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药学学历论文范文

药学学历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学学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药学学历论文

第1篇

药物的形态、色味、性能皆原于“四元三子”,即药物的生长源于自然生化中四类(气、火、水、土)千变万化的运动性态及“三子”(金、木、活类)化育聚结而成。先贤刘智《默格索德》(即《真理探索》)曾指出:阴阳“化”而为“水、火”,水得火则生“气”;火暴水则生“土”,是故水、火、气、土“四象”成焉,又称名为“四元”。“四元”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物质“色”这两个方面的“元宗”。万物开始化育,首先配合化育形成“金”、“木”、“活”三子;土与水凝结,得到气火的变化而生成“金”;气与火和合,又得到地水的滋培而生成“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三子形成之后,万物皆兹化而生。

在自然生化形成中,各类物质,包括药物按照一定生成程序先后问世。一切药物都来自火、气、水、土这四大元质:即药物依靠火使其温热;依靠气使其有发育长成的活动空间;依靠水使其潮湿;依靠土使其生长成形。

夜上海论坛 气质分类为火、气、水、土四类,具体为:

火,气质干热,位于高处,量轻,性升腾,调节天地寒热,湿干程度,能给万物热量,使它们分解、成长、成熟,甚至能溶化和改变坚硬物质。能制约水、土之寒。有使万物成长的作用,药质居于里,色多黄。

气,气质湿热,位于空间,量较轻,性浮动。能缓和太阳过多热量对水和地面的影响,填补空间,无孔不入。能营养万物,促进物质代谢,在万物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药质居于外层,色多红。

水,气质湿寒,位在空间,量较重,性窜动,在所有生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能运输和溶解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防止营养物质在过多热量的影响下出现不良的分解性腐败。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能畅通排出万物在物质代谢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药质藏于最里,居于中者,色多白。

夜上海论坛 土,气质干寒,位最低,量重,性沉静。常受太阳的热化和干化作用,也常受水的溶解和结合作用。在保持万物形态的同时,也能调节水对过湿和过热的现象。能为生物保存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对有些物质有分解和加工作用。药质居于最外,色多黑。

夜上海论坛 回族医学用“四元”归类物质属性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火、气、水、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作用、性质等抽象的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土质而性寒的药物,具有收敛作用;火质而性热的药物具有刺激作用;水质而性干的药物,具有渗透作用;气质而性湿的药物,具有滋润作用等。

在论及药物的表象类别时,回族医学“以其胜者为名”:即“金气胜名金”、“木气胜名木”、“活气胜名鸟兽”。回回先贤曾用实例说明:“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鸟兽得之成为鸟兽之宝;草木得之,为草木之精;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为坚明定固也。木气流行,山得之生嘉植,水得之生浮萍,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坚质,禀气胜者中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羽毛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生于土者为蛰虫,其形质与土壤似。”在论及药物相互配伍中的七种情性时又指出,“四生之中,禀气火胜者能飞;禀土水胜者能走;禀气土胜者性湿;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包括质性相同的两味药相配为“性亲”,即为“七情”。可见,四植、四生、四活中“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生,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三者代天地之化育者也,故曰万物母。”

所以,药物形成依赖“三子”,生长化育源于“四气”,只于药物四性,即药物的四禀性,冷(寒)、热、干(燥)、湿(润)。其中热与寒是药物相反的两种“能力”;燥与湿是药物的两种相反的“质量”。而燥(干)的药物又分为具有热的性能和具有寒的性能两大类;湿(润)的药物分为具有寒的性能和具有热的性能两大类。

夜上海论坛 回族医学在论及药物性味时,各依其三子(金、木、活)至所专盛之“四元”而判断。即三子四性十二味:

夜上海论坛 金气流行于四物,至所专盛之“气”,其性湿,其味淡;至所专盛之“火”,其性热,其味涩;至所专盛之“土”,其性燥,其味咸;至所专盛之“水”,其性寒,其味臭。

