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资料文库 研讨现代会计信息审计范文

研讨现代会计信息审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讨现代会计信息审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讨现代会计信息审计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所进行的审计,其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主体、会计信息手段和会计信息三部分,审计过程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着相关的法规和准则不完善、软件通用性弱、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及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完善和改进会计信息审计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特殊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夜上海论坛AISA(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Audit)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专业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标准,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实施独立审计并发表意见,向信息系统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一系列建议的活动”。这一定义既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审计的鉴证目标———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审查,又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即不仅包括被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目标。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所进行的审计。它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业务,其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依据等与传统审计相比有许多不同,如表1。

夜上海论坛(二)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意义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更有效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后,出具审计证明,即审计报告,以证明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审计师的证明可以增强人们对其信息的信任程度。

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与程序

夜上海论坛(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主体、会计信息系统手段和会计信息三部分。其中会计信息系统主体是指从事会计信息工作的具有相关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系统手段是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储存、传递和输出的方法、计算工具和设备等;而会计信息则是指以一定载体反映资金运动的数据资料和相关资料。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应用系统审计及系统数据文件审计四个部分。

夜上海论坛(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传统审计技术的手段,同时对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对审计程序、审计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系统的审计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状况,明确审计任务,必要时组成审计小组,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如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及审计范围。(5)制定审计计划。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对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存在性、有效性及控制程序编写方法的合规性进行核实,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目的是检查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效。(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对事务和事项的详细测试或分析性复核测试,以获得审计期间这些事务或事项完整、准确或存在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要实施必要的数据测试,对能否达到特定目标向管理者提供最终的保证。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被审单位有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完成阶段是审计小组报告审计结果、总结审计工作、提交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首先应有审计人员对被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效性的意见,同时提出改进建议。签发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对工作底稿进行最终(三级)复核。一级复核是由审计项目经理在审计过程进行中对工作底稿的复核,这层复核主要是评价已完成的审计工作;二级复核是在外勤工作结束时,由审计部门经理对工作底稿进行的重点复核。三级复核由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审计师)进行,主要复核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等。三级复核制度的坚持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新晨

夜上海论坛三、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建议

(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1、相关的法规和准则不够完善。审计必须依法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也不例外。尽管我国审计署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已颁发了一些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则和规范,但是这些准则和规范还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结构性。可以说,计算机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已开发的软件通用性不强。首先,现有的财务软件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留有审计接口,以便通过接口取得被审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有关的审计处理。我国现有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大部分没有设置审计接口,有些系统的数据库还加了密,使审计软件无法访问系统的资料,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开展与普及。其次,目前我国国内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比较简单,虽具有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可以执行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但是相当一部分辅助审计的软件实用性不强,通用性弱,使用效果不理想。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但我国现在还很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胜任的计算机审计人员。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4、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国的审计信息资源存在巨大的浪费,一台计算机就是一个审计信息平台。现在许多审计信息资料与数据储存在各台电脑之中,审计信息资料没有有效地与局域网进行链接,审计信息与数据不能互通,没有实现共享。有的审计机关的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都是孤立的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远程审计比较困难,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与发展。(二)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1、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审计的正确开展有赖于标准的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首先需要审计师恪守“客观、独立、全面、权威”的职业道德,遵循一定的程序,按照法定的格式出具审计结论(评价、建议)。其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统一起来,形成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最后,信息系统的审计需要尽可能参照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标准委员会颁布的国际认可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ISACA的COBIT标准)。2、加强互联网建设。随着企业信息处理系统的大规模网络建设,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系统,因此,审计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审计工作。同时,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联网,随时取得所需的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实现对在线处理数据(磁盘或光盘数据)的审计,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下新的审计模式。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最重要的在于人才的准备,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但现阶段我国的这方面人才相对整个审计市场来说仍是凤毛麟角,因此要在短期内全部由获得注册信息系统审计资格的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不太现实的,故目前可以采取使用两种知识类型的人员共同完成审计任务的方式。每个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项目都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由两种类型人员分别执行审计中的不同任务,同时也根据需要密切配合,这也是目前许多审计组织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所采取的有效方式。4、开发高效实用软件。首先,强制要求新开发的财务软件提供审计接口。我国现有的财务软件大多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系统的电子资料。尽管国务院办公厅的88号文件已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此文件的宣传不够,许多单位并不清楚有相应的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要加强宣传,让各单位明确凡是涉及经济和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为经济监督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其次,积极开发通用、实用、高效的审计软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打开通道,企业、社会团体、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并开发适合不同信息化平台、运行环境以及不同审计内容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软件。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1〕胡晓明.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战略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5).

〔2〕张京奕.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J].中国审计,2007,(3).

〔3〕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理论研究小组.对计算机审计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