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策划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杨国栋
设计除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执行外,主要还考虑投资者(业主)的设计委托书;但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建设者并不能准确的提出拟建设的工程夜上海论坛项目的精确定位,仅是提出一些粗线条的要求,其余的由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看着办”。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由于没有具体的“需求定位”,也只能按照各自的设计经验或同类工程的设计经验来做。这就形成太多的“类比设计”或“拷贝设计,而非有针对性的“精准设计”。同时,设计院收取设计费的标准是按建筑通用设计来收取设计费的,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属于专业性更强的“专业设计”,通用设计标准不可能完成专业设计的深度。同时依据建设部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3年版本)中的相关要求,并没有把“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作为一项单独的专业设计来对待,而是将电气(强电)和“弱电”合并为“建筑电气”这一个专业。同时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深度也仅要求两点:一是完成各子系统的系统框图;二是说明各设备定位安装、线路型号及敷设要求。其余用一句“配合系统承包方了解相应系统的情况和要求,审查系统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而了事。但“施工图纸”又是招标过程中用来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依据;仅依据“系统框图”和设备定位安装及线路敷设就能编制出实施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吗?显然不行。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将“智能化工程”置于“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的二级劳务市场”上去完成招标工作。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工程,将智能化工程作为简单的“劳务分包”工程对待,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是很多工程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建成后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换一个思路讲,即使可行,也必须事先编制出合理、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才行;依据深度不够的“施工图纸”(甚至是初步设计图纸),由仅具有资格资质而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来编制的错误百出的“工程量清单”用于招标;中标后在实施中再“东补西补”的完成施工,能确保智能化工程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吗?再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不同的设计院出图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图纸是工程的语言,施工图就是“要用工程的语言,将工程中要干的事全部表述清楚”,不管什么人中标,什么人干活,只需依据施工图纸就能将工程中要求的设备安装到位、连接齐全、调试完整,直至交付使用。但目前的施工图除了“深度”有问题外,很多图示的画法、图形图例、项目代号和位置代号的标注、安装方式的标注、相关专业的配合要求等存在很多问题,是只有画图者自己明白,没有设计者亲自解释就已看不明白的施工图。对“电气制图”我国有很多标准和规范,如《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GB/T698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T472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基本规则》(GB/T23371)、《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技术产品及技术产品文件结构原则字母代码按项目用途和任务划分的主类和子类》(GB/T20939-2007)、《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GB/T5094)、《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GB/T18135-2008)、《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系统内端子的标识》(GB/T18656-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接线端子的排列和标志》(GB/T22112-2008)等都是设计者(或绘图者)应该熟知的规范。遗憾的是,曾与很多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交流过,了解并熟练掌握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类比方法”。我国很多建筑主管部门也曾组织技术人员编制“XX工程的设计标准画法图集”,有国家级的(如标准院),也有省市级的(如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深圳等)或行业级的(原机械部、建设部、电子部、轻工部等),由于主编的院所不同、所在区域不同、习惯表达方式不同等诸多原因,相互之间存在相互矛盾或不协调之处。能绘制出符合工程要求,满足工程语言,真正能指导施工过程的施工图,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工程经验。