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设计出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夜上海论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者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问题。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构想,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夜上海论坛【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夜上海论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扩大招生,壮大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努力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岗位以及相关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非常抢手,他们能快速进入状态,为单位带来高回报的经济效益。教育部要求高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重点培养实践能力,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研究与改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夜上海论坛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夜上海论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越来越受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受推崇。现代社会亟需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社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会引领行业市场潮头。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问题,需要漫长的过渡期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学生专业设计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与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着密切联系。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观点、新潮流与新趋势不断涌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课堂教学方式,其讲授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式的,缺乏启发引导、悬念制造和兴趣激发。此外,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法教育都还是以课本教材为主,在项目设计上学生的实际参与是微乎其微,学生缺少项目设计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二)师资队伍缺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代社会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娴熟的实践能力。而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理论性和实践性难以兼备:年轻教师学历层次、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际高超的设计能力和扎实的设计工作经验,组织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难以传授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先进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老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他们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落后,对现代教育手段也难以适应,与时尚新潮的设计理念也难以接轨,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夜上海论坛(三)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操作性和有效性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实操型课程,建立了校内教学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也建立了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实际运行效果难如人意,一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经费明显不足,在教学场地建设、设施更新上难以持续投入,使实践教学难以实现持续有效的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只是在企业加挂一块牌子,企业接纳学生实训的数量有限,一般只为高校提供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性教学,具体实操性教学难以在实训基地开展。一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实操机会,势必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上述原因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夜上海论坛(一)构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1.整合实践教学课程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整合实践教学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开展艺术考察、企业见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同时改革教学模式,变传统的“3.5+0.5”教学模式为“3+1”的教学模式。在“3.5+0.5”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时间仅有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根本无心参加设计实践。而在“3+1”的教学模式中:大一阶段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法;大二阶段安排艺术考察和企业见习,让学生明确未来工作状况;大三阶段安排设计实习,让学生了解市场,参与项目设计,掌握设计方法要求,提高设计实践能力;大四阶段进入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到设计一线参加具体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设计能力有待提高,高校要按照开放性、职业性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高校可以聘请知名高校中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为兼职教授,定期培训本校教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实践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设计,全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建设一支理论精、懂施工、会设计、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夜上海论坛(二)构建校内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1.建立教师设计工作室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成立设计工作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工作室参与模拟或实际项目的设计工作,这是一种教师把具体项目设计与教学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参与具体设计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教师对进入设计工作室的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的设计实践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与同事开展项目设计合作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室建设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设备设施的类型、功能、技术参数要贴近当地企业,要与行业紧密结合,按行业要求设置训练项目,使学生了解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3]。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引入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与社会发展相一致。首先,建设校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校内实验室主要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效果图设计、家具设计、电脑实训和材料与施工工艺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分别对应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组建,以公司化方式运行,以项目化内容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建设校内生产性基地,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平台。基地建设要有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要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核心技能,实现社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三)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为学生创造“零距离”就业的实习场所,把企业的工程设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施工工地、材料市场、会展现场等,由企业设计师和行业专家现场为学生讲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设计公司,现场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和行业发展情况,让学生能够胜任将来的设计专业工作。此外,可以拓展校外的写生、考察和实习基地,如组织学生考察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通过考察来感受大自然的生态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2.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进入约定的企业。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这种模式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延续和深入。高校应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公司的设计师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真正做设计、做项目。也可以让高校毕业生加盟或创建设计机构与学校进行合作,吸纳在校学生参加关联产业活动,使学生与社会需求尽快接轨。还可以把高校的艺术设计成果在企业进行应用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4]。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创意型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实际设计项目,强化学生的综合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不断积累教师的项目设计经验和科研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2(19).
夜上海论坛[2]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志,2012(4).
夜上海论坛[3]钟香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真题实做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雷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美术大观,2011(1).
作者:田沂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