、PPT和网络搜索方面的自我评价高于男生;在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存在一定差别——女生更熟悉百度百科、SNS、优酷、微博、照片分享网站和淘宝,男生更熟悉Skype、second life、脑图软件和“绿坝”软件。

夜上海论坛 (3)男生和女生在网络娱乐/交往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只是女生更新博客的行为要高于男生,男生在网络游戏行为方面要明显高于女生。

夜上海论坛 2. 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1)初中生在家庭电脑拥有方面要优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网时间要早于高中生,在网络游戏行为方面要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在网络搜索查询、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网络购物行为方面要高于初中生。

夜上海论坛 (2)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对自己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初中生比高中生略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明显高于高中生;在具体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方面,高中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初中生和高中生各有所长——高中生在word、excel和网页制作方面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音频编辑、视频编辑、图片处理、flas和计算机维护技能方面高于高中生;在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方面,初中生各选项的得分都高于高中生。

夜上海论坛 (3)初中生第一次用QQ的时间早于高中生;初中生更新博客和微博的频率高于高中生。

(4)相比于高中生而言,初中生更符合“数字原著民”的特征: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更积极,应用更活跃,对网络新事物的了解更多。这同时提出了一个令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种现象将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

3.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1)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重点中学学生在家庭电脑拥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中学学生,在第一次上网时间方面明显早于普通中学学生;重点中学学生的网络搜索行为、看新闻行为、网络学习行为、收发电子邮件行为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通中学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每周计算机使用时间上明显高于重点中学学生。

(2)普通中学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略高于重点中学;重点中学学生对word、ppt和excel更熟悉,更擅长于网络搜索(与前面的网络搜索行为频率较高相一致);普通中学学生在编程语言和flas方面得分较高。另外,重点中学学生更熟悉几何画板、淘宝和微博,普通中学学生更熟悉SNS(与前面的聊天行为得分较高相一致)和second life。

夜上海论坛 (3)总体而言,普通中学的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社交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将上网时间更多地花在了网络搜索、看新闻和网络学习等方面。这一现象也应引起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五、改进青少年数字化

学习现状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1. 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系统、全面、正确的认识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在2010年底的《2010美国教育技术规划》中指出:“在过去的40年里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在今天的美国,对于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价格低廉的互联网设施和简单易用的数字著作工具,可以通过万维网很方便地获得各类信息和多媒体学习内容,还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多种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协作。然而过去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基本上还停留在细枝末节式的修修补补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信息技术在其他行业应用和实践的经验已充分证明:只有当信息技术引发了组织在结构、流程等层面的深层次、系统化、整体性变革时,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成效。”[1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改变的是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绝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的教育系统、结构和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而已。青少年数字化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持。

夜上海论坛 2. 进一步改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日益普及为中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为青少年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基础和条件。对于苏南地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及对其所在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但中学生在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的普及率还不高,这与欧盟国家遇到的情况类似:“技术无处不在,但学校却是个例外。”“欧盟国家有50%的中小学生表示在近一年内他们从未在教室内使用过计算机,而大部分的教师表示他们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才使用计算机。”[13]

夜上海论坛 “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为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并促进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3.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夜上海论坛 数字化学习在我国中小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苏南地区大部分学校都已在硬件、软件方面加大投入,但教师们是否接受和认可网络教学,是否愿意从事网络教学,是否熟悉和掌握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否得到所在学校的支持和激励,是否能够成功地开展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的顺利进行,对于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的实施和推广至关重要。

要想改变目前青少年对网络娱乐/交往的依赖远远高于对网络学习的依赖的现状,使青少年将更多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教师及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设法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作用和价值的认可度,提高其信息技术技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类网络学习活动,有效引导和吸引青少年开展网络学习,才能使信息技术由学生的“娱乐工具”变成“学习工具”。

为了促进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需要从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

4. 将更多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引入课堂,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持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种适合青少年数字化学习的软件/工具越来越多,且有很多是免费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为青少年筛选、推荐一些简单、便利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将这些工具整合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加强青少年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改变其数字化学习理念,培养其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5.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

夜上海论坛 国际新媒体联盟(NMC)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一直强调移动技术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问题,研究者认为:“大量移动设备的出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 播放器、PDA、车载 GPS、移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以及价格的下降,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权……通过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信息,也可以建立社交网络,掌握特定的学习和生产工具……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不断渗入到基础教育之中。”[14]虽然本研究的调查表明苏南地区青少年智能手机的拥有率为42.6%,但可以预测近年内青少年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将会迅速增长,随着中国高校(区域)智能校园建设的如火如荼开展,移动学习的条件将会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 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1999.

夜上海论坛 [2] 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3.0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夜上海论坛 [3] Oblinger,D .G., Oblinger J.L..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EB/OL].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pub7101.pdf.

夜上海论坛 [4] Australi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 A Handbook of Findings for Practice and Policy[EB/OL].http: // netgen. unimelb. edu. au / downloads/handbook/NetGen HandbookAll.pdf.

[5] Prensky,M..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EB/OL]. http:///writing/Prensky%20-%20Digital%20Natives,%20Digital%20Immigrants%20-%20Part1.pdf.

[6] Prensky,M..Listen to the Natives[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5,63(4):8-13.

夜上海论坛 [7][13] Pedró, F..The New Millennium Learners: Challenging our Views on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J].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2007,2(4): 244-264.

夜上海论坛 [8] British Library, JISC.information behaviour of the researcher of the future[EB/OL]. http://bl.uk/news/pdf/googlegen.pdf

夜上海论坛 [9] http:///research/bgxz/qsnbg/

夜上海论坛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 http: ///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P0201 20816403477216094.pdf

[11] 江苏省通讯管理局. 2010年度《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EB/OL].http://:8082/was40/detail?record=1&primarykeyvalue=DOCID2%3D37190&channelid=12659 &searchword=doctitle+%3D+%27%25%E9%9D%92%E5%B0%91%E5%B9%B4%25%27

夜上海论坛 [12]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 开放教育研究,2010,(4):35-41.

夜上海论坛 [14] 赵呈领 李 青 闫莎莎. 地平线报告(K- 12)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2,(1):68-73.

夜上海论坛 收稿日期: 20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