目前很多设计院因工程设计任务繁重,毕业2~3年的大学生就能成为CAD制图的主力军,显然这些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讲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没有工程实践的设计是不可能不存在问题的。设计院工程师要深入到工程实施现场,特别要做到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回访”、验证设计思路、总结设计经验。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大建设时代,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建筑工地,新建的工程项目多如牛毛,很多设计院根本“忙不过来”,有些设计院为了片面的追求产值,大搞“类比设计”或“专业设计分包”或由某些集成商(或产品供应商)配合设计,对出图前的审查程序把关不严,结果造成图纸的错误、漏洞偏多,只能在工程实施中边修改边施工,造成智能化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差强人意。工程实施不到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制”,用不到位的“施工图”和不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再采用“低价中标”的招标办法。
如何能保证工程实施质量?智能化工程本身的高科技性、高技术含量等因素,更需要确保系统工程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招标文件中技术规格书的编制亦存在诸多问题。完全把某制造商的样本数据作为招标技术参数的技术规格书的大有人在。我们不反对以某制造商的某产品的技术参数作为设计或招标时的技术要求,但还应兼顾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和本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合理的、适合的技术参数;否则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引起很多岐义或产生不可执行性的因素。例如:某工程项目中的布线工程,在入围品牌中推荐了6个国际著名品牌(其中3个北美的,3个欧洲的),但在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中完全参照北美的某品牌样本抄录,并强调,在满足某些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还需满足TIA/EIA、UL等各种标准中的相关要求。须知,国际上有国际标准,北美有北美的标准,欧洲有欧洲的标准,其中虽有大量相似相通之处(等效采用部分),也有依据不同区域的习惯用法做出的一些特定的要求;让欧洲的产品完全符合北美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工程项目的实施又在我国境内,我国又有我国的规范和标准,虽也等效采用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中的要求,也有一些本国的特色和最适于国情的东西。故笔者的意见是:不管哪国的产品,在我国境内都必须要符合我国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时间排序、工程进度等关系,有些工程项目的智能化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可能比较延后(例如,建筑物已经封顶),工期进度又比较急,特别是一些从工程任务变为政治任务的工程,招标文件编制仓促,错误的认为招标文件中技术规格书的编制只要能完成招标任务就行。其实不然,很多业主到最后才明白,完全不是这回事。一旦开始招标程序并中标以后,其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规格书将是工程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其中的性能参数要求不仅要服务于招标过程,还要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检测、验收、审计和决算的依据,这在很多工程项目中有过深刻的教训。由于招标文件对技术规格书中的技术性能参数要求不严或不全,或要求过严、过高,在投标时的技术应答中,基本都是“符合”、“满足”等语句;但在最终验收或工程移交中核查某些性能要求时,则发现有很多不符合而不能如愿交付的工程,或在交付过程中发生推诿、扯皮、工程验收不通过、工程审计不过关,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等的工程并不在少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和测试不到位笔者一直认为:工程质量是靠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来保障的,严格的施工工艺是靠严格的工艺纪律来保障的,“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是靠严格的施工监管来实现的。实施工程过程监管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工程承包商的项目经理部的监管人员,一种是业主的委托代表监理工程师。前者是站在中标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角度,后者是站在建设(投资)方的角度。目前工程实际中“集成商中标,签约施工队干活,产品供应商做技术支持”的现象比较普遍。当然,由“签约的施工队干活”并不是说不行,但必须要对签约施工队中的实施者做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后上岗;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加强执行施工工艺纪律的监管。放松监管,任由施工人员随意处置的工程不在少数;监理工程师是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管的另一条防线,受业主委托,站在公正者的角度实施专业监管,并督导工程承包者的持续改进。但目前工程现状是:“智能化工程”(弱电工程)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并不存在,大部分由“机电安装”或“建筑电气”监理工程师来兼顾,其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监理工程师更多的职责是完成建设过程中工序的监管,对工程质量不是不监管,而是不知道如何监管,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应该做到什么样才是符合标准和规范的。