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护理管理学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学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管理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管理学论文

第1篇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是现代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纵观健康管理学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史,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学科发展性健康管理学的学科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路径、标准规范、法规制度、人才建设等体系建设尚不够健全,有待不断发展创新、丰富完善。

1.2技术集成性该学科优势在于多学科融合与集成创新,其技术发展必须在吸收、借鉴相关学科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技术。

1.3需求多元性健康管理对象是不同职业、团队、阶层、年龄、健康状况的社会人群,其健康管理标准、要求、重点都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多元化要求必须突出个体化、个性化服务。

1.4服务持续性根据“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的整体健康管理观,健康管理是循环往返、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服务必须持之以恒,延续于服务对象的整个生命过程。

1.5信息主导性“零级预防”是指导健康管理的重要理念,需要将健康体检结果与遗传因素、生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杭州疗养院,

2.健康管理专科

中心活动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风险与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案,并多重分析对比。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必须加强配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海量健康数据云储存、云计算。2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实践在深入分析上述健康管理学科特点基础上,我们将护理服务有机地嵌入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串接并整体重构。

2.1服务架构系统化

夜上海论坛 依据“功能独立、过程牵引、协同高效”的原则,依照健康管理6大功能区,配置市场维护部、客户服务部、体检运营部、评估干预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等护理服务组织架构,增设前台业务指导接待员、健康管理师、客户经理、专职导检员、信息维护员、质控员等岗位,重组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体系。

2.2服务布局人性化

利用视觉色彩系统和绿色盆栽,设置军人专享区、女宾区、内镜区、血管检测区等人性化功能区域,分别建立健康管理宣传栏和特色项目介绍的宣教橱窗,统一制作各类检查注意事项和爱心贴士等温馨提示。在各区设置定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关怀服务,如无障碍(绿色)通道、健康讲堂与咨询、茶艺表演、高龄专职引导,健康指导手册发放及轮椅、女性专用品、便民箱、糖果等应急物品配备。

2.3服务流程规范化

在3C模式[顾客(custom—el")、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的影响下,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成为健康管理关注的焦点,因而流程式管理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间贯通衔接的方式,做到点面结合,逐项完善院级、部门级、部门内的三级流程重建,设计各类服务的新的实用表单,以“面一点一面”的循环方式在健康体检的前、中、后各环节,规范运作健康体检预约、导诊、科间协作、为兵服务、结果评估与干预、个体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客服呼叫等后续服务流程。实行护士长一线主管负责制,通过看、听、沟通、意见征询等多种渠道准确把握各项流程与其他专业管理的融合,解决跨科之间的矛盾,第一时间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服务流程可追溯性,达到服务流程最优化和服务效能最佳化。

2.4服务标准制度化

根据服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客户需求,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需求、不同病种的特点,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界定健康体检前、中、后各环节的服务内容,制定单项与综合、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工作标准与规范、岗位说明和考评机制。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设立投诉部门和意见征询,建立各类服务补救预案和服务问题登记本,从人、物、设备、环境、方法等层面全面塑造具有稳定性、及时性、系统性、细节性的服务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2.5服务技能专业化

夜上海论坛 健康管理学的多元性决定了护理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围绕健康管理的工作特点,努力增强从事健康管理的护理人员在评估与干预、沟通、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异议处理、教学和知识综合7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实施多样化学习培训途径,如国家健康管理师资质认证培训、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班、参观见学等。专题进行服务礼仪、对客技巧、呼叫服务、服务流程情景模拟等内容的特别培训和跟班作业指导。在护理单元内开展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3种形式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普及、业务项目实践、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小组探讨等内容的护理教学工作。将健康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入护理学专业建设,为护士创造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技术、参与管理和交流探讨的机会,促进健康管理学指导下服务技能专业化发展。

