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村庄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村庄包括行政村和自然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深度影响着村庄变迁。据县民政局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县辖14镇14乡319个村(居),其中309个村,10个居民委会,共1952个村(居)民小组128251户。2009年10月,改乡设镇,双河居委会与双镇村合并为双河居委会,届时全县辖318个村(居),其中300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共1929个村民(居)小组。2011年6月,撤乡并镇、改乡设镇,届时全县辖22个镇,318个村(居),其中282个村委会,36个社区居委会,共1929个村(居)民小组。至2013年底,全县辖22个建制镇318个村(社区),其中266个村,52个社区(含42个农村社区),共1919个村民小组。
从近10年村庄变迁情况来看,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部分行政村变社区。在城镇化的拉动下,边远农村人口向集镇和交通便利的公路、江河沿线聚集。乡镇撤并后原政府驻地的村,以及部分人口集中,信息交通便利的中心村调整更名为农村社区。10年间,全县行政村(社区)的总量稳定,行政村调整更名后数量由原来的309个减少至266个,共减少43个,减幅为13.92%。其中21个镇驻地农村社区转为城镇社区。二是自然村空壳化明显。按我县传统口径,一个村民小组大致为一个自然村。总体上,受立地自然条件等影响,我县自然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80%的自然村人口不足300人。10年间,全县自然村由1952个减少至1919个,共减少33个,减幅为1.69%,数量变化不大。受劳务经济和移民搬迁影响,农村原来一部分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传统院落不同程度出现“空壳化”。三是村庄面貌大为改观。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在交通条件改善后,农村掀起拆旧建新的热潮,农民住房普遍由传统土木砖瓦结构向钢筋砖混结构升级转型,在改善人居条件的同时,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陆续建成一批水、电、讯配套,文体设备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移民安置点,形成新的自然村庄。
纵观近十年全县村庄变迁,无论是行政村还是自然村,其结构与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面既体现了社会发展演进的必然规律,也顺应了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展现了山区农民群众生活变化各种元素。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迫使村庄变迁。陕南秦巴山区属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常常一场暴雨让很多农民数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0多年前,我县原桐木乡涌泉村三组曾发生特大泥石流,总量达32万立方米,灾害造成3人死亡、12人失踪,大量房屋农田损毁。为摆脱地质灾害威胁,借助国家扶持政策,一部分农户陆续实施了移民搬迁。特别是2011年后,通过省上整合各类搬迁补助政策,推进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加速了自然村庄变迁。据统计,近三年全县规划移民安置点116个,已完成集中搬迁安置5724户20092人,在这一安居工程的有效推动下,一部分居住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庄逐步消失。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催生村庄变迁。党的十七大后,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不再单一依赖于土地而生存,一部分有条件农民陆续进城入镇落户定居,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其拉动效应日益明显。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6个。城关、神河等重点镇周边区域的中心村,人口加速聚集,形成农村新社区,党家坝、金河口等村于2003年后相继改设为社区,实现村庄快速转型。自然条件较好的吕河镇敖院村,2003年由原敖院、养马沟、柴家垭三个村合并而成,随着其位于主交通干线附近的人口不断聚集,2011年更名为敖院社区,现有6个自然村615户2278人。伴随城镇化这一趋势,加速村庄变迁步伐。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村庄变迁。我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农业产业布局,大量分散的土地耕种需要农民就近居住,以便于生产生活,因而传统自然村庄相对分散。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然选择由高山、边远乡村向集镇、河川及公路沿线迁移。特别是受劳务产业影响,农村90%以上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全县许多小村庄已成为留守人员为主体的“空心村”。赵湾镇王庄村原子房沟和马蹄沟两个自然村都是人口过百人的大村落,由于其距集镇近30公里、基础条件非常差,产业发展滞缓,当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一部分在外务工创业有成的农民工直接选择在城镇买房定居,如今子房沟无人居住,马蹄沟亦仅剩5户留守人员。
夜上海论坛 村庄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人口迁徙、大量农民与贫瘠土地的依附关系日渐剥离,无人居住的老旧村落走向消亡是大势所趋,交通、信息等现代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村庄撤并亦势在必行。立足山区农村实际,在新一轮村庄的区划调整和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以方便生产生活为原则,以改善居住条件为方向,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使村庄成为承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靓丽符号。
一是立足山区实际,做好村庄规划。在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中,应切实遵循陕南山区农村实际,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等相关规划,对于纳入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发展受限村庄和规模偏小村庄区别对待,以中心村为重点,以部分自然村为补充,鼓励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对于有意向搬迁的农户,应鼓励和引导向县城和集镇移民安置小区。移民新区不仅统一规划建房,应整合项目同步抓好配套设施及增收产业规划,增强新村庄的承载力,避免集中安置点“空壳化”。
二是顺应群众需求,合理撤并村庄。在新一轮行政村撤并调整中,应充分考虑方便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安全宜居等因素,兼顾村域面积、人口、产
