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文化娱乐传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传播建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传播学家德弗勒曾经指出:“大众媒介是现代社会中各个群体社会组织的模式化社会期待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媒介的内容描述了当代社会生活中所知的各种群体的规范、角色、等级和制约。”约翰·费斯克也谈到过当代电视娱乐节目具有使人“愉悦”的三个原因:社会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对民众的安慰与鼓舞作用。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发展文化传播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文化、新闻等宣传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这是对文学艺术包括传播媒介的要求,也是在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夜上海论坛,结合现代文艺和传媒实践而提出来并必须实施的方针。“媒体必须确立自己的中国身份。重新认识和确定当下媒体的中国身份和属性,要从媒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核心价值的建构,舆论导向的确立,加强媒体素养等方面,进行主动设计和重新定位,从而确立起中国媒体正向、健康、和谐、统一的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时代趋势的身份特征。新的中国媒体身份,应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人民认同放在首位,兼顾全球和市场要求。”
以影视传播为例。既要强调在影视中宣传新的政治观念和新的伦理道德,也注重承继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伦理。观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影视传播及其代表作品,有“主旋律影视”、有结合政治需要、社会需要、国际关系需要的各种综艺晚会、娱乐节目等。例如,中央电视台以大型演唱会和各类主题、公益演唱会为主的娱乐节目《同一首歌》,要做电视娱乐节目“精品中的精品”,靠的是什么?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宏扬现代先进文化并行不悖。该节目的总导演为此说:“《同一首歌》的宝贵品质就是:以意义为目标。节目本身的意义在于它的电视审美价值,好歌好节目。它的社会意义则在于不仅只是搭建一个宠大恢弘的舞台,还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
夜上海论坛娱乐的“快乐原则”从属于社会化的娱乐传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指向,娱乐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任何一种娱乐活动都可能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娱乐传播作为“文化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诉求。在现代中国社会,由于我们国家传播媒介的社会主义性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宏扬现代先进文化更应该是娱乐传播的首要目的,是娱乐传播的内容核心,也是娱乐传播今后发展的价值指向和文化特征。
二、传播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诉求
“伦理”与“快乐”并重,“美德”与“愉悦”同行,长期是中国人娱乐活动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诉求。时至今日,仍然是现代娱乐传播的主要取向。中国娱乐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它决定了中国娱乐传播对“规范道德”和“体现伦理”的重视,“伦理剧”、“伦理文艺节目”伦理化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其普遍也十分喜欢伦理道德色彩较重的影视片,欣赏影视中对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宣传,看重伦理和道德秩序。实际上,“规范伦理”和“体现美德”并不是国家对影视娱乐的强制要求,相反是中国大众本身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中国大众对影视娱乐的最大爱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渴望》的走红,其最大原因就在于经过近十年的的破坏和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后,整个中国人民都处在心灵无所依归和没有伦理道德支撑的“缺氧”状态中,《渴望》的播出,由于其主题是对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的肯定、宣扬,使人们立即就找到了一个心灵的依托和价值的取向。多年在全国各电视台反复播出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样是如此,其中崇尚的中国传统美德,对中国伦理价值观的肯定,是这部剧能够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规范伦理”、“体现美德”不但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是中国大众对影视娱乐的发自内心的重要追求。多年来,这样的影视剧都具有较高的收视率,也大受观众的欢迎。多年来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规范伦理”、“体现伦理”一类的作品也占了极大的比重。比如小品《都是亲人》、《马路情歌》、《足疗》等,表现了中国传统的“仁爱”美德,短剧《激情依旧》、小品《夕阳情缘》、歌曲《温暖》等,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肯定与宣传。
