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际翻译理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1. 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
吴歌是指吴语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沪等太湖流域地区的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谣。吴歌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喜用谐音双关语,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历史上称之为“吴格”。使用最鼎盛的两个时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时期,《子夜》、《欢闻》、《读曲》等数百首歌曲,都是这一类歌谣。其中《子夜歌》四十二首中一半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关语为“棋”,取其谐音为“期”。再比如“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春蚕”关“丝”谐“思”);“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芙蓉”关“莲”谐“连”) 都是这一类谐音双关语。而在《读曲歌》八十九首中,几乎三分之二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三更”关“夜”,“石阙”关“碑”谐音“悲”,“书”关“提”谐音“啼”。)又:“非欢独慊慊毕业论文夜上海论坛格式,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由”(“双”关“两”,“灯尽”关“无油”谐“无由”)。更有谐音双关语加叹谓构成歌谣的:“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可见谐音双关语在当时的民歌中运用很广泛。而且同一谐音双关语在多种曲调中反复出现,某些意象关系相对固定,比如“芙蓉”关“莲”,“方局”关“棋”“,黄莲”关“苦”,“石阙”关“碑”等等,说明当时谐音双关语运用已经格式化,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歌谣语言表达方式。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体现婉转细腻的情感特征,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传情,以隐寓意,曲折诡谲,扑朔迷离,听众的思绪须得拐几个弯才能真正领会其本意,是这一时期吴地歌谣的重要标识。[1]
明代吴歌十分丰富,也喜用谐音双关语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如刘效祖《锁南枝》之“瞎虫蚁逃生,实撞着你线索。”等,然实不多见。唯近现的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之《山歌》,谐音双关语俯拾皆是。冯系江苏吴县人,对吴格谐音双关语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吴方言写儿女情长,成就极其伟大,是吴歌史上难得的好歌词。请看几首用谐音双关语写就的短 歌:[2]
睃
夜上海论坛 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谐“睃”)里来。
别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开舡。挟绢做裙郎无幅(谐“福”),屋檐头种菜姐无园(谐“圆”)。
旧人
情郎一去两三春,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门。将刀劈破陈桃核,霎时间要见旧时仁(谐“人”)。
夜上海论坛 冯梦龙运用谐音双关语更活,有的经过扩充令节奏更加活泼。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笋出头再吃你逐节脱,花竹仿子绘竿多少班(《作难》)。”又:“好似黄柏皮做子酒儿,呷来腹中阴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肠(《思量》)。”另外毕业论文格式,谐音双关语大都用在短歌中,长篇山歌如《笼灯》、《门神》等却很少见。这说明谐音双关语最适用于独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夜上海论坛 前人对此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将《吴声歌》中所用之谐声字概括成两大类.第一类,同声异字以见意者,如 “藕”为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 ,以“题”“蹄”为“啼”,以“梧”为“吾”,以“油”为因由之“由”,以“棋”为期会之“期”,以“堆”为“涕”,以“箭”为“见”,以“篱”为“离”,以“博”为“薄”,以计谋之“计”为发髻之“髻”,以衣裳之“衣”为依旧之“依”,以然否之“然”为燃烧之“燃”。第二类,同声同字以见意者,如以布匹之“匹”为匹偶之“匹”,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消融之“消”为消瘦之“消”,以光亮之“亮”为见亮之“亮”,以飞龙之“骨”为思归之“骨”,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结实之“实”为诚实之“实”,以曲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药名之“散”为聚散之“散”,以曲名之“叹”为叹息之“叹”,以曲名之“吟”为之“吟”,以“风”波“流”水为游冶之“风流”,以围棋之“著子”为相思之“著子”,以故旧之“故”为本来之“故”等。此外,还有以二字声音相近而谐声以见意者,如以“星”为“心”,以“琴”为“情”之类皆是[3]。王运熙先生《六朝乐府民歌》中的《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将谐音分成“同音异字,同音同字毕业论文格式,混合”三类加以论述,同时还论述了六朝时期普遍使用谐音双关语的社会风气,并由此上溯到《诗经》与《史记》,论述了双音谐字的历史渊源,颇为详尽[4]。可以说,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已成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
2.交际翻译理论(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夜上海论坛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即“译者应该将原语文本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的传递出来。”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交际翻译把翻译的重点转移到原文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译文中再现的过程和结果上来。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来,译者有权力纠正或改进原作的逻辑关系,用优美的语言替代原文中晦涩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复和冗长之处,修改或阐清术语。译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将脚注中的内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际翻译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并且还能产生和原文一样的语势[5]。
夜上海论坛 3. 谐音双关语的翻译
谐音双关是利用字或词语的语音条件,使某些字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双重意义。英语和汉语双关在格式和修辞作用上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表达方式等不同,英语双关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翻译。但是,笔者认为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可以实现谐音双关语的恰当翻译。下面以笔者曾参与编译汪榕培教授主编的《吴歌精华》(英汉对照)[6]一书中处理谐音双关语的例子来论述。
夜上海论坛 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符合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所以除了首先要尊重原文的意义之外,还要回到译作的读者这个中心上来。而《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编译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否则,中外读者往往不知所云。事实证明,我们的翻译为吴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传作用,因为吴歌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知晓它了,正因为此毕业论文格式,国家已于2006年把吴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来看书中几例:
例1: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子夜歌》)
