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意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通过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项目管理年、安全追溯年“三年”活动,我市现代夜上海论坛农业克服持续严重干旱、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取得良好成效。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粮经比例调整到49:5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土地规模经营突破30万亩,建设提升了30多处现代农业园区,“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集约高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农业投入品管控,建成43处基层农残检测室,大葱登上APEC国宴,大葱产业协会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持续加强,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林业局(华东)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基地落户我市,荣获全国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县、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当前,各级各单位要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宏观环境趋紧的态势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自身遭遇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提高与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双重挤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尚存等新挑战高度重视,更要对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定位现代农业的内涵功能地位、强力推进涉农改革创新、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等利好因素准确把握。并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要素集聚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够强、重生产轻营销、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等问题充分认识,努力做到新常态下新应对、新征程中新作为,因势利导,科学谋划,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夜上海论坛一、指导思想、坚持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各级一号文件和全市三干会的部署安排,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动力,以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等先进理念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拓市场、增效益为主线,以开展质量安全推进年、电商营销年、人才服务年“三年活动”为抓手,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和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加快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1、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农业“四防”(森林防火、畜牧防疫、抗旱防汛、病虫害防治)工作持续强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态体系加快完善,面源污染有效治理,特别是抗旱保丰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保持较高生产水平;
2、现代农业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优质粮食及大葱、薄壳核桃、高官寨甜瓜、鲍家芹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种养、集约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农业园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粮经比例、种植与养殖比例、种养产品与加工产品比例更加合理;
夜上海论坛3、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管体系、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标准体系、市、镇(街道)、园区(基地、市场)农残检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完善,质量安全基本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不发生影响恶劣的质量安全事故;
夜上海论坛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完善。合作社及合作社联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高素质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幅增加。规模经营、全产业链经营等先进模式快速推广,农业经营效益和富民增收水平进一步提高;
夜上海论坛5、电商营销为主的品牌经营日趋活跃。农产品电商营销主体快速增加,电商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立,线上电商营销与线下实体营销互补互促,“百脉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快速攀升,农产品“三品一标”及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数量持续增加,大葱等特色农产品形成“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的营销格局;
6、各项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取得预期效果。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产权不明、机制不活、融资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加快向现代农业流动集聚,三次产业融合互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消费导向,发挥市场作用。深入研究市场供需变化,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经营,根据消费需求调优种养结构,完善市场流通链条拉动生产加工,运用市场手段提高产业化水平。
夜上海论坛2、坚持立足实际,发挥独特优势。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因势利导确定发展重点、数量规模、推进顺序、区域布局和组织模式,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3、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市场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维护和增进群众利益。政府及其部门着力做好统筹协调、政策引导、规划引领等公共服务,创新实践、创优环境、推广经验。
4、坚持人才兴农,推动科技强农。把优秀人才的引进、培育和管理、使用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注重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创新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夜上海论坛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着眼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土地经营模式、农业组织方式、财政及金融扶持形式、农村产权改造等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
夜上海论坛二、工作重点
夜上海论坛(一)加大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着力优化品种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和品质。适量种植饲料作物,稳妥推进“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按照“一园三片三带”要求抓好区域布局,在南部和东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旱作农业,适度发展食草畜牧业,重点发展薄壳核桃等林果产品、谷子地瓜等小杂粮和各种中药材;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重点提升大葱、大樱桃、鲍芹等特色名优产品,加快打造绣江路、潘王路、经十东路(世纪大道)旅游农业产业带;在北部沿黄地区加快建设规模高效种养区,重点抓好高官寨甜瓜、黄河西瓜、奶牛、生猪等农畜产品的生产经营。积极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大葱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推动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健康发展,新培育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特色产业镇(街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效益稳定的产业带、产业群。
