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资料文库 开放获取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范文

开放获取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开放获取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开放获取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2016年第五期

摘要

【目的】以4个学科SCI论文为例,分析开放获取(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作用夜上海论坛,以期对我国期刊OA发展提供启示。【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库研究2010—2014年整合替代医学学科Top20高发文国家/地区、机构的OA论文与全部论文的被引率和CNCI的差异,并比较该学科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指标差异;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比较整合替代医学、农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和行为学4个学科OA论文与非OA及全部论文影响力的差异。【结果】整合替代医学在高发文国家/地区、高发文机构及高发文期刊等不同层面,OA论文整体上低于全部论文的影响力;在4个学科,2010—2014年OA论文整体上低于非OA论文和全部论文的影响力。【结论】当开放获取成为出版常态后,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核心仍然是论文质量,仅依靠OA并不能有效提升期刊论文的影响力。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开放获取;CNCI;被引率;整合替代医学

随着开放获取(Access,OA)的迅猛发展,开放获取文献数量和质量均稳步上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已有开放期刊11413种[2]。有研究预计,到2017—2021年,开放出版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50%,到2020—2025年,将达到90%[3]。有专家认为国内的科技期刊应抓住机遇,尽快融合OA出版模式,以扩大期刊的影响[4-5]。也有学者认为OA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的推进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OA的有序推进[6]。OA目前发展为以下3种主要经济模式:(1)以BMC、PLoS为代表的纯OA,商业出版社推动的复合期刊模式,以APC作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大学和机构出钱资助出版的金色OA,比如密歇根大学和乌特列支大学;(3)订阅模式下的传统期刊实行的出版一段时间后才能免费获取的“绿色OA”[7]。近年来,国内部分优秀期刊采取和国际出版商合作开放获取(由编辑部或者作者支付APC),以期迅速提升期刊的国内外影响力,但尚未见对这些期刊OA前后成效的相关报道,更多的期刊还在为是否OA犹豫不决。自开放获取出现以来,关于其学术质量的问题就一直存有争论,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质量如何,是否如大家所期望的:采取OA后,期刊/论文的影响力,即大幅提升?有同仁对中文科技期刊OA情况分析发现:对于某些零被引论文,OA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增加无效阅读次数[8];对英文科技期刊的分析发现:JCR收录的期刊和JCR收录的非OA期刊2004—2006年影响因子变化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别[9]。

夜上海论坛还有研究发现,Scopus和WoS在医学、药学、生物和地球科学领域OA比例较高,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在各学科上的期刊评价指标均值均低于非OA期刊[10]。Mccabe与Snyder[11]研究发现:“从订阅期刊转向开放获取期刊可以使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提高8%,获益主要集中于顶级期刊。开放获取会让排名低的期刊的引用率显著降低,因此开放获取会加剧文章争取读者关注上的竞争,从而分化出期刊中的失败者和获胜者”。Davis[12]报道了一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开放获取文章在出版后的第一年中下载量显著增加,拥有更广泛的读者,但与对照组订阅获取的文章相比,并未获得更早、更多的被引用率。在随后的一篇综述里,Davis和Walters[13]对现有的证据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OA对文章被引用率的影响是“不清晰”的。通过统计学或方法学控制混杂变量后,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开放获取状态独立地影响被引用次数。还有学者研究发现[14],在医学领域,在过去10年里创办的OA期刊得到的引用率与同期创办的订阅期刊大致相同。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近五年在某个学科中的OA论文影响力并没有高于非OA论文的影响力,由此展开研究,分析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作用,比较OA论文和非OA论文、全部论文的影响力的差异,希望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OA的良性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1数据来源和分析指标

进入InCites数据库,分别在Regions、Organizations、Journals三个模块中查询学科,年份限定“2010—2014”,查询该学科高发文Top20国家/地区、机构、期刊,查询全部论文的发文量、被引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然后限定“OA”,查询Top20国家/地区、机构OA论文的发文量、被引率、CNCI,20种期刊中显示两种为OA期刊,利用JCR比较OA期刊和非OA期刊发文量、即年指数和影响因子等指标。进入WebofScience数据库,分别以为检索式,逐年查询近5年这四个学科OA论文与非OA论文、全部论文的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CNCI是近年来SCI开发的一个新指标,通过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是一个十分有价值且无偏的影响力力指标,它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Top20高发文国家/地区的全部论文与OA论文比较在整合替代医学领域,全球全部论文的CNCI和被引率均高于OA论文的这两个指标。20个高发文国家/地区的OA论文比在11.9%~66.3%。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的14个国家/地区全部论文的CNCI和被引率高于全球全部论文的平均值,10个国家/地区OA论文的CNCI/被引率高于全球OA论文的平均值。20个高发文国家/地区中,16个国家/地区全部论文的被引率高于OA论文的被引率,一个国家持平;15个国家/地区全部论文的CNCI高于OA论文的CNCI,一个国家持平;OA论文CNCI高于全部论文CNCI的4个国家的OA论文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25.4%,14.6%,36.6%,16.8%)。

2.2Top20高发文机构的全部论文与OA论文比较在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010—2014年20个高发文机构的OA论文比在8.1%~73.7%。20个高发文机构中,16个机构全部论文的被引率高于OA论文的被引率,2个机构持平;16个机构全部论文的CNCI高于OA论文的CNCI。中国药科大学的OA论文比最低(8.1%),其OA论文的CNCI高于全部论文的CNCI,此外首都医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哈佛大学虽然OA论文比相对较高,OA论文的CNCI仍高于全部论文的CNCI。有7所机构OA论文的CNCI低于全球OA论文的平均值(0.77),这些机构的OA论文比相对较高(32.3%~66%)。