从现代传播来看,中国的每一个娱乐方式都有它对中国民众的教育作用,都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可以这样说,中国大部分影视娱乐作品,包括那些说自己的影视作品是“艺术探索”的影视作品,都在有意无意地强调其教育意义和净化人心灵的功能。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是与宣传“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分不开的。200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歌曲《天下父母心》动情地表达了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相声《让一让,生活真美好》,宣传“谦和好礼”,喜剧小品《送水工》让人们深切体味到了现实生活中已经缺乏了的“诚信知报”的温情。有观众看了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喜剧小品《粮票的故事》,就说“春晚让我们学会关爱”。“春晚,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天下为人子女的人,又要到年底了,让我们相约:放慢匆匆的脚步,常回家看看,除夕之夜陪着老父老母看看春晚,继续听他们讲那‘粮票的故事’吧!让我们共同记住:孝心不能等待。”这样的感想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其实,像《常回家看看》之类的大量的优秀流行歌曲中,对传统伦理和传统美德的吟咏和向往的内容相当多。对人们的心灵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当然有落后的一面,需要我们批判和舍弃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合理的和优秀的,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都是精华,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更是现代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根基所在。就娱乐传播而言,就是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而不平庸,既要为大众提供既有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健康有益的娱乐产品。针对一些“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的“追名逐利”、“格调流俗”、“伦理被否”、“道德缺失”,由此而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现状,有学者就指出这种现状最终会被中国文化精神所冲击,被国人所抛弃而消失:“‘电视秀’让大家发了一次疯,即刻满足,很快又失落。从景观来说,会有落潮和平静的时刻,就像人的一生,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辉煌后,步入老境,会有一种平静,反璞归真。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是以真善美为核心。当然这一核心的表现很多元。若是以‘电视秀’的表现来说,它更多的代表狂欢、参与、热闹,感性愉悦,那么经历过这一场‘电视秀’的景观后,平和的、精神愉悦性的需求会慢慢回潮。以此为核心,会带动整个电视节目形态向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关联的节目回潮。所以,寄希望于一种平和的、超越的、精神的节目品格与品质,是以后的节目必须要考虑的。”
三、传播审美:“礼乐”与“和谐”为美
中国传统审美观倡导娱乐的“和乐”,反对娱乐的“极音”。荀子在《乐记》中强调:“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如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认为“乐之隆,非极音也”。“乐之隆”是“乐”的多种乐器和歌唱“和谐一体”,“极音”谓“乐”的声音“过高过大,冲突至极”,形成了“噪音”,破坏了“乐”的“和谐之美”,所以不可取。在中国最古老和最传统的节庆娱乐中,也有着“和乐”的意识,要求乐而不狂,乐而不淫,乐而不伤。中国人一直认为,“和”是世间万事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在中国文化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孔子学说更强调了这样的“和谐”是中国人的国民审美意识,人与物之间的亲和感和仁爱关系,他提出了我们大家至今都奉为至理的名言“和为贵”。同样,在中国文化与宗教的互渗中,儒道释三家的和而为一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又一重要方面,即“天人合一”观。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大变革,多少次的朝代更迭,但这种“和谐”的审美观却非但没有被历史潮流所冲走,反而更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和之美”成了应该成为现代娱乐传播的审美核心。
夜上海论坛在现代影视剧中,“和谐”与“礼乐”处处表现,因为其“国家提倡”、“精英喜欢”、“老百姓向往”的多重“民族意蕴”,它们基本上是现代娱乐传播审美意识的主流。我们来看看影视娱乐片中对“和谐”审美意识的表现。《渴望》中理想化的“好人一生平安”,《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表面冲突而骨子和谐的故事,琼瑶的电视剧中带有淡淡感伤但飘逸着“中和之美”的情感氛围,都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
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非常注重满足观众的“和谐”的审美心理。多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和谐”几乎都是重要主题,就是在艺术形式上,也注重“和谐”和“对称”,整台晚会的“主持人组合”、“节目组合”、“歌组合”的编排,都不难看到“和谐”和“对称”的艺术构思和象征意义。《非常6+1》是一档学习海外的“真人秀”娱乐节目,这样节目虽然是竞争性、挑战性的内容,但央视在引进时就考虑到中国观众审美的“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作了很大程度上的“本土化”改造,改造的重点就是淡化西方此类节目表现的“拼命竞争”的残酷性和“赤裸裸的金钱观”,而强化“竞争与和谐同在、竞争与互助共存”的精神。凤凰卫视的娱乐节目《娱乐串串SHOW》传播对象是现代的充满活力的年青人。却做到了把中国文化“和谐”的一面与现代社会矛盾的一面巧妙融合,节目主持人梁东认为娱乐就是一种文化态度,他试图把现代娱乐与传统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在这档娱乐节目中说明现代娱乐并不像人们看得那样浅薄,娱乐节目也是有文化深度的,年青人也是需要有文化品味的娱乐节目的。同样,目前电视娱乐节目的另一显著表现是以人为本。走平民主义路线,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性,从以前的“目中无人”、“自娱自乐”到回归“受众本位”,也充满了“竞争与和谐同在”的气氛。另有一些电视情感类娱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和《冷暖人生》等,都以符合中国“和谐”的人生意向为主题,亲情、友情、爱情、诚信、道义、宽容等故事和情感倾诉贯穿在节目之中,透过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和情感诠释了人间美好崇高的情操,也为公众之间的矛盾消解和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由此可见,“和谐”与“礼乐”的审美心理,正是中国人阅读、收听、观看和评价娱乐传播的基本心理和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