夜上海论坛(二)抓好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园作为推动“接二连三”、促进要素融合、提升产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快特色品牌基地园区化改造步伐。积极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确保园区规模适度;抓好面源污染治理,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妥善解决设施用地,完善必要的生产管理、加工营销等设施;引进创新先进经营模式,提高集约化水平;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达到“三个一”(制定一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拥有一个自主品牌,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加快建立企业化经营架构,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各方面资金项目扶持重点园区,建设提升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等20处“规划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园。
(三)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相关要求,积极参与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意见》,健全大葱等特色优势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内在品质、外观形象各方面的标准体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实现“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管理和资格审查,建立农药、兽(渔)药网上公示监管平台,实行农药经营告知公示、高毒农药储备、农药实名购买等制度,完善诚信档案和购销台账,强化源头控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调整充实市级监管执法队伍,健全镇(街道)监管机构,整合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动物防疫员)力量,构建市直责任部门分类督导、镇村专职人员加强监管、生产经营主体具体实施的执行落实体系。实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镇(街道)和主要基地园区全部建立快速检测室,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平台,逐步做到上市农产品逢出必检、附带自检合格证明或加贴二维码,实现产地可追溯、责任可追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榜”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引导督促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安全生产、诚信经营。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力度。加强畜禽防疫和屠宰环节监管,严厉打击收购、贩运、加工病死动物与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四)大力培育高素质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评审推荐管理办法,做到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大力培育实力较强、运营规范、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同一区域、同一行业的合作社组建合作社联社和产业协会,实现抱团发展。着重培育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扶持专业种养大户发展。支持村级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鼓励农户发展联户经营,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鼓励供销社和气象等具有经济职能的政府机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延伸服务职能,采取“订单式”、“保姆式”、“全程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加工营销等社会化服务。采取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年内培育50家高素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联社)、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扶持10家示范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夜上海论坛(五)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农业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市外工商资本、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产业化经营,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产业素质提高、农产品增值增效、农民增收。掌握对外招商引资的连片土地、园区基地、闲置设施状况,编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名录,面向知名龙头企业和重点地区定点招商。明确招商引资重点,积极引进经济实力强、经营水平高的建设运营主体,创建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发展旅游农业、创意农业。依托特色农产资源,引进市外工商资本从事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电子商务,补足产后加工经营“短板”。引导大型餐饮企业等终端消费群体,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放心食材供应基地、生活服务基地,实现生产与消费直接对接。抓好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招商与运营,推进鲁民食品生产物流基地项目落地,加快酝荣骅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引进3-5家市外主体投资现代农业。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见》,强化激励、奖补、培训、服务等措施,引导各类主体从事农产品电商营销。按照“协会+公司”形式,依托百农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现代农业信息网和“百农”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外联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及物流、金融结算等供应链体系,内接市内电商营销企业和个人,开展规划、培训、营销、宣传推介等专业服务,推动我市农产品电商营销高起点起步、低成本运营。坚持电商经营与实体销售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加快实施品牌农产品“后备箱”工程,促进农业基地园区与旅游景点联营联销。引导各类媒体、旅游企业参与品牌农产品推介营销。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品牌创建之路,鼓励各类主体打造认证品牌、商品品牌,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鼓励开展大葱节、甜瓜采摘节等农事节庆和采摘体验活动,支持建立品牌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和专卖店,探索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社区营销等流通新业态。
夜上海论坛(七)创新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方式。组建优秀农村人才协会,搭建专业人才、实用人才建言献策、沟通交流、培训教育的载体平台。出台《关于组织市镇(街道)农口系统专业人员开展“走基层、强服务、助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引导从事科研推广、工程建设、经济指导、政策咨询、安全监管、信息服务等业务的专业人员,沉到基层搞服务。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围绕大葱、薄壳核桃等主导产业,设置领军人才工作室,建立专家团队,设立“农业专家基层服务站”。高度重视营销人才培养,以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品牌农产品经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双向培养”(农政双向、农校双向、农企双向)工程,加强政产学研、农科教企结合,促进各类人才对接交流。加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等项目,加快培育青年职业农民。围绕主导产业确定科研与技术推广重点,编制科技服务目录。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公益性项目服务外包等方式,提高科技服务效果。支持伟丽种业有限公司等主体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抓好物联网、遥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八)抓好大水网体系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抗旱防汛并重的要求,科学调配各类水源。加快构建“黄河—白云湖—杜张水库—朱各务水库、大站水库—百脉泉—杏林水库”互联互通、引排有序生态水系,开发利用多种水源,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黄河水等联合调度、统筹利用。做好生活用水困难村庄的应急供水工作,确保人畜吃水。发挥水利工程作用,最大限度保障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经济园区和农村生态用水。实施绣江河、漯河治理、五小水利、土城子引黄闸改造等工程项目,增强拦蓄大气降水的能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三期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山丘地区经济作物节水精品园等农田水利项目,全面推行管灌、喷灌、滴管、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强水利执法,健全完善河长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效维护水利工程和水事秩序。