夜上海论坛 木气流行于四植,至所专盛之“气”,其性湿,其味甘;至所专盛之“火”,其性热,其味辛;至所专盛之“土”,其性燥,其味苦;至所专成之“水”,其性寒,其味酸。

第2篇

1.1“君臣佐使”和“相须”“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中药成分复杂,整体的治疗策略和协同机制是构建中药配方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例如在不同的草药甚至同一个草药中,每个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又有明显的不同,而只有少数活性成分具有治疗效果[39]。如此巨大的成分混合体,如何解读中药配伍规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先前的工作中,以麻黄汤为例,作者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的配伍原则的科学内涵。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这四味中草药组成。借助我们开发的系统药理学模型,我们从药代动力学互作、药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从分子和系统水平证实了这四个草药在处方中的不同角色地位,如图2所示。主要发现如下:1)通过ADME筛选共筛出麻黄汤中的45个活性物质,其中麻黄有14个,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N甲基麻黄碱,槲皮素等;桂枝有10个,包括桂皮醛,桂皮酸,香豆素等;杏仁有9个,包括苦杏仁苷,豆甾醇等;甘草有12个活性分子,包括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甘草苷等。2)君药麻黄在配方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主药靶肾上腺素受体来刺激机体发热平喘。3)臣药桂枝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例如,通过共同作用于β1肾上腺素受体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以减少君药所需剂量。4)佐、使草药杏仁和甘草可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分的活性。四种草药通过增加生物利用度或促进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来治疗疾病。综上,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了君臣佐使丰富的科学内涵,对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的系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同样的方法,我们以川芎、降香、延胡索为例,阐明了中药“相须”理论[38]。

1.2“补气补血”的物质基础[34]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气血本质至今尚未被科学揭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研发了相关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基于ADME虚拟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建模,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气血的本质,阐明了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研究结果主要有:1)发现了人参、甘草、黄芪、西洋参、党参、山药、太子参和白术等与补气有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党参苷I、罂粟碱、麦角固醇、白术内酯II等。同时,分析了与补血有关的当归,白芍,陈皮,地黄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苷、阿魏酸和地黄苷A。2)建立了补气补血分子预测模型,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如下:D=0662×MlogP-0156×Mor27m+0982×VEA1-0046×H-046-0966×HATSOe-4644Ntr=908,Nte=302,Qcv=833%,Qex=822%,SEqi=825%,SPqi=157%,SEblood=843%,SPblood=175%其中,Ntr和Nte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化合物的数目;Qcv和Qex分别是内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分类精度,敏感性SE和精确性SP验证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式中,MlogP、VEA1与补气相关,Mor27m、H和HATSOe与补血相关,这个公式表明补气分子具有更强的亲脂性,而补血分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3)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揭示了补气中药可用于炎症、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ntralNervousSystem,CNS)等治疗中。而补血中药通过调控骨髓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从而发挥补血功能。基于网络的中药药理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补气补血中药的本质,同时对中药的补气补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阐明中药作用机制