2.6服务支撑信息化

在实验室信息系统(U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心电系统与健康体检系统对接的基础上,我院相继建造了呼叫中心和智能排队等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联接使护理人员能在不同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有效调整体检运行,实现标本留样、排队取号等项目的自助服务,达到体系运作的最佳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开展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掌上信息应用(APP)等健康管理媒体技术和联网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在线的自我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健康体检预约、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在线报告查询、专家互动咨询、紧急医疗救助、远程健康监测等功能。

3深化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3.1加强健康管理理论

夜上海论坛 学习与研究开展健康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有所创新。

夜上海论坛 3.2强化健康管理专业

夜上海论坛 护理人才培育健康管理学的护理工作是由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单元组成的。服务内容多,角色转变大,能力素质要求高,工作时间场所不固定,工作形式多样化,是现代护理学的创新过程。目前由于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队伍梯次不明显,要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健康服务要求,打造护理服务品牌,亟需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培养力度。

夜上海论坛 3.3更新健康管理护理工作思维

夜上海论坛 由于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服务理念的认识还相对滞后,个体化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经验不足,要实现由传统护理向策划、预防、体检、跟踪和调控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健康管理学护理转变,必须调整护理管理者工作思维,促进护理创新的质的突破。

夜上海论坛 3.4规划健康管理学科护理建设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护理管理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2],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8],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改革势在必行。

1.1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1.1.1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结构的教学模式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各层次的护理人才,而原有教材的课程结构及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张丽君等[9]提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即以“工学结合、院校融通”,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整合课程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教、学、用”一体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夜上海论坛 1.1.2拓展教学平台,应用网络系统变革传统教学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快速发展,曹枫林等[10]应用计算机设计辅助护理管理学教学课件,实现计算机情境教学模式;王庆华等[11]开发制作成人护理管理学网络课程、方进博等进行护理管理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12]和课程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13],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不脱产的学习模式;黄秀凤等[14]、姚伟江等[15]、姜小鹰等[16]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开展护理管理学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使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融入新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1.3融入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和创新的教育[17]。饶艳等[18]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加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孙铮等[19]将和谐视角下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丁永霞等[20]将认识知识结构迁移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张俊娥等[21]针对护理本科生具有更高层次学习活动的能力,推行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此外,高玲玲等[22]在护理管理学部分章节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认为高校应建立鼓励双语教学的机制,积极培养双语教学师资,科学选用教材,以利于培养具有护理管理能力且国际化的护理人才。

1.2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中,莫选荣等[23]应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及沟通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顾艳荭等[24]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收到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谢延香等[25]应用小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接受他人观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与人交往等综合素质,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孙铮等[26]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围绕护理管理中的事件及设定的问题进行论证,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平台,铺设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效路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黄芳[27]通过团队组建、制订规则、制订项目、项目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比等步骤,模拟各种临床团队情境,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毛世芳等[28]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以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并让学生参加临床护理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情感,实现教学目标。马嘉[29]应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师生双方共同确认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吕胜南等[30]将模拟面试引入课堂,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及面试话题,通过模拟面试场景,既能反映学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范宇莹等[31]在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深入病房,由护士长负责带教,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重点及难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业务讲座、护理查房、小组座谈、案例讨论、走访护士、文件阅读等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2护理管理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前)和观察组(风险管理后),每组为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0~82岁,平均(48.5±15.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49.6±1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夜上海论坛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识别护理过程风险),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同样是心血管患者的观察组。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风险管理措施

1.3.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及程序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均由具有经验的人选组成);心血管患者大多使用药物种类多,类型多,加上年龄一般较大,增加在服用药物时错误用药的机率,针对这个问题,服药护理组实行责任护士当面给药制度,避免了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模式。1.3.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及工作技巧,并告知该项护理工作与其他护理工作的不同处,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及工作态度的考核可以通过对患者问卷调查来进行。1.3.3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使用流程要加强培训,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管理者以及护理人员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导纠正;要想降低护理风险率,就要大力加强对各种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及调试力度等。1.3.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风险的宣传对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及家属对于心血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认识和预防意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这些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1.4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指标:护理质量评分、综合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在风险管理实施后增高;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