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城市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夜上海论坛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夜上海论坛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夜上海论坛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夜上海论坛 3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夜上海论坛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夜上海论坛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夜上海论坛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夜上海论坛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夜上海论坛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夜上海论坛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夜上海论坛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夜上海论坛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夜上海论坛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夜上海论坛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夜上海论坛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夜上海论坛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城市设计的原则
夜上海论坛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夜上海论坛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夜上海论坛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夜上海论坛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夜上海论坛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夜上海论坛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夜上海论坛 [2]叶思儒.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论,www.baidu.com,2005
2009年,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城市发展新战略,要求“无论是北跃、南拓、中兴,还是强县,在实施中必须搞好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指导规划审批、建设”。[1]2010年初,在市政府主导下,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城市设计“百日会战”活动,针对实施新战略的60余项重大支撑项目,以“特色、和谐”为理念,集中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工作思路是:通过同步开展宏观、中微观实施项目城市设计,加强对实施项目的指导,提高实施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力争做到“功能好、形象佳、交通畅”。中微观项目的规模从新区规划、片区规划、街道城市设计到重要节点设计,基本都是近三年政府计划实施的项目,具有提前管控和现实操作意义。
夜上海论坛 二、互动设计工作方法
所谓互动设计,即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过程中交流、修正、完善成果,即“自上而下的指导整合”+“自下而上的反馈吸纳”。总体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牵头完成,中微观项目的规划设计由海内外30多家专业机构承担。为了协调上下位关系,政府层面设立了总指挥部和16个分指挥部,总指挥部由市规划局和总体设计单位联合组成,负责推进总体设计研究,与多方沟通协调;总体设计经过独立研究,提出城市设计目标、策略、分区功能和景观定位及设计通则,作为审查的依据,指导和审查中微观项目。分指挥部由区级政府部门和中微观项目设计机构组成,具体推进中微观实施项目的规划设计、落实总体设计要求,并反馈于总体设计,来丰富、完善其内涵。互动设计过程包括4个层次的互动,即总体设计与决策者互动,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互动,设计成果与公众互动,设计成果与专家互动。其中,第二个环节的互动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组织、协调工作最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里进行重点介绍,其他常规环节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环节的互动式设计分为一个平行过程和一个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即总体设计研究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设计机构独立开展设计研究,根据各自理解,分别对所承担的项目提出设计目标、对策和初步方案。总体设计则要完成与政府主要决策者之间的初步沟通,对设计目标、思路和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完成后,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进行沟通,就总体设计初步成果对分指挥部和中微观设计机构进行宣讲解读,开展互动研讨和征求意见,进一步矫正、完善总体设计内容。在达成共识后,总指挥部开展1~2次设计指导,相当于对中微观项目方案进行预审,及时指出问题、归纳总结好的方面并吸纳到总体设计中,对有争议部分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多次交互研讨,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对重大问题的判断达成一致,提交专家和政府审查。
三、城市设计焦点辨析
确定共同的价值目标,提取共同关注的焦点并提出富有理论性、实践性的解决方案,是互动设计指导和成果审查中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设计焦点缺失或准星失调,上位规划无法对下位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总体设计的权威性、依据性将受到直接挑战,会战效果将难以保证。为此,总体设计从目标、问题双导向出发,通过对城市特色、目标的理解,从特色塑造与系统性设计问题梳理入手,找出哈尔滨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如下焦点问题,提出对策和引导方法。
夜上海论坛 1.建筑风格与风貌分区
哈尔滨的历史是多元文化交织的历史,建筑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而且由于形成年代、建造者、使用者和主导功能的不同,这些文化载体的分布有规律可循:道里区、南岗区以俄罗斯风格为主,道外区有中华巴洛克,老香坊区和文庙地区中国传统特色浓郁,学府路沿线大学校园密集,“三大动力”厂区周边和平房区保持着前苏联风格,呼兰区以萧红文化和呼兰河为代表。这为实施风貌分区塑造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图1)。总体设计根据历史形成的特色和功能导向,结合行政区划和自然边界,将规划城市建成区划分成三圈层,24个特色片区,其中包括3片历史风貌核心区、8片传统风貌特征区、13片新城风貌特征区。对应三圈层,分别采取“传承”“发展”“创新”为主的策略,明确各片区的主导风貌及其代表性街区、建筑和景观,制定详细的分区导则,作为审查管理依据及与中微观设计之间对话的平台(图2)。对于争议较大的建筑风格问题,总体设计通过研究哈尔滨地域特征并借鉴以往城市设计成果,提出控制窗墙比、门洞及窗的比例、主导色及点缀色、屋顶形式、建筑转角处理等设计通则,并加以示例,在审查中微观项目中严格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建筑风格指引只是一种底线管理,实际效果还要依靠设计师的创造,规划师无法越俎代庖。设计师对城市的理解力、创造力与业主给予设计师的自由度高度耦合,才能诞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同时,还必须依靠更加科学、透明、严谨的审查制度和严格的事后监管。