译文:I love my charming sweetheart all the more/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 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即“女方所爱的男子”,这里我们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 man)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了,同时,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me押韵,整首诗形成abab的韵式。
例2: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
夜上海论坛 译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 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谐音,指被女性所钟爱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仪容的意思。“莲” 谐“怜”,“莲子”即“ 怜子” ,译成口语就是“ 爱你”。这首歌曲显然是女子的口吻,“ 乘月采芙蓉”者,乘月会情郎也,“夜夜得莲子”者,即每个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爱的机会,这两句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在翻译这首诗时,我们同样把它的两层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译出来了。
夜上海论坛 例3: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山歌?睃》)
夜上海论坛 译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So you won’t escape from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 So love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丝”、“思”谐音,“眼”双关“网眼与人眼”;“梭”谐“睃”,又与前文“眼”相呼应。冯梦龙有赞语道:“眼上起,梭里来,谐音双关语最妙,俗所谓双关二意体也。”此诗原文只有四行,但译文却有六行毕业论文格式,因为我们把最后两句所隐藏的谐音双关语也译出来了。因为译文的读者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译成Fish won’t escape fromthe mesh,/ And 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们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觉咦立冬,/风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麦牵来难见面,/厚纸糊窗弗透风。”(《久别》)
译文:In spring,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whole year. / “It’s hard to see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bit of news from you,” I’ll say to mydear.
夜上海论坛 在这首《久别》中,最后一句“厚纸糊窗弗透风”意即“没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们直接把这句背后的谐音双关语翻译出来There’s not a bit ofnews from you,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总之,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但是在把吴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这种谐音双关语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我们根据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原则:“译者应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合符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而我们编译《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林.六朝民歌之“隐语”及其遗韵[J]. 中国音乐,1998,3.
夜上海论坛 [2]冯梦龙,等.明清民歌时调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陈跃进.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J]. 社会科学战线,1996,6.
[4]王运熙.六朝乐府民歌[M].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夜上海论坛 [5]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关键词:科技文体;交际翻译理论;翻译策略;逻辑
一、引言
夜上海论坛 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科技进步迅猛,各种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增加对科技领域内的交流要求迫切。因此科技文体的翻译工作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文体的特点
科技文体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1]。方梦之曾指出:“科技文体粗分为: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科技文本。”[2]其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专业性
科技文体涵盖范围较广,常常涉及到不同的特点和专业知识,也就促使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使用频繁。因此这不仅要求译员有较高的翻译功底,也要有专业知识背景。
2.严谨性
科学研究工作周密而严谨,往往不允许有任何的纰漏,这也就决定了科技文体有着较高的严谨性。因此科技文体中往往使用大量的复杂长句,内容紧凑,层次分明,文字严密又具有较强逻辑性。
3.客观性
科技文体内容往往叙述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不需要调主观思想,所以常常使用无人称句式和被动语态来突出客观对象本身,也多采用一般现在时,用于强调客观真理和科学事实。
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著名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言的四个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他提出了翻译的两种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是指“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3]。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更多地以原作为基准,尽可能还原原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遵循作者的逻辑思维,力求原作和译作的内容及形式达到一致。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3]。
夜上海论坛 四、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1.顺译法
顺译法即不改变原文结构顺序就能得出准确无误的译文。当英文句子的句法结构和逻辑顺序与汉语接近时,可采用顺译法。
夜上海论坛 例1:A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electronics and now being deployed to detect biological activity in cells is a compelling proof of principle for transdisciplinary endeavors.
夜上海论坛 译文:半导体量子点是电子学领域的发明创造,但现在却用来探测细胞内部的生理活动,这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一个有力例证。
分析:句子的主干是…quantum dot is a compelling proof…,中间的developed for …cells做主语的后置定语。该句句法结构按照逻辑顺序罗列,且与中文的逻辑顺序相同,采用顺译法能在原作的结构下遵循作者的思维逻辑,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逆译法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英语通常先说结论后说研究过程,而汉语先描述过程后引出结论。因此译者要根据原文内容,采取逆译法去贴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3: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n take place independently whether the system is constructed of electronic hardware or human nervous tissue-or, no matter whatever or whoever is processing the information.