2.1饮片:甘草[40]甘草是一味古老的传统草药,被用作止咳、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抗血小板凝结、抗病毒和解毒剂。我们从系统水平阐明甘草如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也阐明了其为什么被尊称为“国老”,如何“除百毒调和诸药”[40]。甘草中有22个靶标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其中ADRB1,ADRB2,CALM1,PDE4B,PDE4D,HSP90AA1,HSP90AB1,PPARG,THRB和哮喘有关;MMP12和PDE4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甘草素、甘草查尔酮B、柚皮素、山奈酚等作用于靶标ESR1,MMP12和PPARG以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异甘草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黄酮类通过调控HTR2A,PTGS2,F2,CHEK1和PTPN1治疗血栓;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异黄酮作用于靶标HTR1A,OPRD1,GSK3B,HRH1,MAPK10,F2,ADRA2A,AChE治疗心肌缺血,从网络水平揭示了甘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甘草是一种重要解毒药物,其中的甘草次酸结构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能够减少毒物吸收,增强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PPARG,DPP4,GSK3等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炎,免疫功能;甘草苷和甘草查尔酮G作用于金属弹性蛋白酶,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抵抗外物侵袭。此外,甘草作用很多蛋白与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如HTR2A和AKR1B1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MAOB,DRD2,DRD3和MAPK10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CDK2,ESR2,PPARG,PTGS2和CHEK1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而AKR1B1,PDE4D,OPRD1,OPRK1,CHRM2,CHRM4,OPRM1和PTGS2与疼痛相关。这些发现无疑为进一步探究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复方:复方丹参方[35]复方丹参方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典型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中药组成。我们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复方丹参方进行了研究,方法如图5所示,结果发现:1)复方丹参方中101个活性化合物,其中56个来自君药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I、丹参素A是主要有效成分。臣药三七中有29个活性分子,有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和槲皮素等。而佐药冰片中仅有9个活性化合物,包括D冰片、L冰片和异冰片。2)复方丹参方通过靶标eNOS,CYP2C9,HSP90s,PPARalpha,gamma和MIF抑制发炎并阻止炎症因子对血管和心肌的损伤。与血管收缩有关的靶标血浆肾素,ACE,胃促胰酶,VDR和VEGFR2的调节可以降低血压。Caspase3,MMP9,MR,TGFβ1R,Ang,AR,PDE4D和sPLA2II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这些靶点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化合物和通路的网络表明,糖皮质激素和炎症信号通路、L精氨酸/NO信号通路分别与58、56个化合物相互作用。其中35个化合物能扰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通路,31个化合物作用于血小板聚集信号通路。由于这些信号通路与炎症、凝血功能等紧密相关,因此复方丹参方可能通过扰动这些信号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4)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复方丹参方疗效的多样性。其中,复方丹参方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靶点,如醛糖还原酶,LXRs,PPARs等发挥药效。我们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复方丹参方的治疗机理和“君臣佐使”理论[48],为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3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11]热毒宁注射液处方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由青蒿、金银花和栀子三味草药组成。目前注射液形式的ADME性质的研究陷入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中药复杂体系。因此,我们重点解决了如下问题:1)将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组学数据耦合进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组学技术的ADME评价;2)首次提出半衰期评价模型PreDHL,使ADME评价模型更加完整准确;3)开发适合中药特点的ADME评价技术,开展系统水平的药动学、药效学验证技术。最大限度的耦合了重要的ADME性质,包括logS,logP,PPB,Pgp,P450酶代谢产物(2C6,2D9,3A4)和药物半衰期Y(t1/2),筛选出热毒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如图6所示。同时这也是首次耦合ADME性质应用于注射液物质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也揭示抗病毒的机制,即当感冒病毒入侵后,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刺激人体各种免疫通路(如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Tcell受体信号通路等)以增强人体的自主免疫力;另一方面,热毒宁活性分子通过调控免疫因子或促炎介质(像IL6,IL8,TNFα,COX2等)来治疗炎症。目前,已证实了免疫在病毒感染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41]以及抗炎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42],因此,利用草药的免疫应答作用和抗炎作用能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良好的思路和线索。

3新药开发

夜上海论坛 系统药理学为中药活性物质发现,新药组方提供了重要技术。

3.1活性物质发现[23]系统药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发现中药中的活性分子,推进新药开发。首先,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和靶点-靶点网络寻找多靶药物的潜在靶点。其次,作者重建了天然草药的化合物数据库,通过虚拟筛选多靶化合物。继而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和靶点的可靠性,从而验证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的可靠性,为复杂疾病的多靶药物开发和活性物质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23]。