2.3Top20高发文期刊的OA期刊与非OA期刊比较表3为2010—2014年该学科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前20种期刊,仅两种为OA期刊:,这两刊近五年发文量增长迅速,年发文83篇,跃增至2014年的497篇,增加了5倍。两刊的2014年IF和2011年IF相比,分别下降了36.6%和8.0%,说明两刊在大幅扩张的同时没有做到对录用标准和稿件质量的严格要求。其他18种期刊中有1种期刊仅有2014年数据,17种期刊发文增幅控制合理;15种期刊IF上升,最大上升幅度为141.9%,2种期刊IF下降。两种OA期刊的即年指数2014年和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5.7%和上升了36.6%,其他17种期刊有12种即年指数上升。

夜上海论坛2.4OA论文与非OA论文、全部论文指标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OA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分别比较整合替代医学、农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和行为学4个学科OA论文与非OA及全部论文影响力的差异。在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010—2014年全球的OA论文比为30.1%,OA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151篇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1270篇,增加了7倍多。但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OA论文除了2010年超过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2011—2014年均低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2011—2014年非OA论文的数量是OA论文的2~3倍,篇均被引频次仍然高于OA论文,说明OA论文并不是由于发文基数大而影响力低。在农学领域,2010—2014年全球的OA论文比为17.2%,OA论文数量2010—2014年大致持平。

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OA论文2010—2014年均大幅低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说明该学科的OA论文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在细胞组织工程学领域,2010—2014年全球的OA论文比为6.9%,OA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83篇上升至2014年的508篇,增加了5倍多。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OA论文除了2014年高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其他4年均低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2014年论文被引期还不够长而OA论文基数小可能是OA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略高的一个原因。在行为学领域,2010—2014年全球的OA论文比为4.2%,OA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170篇上升至2014年的576篇,增加了2倍多。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OA论文除了2011年和2014略高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其他3年均低于总发文和非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同样,2014年论文被引期还不够长而OA论文基数小可能是OA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略高的一个原因。

3讨论

近年来,在强制性OA政策被西方国家政府、主流研究机构和科研基金等采用后,科研论文和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再利用成为必然趋势[1]。国内科技期刊界对OA出版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多位专家在多个学术会议上呼吁我国学术期刊要加快OA。国内获得各项资助的期刊也在积极探索OA之路。但以何种形式OA?是否期刊OA了,学术影响力及相关引证指标就提升了呢?还有经费来源、国际合作、版权归属等都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OA论文和期刊的影响力。本文利用InCites数据库研究了整合替代医学学科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作用,发现在高发文国家/地区、高发文机构及高发文期刊等不同层面,该学科2010—2014年OA论文的CNCI和被引率均低于全部论文的相关指标,“且OA期刊指标有退步”;并利用WoS数据库研究了4个学科的OA论文影响力,发现OA论文整体上要低于非OA论文和全部论文的影响力。(2)OA期刊的经费来源。国内部分科技期刊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国外出版商合作进行OA出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经费的可持续性,无论是出版单位拨款资助还是国家拨款资助,都具有不确定及不持久的因素制约。举例来说,PLoS为了支撑其旗下几本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刊物,通过创刊PLoSONE大量发表OA文章来解决资金问题。至少目前为止,尚无OA刊达到国际顶级刊物水平同时又能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生物学领域开放获取期刊eLife接受资助作为办刊资金,2013年财政亏损,可见接受资助并非是长久之计[15]。二是文章的学术质量问题,创办一流学术水平论文的刊物以收取OA费方式生存可能很难实现,一些OA刊在争取不到资助的情况下,开始向作者收取高额的APC,而收入和微薄利润的压力可能使编辑或出版商降低文章的录用标准,以刊登更多的文章,从而使得期刊发展进入恶性循环。譬如本文研究的两种OA刊,近五年发文量增长迅速,但IF却有所下降,虽不至于进入恶性循环,但也应有所警戒。我国确实有部分优秀的期刊开放获取后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力,如Light:Science&Applications2012年创刊,在创刊初期2~3年内承担作者的OA费用,在150万元左右[16],该刊2014年IF14.603,位于我国SCI期刊首位。但能够承担高额的OA费用并取得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也仅仅是个例。(3)OA期刊的国际合作。我国期刊与OA领域的国际合作还不积极,这样可能造成有些先进的经验还无法借鉴,有些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还有可能重犯。国内一些英文期刊目前主要和国际出版商合作开放获取(由编辑部或者作者支付APC),笔者也咨询过这部分期刊,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力并未有显著提升。笔者认为可能与这些期刊仅仅是在国际出版商平台上OA了,但没有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宣传推广新工具如Kudos,Altmetric等有关,加上稿件外流等因素,期刊的学术质量本身不高,后期宣传也没有及时跟上,导致OA也不能扭转乏人问津的局面。(4)OA期刊的版权归属。目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电子版授权独家协议要求期刊可以另外在自建网站和国外电子出版平台上OA,但是不能在国内其他OA期刊门户网站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等,但期刊对“独家协议”的认识不够,容易引起版权纠纷,且独家授权的OA也大大限制了期刊论文的传播。综上,建议我国期刊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尽快制定实施支持开放获取出版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而不是一味地由期刊自己花费巨资OA。国内期刊可以在期刊网站上OA,譬如在PLoSONE网站夜上海论坛“ResearchHeadline”,无论是新闻消息,还是最近发表的论文和点击量最多的论文,均可免费阅读使用[17]。生物医学类期刊也可以申请在PubMedCentral上免费OA。总之,当开放获取成为出版常态后,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核心仍然是论文质量,仅依靠OA并不能有效提升期刊论文的影响力,建议我国科技期刊不宜盲目实行OA,还是要将切实提升学术质量放在首位。在网络时代,内容依旧为王。

作者:丁佐奇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