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新概念语文教学法夜上海论坛的提出是受“新概念英语”、“新概念作文”的启示而生发出来的。尤其20世纪末的“新概念”作文以其“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这种新的作文理念启迪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拨开云雾以还其语言素质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的庐山真面目。
夜上海论坛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是为了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提出这种教法并非全盘否定过去教学法中的优质成份。以往的教学法的弊端一言以弊之----教学中目中无人。具体而言就是“三化”,即: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学八股化,口语教学沙漠化。
夜上海论坛 阅读教学程式化是指从小学语文开始,我们养成了一套固定程式,那就是分析其中心思想,再分析其写作特点。教师总是要将教参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移植到媒体----黑板上,再让学生输入到自己的在脑中,最终传送到试卷上。
夜上海论坛 作文教学八股化是指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味地迎合高考,比如高考流行材料作文的年代,我们就很快从中发现了一种高考作文结构律这东西,即“引、议、联、结”。作文教学很少或根本就不关注学生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口语教学沙漠化是指以往的语文教学很少培养学生的口才,以至于学生上了高一或在一要讲两分钟的话,两股颤颤,几欲先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不能或不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三)理论依据这种教法有其理论作为它的支撑点。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其主要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主体性是人的属性,人的活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传统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存在着压抑甚至摧残儿童个性发展的问题。教师、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活动(教学)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师从机械搬运教参中解放出来,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打碎学习的奴隶的枷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扶助者和导引者,而非某次考试的牺牲者。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见前)
(二)成功性原则
“新”教学法是一种没有挫败的教育,只有暂时过不了的语文关口。
夜上海论坛 (三)自我教育发展性原则
受教育主体从自在到自由发展过程。在高一主要是自在发展,高二则由自在发展过渡到自由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新”教学法强调在尽可能多的语言、人文环境中和谐发展自己。
(五)新异性原则
教学中极力渲染教与学的个性化的东西。唤醒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八观
(一)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观
夜上海论坛 1、以语文习得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重感性语料的习得,重语料习得的运用,轻繁琐的字词句段解析。讲授“含意”的实验,让学生补充作文题上“生活是”,结果受试班能用技巧含意的远远多于控制班。
2、以教会学生自学语文为主到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为主的教学理论。
3、以生活为语文学习场的教学概念;
4、以“感”、“读”、“述”、“悟”为主模式的学习语文的教学理论;
5、以发现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为主的发现式教学理论;
夜上海论坛 6、以学生参与教材内容选择的互动性的教学理论;
夜上海论坛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阅读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每期开校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互荐名著,以至读典成风,如《红楼梦》热,《水浒》热。
2、由被动选择阅读语材料发展到主动自择语料。新教材尽管有两本,尽管有七十来万字,但仍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我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选择,于我有用者,取之;无用者,弃之,学生主动选择讲解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大家,教师主动选择书卷气浓郁的作品给学生阅读,这种种做法弥补了教材过分稳定带来的弊端,引入活水,共兴语文是师生最大的心愿。
3、阅读教学从繁的语料分析中解放出来,走向重鉴赏重感悟的感性语料积累阶段。
夜上海论坛 面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它是感性的,还是知性的,我们都为力主学生复活其“临场感”,感受作品的美感,接受作品的独特感,积淀作品的语感。
(三)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作文观
1、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作文训练不出空题目,大题目,远离学生生活的题目,尽管高考有所谓考查想象力的题目,我们弃之不用。如上期的生活作文训练系列,则由感受生活,感悟生活,感知生活构成。
2、重体验的作文训练观。生活是作文之源,善于体验,才有妙文的可能,因此,我们带学生访谈了股民,冬游了凉帽山。学生有了体验,为文言之有物了。
3、文白整合观。在作文教学中既重语体文的写作,也重文言的写作训练。在学《劝学》后,我们要求用文言表述自己的求学经,在游凉帽山以后,用三百字的文言写感受。尽管学生的表述不乏幼稚可笑,如:三百字用了二十五个“之”的,但克服了用文言表述的心理障碍。
(四)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口语训练
1、口语与书面语同等重要。生活不仅需要书面的表达,也少不了口头的表达,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口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书面语。因此口语也应该称为“课”。
夜上海论坛 2、在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成语述猜游戏。
夜上海论坛 3、挖掘教材中口语素材。
夜上海论坛 4、创造口语运用的情景。
(五)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学生观
夜上海论坛 1、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燃烧的;
2、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
夜上海论坛 3、每个学生都可以过语文关。
(六)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教材观
1、补充经典文化;
夜上海论坛 2、补充地方文化;
3、补充时尚文化;
4、学生自编名著互荐集。
(七)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课程观
1、走近经典课,习《声律启蒙》,诵儒家经典,背唐宋名作,研宋元妙文,论明清章回,究外国名著。
2、时文开讲课。每周一节时文开讲课,时文内容选自《十月》、《收获》、《当代》、《新华文摘》等,要求选文要有浓郁“书卷气”。
3、口语训练课。课前三分钟演讲。
夜上海论坛 4、交际训练课。到华西证券射洪营业部与股民交谈,训练自己的交际能力。
夜上海论坛 5、研究性学习课。研读《成都商报》上的股评文章,采访股民,并学会从课堂外获知练能。
夜上海论坛 6、学月教学法切磋课。每学月或讲学法,或研究教法
(八)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评估观
(一)在“真阅读”中展现情境
夜上海论坛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当然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时的多种手段、方法的指导,但这多种方法指导的核心是为学生创设了多种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意思。我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对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请本校的美术老师为我画了一幅关于史铁生和她母亲的画,突出勾勒了母亲的眼神,作为细节,让学生透过画面,尤其是当史铁生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那种充满期待的眼神,老师通过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温馨而具有矛盾冲击力的场景中,深切地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关爱。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这种无私的爱子之情,我还让两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亲身的表演来体会这种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在“真思考”中唤醒情境
班学生大多数能歌能舞,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更具有展示自己表演天赋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上根据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表演手段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使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又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细致地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等,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动作,共同合作,把剧情在课堂中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课文,理解文本。
二、聆听音乐,感悟情境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爱着生活。”音乐魅力无极限。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地加以运用,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从音乐的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领悟课文的内在美,进而感受人生的美好。同时,音乐也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班学生大多酷爱音乐,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结合音乐,能够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本。例如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这首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去浮想联翩,效果自然更好。用音乐去渲染一种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对于班学生来说,尽量要结合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尤其是适当使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音乐,会达到更好的收效。比如讲解《心中的鹰》一文中,课文导入通过播放容中尔甲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则更容易激起他们情感的荡漾,使他们脑海中浮现出一种熟悉的意境。
三、朗读课文,进入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毫无疑问,朗读可以加深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然后再根据文章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析,在品析中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范读不可或缺,这要求教师本人要有丰富的情感,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有表现力,教态有亲和力,这样在朗读中学生才会更容易受到感染;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样重要,但必须进入情境中的角色,不可流于形式,朗读中要注重语速、语调、语态、语气,使朗读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夜上海论坛 例如讲解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就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海燕的飞翔时的气势,进而理解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英雄气概。在《变色龙》一文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奥楚蔑洛夫每一次审判时的语气口吻,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主人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形象。
四、联系生活,感受情境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由于语文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学生的阅历差异等,班学生往往很难与课文情境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似曾相识的一幕,把课文中所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进而再去感悟文本。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接触更为丰富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在讲解《背影》一文中,讲到父亲为儿子翻月台买橘子的情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当年考取内地班时,在火车站,父母及亲人给自己送别的场面,回忆父母曾为我们做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事。这样可以在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