3.2新方:红山丹[32]作者首先构建了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和药物-药物网络,进而结合ADME筛选药物和反向药物靶点筛选,构建了与心血管相关的药物分子和药理学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味中药丹参,根据丹参的相关通路,最终选择了红花、山楂作为辅药,形成新的药物组合-红山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具体研究思路如图7所示。新药组合红山丹中,红花和山楂对应了丹参的10条通路,表明他们有潜在的协同作用。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红山丹中有56个与心血管相关的靶点,大多数靶点高度相连,为了进一步证实靶点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选取A5L,B1AR,CDK2等10个蛋白进行研究。小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究红山丹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的小鼠,其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维持的更好。通过RtPCR测定蛋白的表达,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注射红山丹后A5L,B1AR,CDK2,MAPK14,NOSE,PPAR和PGS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红山丹的信号通路中,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被证实和心血管相关。此外,网络中多靶标共享相同的信号通路,揭示了红山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通过红山丹的研究,我们验证了基于药物-靶点相关通路的药物组合的协同机制[38],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4讨论

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药理学

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当前,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假如我们的学生不懂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的落后,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外交流。另外,双语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影响。当今社会,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此次调查通过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改进依据,以期不断地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水平。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调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开展,74名学生在接受20学时的药理双语教学课程后参加了本次问卷[1,2],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结果如下。

2结果

2.1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

2.2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28.3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80学时左右,31.0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108学时左右。

2.3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

2.4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课件和教学组织、情况等的具体评价见表1~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见表1;对教员的评价结果见表2;学员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见表3;对教学组织的评价具体见表4。

2.5为了探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兴趣、学生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之间的关系,将三者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外语水平越好,兴趣越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相关。结果见表5。

夜上海论坛 表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略)

夜上海论坛 表3学生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略)

表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略)

表5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之间相关分析(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理学双语授课对提高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有一定帮助。用双语授课的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师发音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各方面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3分析

夜上海论坛 3.1教师教学组织方面

夜上海论坛 3.1.1教学进度方面44.5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对课堂内容不能听懂,44.59%仅部分听懂。调查也发现,该班将近50%学生的英语还没有通过四级,过六级的仅少数几个,学生对听懂一些日常用语都有困难,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所安排的双语教学进度与平时以汉语上课基本相同的这种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无疑过快。

3.1.2课时安排方面调查显示,36.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学校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比较少,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因是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的比例安排偏少,仅占20%,这都造成学生进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夜上海论坛 3.1.3对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此次双语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调查显示,44.5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3.2学生方面

夜上海论坛 3.2.1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45.95%的学生不赞成药理学双语教学。本次调查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水平在获取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遍比较被动。

夜上海论坛 3.2.2相关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目为基础,如果这些科目学得不扎实,仅仅用汉语讲授药理学,学生学习和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讲。

夜上海论坛 3.2.3英语基础较差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招生时分数线就比一般综合院校要低,相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制约师生双语教学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过其他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导致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少,基础差,这也是影响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夜上海论坛 3.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课件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编的英文讲义,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药理学》为蓝本。授课时以中文大纲的内容、编排,用英语讲授,学生课后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调查发现,64.86%的学生希望采用中英对照的双语教材,另外我们还配套讲义自制了药理学全英文课件,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适合他们。但目前尚无满足学生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药理学教材。

4对策

4.1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药理学学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行专业英语集体备课,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修。鼓励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文化底蕴,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将英语的应用与提高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双语教学教育观念。

4.2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打好其他学科基础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大学英语学习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水平。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学好没有授课的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应该从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始,一旦双语教学在多专业、多课程上稳步铺开,就能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渗透。届时,目前这种药理学双语教学独木难撑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观。

4.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改进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好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学多样化,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进行纯英文复习,进行单独或集体提问及回答,让学生将专业单词自己说出来,强化语感,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用专业单词简要回答某些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等。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专业学习和专业单词的听说相结合,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夜上海论坛 4.4加强寻求更加合适的教材和课件我们可以适当找一些简单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英语文章给学生作为课外学习,从简单到难,开始中英文对照,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脱离汉语对照部分,从而到可以看懂纯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的专家指导,共同编订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双语教材。课件制作中,可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介绍生僻专业词汇时,图文相配,学生视听同步,英汉对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4.5努力培育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环境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如可以通过采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此外,我们亦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减少对双语教学的畏惧感。

夜上海论坛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序地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药理学双语教学必将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