2.高度控制
夜上海论坛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轮廓的主宰,其分布实质上依循的是城市经济与功能空间的关系。纽约曼哈顿、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芝加哥中心区、上海陆家嘴、北京CBD等,都是经济空间、功能空间与景观形态重叠的产物。功能空间结构不清晰,高层建筑的分布必然呈现无序状态。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有效引导城市空间轮廓和景观的形成。目前,哈尔滨的高层建筑已经呈遍地开花之势,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街道生活的舒适性。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哈尔滨的高层建筑分布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整体分散、局部密集,呈现出沿主要干道、沿主要街道路口、商业中心区集中的特征;其二,沿江建筑高度不断突破,已形成“簇群+点式”高层的局面;其三,道里区、南岗区等老区核心地区高层建筑密布,对天际轮廓、街道空间影响较大,对保护建筑造成视线影响和压力。通过对哈尔滨产业及功能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认为哈尔滨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强化商务、科技、信息、交通等区域中心职能,会进一步强化工业、服务业经济并形成生活配套的多中心格局。针对于此,总体设计从构建城市合理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打破现有以老城为核心的同心圆结构,打造西部新发展轴:通过新的景观大道设计,将松北新区、群力-哈西、平房新城串联起来,在功能上形成哈尔滨区域竞争新优势,在景观上形成具有时代感的新轴线,类似巴黎的拉德芳斯、伦敦的道克兰、马德里的新区,高层办公、酒店、公寓类建筑以及大体量的商贸会展、交通物流等项目将因功能西移而重新集聚,形成新的多中心地标景观,而建筑形式也可以摆脱“穿衣戴帽”的怪圈,向新地域风格发展;老城将因为经济功能外移而减压,土地价格得到平抑,传统街区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图3)。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总体设计将城市划分为六类控高区域,分别提出控制要求。对于已经形成的高层建筑集中区,提出分片、分线完善原则:通过调整土地使用和高层分布,完善局部地区的高层建筑布局,形成优美的标志性轮廓,摆脱高层建筑无序分布的状态(图4)。
夜上海论坛 3.公共空间系统性及其尺度
夜上海论坛 公共空间承载着哈尔滨人的生活。这里的人热衷户外活动,啤酒节、音乐节、冰雪节、广场舞、江边垂钓、户外野炊、江畔漫步,不一而足。哈尔滨的公共空间也多种多样,特色十足,诸如自然湿地、江畔公园、广场、步行道、街心花园、三角绿地等。随着城市框架拉开,出现了各级开敞空间分布不均、小型绿地广场被侵占等现象,公共空间的系统性受到破坏。同时,新建广场、公园、街道尺度失调,空间缺乏围合感,舒适度尚不如老城。总体设计延续总体规划结构,提出以“一江一岛、四带六楔”的自然基底空间与特色街道、广场为骨架的人文空间叠合,构成哈尔滨的公共开敞空间系统,使社区公共空间更具均好性,步行环境更加连续,市民活动与大自然的结合更加紧密。为了使人们在户外公共空间获得舒适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总体设计对街道、滨江、广场、历史街区周边建筑尺度提出控制要求。
4.沿江开发
夜上海论坛 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江畔公园开放、舒朗、自然、惬意,江畔餐厅、青年宫、友谊宫、江上工人俱乐部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倍受市民欢迎的场所。如今,沿江新建、插建了大量高层住宅,“墙”效应阻碍了江、城功能互动,也遮挡了从城到江的视线通廊,滨江公共属性有下降之势。高层建筑距江过近,改变了江畔舒朗、开阔、自然的风格。总体设计对滨江建筑高度提出分段控制要求,总体思路是保持道外区58至经纬街段既有前低后高的空间形态和天际线不再升高,保持大江两岸眺望视廊,高层建筑群及制高点向群力新区滨江段转移。根据这一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审查和不断修改,如:经纬街尽端的时代广场及其周边开发,经过多轮研讨确定降低建筑高度和强度,保持建筑和场所的公共性;对群力滨江段提出结合商务功能区,优化空间布局和沿江天际轮廓线,打造西部新的地标;滨江公园向东、西延伸,保持足够的绿地宽度并延续绿化、景观特色等。
5.基质地区引导
夜上海论坛 基质地区是一个城市占地面积最大、承载城市最基本功能的地区,由于它“绿叶”的身份而往往被忽略。但毋庸置疑,没有基质地区的整体风貌作为“绿叶”,标志性景观也无所谓“红花”;没有基质地区的人居环境,居民的生活品质将无法保证。因此,重视基质地区的风貌和人居环境提升,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社会、文化、生态角度来讲,基质地区问题甚至比其他问题更加重要。哈尔滨的基质地区主要为居住型地区、工业型地区和科教型地区。街区和建筑肌理是基质地区具备识别性的条件,建成环境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总体设计按照肌理、建成环境质量提升目标,将居住型地区划分为重建、改善、较好、新建等四类,将工业型地区划分为传统、新型、搬迁改造等三类,科教型地区依据集中度划分为不同片区,分别提出设计导则要求。
四、功能空间与景观形态重构建议
内因决定外因。一座城市外在的形象,取决于其内在的城市功能和土地经济性。城市设计只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等传统城市,就是在金融、贸易发展的商机面前,卓有远见地谋划了新的中心,不但争取到成为全球或区域经济中心的机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而且有效保护了传统文化并成为世界旅游名城,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反观中国很多城市,昆明、杭州、济南等,老城厢高楼林立,传统街巷房屋毁损殆尽,城市景观单一乏味,文化生活缺少了灵魂和载体,经济转型从何谈起?这是典型的因功能空间与景观形态不兼容造成的恶果。总体设计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的这种规律性,首先从认识问题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功能转型与景观形态转型的关系,进而大胆提出哈尔滨要实现功能重构、空间重构,并带动景观格局重构的设想,从而疏解老城、培育战略性新兴功能区,这是解决城市功能空间与景观形态背离矛盾的根本途径(图5)。尽管这种思维超越了总体设计的研究范畴,但仍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同。总体设计作为一项专项规划,无法改变上位法定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但在实践中仍指明了引导思路并坚定地贯彻下来:建筑风格与风貌分区引导、高度控制、沿江开发引导等,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找到了答案。希望哈尔滨新的空间发展战略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功能与景观的结构上达到高度协调和统一,使发展与保护相得益彰,带动城市迈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高度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