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很多子项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再好,操作再熟练的技工也不可能保证准确无误的操作,需要用工程检测和测试手段来验证其工作结果的可用性;故实时操作后,工程交验前,检测和测试是必不缺少的工序环节之一。笔者参与过很多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在很多工程中,当工程实施(中标)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后,按照工程监管流程,首先需要进行自检自测,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然后将自检自测的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核查或抽检(该过程目前大部分流于形式化),再由四方(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工程实施方)进行工程验收,该阶段需要组成验收小组,除检查必要的过程文件、检测记录、试运行报告外,也需要再次进行核查和抽检,以验证过程文件和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最后才是工程项目的终验,一般是待系统运行一年后,由该工程项目的建设行政主管单位组织行业验收。在这自检自验、四方验收、行业终验中,对于检测的手段、检测结果的判定等方面,缺乏可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并未引起建设(投资)方足够的重视;业内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强制第三方检测机制尚未形成,编制预算时也没有这一块费用;特别是某些工程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变成“政治任务”时,不要说第三方检测,就是自检自测都变得“十分苍白”。目前很多工程项目智能化工程的验收流于形式,感观验收的较多。为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希望业内应尽快完善检测手段、检测规范、检测结果的合理评判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达到真正能指导业内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之目的。
夜上海论坛 任何工程项目中的智能化工程都需要进行“深化(细化)设计”,为什么?这是由智能化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把“智能化工程”仅作为“劳务分包”工程对待所不合适的理由之一。智能化工程是由很多个子系统互联互通而成,系统若想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需要各子系统“默契配合”,讲究的是系统的可用性和(软/硬件)配置的完整性;由于子系统比较多,其涉及的设备和产品也就十分丰富;不同子系统间,不同设备和产品,可能由于制造商的国别不同、遵循建造的标准不同、硬件接口和通讯协议不同,系统的架构不同、编码协议和规则不同等众多因素,再加上招标过程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原则上是各子系统不允许有推荐的设备或产品品牌,即使允许,每个子系统的推荐品牌也不得少于三个。这样,哪一家参与竞标的系统集成商中标,用何种设备或产品,完全是随机的;那么,中标后的工程承包商必须采用满足用户需求、经过专家评审、确认中标的设备和产品,并依据原设计思路和框架做“工程应用的符合性设计”。第一要保证系统的架构不能有太大的变化;第二要保证基本性能参数不能变动,依据中标产品的具体情况来修正招标时的施工图设计,故称为“深化(细化)设计”。深化(细化)设计的图纸水平体现了中标集成商的综合水平;笔者曾参与过多个工程项目深化设计的评审工作,同样存在“深化设计不深、细化设计不细”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设计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深化(细化)设计后的图纸,经过原设计院设计工程师的确认后生效,具有了必要的法理地位,才能用于施工现场。
工程设计无小事、工程实施过程无小事、工程检测和验收无小事,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最终的工程建设结果肯定没有问题;若每一步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就一定会有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是龙头”,不能掉以轻心,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80%以上取决于设计。工程过程质量保证取决于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执行施工工艺纪律。“成功从设计开始,质量从工艺抓起”,期望有更多的优秀设计,质量更高的智能化工程,“相当智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出现,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大众服务。
夜上海论坛 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原则
夜上海论坛 1为建筑机电设备提供基本的运行条件
夜上海论坛 为机电设备的运行提供足够的动力,是对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保证机电线路的安全性;(2)控制方式科学合理;(3)防雷技术措施,如安装防雷装置;(4)特殊场所中,需要应用防静电技术、防浪涌技术、防火技术等。
2减少损耗
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与安全上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将建设投资降到最低,比如选用先进节能设备、优化线路设计、降低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从而节约电能以及其他能源的耗用。
3负荷科学化
夜上海论坛 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科学的设计系数,合理地调整负荷。在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用电节能措施,以达到负荷率、设备利用率最优化的效果,最终实现节约电能的效果。简而言之,在做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实惠、技术先进等。
