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前教育音乐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1)生活在音乐中。

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先在无意识中聆听,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聆听,逐渐培养聆听习惯。课外时间,可通过学校的广播站播放音乐,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播放,如除校园以外,还可以在餐厅、宿舍、教室楼道甚至卫生间。音乐是可以舒缓心情的,如果能够随时随地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情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久而久之,内心会越来越柔软和敏感。

(2)音乐内容的选择。

夜上海论坛 学生多接触的是通俗音乐,如果强迫他们直接接受更有内涵和高雅的音乐,因为其欣赏层面未达到,会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上,可先从他们喜欢的通俗歌手和作品中选择内容,如周杰伦作品中不少具有中国文化和教育作用的作品,通过不同通俗歌手作品的介绍、聆听、引导,学生会逐渐明确什么是通俗唱法并会获得好音乐好作品的判断标准。等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的时候,当学生对美的感觉逐渐提高的时候,可适时地加进对世界流行音乐的欣赏,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明白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对音乐多样的聆听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包容性和理解性。当学生见识了不同风格的世界音乐后,再回到本土音乐上来,更深刻地去感受中国本土音乐的风格特点,领会中国本土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从而逐渐形成对中国本土音乐的喜爱和欣赏,引领学生由被动感知到主动探寻中国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来。

2发现美的习惯

音乐是开启人心灵的,闭合的心灵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我发现,不少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有些熟视无睹,这种闭合的心灵很难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也无法感知音乐的美好。我们可以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来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当学生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为现在的中专学生一定都不喜欢,其实不然,关键要看如何选择作品和如何引导学生。例如,欣赏视频民歌手张燕的作品《月亮女儿》,那美轮美奂的MTV画面,优美的风光环境,美丽的主人公,极具中国特色的造型设计,加上甜美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无不让学生赞叹,学生一下就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了一个新的感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对专业性的声乐作品有了一个理解,再加上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引导,极大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会带着一种对美好的直观感受,在一种新的审美标准下去努力。而这种审美的引导和审美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在长久的引导下实现和建立的,触动学生的内心并建立长久的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挖掘和发现优秀的作品,并一点点地帮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美。比如刚才的《月亮女儿》,不仅仅从整体上去感受作品,更要从每个细节去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来发现和评判美。再如宋祖英的《飞》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民通唱法作品的例子。学生一旦在长期的引领过程中建立了某种对美的判断标准,就会潜意识地将对美的感受和领悟贯穿到实际的学习中来,当他们再来演唱、演奏和表达作品的时候,音乐的生命力就能从这些学生的身体里显现出来。而这种美的引导并不仅仅在课堂的音乐作品欣赏中,要通过作品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对自然、对身边的人、对一个东西、对一件事情……

3表达的习惯

第2篇

自我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耻感、自豪感、自卑感、内疚感和自我欣赏等。学前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词汇量少,多使用短句。有的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能借助肢体语言。由此可见,幼儿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而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表达幼儿自我情感的同时,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教育工作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工作中发现,当幼儿高兴时,他们有时不会主动地说“我很高兴”,但是你会看到他不由自主地唱着老师教过的歌曲,原来他找到了表达高兴的另一种语言。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高兴了就大声地唱悲伤的歌,高兴了也哼哼喜欢的小曲儿。儿童也可以这样宣泄情感、发泄多余的精力。无论多大,我们都需要抒感,使内心畅快。通过欢快的歌曲《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儿可以传递快乐的情感,建立起良好向上的心理环境;通过节奏感强的歌曲《加油干》、《蜜蜂做工》让幼儿在积极亢奋的演唱中表现出劳动的力量电影,发泄多余的情绪,提高自控能力;在歌曲《有只小燕子》中,幼儿通过歌词体验帮助小燕子获得快乐,感受助人的乐趣,促进助人行为品质的形成。另外,音乐作为一项有效而神奇的工具,还可以帮助那些存在缺陷的人们。电影作品《洗澡》里傻傻的二明远远不及哥哥聪明、英俊,刚开始你会觉得他是那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当他在澡堂里唱起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时,他的形象突然变得无比高大,这时候的二明是充满自信的,他远远挣脱了自卑感。音乐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在一瞬间让人充满信心。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挖掘那些自卑、自闭的儿童的音乐潜力,帮助他们在音乐方面发现自己的优势,尝试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找到自信,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从而更加积极地生活和学习,走向更精彩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幼儿不善于语言表达,不精通美工,也没有很好的体育细胞,但是他也许是个未来的演唱家、指挥家,“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上找回自信,获得成功。

二、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

夜上海论坛 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的意志成分,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技能的学习,儿童学习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同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活动与音乐协调一致。学习音乐知识时,不可避免地总会学习一些规则,如每首儿歌每个小节的拍子是一样的,老师用固定的曲子发出固定的指令。在开展打击音乐活动中,幼儿必需在规定的段落按分工承担自己的演奏部分。通过这些规则,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儿童一个隐藏信息: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并且不断地自我改善以适应这个生活环境,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按规章办事,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此外,许多儿童歌曲都蕴含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就对幼儿起到了感恩教育;歌曲《夸家乡》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幼儿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韵律活动《蚂蚁搬豆》让幼儿在表演中学会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些思想品质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的知识建构中,其影响是终其一生的。

三、挖掘音乐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发展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非是纯粹的音乐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往往将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视为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作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反映,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正是音乐感召力的体现过程。比如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或怀抱娃娃、或手扶摇篮,这样宁静唯美的画面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足以证明情感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二、通过儿童生活经验辅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夜上海论坛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夜上海论坛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夜上海论坛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夜上海论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