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

幼儿绘画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绘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儿绘画论文

第1篇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语言。儿童画并不仅是一幅画,还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于三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困难,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然而,正是这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我想,首先应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欲望,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开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一切都很陌生,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笔宝宝跳舞》,向幼儿介绍笔宝宝住在盒子里,它们每天都要到纸上来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励幼儿在纸上涂鸦,教师用提示的方式"笔宝宝会不会跳圆圈舞呢?再跳一个方块舞好吗?启发幼儿画出图形。又如在进行横竖线交叉画网格这一技能的学习时,本学期活动"抓住大灰狼"的游戏情境,用网网住大灰狼,幼儿积极参与,并且能兴致勃勃跟随教师一起来观察网,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轻而易举地为横竖线交叉画网格奠定了物象基础。为了使幼儿绘画活动更直观,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还经常采用把纸剪成大树的形状,启发幼儿在上面画上大苹果;或者剪个纸盘,启发幼儿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等等。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激发幼儿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可以经常给幼儿一点小小的奖励,如:贴个小红花等,每当幼儿得到奖励时,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一番,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了信心,这样经常得到奖励,渐渐地,幼儿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初步的兴趣。

夜上海论坛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采用游戏的方法。(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让幼儿涂色。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小泡泡。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我觉得刚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夜上海论坛 3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 "添画、吹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帮助。比如:在绘画《毛毛虫》时,许家荣小朋友平时聪明伶俐,画得很快,然而毛毛虫的身体却总是画成三角形,他几乎生气了,说自己不会画,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你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他仔细看了看别人的画,悄悄地走到我身边说:"李老师,我慢慢地画,毛毛虫的身体就圆了。"说完后开心的笑了。

第2篇

1、色彩上———色块丰富、自由奔放

夜上海论坛 世间的色彩纷繁多样,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炼,总结出了“五色论”———青、赤、黄、黑、白。民间绘画中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论息息相关。首先,民间绘画的色彩多为红、黄、蓝、绿这样的饱和色,色彩纯度高,色块单纯艳丽、鲜明饱满,这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充满着喜庆吉祥的韵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间绘画多运用色彩对比,如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现代色彩理论指出,红与绿,黄与紫是互补色,互补色并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更显艳丽;再者,民间绘画用色也会注重色块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将一种颜色设为主体色彩基调,其他颜色的小面积色块起反衬和装饰的作用。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黑红搭配,在脸谱、春联中经常会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原始美感,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2、构图上———画面饱满、散点透视

夜上海论坛 中国民间绘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与西方“焦点透视”相对应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视点可以自由游动,画面饱满,这在民间年画中多有体现;二是具有中国装饰绘画构图特点,如剪纸纹样中的太极式构图。

二、民间绘画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建议

1、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2、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民间绘画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再者,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再进一步揭示民间绘画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

3、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数学学习既抽象又枯燥,使幼儿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基于此,笔者尝试将数学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幼儿眼中充满了乐趣,枯燥的练习也因游戏的介入变得形象、有趣。

一、使数学游戏化

生活活动在幼儿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变成幼儿感兴趣的具体事物。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情境对幼儿数学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正是这些经常的、重复出现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数学学习产生着不断积累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只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生活中的情境,就可以引导幼儿很好地进行感知和体验。例如,幼儿园每天都有加餐,食堂阿姨每天会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饼干,幼儿对形状大小不同的饼干充满了兴趣,个别幼儿会不经意地喊出:今天的饼干是方的;今天的饼干是圆的。笔者发现这一现象后,特意在幼儿吃饼干之前加了“说一说”“比一比”的环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让拿着相同形状饼干的幼儿比一比饼干的大小,将形状、大小这些数学知识,随机渗透在生活活动中。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形状的认识,笔者随机引导幼儿多动脑筋,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饼干变成其他形状。幼儿一听都特别开心,他们有的把饼干变成圆形,有的把饼干变成长方形,还有的把饼干变成心形,玩得不亦乐乎。在把饼干变形的过程中,幼儿还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笔者只是利用幼儿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数学中形状和大小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减少了浪费,还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又如,在每天玩具时间结束后,笔者增加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教学环节,让幼儿自己将积木、毛绒玩具、串珠、插片等送到不同的玩具箱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简单的整理。另外,笔者在每天户外活动时,注意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有的房子的门和窗是长方形的;有的房顶是三角形的;有的树干是圆柱体;有的树叶是三角形的;有的花瓣是扇形的等,这样既能教会幼儿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又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各种图形。总之,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幼儿就可以在生活中主动建构数学概念,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提供丰富材料

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媒介,它承载着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但要形象、直观、具体,还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例如,笔者为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串珠和漂亮的绳子,让幼儿为自己或者妈妈制作漂亮的项链。幼儿串得非常开心,在满足自己串珠体验的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幼儿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开始探索按颜色、形状、大小,不同分类穿在绳子上,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渗透进去。幼儿对插片比较感兴趣,因此笔者为幼儿选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插片,还特意选择了标记数字的插片。幼儿在玩插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拼出了各种图形。有的幼儿按照一定规律的形状进行拼插;有的幼儿按照一定颜色进行拼插;还有的幼儿按照数字大小进行拼插。小小的插片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按规律排序与数的相关知识。

夜上海论坛 三、创设教学环境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与他息息相关的环境,创设一个可以和幼儿互动的主题墙饰环境,可以起到提升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班级走廊墙上布置了一面游戏墙,并在墙上粘贴了大小不同的插片松树。在玩插片时,笔者引导幼儿说出哪棵树大、哪棵树小,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感知大小和数量关系,学会排序。夏天,笔者布置了漂亮的花衣裙,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形的小贴片,并在旁边贴上几张物体排列的模式图样,让幼儿按照图样把贴片贴在花衣裙上,同时还鼓励幼儿想象不同的样式来贴,看谁把花衣裙打扮得最漂亮。幼儿贴出的样式很多,有的把各种颜色的小花按一定规律排序;有的把不同形状的图形按一定规律排序……看着这些作品,笔者为幼儿欢呼: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花衣裙,你们真是太棒了!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既锻炼了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又掌握了与按规律排序的相关数学知识。

夜上海论坛 四、设计数学游戏

夜上海论坛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为了让大班幼儿掌握按规律排序的相关知识,笔者设计了“去魔法王国参加舞会”的游戏。在参加舞会的路上,设置了各类障碍(从实物到图片,由简单到复杂),只有闯过所有关卡,才能进入魔法王国参加舞会。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一路闯关特别开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受到了幼儿的极大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