夜上海论坛 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实践操作
1机电设备的节能
夜上海论坛 1.1空调系统的节能
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为建筑制冷或制热所消耗的能量,如电、煤、油、汽等;(2)为房间提供空调循环水和暖热风时,水泵、风机所消耗的电能。针对空调这2个方面的能量消耗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1)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参数;(2)合理利用和控制室外新风量;(3)利用自然资源(如地下水、室外空气);(4)减少输送系统的动力消耗(如水泵耗电、风机耗电等);(5)动态调整空调控制参数防止过冷或过热;(6)从排风中回收热量。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某城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空调的用电量在全市用电总量中的比例竟然高达30%,城市的供配电系统因而承受着空调系统带来的极大压力。所以,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节能,已经刻不容缓。
夜上海论坛 1.2照明系统的节能
夜上海论坛 建筑的照明主要包括3大方面:室内照明、公共区域照明、泛光照明。根据建筑照明区域和作用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1)充分利用自然光;(2)划分区域确定照度标准;(3)采用高效光源;(4)选用合适灯具;(5)合理设置光源的控制方式。建筑照明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照明需求,又要实现节能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3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控制
直接给水、恒压给水、高位水箱给水是3种常见的给水方式,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高位水箱、生活给水泵、低位蓄水池构成的给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能耗集中体现在2个方面:(1)为水循环提供动力所消耗的电能;(2)水资源的消耗。
夜上海论坛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2)变频水泵的使用;(3)开发第二水资源,如中水;(4)给水管网爆管预防;(5)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6)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水是万物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高,控制水资源的消耗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夜上海论坛 1.4电梯系统的节能控制
夜上海论坛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愈发显得重要,其能耗也在逐年增加,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因而,很有必要对电梯系统进行节能控制。电梯系统的节能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电机拖动系统的节能控制,分为2种情况:1)提高电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效率;2)将运动中负载上的动能、机械能、位能转换成电能,即电能再生。(2)其他节能途径,如科学地并联建筑内所有电梯,并用智能系统进行控制。
2电压等级选择
选择电压等级时,可以参照以下情况:(1)城镇的低压配电电压适合选用220/380V,高压配电电压适合选用10kV。(2)向企业供电时,应该考虑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供电距离等因素,还要结合该地区公共电网的现状以及规划,进而综合确定。(3)小负荷用电用户接当地的低压电网是较为适宜的。用户的负荷超过200kVA、单台设备功率超过250kW、供电距离超过250m且负荷超过100kVA,这3种情况采用高压供电是较为合适的。
3供配电系统设计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系统应该简单、实用,配电级数适宜,不可太多。(2)考虑电负荷的分布以及容量情况,将变压器置于负荷深处,尽可能地缩短低压供电半径,从而节约电能以及金属的用量。(3)10kV配电系统应该灵活方便,具备很强的适用性。可以采用的形式有环式、放射式、树干式等。(4)供电范围要明确,线路、变配电所交错重叠供电是不适宜的。
夜上海论坛 4变压器的选择
夜上海论坛 选择变压器时,应该考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变压器的负载率以及负荷不平衡的状况。以三相电源供电为例,可采用如下方法平衡负荷:(1)把单相机电均匀地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尽量保证以下关系:最大相负荷≤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2)220V照明负荷的线路电流不超过30A时,适合单相供电;超过30A时,适合三相四线制供电。(3)正确运用单相自动补偿设备。
5减少传输损耗
电路功率损耗一大主要原因就是电阻的存在。该损耗同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成正比例关系。改变电流是不合适的,想要降低线路上的损耗,只能通过减小线路电阻的方法。以下3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电阻:(1)导线材质的电导率要小。(2)布置导线时,尽量节省距离,缩短导线长度。(3)增大导线截面。线路比较长的情况下,根据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等条件确定理论截面后,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
结语
夜上海论坛 LC滤波器工程设计时的几点考虑
1LC滤波器工程设计时几款常用的软件推荐