夜上海论坛(九)加强农业生态和物质装备建设。着眼发展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深化现代林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规范林权管理,编制总体规划,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果、林火视频监控二期、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等工程,探索建立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完成荒山绿化1.5万亩、退耕还果1.1万亩。加大保泉力度,抓好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示范区建设,争创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耕地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残留污染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工程,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工程,综合利用废弃农产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清洁能源生产新技术,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扩大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规模,抓好秸秆还田、机械化深松和保护性耕作,稳定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广粮食烘干技术,创建粮食烘干示范区。促进供销合作社、粮食生产购销企业参与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以防灾减灾、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十)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突破农业经营规模偏小的限制。稳步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加快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开展水权产权确权登记试点,推进集体民营林场发展。并行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和农村产权信息平台,推动土地经营权、林权、蔬菜花卉大棚、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等各类产权抵押贷款。创新重大水利工程及农业项目融资建设机制,采取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争取金融机构过渡性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贴息或公私合营、特许经营(PPP)等市场化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开发。开展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推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四类项目区域布局上集中连片,建设内容上统一规划。抓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在不改变用途前提下,统筹建立投放平台,集中投放到最需要、最迫切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县工作,破解农业发展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自觉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强化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思维推进现代农业的意识,用改革的、发展的办法去推进思路创新、政策创设、方法创造与工作落实。既要避免畏难发愁情绪,也要切实消除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等不良思想倾向,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要切实处理好维护全局与做好本单位工作的关系,强化一盘棋、大格局意识,着眼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局思考谋划、扎实做好本镇(街道)、本单位的工作。建立发展现代农业会商决策机制,市政府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进行研究部署。
(二)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农业重点工作,要拉出单子、列出明细,确定责任部门,落实具体人员,明确标准时限,加强督导调度,确保落到实处。对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的建设发展,要按照“一个主导产业(园区)、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推进方案、一套保障措施”的要求强力推进。各镇(街道)、单位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攒劲用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抓,确保抓出成效。对工作不努力、进展效果不理想的项目,要及时通报批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代农业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增加重点工作的权重,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导向作用。
(三)强化政策引导,激发社会投资热情。建立完善公开透明、导向明确的政策支持体系,科学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促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外资向农业产业流动和聚集,努力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科学使用市级农发基金,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园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电商营销。做好财政投资及扶持项目建设成效评估工作,不断改进投资方式和扶持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做法,加强先进典型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宣传报道,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主体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多元投资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法治思维,依法做好农业工作。切实抓好《农业法》、《森林法》、《水法》、《动物防疫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农业工作机构及涉农人员、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和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自觉性,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依法开展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合作社建设、农业投入品经营等工作。依法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方面的矛盾,严肃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破坏水利设施、森林火灾火警、畜禽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探索农业综合执法的机制体制,不断提高农业行政政法的效果和威慑力。
(五)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持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组织市直农口系统专业人员扎实开展走基层、强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多种方式强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农口系统及干部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