译文:不论控制系统是由电子硬件构成的还是由人的神经组织构成的--或者说,不论是有什么或由谁来处理信息--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都是可以的。
分析:whether前为句子的主干,后紧跟两个并列的让步状语从句。汉语的表达习惯是最后引出结论,因此译文采用逆译法,将目光放于目的语的语言特色上,将让步状语从句所揭示的条件提前,将主干置后,以使译文更好的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夜上海论坛 五、结语
夜上海论坛 科技文本翻译工作的难度不容小觑。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时刻把握科技文本的特点,认真分析句子结构,灵活的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反复推敲以得出逻辑严密,准确通顺的译文。
参考文献:
[1]宋雅智.基于科技文体特征的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 2008, 21(3):6-9.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摘要翻译;交际理论;重写;英译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引言
夜上海论坛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也是精华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科研成果能否被学术界认可并广泛传播。大部分作者进行摘要写作时,通常都是先撰写中文摘要,然后将其翻译为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不同,前者服务于国内的中文学术读者,而后者则服务于国外英文学术读者及国际检索系统的工作者。东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行文结构和习惯有所不同,都为摘要英译带来不小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增强摘要英译的交际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手段。
夜上海论坛 二、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与重写理论概述
1、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夜上海论坛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索》中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核心概念,这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语义翻译强调忠实原文,重在翻译原文的表达形式及语义内容,在结构和字词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而交际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效果,注重读者的理解与反应,使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流畅、地道。纽马克还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提出文本功能分类说。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篇文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对于表达功能文本,核心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译者应选择语义翻译为主的手法。对于信息功能文本,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所以译者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对于呼唤功能文本,核心是号召读者去思考、去行动,因此应选用交际翻译法。奈达对此评述说,纽马克关注到了文本的广泛差异性,将两个方法和语篇类型相结合,更彰显其价值。
夜上海论坛 2、 重写理论
夜上海论坛 译意是翻译的核心问题,意义的转换方式则是重写。中国著名翻译家思果曾明确提出“翻译不是翻译,是重写”,并认为“翻译是翻译,不是写作”是“学翻译的人走不通的胡同”,并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傅雷则将翻译这门学问比作蚕宝宝造丝,“这蚕要是吃了桑叶进去,尽吐些桑叶渣出来,就完蛋了。吃了桑叶,吐出来的应该是丝嘛。翻译的人应当把原文彻底弄明白了、完全消化了之后,再重新写出来。”由此看来,翻译是基于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上一种重新表达的艺术。此时译者充当的是手艺精巧的人,用不同的形式重新表达文字,为自己的艺术品重新塑形以迎合观众。在此,“重写”的内涵与“改写”不同,“改写”是指对原文内容或意思进行了更改,而“重写”是在忠实于原文意思和内容的基础上仅对原语表达形式的重新组合。
夜上海论坛 3、 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
学术论文摘要是以传播信息和知识为主的非文学作品,信息性是其一大特点。因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可以指导论文摘要的翻译。交际翻译强调的传递信息,“量体裁衣”,对译文读者的效果,以及表达形式上的摆脱原语结构束缚,重新组织句法等,不论从摘要写作和翻译的目的来说,还是从读者的对象来看,都符合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标准。交际理论重组语言的结构,实际上与“重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我们提出,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运用重写的方法来进行论文摘要的英译是可行的。
夜上海论坛 三、交际翻译视角下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
1、词语意译, 增强跨文化意识
夜上海论坛 文史类的摘要常会涉及民族及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可谓是摘要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应具备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简单地将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一笔带过,让读者不明不白。一些重要文化典籍的翻译,如“山海经”,若简单音译为“Shanhai Jing”则大为失色,并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象,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润色,译为“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或是重写解释为“a work of folk geography in ancient china”。其次译者在深刻理解两种文化间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对译语进行重新创作,目的是为了扫清读者理解上可能产生的障碍。如汉语成语“雨后春笋”,用来比喻新生事物大量产生和迅猛发展,若译为“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由于英语文化中“bamboo”是外来词,是不可能产生相似联想的。而英国受气候影响多产蘑菇,人们对mushroom也赋予了快速蔓延的意思,因此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更为合适。应当承认,两种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间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有时的确是困难重重,作为译者,有责任尽量使译文与原语意义对等,减少交际损失,提升交际效果,平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
2、句子重组,提高可读性
夜上海论坛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汉语采用意合法造句,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所以汉语的句子结构被比喻为“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而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句子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因而英语句子仿佛是“大树参天,枝叶横生”。 由于中文摘要通常信息量大,结构松散,逻辑性强,这无疑又为英译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行文习惯来重新组织译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拆句、合句以及句子嵌套的处理。