夜上海论坛 业等要素。建议对自然条件受限、土地资源紧缺,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村庄,向用地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就近迁并。打破现有行政村界,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原则将部分村庄调整并入中心村,不能单一把人口规模作为界定是否撤并的标准,避免行政村越并越大,造成群众办事不便、基层组织管理困难等后遗症问题。 三是调整投资方向,加快村庄建设。建议对自然条件劣恶,人走房空、受益面窄的“空心村”,今后不再安排路、电、水等基础建设项目,避免重复性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主要向受益人口集中、带动面大的移民安置点和中心村(社区)投入,加快道路、绿化、供排水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村庄品位。对拉动就业、提供就业的产业园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工业企业,财政、农业、工商等部门应优先申报享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并争取减免相关费用。
一、以上三个村庄正在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三个村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外地工作、户籍在外地,但父母在家或已去世,但家中老宅仍在未收回,如果收回意见较大,他们想保留一套住房。
2、近几年有部分农户已盖了新楼房,按照增减挂钩改革,需赔偿数额较多,部分群众有较大意见。部分群众认为他们腾出土地太少,而赔偿价格较高。
3、如果新型社区建设能顺利进行,与“三权分置”相结合,可以很清晰的把农村集体农户成员与其他人员享受权利分开。
二、大部分群众通过宣传引导,已经转变了思想观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群众对此较为认可,但仍有个别群众思想扭转较为困难。
三、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广泛宣传“三权分置”这项政策,让群众充分了解到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一项好政策。
夜上海论坛 2、宅基地“三权分置”也是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行途径。
3、针对“三权分置”政策,我镇专门成立工作组,入户进行宣讲、做工作,使广大群众普遍了解到该政策的好处。
四、在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中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外出务工青壮劳力太多,在确认阶段户口本和农户双方身份证收取较为困难。
夜上海论坛 2、有的因子女上学在城里租房住,农闲后很长时间不回家,联系不上。
关键词:房屋开裂 调查报告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的指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于2013年7月26日派出应急调查专家组,对河南省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调查村民房屋开裂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灾情与险情
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位于县城南侧约12 km处,距省道102线大王庄段约1 km,坐标:东经114°32′42.57″、北纬33°42′52.57″;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村内居民共85户、约320人。村内房屋构造多为砖木结构,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
夜上海论坛 2013年7月15日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村民高学海到大王庄乡国土资源所反应自已的房屋在最近半个月内连续发生裂缝,院内土地及院后道路上有明显裂痕。
夜上海论坛 据村民高新军介绍房屋建于17年前,裂缝不记得啥时出现的,开始只是一条很细的裂缝,后来越来越大,以为是房屋下折,后用水泥灌浆,填充裂缝;最近半个月以来用水泥灌浆后的墙体又发生了新的裂缝,宽约1至2厘米,并且裂缝还在继续发展。
调查人员在村民高新军家看到,高新军主房4间,为砖木结构(瓦房),院内有条明显裂痕,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延伸到屋内东屋门框下方的地板上。在屋内看到裂痕从门框斜角处一直延伸到墙面。房屋几乎每面墙上都有不同长短的裂缝。房屋的南墙与西墙之间的裂缝最为严重宽达3 cm。
夜上海论坛 村民高学海在高新军家西侧,房屋损坏也较为严重,家中地板及房屋也有多处裂痕,房屋夹山已发生错位。调查人员又走访了7家,看到这7户村民家中地上及房屋都有不同程度裂痕。
夜上海论坛 二、灾害类型和规模
夜上海论坛 高庄村房开裂房屋集中在村西南部及东南部两处,均为集中成片分布。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房屋开裂较严重的两户村民为高学海和高新军家,位于高庄村西南角。
三、灾害变形特征和初步成因分析
高庄村房开裂房屋均为东西向3~4间,开裂方向为南北向、南西~北东向或北西~南东向,裂缝宽度为1~3 cm。开裂处均为应力集中的山墙、过梁及窗户等墙体结合处,呈现典型的受力不均匀而引发的墙体开裂;且开裂房屋室内普遍较为潮湿,地面大部有沉陷。
据访问该地没有涨缩土分布,村庄附近没有取水深井,地下水位在9.5m左右;该地没有地下矿藏开采,也没有浅表性构造断裂通过,未发现地裂缝;故房屋开裂原因不可能由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引起。
调查访问中得知,开裂房屋均为90年代以来从村庄内部外迁的新修房屋,房屋基础为圈梁形式,基础埋深在1 m左右;西南部开裂房屋其基础位于以前的打麦场与庄稼地交界处,东南部开裂房屋其基础位于以前的庄稼地里,且房屋前均有已干涸的水塘。
夜上海论坛 房屋开裂原因推测为房屋基础未处理好,由此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造成房屋开裂。
四、稳定性分析和发展趋势
高庄村房屋开裂目前还在发展,据村民反映7月15日在墙上贴的纸张20日就被撕裂了,故房屋开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目前已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夜上海论坛 接到群众反应情况后,县国土局当即向市局地矿科汇报,市局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县国土局、大王庄乡政府等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做了相应的监测措施。
在村民高学海和高新军家建立了2个简易监测点,委派专人进行监测预警,同时对村民进行了防灾知识宣传讲解,要求村民汛期加强防范。
六、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西华县大王庄乡方庄行政村高庄村房屋开裂的有9户、每户开裂房屋1~3间、威胁48人;
夜上海论坛 2、房屋基础未处理好,由此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是房屋开裂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开裂房屋目前变形特征明显,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9户48人的生命财产及39间房屋安全。
(二)防治建议
1、因房屋开裂还在继续发展,建议进行房屋变形监测预警,划定房屋开裂变形防范区,设置警示标志,一旦房屋变形加剧、或开裂速度加快,应尽快采取避让搬迁措施;
2、建议当地政府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巡查,提醒村民注意防范,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防灾意识与防灾自救能力,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