LC滤波器设计软件的种类繁多,早已步入寻常百姓人家,本文从使用简单、方便的角度来推荐几款免费设计软件。
夜上海论坛 a)AADE公司的FilterDesign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简单、快速地设计几乎是任何类型的集总参数的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同时也可以显示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群延迟和输入阻抗等。使用该滤波器设计软件时,当频率升高,内部的寄生耦合电抗和分布电抗就将破坏它的设计精度。由于寄生效应自然地降低了滤波器的中心频率,所以设计的频率比实际需要的频率要高一些。
b)RF-Filter.exe软件该软件使用非常简单,仅需选择所需用的函数类型、阶数、源阻抗和负载阻抗等参数就可设计出所需参数和仿真波形。用该软件设计一个输入输出阻抗为50Ω、7阶巴特沃斯、截止频率为200MHz的低通滤波器时的仿真波形和电路,用归一化参数计算和仿真设计的参数几乎完全一致,如图1所示。
c)FilterSolutions10.0滤波器设计软件该软件如图2所示。
d)Helical.exe螺旋滤波器设计软件该软件如图3所示。
用该软件设计时输入输出阻抗需要匹配,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时,就可以拒绝进入主界面,该款软件适合于窄带滤波器设计。c)FilterSolutions10.0滤波器设计软件该软件如图2所示。d)Helical.exe螺旋滤波器设计软件该软件如图3所示。用该软件设计时输入输出阻抗需要匹配,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时,就可以拒绝进入主界面,该款软件适合于窄带滤波器设计。
2进行LC滤波器工程设计时,考虑PCB的事项
夜上海论坛 a)频率越高时,较薄的介质层将增加插入损耗,增加介质层的厚度将减少这些损耗,但与此同时会增加电路板的穿孔电感或者会产生我们所不期待的信号传输模式。介电常数Er较高时将会增加介质中的损耗,而且也会稍微增加导体中的损耗。当LC滤波器需要尽可能小的插入损耗时,虽然选择较厚的PCB板会减少损耗,但也增加了穿地电感,介电常数Er应较小些。上面提到的穿透孔产生的穿地电感可由如下公式计算:这个公式说明了穿透孔的直径越小、穿透孔的长度越长则穿地电感越大。所以通过PCB板设计滤波器时,要使穿地电感越小则PCB越薄,滤波器的高频衰减特性越好。所以选择PCB板的厚度时必须考虑插入损耗和穿地电感的折衷。同时通过该公式可以算出穿地电感的实际值,在设计LC滤波器参数时,可以使穿地电感看成是线圈电感的一部分,使串联到电容器的电感值选得小一些。
夜上海论坛 b)LC滤波器通过PCB板工程制作时,所有元器件的引线必须最短以减少损耗和引线电感。传输的微带线保持50Ω的恒定阻抗,以减少失配损耗及由不连续阻抗引起的反射。在1GHz时,即使1cm的短线,也会有约10nH的电感,形成一个几乎很纯正的电感器。滤波器的微带线中的所有弯曲都应该斜接或者变成圆弧状,以防止辐射到相邻的电路中。一般地线通过最短的路线,通常是通过一个穿透孔接到PCB的接地板,主要是为了降低返回路径的对地电感。同时从PCB顶端的接地板到底端的接地板,应该以1/4波长或者更小长度的间隔,有规律地设置穿透孔。整个PCB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小实际的尺寸以减少损耗和辐射。元件应该交叉配置在微带线的两侧,以改善高频域的隔离程度。电容器接地旁边要有穿透孔,空余的地方尽可能地配置上引线孔。LC带通滤波器的制作要选用寄生电感量小的电容器,使含有寄生电感的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重合在几何中心的频率上。
c)进行LC滤波器的工程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PCB线、元器件和导线之间的耦合。可通过使用屏蔽、减少载流环路的区域、印刷板引线成直角和传输RF电流的印刷板引线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来减轻这些不好的能量耦合。当RF信号遇到LC滤波器的耦合电容时,为了减少阻抗变化范围和降低电压驻波比VSWR,元器件应该与微带线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焊接的轮廓应该平滑以便不干扰信号流。
进行LC滤波器工程参数设计时的考虑事项
a)如果滤波器要隔直流信号,那么应在输入端加一个很大的电容,使得在最低频率上的电抗小于1Ω。如果该LC滤波器是高通滤波器,为阻止直流信号,就应该在输入端接一个串联电容,而不是并联一个电感。
b)如果要设计精度更高的滤波器就要采用更加复杂、准确的现代滤波器理论技术或者更昂贵软件程序来考虑寄生效应的影响。对于低要求应用场合和极点数少的情况下,仅通过软件仿真设计就足够了。频率大于30MHz时,表面安装的元件导致的分布式电抗会使滤波器的中心频率显著地降低,必须考虑寄生响应的影响。可通过减少绕组直径和圈数来减少电感器的匝间电容,可通过更小的元器件来减轻所有元器件的接地电容,可使用以电感相交成直角的方式来减轻电感的相互耦合,可通过使用一个并联的电容器来减轻引线内的固定电感,减小电容器的寄生电感,通过上述方式可减轻寄生响应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c)LC滤波器在高频率设计时,选用高Q值的电感可以减少插入损耗和降低边缘的圆滑程度。电容器要选用自感量小的元件,如果电容的容许误差较差或者温度特性差就会使得通带特性、中心频率、回波损耗发生变化。可采用将一个电容分为两个只有一半容量的电容器后再并联的办法,从理论上说,电感量可以减少一半,阻带衰减量实际上可改善约10dB。
夜上海论坛 d)根据衰减频率部分,考虑到费用、插入损耗、群延迟变化和物理尺寸的要求,滤波器应该设计成最小阶数。在没有放大器连接之前,若将设计好的滤波器级联,就会导致交互感应。
进行LC滤波器工程设计时考虑的滤波器函数选型事项
夜上海论坛 如果需要通带内有最大的平坦响应,对元件的变化不是很敏感的话,则可选用巴特沃斯滤波器,没有特殊要求时优先推荐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在通带内有等波纹起伏的纹波,但截止特性特别好,高的群延迟变化,可通过增加滤波器的通带来抑制群延迟变化。贝塞尔滤波器通带内延时特性最平坦,小的群延迟变化,相位特型好,对要求输出信号波形不能失真的场合非常有用,但截止特性很差,对元件的要求很高。高斯型滤波器常用于频谱分析仪带宽的滤波器中。椭圆函数型滤波器通带内有起伏,阻带内有零点,截止特性最好,但对器件要求严格。勒让德型截止特性比巴特沃斯型好,并且可以用小的器件值来实现。在工程实际设计中依据不同的特点和通带的频率响应、带宽、元件敏感程度和分布电抗以及元件获取真实的参数能力等选取不同类型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